2016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古诗词赏析》(答案不全)(新版)苏教版(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初一语文期末复习专题《古诗词赏析》

阅读《题破山寺后禅院》-词,完成1-2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1、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2、“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6-7题。(5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诗的颔联、颈联写出了环境、的特点,“空人心”的意思是指禅院的景色使人内心。(3分)

7.诗的尾联动静关系处理得很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2分)

6.宁静,幽美(突出“静”和“美”之意即可),杂念顿消(纯净、安然,意思对即可)7.“静”是指“万籁俱寂”,“动”是指“钟磬音”,用钟磬音的悠扬不绝衬托环境的幽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3分)

7.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6、“悦”“空”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核心),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之幽静,更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

7、不矛盾。这是采用了以声衬静(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衬托)的表现手法。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袅袅的钟磬声,和作者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相吻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6-7题。(5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3分)

7.诗的尾联动静关系处理得很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2分)

6.“悦”“空”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核心),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之幽静,更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

7. “静”是指“万籁俱寂”,“动”是指“钟磬音”,用钟磬音的悠扬不绝衬托环境的幽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意思对即可)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7.“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突出了破山寺后禅院怎样的特点?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版本“曲”作“竹”,你认为是“曲径”还是“竹径”好,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四周一片寂静,只能听到钟磬的袅袅余音。(1分)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1分),突出了破山寺后禅院清幽寂静的特点。(1分)

8. 言之有理都可以。赞同“曲径”,因为“曲”宇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曲径”道出了小径的曲折迷离,表现了佛寺净地特有的清幽和深邃。

赞同“竹径”,竹子本身的特点是宁静,高雅,象征君子,与禅房寺院相照应,有文化氛围。竹木掩映下的小径更有了禅意。(2分)

阅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完成5-7题。(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诗歌中哪些景物体现了山寺的环境特点?(2分)

【答】▲

7.尾联中的“寂”与“音”看似矛盾其实不然,请说明理由。(2分)

【答】▲

6.高林、曲径、禅房、谭影、山光、鸟、钟磬声(答到4点即得2分,缺1点不给分。)

7.以动衬静,作者用钟磬的余音衬托出山林的宁静(手法及分析两者都答到给1分,缺1点不给分。);表达了内心的宁远。

阅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完成6-7题。(5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芬音。

6.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的环境。(2分)

7.“曲径通幽处”一句中“曲”字,另有版本为“竹”。你更喜欢哪个版本,请简要陈述理由?(3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6-7题。(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颔联中“深”字历来为人称道,写出你的理解。(3分)

答:▲。

7.结合具体词语谈谈颈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分)

答:▲。

6.(1)颜色深或答幽深,(2)写出了禅院中花繁盛的样子,(3)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7.(1)“悦”使……欢悦;“空”使(人心)空明纯净。(2)性情如飞鸟向往自由(3)心境如止水万事皆空。(意思对即可)

阅读《登岳阳楼》一诗,完成6-7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昊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