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兴奋的产生、传导的图解综合辨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人体的体温调节图示图解类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生物试题
人体的体温调节图示图解类1.下图是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产热/散热的比值与寒冷环境中产热/散热的比值相等B.乙和丁只能表示在炎热环境中,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情况C.丙也能发生在寒冷环境中D.从甲到乙的过程和从丙到丁的过程是神经调节2.如图所示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气温高达38℃时乙是唯一的散热方式B.丙可发生于冬季,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压升高C.若不及时补充水分,乙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D.机体通过神经调节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3.下图表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从上图可知,人体在炎热和寒冷条件下均靠体液调节维持体温B.从甲到乙是机体散热的唯一途径,从丙到丁表示机体产热途径C.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甲和丙表示在寒冷环境中,此时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少于乙和丁4.下图为人体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皮肤结构示意图,据图可知,此人正处于( )A.温度适宜环境中B.炎热环境中C.寒冷环境中D.剧烈运动中5.下图为人体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皮肤结构示意图据图,可知,此人正处于( )A.体内的TRH分泌量减少B.炎热环境中C.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此时失活量增加D.剧烈运动中6.下图为人体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皮肤结构示意图。
据图可知,此人正处于( )A.温度适宜环境中B.炎热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D.剧烈运动中7.如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某种激素。
下列有关恒温动物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寒冷的环境中,③的分泌增加B.动物迅速奔跑时产热增加,体温就维持在较正常值高的水平C.寒冷环境下动物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体温恒定D.给动物注射③,反馈调节会使①和②的分泌量减少8.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寒冷→下丘脑→肾上腺”的调节是神经调节B.“甲状腺→内环境→下丘脑”的调节是体液调节C.骨骼肌增加产热的实质是骨骼肌细胞代谢增强D.图中肾上腺和甲状腺都属于效应器和靶器官9.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示意图。
高中生物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机理分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生物试题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机理分析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 )A.B.C.D.2.如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B.膜外局部电流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C. S点受到刺激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的是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D. S点受到刺激后膜电位的变化由Na+大量内流引起的3.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为材料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这时观测到a、b间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是( )A.在膜外是b→aB.在膜内可以是b→a,也可是a→bC.在膜内是b→aD.在膜外是a→b4.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5.如图是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A.图中受刺激部位是A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A→C、A→BD.兴奋部位膜外呈正电位6.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7.已知神经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种常态现象,细胞不受刺激时,膜外有较多的正电荷,而膜内则相反,如图所示。
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膜内外会产生相关的电流,则膜外与膜内电流方向分别为( )A.膜外b→a膜内a→bB.膜外b→a膜内b→aC.膜外a→b膜内a→bD.膜外a→b膜内b→a8.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高中生物 内环境与稳态概念图、表格曲线、实验综合分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内环境与稳态概念图、表格曲线、实验综合分析1.如图代表肌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B. 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D. 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2.如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C. 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3.如图表示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肝细胞、甲、乙三部位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B.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入肝细胞被氧化分解至少需穿过4层生物膜C.甲、乙、丙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D.仅靠NaHCO3与乙中产生的乳酸反应,就能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4.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5.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会导致其中的细胞失水C.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D.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下降6.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C.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神经递质、水、无机盐等D.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7.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2020高中生物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1.下列关于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B.神经元一般包含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C.神经元的突起称为神经D.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2.下列不属于豚鼠神经细胞和胰脏腺泡细胞共同特征的是( )A.具有细胞周期B.高尔基体较为发达C.具有分泌功能D.线粒体的数量较多3.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灰质B.树突C.神经元D.轴突4.构成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 )A.红细胞B.神经元C.肌细胞D.上皮细胞5.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A.细胞B.细胞体C.神经元D.神经纤维6.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神经B.感受器C.神经元D.反射弧7.某道生物试题可能少部分同学需要冥思苦想,此时直接参与这一活动的最小结构是( )A.血液B.神经细胞C.大脑D.神经系统8.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 )A.树突和轴突B.细胞体和轴突C.细胞体和突起D.细胞质和细胞膜9.轴突是神经细胞的( )A.突起B.分泌物C.保护结构D.一种细胞器10.下面关于神经元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基本结构是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B.其细胞体都集中在脑和脊髓中C.神经元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分叉D.一般说来其树突数比轴突要多11.人体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这种生命活动主要是依靠什么细胞完成的( ) A.红细胞B.神经细胞C.精子D.肌肉细胞12.如图是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图中细胞体结构的标号是( )A.①B.②C.③D.④13.如图中①~④处能形成神经的部位是( )A.①B.②C.③D.④14.不同组织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积大小不同,人体各种类型的细胞中,神经元(如图)的细胞膜表面积最大。
有关这一结构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神经元表面积大,有利于神经细胞之间充分联系B.多食用含磷脂较多的食物,能够补脑C.神经细胞中的突起部分形状始终不变D.神经细胞的突起部分主要是细胞膜和少部分细胞质15.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神经递质受体蛋白B.神经细胞可完成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表达C.神经细胞在代谢过程中有水的产生和消耗D.参与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的物质都是生物大分子16.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细胞,也称神经元,写出图中编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
2018高中生物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及机理辨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及机理辨析1.下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 )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 ATP的合成和水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3.如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阻断了部分Na+通道B.阻断了部分K+通道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释放D.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以下生理活动不会涉及的是( )A. Na+和K+的运输B.胞吐C.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受体的分解5.膝跳反射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途径是( )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 )A.双向传递B.单向传递C.终止传递D.反向传递7.兴奋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关于这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B.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突触后膜中的突触小泡内没有神经递质存在D.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8.在一般情况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涉及的结构排列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上一神经元轴突→突触→下一神经元树突或胞体B.上一神经元树突→突触→下一神经元轴突或胞体C.下一神经元轴突→突触→上一神经元轴突或胞体D.下一神经元树突→突触→上一神经元树突或胞体9.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 )A.轴突→细胞体或树突B.细胞体→轴突C.树突→细胞体或轴突D.树突→树突10.如图是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能表示信息在突触中传递方向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④②③D.⑤②③11.下列选项是依据神经细胞的功能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12.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 )A. 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B. 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C. 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D. K+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13.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与下列哪项生理过程无关( )A.神经递质的合成与分解B.糖蛋白的识别作用C.线粒体的有氧呼吸D.不同细胞膜的相互融合14.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B.突触小泡可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C.神经递质可使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D.兴奋可以在神经元之间双向传递15.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激素的发现
激素的发现1.1902年,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大胆地作出假设,最终发现了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后,可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肯定为神经调节B.②过程肯定为激素调节C.小肠是控制胰液分泌的神经中枢D.①②过程都属于激素调节2.如图为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示意简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①需要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参与B.胰腺是神经—体液调节的效应器和靶器官C.胰液中的酶发挥作用的场所不属于内环境D.促胰液素和盐酸通过体液传递到靶细胞3.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沃泰默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他没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C.斯他林和贝利斯勇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4.学习了“促胰液素的发现”的相关的科学史,你认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①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②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③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稀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④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⑤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③5.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B.沃泰默设置的实验变量是有无通向小肠的神经C.斯他林和贝利斯成功的关键在于敢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D.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素6.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沃泰默实验其中一组对照可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使其分泌胰液的疑问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7.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沃泰默没成功,是因为他囿于定论,没有大胆去质疑、探索和创新C.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D.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不迷信权威,探索创新是成功的关键8.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及其发现者是()A.促胰液素,沃泰默B.生长激素,巴甫洛夫C.甲状腺激素,沃森和克里克D.促胰液素,斯他林和贝利斯9.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B.促胰液素能够强烈的促进消化C.促胰液素的分泌不需要导管的输送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10.下列关于促胰液素及其发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B.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和释放的C.促胰液素的发现使人类对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有了新的认识D.促胰液素通过消化液运输到靶器官1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B.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分泌的C.促胰液素是通过专门的管道运到胰腺的D.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12.下面是有关促胰液素发现的实验,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注入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肠黏膜+稀盐酸+砂子→研磨→制成提取液→静脉注射到血液→胰腺分泌胰液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①组与③组之间的自变量是有无通向小肠的神经,几组实验的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C.①与③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不受神经的调节D.上述实验说明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只有体液调节13.为研究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机制,研究人员对动物做了下列实验根据以上实验,下列推断最合理的是()A.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支配又受体液调节B.胃内消化的食物直接刺激胰腺分泌胰液C.引起胰液分泌量增加的物质是盐酸D.胃酸刺激神经,使胰液分泌量增加14.科学家以狗为实验对象,发现促胰液素是在盐酸刺激下由小肠黏膜分泌的,它可以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每日一题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D.图中兴奋部位是A,产生兴奋的原因是K+外流【参考答案】B确;兴奋传导方向是A→B、A→C,C项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据此,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及从题图中获取的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1.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静息时,神经纤维的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B.兴奋传导后,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总是伴有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2.如图所示的神经纤维膜上有A、B、C三个点,现将一电流计的两极分别连接在A、B两点,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A.偏转一次,方向向左B.偏转一次,方向向右C.偏转两次,方向相反D.偏转两次,方向相同3.当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点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所产生的兴奋能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B.所产生的兴奋能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C.未兴奋部位神经细胞膜内的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D.兴奋部位神经细胞膜内的Na+浓度明显高于膜外1.【答案】B【名师点睛】1.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1)概念: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呈外正内负状态。
(2)形成机制是:①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有较高的通透能力而对其他离子的通透能力较小;②细胞膜内外离子由于Na+—K+泵的作用而呈现不均衡分布;③细胞内K+浓度大于细胞外而细胞外Na+浓度大于细胞内。
因此静息状态时K+就会顺浓度差由细胞内移向细胞外,造成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电位变正。
外正内负的电位差一方面可随K+的外移而增加,另一方面,它又阻碍K+的进一步外移。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2章 微专题二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相关要点分析 课件
例4 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检测到b、d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可以双向 传导的
√B.如果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因为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C.兴奋由c传递到e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D.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
三、实验探究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实验 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①处,观察A的反应,同 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说明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 而②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实验 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中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 化;再电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 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 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解析 刺激c点,若检测到b、d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 是可以双向传导的,A正确; 刺激c点,a处检测不到电位 变化,是因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B错误; 兴奋由c传递到e时需要通过突触结构,因此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的转换,C正确;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向右), 因此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递到a神经元,电表①不偏转,但兴奋可向右 传导,因此电表②偏转两次,D正确。
微专题二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相关要点分析
一、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1.根据是否有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的结构判断:与前角(粗大端)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 (狭长端)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中与 “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相 连的为传出神经。 4.切断实验法判断: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 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 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高中生物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生物试题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关于神经系统分级调节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级中枢可以调控低级中枢B.上课憋尿是高级中枢的调控行为C.打针时大脑对脊髓产生抑制D.婴儿尿床是由于膀胱发育不完善2.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成年人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
以上现象说明( )A.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3.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
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A.脑干和脊髓B.小脑和脊髓C.小脑和脑干D.只有脊髓4.一般情况下,大脑受伤而丧失意识和脊髓排尿中枢受伤的两种病人,其排尿情况依次是( ) A.尿失禁、正常排尿B.尿失禁、不能排尿C.正常排尿、尿失禁D.不能排尿、尿失禁5.脊髓从胸段折断的病人,出现大小便失禁的原因是( )A.大小便活动不受脊髓控制B.大脑不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C.脊髓灰质失去反射功能D.排尿、排便的信息不能传导到脊髓6.以下事实能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的是( )A.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B.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C.大脑H区受损,导致听不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可以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7.如下图是人体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
下列有关此生理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婴儿的a兴奋,就会引起e兴奋;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e不一定兴奋B.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就会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C.若正常成年人的b受损,其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D.若正常成年人的m和n受到损伤,其排尿反射仍会存在8.下图是人体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
高中生物 激素作用机理考查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生物试题
激素作用机理考查1.下图是雌性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情况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雌性激素相应的受体在细胞内B.雌性激素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该“激素—受体”复合体能直接影响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D.雌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激素—受体”复合体,穿过两层膜并作用于核内DNA2.下图是某种雌性激素分泌及作用机制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据图可以看出,雌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机制B.导致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差异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结构不同C.从图中可以看出,雌性激素是进入细胞后发挥作用的D.雌性激素是通过影响DNA的复制过程来影响细胞代谢的3.下图是高等动物雌性激素分泌及作用机制模式图,A 、B 、C代表器官,a、b、d、e代表物质,①、②和③代表过程。
据图判断,下列选项不合理的是( )A.雌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跨膜运输后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B.图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A处C.血液中雌性激素含量通过反馈调节维持相对稳定D.该雌性激素通过影响DNA的复制过程调节代谢过程4.下图表示某种激素的作用机理,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此激素通过受体经协助扩散经过细胞膜B.此激素由质、核受体主动运输跨过核膜C.此激素与质、核受体形成复合物启动基因表达D.此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能将其携带的遗传信息通过中心法则传递到mRNA上5.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氨基酸衍生物,其调节作用的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能识别糖皮质激素B.刺激糖皮质激素释放的因素可能是血糖浓度降低C.糖皮质激素对非糖物质的转化具有催化作用D.糖皮质激素与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具有协同关系6.下图为激素与靶细胞发生作用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结构②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B.如果①表示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则靶细胞为垂体C.如果①是胰岛素,靶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该激素能促进骨骼肌细胞中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D.激素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②结合,激活细胞的特殊功能,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7.下图为激素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激素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蛋白质或多肽B.图中“A”表示膜的载体蛋白,它可协助激素分子进入靶细胞C.若“激素”为胰高血糖素,则其靶细胞可以是肝细胞和肌细胞D.图示信息表明,激素可作为催化剂,催化细胞的代谢反应8.GLUT-4是细胞膜上转运葡萄糖的载体。
高中生物 兴奋、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机理分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生物试题
兴奋、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机理分析1.下列关于兴奋产生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内外K+、Na+的分布是不均匀的B. Na+外流的结果导致了静息电位的产生C.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D.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2.感受器接受一定刺激后,会产生兴奋。
下图是能引起兴奋所需最小电刺激强度和最短持续时间的关系曲线,从图中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在一定X围内能引起兴奋的电刺激强度和持续时间之间呈反比关系B.给某人以40伏、持续时间0.4毫秒的电刺激,感受器不会兴奋C.当刺激持续的时间是0.1毫秒时,刺激强度足够大时,感受器可以兴奋D.当刺激强度低于20伏时,不管刺激持续多少时间,感受器都不会兴奋3.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及兴奋恢复的过程中,膜内电位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B.C.D.4.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 )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氯离子大量流出膜外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钠离子大量流出膜外C.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D.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5.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6.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分别是(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7.下列表示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的图是( )A.B.C.D.8.神经纤维在受到刺激时会出现膜电位的变化,受刺激部位的变化情况是( )A.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一直保持“内负外正”D.一直保持“内正外负”9.下列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息电位形成中K+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运输消耗能量B.兴奋传递过程中不消耗能量C.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D.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离不开内环境参与10.神经纤维受刺激时,下列哪项能表示受刺激部位(箭头处)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 )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11.下面的各段神经纤维模式图中,表示有一处产生神经冲动的和都处于静息状态的分别是( )A. a和eB. b和fC. c和fD. d和e12.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 A.①→④B.②→③C.③→②D.④→①13.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的是( )A.B.C.D.14.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A.B.C.D.15.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会很快地发生一次怎样的电位变化( )A.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B.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C.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D.膜内外电位不变16.下列关于动作电位的说法错误的是( )A.神经冲动就是动作电位B.神经元细胞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会产生动作电位C.产生动作电位的为一类可兴奋细胞D.刺激蛙的坐骨神经产生的正电波是动作电位17.下图中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兴奋,经插入大脑内的电极记录神经膜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对该电位变化正确的表述是( )A.神经膜离子分布内负外正B. 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C. K+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D.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膜单向传导18.下图表示蛙坐骨神经的膜电位变化与对应的膜内外离子变化,据图分析,离子Ⅰ、Ⅱ分别是( )A. K+、Na+B. H+、K+C. Na+、K+D. Na+、H+19.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两侧存在电位差,称之为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电位差发生变化,称之为动作电位,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外流产生的B.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Na+外流产生的C.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产生的D.动作电位的产生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基础20.生物体内的无机离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跨膜运输时一般属于协助扩散,而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时,属于主动运输。
2020高中生物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和物质基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和物质基础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什么结构实现的( )A.轴突B.树突C.突触D.突起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是突触,突触的结构包括( )A.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B.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前膜C.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突触小泡D.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触后膜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通过突触来完成,下列不属于突触组成部分的是( ) 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D.神经元的细胞核4.下列哪项不是突触结构的组成部分( )A.轴突B.突触前膜C.突触后膜D.突触间隙5.下列不属于突触结构的是( )A.突触间隙B.突触小泡C.突触前膜D.突触后膜6.下列结构中存在突触的是( )①一个神经元内②脊髓③大脑皮层④树突→轴突⑤轴突→树突⑥轴突→细胞体⑦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内⑧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A.②③⑤⑥⑦⑧B.②③⑤⑥⑦C.①②③⑤⑥⑦⑧D.④⑤⑥⑦7.两个细胞的下列结构,不能形成突触的组合是( )A.树突末梢与神经元胞体B.轴突末梢与神经元胞体C.轴突末梢与肌肉细胞膜D.轴突末梢和树突末梢8.可以与突触小体共同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 )①同一神经元的树突②其他神经元的树突③同一神经元的细胞体④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⑤骨骼肌细胞⑥心肌细胞A.①③B.②④C.①③⑤⑥D.②④⑤⑥9.下列有关突触的正确叙述是( )①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细胞体只能通过突触实现②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③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④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间隙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10.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C.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D.神经递质不会成为内环境的组成成分11.下列关于突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突触包括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后膜B.突触是在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间形成的C.一个神经元可以参与形成一个或数个突触D.一个神经元可以通过突触向多个神经元发出信号12.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分支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突触小体中高尔基体发达,但线粒体数量并不多C.突触小体可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突触D.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共同组成13.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形成突触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14.下列有关突触的不正确叙述是( )A.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只能通过突触实现B.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D.神经递质由突触小体进入突触间隙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15.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B.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C.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D.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16.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D.树突末梢是突触小体17.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后膜位于突触小体上B.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D.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有间隙18.根据下图分析神经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此图可表示突触小泡膜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有关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A面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则③与水面接触19.生物膜在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中生物 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 兴奋的产生与传导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③如果测量的部位都在细胞膜外,在指针内偏左侧刺激,首先在电流表左侧 出现负电荷,而右侧仍然为正电荷,会出现第一次偏转(向左);当电流表右侧 出现负电荷,而左侧为正电荷时,会出现第二次偏转(向右)。因此,电流表偏 转方向为两次偏转(先左后右)。
A)
解析:根据题图可知,丁区域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状态,静息时,由 于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 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理,A错误;兴奋在神 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既可能向左传导,也可能向右传导,D正确;若 兴奋向右传导,则甲区和丙区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B正确;在膜内, 兴奋部位(乙区)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丁区)形成了电位差,有了电荷 移动,就形成了局部电流,电流由兴奋部位(乙区)流向未兴奋部位(丁 区),这样,局部电流就不断地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引起电位变化, 兴奋不断向前传导,C正确。
只感觉无效应
效应器 相互联系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只有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方可完成反射活动
2.反射与反射弧的认识误区 (1)效应器包括两部分,运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必要条件。 (3)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的反应,不能称为反射。
方法透析 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1)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如图1)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2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灰质在横切面上呈“H”形,每侧灰质前部扩大,称为前角,后部狭细, 称为后角,与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如图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件知识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例题解析
• • • • • 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内负外正 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知识点——兴奋在神经纤维 上的产生和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兴奋:
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 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 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静息电位
•
解析:选D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条反射弧,传入神经纤维只有一条,起源于 伸肌,传出神经纤维共有两条,一条支配伸肌,一条支配屈肌,A项正确;b 位于脊髓中的灰质区域,灰质除可作为低级活动的神经中枢外,还担负着与 大脑皮层联系的责任,B项正确;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后,a处先后经历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过程,C项正确;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 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刺激Ⅱ处,冲 动不会传递到神经中枢,因此不能称为反射,D项错误。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兴奋传导的详细过程分析
1.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的膜电位: 内负外正
2.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外负内正 3.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内负外正
4.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 这样就形成了 局部电流 电位差
5.电流方向在膜外由 未兴奋部位 流向 兴奋部位 在膜内由 兴奋部位 流向 未兴奋部位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 双向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二章 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2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4.兴奋在突触的传递过程
轴突末梢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扩散)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打开
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思考:你能推测兴奋在突触传递过程吗?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3.乙酰胆碱酯酶可以水解乙酰胆碱,有机农药能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则该农药可以( )A.使乙酰胆碱持续发挥作用B.阻止乙酰胆碱与其受体结合C.阻止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释放D.使乙酰胆碱失去与受体的结合能力
C
A
谢谢指导!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
第二章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神经中枢
效应器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当兴奋传导到神经元的末端时,是如何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呢?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神经元的__________末端_____,呈___状或___状的结构,叫做__________。
突触前膜Ca2+ 通道打开,Ca2+内流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Cl- 通道打开,Cl- 内流
突触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突触后膜无局部电流的形成(抑制)
(外正内负)
抑制性神经递质有甘氨酸、 γ-氨基丁酸等。
思考:下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要完成小腿上翘的动作,伸肌应收缩还是舒张,屈肌呢?你推测b突触处释放的是何种类型的神经递质,a突触处呢?
(1)据图分析,吸食可卡因导致多巴胺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的原因是什么?(2)吸食可卡因会对突触后膜产生什么影响?
(精品人教版)2020高中生物 人体的体温调节图示图解类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人体的体温调节图示图解类1.下图是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产热/散热的比值与寒冷环境中产热/散热的比值相等B.乙和丁只能表示在炎热环境中,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情况C.丙也能发生在寒冷环境中D.从甲到乙的过程和从丙到丁的过程是神经调节2.如图所示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气温高达38℃时乙是唯一的散热方式B.丙可发生于冬季,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压升高C.若不及时补充水分,乙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D.机体通过神经调节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3.下图表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从上图可知,人体在炎热和寒冷条件下均靠体液调节维持体温B.从甲到乙是机体散热的唯一途径,从丙到丁表示机体产热途径C.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甲和丙表示在寒冷环境中,此时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少于乙和丁4.下图为人体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皮肤结构示意图,据图可知,此人正处于( )A.温度适宜环境中B.炎热环境中C.寒冷环境中D.剧烈运动中5.下图为人体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皮肤结构示意图据图,可知,此人正处于( )A.体内的TRH分泌量减少B.炎热环境中C.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此时失活量增加D.剧烈运动中6.下图为人体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皮肤结构示意图。
据图可知,此人正处于( )A.温度适宜环境中B.炎热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D.剧烈运动中7.如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某种激素。
下列有关恒温动物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寒冷的环境中,③的分泌增加B.动物迅速奔跑时产热增加,体温就维持在较正常值高的水平C.寒冷环境下动物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体温恒定D.给动物注射③,反馈调节会使①和②的分泌量减少8.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寒冷→下丘脑→肾上腺”的调节是神经调节B.“甲状腺→内环境→下丘脑”的调节是体液调节C.骨骼肌增加产热的实质是骨骼肌细胞代谢增强D.图中肾上腺和甲状腺都属于效应器和靶器官9.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示意图。
高中生物 人体的体温调节坐标曲线类、实验探究类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生物试题
人体的体温调节坐标曲线类、实验探究类1.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环境温度为25 ℃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C.时间t2~t3,散热量减少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2.某成年人从25 ℃的环境来到10 ℃的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的散热量少于产热量B.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C.c~d段皮肤血管逐渐舒XD.d~e段的产热速率大于a~b段3.下图是健康成年人在环境温度由25 ℃降到10 ℃的过程中,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时间0~t1,产热量大约等于散热量,体温维持在37 ℃左右B.时间t1~t2,散热量增加会引起体表温度下降,导致下丘脑某些部位兴奋C.时间t2~t3,散热量减少是机体体温调节的结果,此时汗腺分泌减少D.时间t3以后,产热量仍等于散热量,甲状腺激素分泌量也与t1之前相同4.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B. t1~t2,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增加C. t2~t3,散热量减少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 t3以后,为在低温环境保持体温,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5.下图表示某人一段时间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发热和寒颤B.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C.剧烈运动和皮肤毛细血管收缩D.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6.一位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科学家,当他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下图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②身体耗氧量变化③肾上腺素分泌量④汗腺分泌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下图表示从温暖的室内进入冰天雪地的室外,正常人体产热量的变化曲线图。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素能提升课兴奋传导和传递特点的实验探究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素能提升课 兴奋传导和传递特点的 实验探究
[技巧指导] 1.基本思路 选刺激和测量的部位——在神经纤维上选一刺激点,用A表示,测 量部位应选在刺激点两侧,用B和C表示。若在传出神经纤维上,可通过 观察效应器的变化和另一侧的电位测量仪来确定传导方向;若在神经元 之间,则在传入和传出神经上各选一点,用A′、B′表示,先有A′处刺 激,B′处测电位变化,再反过来进行,通过两次结果来确定传导方 向。
2.实验设计
(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①方法设计:电激上图中a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b处的电位 有无变化。 ②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b处电位改变,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 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b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 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①方法设计:先电激图中a处,测量c处的电位变化;再电激图中c 处,测量a处的电位变化。 ②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 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兴奋在神经 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可以双向传导,但在整个反射弧上只能是单向传递(题干中已经有硫酸刺 激左后肢趾尖,电位计ⓐ和ⓑ有波动的信息)。(2)据题意可知,所添加的 药物不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所以该反射不能发生的原因可能 是药物影响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具体的原因可能是抑制了递质的释 放,也可能是抑制了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特异性结合。
(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 只能单向传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奋的产生、传导的图解综合辨析
1.如图A表示某时刻神经纤维膜电位状态,图B表示膜内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丁区域的膜电位是Na+外流形成的
B.甲区或丙区一定是刚恢复为静息状态
C.将图A神经纤维置于低Na+环境中,静息电位将变小
D.若图A的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则乙处电位可能处于③→④过程
2.下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浓度的K+溶液中,甲图的c点将上升
B.图甲b、d两点膜内Na+浓度相等
C.图乙轴突膜内侧局部电流方向是从左往右
D.图乙处于③~⑤之间的轴突膜上的K+通道开放,K+外流
3.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图甲的c点将升高
B.图甲c点、图乙③点时,细胞膜外侧Na+浓度高于细胞膜内侧
C.图甲b点、图乙②点时,神经元细胞膜处Na+内流
D.恢复静息电位过程中,K+外流不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膜蛋白
4.利用不同的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产生不同的变化,处理方式及作用机理如下:①利用药物Ⅰ阻断Na+通道;②利用药物Ⅱ阻断K+通道;③利用药物Ⅲ打开Cl-通道,导致Cl-内流;④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溶液中。
上述处理方式与下列可能出现的结果对应正确的是( )
A.甲—①,乙—②,丙—③,丁—④
B.甲—④,乙—①,丙—②,丁—③
C.甲—③,乙—①,丙—④,丁—②
D.甲—④,乙—②,丙—③,丁—①
5.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