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千里——记兴田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田义城
奉献在希望的田野——记焦魁和他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2003 年,他又购置了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赵 桥附近的几个乡镇为村民开展机收服务。
“大家需要我提供服务,我也需要大家替我找 活干,这是一个双赢。”焦魁说。开展农机作业服 务,他又稍稍比别人领先了一步。
组织跨区作业 洒下辛勤汗水 为进 一步延 长机 械作业时间, 增 加自身收 入, 从 2006 年开始,焦魁开始尝试跨区作业。 万事开头难。由于是“单枪匹马”,机械出去以 后,往往需要连天加夜地工作,如此的强度让焦魁 吃不消 ;而且,在个别地方,由于收割的先后及费 用问题,还容易发生纠纷。两年后,有着跨区作业 经验的焦魁主动把当地的手组织起来,成立跨区作 业服务队,他提前负责与作业地区联系,让机手到 地方就能有活干,少跑或者是不跑冤枉路。 每年麦收季节,焦魁带领他的跨区作业队,南 到湖北襄阳,北到河北保定,行程 1000 多 公里, 沿 途 经 过 湖 北、 安 徽、 河 南、 山东、 河北 五个 省, 一路洒下了他们奔劳的汗水。与客户对接收割的时 间、地点,跟农机手联系……在跨区作业的那段时 间里,焦魁的两个手机每天要接打 400 多个电话, 经常都打的没了电。让他欣慰的是,在这么多年的 跨区作业中,由于各项工作做得细致,机手收入逐 年增加,也再没有和客户发生过纠纷。 由于 焦 魁 带 领的 跨区作业 队 服 务 态度 好、 作 业质量高,名气不断扩大,2013 年中央电视台 7 套 《聚焦三农》栏目就要联系报道他的事迹,由于焦
大户风采
FARMER
奉献在希望的田野
—维修技术,每 年组织约 300 多台农机跨区作业,并为贫困户免费 收割庄稼 ;在积极推广新机具新技术的同时,带动 当地农民增收数万元。他,就是安徽省亳州市谯城 区赵桥乡的农机手焦魁。
和农机结下不解之缘 “把机器都仔细地检查检查,该维修的赶紧维 修,该上油的地方都上点油,别到关键时刻掉链子 了。”合作社负责人焦魁正在和几位机手在他的合 作社院子里对收割机进行着保养。虽然距离当地的 麦收还有大约一个月的时间,但对于他们这些每年 跨区作业的机手来说,还有大约半个月的时间,他 们就要“组团”出征了。 在新修建的高大宽敝的机库棚内,120 多台收 割机已经做好了各项维修保养,按照这个速度,到 麦收前剩余的 200 多台机器可以全部维修保养完 毕。 现年 50 岁的焦魁是谯城区木各村人,从 18 开 始接触农机,开过“小手扶”和“小四轮”,由于当 时维修点很少,机器出毛病了,他就琢磨着自己修 理,也许是有维修农机的天赋,很多毛病在他的手 中就解决了,随着维修技术日渐熟练,焦魁干起了 小型农机的维修服务。 由于当地是重要粮食主产区,外出务工人员较 多,农忙季节活多人少的矛盾十分突出。焦魁 敏 感地抓住这个机会,于 2000 年购买了一台大型拖 拉机,农忙季节为周边农民提供机耕、机播服务。
27207637_绿水青山话沧桑——_河南省劳动模范、共产党员杨植森老人的奋斗传奇
■ 郑旺盛 张记绿水青山话沧桑—— 河南省劳动模范、共产党员杨植森老人的奋斗传奇065佛经曾云: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佛经又曰: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
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15年间,老君山先后投资近20亿元,建设大小项目百余个,硬是将一个年收入只有30万元的老君山景区,干到了年收入3.6亿元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局面。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杨植森劈波斩浪,犹木入海。
沧桑巨变,创业奉献。
杨植森精诚所至,终得大道。
15年来,老君山的旅游开发阔步发展、跨越发展;老君山人走过的道路,激荡而壮丽,他们创造了令中国旅游界惊叹的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奇迹,收获了一项又一项令人骄傲自豪的荣誉。
今日的老君山,已经成为栾川旅游发展中的一张最亮丽的名片,成为河南旅游走向全国的一张精彩而厚重的名片,成为全国亿万游客心向往之的一座天下名山、道教圣地。
今日的老君山,是一座令人向往的仙山,是一座风光无限的奇山,更是一座具有浓厚老子文化的圣山。
老君山,已经成为栾川35万人民的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二杨植森是1947年出生的人,今年已经75岁。
如果按中国人“虚岁”的风俗,他就是76岁的老人了。
年近八旬的人了,要说是该服老了,可他有点不服老。
几十亿身家的亿万富翁了,家里还没有请保姆。
早上5点多自己就起床了,自己给自己做饭,又是烧米汤,又是煮鸡蛋,早饭最少能吃两个鸡蛋。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老杨总能做饭,能吃饭,起得早,饭量好,不算老!早上7点,吃过饭的他,必是第一个赶到老君山的人。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就算是下雪了,他也一直都是这样坚持,已经成了习惯。
老君山的人都知道,那个身材高大、满头白发、精神矍铄、走路生风的老人,就是杨总;那个穿着朴素、说话随和、待人亲切的老人,就是杨总;那个每天都要上山走一遍、看一遍,不怕苦、不嫌累的人,就是杨总。
关于优秀共产党员田守成思想汇报
田守诚,男,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离休干部,1931年1月出生,1955年6月入党,高中文化。
2010年被评为辽宁省老干部工作十大新闻人物,2011年被评为盘锦市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优秀老科技工作者、辽宁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田守诚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致力于河蟹养殖事业,攻破北方蟹苗人工养殖技术难题,研究探索河蟹人工养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技术,首创水稻田养成蟹模式,开启了辽宁河蟹人工养殖产业的先河,推动了河蟹人工养殖大面积推广,促使盘山县河蟹养殖年产量超过3万吨,占全国河蟹年产量的10%以上,被誉为“盘锦河蟹产业第一人”。
他常年忍受胆囊炎、脑梗塞等疾病的折磨,长期奔波在稻田苇塘滩地,足迹踏遍全县所有河蟹养殖小区,无偿为蟹农提供蟹苗和技术服务,仅人工蟹苗放流两年,就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4000万元。
他老有所为,以“河蟹富民”为人生追求,个人贷款100多万元,建立了河蟹示范养殖基地,先后攻克多项河蟹人工养殖重大技术难题,免费推广先进养殖技术,直接指导2000多户群众增加效益3000万元,先后帮扶80多户困难家庭脱贫致富。
他76岁时开办网络博客,发表河蟹养殖技术博文260多篇、80多万字,使河蟹养殖“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盘山模式”在全国10多个省区市推广。
有退休的官,没有退休的共产党员1994年,盘山蟹农富了起来,而田守诚也离休了。
正如田守诚老人在他的《河蟹纪事》中写的:“人的一生不应以追求官位的大小来确定是否有价值,而应该以回报社会的大小来衡量生命的意义。
”田守诚先生的《河蟹纪实》真实地纪录了盘锦河蟹养殖业产生、发展、兴盛的历史,作为河蟹养殖业的发起者、领导者和参与者,田守诚用真实翔实的历史史料记录了那段光辉的创业史。
虽然我们在通篇作品中看不到一句豪言壮语,但是在这些朴实得近乎白话的语言当中,我却真实地感受到政府实实在在为百姓着想、干部诚心诚意为百姓做事、百姓真真切切受惠这样的事实。
《河蟹纪实》体现了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老骥伏枥——xx镇xx村党总支书记冯树义先进事迹
老骥伏枥——辉南镇永兴村党总支书记冯树义先进事迹永兴村是辉南县的一个偏僻山村,这里的村民绝大多数是解放前从外地逃荒来的。
永兴村山多沟深,土地贫瘠,以前是出了名的穷村子。
而如今,这个村集体经济净资产达到200万元,农业总产值实现24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500元,100%的农户看上了有线电视,99%的农户住上了砖瓦房,95%的农户安上了程控电话、吃上了自来水。
永兴村的苍桑巨变,离不开冯树义这位年逾六旬的老支书。
任村党支部书记30多年来,他在这个平凡岗位上创造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建设绿色银行1974年,冯树义上任的第一年,他就访遍了全村828户人家,踏遍了山里的沟沟岔岔。
他在党员大会上说:“永兴村抬头是山,低头是山,一山连着一山,难道这山只能‘长’出个‘穷’字吗?要改变落后面貌,让咱村人过上好日子,咱们就要在‘山’上下功夫、做文章。
”于是,冯树义提出了“林业打头”的发展思路。
“在秃山上栽树”。
这在永兴村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当时不少人对种树能致富半信半疑。
这年秋天,冯树义带领党员干部背上背着煎饼,肩上扛着镐头,来到离村10里以外的南山,开始栽育林带。
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十几天下来,冯树义累肿的腿打不了弯,好多次都是被人从山上架下来的。
看着冯树义走路一瘸一拐的,乡亲们含着泪说:“冯书记,你坐阵指挥就行,活不用你干。
”可冯树义说:“我怎么能呆得住,别说腿肿了,就是头发白了,也要染绿青山,把咱们村的穷根拔掉。
”山里人虽然话不多,心里却有数。
冯树义和党员干部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他们的心,全村的男女老少扛着镐头跟着冯树义上山了。
这年的初冬特别冷,可是永兴村人的心却格外热。
他们渴了就喝口凉水,饿了就嚼几口煎饼,全村上下奋战了60多天,硬是在乱石满坡的南山上挖出了10万多个树坑。
第二年春天树苗涨价,原先准备好的钱不够了,这可怎么办?看着满山挖好的树坑,冯树义心里着了急,他把家里仅有的500元钱捐出来,并号召村支委每人拿100元,党员拿50元。
“鸟爸”田志伟:曾跨越两千多公里送一只斑头雁“归队”
“鸟爸”田志伟:曾跨越两千多公里送一只斑头雁“归队”作者:李凤成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0年第24期人物简述田志伟,河北乐亭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会长、大清河救助站负责人,曾获得唐山松下环境保护奖励基金会表彰,其“护鸟”事迹曾被央视作专题报道。
十余年里他徒步巡线几十万公里,守护候鸟回家的路。
他在草泊深处搭建了几间平房,用爱心与坚持,打造了一处被动物保护专家称为候鸟“诺亚方舟”的大清河救助站。
人物解读角度一:拳拳护鸟心素材呈现:田志伟从小与鸟儿为伴,从参军入伍到成为盐场职工,从养殖鱼虾到承包冷库,虽然身份、职业在变,但他对鸟的热情一丝不减。
为了保护每年飞经渤海湾的候鸟和大量珍稀的留鸟,十几年来,田志伟几乎每天都会在湿地间的小道上巡视,调查湿地鸟类的生存状况,阻止偷捕者的行径,救助受伤的鸟儿,向当地居民宣传爱鸟、护鸟的道理。
十年前他特意办了停薪留职,花费数千元承包三十多亩地,专为候鸟建起大清河救助站。
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任何野生动物,无论是濒危的还是常见的,在生态系统中都有独特的功能和定位,其他物种无法取代。
因此,人们必须学会敬畏自然。
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道家崇尚“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孔子提倡“钓而不网,弋不射宿”。
所以,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人类该有的态度。
素材链接:在纪录片《亿万富豪衣柜里的秘密》中,有一双鞋子,全球仅发售十双,估值在2万美金。
这双鞋子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由9种动物的皮制作而成,除了鸵鸟皮、鳄鱼皮、蛇皮,甚至还有蜥蜴皮、大象皮。
奢侈品牌爱马仕一款白色的喜马拉雅鳄鱼铂金包,其完美无瑕的皮革,竟然是从鳄鱼的身上剥下来的。
人物解读角度二:孜孜最解语素材呈现:田志伟不是科班出身的鸟类医生,随着护鸟工作不断深入,他深感自己需要学习、摸索。
他通过查看鸟类书籍,上网比对图案识别各种鸟;当心中有解不开的疑问时,他就想方设法联系专家;哪里有相关学术讲座、论坛,不管多远他都赶去参加。
万里千担一亩田
万里千担一亩田人民日报在1961年和1966年两次报道过抗旱生产的典型河北遵化沙石峪生产队的情况,我下面把这两次的报道简要的综合一下,是为了纪念那个劳动人民当家做主“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火红年代。
沙石峪是个干山沟,“滴水贵如油”。
一提起水,人们就像头顶烈日行走在茫茫的沙漠里。
每天早晨,男男女女到大狼峪弄水,翻山越岭,往返十几里地。
路上一不小心打翻了水桶,有人暗自流泪,有人号哭着要跳涧自尽。
夜里,有人梦见下雨,拿着水桶往外跑,原来却是风在戏弄人!支部书记张贵顺带领群众打井了。
年轻人嘀咕他:“喝,看他那股劲,好像水在下边等他哩!”其实,张贵顺满心想挖到的,恰恰不是水,而是比水更贵重、比水更需要的东西——群众的觉悟、由穷变富的取之不尽的源泉!几个冬天,几个春天,沙石峪人在坚如铁板的石山上,用炸药,用钢钎,用铁镐,凿成了四口水井,一个大蓄水池,十二个小蓄水池。
1959年、1960年的大旱抗过去了;1961年又降下更大的灾:一连八个月,没有下雨雪;所有的水井、水池——沙石峪人十年的心血呀,干了,全干了!试种四次都没有成功,直到6月10日,庄稼还没种上。
太阳似火烧,人心像火烤。
社员大会上,多数人主张立刻出发,到大狼峪提水抢种;少数人说种了也活不成,不如等老天开恩。
张贵顺在支委会上说:“天大的灾,必得有天大的决心来抗。
少数人决心不大,勉强种下去,要是灾情更重,少数就可能变成多数,岂不真是…种了也活不成‟?”张贵顺也和“少数派”一起琢磨。
他说:“你们看,除了提水抢种,还有啥更好的法子?”人们连连摇头。
“那么,提水抢种是不是最后一条道?从坏处想,种下去可能死,也可能活;不种,岂不是光有死,没有活?凭咱过去的经验,神仙靠不得,天也靠不得,那么,咱靠谁?”“靠国家呗!咱就是靠救济粮活过来的。
”“靠国家,这话不错。
可是,咱靠国家,国家又靠谁?”一阵沉默。
是呀,国家又靠谁呢?还不是靠咱大伙?”永泉大叔往起一站:“好吧,就是上刀山,咱也跟着上!”人心齐了,气鼓足了。
农机老站长个人事迹材料(三篇)
农机老站长个人事迹材料农机老站长,是指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长时间从事农机服务工作的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
他们具备广泛的农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农田作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份关于农机老站长个人事迹的材料,总字数约为5500字。
一、基本情况农机老站长林某,男,1965年出生于农村家庭,大专学历,现年55岁。
由于家境贫寒,林某从小就在农田里劳动,对农机设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经过苦学和不断摸索,他成为了一名训练有素、技能娴熟的农机操作人员。
二、工作经历从1985年开始,林某开始从事农机服务工作。
他先是在当地的农机局担任农机操作员,负责农机设备的维护和修理工作。
他在工作中勤学苦练,对农机设备的机械原理和操作技巧有着深入的理解。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林某被派到农田中担任农机操作员。
他熟练掌握各种农机设备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操作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设备,为农民朋友们提供高效、便捷的农机服务。
在多年的从业经验中,林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知识。
他深知农机设备的使用不当会导致作业效率低下和设备损坏,因此他一直坚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注重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
他还经常组织农民进行农机操作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三、突出事迹1.技术过硬,受到农民的一致好评经过多年的实践,林某熟练掌握了农机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他能够根据不同的作业需求,选择合适的农机设备进行作业,使作业效率得到提高。
他还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农机操作技术,对不同的农田进行作业,使农机设备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林某的技术过硬和专业精神受到了农民的一致好评。
农民们纷纷表示,林某的到来使他们的作业更加顺利和高效,解决了一系列使用农机设备的难题。
他们对林某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称他为他们身边的“农技专家”。
2.机智勇敢,保障农田作业的顺利进行在农机作业中,林某遇到过许多突发情况,如设备故障、天气突变等。
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林某总是能够保持冷静,并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措施。
天地粮人凝聚力量 和谐发展铸就辉煌——记阳城县天地粮人农机维修专业合作社
立 足 当地农 村实 际 ,开 发 了核桃 脱皮 机 和配套 动力 在 2 W 以下 的小 型红 2k
负 责 人 的具 体 职 责 ,做 到 有 章 可依 、
管理有序。 () 加强 民主 管理 。 《 程》 规 3 章 定 ,社员享 有表决 、选 举和被 选举权 , 要履 行 《 章程》 和各 项制 度规 定 的义
先从制度 人手 ,按 照企 业化管理 原则 ,
从 为 农 户 提 供 农 机 维 修 服 务 出发 ,做 了以 下 几 项 工作 。 () 健 全 组 织 机 构 。 在 市 、县 农 1 机 部 门 指 导 下 ,天 地 粮 人 农 机 维 修 专
土地 产 出率和 资源 利用率 。国家 购机
民 之 问 ,架 起 农 机 维 修 的 “ 心桥 ” 连 。
2 .强化管理
规范运作
“ 有 规 矩 ,不 成 方 圆 ” 天 地 粮 没 。
人 农 机 维 修 专 业 合 作 社 成 立 了 , 但 如
山 西省 阳城 县 天地 粮人 农 机维 修 专业合作 社是 2 0 0 9年 8 创建 的一 所 月 专 门从事 农 机维修 服 务 的合作 社 ,注 册资金 6 5万元 ,固定 资产 4 0余万元 , 由王学 兵 、 田龙 胜等 1 1名社 员组 成 , 现 有维修 厂 房 5 0余 m ,专业 维修 设 0 : 备 2 2台 ( ),专业 维修 工 5人 。社 件 员 采用 现金 、农 机具 、维 修设 备折 价 等 方式 出资 合作 。主要 为农业 生 产提
作 社 成 立 时 间 虽 短 ,但 在 实 践 中 已 显
出宣 传 天地粮 人农 机维修 专业合 作社
的服 务 质 量 ,使 “ 地 粮 人 ” 这 一 品 天 牌 家 喻 户 晓 ,深 入 人 心 。
2024年农机老站长个人事迹材料
2024年农机老站长个人事迹材料【导语】农机老站长是2024年众多农业领域的先锋人物之一,他的杰出贡献和个人事迹备受关注。
____字的篇幅无法详尽叙述所有细节,以下是农机老站长的主要事迹和成就的概述。
本文以农机老站长的个人成长、突出贡献、领导力和影响力,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描述。
【正文】一、个人成长农机老站长名叫张才兴,出生于2024年2月3日,是2024年农业科技领域的杰出人物之一。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生活在农田里长大。
在他身边,农机的变化成了一个重要的记忆点。
在稚嫩的年龄里,他就渐渐产生了改变农机械化水平的想法。
自小,张才兴勤奋好学,勇于探索未知。
初中时,他喜欢阅读有关农机的图书和杂志,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高中时,他报名参加了农业机械化专业的培训班,并以优异成绩被重点农业大学录取。
在大学期间,他不仅学习了农业科技的前沿知识,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二、突出贡献1. 制定农机械化发展规划作为农机老站长,张才兴制定了一套科学的农机械化发展规划,并亲自组织实施。
他深入农村,了解农民实际需求,调查农机使用情况,重点考察农机广泛应用与机械性能相适应的发展趋势。
基于调研数据和农民反馈,他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推动农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2. 推广现代农机设备农机老站长推动了现代农机设备的推广应用。
他通过建立农机设备租赁平台,使得农民可以便捷地借用先进的农机设备。
同时,他联合农机生产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农机使用和维护的技能。
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农民从传统农机向现代农机的转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3. 引进农机创新技术为了满足农田管理和农业生产的多样化需求,农机老站长积极引进农机创新技术。
他与国内外农机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农机设备和技术。
这些农机创新技术包括智能化植保无人机、精准化喷药装置、智能化播种机械等。
这些技术的引进应用,为农田管理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老骥伏枥志千里,扎根农村绽新花
老骥伏枥志千里,扎根农村绽新花——记清水镇小清村党总支书记钱启兰在清水镇小清村的大街小巷、困难户家中……,村民们经常会看到一位质朴、谦和、热情的人,提起他,小清村的父老乡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小清村的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钱启兰。
钱启兰,男,1954年出生,现任小清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他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努力工作,克服重重困难,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全体党员、群众艰苦奋斗,积极投入村公益事业,努力增强村民收入,千方百计为村民服务,使当初一个落后的贫困村几经拼搏后一举脱贫,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康村、文明村。
钱启兰书记用实际行动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他常说:“村民选我当村支书是信任我,如果我干不出样子来,上对不起党,下对不起全村的父老乡亲,我要对党和全村的父老乡亲负责。
敢于创新,务实求真,坚持原则,雷厉风行,忠肯正直,乐于奉献,头脑灵活,善经营、会管理,这是小清村党员、干部、群众、对他的一致评价。
钱书记十几年的工作表现和先进事迹真可以用简洁的八个字概括,那就是:勤劳、务实、律己、爱民。
提起小清村,大伙都知道小甭村是一个人口多、党员队伍大、耕地面积多、人员流动量大的复杂的大村,90年以前,村人均收入不过几百元。
如何在这个落后的土地上发展,如何提高经济效益,为村总支书记钱启兰设下了一个难题。
面对困难形势,他深感自己肩上担子的份量,他对身边的党员多次说: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所以,我们必须把权力用在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上,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
为此,他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政策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管理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同时,他也深知,一个村党员、党员干部素质高低也决定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他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十一五”规划,结合典型案例、先进事迹进行教育,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党员的道德修养。
评剧剧本向阳商店
评剧向阳商店北京评剧团创作组集体创作郭启宏、胡沙等执笔(文革版本 1976年印刷——廊坊戏迷供稿)内容说明:《向阳商店》是反映商业战线斗争生活的大型评剧。
新职工刘春秀为支援附近工厂开展生产大会战,牢固地占领社会主义商业阵地,在党支部的支持下出动流动售货车,到新工厂宿舍区白云坡送货上门。
漏划反动资本家潘有才勾结投机倒把分子,制造翻车事件进行破坏。
刘春秀知难而进,坚持继续出车,并深入群众调查敌人活动线索。
经理刘宝忠缺乏阶级斗争观念,在敌人的盅惑下,强迫女儿刘春秀“请调”工作。
刘春秀面对错综复杂情况,抓路线,辨方向,团结店内外革命群众,帮助父亲认识到资本主义经营思想的严重危害,斗倒了暗藏的狡猾敌人。
剧本较生动地描绘了商业战线的新兵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的崭新面貌,歌颂了一代新人坚持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战斗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质。
场序第一场英姿飒爽第二场排难去障第三场送货云坡第四场风雨育苗第五场茁壮成长第六场访户查疑第七场风波陡起第八场红花怒放第九场长缨在手尾声锦绣前程人物刘春秀---女,十九岁,青年售货员,团员。
(张淑桂饰)王勇翔---男,四十五岁,党支部书记。
(马泰饰)刘宝忠---男,四十七岁,党支部委员、经理。
刘春秀之父。
(张德福饰)李大爷---男,六十一岁,退休工人。
(魏荣元饰)赵大娘---女,五十九岁,军属。
(花月仙饰)杨广珍---女,三十五岁,党支部委员。
(张秀琴饰)崔玉海---男,二十岁,年轻售货员。
(马新茹饰)小蓉子---女,十二岁,少先队员。
李大爷之孙女。
(陈瑞霞饰)商店职工、工厂工人、街道群众若干人。
潘有才---男,四十六岁,漏划反动资本家。
傅满堂---男,三十六岁,投机倒把分子。
第一场英姿飒爽一九六三年夏末。
傍晚。
北京郊区某工厂区向阳商店营业室。
幕起:柜台货架,商品丰富,色彩缤纷。
正中悬挂巨匾:“为人民服务”。
顾客们熙熙攘攘,选购商品。
刘宝忠、杨广珍及售货员们热情服务,送往迎来。
幕后合唱:百花向阳放异彩,万紫千红满柜台。
老骥伏枥
老骥伏枥作者:朱龙黄娟徐双双来源:《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2017年第06期东陵村位于安徽省凤阳县西南8公里,毗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皇陵,是李克强总理当年知青下乡的地方。
近年来,东陵村依托新农村建设资金互助合作社,农业产业飞速发展,东陵村新农村建设资金互助合作社也获得了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的荣誉称号。
这一切成绩,离不开一位老人——合作社理事长陈冠玉。
生在名村,身为名人,陈冠玉曾多次接受媒体的采访,实景记录东陵村新农村建设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分红大会的专题片《分红》更是荣获了2013年度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三等奖。
所以,当我提出拍摄陈冠玉的专题片时,分管电教工作的部领导表示担心:“优秀的专题片要推陈出新。
总盯着一个人,如何找新意?观众会不会审美疲劳?”一时间,选题似乎遭遇搁浅。
老瓶装新酒还能继续拍陈冠玉吗?我们开始调查采访,试着寻找我们所需要的新意。
在凤阳县电视台,我和电教中心的同事用了半天的时间把近几年来有关东陵村及合作社的视频素材都找了出来,从头到尾全部看了一遍,发现以往片子里的老陈都是在介绍合作社的运作,而关于他自己及合作社发展的幕后故事却从没有提及。
这是一个空白点,正好契合我们继续挖掘陈冠玉个人事迹的想法。
电视台外宣部的资深记者对于我们以陈冠玉个人事迹为主线的拍摄计划表示赞同。
他认为,典型人物事迹的宣传不应该是阶段性的任务,要经常挖掘、经常跟进,勤拍多拍、去粗取精,最终呈现给观众的人物才是饱满的。
这一点也与我们不谋而合。
为了保证拍摄方案的可行性,我们先期走访了大庙镇和东陵村的干部,对陈冠玉的生平有了一个粗略的印象。
老陈年轻时漂泊在异乡为生活打拼,64岁回村成立了新农村建设资金互助合作社,69岁荣获“安徽省农民创业带头人”的荣誉称号,7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每一个时间节点背后都有一个值得挖掘的故事。
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只要能找准共鸣点,并采取新的叙述方式,老典型照样能感动观众。
【康平老故事】老骥伏枥——记刘书田同志
【康平老故事】老骥伏枥——记刘书田同志老骥伏枥——记副县长刘书田同志□ 李银杉刘书田同志1929年10月出生在康平县柳树屯乡西北土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汉族、中共党员。
1988年3月月31日在康平病逝,终年58岁。
▲ 刘书田刘书田童少年时期就天资聪明,口齿伶俐,尤其特别喜欢读书。
家里省吃俭用供他上学。
他曾先后就读于后新秋优级学校、章古台优级学校、开鲁第二国民高等学校和康平初中。
他在小学三年级时就读了《三国演义》、《水浒》等小说,并能讲述书中许多片断。
读国民优級时全旗通考第一名,投考开鲁二高时,26名同学只他一人榜上有名。
刘书田于1949年3月在东扎哈气参加工作,任小学教员。
从1952年5月起,他先后当过区政府文卫助理、县文教科视导员、县干部业余文化学校教员、中学教员、教导主任、县革委会宣传组干事、康平高中教导处副主任、康平一中副校长、县教育局副局长等职。
1980年9月,在康平县第七次人民代表大会上,51岁的非党人土刘书田当选为副县长,连任三届,直至逝世。
刘书田一生多数时间从事教育和宣传工作。
他勤奋好学,以知识财富不断充实为快乐;,他头脑清醒,以思想行为不受污染为光荣;他品格高尚,以追求真理勤政廉洁为美德,他信仰坚定,以当好党的驯服工具为己任。
无论从事哪项工作,他都出色地完成任务。
当文卫助理时,曾连续两年被评为模范干部,1956年在康平业余文化学校当视导员时被评为县先进工作者,1960年在康平四中任教导主任时被评为县先进工作者。
刘书田同志当选为副县长之后,在教育局为他举行的欢送会上,他十分动情地给自己制定了24字施政守则用以自勉,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依靠群众、脚踏实地、谦虚谨慎、秉公办事。
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既要了解现实情况,又要用发展的观点预测未来,使战略和战术统一;既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又要看到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使自己的主观愿望和群众智慧相结合。
他决心把自已的全部情感,心血和睿智都熔到党的工作中,希戴做一名让党信任、让群众爱戴的好公仆。
从“追随者”到“领跑者”的嬗变——济南市长清区喜耕田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历程
SDNJH Hf!lB202#$02从“追随者&到“领跑者&的+变——济南市长清区喜耕田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历程王军林吉忠2020年终岁尾,长清区喜耕田农机专业合作社传来喜讯,荣膺“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社员们连日来一直沉浸在欢欣鼓舞的气氛中,而作为理事长的张丕恒却颇有感慨,个中滋味只有他自知,时光荏苒,弹指八余载的发展历程有过彷徨有过否定...因势而为迈出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的第一步2011年,多年从事农机经历的张丕恒敏察,一一户的农机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成立农机合作社开展规在行。
2012年,在农机指,他苦10余个农机,左190成立了喜耕田农机合作社了,他的,他合作社3年,,理经社员,有,3年社员以个农机,新了机具,个人实力,确与合作社集体发展有多大干系,按当时社员的说法就是“什么合作不合作,也能挣钱”,况且社员们的年收入他相比并无二异,根本没有优可言。
面对如此窘境和种种非议,何何从,就此偃旗息鼓,还再搏一把?张丕恒动摇了,抉择两难,他那股扎根农村、倾情农业、农民的信念还让他毅决坚持来经输在跑线,追随阶段就不能再落后,如何凝聚、造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破解发展瓶颈,成为摆在他面前的一道,他坚定指成决能成为一借力而行稳步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新篇章时间来2015年,随机的持入,社员们入机的,农机装备幅提升,同时由有定所,农机长日,机,成本,还发事张丕恒时一机,“让农机”,成为他合作社规范的一他相,多村并说有的一,农机程持20%在村的成了1100m2的农机,年投入合作社的人气聚集了,社员的机械有定所,解后张丕恒的一来了,的也有了,发展后一年,体社员同集,一札进行作业,并43乃2013年两同一年,社被省农机为“农机示范”;张丕恒经研究会、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为“十大最影响力合作社军人物”。
2016年,该社接落实作业,占区3成多的份额社率先遥控植保飞机,参与了长清区主要作物效植保机术项目一“高大上”的先型植保机械走入寻常百姓家,立即引来了各方关注,提升了合作社知,为提高农民学种田水平很的示范带动作施、机备一强完善,张丕恒的心思而向提升合作社发展动来他合作社规范的又一首先制定了符合自身特的合作社章程,依章强内理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立健财理、机理、机、生产理、人员培训等各项规章制,制约束人、激再次健成员12202#$02|||||g|SDNJH通讯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定期召开会议,分别履行好议事决策、日常执行、内部监督等职责。
老骥伏枥奋力行 只为晚霞红满天
老骥伏枥奋力行只为晚霞红满天---记青县流河镇南孙庄村支部书记张树忠张树忠,青县流河镇南孙庄村人,1945年出生,中共党员,2004年在镇政府退休,2008年被流河镇党委任命为南孙庄村支部书记。
上任以来,他带领全体村民,修路、打井、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建建家具园区。
一系列的“组合拳”后,老百姓的心气顺了,民心起了,干劲足了。
南孙庄村也有过去的“上访村”、“老大难村”变成了民心思进、和谐稳定的幸福村。
临危受命为党再买一把力气2004年张树忠从镇机关光荣退休,本来和在镇区居住的儿子在一起,过着子孙绕膝的幸福生活。
2008年10月的一天傍晚,流河镇相关的负责同志叩响了他的家门,说是来看望他,实则是要请他“出山”。
退休前,张树忠在镇上是出了名的虎将,过去农村计划生育、收“三提五统”等难点问题只要他一去都会迎刃而解。
当镇的负责同志说明来意后,他笑了,“我这把年纪还干的了吗?”。
“这个摊子还就得你张树忠去收拾,换第二个人镇党委不放心。
”原来近两年,村民们对原村班子宅基地划分、土地调整等方面意见很大,曾出现村民集体上访,原村班子因为为难怵头相继都撂了挑子,班子散了,村上的事没人管,行路难、吃水难等一堆堆问题拥了上了来,老百姓怨声载道。
听了情况介绍后,张老头沉默了,谈话到深夜张树忠拍了一下大腿朗声说:“既然党委信任我,我这把老骨头为党再卖把力气。
”“公”字当头百姓心里亮堂2008年10月8日,张树忠被流河镇党委任命为南孙庄村支部书记。
上任伊始,他按照党领导下的农村民主治理新机制的要求,科学的划分了党支部、村代会、村委会职责,有效防止了权利不清,职责不明的弊端,同时对村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针对在基地划分不公的为题,他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村庄规划,宅基地划分标准。
提出申请的“对号入座”,符合条件的批准,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批。
公字当头,透明操作百姓们服气。
吃水问题是让村中老百姓头疼的一件事,多年以来,每到夏季总有一半的村民因为吃不上水而闹意见。
夕阳别样红——记优秀通讯员高耕田
夕阳别样红——记优秀通讯员高耕田
李家声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1996(000)002
【摘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拿它来赞誉七十二岁高龄的离休老教师高耕田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高老师原是章丘市第一中学德高望众的语文教研组长、高级教师。
他兢兢业业地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了40余年,1990年离休。
他常对别人说:“人离休了,思想不能离休。
决不能把今后的时光都消磨在下棋、打扑克、钓鱼、搓麻
将等玩乐上,离休生活应该过得充实、有意义。
”于是他拿起了手中的笔,开始给报
刊写稿。
他一向爱读书报,自己订阅了多种报刊。
他关心周围的人和事,经常把离休
老同志
【总页数】1页(P52-52)
【作者】李家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4.3
【相关文献】
1.助人为乐夕阳别样红——记福建省三明市退休好医生胡凤仪 [J], 林盛
2.这里的夕阳别样红——记河北省廊坊市老科协 [J], 冯伟钢
3.情寄夕阳无限好爱染晚霞别样红——记市人大代表方嘉珂 [J], 冯颖;刘杰
4.夕阳别样红--记老共产党员潘仕明同志 [J], 周腊虎
5.夕阳别样红——记湘乡市夕阳红文艺队 [J], 李国平;肖自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考写袁隆平的作文
中考写袁隆平的作文•相关推荐中考关于写袁隆平的作文(通用39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考关于写袁隆平的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考写袁隆平的作文篇1袁隆平是值得尊重的科学家。
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不论刮风下雨,天天工作在试验田里,一心只想着造福全体人民。
袁隆平是值得让世界尊重的中国科学家。
他首创的杂交水稻不仅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推广了3000多万亩,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赞誉。
袁隆平在这次世界种子大会上感动了全世界,并不是偶然的。
袁隆平的责任、胸襟与贡献,就象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公民、一个科学工作者闪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么大头衔、那么多荣誉的袁隆平,如果想在财富积累上更进一步,如果真正重视“身价几何”,显然不需要费多大周折,做一些广告、或者把他的奖金成立一个可以最大程度赚钱的公司什么的,都是可行的办法。
但袁隆平呢,已经“满足于”自己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而且,尽管自己尚有一些“积蓄”,但他却会穿15元一件的衬衫,100多块的鞋子,260元的手表……对于如此节俭的“世界级科学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该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为金钱不惜一切、对金钱挥霍无度的人们应该为此感到脸红!不仅如此,已经年近八旬的袁隆平老人还给日益功利的社会上了一课,那就是,到100岁他也还想在田里,还想着解决更多的人的吃饭发展问题、为人类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么,无数相对于袁隆平老人年龄的“年轻人”,是否该以袁隆平老人为榜样,为着更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只考虑更“赚钱”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奋斗不息呢?中考写袁隆平的作文篇2烈日下,一位皮肤黝黑、农民装束的老人正在田间弯腰呢喃“这穗好,颗粒饱满”。
为农机添色为农业增辉——记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樊家志
为农机添色为农业增辉——记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樊家
志
晓鲁
【期刊名称】《江苏农机化》
【年(卷),期】2001(000)002
【摘要】今年元月,科技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总局联合表彰了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樊家志同志榜上有名,他是我省农机系统中唯一获此殊荣者。
江总书记亲切会见了他们,并与他们合影留念。
认识樊家志或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都认为樊家志受之无愧,因为他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忘我、奉献的敬业精神,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总页数】1页(P22)
【作者】晓鲁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甘把心血洒热土--记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徐万陶 [J], 廖彤
2.把生命融入黄土地——记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陕西省长武县植保植检站原站长巨粉娥 [J], 孟西安;曹宏亮
3.黄土地上的耕耘者——记赣榆县农机推广站站长樊家志 [J], 王兴太[1];刘韶军[2]
4.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受奖名册(农机化技术推广部分) [J],
5.黄土地上的耕耘者——记赣榆县农机推广站站长樊家志 [J], 王兴太;刘韶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记一位老农金员
记一位老农金员
刘马陵
【期刊名称】《现代金融》
【年(卷),期】1999(000)001
【总页数】1页(P48-48)
【作者】刘马陵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新沂市支行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27
【相关文献】
1.一位老农机手的苦与乐——记宋金屯的致富之路 [J], 杨红计
2.一位动物防疫员的铁骨与柔情——记湖南省常宁市兰江乡动物防疫员袁石生 [J],
3.一位动物防疫员的铁骨与柔情——记湖南省常宁市兰江乡动物防疫员袁石生[J], ;
4.白发岁月——记老农税征管员赵万彬 [J], 薛德成
5.生命不息写稿不止——记老农民通讯员周德敏 [J], 王秉亭;刘子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