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平衡慢速维持荷载法用于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检测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平衡慢速维持荷载法用于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检测

摘要:结合工程实例,介绍自平衡法的测试原理、仪器设备、加载方式、数据采集及成果等效转换等。自平衡法与传统桩基承载力试验方法相比不受场地条件限制,且安全、快速、经济,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关键字:自平衡法桩基承载力检验慢速维持荷载法荷载箱等效转换

自平衡法简介

自平衡法俗称通莫静载法(T-pile ®),上世纪80年代由美国学者Osterberg开始推广,最早在桥梁钢桩中成功应用,后来逐渐推广至各种桩型,经过各国大量工程的使用验证,自平衡法等效转换曲线与静载曲线基本符合,该方法开始大量推广。在我国,东南大学龚维明教授于1996年开始引进自平衡法试用,并开始对关键设备——荷载箱、位移数据采集系统等进行研究开发,经过多次专家鉴定,获得两项国家专利。1999年6月,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与江苏省建设厅共同制定了江苏省地方标准《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技术规程》(DB32/T291—99)。2002年被国家建设部、科技部列为重大科技成果,纳入《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在全国推广应用。目前该法已在国内26各省市160多个房建项目和50多个桥梁项目中应用,试桩总数超过3500根,荷载箱最大直径8.0m,最大加载吨位12000吨,最大桩长125m。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开发了测桩软件,可同时对多根桩测试数据进行处理。

测试原理

自平衡法是接近于竖向抗压桩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其加载设备采用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制的专利产品——荷载箱,它与钢筋笼连接后安装在桩身平衡点,并将高压油管和位移棒一起引到地面。试验时,从桩顶通过高压油管对荷载箱内腔施加压力,箱顶与箱底被推开,产生向上与向下的推力,从而调动桩

周土的侧阻力与端阻力来维持加载。示意图如下:

Q S

S

-Su(Sd) (Q )

Q +

(Q )

-

图1 基桩承载力自平衡法检测系统

1—荷载箱;2—基准梁;3—护套管;4—位移杆;5—位移传感器;

6—加载系统;7—油管;8—数据采集系统;9—基准桩。

基桩自平衡试验开始后,荷载箱产生的荷载沿着桩身轴向往上、往下传递。假设基桩受荷后,桩身结构完好(无破损、混凝土无离析、断裂现象),则在各级荷载作用下混凝土产生的应变量等于钢筋产生的应变量,通过量测预先埋置在桩体内的钢筋应变计,可以实测到各钢筋应变计在每级荷载作用下所得的应力—应变关系,可以推出相应桩截面的应力—应变关系,那么相应桩截面微分单元内的应变量亦可求的。由此便可求得在各级荷载作用下各桩截面的桩身轴力及轴力、摩阻力随荷载和深度变化的传递规律。 测试仪器设备

1.加载装置:主要为荷载箱、高压油泵和加压管。荷载箱有环形荷载箱与囊式荷载箱两类,应经法定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标定且在有效期内。

2.位移检测系统:主要包括位移传送装置(位移杆、位移丝、保护套管)、电子位移传感器、电脑数据自动采集系统。

3.应变检测系统:主要包括应变传感器与电脑数据自动采集系统。 荷载箱安装

1.在地面加工场焊接钢筋笼,由施工单位负责,测试单位配合,外护管、声测管连接用套管围焊,确保护管不渗泥浆,与钢筋笼绑扎成整体,运到工作平台上;

2.严格按试桩图纸确定钢筋应变计在主筋上的位置,钢筋应变计直接绑扎于主筋上,绑扎过程中注意保护应变计导线,穿过荷载箱预留孔时,预留25cm 左右的导线于预留孔内。具体由测试单位指导,施工单位负责安装;

3.荷载箱应立放在平整地上,将其与钢筋笼进行焊接,再点焊喇叭筋,喇叭筋上端与主筋,下端与内圆边缘点焊,保证荷载箱水平度小于5‰;然后荷载箱下底板与下节钢筋笼连接,焊接下喇叭筋;

4.试桩混凝土标高同工程桩,导管通过荷载箱到达桩端浇捣混凝土,当混凝土接近荷载箱时,拔导管速度应放慢,当荷载箱上部混凝土大于2.5m时导管底端方可拔过荷载箱,浇混凝土至设计桩顶;荷载箱下部混凝土坍落度宜大于200mm,便于混凝土在荷载箱处上翻;

5.埋完荷载箱,保护油管及钢管封头(用钢板焊,防止水泥浆漏入);

6.灌注混凝土时,要求制作一定量的混凝土试块,待测试时作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试验。

加载与观测

1.应在桩身砼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试桩加载,同时试桩距桩灌注间隙,对砂性土不少于10d,对于粉土、粘性土不少于15d,对于淤泥或淤泥质土不少于25天;

2.桩头处理,打开保护管封头,检查荷载箱是否正常工作,仪器初调;布设平衡梁(基准梁)、基准桩,基准梁一端与基准桩铰接,另一端与基准桩焊接,基准梁打入土层不少于 4.0m。搭设防风棚架,尽量减少外部环境(温度、风、人)的影响;

3.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加载,即分级加载,每级加载值为预估极限荷载的1/10~1/15,第一级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每级荷载加载后,荷载箱上、下承压板位移均达到位移相对稳定标准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直至试桩破坏或达到设计要求,然后分级卸载至0,每级卸载值为加载值的2倍。

4.每级加载后在第1h内分别于5、15、30、45、60min各测读一次,以后

每隔30min测读一次。电子位移传感器连接到电脑,直接由电脑控制测读,在电脑屏幕上显示Q-s、s-lgt、s-lgQ曲线。

5.相对稳定标准:每级加载每一小时的位移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每级加载30min后开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min的位移观测值计算),认为已达到相对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6.每级卸载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回弹量),每级卸载后隔15min 测读一次残余沉降,读两次后,隔30min再读一次,待回弹量稳定后方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0后,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第15,30min,以后每隔30min 测读一次。

7.终止加载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荷载箱上段位移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a某级荷载作用下,荷载箱上段位移大于前一级位移量的5倍,且累计位移量超过50mm;

b荷载箱上段位移累计超过80mm;

c某级荷载作用下,荷载箱上段位移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

d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值;

(2)荷载箱下段位移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a某级荷载作用下,荷载箱下段位移大于前一级下段位移量的5倍,且总位移量超过40mm;

b某级荷载作用下,荷载箱下段位移大于前一级下段位移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

c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值;

d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累计位移量为60mm~80mm;

(3)荷载已达荷载箱加载极限,或两段桩累计位移已超过荷载箱行程。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确定

1.根据位移随荷载的变化特征确定:

a对于陡变型

+

u

Q-

u

S、-

u

Q-

d

S曲线,取+

u

Q-

u

S、-

u

Q-

d

S曲线发生明显陡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