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课程演讲公钥密码学理论的形成--从科学假说到科学理论
《自然辩证法》科学观-科学的性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规律的功能
• 解释功能 • 解释:从规律推出已有的事实。 • 科学的解释用于说明事件为什么发生。 • 没有给出一个规律,就不能给出一种解释。事实解释是伪装的规
–科学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认识和反映关系。
2、科学知识的特点
•所谓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是人们在实践中对 客观事物的认识,它存储于各种媒体之上,交往 于人与人之间,活动于人的思维之中。 •科学知识是人类最为宝贵的成果,它与其它知识 之间即有联系又有区别。
• (1)科学知识的特点
• 客观真理性: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确的科学 知识总是在一定范围内与客观事实一致。
• 实践检验:从客观性的角度对假说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 确证或证实:(((H∧C)→E)∧E)→H • 证伪:(((H∧C)→E)∧E)→H
科学理论的功能
• 解释功能 • 预见功能 • 生题功能
三、科学价值
1.价值与科学价值 2.科学的内在价值 3.科学的社会价值
科学价值中立说 科学负载价值说
现
代
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
自
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空间
然 科
应用科学
科学、应用光学、电子学、应用 化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农
学
业科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
的
弹性力学、固体力学
体
系 结 构
农业工程学、矿山工程学、冶金 学、工程力学、水利工程学、土 木建筑工程学、机械工程学、化
2019自然辩证法课件 科学假说与理论
论,以验证假说。
• 如魏格纳的“大陆飘移说” •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人文学院李丽
返回次目录
3
“大陆飘移说”
魏格纳在提出“大陆飘移说”的时候,首先先把
注意力集中在材料的搜集和分析上(包括古地质学、 古生物学、古气候学、古地磁学等证据),他在 《海陆的起源》一书中说:“任何人观察南大西洋 的两对岸,都会被巴西与非洲间海岸线轮廓的相似 所吸引住······如果用测量工具在地球仪上测量一下, 就可以看到双方的大小都是准确一致的”然后在事 实的基础上,根据牛顿的力学的某些原理进行分析, 设想远古时代地球只是一整块陆地,周围全是海洋, 后来天体引力、潮汐、地球自转的离心力使它们分 成小块,之后就像漂移的冰山一样逐步远离开去, 美洲脱离了非洲和欧洲向西移动,越飘越远,在他 们之间就形成了大西洋。后来他为了进一步寻找证 据,只身前往北极地区的格陵兰岛,在50岁生日那 天不幸遇难
幻想,不能放弃希望。
人文学院李丽
7
假说的来源
对自然现象进行解释---求知欲所致 出现已知理论无法解释的新事实时
• X射线、放射性元素及电子的发现
把理论类推到其适用范围之外时
• 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说
为解决新旧事实之间的矛盾
• 波粒二象性
人文学院李丽
返回次目录
8
假说的特征
科学性
• 科学假说是以一定的事实为依据。以科学理论为 前提而提出来的。VS伪科学
科学假说
科学假说及其构成 假说的来源 假说的特征和作用 对假说的检验
人文学院李丽
返回主目录
1
科学假说是基于一定的科学事实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论
哈工大自然辩证法第5章 科学认识的形成和科学理论的创立
光的本质是什么?
在十九世纪末,日臻成 熟的原子理论逐渐盛行 ,根据原子理论的看法 ,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 子——原子构成。比如 原本被认为是一种流体 的电,由汤普森的阴极 射线实验证明是由被称 为电子的粒子所组成。 因此,人们认为大多数 的物质是由粒子所组成 。
而与此同时,波被认为 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 式。波动理论已经被相 当深入地研究,包括干 涉和衍射等现象。 由于光在托马斯· 杨的双 缝干涉实验中,以及夫 琅和费衍射中所展现的 特性,明显地说明它是 一种波动。
科学理论体系内部自身的矛盾
罗素悖论:
把所有集合分为2类,第一类 中的集合以其自身为元素, 第二类中的集合不以自身为 元素,假令第一类集合所组 成的集合为P,第二类所组 成的集合为Q,于是有: P={A∣A∈A} Q={A∣A∉A} 问,Q∈P 还是 Q∈Q?
理发师悖论。
第三次数学危机
罗素:分支类型论。
6。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探路仪” 。 7。蓝藻-----光解水的装置, 8。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 究,——步行机。
三、科学实验
“人们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运用科 学仪器或设备等物质手段,在人为控制或模 拟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过 程”。
特点: -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 -强化研究对象; -再现、加速、延缓或模拟研究对象; -经济可靠。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 创立者。 “重的物体下落速度比 轻的物体下落速度快, 落体速度与重量成正比 。”
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 哲学的数学原理》.
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绝 对的、真正的、数学的 时间,就其本性而言是永 远均匀地流逝,与一切外 界事物无关的。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6讲 科学假说和和科学理论
2019/9/5
第6讲----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16
假说检验的方法
1, 逻辑分析(理论检验)——辅助手段
逻辑分析的意义:
筛选作用:概念应具简单性、精确性、明 晰性等
假说自身不应存在矛盾,
假说不应与其他理论存在矛盾。
在假说与经验事实之间建立更加明晰的关
系,推出科学预见。
2019/9/5
2019/9/5
第6讲----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32
如:氯奎可以治疗疟疾,这个结论如果只是从许 多病人服用氯奎而治愈的经验而作出普遍性结论, 那是以特殊性来说明普遍性,是缺乏必然性的逻 辑根据的。
但如分析了一定量氯奎怎样作用于寄生在人体血 细胞中的疟原虫,而破坏了原虫正常新陈代谢过 程,从而必然引起原虫的死灭。
英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罗素在评论“奥卡姆的剃刀”时 说:“我自己觉得这在逻辑分析中是一项最有成效的 原则。”
2019/9/5
第6讲----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15
可检验性
可检验性实现的机制:假说提出或从假 说中推导出新的可以在实验中进行检验 的预言。如果一个假说只能解释它试图 解释的事实之外,不能作出任何新的预 言,那实际上就不具备可检验性。
辅助性假说和观察、实验也是要被怀疑 和被审查的。观察实验的结果与检验蕴 涵不一致,有可能是辅助性假说或观察 实验的错误造成的,所以不能简单地认 为,假说已经被驳倒了。
2019/9/5
第6讲----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23
特设性假说
特设性假说:为了保护某一理论特别提 出的无法独立检验的假说。
特设性假说的提出使得理论或假说受到 过度保护,无法接受经验检验,从而导 致理论的退化,丧失科学性。
研究生教材自然辩证法之科学假说
02
模拟实验
通过模拟实验环境,检验科学假说 的预测和解释能力。
交叉验证
通过多种方法和技术,检验科学假 说的可靠性和普适性。
04
评价标准
预测能力
科学假说能否对未知现象进行准确预测和解释。
解释能力
科学假说能否对已知现象进行深入、全面的解释。
简洁性
科学假说是否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应用。
可靠性
科学假说是否经过充分验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竞争与选择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科学假说 不断涌现,与已有理论进行竞争和选 择,优胜劣汰。
理论化阶段
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科学假说逐渐发 展成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成为某一学 科的基石。
03
科学假说的验证与评价
验证方法
01
观察与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和结果,检验科 学假说的预测和解释能力。
逻辑推理
通过逻辑推理,检验科学假说的内 在一致性和自洽性。
运用直觉和想象力,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深 入思考,形成初步假说。
逻辑推理
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对假说进行推理论证, 确保其内在逻辑一致性。
验证与修正
通过实验验证和观察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 和完善,使其逐渐接近真理。
发展阶段
初始阶段
科学假说初步形成,需要经过反复验 证和修正,逐渐完善。
发展阶段
经过大量实验验证和观察检验,科学 假说逐渐被学术界接受,成为某一领 域内的主导理论。
研究生教材自然辩证法之科 学假说
目录
• 科学假说的定义与特点 • 科学假说的形成与发展 • 科学假说的验证与评价 • 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 科学假说的局限性 •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在关于科学实在论的争论中,科学预测能够 得到证实这一点也成为科学实在论者最重 要的论据。预测得到证实还为科学理论带 来极大的公信力。
预测能力为什么对理论具有这么重要的意 义?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科学假说
假说的来源:
– 为解释新事实的猜测性说明; – 把理论外推,遇到新的现象而提出的新假说 – 新旧事实间的矛盾
彭齐亚斯和威尔逊1965年发现宇宙背景辐 射,后来更敏感的仪器测量到宇宙微波辐射 的温度为2·7K,正符合大爆炸理论的预言,这 对大爆炸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科学方法: 归纳-假说-验证
我们既可以说实证化的科学失去了形而上 学的支持,也可以说实证科学抛弃了形而上 学的支持,总之,它不用形而上学原理来支持 自己,而转向用证据来支持自己。事实以及 对事实所做的数学处理,取代了经验观念和 哲学原理
假说需要验证。而对这种外部验证来说,预 测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库恩总结出了评 价科学理论的五个尺度,第一个就是预测 的准确度,然后依次是一致性、广度、简单 性、丰饶。其中第五项,丰饶(fertility),其实 也差不多等于说能够产生新的预测。马赫 甚至把预测成功视作一个理论是否可被接 受的唯一标准。
牛顿有一句名言:“我不杜撰假说”。
这句话引发了研究者广泛而持久的讨论,因为,如研 究者早已指明,牛顿本人像所有科学家一样提出假 说。
“假说”有多种相互纠缠的含义。我们说牛顿本 人也经常提出假说,指的是现在流行意义上的假说。 假说是需要加以验证的模式或理论。在这个意义 上,牛顿当然提出假说。但牛顿说到假说,意思不同。 牛顿认为:科学研究应当从现象中归纳出某种法则, 然后再尝试把这些法则应用到更广泛的现象中去, 在这个过程中检验这些法则是否正确。
1、自然辩证法的概念
自然辩证法课程讲稿(部分)2005年9月一、自然辩证法课程介绍1、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
2、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和内容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哲学学科。
它是自然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产物,因而具有文理交叉或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特性。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通常称为“三大块”:1,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2,自然科学观——关于自然科学自身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3,自然科学方法论——关于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论。
除了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外,自然辩证法还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形态和科学分类问题,数学及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人类科学思想的历史演变问题,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及发展问题,等等。
三、本次讲课内容和时间安排1、物质的自然观2、演化的自然观3、和谐的自然观4、科学和科学认识5、科学解释和科学理论6、科学发现及其方法7、关于科学真理的争论8、自然科学中的一些哲学问题每周3学时,11月14日或15日考试四、教学用书和要求张怡主编,《自然辩证法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要求:1、课堂笔记作为平时成绩依据之一;2、考试为开卷考试,共五题(基本上一个专题1道题),每题20分。
二、历史上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一种认识和看法。
如,自然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上帝创造的,是发展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变的,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还是变化莫测的,规律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等等。
对自然界的看法主要受两个因素的限制:一是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而是受到和生产力相应的科学水平的限制。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自然观方面,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直观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则是将自然看作一个被机械化的、可预测的系统,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则更加重视自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认为自然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系统。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在于它忽略了自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将自然看作一个被机械化的、可预测的系统。
这种观点无法解释自然中的矛盾和冲突,也无法应对复杂的自然现象。
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对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不同认识。
系统自然观认为自然是一个系统,人工自然观则强调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而生态自然观则更加重视自然的平衡和生态保护。
这些观点的出现和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它认为自然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系统,人类必须通过改造自然来满足自身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自然和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也为我们解决自然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生态自然观认为自然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系统,人类必须通过保护自然来满足自身的需要。
生态文明建设则是在这种观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在保护自然和满足人类需求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XXX、XXX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18、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为XXX、XXX科学技术思想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和基础。
《自然辩证法》题库及答案
题库答案:一、名词解释部分: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科学抚摩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哲学概括所形成的学科,也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是一部没有写完的著作,是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 1820 - 1895)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
对19世纪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
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对自然科学研究的观念,对过去自然科学发现的总结和对未来科学发展的预测。
自然观:人们关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其基本内容是:其一,自然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而物质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即系统自然观;其二,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按其内在的固有规律运动、演化、发展和灭亡的,即演进自然观;其三,人、自然与社会可以而且应当协调发展,即生态自然观。
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全球或区域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的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系统、系统科学、系统工程: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的整体。
系统科学:探索系统的存在方式和运动变化规律的学问,是对系统本质的正确反映和真理性认识,是一个知识体系。
系统工程:利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各种工程问题的技术。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发展模式:不断革命模式。
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当面对问题时,人们通过提出猜测性的理论,试探性地去解决问题,再进一步通过证伪或反驳以排除错误。
如果理论未被驳倒,就可以成立,得到接受;如果理论被证伪,驳倒了,就会出现新的问题,上述过程就循环往复。
《自然辩证法》第五章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一个案例: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
魏格纳(1880.11.1-1930.10.30)
最初的猜想是1910年观察世界地图时,发现 大西洋两岸海岸线的相似性,感到惊奇而引 发思考的,之后,他广泛涉猎地质学、古生 物学、古气候学、地球物理学以及大地测量 学的各个领域,从而形成和发展了大陆漂移 说。
3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五章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第六章 科学假说
据已知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对象及 其规律提出的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是科技理 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基本构成要素:*
①事实基础。 ②背景知识(包括推理规则)。 ③对想象本质的猜测。 ④推演出的预言和预见。
2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以超高密、超高温状态下由某种机制引起的原 始火球的急剧膨胀为基本猜测,
以“氦丰度”和“3K背景辐射”等为预言与预 见
而构成的一个认识体系。
10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二节.假说的作用*
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
科学是沿着假说—理论—新假说—新理论…… 的途径,不断地向前发展的。
大西洋两岸的相似性
魏格纳首篇论文发表 1912年, 1915年出版《大陆和大洋 的起源》 设想的精髓:地球活动论,反对地球固定论。
4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图 右上:石炭纪晚期 右中:始新世 右下:第四纪晚期 白色为陆地 细点为浅水淹没的陆地 斜线为洋底
和思维方式; 3、科研选题有哪些“选题点”?解释说明其中的一个; 4、对科学和伪科学的认识; 5、谈谈你对李约瑟问题的认识(或者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明的看法,再
自然辩证法ppt
自然辩证法概述1.1本学科历史渊源❿西方自然哲学发展的产物3辩证法哲学在古希腊时期已经创立,强调运动发展变化,思想素材丰富3黑格尔唯心辩证法博大精深,是马列哲学的直接来源3马恩共同创建马主义哲学.:.恩格斯撰写《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基本思想.列宁撰写《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发展自然辩证法1.2学科体系构造❿体系构成3“四大块”--自然观、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科技观、科技政策❿学科定位3属于马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高度相关,是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主导学说❿与现代科技的关系3各有侧重、双向互动、相辅相成、与时俱进1.3自然辩证法在中国❿年发展历程起伏跌宕,与当代中国科技事业联袂而行3新文化运动中,掀起科学、民主思潮330年代自然辩证法传入中国,国统区和延安都有传播350年代以后苏联,自然辩证法成为显学,成为中国科技政策基石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自然辩证法的重大发展1.4学习本课程的意义❿亦实亦虚,政策说明和思想认知作用3实用价值(学分、文凭)3科学思维和科学工作原则3了解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的内在依据3认识国情民意,感受中国发展趋势3化解科学与人文隔阂,为科学生涯的增添情趣本章学习要点❿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定位、体系构造、与科技学科的关系❿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发展及历史渊源,与现代中国的联袂变化2.马恩创立自然辩证法硕士生自然辩证法课程2.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❿古希腊朴素辩证法3核心观念是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把自然界当作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3思维特征是,缺少科学实验和分析,带有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
只是直观地勾画了整个自然界的轮廓,不能说明构成自然界总画面的各个细节2.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❿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自成一派,与古希腊哲学异曲同工3中国古代自然观萌生于商周时期,确立在春秋战国时代3讲求"物我一体、天人合一",注重意会体悟。
自然辩证法科学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
3.2 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
P1 —— TT —— EE —— P2
problem 1 — tentative theory — elimination of error — problem 2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
一、科学的本质
二、科学知识的构成 三、科学的发展模式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
一、科学的本质
1.1 科学的涵义 1.2 科学的特征 1.3 科学、非科学、伪科学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
1.1 科学的涵义
知识体系:发展着的认识 认识活动:科学研究活动 社会建制:科学家共同体 文化精神:怀疑、探索、实证、理性
观点百家争鸣,互相竞争,但是没有一种得到公认。在常规
科学时期,范式已经形成,并在科学共同体中得到公认,科
学共同体在这种范式的指导下,进行常规的科学研究,解决
范式提出的疑难问题。在科学革命时期,范式面临一系列反
常现象的挑战而陷入危机,这使得科学家对范式产生动摇,
科学共同体因而产生分化和新组合,有人抛弃旧范式,提出
现问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
科研选题
科研选题原则: ① 需要性原则 ② 创新性原则 ③ 科学性原则 ④ 可行性原则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
★ 研究生选题应注意的问题
科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自然辩证法
科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一科学知识的构成二科学认识的起点三观察与理论的关系四科学发展的模式理论一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认识过程的成果是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以及逻辑推理和实验检验而建立起来的科学理论..1、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科学事实的特点:可重复性渗透着理论系统性相对独立性科学事实的作用: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基础..科学事实是确证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基本依据..2、科学定律科学定律: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以全称命题的形式表现出来..科学定律的特征: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具体的、历史的简明性特征科学定律的作用: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或规律有助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形成是科学解释和预测的有效工具3、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是自然科学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基本要素:事实基础、理论背景、对现象、规律的猜测;推导出的预言和预见.科学假说——通向科学理论的必要环节惠威尔:”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测;一般是做不出知识的进展的.”没有大胆的猜测是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科学假说的一般特征科学性假定性易变性科学假说的来源当出现已知科学理论无法解释的新事实时;会产生猜测性说明..当把某一理论类推到原来适用范围之外;对其对象的属性、规律进行猜测或设想时;会提出新假说..为解决新旧事实之间的矛盾时会提出假定性说明..建立科学假说的原则解释性原则能解释全部事实对应原则不能与已检验的科学理论矛盾可预测性原则科学假说的检验⑴逻辑分析——实践检验的辅助方法主要是分析假说在逻辑上的合理性;以达到对假说进行初步筛选的目的..⑵实践检验——对假说中演绎出的若干可以直接检验的推论;与科学事实进行对照..依据推论是否与观察或实验获得的经验数据相符合来决定假说的真伪..⑶证实与证伪科学实践作为检验假说的标准;既能证实假说也能证伪假说..检验中的复杂性不能完全证实——确证在逻辑上;方法的保真性是没有保证的实践研究中不能一出现反例就否定假说实践是可错的、辅助性假说易谬所以;证实与证伪的对立不是绝对的;两者是对立统一的..⑷判决性实验是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是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是发挥思维能动性的主要方式;激发思维创造性的媒介..不同假说的争论有利于科学的发展;有利于学术繁荣..4、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科学理论的结构基本概念——思维的基本单位、逻辑起点基本原理或定律——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关系的反映;是科学理论建立的基础..科学推论——由基本原理演绎推导出来的结论..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客观真理性——最本质的特征要求科学理论必须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全面系统性从事物的全部现象及其所有联系出发概括出来的普遍本质与规律..逻辑完备性整个体系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无矛盾性..预见性科学理论不仅能够解释已知;而且还能够预见未知;对未知事物的状况做出符合逻辑的预言..科学理论的评价与选择科学理论的评价:是判断科学理论优劣的过程..科学理论的选择:是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科学理论中挑选出更佳的理论的过程..科学理论的评价与假说检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假说检验主要涉及假说与观察事实是否一致、内在逻辑是否自洽..理论评价则要研究假说、观察事实和科学家三者之间的关系..科学理论的评价的标准:1理论同经验事实的一致性科学理论的内容必须正确地反映事物的运动规律;从理论推出的可检验结论应该与实验的结果相符合..2相容性评价相容性是指新的科学理论同公认的科学理论在逻辑上是相容的..是科学家拒斥轻率的理论;抵制伪科学的重要手段3逻辑自洽性评价自洽性评价是指分析理论内部是否自相矛盾..自洽性要求科学理论内部的各个命题相互之间有逻辑联系;不能自相矛盾..4简单性评价——美学原则这是对科学理论的逻辑基础的要求;即:基础的逻辑简单性..5理论的预见性一个好的科学理论不仅应当有尽可能大的解释力;还应有尽可能大的预见力..科学家个人对理论选择的影响A、科学家个人心理偏好影响着对新理论的接受和拒斥B、科学家的权威、声望和社会地位影响着对新理论的接受和拒斥C、社会意识形态等社会因素影响着对新理论的接受和拒斥科学知识的构成部分间的辩证关系科学事实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定律是构成科学理论的基础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的过度形式科学理论是科学成果的系统体现二科学认识的起点科学的起点究竟是什么呢归纳主义认为:科学始于观察;观察是科学发现的起点..波普尔—科学始于问题问题既是旧理论的终点也是新理论的起点以问题为框架有选择地去搜集事实材料科学始于问题与认识以实践为基础不矛盾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1、科学问题的提出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科学实践水平和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矛盾..时代性科学问题的构成三个基本要素:问题的指向、研究目标和求解的应答域..应答域:在问题的研究中所确定的域限;并假定所提出问题的解必定在这个领域中..科学问题的来源:已有理论与经验事实之间矛盾产生的问题科学理论内部逻辑矛盾而产生的问题从不同学派理论之间的矛盾中产生的问题从社会需求中提出问题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2、解决科学问题的基本途径:通过进一步获取事实回答问题通过引入新的假说来解决问题通过引入新的概念解决问题三科学事实的获取1、科学观察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特点:感性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坚持观察对象的全面性2、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科学实验的特点和作用A、可纯化和简化观察对象B、可以强化对象及其条件C、是一种经济可靠的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方法D、可重复性观察与理论的关系独立于理论之外的纯粹的观察培根理论依赖于观察;观察独立于理论观察渗透理论库恩波普尔观察并不等于感官的感觉图象;不单纯是生理活动..观察陈述依赖理论..精确、明晰的理论是精确观察陈述的先决条件理论在观察中起着“定向”和“加工改造”作用“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爱因斯坦辩证唯物主义在这个问题上坚持观察的客观性;主张观察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过程..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可重复性以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理论为指导先进的观测技术和仪器严谨、求实的态度四、科学理论发展的模式一科学理论的积累进步模式古代归纳主义:科学理论的发展是经验的积累科学发展是量的积累、递增;科学只有进化;没有革命;只有量变;没有质变..惠威尔把科学进化比作“支流汇入成江河”;科学就是把以前的成就逐步并入新理论而进步的逻辑实证主义:科学理论是通过新的经验事实的证实而不断朝前发展的;得到证实的科学理论不断积累的过程就是科学的发展史..以上两者都主张:科学发展主要通过归纳法的归并;使知识不断积累或增加来实现的——是一幅科学进化的静态图景;表明科学发展是一个平缓的、渐进的、积累的直线发展过程;其中没有渐进的中断;没有革命..经验——理论——经验… …对科学理论积累进步模式的评价合理性科学理论的积累进步模式;勾画了一幅积累式的科学发展图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科学不断进步的总趋势..符合人类自然认识不断发展这个“宏观”事实揭示了这个发展的“微观”机制——在证实中不断积累的事实..局限性根本缺陷是忽视了科学中的革命现象;因而不能解释那些与传统理论不同的革命性的新理论的产生过程..只能容纳范围非常狭窄的科学史事实排斥了许多实际影响着科学发展的因素科学革命被排除在科学史之外;不能解释革命性理论的产生..二科学理论的否证式发展观波普尔:科学理论的演变不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是不断被经验反驳和证伪的反复过程..其中;猜想和反驳是科学发展过程中的最基本环节..波普尔——科学理论的演化过程是在不断地提出猜想、发现错误而遭到否证、再提出新的猜想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科学理论的发展是通过不间断的革命实现的科学理论的否证式发展模式问题→猜想→证伪→新的问题P1 →TT→ EE→ P2强调了科学知识的增长是一个动态的不断革命的、跳跃式的过程..科学理论的进步表现为一个理论对另一个理论的替代要求:新理论比旧理论具有更高的可证伪性;同时只有当新理论或由之推导出的预言得到确证;才可称为是真正进步的理论..把具有更高证伪度的大胆推测之被证伪看成是科学获得有意义进步的观点是错误的标志着重大进步的是大胆推测得到确证否证式的科学发展模式以一幅阶跃式的科学发展图景取代了积累式的发展图景;把科学看作是通过不断证伪;运用演绎方法而向前发展的..一次证伪就是一次革命;不断证伪就是不断革命——“不断革命论”否证式的科学发展模式的缺陷:把科学理论的稳定性看得过于脆弱;把科学革命看的过于简单..仍用理性的逻辑工具来分析科学的发展史把科学发展完全归结为科学革命;严重脱离科学发展的实际断言科学本质就是猜测;一部科学史就是猜测的历史;是赞同唯心主义的观点..三科学理论发展的社会历史观范式更替的发展模式库恩——克服前两种科学发展观的片面性;主张从动态角度来考察科学理论发展的机制和规律;提出了范式更替的科学发展模式..库恩的范式更替发展模式:以“范式”变革为核心范式:是指从事同一个特殊领域的研究者们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性和方法..特点:可以把一大批坚定的拥护者聚集起来能指导这些拥护者进行解决难题的活动新旧范式的更替是科学革命的标志“范式”模式的合理性纠正了累积式与否证式的偏颇;把科学演进描述为渐进的积累与革命性的转化相统一的过程;更符合科学发展的现实..把心理和社会两大因素引入科学革命之中..科学共同体抛弃旧理论;接受新理论的活动“范式”模式的缺陷不承认科学革命是向真理的接近;看作是解决难题上效用的进步没有以辩证的否定观来看待范式的更替 在范式产生、更替问题上片面夸大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以科学共同体的信念为依据;陷入了非理性主义;抹煞了评价知识的客观标准..前科学 常规科学 危 机 革 命新的常规科学 新的危机五革命和进化是科学发展的普遍形态科学的历史发展呈现出一幅在进化和革命交替之中循环加速前进的辩证图景..进化与革命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形态;是质—量互变规律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自然辩证法课程演讲公钥密码学理论的形成--从科学假说到科学理论
28
公钥密码学的八卦:据说公钥密码学是他们创立的
• 公钥密码学据说是他们最早发明的
詹姆斯.埃利斯 克利福德.科克思
1969年提出公钥 1973年发现了RSA
算法模型
算法
马尔科姆·威廉姆生
1975年和前者合作
发现了DH密钥交换
方法
29
• 数字签名
• 数字签名具有认证的功能 • 算法:DSS、DSA
2. Bob收到箱子后加上自己的锁,在把箱子返回给 Alice
3. Alice除掉自己的锁,再把箱子寄给Bob 4. Bob除掉自己的锁,读取消息
22
复杂加密法
1. Alice把消息放到箱子里,用自己的锁锁上发送给 Bob
2. Bob收到箱子后加上自己的锁,在把箱子返回给 Alice
3. Alice除掉自己的锁,再把箱子寄给Bob 4. Bob除掉自己的锁,读取消息
公钥密码学理论的形成
--从科学假说到科学理论
1
•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斯巴达出现原始的密码器: 最早的换位密码术。
• 公元前1世纪,著名的恺撒(Caesar)密码被用于高 卢战争中:简单易行的单字母替代密码。
• 二次世界大战中,印第安纳瓦霍土著语言被美军 用作密码。这是密码学和语言学的成功结合,纳 瓦霍语密码成为历史上从未被破译的密码。
• 设密钥为K:
– 加密算法:C=E(K,P)=(P+k)mod(26) – 解密算法:P=D(K,C)=(C-K)mod(26)
• 25个可能的密钥k, k∈[1,25] 7
英文中字母的使用频率
攻破古典密码的有效方法: 字母频率统计分析
频率 14
E使用最多; 然后是T R N I O A S 其他字母使用较少
自然辩证法 第六讲: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实验室的天花板上隐藏着迄今尚未发现的 磁力在吸引铁块,所以线没有断。 线受到潮湿,它的抗张力随其潮湿度的增 加而增加到两磅或两磅以上。 天平坏了,铁块的重量不是两磅,而只有 一磅。 线确实断了,但未观察出来。 这条线是“超线”,“超线”是不会断的。 …………………..
科学研究的纲领理论
科学假说的确证
H→I (如果H真,则有I ) I (如果实验结果表明I为 真) H被确证
科学假说的证伪
H →I (如果H为真,则有I) ¬I (现I为假) ¬H (H被证伪或被否证)
经验能证伪理论?
经验中渗透理论。既然理论是可错
的,那么受理论的指导与污染的经 验也必然是可错的。可错的经验有 什么资格证伪理论呢?
太阳系模型——有核原子模型
英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 卢瑟福
α粒子散射实验小太阳模型 Nhomakorabea尔的量子模型
提出了电子在核外的量子化
轨道,解决了原子结构的稳 定性问题,描绘出了完整而 令人信服的原子结构学说。
科学假说的基本特征
科学假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假说具有猜测性-----假说的核心内 容是靠推测、想象、逻辑的跳 跃得到的
整体主义的科学观
任何科学命题或理论都不是各自孤立
的,而是与其周围条件和其它理论相 联系的。因而与它相联系的周围条件 和其他理论就构成为这个理论的背景 知识。当实验事实与该理论不相一致 时,是该理论错了还是背景知识有问 题是无法确定的。
理论(H)
:任何一条线上系上一个超 过其抗张力的重物时,这条线就会断。 先行条件(I):这条线的抗张力为一磅; 现给它上一块两磅重的铁块。 观察结果(O):一块两磅重的铁块系于 该线的中间,这条线没有断。
自然辩证法-第六章科学理论的创立
自然辩证法-第六章科学理论的创立第六章科学理论的创立创立理论的思维过程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录》)第三境: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第一境为寻找方向,确定目标的阶段;第二境为刻苦攻读,努力钻研的阶段;第三境则进入佳境,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阶段。
)创立理论的语言一、科学理论与科学语言语言:以语音或文字(符号)为物质外壳,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信息系统,是人们交际和思维活动的工具。
科学语言: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从日常语言中提炼出来的,随着科学作为独立的特殊的认识活动的产生与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语言。
它以自然语言为基础。
自然语言符号系统社会中历史地形成,交流、沟通,知识保存、传播。
有意义,化外音,弦外之音。
但有缺陷。
多义性:如“力”:力量、魅力、活力,等。
歧义性:东西,在自然语言意义甚多,自然语言中的“氧”。
再如“临时户口办理处”,可以理解为:办理临时户口的地方,也可以理解为:临时办理户口的地方。
标点的断句作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语法结构不严格、不经济和非统一。
例如用自然语言表达a3-b3= (a-b)(a2+ab+b2)就罗嗦,亢长。
科学语言系统:自然语言中的“氧”,人工语言系统中的O2和O 可以明确区别。
分类:术语和符号,有人认为术语和符号仅仅是一种方便的问题,实际上不仅具有表述功能,而且具有探索和创造功能。
如丹齐克认为,字母记号使代数史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莱布尼兹把S拉长创造了积分符号,中国早期数学先进,后期落后,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抽象的符号。
一、科学理论与科学语言1、记录科学事实的语言:记录、描述、整理和交流科学事实。
2、表达科学概念的术语:①科学概念: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基本单位。
自然辩证法第五章科学认识的形成ppt课件
弗雷格迅速给罗素回了信。他说:“哎呀,算术动摇了。” 他在即将出 版的《算术基础》中写了一个后记,说:“在工作结束之后而发现大厦的基 础已经动摇,对于一个科学工作者来说,没有比这更不幸的了。”
古希腊悖论: 鳄鱼与小孩
一条鳄鱼从一位母亲手里抢走了一个小孩,鳄鱼想吃掉小孩,但又想 吃得名正言顺,心安理得,于是鳄鱼对这位母亲说:“只要你回答对了我 的问题,我就不吃你的小孩。我的问题是,我会不会吃掉你的小孩?” 母 亲该怎么回答呢?
19世纪下半叶,康托尔创立了著名的集合 论,集合论刚产生时,曾遭到许多人的猛烈攻 击。但不久这一开创性成果就为广大数学家所 接受了,并且获得广泛而高度的赞誉。数学家 们发现,从自然数与康托尔集合论出发可建立 起整个数学大厦。因而集合论成为现代数学的 基石。“一切数学成果可建立在集合论基础 上。” 这一发现使数学家们为之陶醉。1900 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法国著名数学家彭加 勒就曾兴高采烈地宣称:“… …借助集合论 概念,我们可以建造整个数学大厦… …今天, 我们可以说绝对的严格性已经达到了… …” 但 是,罗素悖论的出现打破了数学家的美梦。
不知,而且是关于不知的知识。 —— 科普宁
——
芝 诺 悖 论 阿 喀 硫 斯 永 远 追 不 上 乌 龟
3、 科学问题的结构 1)问题的指向 问题所指的研究对象 2)研究的目标 即提问的内容。目标须正确才是真问题,否则为伪问题。 3)应答域 解决问题的范围,并且可调整。它是一个确定而有限的范围, 对求解起着导向作用。
伽利略悖论,使自然数与部分自然数比 较,产生了“整体 = 部分”的矛盾,康托尔 利用伽利略的方法,得出“一条线上的点要 比自然数多”这样令人瞠目结舌的结论。
公钥密码学发展历史和脉络
公钥密码学发展历史和脉络公钥密码学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当时WhitfieldDiffie和Martin Hellman创造了“对称密码学”,这是一种可以使双方之间的安全通信成为可能的系统。
它使得他们能够在不使用密钥的情况下使用特殊的数学方法来加密和解密信息。
之后,Ron Rivest、Adi Shamir和Len Adleman发明了RSA加密算法,这是第一个商业化的公钥密码学算法,它提供了一种更强大的加密方法,而且可以确保消息安全不被破解,该算法也成为数字签名的重要基石之一。
在1980年代,三项核心技术给公钥密码学带来了巨大变化:椭圆曲线加密(ECC),散列函数和认证标记。
雷诺曾经是第一个将这三者结合起来的人,他创建了一个叫做PEM的文件格式,它把所有主要的加密技术都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人们熟悉的PKCS(Public Key Cryptography Standard)的前身,它可以实现全双工通信。
1990年代,数字签名技术(DSA)和网络安全协议(SSL)进入主流,DSA基于Diffie-Hellman算法,可以实现可靠的数字证书签名,而SSL则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传输层协议,它可以保证双向通信的隐私性,而且可以防止窃听,欺诈和拒绝服务攻击。
SSL的发展推动了现今大多数安全网络的建立,从维护个人账号安全到银行交易安全都有它的身影。
2000年后,公钥密码学开始从单一的加密和解密任务扩展到更多功能,如数据完整性验证、会话密钥协商和安全通信。
采用公钥密码学技术的服务和应用也在不断涌现,如证书管理服务、数字版权保护、VPN安全隧道等等。
总的来说,公钥密码学在安全通信中的作用已经不容小视,它的发展和演化直到今天,仍然在让我们的信息通信更安全可靠。
今天,它为我们提供了完整的加密和安全技术,并且不断地演进和发展,以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杂加密法
1.Alice把消息放到箱子里,用自己的锁锁上发送给 Bob 2.Bob收到箱子后加上自己的锁,在把箱子返回给 Alice 3.Alice除掉自己的锁,再把箱子寄给Bob 4.Bob除掉自己的锁,读取消息
公钥的真实性)
• 1976年,迪菲(Diffie)和赫尔曼(Hellman)两人 (论文“New Direction in Cryptography”), 把密钥分为加密的公钥和解密的私钥,这是密码 学的一场革命。 • 1977年,美国的里维斯特(Ronald Rivest)、沙米 尔(Adi Shamir)和阿德尔曼(Len Adleman),提出 第一个较完善的公钥密码体制——RSA体制
• 密码学革命的代表人物: Diffie(1944-)
–1965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学 士学位 –1976年,和Hellman联合发表《密 码学新方向》 –1991年,任职于Sun公司 –1992年,1992年瑞士联邦理工学院 授予博士头衔。
• Diffie考虑的问题:
1.加密过程中密钥分发问题
m 加密E k 秘密信道 C=Ek( m) 公共信道 解密D k m
公钥密码学理论的形成
• 科学问题的提出:
密钥的安全分发
• 科学事实的获取:
密钥分发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 科学假说的形成:
对称密钥下的密钥分发机制KDC,复杂加密法,非对称 密钥算法(DH密钥交换方法)
• 科学理论的创立:
DH密钥交换方法、RSA加密算法、其他公钥加密算法
–明文(plaintext):原始的消息 –密文(ciphertext):被伪装的消息 –加密(encrypt/encipher):明文转换为密文的过程 –解密(decrypt/decipher):密文还原为明文的过程 –算法(algorithm/cipher):用于加密和解密的数学函 数 –密钥(key):加密密钥、解密密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古典密码 • 现代密码学: 流密码 分组密码 • 密码学新方向:公钥密码学
» 用于加密 » 用于密钥交换 » 用于数字签名
Caesar密码
• 破译以下密文:
–密文:PHHW PH –明文:meet me DIWHO after WKH the SDUWB party
字母表:(密码本) 密文: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VWX Y ZABC 明文: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i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8
6
4
2 0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X Y Z
古典密码 · 弱点:
密钥空间较小 安全性基于算法细节 不抗频率分析
· 密钥分发:手工分发
• Kerchoffs原则(1883):
加密算法应建立在算法的公开不影响明 文和密钥的安全的基础上。
• 设密钥为K:
–加密算法:C=E(K,P)=(P+k)mod(26) –解密算法:P=D(K,C)=(C-K)mod(26)
• 25个可能的密钥k, k∈[1,25]
英文中字母的使用频率
攻破古典密码的有效方法: 字母频率统计分析
频率
14 12
E使用最多; 然后是T R N I O A S 其他字母使用较少 最少的是J K Q X Z
• 古典密码 • 现代密码学: 流密码 分组密码 • 密码学新方向:公钥密码学
» 用于加密 » 用于密钥交换 » 用于数字签名
对称密码算法分类
• 流密码 (stream cipher)
每次加密数据流的一位或一字节,连续加密。 Ci=Ki⊕Pi
• 分组密码 (block cipher)
加密算法的主要工作混淆和扩散 特点:对明文分组进行加密,密钥长度56bits以上 例:DES算法、AES算法、三重DES算法
对称加密的密钥分配
• 破解算法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但是密钥分发成为 主要问题 • 在对称加密系统中,通常要求通信的双方Alice和 Bob共享密钥。 • 实现的方式:
–Alice确定一个密钥,并亲自交给Bob –一个可信的第三方(Trudy)负责确定密钥,并亲自交个 Alice和Bob。 –Alice和Bob之前已经建立了秘密通道,则Alice使用该 秘密通道将新密钥发送给Bob。 –Trudy和Alice以及Bob间有秘密通道,则Trudy利用秘 密通道将密钥发送给Alice和Bob。
公钥密码学理论的形成
--从科学假说到科学理论
•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斯巴达出现原始的密码器: 最早的换位密码术。 • 公元前1世纪,著名的恺撒(Caesar)密码被用于高 卢战争中:简单易行的单字母替代密码。
• 二次世界大战中,印第安纳瓦霍土著语言被美军 用作密码。这是密码学和语言学的成功结合,纳 瓦霍语密码成为历史上从未被破译的密码。
• 1949年以前 密码学是一种技巧(Art) • 1949-1975 标志:1949年Shannon发表的《保密系统的信息理 论》,密码学成为科学 • 1976以后 标志:1976年Diffie和Hellman发表了《密码学新 方向》。代表了密码学的新方向:公钥密码学
• 密码编码学(Cryptography)
密钥分发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 安全攻击
截断
监听
篡改
伪装
• 古典密码 • 现代密码学: 流密码 分组密码 • 密码学新方向:公钥密码学
» 用于加密 » 用于密钥交换 » 用于数字签名
公钥密码学
• 公钥密码体制的建立 • 经典公钥加密算法--RSA算法 • 数字签名和认证协议(保证通信双方的真实性、
– 手工分发不符合实际情况,而KDC的存在意味着通 信双方的隐私会被第三方监视。
2.“数字签名”问题:
– 寻找一个正确判断消息来源的方法,即象手写签名 一样,以保证消息却是出自特定的人。
复杂加密法
1.Alice把消息放到箱子里,用自己的锁锁上发送给 Bob 2.Bob收到箱子后加上自己的锁,在把箱子返回给 Alice 3.Alice除掉自己的锁,再把箱子寄给Bob 4.Bob除掉自己的锁,读取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