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2框创新永无止境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2框创新永无止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为“富强与创新”,第二课的主题是“创新驱动发展”。
本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围绕着创新的重要性、创新的途径以及如何培养创新精神等方面展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创新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地位,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社会现象和国家政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创新的概念、意义以及如何培养创新精神等方面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联系生活,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创新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创新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掌握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创新的概念、意义以及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创新的意义和途径。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创新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成就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创新的概念、意义以及创新的途径,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基本理论框架。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说课稿: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说课稿: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旨在让学生理解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创新改变生活的现实意义。
通过分析教材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创新的意义、创新的表现、创新的影响等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内容,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创新现象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创新的理解较为片面,认为创新只是科技领域的事情,与自己的生活关系不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引导学生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发现创新、理解创新。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表现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创新改变生活的现实意义。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创新的意义、表现和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发现创新、理解创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讨论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创新案例,如智能手机、在线支付等,引导学生关注创新现象。
2.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创新点,理解创新的意义和表现。
3.知识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创新的意义、表现和影响,帮助学生建立创新观念。
4.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讨论创新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创新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创新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1.板书主题:创新改变生活2.板书内容:–创新的意义–创新的表现–创新的影响3.板书结构:分三个部分,依次展示创新的意义、表现和影响。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教学设计(2课时)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教学设计(2课时)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旨在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以及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探究、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创新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部分学生在面对创新问题时,可能缺乏自信和勇气。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创新潜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创新的重要性,认识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学会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使学生认识到创新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创新的重要性,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
2.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创新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创新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课件:创新案例、相关图片、视频等。
3.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重大成果,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相关案例,如我国高铁、5G技术等,让学生了解创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创新成果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具体措施。
创新驱动发展教案
创新驱动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创新驱动发展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创新驱动发展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创新驱动发展的定义讲解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2. 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阐述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背景3. 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介绍创新体系建设讲解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阐述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讲解开放创新与合作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创新驱动发展的概念、意义、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创新驱动发展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创新驱动发展的实际意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和路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准备相关教材、资料和课件。
2. 准备创新驱动发展的典型案例。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任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创新驱动发展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详细讲解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创新驱动发展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驱动发展的实际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和路径,引导学生提出创新想法。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创新驱动发展的问题。
六、教学活动1. 创新意识培养: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创新能力提升:讲解提升创新能力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创新驱动发展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检查学生对创新驱动发展实际应用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检查学生对创新驱动发展策略和路径的思考。
1. 参观创新型企业:组织学生参观创新型企业,让学生亲身感受创新驱动发展的实际应用。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例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例一、案例背景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进行立德树人的主阵地。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核心素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含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以及责任意识五方面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在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发挥着基础性、导向性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创新驱动发展”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课的内容,包括“创新改变生活”“创新永无止境”两框。
本文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从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
二、教材分析《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习主题分为五个: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
“创新驱动发展”主要和法治教育、国情教育相关。
“创新改变生活”一框围绕创新在社会生活及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展开,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创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以创新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使命感。
“创新永无止境”围绕如何创新展开,主要讨论的是“怎么做”的问题,既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新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与面临的挑战,也从国家、企业、社会、个人等多个维度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内容。
综上,教材以“为什么要创新”为切入点,以“如何创新”为归宿,既有深厚的理论意蕴,也有重要的实践引导作用,对学生深刻理解创新发展理念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三、学情分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7、8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已经将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教学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构成有了基本的了解,这为核心素养理念下“创新驱动发展”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9年级学生成长于日新月异的时代,是创新成果的享受者,如高铁为他们带来了便捷的通行条件,智能手机为他们创造了丰富的娱乐生活。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框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框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主要讲述了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创新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围绕创新这一核心概念,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创新这一概念,他们可能从各种渠道有所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创新的意义和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创新的概念,理解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创新改变生活的力量。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创新的概念,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创新的概念和作用。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和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案例材料:与创新相关的案例和实例。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创新产品,如智能手机、共享单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产品为什么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创新是如何发生的?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如支付宝、微信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的创新点,并讨论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找出一些创新实例,并分析其创新点和影响。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教案(2课时)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教案(2课时)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意义和具体措施,以及青少年如何为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做出贡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解尚浅。
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可能接触到一些创新成果,但对其背后的国家和个人努力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实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意义和具体措施,掌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意义和具体措施。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创新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创新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创新思维。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提问、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课件:创新案例、相关图片和视频。
3.学习材料: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相关文章、报道。
4.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举世瞩目成果,如高铁、5G、航天等,引导学生感受创新的力量,激发学生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意义和具体措施,让学生了解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基本情况。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教学设计: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 创新改变生活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教学设计: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旨在让学生理解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创新改变生活的实际情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科技创新对人民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创新的意义、创新的表现、创新改变生活的实例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技素养,对科技创新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科技创新的实质和作用认识不足,对创新改变生活的实例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创新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创新的意义,知道科技创新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认识创新如何改变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关注科技创新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创新的意义,科技创新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创新改变生活的实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科技创新实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创新的魅力。
2.案例分析法:分析科技创新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创新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科技创新实例和相关信息。
2.视频:准备相关科技创新的视频资料。
3.素材:收集关于科技创新的图文资料。
4.小组讨论题目:制定小组讨论的创新对生活影响的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科技创新的实例,如智能手机、高铁、支付宝等,让学生感受科技创新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教学设计: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第2课时 创新永无止境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教学设计: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2课时创新永无止境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二个课时,课题为“创新永无止境”。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的驱动因素、我国的科技创新成就和科技创新的现状与挑战。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科技创新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重要性、驱动因素和我国科技创新成就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到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但对科技创新的驱动因素和我国科技创新的具体成就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科技创新的驱动因素,了解我国科技创新的具体成就,从而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创新的重要性,掌握科技创新的驱动因素,了解我国的科技创新成就,认识到科技创新的现状与挑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热情,增强学生为国家科技创新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的驱动因素,我国的科技创新成就。
2.教学难点:科技创新的现状与挑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科技创新的实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科技创新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科技创新的驱动因素和我国科技创新成就。
3.讨论教学法:学生就科技创新的现状与挑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4.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永无止境》赛课教学设计_1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永无止境》赛课教学设计_1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本课的主题是“创新”,分别由《创新改变生活》与《创新永无止境》组成,在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整册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阐述创新是生活的一种方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与多彩;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同时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说明了第一课的坚持改革开放、走向共同富裕必须提高创新水平,才能让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发展成果,让中国走向国强民富的创新路。
第二框《创新永无止境》阐述了我国目前存在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发展环境,企业要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公民要培养创新精神,尊重知识产权。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为了早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作了铺垫,更好地说明了创新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知识点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新课学习中已经对本课内容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但是对知识的灵活调用能力还比较弱,在解题过程中结合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欠缺。
学生需要掌握答题技巧,在复习阶段训练非选择题时,学生应学会结合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全面、分角度地答题,用专业术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理解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创新就在我们身边;3.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要创新以及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驱动发展教案
创新驱动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创新驱动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创新的热情和意识。
3. 引导学生了解创新驱动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4.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创新驱动发展的概念:介绍创新驱动发展的定义和特点,解释其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创新的方法和途径:介绍常见的创新方法和途径,如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商业模式创新等。
3. 创新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创新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具体实践和成果。
4.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problem-solving skills。
5. 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创新驱动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传授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的创新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创新的具体实践和成果。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创新驱动发展的概念、方法和案例等内容。
2. 案例材料:准备一些成功的创新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实践操作材料:准备相关的实践操作材料,如实验器材、软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的创新案例,引起学生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创新驱动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传授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3. 分析成功的创新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创新的具体实践和成果。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 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6. 总结和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强调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参与程度。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教案第二课2课时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第二课优秀教案课题:创新驱动发展第2课时创新永无止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能力目标:了解我国科技现状;明确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通过相关事实,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弘扬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感受创新重任,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设创新型国家。
难点:万众创新是时代赋予的机遇也是种责任。
教学方法っ教学方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学习方法:阅读与自学、合作与探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展示苹果手机更新换代历程。
2.教师导入: PPT展示通讯终端的变迁(图片)电话、BB机,大哥大、手机等,短短的几年,手机的功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像在乔布斯去世的时候苹果发布的声明所说:“乔布斯的才华、激情和精力是苹果不断创新的源泉,世界因为乔布斯而变得更好。
”通过手机更新换代,你有哪些感悟?3.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二、阅读文本、自主学习梳理教材内容知识点一:创新强国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的决定性因素。
2.我国科技现状是怎样的?3.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4.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オ、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5.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知识点二:万众创新6.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7.拥有创新精神的表现有哪些?8.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9.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设计说明此课通过探究情境、分析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会创新与生活的内在关联,认同创新的价值,在感受中国创新成就中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理性看待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树立创新的信心和决心,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培养民族担当意识,树立远大理想。
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案例,体会创新与生活的内在关联,了解创新的内涵,在生活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2.通过分析相关案例,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阐述创新对于民族复兴的意义,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改革联系密切;知道企业是推动创新和创造的生力军,懂得如何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3.通过感受中国的创新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4.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和材料,对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形成理性认识;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必要性和举措,提高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创新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建设科技创新强国的做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等。
资源与工具1.资源。
时政新闻等。
2.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和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一、学习情境同学们,生活中的我们经常网购,那么,我们是如何处理包装产品的纸盒的呢?大家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比较谁的利用方式更新颖、更有创意。
带着自己的创意,让我们一起学习“创新改变生活”的相关知识。
二、预习检查1.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2.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4.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永无止境》优课教案_0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永无止境》之“创新强国”教学设计一、本框知识综述“创新永无止境”是在讲述了第一框题“创新改变生活”之后,学生从“为什么要创新”层面对创新有了全面、理性的认识,自然引出“怎么做”的问题,展现我国在创新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得出我们要积极应对挑战,过国家、社会、企业、个人都应该激发创新活力,为建设创新强国而努力。
第一目“创新强国”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注重基础教育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各种创新平台,并给予制度保障。
二、课标要求与教材解读(一)内容标准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学目标1、知道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和做法;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性;2、通过对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的学习,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能够意识到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增强忧患意识;(三)教材解读本节课只讲述第一目“创新强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创新强国。
这一目就在引导学生认识国家如何实现这一重要目标。
这一目主要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当下中国的发展,从而培养民族担当意识,树立远大理想。
三、学情分析青少年处于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焦点。
处于这个时代的青少年学生,既是创新时代的成果享受者,也是创新时代的重要主体。
青少年的思维发展特点和已有的创新体验为其参与本目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但囿于对创新的浅层次理解,青少年学生往往局限于从科技发明的角度理解创新而较少从文化、制度等角度理解创新,因此,需要帮助学生形成对创新强国的全面、理性的认识。
(一)教学重点建设创新型国家(二)教学难点教育的重要性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复习第一框题内容(二)导入新课从人工智能、刷脸支付、无人驾驶三幅图片,加一段材料导入新课。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优秀教学设计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二框创新永无止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知道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和做法;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性;全面认识万众创新。
能力目标:科学精神: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法治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公共参与: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弘扬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能够意识到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增强忧患意识,自觉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中。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万众创新,弘扬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猜猜我国的“新四大发明”1.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
2.外卖、快递都很方便。
3.扫码开锁,再也不用为最后一公里发愁。
4.“新兴出行方式”,又快又稳,享誉全球。
提问:通过上述四句话,你能猜出我国的新四大发明是哪些吗?这些发明中有你生活中没体验过的吗?说明什么?二、授课:(一)我国科技创新的成果与挑战请同学们列举你所知道的中国科技新成果,这些成果说明了什么?中国高度中国速度中国深度结论: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较大成就,在某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
出示材料并提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科技创新还存在哪些问题?结论: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如何才能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1.国家组学生介绍收集到的资料。
提问:我国该如何加快推动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发展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材料:在2018年1月23日召开的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详尽列举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成就之后强调,“我国教育整体大踏步前进,但局部差距依然存在;人民群众总体受教育机会大幅提升,但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仍未有效满足;目前我们人才总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但结构性矛盾尚未解决……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将是我们长期要面对的工作主题。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改变生活》优课教学设计_0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全面认识创新。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家后热水就已经烧好,回家前空调或暖气已经打开,饭已经自动煮好,可以随时了解冰箱里面有什么菜,下雨也会自动关窗户,还能随时监控家里的情况,读取家里数据中心的各种数据。
可以说,“智慧家庭”正替我们实现着这些愿望。
想一想:“智慧家庭”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道理?教师总结:科技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创新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感受创新活动探究一:寻找创新(一)创新来源于生活1.材料呈现:学生小创意的实例2.想一想: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哪里?3.教师总结: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生活。
生活处处有创新。
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2.思考: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这样的创新乐趣?请与同学分享你的创新故事。
探究活动二:感受创新有人认为:和别人不一样,就是创新!有人认为创新就是发明前人没有发明的东西!你眼里的创新是什么?通过各种支付形式说明3.教师讲述:(1)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2)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3)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活动探究三:体验创新(二)创新对个人的作用(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2)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3)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通过祖冲之的圆周率引出知识创新的作用知识创新的作用: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
活动探究四:尝试创新通过淘金者分粥的故事引出制度创新的作用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通过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引出技术创新作用技术创新的作用: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教师总结: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改变生活》赛课教案_1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一课时创新改变生活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一框,承接第一课改革开放的内容,强调了创新之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作用,也为下一节创新永无止境做铺垫。
教材内容共分为两目:感受创新、创新引擎。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感受创新带来的变化,本节课依据教材内容的设置,以华为事件为案例,引导学生对创新有全面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青少年处于一个创新的时代,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的普及化,都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青少年也处于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点燃他们的创新激情,把他们培养成创新型人才,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感受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加对创新的好感,热爱创新,自觉投身到创新实践之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理解创新对社会、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意义。
3、知识与技能:全面认识创新的重要性;理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
(四)重点难点重点:全面认识创新、创新的重要性难点:创新对国家的推动作用(五)课型:新课教学二、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整堂课以5G 为切入点,通过华为企业的发展、受挫与应对为背景,讲解了创新对社会、对国家、对企业和个人的重要性,结构完整,选取的材料比较新颖,能充分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这是本节课的亮点,同时也是成功之处。
另外在教学方法上,有视频观看、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形式多样,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但是在课堂交流环节,本人的应答与鼓励稍显不足,不能很好地抓住学生回答的亮点,错失了鼓励学生的机会,这也是今后教学中需要格外关注的。
另外课堂的环节与环节之间的逻辑性更多的是横向的,纵向的主线不够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第二框创新永无止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知道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和做法;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性;全面认识万众创新。
能力目标:科学精神: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法治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公共参与: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弘扬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能够意识到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增强忧患意识,自觉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中。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万众创新,弘扬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猜猜我国的“新四大发明”
1.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
2.外卖、快递都很方便。
3.扫码开锁,再也不用为最后一公里发愁。
4.“新兴出行方式”,又快又稳,享誉全球。
提问:通过上述四句话,你能猜出我国的新四大发明是哪些吗?这些发明中有你生活中没体验过的吗?说明什么?
二、授课:
(一)我国科技创新的成果与挑战
请同学们列举你所知道的中国科技新成果,这些成果说明了什么?
中国高度中国速度中国深度
结论: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较大成就,在某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
出示材料并提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科技创新还存在哪些问题?
结论: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如何才能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1.国家组
学生介绍收集到的资料。
提问:我国该如何加快推动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发展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材料:在2018年1月23日召开的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详尽列举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成就之后强调,“我国教育整体大踏步前进,但局部差距依然存在;人民群众总体受教育机会大幅提升,但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仍未有效满足;目前我们人才总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但结构性矛盾尚未解决……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将是我们长期要面对的工作主题。
”
思考:为什么要把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作为长期面对的工作主题?
结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重要手段:加强自主创新培育创新人才营造和培育创新氛围。
2.企业组
学生介绍收集到的资料,教师提问:你认为在“万众创新”大背景下企业应该怎么做?
重要力量:提高创新能力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提问:创新是不是意味着否定旧的东西?
归纳总结: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有机统一,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3.个人组
学生介绍收集到的资料,教师提问:鬼点子、小聪明是不是创新?
材料:万千“草根”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大学生、研究生创业是“草根创新”的重要力量,不鼓励大学生、研究生走摆地摊、开咖啡店式创业之路,引导他们走“需求拉动、创新驱动”之路,开展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
归纳总结:创新不仅要培养创新意识,更要提高自身实力,努力投身创新实践。
4.成果保护组
学生介绍收集到的资料,教材第27页“方法与技能”。
归纳总结: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创新的目的
提问:为什么这四项创新被评为了“新四大发明”?
归纳总结: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创新让我么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
四、课堂总结
本框是《创新改变生活》延续,在了解了创新的作用及必要性之后,提升认识,从国家角度分析创新与强国及中华民族发展的关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万众创新的强烈呼吁。
本框落点应为通过学习,强化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民族责任感,树立自身创新意识,自觉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中
五、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理论联系实际,讨论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不足:本节课内容贴近生活,没有给学生留足时间分享创新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