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也是阅读古书的工具课。

《古代汉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并具有运用所学古代汉语知识理论来阅读、理解一般难度文言文的能力。

根据本课程的培养方向及成人学生层次的特点,确定本课程教与学的目标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并重,以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文学科人才所必备的古代汉语知识和能力。

课程内容及活动框架:章标题内容简介学习资源研习活动学时第一章常识部分第一节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学时)第二节汉字的结构(3学时)第三节古书中的用字(3学时)第四节古今词义的异同(2学时)第五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2学时)第六节同义词的辨析(2学时)第七节古代汉语的判断句(2学时)第八节古代汉语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2学时)第九节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和省略(2学时)第十节古代汉语词类活用(4学时)第十一节代词(2学时)第十二节副词(2学时)第十三节介词(4学时)第十四节连词(4学时)第十五节古今语音的异同(1学时)案例:(1)汉字的结构——关于“贼:小篆”。

(2)古今词义的异同——关于“都城”和“雉”。

(3)汉字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关于“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对联解析。

(4)同义词的辨析——关于“妈“和”娘”。

情境体验:(1)一字多以(2)尊称与谦称(3)古今词义对比40。

对外汉语课程教学标准1

对外汉语课程教学标准1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性质古代汉语课程是高等院校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之一,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工具课。

为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学习基础。

二、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课程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由对文言文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的一般规律,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较强的研读中国古书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历史比较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还使学生熟悉中华民族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学到优秀的民族文化中深厚的人文精神,养成健全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

具备对外文言文教学的能力。

教学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

即通过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以及有重点地阅读古代文献的实践,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以便借助于工具书能够直接阅读古代文献,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以文选为中心,以词汇为重点,以常规语法为次重点,用历史主义的观点,对比研究的方法,精读上百篇周、秦、汉的源头范文,透视各种重要的古汉语现象,解析数百个常用词,理清其本义与众多引申义间的脉络,系统了解古书用字、文言词法和句法特点以及有关的文化常识等。

三、关于教材与与学习参考的建议:本课程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的,由许嘉璐主编的《古代汉语》上、中、下,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

其内容包括通论、文选和参考资料。

上册的通论部分每节之后都有思考与练习,其中既有必要的基本实践,又有一些理论问题的提示,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册文选部分分四类:详注、略注、古注、白文。

下册是学习古代汉语必须的工具性资料和一些参考性文章。

为了更好的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可以进一步阅读以下主要参考书:1、《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2、《古代汉语》,郭锡良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3、《古代汉语教程》,张世禄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4、《古代汉语》,朱振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5、王力著:《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

古代汉语(第三种)大纲

古代汉语(第三种)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002、010003课程名称:古代汉语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Language学分:7总学时:119课时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年级(下)、二年级(上)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语言类课程。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即通过古代汉语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以及有重点地讲解古文,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及规律。

要求学生借助于工具书能够直接阅读古代文献,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三)学习的重点、难点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共4册。

该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统编教材之一。

其内容包括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部分。

其文选部分,精选了历代典范作品,教学中以先秦作品为主;其常用词部分,共收一千多个,但教学中应重点选择最常用的几百个常用词,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其通论部分,包括了工具书、文字、词汇、音韵、语法、修辞、古书注解、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诗律、词律、曲律等内容,其重点应放在语言知识方面,尤其是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知识。

本课的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使文选、常用词、通论三部分紧密结合。

在指导学生阅读文选的基础上,讲授通论,使学生把对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

同时,学习文选,应以解释词句为主,尤其是文选中涉及到的常用词,应抓住古汉语词义的细微差别以及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培养学生的古代汉语的语感,注意体现语言课的特点。

这是本门课的难点所在。

要攻破这个难点,就要坚持少而精,循序渐进,注重练习,培养技能等项原则。

为使学生加深印象,提高教学质量,应确定重点篇章段落,要求学生熟读和背诵。

并通过习题课、课堂提问与课外作业等环节检查教学效果。

因所选教材份量大,教学时数有限,故采取以下措施弥补:一是讲读与自学相结合。

《古代汉语》 课程标准

《古代汉语》 课程标准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古代汉语》课程标准系部:初等教育系教研室:语文教育专业教研室课程名称:古代汉语课程编码:20400303/20400404执笔人:周婵娟审核人:2017年 9 月 1 日《古代汉语》课程标准一、前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古代汉语》是语文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理论课程,它在专业培养目标中既是专业课,又是基础课、工具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首先,使学生能比较扎实全面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使学生具备读懂一般难度的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

再次,使他们有能力自主地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化,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并为他们今后从事人文科学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它是以现代汉语为学习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小学语文教法课程的基础。

为培养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的培养目标服务,在前续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古代汉语》课程是语文教育专业主要工作岗位、具备的职业能力与专业课程设置”中的“语文教师应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工作项目设置的。

本课程是语文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专业知识涉及面广,内容艰深,承担者培养古代汉语素养和良好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任务。

其基本理念是基于对学生阅读古书的主要困难是词汇问题而不是语法问题的认识,形成了把学习内容处理为以“文选”为核心,在讲读文选的过程中,结合文选中的语言现象讲解古代汉语语法常识、简要对比古今汉语常用词词义变化的课程知识体系。

本课程是在第三学期开设,前导课程是现代汉语,中国传统文化,平行课程是古代文学。

(三)课程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改革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制定依据,目标实现途径古代汉语是语文教育专业基础课,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工具性。

本课程通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的讲授,古代文选的讲读,以及讲读练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古书阅读能力、古代汉语语言现象的分析能力,以及文言文的讲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和文化修养,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适应专业: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属教研室:中文系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古代汉语(Ancient Chinese)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必修)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同时也就是一门工具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专业提高课知识打下基础。

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必备的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培养阅读与欣赏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继承与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基本理念。

古代汉语课程使用的教材通常就是北京大学王力先生或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

王氏教材自1962年首版后,经过多次修订,现属国家级规划教材,书中确立了古代汉语课程通论、文选、常用词三结合的编写原则,代表着古代汉语教材的最高成就。

郭氏教材具有内容精练,编排合理;知识准确,重点突出;通论与文选结合紧密等特点。

以上两种教材比较适合综合性大学古代汉语教学使用。

但根据我们的学生实际与我校培养目标,我们选用该教材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1、学生问题。

王氏、郭氏教材就是从北京大学“一本”招生学生的实际出发编写的,我们就是地方二本学院,学生入学程度远远低于北京大学学生。

北京大学就是研究性大学,我们就是应用型学院。

2、自学问题。

王氏、郭氏教材,有些注释过于简略,不适合于我们的学生自学。

3、篇幅问题。

王氏、郭氏教材篇幅过多,一学年时间学不完。

为此,我们在选择《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做教材的同时,作了以下一些调整:1、压缩传统的课程内容。

传统的古代汉语教学内容,讲究面面俱到,因而不可避免的有轻重不分、详略失当的弊端。

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在讲授过程中,舍弃了许多与其它学科有共性的内容,重点突出讲解古代汉语中“异”的部分。

例如我们把《古代汉语》的通论“古代文化常识”放到“古代文化常识”课上讲,“古文的文体及其特点”放到“文献学”课上讲。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2012课程名称:古代汉语适用专业:语文教育专业教学模式:"讲授、训练”一体化教学计划时数:《古代汉语》课程是语文教育专业汉语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又是基础课、工具课,本课程共108学时。

一、课程性质《古代汉语》是语文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在专业培养目标中既是专业课,又是基础课、工具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扎实全面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初步学会科研方法,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并通过专业教学使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

使学生具备读懂一般难度的文言文的能力。

提高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使他们有能力自主地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化,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并为他们今后从事人文科学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结合一定数量的典*文言文的阅读学习,积累古代汉语文言作品主要是先秦诸子散文的文学背景常识。

2、通过古汉语各项基本知识的学习,积累古代汉语在文字、词汇、语法、音韵、古汉语工具书等层面的语法知识和常见的古代汉语特有语言现象知识。

3、积累与文选相关的古典文学、古代社会文化知识。

(二)素质目标1、学史明理,养成善于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客观态度。

并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古为今用。

2、培养客观认识文选所反映的古代哲学思想的辩证分析能力。

(三)能力目标1、掌握古代汉语常用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能够运用古代汉语语法知识分析文选中的文字、词汇、语法层面的古代汉语特有语言现象。

2、能够对照注释阅读其他一般难度的文言文材料。

培养和提高阅读古籍的能力以及讲授中学文言文语言知识的能力,并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古汉语知识,独立解决在教学中新出现的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

三、课程设计与定位(一)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古代汉语》课程是语文教育专业汉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专业知识涉及面广,内容艰深,承担者培养古代汉语素养和古代典籍解读能力的教学任务。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古代汉语》课程标准课程编码〔14060034〕承担单位〔师范学院〕制定〔〕制定日期〔〕审核〔〕审核日期〔〕批准〔〕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古代汉语》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主要是讲授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文言文的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音韵等基本知识,精讲若干有代表性的古代范文。

本课程体系完全与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和厚实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和能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的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以及与语文教育专业和文秘等相关技术领域专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2)课程任务:培养、提高学生运用古代汉语知识和阅读古代文言作品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读懂中等难度的、没有今人注释的文言文;使学生能比较扎实全面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正确分析和讲授文言作品;初步学会科研方法,注意联系各类语言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树立起对中华民族的深切感情。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现代汉语,后续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

2.学习目标古代汉语是小学教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工具性。

本课程通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的讲授、古代文选的讲读,以及讲读练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古书阅读能力、古代汉语语言现象的分析能力,以及文言文的讲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和文化修养,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理论知识的传授把握深入浅出的原则,贯穿小学文言文教育理念,指导学生把大专古代汉语理论知识活学活用,更好、更快、更实际、更有效地运用到未来的小学教育中,真正做到以学促学,以学促教、以学促改。

要教好小学语文,教师本身必须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摘要:一、引言1.介绍古代汉语课程的背景与意义2.阐述古代汉语课程的主要内容与目标二、古代汉语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法1.课程设置的原则2.教学方法的选择三、古代汉语课程的重要模块1.汉字与词汇2.语法与句式3.古代文化常识4.阅读与写作实践四、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意义1.对学生汉语水平的提升2.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3.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五、古代汉语课程的挑战与展望1.课程设置与教材的完善2.教学方法的创新3.古代汉语课程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正文:古代汉语课程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对于传承中华文化、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汉语课程的主要内容涵盖汉字与词汇、语法与句式、古代文化常识以及阅读与写作实践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进行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课程设置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根据学生的年龄、汉语水平以及兴趣来安排合适的课程内容。

同时,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关键,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运用生动有趣的事例,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知识。

汉字与词汇是古代汉语课程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与演变。

语法与句式则是学生掌握古代汉语表达规律的关键,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与句式结构。

古代文化常识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背景与内涵,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此外,阅读与写作实践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古代汉语课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

古代汉语课程说明.doc

古代汉语课程说明.doc

古代汉语课程说明.doc古代汉语课程说明《古代汉语》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分上下两个学期教学。

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1.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古代汉语》的课程性质是语言工具课。

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古代汉语通论知识和文选,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

3.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古代汉语》课程由选文、本篇选词综述、古汉语知识通论及练习组成。

第一学期学习的文选有26篇:《薛谭学讴》、《纪昌学射》、《伯乐荐九方皋》、《欲学不畏暮年》、《竖谷阳献酒》、《景公置酒于泰山之上》、《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齐晋鞍之战》、《召公谏弭谤》、《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季氏将伐颛臾》、《子路从而后》、《北冥有鱼》、《坎井之蛙》、《齐桓晋文之事》、《齐人有一妻一妾》、《劝学》、《天论》、《公输》、《历山之农者侵畔》、《更法》、《送薛存义序》。

通论知识10讲《工具书和工具书使用》、《汉字的形体构造》、《汉字形体的变异》、《汉字的通假》、《词的古义和今义》、《单音词和复音词》、《名词用如动词、名次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古代汉语的词序》、《古代汉语判断句》。

第二学期学习的文选有22篇:《自知》、《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毛遂自荐》、《韩信拜将》、《艺文志序》、《谏逐客书》、《论积贮疏》、《出师表》、《答李翊书》、《原毁》、《柳子厚墓志铭》、《段太尉逸事状》、《鈷鉧潭西小丘记》、《张巡守壅丘》、《黄冈竹楼记》、《醉翁亭记》、《文选序》、《赤壁赋》、《贾谊论》、《中山狼传》、《晋灵公不君》、《召公谏弭谤》。

诗词24首(详见教材)。

通论知识13讲:《古代汉语被动句》、《习惯句式、成分省略》、《代词和句式》、《副词和句式》、《介词和句式》、《连词和句式》、《语气助词和句式》、《古书的注解》、《古书的标点》、《古代的文体》、《古文今译》、《诗律》、《词律》。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原创实用版)目录1.古代汉语课程的重要性2.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3.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4.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评估与挑战正文一、古代汉语课程的重要性古代汉语课程是研究中国古代语言和文化的重要学科,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典籍,为历史学、文学、哲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古代汉语课程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1.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句法结构和篇章布局,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撰写古代文献的能力。

2.教学内容:古代汉语课程主要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语法学、修辞学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方面:(1)文字学:学习古代汉字的形制、结构、演变及其与现代汉字的关系。

(2)音韵学:研究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音节结构和韵律特点。

(3)训诂学:探讨古代词语的意义、用法及其历史演变。

(4)语法学:分析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语序、虚词等语法现象。

(5)修辞学:研究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和文学风格。

三、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解析等方式传授古代汉语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翻译、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讨论法:鼓励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研究法: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评估与挑战1.教学评估:通过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期末考试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教学挑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目前古代汉语课程面临的主要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02012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适用专业:语文教育专业
教学模式:“讲授、训练”一体化教学
计划时数:《古代汉语》课程是语文教育专业汉语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又是基础课、工具课,本课程共108学时。

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是语文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在专业培养目标中既是专业课,又是基础课、工具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扎实全面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初步学会科研方法,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并通过专业教学使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

使学生具备读懂一般难度的文言文的能力。

提高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使他们有能力自主地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化,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并为他们今后从事人文科学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一定数量的典范文言文的阅读学习,积累古代汉语文言作品主要是先秦诸子散文的文学背景常识。

2、通过古汉语各项基本知识的学习,积累古代汉语在文字、词汇、语法、音韵、古汉语工具书等层面的语法知识和常见的古代汉语特有语言现象知识。

3、积累与文选相关的古典文学、古代社会文化知识。

(二)素质目标
1、学史明理,养成善于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客观态度。

并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古为今用。

2、培养客观认识文选所反映的古代哲学思想的辩证分析能力。

(三)能力目标
1、掌握古代汉语常用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能够运用古代汉语语法知识分析文选中的文字、词汇、语法层面的古代汉语特有语言现象。

2、能够对照注释阅读其他一般难度的文言文材料。

培养和提高阅读古籍的能力以及讲授中学文言文语言知识的能力,并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古汉语知识,独立解决在教学中新出现的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

三、课程设计与定位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古代汉语》课程是语文教育专业汉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专业知识涉及面广,内容艰深,承担者培养古代汉语素养和古代典籍解读能力的教学任务。

基于对学生阅读古书的主要困难是词汇问题而不是语法问题的认识,本课程形成了把学习内容处理为以“文选”为核心,在讲读文选的过程中,结合文选中的语言现象讲解古代汉语语法常识、简要对比古今汉语常用词词义变化的课程知识体系。

(二)本课程在实现所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责任
古代汉语是语文教育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它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既是专业课,又是基础课、工具课。

培养、训练、提高学生运用古代汉语知识和阅读古代文言作品的能力,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读懂一般难度的、没有今人注释的文言文;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讲授文言作品的能力;使学生比较扎实全面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初步学会科研方法,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通过专业教学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

(三)与前后左右课程的联系
1、与前导课程的联系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古代汉语经过长期的发展,孕育出了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二者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学习了现代汉语可以为古代汉语做铺垫,毕竟古今语法差别不大,差异主要在词汇上。

而学好了古代汉语,可以加深对现代汉语的了解。

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3、与平行课程的联系
古代文学和古代汉语关系密切,学好古代汉语是正确深刻的理解赏析古代文学的基础。

而对古代文学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并使得理论知识得到感性的印证。

两者相互促进。

四、课程实施
五、学习资源的选用
1、选择教材的原则
适合我校高职高专学生使用,难易适中。

能为以后继续深造学习打好基础。

2、推荐教材
夏继先编《古代汉语简明教程》,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3、教学参考资料
(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版;
(2)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版;
(3)盛九畴主编,《古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版;
(4)朱振家主编,《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5)周国瑞主编,《古代汉语》,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4、学习网站(可以是某所高校的同一课程网站,或某所高校同一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站)
(1)北大中文论坛:/
六、教学评价与考核(笔试、非笔试、机试,过程考核、结果考核)
笔试
执笔人:
参与人:
教研室主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