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可先由斜率公式求出三边所在直线的斜率,再由两直线垂直的条件 求各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斜率.
解:由斜率公式可得 6-- 4 5 k AB= = , 6-- 2 4 6- 6 kB C= = 0, 6- 0 6-- 4 k AC= = 5. 0-- 2
由 kBC= 0 知直线 BC∥ x 轴, ∴ BC 边上的高线与 x 轴垂直,其斜率不存在. 设 AB、 AC 边上高线的斜率分别为 k1、k 2, 由 k1 · k AB=- 1,k 2 · k AC=- 1, 5 即 k1 ·=- 1,k2 · 5=- 1, 4 4 1 解得 k1=- ,k 2=- . 5 5 综上可知 BC 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斜率不存在; 4 AB 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斜率为- ; 5 1 AC 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斜率为- . 5
1 解析:∵k 1 · k 2= 2×(- )=- 1,∴ l1⊥ l2,故选 C. 2
C )
2.已知直线 l1 的斜率 k1= 3,直线 l2 的斜率 k2= 3,则不重合的 l1 与 l2( (A)平行 (B)异面 (C)垂直 (D)不确定
A )
解析:∵k 1=k2=3,又不重合,∴l1∥l2,故选 A.
解:设 D(x, y),依题意得 AB∥ CD, AD∥ BC, 则有 kAB=k CD,kAD=kB C, 1- 5 y- 2 - 1- 1=x- 3 ∴ y- 5 2- 1 x- 1=3-- 1
x= 5 ,解得 . y =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顶点 D 的坐标为(5,6).
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 【例 2】 已知△ ABC 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 A(- 2,- 4), B(6,6), C(0,6),求此三角形 三边的高所在直线的斜率.

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2.2.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2.2.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用“线面平行”证 “线线平行”
【例 2】 如图,在三棱柱 ABCA1 B1 C1 中,过 AA1 作一平面交平面 BCC1 B1 于 EE1 . 求证: AA1∥ EE1 . 思路点拨: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证明线线平行. 证明:在三棱柱 ABCA1 B1 C1 中, AA1 ∥ BB1, ∵ AA1⊄平面 BCC1 B1, BB1⊂平面 BCC1 B1, ∴ AA1∥平面 BCC1 B1. ∵ AA1⊂平面 AEE1 A1 , 平面 AEE1 A1 ∩平面 BCC1 B1= EE1 , ∴ AA1∥ EE1 . 应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时,应着力寻找过已知直线的平面与已知平面的交 线, 有时为了得到交线还需作出辅助平面. 证明与平行有关的问题时,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公理 4 常结合起来使用.
变式训练 11:如果直线 a∥平面 α, P∈ α,那么过点 P 且平行于直线 a 的直线 ( (A)只有一条,不在平面 α 内 (B)有无数条,不一定在平面 α 内 (C)只有一条,且在平面 α 内 (D)有无数条,一定在平面 α 内
)
解析:由直线 a 和点 P 确定的平面与平面 α 有惟一的交线且过点 P,由 a∥平面 α,故 a 平行于交线,且交线在平面 α 内.故选 C.
想一想: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1)文字语言: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 直线平行. (2)符号语言: a∥ α, a⊂ β, α∩ β= b⇒ a∥ b. (3)图形语言:如图所示.
做一做:
1.已知直线 l∥平面 α,直线 m⊂α,则直线 l 和 m 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 (B)平行 (C)异面 (D)平行或异面
答案:平行
知识要点:性质定理的说明 1.此定理可简记为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该定理可以作为直线和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该定理的主要用途就是证明线线平行. 2.若 a∥ α,在平面 α 内找(或作 )一条直线 b,使 b∥ a,其正确做法是:经过已知直线 作一个平面和已知平面相交,交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此交线就是要找 (或作)的直线 b. 3.应用性质定理时,关键是过已知直线作辅助平面与已知平面相交,所得交线与已知 直线平行,还可以利用交线判断已知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的位置关系,即在已知 平面内所有与交线平行的直线都与已知直线平行,所有与交线相交的直线都与已知直线异 面. 4.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是由线面平行推出线线平行. 在应用该定理时, 要防止出现“一 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就平行于这个平面内的一切直线”的错误认识.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 平面,虽然它与平面内一切直线都没有公共点,但它与这些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平行, 也可能是异面.

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2.1.1 平面

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2.1.1 平面

知识要点一:平面概念的理解 1. 与以前学习的“点”、“线”、“集合”的概念一样,平面是一个只描述而不加定 义的概念; 2.平面是无厚薄、无大小的.无数个平面重叠在一起仍然是一个平面,平面无所谓面 积; 3.平面是无限延展的,所以它是没有边界的,一个平面将空间分成两部分. 知识要点二:平面的画法 立体几何中,我们通常画平行四边形来表示平面,但应注意:(1)画的平行四边形表示的 是整个平面,需要时,可以将它延展.(2)加“通常”两字的意思是因为有时根据需要也可用 其他封闭的平面图形表示,如用三角形、矩形、圆等平面图形来表示平面.(3)画表示竖直平 面的平行四边形时,通常把它的一组对边画成铅垂线.(4)当一个平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平面 遮住时应把被遮部分画成虚线或不画.
2.关于公理 2 (1)对公理 2 的剖析:公理 2 的条件是“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结论是“有且只有 一个平面”,“三点”是条件的主体,不会被忽视,但“不在一条直线上”这一附加条件易 被遗忘,同时还应认识到,经过一点、两点或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可有无数个平面;过不在 一条直线上的四点,不一定有平面,因此要充分认识“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这一条件的 重要性, 公理 2 中的“有且只有一个”的含义要准确理解, 这里的“有”是说图形存在, “只 有一个”是说图形惟一,本公理强调的是存在和惟一两个方面,因此“有且只有一个”必须 完整地使用. (2)公理 2 的作用:确定平面,且可用其证明点、线共面问题.不共线的三点确定的平面 记作平面 ABC. (3)由公理 2 可得到三个推论: 推论 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 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 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主要利用它们证明点、线共面.
3.如图,平面 α∩平面 β=l, A、 B∈ α, C∈ β, C∉ l, AB∩ l= D, A、 B、 C 三点确定 的平面为 γ,则平面 β 与 γ 的交线必过 ( D ) (A)点 A (B)点 B (C)点 C,但不过点 D (D)点 C 和点 D

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综合测试(二)

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综合测试(二)
(A)A,M,O 三点共线 (B)A,M,O,A1 四点共面 (C)A,C,O,M 四点共面 (D)B,B1,O,M 四点共面
解析:连接 B1D,则 B,B1,O 三点确定的平面为平面 BB1D1D,假设点 M 在这个平面 内,则平面 AB1D1 与平面 BB1D1D 重合,此为矛盾,故选 D.
8.已知点 A 的坐标是(1-t,1-t,t),点 B 的坐标是(2,t,t),则 A,B 两点间距离的 最小值为( C )
a=1,
解析:y=3x-b 关于直线 y=x 对称的直线是 x=3y-b,即 y=1x+b,所以
3
33
2=b,
3
即a=13, b=6.
故选 A.
11.曲线(x+y-3) x2+y2-25=0 所表示的图形是( B )
x2+y2-25>0
解析:x2+y2-25=0 或x+y-3=0
.故选 B.
2.过点(2,1)的直线中,被圆 x2+y2-2x+4y=0 截得的弦长最长的直线方程为( A )
(A)3x-y-5=0
(B)x+3y-5=0
(C)3x-y-1=0 (D)3x+y-5=0
解析:圆 x2+y2-2x+4y=0 的圆心为(1,-2),由题意知,所求直线过点(2,1)和圆心(1, -2),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3x-y-5=0.故选 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13.过点 P(1,1)且与直线 x-2y+1=0 垂直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
解析:由已知,得所求直线的斜率 k=-2,又直线过点 P(1,1),则所求直线方程为 y-1 =-2(x-1),即 2x+y-3=0.
答案:2x+y-3=0
12.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 M(4,2),N(1,-3),沿 x 轴把直角坐标平面折成直二 面角后,M,N 两点间的距离为( C )

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2.2.4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2.2.4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知识要点二:面面平行的其他性质 1.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2.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 知识要点三:三种平行关系的相互转化 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是根据面面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直接给出的;判定直线与 直线平行,进而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和平面与平面平行,或者反过来由后者判定前者.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作用,要害都集中在“平行”二字上,判定定理 解决了“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两个平面平行”,性质定理揭示了“两个平面平行之后它们具有 什么样的性质”,前者给出了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一种方法;后者给出了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的一种方法. 线线关系或面面关系都可转化为线面关系来分析解决,关系如图所示. 线线平行 线面平行 面面推论性质平行 性质 性质
D )
解析:点 B 与 a 确定一个平面 γ,令 γ∩β=l,由 α∥β,γ∩α=a,得 a∥l.故选 D.
4.已知平面 α 平行于平面 β,若两条直线 m、n 分别在平面 α、 β 内,则 m、n 的关系 不可能是 ______.
解析:从公共点的角度分析可知 m、n 所在的两平面平行,则两平面无公共点,那么两直线 也应无公共点.故 m、n 两直线平行或异面
本题证明过程体现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之间的相互转化.
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
【例 3】 如图,平面 α∥平面 β,AB、CD 是两异面直线,且 A、C∈ β,B、D∈ α,M、 AM CN N 分别在线段 AB、 CD 上,且 = . MB ND 求证: MN∥ α.
答案:相交
知识要点一:两个平行平面中的线面、线线关系 1. 根据两个平面平行的定义知,两个平行平面一定没有公共点,当然在其中一个平面 内的直线也一定与另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从而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可知,此直线一定 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于是,我们得到如下一条性质: 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和另一个平面平行. 符号语言为:若 α∥ β, a⊂ β,则 a∥ α. 2.由 1 的结论,对于两个平行平面,过一平面内的一直线作平面与另一平面相交,则 此直线与交线平行,在第二个平面内,其他与交线平行的直线都与此直线平行,其他与交线 相交的直线都与此直线异面.

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想一想: 1.一般式方程 (1)定义:关于 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 Ax+ By+ C= 0(其中 A, B 不同时为 0)叫做直线的 一般式方程,简称一般式. A (2)斜率:直线 Ax+ By+ C= 0(A, B 不同时为 0),当 B≠ 0 时,其斜率是- ,在 y 轴 B C 上的截距是- ;当 B= 0 时,这条直线垂直于 x 轴,没有斜率. B 2.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关系 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一组解都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点的坐标,这个方程的全 体解组成的集合,就是坐标满足二元一次方程的全体点的集合,这些点的集合就组成了一条 直线.二元一次方程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直线是一一对应的.(同解方程视为同一方程 )
两点式
截距式 一般式
知识要点三:直线 l1:A1 x+ B1 y+ C1= 0,直线 l2:A2 x+ B2 y+ C2= 0 平行与垂直的判断 1.根据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判断两直线平行 (1)当 B1≠ 0, B2≠ 0 时, A1 C1 A2 C2 k1 =- , b1=- ,k 2=- , b2=- . B1 B1 B2 B2 A1 A2 C1 C2 当 l1∥ l2 时, - =- 且- ≠- (否则, 两直线重合 ), 即 A1 B2 - A2 B1= 0, 且 B1 C2 B1 B2 B1 B2 - B2 C1≠ 0. C1 C2 (2)当 B1= 0, B2= 0 时, x1=- , x2=- . A1 A2 ∵ l1∥ l2, C1 C2 ∴- ≠- ,即 A1 C2 - A2 C1≠ 0. A1 A2 综上所述: l1∥ l2 ⇔ A1 B2- A2 B1= 0 且 B1 C2- B2 C1≠ 0(或 A1 C2- A2 C1≠ 0).
4.直线 2x+ 3y- 6= 0 的斜率是 ________,在 y 轴上的截距是 ________,它的截距式方 程是 ______________.

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综合测试(一)

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综合测试(一)
(时间: 120 分钟 满分: 150 分 )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C ) (A)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为轴旋转所得的旋转体是圆锥 (B)以直角梯形的一腰为轴旋转所得的旋转体是圆台 (C)圆柱、圆锥、圆台的底面都是圆面 (D)圆锥侧面展开图为扇形,这个扇形所在圆的半径等于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
8.设 A(3,3,1)、 B(1,0,5)、 C(0,1,0),则 AB 的中点 M 到点 C 的距离 |CM|等于 ( 53 53 53 3 (A) (B) (C) (D) 4 2 2 2
B )
3 解析: M(2, , 3), |CM|= 2
3 53 2 2 2- 0 + - 1 + 3- 0 = .故选 B. 2 2
A )
解析:由于 AB 和 BC 是相交直线,所以 l⊥平面 ABC. 又 AC⊂平面 ABC,所以 l⊥ AC.故选 A.
4.直线 x- 2y+ 1=0 关于直线 x= 1 对称的直线方程是 ( (A)x+ 2y- 1= 0 (B)2x+ y- 1= 0 (C)2x+ y- 3= 0 (D)x+ 2y- 3= 0
D )
1 解析:直线 x- 2y+ 1= 0 与直线 x=1 交于点(1,1),所求直线方程为 y- 1=- (x- 1), 2 即 x+ 2y- 3= 0.故选 D.
5.已知点 A(2,3), B(- 3,-2),若直线 l 过点 P(1,1)且与线段 AB 相交,则直线 l 的斜 率 k 的取值范围是( C ) 3 3 (A)k≥ (B) ≤k≤ 2 4 4 3 (C)k≥ 2 或 k≤ (D)k≤ 2 4
3 解析:数形结合可知 k PA = 2,k PB = ,kl≥k PA 或 k l≤k PB, 4 3 ∴k≥2 或 k≤ .故选 C. 4

2013年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 第四章 检测试题

2013年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 第四章  检测试题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6.圆 C1:x + y + 4x- 4y+ 7=0 和圆 C2:x + y - 4x- 10y+ 13=0 的公切线有 ( (A)2 条 (B)3 条 (C)4 条 (D)以上均错
2
2
2
2
B )
解析:将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分别为: 2 2 圆 C1: (x+ 2) +(y- 2) = 1, 2 2 圆 C2: (x- 2) +(y- 5) = 16, 即圆 C1:圆心(- 2,2),半径 r1= 1, 圆 C2:圆心(2,5), ,半径 r2= 4, ∴ |C1 C2 |= 5= r1+ r2= 5, ∴ C1 与 C2 外切,公切线有 3 条,故选 B.
5.M(x0,y0 )为圆 x2+ y2= a2(a> 0)内异于圆心的一点,则直线 x0 x+ y0y= a2 与该圆的位 置关系为 ( C ) (A)相切 (B)相交 (C)相离 (D)相切或相交
2 2 2 2
解析: 点 M 在圆内,则 x0 + y0 < a ,又圆心(0,0)到直线 x0 x+ y0 y- a = 0 的距离 d= a2 > a,故直线与圆相离.故选 C. 2 2 x0 + y0
2 2
∴直线 x- y+ 1= 0 或 x- y- 4=0 与圆 C 交于 A、 B,且以 AB 为直径的圆恰过坐标原 点 O.
首页
- 4+ λb= 0 ∴ 4- λ λ- 2 - =- +b 2 2
,消去 λ 整理得 b + 3b- 4= 0,解得 b=1 或 b=- 4.
2
上一页
2 2 2 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Βιβλιοθήκη 末页8.已知点 A(- 1,1)和圆 C:(x- 5)2+ (y- 7)2= 4,一束光线从点 A 经 x 轴反射到圆周 C 上的最短路程是 ( B ) (A)6 2- 2 (B)8 (C)4 6 (D)10

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第二章 检测试题

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第二章 检测试题

解析: 命题①正确, 符合面面平行的性质; 命题②不正确, 也可能 n⊂ β; 命题③不正确, 如果 m、n 有一条是 α、β 的交线,则 m、n 共面;命题④不正确,m 与 β 的关系不确定.故 选 D.
9.在正四面体 PABC 中, D、 E、 F 分别是 AB、 BC、 CA 的中点,下面四个结论中不 成立的是 ( C ) (A)BC∥平面 PDF (B)DF⊥平面 PAE (C)平面 PDF⊥平面 ABC (D)平面 PAE⊥平面 ABC
解析:设 O 是 A 在平面 BCD 内的射影,连接 AO、CO、DO,取 OD 的中点 O1,连接 1 6 3 2 EO1 (图略),则可得 EO1= AO= a,又 CE= a,∴ sin∠ ECO1 = .故选 A. 2 6 2 3
12.如图,定点 A 和 B 都在平面 α 内,定点 P∉ α, PB⊥ α, C 是 α 内异于 A 和 B 的动 点,且 PC⊥ AC,则动点 C 在平面 α 内的轨迹是 ( C ) (A)一条线段,但要去掉两个点 (B)一个椭圆,但要去掉两个点 (C)一个圆,但要去掉两个点 (D)半圆,但要去掉两个点
解析: 设正方形 ABCD 中 AC∩ BD= O, 折起后 DO⊥ 平面 ABC 时, 三棱锥体积最大. 此 时∠ DBO 为直线 BD 和平面 ABC 所成的角,∠ DBO= 45° .故选 B.
11.正四面体 ABCD 中,棱长为 a, E 为棱 AD 的中点,则 CE 与平面 BCD 所成的角 的正弦值为 ( A ) 2 3 6 6 (A) (B) (C) (D) 3 3 3 6
7.如图,将无盖正方体各面展开,线段 AB, CD 在原正方体中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 (B)垂直 (C)异面 (D)相交成 60°

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2.3.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2.3.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3.如图,在正方体 ABCDA1 B1 C1 D1 中,M、N 分别是棱 AA1、AB 上的点,若∠ B1 MN = 90° ,则∠ C1 MN= ________.
解析:由 B1 M⊥ MN, B1C1⊥ MN, 得 MN⊥ 平面 B1C1M,从而 MN⊥ MC1.
答案:90°
知识要点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直线与平面垂直实质上取决于线与线的垂直,反过来,线面的垂直又得到线线的垂直, 这是线面垂直的实质.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它与“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 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相互结合,在证明线面垂直的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知识要点二:证明两直线平行的常用方法 1.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一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3.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如果已知两直线在某一平面内,还可以利用初中 平面几何中的性质进行证明,如果能对所做过的题目进行归类,也能得到很多种解题技巧.
做一做: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C ) (A)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B)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垂直 (C)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D)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
解析:空间中,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可能平行、相交,也可能异面,所以 A、 B 错;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可以是直线在平面内或直线和平面平行, 故 D 错.故选 C.
若已知一条直线和某个平面垂直,证明这条直线和另一条直线平行,可考虑 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注意利用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有关性质.
变式训练 31:已知 PA⊥平面 ABCD,四边形 ABCD 为矩形, PA= AD, M、 N 分别是 AB、 PC 的中点,求证: (1)MN∥平面 PAD; (2)平面 PMC⊥平面 PDC. 证明: (1)取 PD 的中点为 Q,连接 AQ、 QN.

2013年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

2013年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4.3.2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
当建立空间直角 坐标系时勿要建成左手直角坐标系.
知识要点四:空间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

M(x1, y1, z1), N(x2 , y2, z2)是空间中两点, 则线段
MN
的中点P的坐标为 (x1+ Nhomakorabea2, 2
y1 + y2,z1+ z2).
2
2
知识要点五: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空 间 中 两 点 P1(x1 , y1 , z1) 、 P2(x2 , y2 , z2) 间 的 距 离 公 式 为 |P1P2| =
解:如图,以 DA 所在直线为 x 轴,以 DC 所在直线为 y 轴,以 DD1 所在直线为 z 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想一想:
1.空间直角坐标系 (1)定义:以空间中两两垂直且相交于一点 O 的三条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这时 就说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其中点 O 叫做坐标原点,x 轴、y 轴、z 轴叫做坐标轴.通 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分别称为 xOy 平面、yOz 平面、zOx 平面. (2)画法:在平面上画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时,一般使∠xOy=135°,∠yOz=90°. (3)坐标:设点 M 为空间的一个定点,过点 M 分别作垂直于 x 轴、y 轴和 z 轴的平面, 依次交 x 轴、y 轴和 z 轴于点 P、Q 和 R.设点 P、Q 和 R 在 x 轴、y 轴和 z 轴上的坐标分别 为 x、y 和 z,那么点 M 就和有序实数组(x,y,z)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有序实数组(x,y,z) 叫做点 M 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 M(x,y,z),其中 x 叫做点 M 的横坐标,y 叫做点 M 的纵坐标,z 叫做点 M 的竖坐标. (4)说明:本书建立的坐标 系都是右手直角坐标系,即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让右手拇指 指向 x 轴的正方向,食指指向 y 轴的正方向,如果中指指向 z 轴的正方向,则称这个坐标系 为右手直角坐标系 .

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 4.1.2 圆的一般方程

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 4.1.2 圆的一般方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瞻前顾后
要点突破
典例精析
演练广场
法二:设点 M 的坐标为(x, y),连结 OC、 PC,取线段 OC 的中点 A,连结 MA. 圆 C 的方程可化为(x- 4)2+(y- 3)2= 4,圆心 C(4,3), |CP|= 2. 3 则点 A 的坐标为(2, ). 2
1 如图,在△ OCP 中, M、A 分别是 OP、 OC 的中点,则 |MA|= |CP|,即 |MA|= 1. 2 又当 O、 C、 P 三点共线时, |MA|= 1. ∴点 M 的轨迹是以 A 为圆心, 1 为半径的圆. 32 2 ∴点 M 的轨迹方程为(x- 2) + (y- ) = 1. 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瞻前顾后
要点突破
典例精析
演练广场
圆的一般方程的求法 【例 2】 已知 A(2,2), B(5,3), C(3,- 1),求△ ABC 外接圆的方程.
思路点拨:设出圆的一般方程,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
解: (待定系数法 ): 设△ ABC 外接圆的方程为 x2+ y2+ Dx+ Ey+ F= 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瞻前顾后
要点突破
典例精析
演练广场
变式训练 21:求经过点 P(- 2,4)、 Q(3,- 1)两点,并且在 x 轴上截得的弦长等于 6 的 圆的方程.
解 : 设 圆 的 方 程 为 x + y + Dx + Ey + F = 0 , 将 P 、 Q 点 的 坐 标 分 别 代 入 得
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瞻前顾后
要点突破
典例精析
演练广场

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2课后导练:2.3.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含解析

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2课后导练:2.3.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含解析

课后导练基础达标1 已知直线l、m,平面α、β,且 l⊥ α ,m β,给出以下四个命题,此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①若α∥ β,则 l⊥ m②若l⊥ m,则α∥β ③若α⊥ β,则l∥m④若l∥ m,则α⊥ βA.1 个B.2 个C.3 个D.4 个分析:若α∥ β,∵ l ⊥α,∴l ⊥β又.∵ mβ,∴ l⊥ m,因此①正确.若 l ∥m,∵l ⊥ α,∴ m⊥α又. mβ,∴ α⊥ β.因此④正确,而②③错误.答案: B2 在以下对于直线m、 l 和平面α、β的命题中 ,真命题是()A. 若 lβ,且α⊥ β,则l⊥αB.若 l⊥ β,且α∥ β,则 l ⊥αC.若 l⊥ β,且α⊥ β,则 l ∥αD.若α∩β =m,且l∥ m,则 l∥ α分析: A 项中 l 与α能够平行或斜交, A 项错 .B项中, l ⊥β且α∥ β,∴ l ⊥ α正确 .C项中, l 可在α内, C 项错, D 项中, l 可在α内, D 项错 .答案: B3 如图,假如MC ⊥菱形 ABCD 所在的平面,那么MA 与 BD 的地点关系是()A. 平行B.垂直订交C.异面且垂直D.订交但不垂直分析:∵ABCD 为菱形,∴ BD ⊥ AC.又∵ MC ⊥面 ABCD ,∴ MC ⊥ BD ,∴BD ⊥面 MAC ,∴ BD ⊥ MA.答案: C4 已知平面α、β、γ,则以下正确的选项是()A. α⊥ β ,⊥βγ,则β∥ γB. α∥ β ,⊥βγ,则α⊥ γC. α∩β =a, β∩γ,则 a=b⊥ bD. α⊥ β , α∩β, a=a⊥ b,则 b⊥ α分析:以下, A 项错,β与γ可平行,也可订交; B 项正确 .证明以下,设β∩γ,=a在γ内作直线l⊥ α.∵β⊥ γ,∴ l⊥ β.又α∥β,∴ l ⊥ α.又 lγ,∴α⊥γ.C 项明显错误,D 项中缺乏了bβ,∴D项错.答案: B5 经过平面α外一点和α内一点与平面α垂直的平面有()A.0 个B.1 个1分析:当两点的直l ⊥ α,能作无数多个;当l 与α斜交,只好作一个.答案: D6 于直m、n 和平面α、β,α⊥ β的一个条件是()A.m ⊥ n,m∥ α ,n∥ βB.m⊥ n, α∩β =m,nαC.m∥ n,m⊥ α ,n⊥ βD.m∥ n,n⊥β ,m α分析: A ,因即便α∥ β,也能够有切合 m⊥ n,且 m∥ α,n∥β的直 m、n 存在; B ,因二面角α-m- β无能否 90°,均可找到切合意的形; C ,因 m∥ n且 m⊥ α ,有 n⊥α,又由 n⊥β得α∥ β,不会获得α⊥ β.答案: D7 在正方体 ABCD-A 1B 1C1D 1中, A 、C、D 的平面与 D、B1、B 的平面的地点关系是()A. 订交但不垂直B.订交成 60°角C.相互垂直D.相互平行分析:∵ A 、C、 D 的平面即平面ABCD , D 、B 1、 B 的平面即平面 D 1DBB 1,又∵正方体中, B1B ⊥平面 ABCD ,∴可得平面 B 1BDD 1⊥面 ABCD ,故 C.答案: C8 如, P △ 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AP=AC,BP=BC,DPC 的中点 .求: PC⊥ AB.明:∵ AP=AC ,BP=BC , D PC 中点 .∴PC⊥AD , PC⊥ BD.又∵ AD∩BD=D ,∴PC⊥平面 ABD.又∵ AB平面ABD,故 PC⊥AB.合运用9m、 n 是两条不一样的直,α、β、γ是三个不一样的平面,出以下四个命,此中正确命的序号是⋯ ()①若 m⊥ α,n∥ α, m⊥ n ②若α∥ β,∥βγ,m⊥ α, m⊥ γ ③若 m∥ α,n∥ α, m∥ n ④若α⊥γ,⊥βγ,α∥βA. ①②B.②③.③④ D. ①④分析:①正确 .n 作平面γ作平面γ∩α,=a∵n∥ α,∴n∥ a,又 m⊥ α, a α,∴ m⊥a,∴ m⊥ n.②正确 .∵ m⊥ α,α∥ β,∴ m⊥ β.又∵β∥ γ,∴ m⊥γ.③ .m 与 n 可能平行、订交或异面.④ . α∥ β或α与β订交 .答案: A10 空间四边形SABC 中, SO⊥平面 ABC,O 为△ ABC 的垂心 .求证:平面SOC⊥平面 SAB.证明:连接 OC,∵ O 为△ ABC 的垂心,∴OC⊥ AB.又∵ SO⊥面 ABC.AB 面 ABC ,∴ SO⊥ AB.∴AB ⊥面 SOC,又 AB 面 SAB.故平面 SOC⊥平面 ABC.11假如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均分线上 .已知:∠ BAC 在平面α内,点 Pα,PE⊥AB,PF⊥ AC,PO⊥ α,垂足分别为E、 F、 O,且 PE=PF.求证:∠ BAO= ∠CAO.证明:PE PFOE OFPOPO∠ BAO= ∠ CAO.OE ABPE ABOF ACPF AC拓展研究12(2006 全国Ⅱ, 7(理 ))如图 ,平面α⊥平面β ,A∈ α ,B∈ β ,AB与两平面α , 所β成的角分别为4和.过 A,B 分别作两平面交线的垂线,垂足为 A′ ,B则′,AB ∶ A′ B等′于 () 6A.2∶1B.3∶ 1C.3∶ 2D.4∶ 3分析: 连接 AB ′,BA ′,则∠ ABA ′= ,6∠BAB ′= .4AB 2 2 AA 1 1 在 Rt △ABB ′中 ,2,AB ′= AB. 在 Rt △AA ′B 中 ,AB2,AA ′= AB.AB221∴在 Rt △ AA ′B ′中,A ′B ′=AB. ∴选 A.2答案: A(文 )如图 ,平面 α⊥平面 β ,A ∈ α ,B ∈ β ,AB 与两平面 α , 所β成的角分别为和 .过 A,B 分别作46两平面交线的垂线 ,垂足为 A ′,B 若′,AB=12, 则 A ′B 等′于 ( )A.4B.6C.8D.9分析 :连接 AB ′,BA ′,则∠ABA ′= ,6∠BAB ′= .4在 Rt △ ABB ′中,∵ A B=12, ∴ AB ′=6 2 .在 Rt △ AA ′B 中,∵ AB=12, ∴AA ′=6. ∴在 Rt △ AA ′B ′中,A ′B ′=6. ∴选 B. 答案: B。

2013年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 第二章章末总结

2013年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 第二章章末总结

下一页
末页
知识建构
名师导学
经典题精讲
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例 1】 在正方体 ABCDA1 B1 C1 D1 中, E 为 AB 的中点, F 为 AA1 的中点. 求证: (1)E、 C、 D1、 F 四点共面; (2)CE、 D1 F、 DA 三线共点.
证明:如图, (1)分别连接 EF、 A1 B、 D1 C. ∵ E, F 分别为 AB, AA1 的中点,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知识建构
名师导学
经典题精讲
正解: (1)若直线 a 与 b 相交(如图(1)所示 ), 设 a∩ b= P,则由 a、 b 可确定平面 β, 设 β∩ α= a′,则由 b⊥α 知 b⊥ a′, 在平面 β 内,由 b⊥ a, b⊥ a′知 a∥ a′. ∵ a⊄ α, a′⊂ α,∴ a∥ α. (2)若 a 与 b 不相交,如图(2)所示,在直线 b 上任取一点 P,过 P 作直线 a′∥ a(在点 P 和直线 a 确定的平面内,过点 P 作 a′∥ a). ∵ a⊥ b,∴ a′⊥ b. 同理,设过 a′和 b 的平面 β∩ α= l,∵ b⊥α,则 a′∥ l, ∴ a∥ l,又 a⊄ α,l⊂α,∴ a∥α.
知识建构名师ຫໍສະໝຸດ 学经典题精讲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知识建构
名师导学
经典题精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知识建构
名师导学
经典题精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知识建构
名师导学
经典题精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知识建构
名师导学
经典题精讲

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2.1.4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2.1.4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两个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两种 ①两个平面平行 ——没有公共点; ②两个平面相交 ——有一条公共直线. (2)符号表示:两个平面 α、β 平行,记为 α∥ β;两个平面 α、β 相交于直线 l,记为 α∩ β = l.
(3)图示:两个平面 α、β 平行,如图(1)所示;两个平面 α、β 相交于直线 l,如图(2)所示.
思路点拨: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利用定义判断.
解析:如图,在长方体 ABCDA′ B′ C′ D′中, AA′∥ BB′, AA′ 却在过 BB′的 平面 AB′内,故命题①不正确; AA′∥平面 B′ C, BC⊂平面 B′ C,但 AA′不平行于 BC,故命题②不正确;AA′∥平面 B′ C,A′ D′∥平面 B′ C,但 AA′与 A′ D′相交, 所以③不正确;④中,假设 b 与 α 相交,∵ a∥ b,∴a 与 α 相交,这与 a∥α 矛盾,故 b∥ α, 即④正确;⑤显然正确,故答案为 B.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直 线与平面平行.本题借助几何模型判断,通过特例排除错误命题.对于正确命题,根据线、 面位置关系的定义或反证法进行判断.要注意多种可能情形.
4.面 α∥面 β,直线 a⊂α,则 a 与 β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解析: α∥β, 即两个平面 α、 β 没有公共点, 又 a⊂α, 即 a 与平面 β 无公共点, 所以 a∥β.
答案:a∥β
知识要点一: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1. 按公共点 个数分类
直线和平面平行, 直线和平面相交, 直线和平面不平行 直线在平面内 . 直线在平面内, 直线和平面相交, 直线不在平面内 直线和平面平行 .
解析:①错.因为 l 可能在平面 α 内. ②错.因为直线 a 在平面 α 外有两种情形: a∥α 或 a 与 α 相交. ③错.因为 a 可能在平面 α 内. ④正确.无论 a 在平面 α 内或 a∥ α,在 α 内都有无数条直线与 a 平行.故选 A.

高中数学 (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1

高中数学 (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1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302022/1/302022/1/301/30/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302022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302022/1/302022/1/302022/1/3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瀚海导与练 成功永相伴
瀚海书业 瞻前顾后 要点突破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典例精析
演练广场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 4.2.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 4.2.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瞻前顾后
要点突破
典例精析
演练广场
弦长问题 【例 2】 直线 l 经过点 P(5,5),且和圆 C: x2+ y2= 25 相交于 A、 B 两点,截得的弦长 为 4 5,求 l 的方程.
思路点拨:先讨论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可知不合题意,则可直接设出直线的点斜式 方程,再根据弦长 |AB|= 4 5求解.可以利用弦长公式,也可以利用几何法,由半径、半弦 长、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d 之间的关系求解.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瞻前顾后
要点突破
典例精析
演练广场
3.过点 (1,2)作圆 x2+ y2= 1 的切线,则切线方程为 ( (A)x+ 2y- 1= 0 3 (B)y- 2= (x- 1) 4 (C)3x- 4y+ 5=0 或 x= 1 (D)3x- 4y- 5= 0
C )
解析:点 (1,2)在圆外,则过圆外一点作圆 x2+ y2= 1 的切线有两条,其中 x=1 和 3x- 4y + 5= 0 均满足,故选 C.
首页
x2 + y2= 2 y= x+ b ②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瞻前顾后
要点突破
典例精析
|b|
演练广场
法二:如图,圆心 O(0,0)到直线 y= x+ b 的距离为 d=
,圆的半径 r= 2. 2
∴当 d= r, |b|= 2,即 b= 2 或 b=- 2 时,圆与直线相切. ∵ b 为直线的截距,数形结合可知, 当- 2< b< 2 时,直线与圆相交, 当 b> 2 或 b<- 2 时,直线与圆相离.
解:法一:直线 l 的方程为 y=k(x- 4),

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3.3.1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高中数学必修2导与练(瞻前顾后+要点突出+典例精析+演练广场)3.3.1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知识要点三:直线系方程
1.共点直线系方程 经过两直线 l1:A1x+B1y+C1=0,l2:A2x+B2y+C2=0 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A1x+B1y +C1+λ(A2x+B2y+C2)=0,其中 A1B2≠A2B1,在此方程中,无论 λ 取什么实数,都得不到 A2x+B2y+C2=0,即它不能表示直线 l2. 2.绕定点(x0,y0)旋转的直线系方程为 y-y0=k(x-x0).
(4)D(a,b)关于直线 y=-x 的对称点为 D′(-b,-a); (5)P(a,b)关于直线 x=m 的对称点为 P′(2m-a,b); (6)Q(a,b)关于直线 y=n 的对称点为 Q′(a,2n-b). 4.常见的直线关于 直线的对称直线有: 设直线 l:Ax+By+C=0. (1)l 关于 x 轴对称的直线是 Ax+B(-y)+C=0;
2.已知直线 l1:3x+4y-5=0 与 l2:3x+5y-6=0 相交,则它们的交点是( B ) (A)(-1,13) (B)(13,1) (C)(1,13) (D)(-1,-13)
3x+4y-5=0 解析:由3x+5y-6=0
得 x=13,y=1.故选 B.
3.在下列直线中,与直线 x+3y-4=0 相交的直线为( C ) (A)x+3y=0 (B)y=-13x-12 (C)x2+y3=1 (D)y=-13x+4
B2C1;再由 A2B1
①×
A2-②
×
A1,得(A2B1-
A1B2)y+
A2C1-
பைடு நூலகம்
A1C2=
0,当
A1B2- A2B1≠ 0
时,可得 y=AA21CB12- -AA12CB21.故当 A1B2-A2B1≠0 时,方程组有惟一解,即两条直线只有一个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
解析:如图:
故选 D.
2. 设平面 α⊥平面 β, 在平面 α 内的一条直线 a 垂直于平面 β 内的一条直线 b, 则( (A)直线 a 必垂直于平面 β (B)直线 b 必垂直于平面 α (C)直线 a 不一定垂直于平面 β (D)过 a 的平面必与过 b 的平面垂直
C )
解析:如图所示,直线 a 垂直于平面 β 内的一条直线 b,a 不一定垂直于平面 β,b 也不 一定垂直于平面 α.故选 C.
解析:连结 AC 交 BD 于点 O,连结 OA1、 AA1,则 A1 O⊥ BD. ∵平面 A1 BD⊥平面 BCD, A1 O⊂平面 A1 BD, 平面 A1 BD∩平面 BCD= BD, ∴ A1 O⊥平面 BCD. ∵ AO⊂平面 BCD, ∴ A1 O⊥ AO. ∵ A1 O= AO= BO, ∴ A1 A= A1 B= AB,∠ A1 BA= 60° . ∵ AB∥ CD, ∴∠ A1 BA 为异面直线 A1 B 与 CD 所成的角. ∴异面直线 A1B 与 CD 所成的角为 60° . 故选 C.
2 2
答案:13
知识要点一: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1.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也可简述为:“面面垂直,则线面垂直”. 该定理可作为“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只要有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向交 线作垂线便得线面垂直,进一步可得线线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相互结合,为 证明线线垂直、线面垂直提供了更多的技巧. 2.对定理的理解应注意:(1)在一个平面内的直线;(2)垂直于两垂直平面的交线.二者 不可分割, 否则是不能推出直线和另一个平面垂直的. 用符号可描述为: 平面 α⊥平面 β, α∩ β = l,直线 a⊂ α, a⊥ l⇒ a⊥ β. 3.线线、线面、面面垂直关系的转化:运用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时,一般需作辅 助线,基本作法是过其中一个平面内一点作交线的垂线,这样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或 线线垂直.
证明: (1)在平面 ABC 内取一点 D,作 DF⊥ AC 于 F, ∵平面 PAC⊥平面 ABC,且交线为 AC,∴ DF⊥平面 PAC. 又∵ PA⊂平面 PAC,
∴ DF⊥ PA. 作 DG⊥ AB 于 G, 同理可证 DG⊥ PA. ∵ DG∩ DF= D, ∴ PA⊥平面 ABC. (2)连接 BE 并延长交 PC 于 H. ∵ E 是△ PBC 的垂心, ∴ PC⊥ BH,又 AE⊥平面 PBC, 故 AE⊥ PC,且 AE∩ BE= E, ∴ PC⊥平面 ABE. ∴ PC⊥ AB. 又∵ PA⊥平面 ABC,∴ PA⊥ AB,且 PA∩ PC= P, ∴ AB⊥平面 PAC, ∴ AB⊥ AC, 即△ ABC 是直角三角形.
4.如图,已知平面 α⊥平面 β,α∩ β= l,A∈ l,B∈l,AC⊂ α,BD⊂ β,AC⊥ l,BD⊥ l, 且 AB= 4, AC= 3, BD= 12,则 CD= ______.
解析:连结 AD,由 α⊥ β, α∩ β= l, AC⊂α,
AC⊥ l,得 AC⊥ β,所以 AC⊥ AD. 在 Rt△ ABD 中, AD= 12 + 4 = 4 10. 在 Rt△ ACD 中, CD= 4 102+ 32= 13.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例 2】 已知:如图,平面 PAB⊥平面 ABC,平面 PAC⊥平面 ABC,AE⊥平面 PBC, E 为垂足. (1)求证: PA⊥平面 ABC; (2)当 E 为△ PBC 的垂心时,求证:△ ABC 是直角三角形. 思路点拨:由面面垂直向线面垂直转化,一般要作一条垂直于交线的直线,才能应用性 质定理.
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平面垂直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两平面垂直;②直 线在其中一平面内;③直线与两平面的交线垂直.
变式训练 11: 如图, 在正方形 ABCD 中, 将△ ABD 沿 BD 折起到△ A1 BD, 使平面 A1 BD⊥ 平面 BCD,则折起后异面直线 A1 B 与 CD 所成的角为( C ) (A)30° (B)45° (C)60° (D)90°
想一想: 性质定理: (实质是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1)文字语言: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2)符号语言:α⊥ β, α∩ β= m, l⊂ β, l⊥ m⇒ l⊥ α. (3)图形语言线 l⊂ α,直线 m⊂ β,则直线 l,m 的位置关系是 ( (A)相交 (B)平行 (C)异面 (D)以上都有可能
2. α⊥ β, a⊥ β, a⊄ α⇒ a∥ α.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例 1】 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 ABCD 是矩形,平面 PCD⊥平面 ABCD. 求证: AD⊥平面 PCD.
思路点拨:利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线面垂直.
证明:在矩形 ABCD 中, AD⊥ CD, ∵平面 PCD⊥平面 ABCD, 平面 PCD∩平面 ABCD= CD, AD⊂平面 ABCD, ∴ AD⊥平面 PCD.
知识要点二:几个重要结论 借助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证明如下结论: 1.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经过一个平面上的一点与另一个平面垂直的直线必在 这个平面内,即 α⊥ β, P∈ α, P∈ a, a⊥ β⇒ a⊂ α,证明的关键是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与平面 β 垂直,用的是同一法 (重合法 ),上述命题可作为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用.从该定理 的条件看出:对于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只要在其中一个平面内通过一点作另一个平面的垂 线,那么这条垂线必在这个平面内,所取的点的位置,它既可以在交线上,也可以不在交线 上,如图.
3.已知直线 l⊥平面 α,直线 m⊂平面 β,有下面四个命题: ①若 α∥ β,则 l⊥ m;②若 α⊥ β,则 l∥m; ③若 l∥m,则 α⊥ β;④若 l⊥m,则 α∥ β. 其中正确的两个命题是( D ) (A)①与② (B)③与④ (C)②与④ (D)①与③
解析:在 l⊥ α, m⊂ β 的前提下,当 α∥ β 时,有 l⊥ β,从而 l⊥ m,得①正确;当 α⊥ β 时,l 垂直于 α、β 的交线,而 m 不一定与交线垂直,因此,l 与 m 不一定平行,得②不正确, 故应排除 A、 C;依题意有两个命题正确,故不可能③④都正确,否则连同① 有 3 个命题正 确,可排除 B,故选择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