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赤壁赋对比鉴赏课件

合集下载

对比前后赤壁赋

对比前后赤壁赋

对比前后赤壁赋《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两篇赋都以赤壁之战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友情和爱情的领悟和感悟。

下面对两篇赋进行对比分析。

一、主题和情感表达《前赤壁赋》主题明确,以赤壁之战为契机,通过对壮士们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坚定意志、豪情壮志和品格高尚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赋文情感高昂,气势磅礴,描绘了赤壁之战的激烈与壮烈,表现出汉臣并肩作战,驱敌于千里之外的大无畏精神。

而《后赤壁赋》则以赤壁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友情爱情的深刻认识。

赋文情感细腻,含蓄深沉,作者通过缅怀已逝的友人,写出了知音难寻,珍惜友情和爱情的深情感受,并把这种情感寄托于自然,寄托于大地、山水、空气和风雨。

二、艺术手法和形象描绘《前赤壁赋》以雄浑豪迈的语言,生动丰富的修辞以及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战士们的英勇和大无畏的精神,赋文形象鲜明,气势恢宏。

几处夸张的修辞手法,如“羽檄系三峡,烽火绕九江”,“壮士神妙,或可列传”等,增强了赋文的讽刺效果。

同时,杜甫也在描写这些英勇的将士时通过抒发对死亡和消逝的淋漓认识表达出对生命与时光的深刻思索。

相比之下,《后赤壁赋》以幽远悠远的意境,细腻婉约的语言和抒发内心真实情感的方式,表现了作者缅怀故友、思考人生、感悟自然的心路历程。

赋文表现了一种真挚的情感,通篇富有音律感和节律感。

饱含深情的描摹自然的美,如“寒猨饮泉,夜猿啼岸”,“龙虾垂石,鳖鼍搏泉”,“飞湍瀑流争喧豗”等,让人在内心深处感受到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美。

三、文化传承和价值取向《前赤壁赋》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表达了对英雄壮士及其战场精神的赞美和推崇,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民族精神”的主题。

赋文中的壮士形象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以此表达了中华民族强大、伟大的精神。

《后赤壁赋》的价值取向则更加重视情感和人文关怀,表现出作者对人际关系、家园情结、自由自在的生命态度的思考。

赋文通过咏叹自然风光,抒发对友情、爱情、人生的感悟,体现出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

《赤壁赋》PPT课件29张

《赤壁赋》PPT课件29张

17. 狼籍( jí ) 18. 枕藉( jiè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农历每月十六日
状语后置句
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地点、人物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慢慢地

通“嘱”,劝请 名词活用作动 互文
词,歌唱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苏子与客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 4.主客对答的辞赋结构。
主客对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主客一般是作者一人的化身。本文通过主客问答阐述 了作者在失意之中对人生的见解。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摇曳 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
课文总结
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 议论,再说
主宰
如果
即使
取用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
禁止
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

大自然
宝藏
享有,享受
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如果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 丝一毫也不敢取用。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 了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色彩,取用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也不会 用完,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挖掘本文线索
感情线索: 乐——悲——喜 时间线索: 月初出——东方既白 叙事线索: 夜游—听曲—主问客答—主辩—客喜
写景 清风明月交织
露珠水珠辉映

壁 抒情 乐 悲 喜

情因景生 景以情显 移情于理

《赤壁赋》超级精品ppt课件

《赤壁赋》超级精品ppt课件

第一段:夜游之乐---美事、美景、美感
译文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客人泛舟在赤壁 下的江面游览。这时清风徐来,江上风平浪静。举起酒 杯一边向客人敬酒,一边朗诵《明月》的诗篇,吟起 “窈窕”的篇章。过一会儿,月亮从东山升起,在斗、 牛星之间徘徊着。白茫茫的水气笼罩江面,水光与天色 连成一片。任凭这一苇叶似的小舟随意飘荡,浮在宽广 无边的江面上。觉得像在浩浩荡荡的太空中驾风飞行, 却不知道要到什么地方去;又觉得像是飘飘悠悠的离开 了人世而无牵无挂,飞升到仙境一般。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 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 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 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第一段 1、第一节描绘了怎样的景?此时作者心情如何?
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 徐,景象澄沏,如梦境一般。 情:“乐”。舒畅飘逸,飘飘欲仙,超然物外, 陶醉于良辰美景。
一、良辰: 七月既望
二、美景: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三、豪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表现 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泛舟江上、 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 逸、超然物外的境界。在黄州苏轼过的实 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居 然有如此雅兴,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 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反映了他超然物 外、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赤壁赋》ppt优秀课件

《赤壁赋》ppt优秀课件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三国时期的中国。刘备与孙权联军在赤壁成功击退曹操的大军, 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战。
主要内
2
山水描写
以绮丽的笔触描绘赤壁山水的壮美形态。
3
观战叙述
以苏轼个人的观战经历为线索,生动呈现赤壁之战的场景。
4
胜败感触
通过苏轼的揣摩与感悟,表达壮士断腕,遗患预防的思考。
艺术特点
1 风景描写
通过富有感觉的描写,将自然风景与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
2 写意笔法
以略带抽象的笔触,突出了意境的表现,使作品更具思想性。
3 哲理独白
通过诗人内心的独白,探讨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
影响与意义
文化传承
《赤壁赋》通过文字传递了中国古代山水文化的精髓与表达方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艺术启迪
《赤壁赋》
《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名篇之一,描绘了战国末年诗人苏轼在赤壁之战观战 时的所见所感。以山水为背景,展现出壮丽的场景与深邃的思考。
作者与背景
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北宋文学家、画家、书法家、政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 以骈文和豪放派诗歌而著名,是北宋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赤壁之战
赤壁山水艺术成为中国绘画的重要题材之一,对后世绘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启发作用。
阅读与赏析方法
1 深入解读
通过学习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情境,更好地理解《赤壁赋》的寓意。
2 品味山水
欣赏《赤壁赋》中的山水描写,感受其中蕴含的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
3 咏史联想
通过与史书对照、联想,将诗文融入历史,加深理解与印象。
结论与总结
经典之作
《赤壁赋》是苏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传颂至 今成为经典。

对比前后赤壁赋

对比前后赤壁赋

对比前后赤壁赋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篇重要文学作品,由东晋文学家曹操所作。

这篇赋诗以其豪放的笔墨、辉煌的词藻和独特的抒情风格,吸引了许多后人的赞美和追随。

经过历史的沉淀,赤壁赋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文学史上,赤壁赋被誉为“白马非马之争”的经典案例之一。

意思就是有人发现了孔子的关于白马是非马的论述,便质问别人举例白马是非马,一问,显然不成立。

这种文学学术争论从不断深入地吸引着学者的关注。

赤壁赋又与苏东坡弹词《赤壁赋》有着格外的密切联系。

是苏东坡因着找遍古籍文献,在一次偶然中发现了"策马埭天旷"的字句,被他紧紧地抓住了。

身用赤壁赋为韵,居高而临下,凤目对景所思,忠于前贤,心醉于风月之间,便在秋石递眠,轻怀翰苑于心胸,豁然相识。

由此苏东坡状化了赤壁之痴景,传奇了赤壁之壮歌。

东晋文学家曹操的名篇《赤壁赋》至今已传诵千年,它虽然素称“赋诗之冠”,但苏东坡的《赤壁赋》可谓是天下名赋。

前后赤壁赋在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两篇赋诗在表现手法和艺术表达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下面将就两篇赋诗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理解赤壁赋并欣赏其艺术魅力。

首先从内容上来对比前后赤壁赋。

在内容方面,前赤壁赋以曹操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基础,通过大量的描写和议论,生动地表现了赤壁之战的宏伟壮观和激烈激荡的场面。

而后赤壁赋则以苏轼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基础,通过对赤壁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深切思考。

两篇赋诗都以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美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但前者更注重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还原和对战争场面的生动描述,后者更注重对历史意义的体察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悟。

可见,前后赤壁赋在内容上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亮点。

前后赤壁赋在内容和艺术表达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但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的欣赏和赞美。

正是由于这些差异和特点,使得前后赤壁赋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赤壁赋》ppt课件41张

《赤壁赋》ppt课件41张

些句子写出了泛舟者在这样景色下产生的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
景色:
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感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
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 的情怀 ?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 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在黄州苏轼 过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居然有 如此雅兴,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然,乐观旷达 的情怀。反映了他超然物外、洒脱不羁的思想。
少焉:一会儿。
横:笼

露:指白茫茫的水汽。 纵:放任,任凭。
一苇:一片苇叶,指小舟。 所:……的地方
如:往,到……去 。
凌:越过。
万顷:指广阔无边的江面。 茫然:形容江面旷远迷茫的样子。
月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 (状语后置)
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 茫茫的水气笼罩着江面,水上浮光远接天边。我们任凭小船 随意漂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肴核:菜肴和果品。 既:已经。 狼籍: 纵横凌乱,也写作狼藉。 枕藉( jiè):互相枕着垫着。 既白:已经发白,即天亮。 客人高兴地笑起来,(于是)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 已吃光,酒杯盘碟杂乱地摆着。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舟中, 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天亮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愀(qiǎo)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使…整理。 (使动用句)(形用动) 危:使…端正。 何为: “为何” (宾语前置)
我不禁感到凄怆,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问 客人说:“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 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 于周郎者乎?

《赤壁赋》ppt优秀课件

《赤壁赋》ppt优秀课件
而不知其所止 代词,它,指“一苇”
2020/8/16
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第二节)
扣舷而歌之 音节助词
击空明兮溯流光 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渺渺兮予怀 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 循,依
唱和
其声呜呜然 代词,那
不绝如缕 细丝
舞幽壑之潜蛟 使……舞动 泣孤舟之嫠妇。 使……哭泣
使动用法
2020/8/16
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第三节)
探讨:引来墨客小人的诽谤围攻,一再遭贬 仕途坎坷的原因?
“弟弟苏辙说的那句话:“东坡何罪? 独以名太高。”他太出色、太响亮, 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伧,能把 同代的文人比得有点狼狈,引起一部 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后你一拳我一 脚地糟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在这 场可耻的围攻中,一些品格低劣的文 人充当了急先锋。”
2020/8/16
坎坷的一生 漂泊的一生 旷达的一生 自足的一生
2020/8/16
2020/8/16
2020/8/16
《枯木竹石图》
2020/8/16
《赤壁赋》、《后赤 壁赋》等皆为传诵名 篇。致力提拔后进, 黄庭坚、秦观、晁补 之和张耒等均出其门 下,并称“苏门四学 士”。
2020/8/16
2020/8/16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 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 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 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
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
妇。
定语后置
词类活用
2020/8/16
找出文中描写箫声的句子, 作者是怎样(手法)描写的?
峨诗都一
眉赋是门
共传大三
苏 比千文父

后赤壁赋公开课(比较阅读)

后赤壁赋公开课(比较阅读)

1、《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 《赤壁赋》中的“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 登仙”,在此都得到了印证。 2、苏轼受儒、佛、道三家学说影响。原有的儒 家思想使他坚持追求理想,而佛、道思想又使 他圆融通达,超然物外。
前后赋的比较
角度提示:时间、地点、
手法、景色及特点、心情、情感 的变化……
历幽景而悲、恐
补充背景资料:
宋与西夏交战惨败,全军覆没,死者 约六十万,宋神宗也抑郁而死,大宋王朝 从此一蹶不振,美好江山,满目凄凉
悲:1冬景凄凉 2无伴孤独 3人事不谐 4国运多舛
适孤鹤而梦
在我国传统意 象里,鹤具有高 贵、幽雅、超凡 脱俗、仙风道骨 的特征,是自由 的象征。同时, 它也是超然物外、 随缘任化的道家 精神的象征。
《赤壁赋》与《后赤壁赋》
比较阅读
1、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这年十月十六日晚上,我从雪堂出发,准备 回到临皋去。 2、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麟, 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一位客人说:“刚才黄昏时,我撒网捉到了 一条鱼,很大的嘴巴,小小的鱼鳞,样子好象松 江的鲈鱼。回头,到哪里去弄酒呢?” 3、归而谋诸妇。 我回家就把这件事和妻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 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我拿着衣服走上岸去,登上险峻的山岩,拨开 杂乱的野草,坐在像虎豹的山石上休息一会儿,再 爬上枝条弯曲形似虬龙的古树,攀上鹰隼危险的巢 穴,低头看到水神冯夷的水府。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返回到江边上了船,放任它在江中心漂流,不 管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作业布置: 金版学案 P77-78练习
课堂小结:无论前赋,还是后赋,作 者都融情于景,见景抒情,即其写作 用意皆为一种抗议与感慨。他不向政 敌屈膝,对当前的迫害表示不在乎, 他感慨青春虚度,感慨“物与我皆无 尽”。在两篇文章中,都深刻地体现 了作者寓悲愤于旷达的复杂感情。 林语堂对苏轼有过一句非常有趣的评 价:“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 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 友„„„„„„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赤壁赋》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赤壁赋》PPT课件


汉代始成特定的体制,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 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侧重写景,借景抒情”
(写景叙事,抒情说理)。
赋的发展
骚赋
《楚辞》 屈原 战国
汉赋 汉
骈赋
律赋
文赋
魏晋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骚赋(战国):以楚辞为源头 大赋(汉):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僻的词汇,
乌台诗案”
“三咏赤壁”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生“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 孤灯下”。这段话是国家优秀经典剧目 《班昭》中的一段精彩合词。
我可以用它来概括苏轼在黄州期间那段苦难而又不平凡的经历。 苏轼因“乌台诗案”含冤身陷囹圄130天后,他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 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被人押着来到满目荒凉的黄州,一代名人 与鱼虾麋鹿为友,与樵夫渔民为伍,苏轼感受到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孤寂 和悲苦。于是他多次来到人们传说中的古战场赤壁,去寄情山水、凭吊古人。 在赤壁下,他一次次看穿生命的短暂,一次次悟透生命的永恒。他用《念奴 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为他苦难多变的人生作了最精彩的诠释。
6、扣舷( xián ) 13、愀然( qiǎo )
20、麋鹿( mí)
7、桂棹( zhào) 14、相缪( liáo )
21、扁舟( piān)
三、文本研习
(一)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乐甚——愀然——喜而笑 (乐) (悲) (乐)
取兴,运用引用、类比、比喻,故
3、美好的理想
善于描写香草,以配忠贞,用恶禽

《赤壁赋》ppt课件33张

《赤壁赋》ppt课件33张

第 三 段 名作动,捕鱼砍柴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伴侣(朋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喻短暂生命

片刻,短暂
同“嘱”,劝请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
一下子 箫声
偕同
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译文: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举杯互 相劝饮。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颗米粒。哀 叹我们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流水的无穷无尽。想与神仙一起邀游,同明月一样永世长 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轻易得到的,因而只能把这箫声寄托在这悲凉的秋风中。”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押韵
间天然仙
桨光方 慕诉缕妇
-an
-ang -u
用韵换韵情况
稀 飞 诗 昌 苍 郎 -i
-ang
东 空 雄 鹿 属 粟 -(i)ong -u
穷终风
-(u)ong/eng
往长瞬尽 主取月竭 色适
-ang -u -入声
-un/in -ue/ie
酌藉白
-入声
字词正音
1.壬戌( rénxū ) 2.桂棹( zhào )
3.余音袅袅( niǎo )
4.幽壑( hè )
5.嫠妇( lí ) 6.愀然( qiǎo )
7.山川相缪( liáo )
8.舳舻千里( zhúlú) 9.旌旗( jīng )
10.酾酒( shī ) 11.横槊( shuò ) 12.渔樵( qiáo ) 13.扁舟( piān ) 14.匏樽( páo ) 15.蜉蝣( fúyóu) 16.无尽藏( zàng ) 17.狼籍( jí ) 18.枕藉( jiè )

赤壁赋(最牛解读) ppt课件

赤壁赋(最牛解读)  ppt课件

七月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 赤壁之下 介词,在 状后倒装
举酒属客 通“嘱”,指劝人饮酒
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状后倒装 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在 状后倒装 白露横江 弥漫,充溢 纵一苇之所如 任 往 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广阔,辽远 凌空
而不知其所止 代词,它,指“一苇”
PPT课件
12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 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 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 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 的反对者,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 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 ,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 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 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寡妇听了落泪。
PPT课件
29
找出文中描写箫声的句子, 作者是怎样(手法)描写的?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
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 舟之嫠妇。
作者借助夸张、想像,运用精细的刻 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 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PPT课件
30
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第三节)
PPT课件
39

变 逝者如斯

盈虚如彼

生老病死
不变 未尝往也
卒莫消长
代代相承
PPT课件
40
拓展讨论1:作者的“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 而莫取 ”这种观点在今天是否 还适用?
拓展讨论2:苏子听任自然的观点,在现代竞 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可取?
最后一段为什么以酒后一片狼藉,“相与 枕藉乎舟中”的景象作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情怀和人生态度?

前后前赤壁赋比较鉴赏ppt课件

前后前赤壁赋比较鉴赏ppt课件

文本研习之课外拓展与 能力提升
一、两赋的主客关系:
(一)前赋的主客之间,感情的旨趣更和 谐。 (二)前赋的主客之间,思想的交流更深 入,主客情感上的和谐并未成为思想交流 的障碍,反而成了其交流的基础。
二、水与月——松弛自由的精神象喻
三、山与鹤——孤怀苦闷的情感对应
鹤 意象解读——
苏轼的诗文中,很多地方都写到了鹤,如《放鹤亭记》、《鹤叹》 等都有对鹤的生动描写与赞美。我们知道,鹤在古代是放达隐逸的 象征,是超脱不群的象征,是超然尘世的象征。所以,游赤壁后入 睡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不 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的矛 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 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 哀痛。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人压抑的现实。结尾八个字“开户视 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 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 负又在哪里呢?”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 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 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 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 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上岸以后,回到家里)一会儿,客人走了,我也 睡了。梦见一道士,穿着羽毛做的衣服轻快地走着, 走到临皋下面,向我拱手行礼,说:“赤壁这次旅 游很痛快吧?”我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 唉呀!我知道了。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 上的,不是你吗?道士回头对我笑了,我也惊醒了。 打开门看,看不见它了。
长江的水流得哗哗响,江岸上山壁峭立,高达千尺。山,高高的, 月,小小的。水位低了,原来在水里的石头也露出来了。经过的时 间很短,江山的面貌改变太大,再也不认识了。 我提着衣服的下襟走上岸去,登上险峻的山崖,拨开杂乱的野草, 坐在像虎豹的山石上休息一会儿,再爬上枝条弯曲形似虬龙的古树, 攀上鸷鸟巢居的大树,低头看到水神冯夷的水府,那两位客人竟不 能跟上来。突然发出一种清越而悠长的声音,草木似乎都被这种尖 锐的声音震动了,山也发出共鸣,谷也响起回声,风也起来,江水 也汹涌了。在这种情境中,我也默默地感到忧伤,感到紧张,简直 有些恐惧,觉得这里再也不能停留了。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 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这时快到半夜了,向周围望去,冷静空虚。恰巧有一只白鹤,横穿 大江上空从东飞来。翅膀张开像车轮那么大,黑裙白衣,发出长长 的尖利叫声,擦过我的小船向西飞去。

陕西省西安市第六十六中学高中语文《前后赤壁赋比较鉴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陕西省西安市第六十六中学高中语文《前后赤壁赋比较鉴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文本研习之前后两赋
比较鉴赏
比较鉴赏点
《后赤壁赋》是《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
1、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 2、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 动,时间也移至孟冬(初冬); 3、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 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前赋是“清风徐 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赋则是“江 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节的山 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都给人以 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长江的水流得哗哗响,江岸上山壁峭立,高达千尺。山,高高的, 月,小小的。水位低了,原来在水里的石头也露出来了。经过的时 间很短,江山的面貌改变太大,再也不认识了。 我提着衣服的下襟走上岸去,登上险峻的山崖,拨开杂乱的野草, 坐在像虎豹的山石上休息一会儿,再爬上枝条弯曲形似虬龙的古树, 攀上鸷鸟巢居的大树,低头看到水神冯夷的水府,那两位客人竟不 能跟上来。突然发出一种清越而悠长的声音,草木似乎都被这种尖 锐的声音震动了,山也发出共鸣,谷也响起回声,风也起来,江水 也汹涌了。在这种情境中,我也默默地感到忧伤,感到紧张,简直 有些恐惧,觉得这里再也不能停留了。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 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这时快到半夜了,向周围望去,冷静空虚。恰巧有一只白鹤,横穿 大江上空从东飞来。翅膀张开像车轮那么大,黑裙白衣,发出长长 的尖利叫声,擦过我的小船向西飞去。
前后赤壁赋 比较鉴赏
文本研习之整体感知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 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 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 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 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解析PPT.

赤壁赋解析PPT.
苏 轼
苏 轼
• 苏轼,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苏 东坡”。北宋著 名文学家、书画 家、诗人,美食 家,豪放派词人 代表。中国文学 史上少有的全才
苏洵、苏辙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三苏
唐宋八大家 (文) 苏辛(词) 苏黄米蔡 (书法)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辛弃疾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苏 轼 书 法
(2)词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 主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 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 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 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 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如 泣舞怨 孤幽如 舟壑慕 之之, 嫠潜如 妇蛟泣 如 诉
(3)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朗读课文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壬戌( rénxū) 2、桂棹( 10、酾酒(shī ) 11、横槊( shuò ) zhà o) 3、余音袅袅( niǎo) 12、渔樵( qiá o ) 4、幽壑( hè ) 13、扁舟( piān ) o ) 5、嫠妇( lí ) 14、匏尊(pá 6、愀然( qiǎo ) 15、蜉蝣( fú yó u)
人生苦短
蜉蝣天地
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 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 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 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 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 出曹操、周瑜,更加见己身之渺 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
第四段
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乌台诗案

1056年, 苏轼首次出川赴京考试。翌年,他 参加了礼部的考试,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 高中进士第二名,其弟也高中进士,一时“三苏” 名声鹊起。但适逢母亲病故,苏轼归家服孝,于 1059年期满,重回汴京。 • 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 “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1066年逢其父于汴京病故,再一次扶丧归家。 • 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 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此时神 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 包括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 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本研习之概括层意
全文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写泛游之前的活动,包括交待泛游时间、 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作的准备。写初冬月 夜之景与踏月之乐,既隐伏着游兴,又很自然地 引出了主客对话。面对着“月白风清”的“如此 良夜”,又有良朋、佳肴与美酒,再游赤壁已势 在必行,不多的几行文字,又写了景,又叙了事, 又抒了情,三者融为一体,至此已可转入正文, 可东坡却“节外生枝”地又插进“归而谋诸妇” 几句,不仅给文章增添生活气息,而且使整段 “铺垫”文字更呈异采。
第二层次乃是全文重心,纯粹写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声” 四句,却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 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从而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 山的雅兴,这里,作者不吝笔墨地写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 安谧清幽、山川寒寂、“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 龙;攀西鹊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奇异惊险的景物更 令人心胸开阔、境界高远。可是,当苏轼独自一人临绝顶 时,那“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 场景又不能不使他产生凄清之情、忧惧之心,不得不返回 舟中。文章写到这里,又突起神来之笔,写了一只孤鹤的 “横江东来”“戛然长鸣”后擦舟西去,于是,已经孤寂 的作者更添悲悯,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澜,还为下文写 梦埋下了伏笔。
《后赤壁赋》译文
壬戌年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到临泉 去。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 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落了。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头一望, 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互相望望,很欢喜这景色,便一边 走一边吟诗,互相酬答。过了一会儿,我不禁叹口气,说: “有客没有酒,有酒没有菜,月这么亮,风这么清,怎样 度过这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刚才黄昏时,我 撒网捉到了一条鱼,很大的嘴巴,小小的鱼鳞,样子好像 松江的鲈鱼。但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去找妻子 想办法。妻子说:“我有一斗好酒,保存好久了,拿它来 准备你随时的需要。”于是带了酒和鱼,再去赤壁下面坐 船游玩。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 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 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 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 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上岸以后,回到家里)一会儿,客人走了,我也 睡了。梦见一道士,穿着羽毛做的衣服轻快地走着, 走到临皋下面,向我拱手行礼,说:“赤壁这次旅 游很痛快吧?”我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 唉呀!我知道了。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 上的,不是你吗?道士回头对我笑了,我也惊醒了。 打开门看,看不见它了。
最后,在结束全文的第三层,写了游后入睡的苏子在梦乡 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不答”、 “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 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 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 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人压抑的 现实。结尾八个字"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 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 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又在哪里呢?
文中写苏子独自登山的情景,真是“句句如画、 字字似诗”,通过夸张与渲染,使人有身临其境 之感。文中描写江山胜景,色泽鲜明,带有作者 个人真挚的感情。巧用排比与对仗,又增添了文 字的音乐感。读起来更增一分情趣。
但总的来说,后赋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不及 前赋。神秘色彩,消沉情绪与“赋”味较淡、 “文”气稍浓恐怕是逊色于前篇的主要原因。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 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 谗[山旁]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 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 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 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 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 舟而西也。
前后赤壁赋 比较鉴赏
文本研习之整体感知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 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 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 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 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文本研习之前后两赋 比较鉴赏
比较鉴赏点
《后赤壁赋》是《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
1、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
2、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 动,时间也移至孟冬(初冬);
3、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 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前赋是“清风徐 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赋则是“江 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节的山 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都给人以 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长江的水流得哗哗响,江岸上山壁峭立,高达千尺。山,高高的, 月,小小的。水位低了,原来在水里的石头也露出来了。经过的时 间很短,江山的面貌改变太大,再也不认识了。
我提着衣服的下襟走上岸去,登上险峻的山崖,拨开杂乱的野草, 坐在像虎豹的山石上休息一会儿,再爬上枝条弯曲形似虬龙的古树, 攀上鸷鸟巢居的大树,低头看到水神冯夷的水府,那两位客人竟不 能跟上来。突然发出一种清越而悠长的声音,草木似乎都被这种尖 锐的声音震动了,山也发出共鸣,谷也响起回声,风也起来,江水 也汹涌了。在这种情境中,我也默默地感到忧伤,感到紧张,简直 有些恐惧,觉得这里再也不能停留了。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 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这时快到半夜了,向周围望去,冷静空虚。恰巧有一只白鹤,横穿 大江上空从东飞来。翅膀张开像车轮那么大,黑裙白衣,发出长长 的尖利叫声,擦过我的小船向西飞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