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学语言的层面分析——3、语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文学语言的层面分析
文学语言:1语音层、2语法层、3语象层
3、语象方面
(1)概念辨析:形象——语象——意象
形象:
T.西普尼在《文学批评术语用典》中以《麦克白》一剧中“形象”为例,区分了“形象”的五种含义:
①描述:(麦克白夫人说):“我给孩子哺乳。


②比喻性形象:怜悯像赤裸的初生婴儿。

③象征:指在全剧中反复出现而成为一种特殊意义的形象。

④场景:麦克白夫人杀人的情景
⑤人物:麦克白的形象。

据上可以区分为两种形象:
A:宏观形象:④⑤,仍由语言构成,但已超过了个别、具体的语言单位,乃非具体性的形象。

B:语言级形象:①②③,是具体性形象,乃上述宏观形象的细脆与基础。

语象(verbal icon),新批评派术语。

由具体的词语构成的象,语言级的象,包括描述、比喻、象征的象。

语象,直译为“用文字的物质材料制成的象”,有别于脱离言后在意识和想象中留存的形象,是指不脱离语词或词组的具体性形象。

语象的定义:语象即语言级单位的形象,它不是存在于意识中的形象,而是用文字这一特殊的物质材料制成的象,即是由能在读者意识中激发出相应的感觉经验的具体的字、词制成的象。

简单的说,语象,即语言级的具体形象。

形象,指宏观的象,靠整个、多个词语构成。

如:二00二世界杯开幕式。

意象,今天它往往和“形象”一词一起作为英文“i mage”一词的译语。

可简单地将“意象”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①意中之象——在心理学意义上,指存在于意识中的象。

②表意之象(寓意之象、或含意之象)——指由词语组成的,表达、包含或暗示一定的蕴意的语言形象。

相当于语象。


(2)语象的分类
简单的分为A单式语象B复式语象
A单式语象——描述性语象。

意义单一。

B复式语象——比喻性语象(意义多重);象征性语象(象征)。

(3)比喻:
比喻,由本体(喻指)与喻体之两造构成。

二月春风似剪刀。

喻指:春风——被代替者;喻体:剪刀——代替者。

比喻的奥秘就在于这喻体与喻指之间。

(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传统的理解,“比喻”注重的是相似性。


(1)那狗像野兽般咆哮起来。

(2)那人像野兽般咆哮起来。

(3)大海像野兽般咆哮起来。

……“时间如蚂蚁,漫爬在我的额上。


比喻效果明显从(1)至(3)是越来越强。

但喻体与喻指之间的距离却是越来越大,性质的差别也是越来越大。

这便是比喻的远距——异质原则。

而远距——异质的背后是一种智力
性关系。

一般来说,比喻的两造其语义有这两种情况:
近距——同质(重相似性)
远距——异质(重相异性)
艾略特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当黄昏展开遮没了天空,像一个麻醉在手术台上的病人。

更有极端的例子,如英国诗人肯宁汉姆的诗句为:
两只黄蜂冷得象树皮
上述,有人批评这是用暴力将词语硬拷在一起,是对语言的“施暴”。

然在现代诗歌中,如此例子比比皆是:“孤独是一只鱼筐”——《在昌平的孤独》
“春天啊,春天是我的品质”——《春天》
“看见了吗?那两只白鸽子,它们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亚洲铜》
这种比喻又何以成立?其表达效果又从何而来?
理查兹是这样理解的:
当我们用突然的、惊人的方式把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时,最重要的是意识努力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正因为缺乏清晰陈述的中间环节,我们解读时就必须放进关系,这就是诗的力量的主要来源之一。

维姆萨特也说:
“在理解隐喻时,常要求我们考虑的不是喻体如何说明喻旨,而是当两者被放在一起并互相对照、互相说明时能产生什么意义。

”因此比喻的力量并不是由于比较,而是在“两个事物的张力性矛盾关系中加入一种智力性的联系”。

由引可见,比喻就成了一种氛围。

寻找“相似性”,在智力之外还要求靠想象。

因此,比喻的力量往往在于:当A与B被比喻性的并置在一起时,由于这种并置产生了一个第三者:X,即那个A与
B往往极不明显、A与B甚至几乎不存在的相似性。

它往往是一种无法用其它方式表达出来的抽象的品质,是一种兰色姆所谓“奇迹性”的东西。

因此,比喻的力量往往并不在于比较本身,而在于那个新产生的,往往是并不是事先存在(比如两者之先在的相似性),而是被智力性地创造出来的那个X,那个新的东西。

另,远距取譬的出现,很多时候是为了重新激活人们的感受感知力,因为人们的感知力很可能因那些熟滥的比喻而变得迟钝。

比喻:明喻,暗喻(隐喻),转喻(换喻),提喻等:
明喻或直喻(simile):一种修辞手法,把两种基本不相像的东西进行比较,通常在由“好象“或”正如等引导的短语中。

如“我的离开好象是冬天来临”或“你对我的思想就象食物对于生命一样重要”(莎士比亚)。

隐喻或暗喻(metaphor):一种语言表达手法,通常用指某物的词或词组来指代他物,从而暗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如“忧愁之海”( a sea of troubles);“整个世界一台戏”(All the
world's a stage)。

将一物比喻为具有相似品质的另一物,但不用“好象”(like)、“正如”(as)等字眼。

她阳光般的微笑(The sunshine of her smile)
(明喻和隐喻的两造之间的关系在于相似性(尽管这相似性有时并不先在,而须要我们去“创造”),而另有一类比喻,其两造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似性,而是“邻近性”,这便是转喻。


转喻或换喻(metonymy):一种一个词或词组被另一个与之有紧密联系的词或词组替换的修辞方法。

如,用华盛顿代替美政府或用剑代替军事力量。

A:“北京在考虑新的外交政策”;
B:“他有一次被卷入一场混战的漩涡之中,
他非常害怕那些闪闪发亮的眼睛和满是泥浆的大靴子。


(上面B例中,B是事物的部份代替了事物的整体,而这种转喻又被称为“提喻”或“举隅”。


提喻(synecdoche):举隅法,提喻法,一种修辞方法,以局部代表整体(如用“手”代表“水手”),以整体代表局部(如用“法律”代表“警官”),以特殊代表一般(如用“直柄剃刀”代表“杀人者”),以一般代表特殊(如用“贼”代表“扒手”),或用原材料代表用该材料制造的东西(如用“钢”代表“剑”)。

因此,转喻(包括“提喻”,即提喻被看成转喻的一种情况)之两造的关系是邻近性、连接性,而非相似性(明喻、暗喻)
另,隐喻与转喻均有两种存在方式,即两造可以同时出现,又可只出现一个,即只出现喻体,而喻指不出现。

如下例:
隐喻:A:“小文满面春风,她心满意足。

太阳升起来了,天空明朗纯洁。


B:他从一个谎言跳进另一个谎言。

转喻:A:“那些家伙一边跑一边打,他只看见手脚在眼前乱舞。


B:“将军摇摇头,两手一摊,我们必须等待克里姆林宫的命令。


例:以丁当的《饥饿》、里尔克的《孤寂》、冯至的《蛇》为例看比喻的力量。

丁当的《饥饿》
“、、、饥饿使我痉挛我裹着空气熟睡时间如黑色的蚂蚁先啃我的梦想,再吃掉我的四肢也许我该以另一副德行生活先摔上一跤,然后住进医院躺在手术台上,打一针麻醉药
让医生将胃摘掉”
冯至的《蛇》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静静的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不要悚惧!//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它想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浓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过;它把你的梦境衔了过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里尔克的《孤寂》
“孤寂好似一场雨. /它迎着黄昏,从海上升起;/ 它从遥远偏僻的旷野飘来, /飘向它长久栖息的天空, /从天空才降临到城里.// 孤寂的雨下个不停,/ 在深巷里昏暗
的黎明, /当一无所获的身躯分离开来, /失望悲哀,各奔东西; /当彼此仇恨的人们 /不得不睡在一起: //这时孤寂如同江河,铺盖大地...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