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厥阴肝经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译】
足厥阴肝经:①从大趾背毫毛部开始(大敦),向上沿着 足背内侧(行间、太冲),离内踝一寸(中封),上行小腿内 侧(会三阴交;经蠡沟、中都、膝关),离内踝八寸处交出足 太阴脾经之后,②上膝腘内侧(曲泉),沿着大腿内侧(阴包、 足五里、阴廉),③进入阴毛中,环绕阴部,④至小腹(急脉; 会冲门、府舍。曲骨、中极、关元),夹胃旁边,属于肝,络 于胆(章门、期门);⑤向上通过膈肌,分布胁肋部,⑥沿气 管之后,向上进入颃颡(鼻咽部),连接目系(眼与脑的联 系),⑦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 目部支脉:⑧从“目系”下向颊里,环绕唇内。 肝部支脉:⑨从肝分出,通过膈肌,向上流注于肺,接手 太阴肺经。
足厥阴肝经
Gallbladder Meridian of Foot jueyin
足厥阴肝经
Gallbladder Meridian of Foot jueyin
足厥阴肝经
Gallbladder Meridian of Foot jueyin
【原文】
《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 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 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 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 ,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 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大敦 LR1
【类属】足厥阴经所出为井。 【释名】敦,厚也。穴在足 大趾端外侧,其肉敦厚;又 穴当厥阴之初,厥阴根于大 敦,穴外脉气聚结至博至厚, 故名。 【功效】调整肝气,镇痉宁 神。 【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外侧, 距趾甲角0.1寸(指寸)。
大敦 LR1
【主治】 疝气,遗尿,崩漏,阴挺,痫证。现多用于功能 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精索神经痛,阴茎痛,糖尿 病。 【操作】浅刺0.1~0.2寸。可灸。
【病候小结】
(1)脏腑病候:胁肋胀满、疼痛、胸脘满 闷,呕逆,疝气,小便不利等。 (2)经脉病候:头痛,眩晕,视物模糊等。
【主治概要】
阴经腧穴以治疗脏腑病为主,本经腧穴主治 肝病,妇科病,前阴病及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 症。(主治肝脏病及与肝关系密切的胆、肾、心、 脾、肺等脏病)。
腧穴概述
1.本经一侧14
【分布简图】
大趾→足跗→内踝前→腘内→股阴→阴器→小腹→胃→属肝→ 络胆→膈→喉咙→目系→额→巅 ↓ ↓ 膈 →肺 颊里→环唇内
【图示】
※蓝色线条—体内循行线 ※红色线条—体表循行线
【经脉分析】
本经由一条主脉和两条支脉组成。 主脉:外行线:起于大趾丛毛之际…挟胃属肝络胆,为 本经从下肢至腹部的有穴通路 说明:①肝与胆的属络关系;②本经与脾经(三阴交、 冲门、府舍)、任脉(曲骨、中级、关元)发生交会。并与 胃有密切的联系。 内行线: “上贯膈,…与督脉会于巅”。 说明:①本经在胁肋、鼻咽部、目、额部、头顶部的循 行。②本经与目的联系,形成了“肝开窍于目的理论依据。 ③本经与督脉(百会穴)发生交会。 支脉:目系支脉: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说明:本经在口腔颊部及唇内的循行分布。 肝部支脉: “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7)注肺:杨上善注:“肺脉手太阴从中焦,以此四藏六府之脉皆相接而起, 注释: 唯足厥阴脉环回从肝注于肺中,不接于手太阴脉,何也?但脉之所生,禀于血 (6 1 2 3 5 )丛毛:指大指爪甲后方有毫毛处,意同“三 )上踝八寸:《铜人针灸腧穴图经》注:“足厥 )股阴:《太素》作“阴股”,杨上善注:“髀 )颃颡:指鼻咽部,喉头以上至鼻后窍之间,又 4)巅:本字应作“颠”。《说文》:“颠,顶 )环阴器:环,原作“过”。此据《脉经》、 气,血气所生,起中焦仓禀,故手太阴脉从于中焦受血气已注诸经脉,中焦乃 毛”。 内近阴之股名曰阴股也”。 也”。指头顶高处,百合穴所在。 阴行足太阴之前,上踝八寸,而厥阴复出太阴之后 写作“吭嗓”。《说文》:“亢,人颈也”。可知其 《甲乙》、《太素》、《千金》、《素问 · 刺疟篇》王 是手太阴受血气处,非是脉次相接处也。故脉环周至足厥阴,注入脉中,与手 也”。 字本作“亢”,或从页作“颃”。亢,又解释作咽或 冰注引文等改,意指环绕阴部。 太阴相接而行,不入中焦也”。此解释上注肺而不下至中焦的道理,因中焦只 是表明血气的来源,从肝再注肺则是说明血气流注环周不休。 喉咙,因其同属于颈。
大敦 LR1
【分析】
大敦为肝经“井”穴,配五行属木,应于肝,具有疏肝 理气、泄热清神的功能,常用于前阴病,妇科病及神志病的治 疗。敦,厚也。有聚而未发之意,与少阳之气会于人身之最下 (地五会)。则一阴(厥阴)生发之气,萌动于下,而资长全 生,即动养万物也。本穴当厥阴之初,承少阳交与之气,聚于 足之大指。凡阴气之聚于下者、至博至厚,故名“大敦”。 《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少阳根起于窍阴”,“厥阴根起于大 敦。”亦即阴阳互根也。本穴治淋、疝、崩,厥、阴器诸病, 以及小腹痛,脐中痛、情志悒悒、喜寐、尸厥、鼓肠、遗溺等 症。按阴阳互根之义,经穴命名,当在《内经》成书以前。
腧穴分析
(1)足部4穴:以趾甲角,第1、第2趾,胫骨前肌 腱等为主要标志。
穴位 ★大敦 ★行间 定位和取法 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 甲角0.1寸。 在足背侧,当第1、第2趾 之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 肉际处。
★太冲
★中封
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 隙的后方凹陷处。
在足背侧,当足内踝前, 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 骨前肌腱内侧凹陷处。
穴,起于大敦,止于 期门。
腧穴概述
2、本经特定穴
腧穴名称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蠡沟 中都 曲泉 章门 期门
特定穴属性
井穴 荥穴 输穴、原穴 经穴 络穴 郄穴 合穴 脾募穴 肝募穴
腧穴概述
3、本经腧穴主治要点
(1)前阴病:小wk.baidu.com不利,遗尿,淋证,早泄, 遗精,月经过多,阴茎痛,阴痒等。 (2)肝病:疝气,惊风等。 (3)其他:巅顶痛,下肢痿痹。
【循行小结】
(1)本经穴名14个,左右对称28穴。 (2)本经有1条主干,2条支脉。 (3)本经经气多血少气,旺于丑时,相当于北京时间凌晨1~3 时。 (4)走向交接:本经由足少阳胆经交来,从足走腹(胸),行 于下肢内侧中间;但在内踝上8寸以下与脾经错行,经气循完后,于 肺中交于手太阴肺经。 (5)体内相关的组织脏器:本经属肝络胆。与肺、胃、目有密 切联系。本经与任脉关系密切,交会于曲骨、中极、关元,扩大了其 治疗作用。 (6)体表循行通路:起于足大趾外侧端的大敦穴→循足背→经 内踝前上行→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之后→循下肢内侧中间→ 绕阴器→ 经小腹→ 上胁肋→ 止于乳下第六肋间隙的期门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