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延误模型的城市相交干线协调控制研究_袁展
城市道路交通延误计算方法研究(路段和交叉口)
摘要交通延误是评价道路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度量,它不仅反映了司机不舒适性、受阻程度、油耗和行驶时间的损失,还反映了道路设计和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设计的合理性。
因此,延误分析对评价道路服务水平、交叉口信控方案设计有着很大的意义。
本论文针对道路交通延误计算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交叉口延误和路段延误。
首先论述了交通延误的各种概念,然后探讨了各种情况下道路交通延误的计算方法,并结合方法给出了具体实例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还阐述了道路服务水平的评价方法。
具体地说,本文内容共由七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要地提出了问题,并说明了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主要对交通延误的常用概念和影响因素作了简要介绍,并介绍了延误的研究状况和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三部分对交叉口延误的计算作了概述,分析了车头时距分布,并分别对无信号交叉口和信号交叉口的延误计算方法作了详细论述,这一部分是本篇论文的重点。
第四部分针对交叉口的延误计算做了实例分析,并对部分方法提出了改进方案。
第五部分对路段延误的计算方法作了详细论述,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
第六部分通过前面延误的分析讨论了道路服务水平的评价方法。
第七部分为结束语,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作了最后的总结。
关键词:交通延误;延误计算;车头时距;服务水平AbstractTraffic delay is the measurement on estimating road efficiency and service level, which not only reflects unconformity of drivers, block level, oil losing, and time losing, but also reflect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traffic and signal design. Therefore, traffic delay analysi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stimate of road service level and traffic signal design. This study is aimed at the account of traffic delay, which includes road delay and intersection delay. This study firstly discusses kinds of traffic delay concept, secondly discusses the account means of traffic delay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thirdly gives some examples of traffic delay account, and finally expatiates the means of road service estimate. In detail, this study consist s of seven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puts out the question in brief, and explain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The second chapter simply introduces some concept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traffic delay, shows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some problems of traffic delay research. The third chapter, which is the core of this study,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account of traffic delay, analyses the vehicle time gap distribution, and expatiates the delay account means of intersection with and without traffic signal. The fourth chapter gives some example of intersection delay, and improves some means. The fifth chapter expatiates the account means of road delay, and gives some examples. The sixth chapter explains the means of road service estimat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elay above. And the seventh chapter is the end of the study, which explains the value and deficiency of the study, and sums up the effect on myself.Key Words: Traffic delay; Delay account; Vehicle time gap; Service level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问题的提出 (1)1.2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3论文的内容安排 (2)第二章交通延误概述 (3)2.1交通延误的基本定义 (3)2.2交通延误的影响因素 (5)2.3延误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5)2.4目前延误研究存在的问题 (6)第三章交叉口延误计算 (8)3.1交叉口延误计算概述 (8)3.2车辆到达率和车头时距分布分析 (9)3.2.1 到达率服从Poisson分布的车头时距分析 (9)3.2.2 到达率服从负二项分布的车头时距分析 (10)3.3无信号交叉口延误计算 (11)3.3.1 无信号交叉口延误概述 (11)3.3.2 无信号十字交叉口延误计算 (11)3.3.3 无信号环形交叉口延误计算 (15)3.4信号交叉口延误计算 (20)3.4.1 传统数学模型法 (20)3.4.2 实地观测法 (23)3.4.3 路口拓宽条件下的延误计算 (26)3.4.4 交叉口设有左转信号灯的延误计算 (31)第四章交叉口延误计算实例分析与方法改进 (37)4.1点样本法的实例计算与方法改进 (37)4.1.1 实例分析 (37)4.1.2 点样本法的评价 (38)4.1.3 点样本法改进 (39)4.1.4 结论 (40)4.2路口拓宽条件下延误计算方法改进和实例 (41)4.2.1 改进方法 (41)4.2.2 改进方法实例分析 (42)第五章路段延误计算与实例分析 (45)5.1输入输出法概述 (45)5.2实例分析 (46)5.3输入输出法的评价 (49)第六章道路服务水平的评价 (50)6.1服务水平的概念 (50)6.2影响服务水平的因素分析 (50)6.3结论 (52)第七章结束语 (53)7.1本文的研究成果 (53)7.2本文的不足之处 (53)7.3小结 (54)参考文献 (55)第一章绪论1.1 问题的提出随着道路交通事业的发展,我国各大城市的高等级道路越来越多。
信号交叉口延误调查与模型分析
信号交叉口延误调查与模型分析摘要车辆在信号交叉口的延误是评价交叉口服务水平和车辆通行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信号交叉口延误分析模型将非常有意义。
本文着重对信号交叉口延误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分析模型主要分为Webster信号交叉口延误计算模型、美国HCM延误模型以及VISSIM仿真模型,通过比较分析,表明VISSIM软件在信控交叉口延误计算分析中具有较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可以作为交叉口延误分析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
经过延误调查方法比较分析,建立与城市交叉口延误相符合的延误分析模型,为城市信号交叉口和道路系统的分析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信号交叉口;延误;HCM延误模型;VISSIM仿真模型。
AbstractDelays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vehicle is an important index for the intersection of service and vehicle traffic efficiency,so Signal Intersection Delay Analysis Model will be very meaningful.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intersection of signal delay model comparative analysis, analysis model is divided into Webster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delay model, the United States HCM delay model and simulation model VISSIM。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it showed VISSIM software has better accuracy and effectiveness of control in the letter intersection delay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intersection delays.After delays comparative analysis survey methods, establish and urban intersection delay model consistent delay,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urban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and the road system.引言信号交叉口是我国城市道路主要的交叉口形式,信号交叉口的延误计算是交通流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是评价交叉口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
基于道路交通延误的公交事件预测方法研究
Re e r h o h b i r ns o t ncd n e ito o e s a c n t ePu l T a p r i e t c I Pr d c i n M d l a d Al o ih h c s d o heRo d T a fcDea s n g rt m W ih Ba e n t a r f ly i
e e g n y t e e u e t e r n i g d l y n e t r e t h a s n e s d m a d o h re a e i . m r e c , h n r d c n n e a sa d b t e ep s e g r ’ e n n a s o r r v l me h u e m t t t t
Ke wo d: r f c d l y ; u l a s o n i e t I c d n r d ci n mo e y r T a e a s P b i t n p r i cd n ; n i e t e i t d l i cr t p o
Ab t a t W i h a i e e o s r c : t t er p d d v l pme t fi t li e t r n p rai n s se i u o n r , u l a s o n tme a rv l a e h n e l n a s o t t y t m o rc u t P b i t n p r o —i ri a t o n g t o n y cr t r a e mo e srn e t I r e o r d c h u n n i e a n mp o e t e o —i e a rv lr t , h s p p r fo t e p i t r r ti g n . n o d rt e u e t e r n i g t me d l y a d i r v h n t m r i a a e t i a e r m h o n o i w h tmo t r a o d n t r s d s r t r f c f ws a d c mb n d wi r f c s g a o to q i me t n a c fv e t a s b n r a e wo k i i c e e ta u i o , n o l i e t ta f i n lc n r le u p h i n d t f a ri l f w o l c i n d v c . e h v e e c n t e p b i r n p  ̄ i c d n r d c i n mo e n l o i m a e n t e r a o c l t e i e W a e a r s a h o u l ta s o e o r h c n i e t e ito d la d a g rt p h b s d o h o d ta f e a s n h n i a a r u n a t m a i r d c i n o h u l r n p r n i e td l y I k so rp b i r f c d l y ,a d t e tc n c ry o ta u o i t p e i to ft e p b i ta s o ti c d n e a . tma e u u l c c c
基于Synchro-VISSIM的干线协调控制优化研究
t h e e ic f i e n c y o f r o a d t r a f f i c a n d a l l e v i a t e t r a f f i c j a ms . T h e a r t i c l e a p p l i e s t h e S y n c h r o s o f t w a r e t o o p t i mi z e
果 比较优化前后 的干道信 号协调控 制的运行 效果。 结果表 明 :经过 交通组 织优 化 改善 和信 号配 时优 化后 , 自西
向 东方 向,案例 中3 个交叉 口的延误 分别 降低 了5 1 . 9 %、3 1 . 8 %和 6 5 . 5 %,路段 延误 降低 了2 7 . 9 %,路段 行程 时间
第4 2 卷
第l 7 期
交
通
标
准
化
Vo l _ 4 2 N o . 1 7
பைடு நூலகம்
2 0 1 4年 9 月
Tr a ns p o r t a t i o n S t an d ar di z a t i o n
Se pt . 2 0 1 4
基 S y n c h r o . VI S S I M 的干线协调控 制 优 化 研 究
邓 兴 婷
(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 院 ,上海 2 0 1 8 0 4 ) 摘 要 :合理 的配时和信 号协调控 制方案是提 高道路通行 效率和缓 解交通拥挤 的主要手段 之一 。结合 交通纽 织优 化 改善措 施 ,应用 S y n c h r o 软件对泉 州市津淮街 的三个毗邻 交叉 口进行信 号配时协调优化 ,并通过 V I S S I M仿真结
交叉口延误情况调研分析
交叉口延误情况调研分析作者:霍佳萌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19期【摘要】我国城市的交通量近年来持续增长. 城市道路的各类交叉口交通压力逐年增大,由于交叉口服务水平是评估其设计是否合理性的重要指标,而其中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则是信号交叉口的延误,根据调研得出的运行效率分析和服务水平的评价是两个重要的度量。
本次调查是选取西安市北郊一个处于快速发展的新区的十字型平面信号交叉口为例。
通过调查分析此处特定信号交叉口的交通现状和延误水平,运用交叉口延误的分析方法,用“点样本法”对其进行延误计算。
最终可初步评定该交叉口的服务水平,从而为该市的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信号交叉口;延误分析;点样本法;服务水平西安市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由于城市的扩张和多中心的发展,北郊的区域修建了大量的道路。
城市的发展和道路交通的发展紧密联系,而城市道路交通的通行能力很重要的一个制约关键就是交叉口,信号交叉口的延误在评价其功能和服务时有很重要的指标意义。
延误能反映信号交叉口交通控制能力、交叉口设计的合理性等,同时也反映了道路使用者的受阻情况和实际服务质量,也包括能源消耗和对周边环境影响。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交叉口的信号控制方案等设计时须参考交叉口的延误水平进行指示。
交通控制装置和行驶规则对车道的有效性、信号配时对于交叉口的通信效率甚至对周围道路的通行能力都有显著影响。
一、点样本法解释点样本法是交通调查中的常用基本方法。
人工的通过观测记录在连续时间间隔内交叉口入口引道上停车数,得到车辆在交叉口的入口引道上的排队时间(停车时间)。
时间间隔一般取15s,根据交叉口交通量灵活改变时间间隔如5s,10s等。
对于固定周期的信号交叉口,为保证数据的随机性和有效性,应避免间隔被信号周期长整除。
开始调查的时间点也应选择周期中的某一点。
记录数据包括等待在停车线后面的车数,停过的车通过停车线的车辆数(停驶车辆数)和不经过停车直接通过停车线的车辆数(未停驶车辆数)。
城市交通干线协调控制
I n t h i s p a p e r ,p r i ma r y a n d s e c o n d a r y r o a d s u l a t i o n d i f f e r e n c e i s l a r g e ,c o np r a r e d t o t h e
第 1 6卷 第 3 期
2 0 1 4 年 6 月
交
通
科
技
与
经
济
Vo 1 . 1 6 。 NO . 3
Te c h n o l o g y & Ec o n o my i n Ar e a s o f Co mmu n i c a t i o n s
J u r L, 2 0 1 4
Ab s t r a c t : Ci t y r o u t e c o o r d i n a t e d c o n t r o l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p a r t 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i n t e l l i g e n t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 Du e t o t h e r a n d o mn e s s o f u r b a n t r a f f i c a n d t i me v a r i a b i l i t y i s d i f f i c u l t t o e s t a b l i s h a c c u r a t e
城市地下互通立交通行能力计算
第49卷第2期2021年2月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Vol.49No.2Feb.2021论文拓展介绍城市地下互通立交通行能力计算袁胜强,景啸,史程祥(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摘要:提出了基于期望车头时距的通行能力模型。
根据城市地下互通立交特点,计算城市地下互通立交主线路段通行能力、匝道路段通行能力、匝道合流区及分流区通行能力,并给出推荐值。
最后,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结果表明:地下互通立交各部分通行能力均比地上互通立交有所折减,主线路段折减8%~11%(高速区间折减均接近10%),匝道路段折减约14%,匝道合流区折减约10%,匝道分流区折减约11%。
关键词:通行能力;城市地下互通立交;车头时距;主线路段;匝道路段;匝道合流区;匝道分流区中图分类号:U412.37文献标志码:A Traffic Capacity Calculation for Urban Underground InterchangeYUAN Shengqiang,JING Xiao,SHI Chengxiang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Shanghai200092,China)Abstract:The traffic capacity model based on expected headway time was established.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underground interchange,the traffic capacity of main road,ramp section,merge area and diverge area in urban underground interchange was calculated,and the recommended values were given. Finally,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was verified by the measured data.Study results show that,the traffic capacity of each underground interchange is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at of ground interchange.The main road is reduced by8%‒11%(near10%on high-speed section),the ramp section is reduced by14%,the ramp merge area is reduced by10%,and the ramp diverge area is reduced by11%.Key words:traffic capacity;urban underground interchange;headway time;main road;ramp section;ramp merge area;ramp diverge area城市地下互通立交在物理环境和交通环境等方面不同于地上道路,具有以下特点[1-2]:物理环境方面,地下空间封闭,缺少自然光,影响驾驶员判断,噪声导致注意力下降,能见度低,驾驶员反应时间加长;交通环境方面,视距不足,驾驶员心理上会拉大安全距离。
基于人均延误最小的干线交叉口协调配时优化
基于人均延误最小的干线交叉口协调配时优化
徐铖铖;陈峻
【期刊名称】《交通信息与安全》
【年(卷),期】2009(027)005
【摘要】为了提高干线协调控制在国内混合交通流条件下的交通运行综合效率,以干线中小汽车、公交车和自行车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综合考虑上述3种车型通行效率的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的配时优化模型与算法.模型的研究从出行者的角度分析干线协调的延误,以干线人均延误最小建立了目标函数,并设计启发式算法进行计算,从而获得目标函数的优化值. 为了验证提出的干线协调配时优化方法的有效性,选取南京洪武北路上的干线协调交叉口为实例进行验证,通过在Vissim中建立实际干线协调控制路段的空间模型并采用提出的优化方法进行配时,发现在不同车型组成比例条件下,人均延误最多减少了11.4%.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混合交通流条件下的干线交通运行综合效率.
【总页数】6页(P33-37,43)
【作者】徐铖铖;陈峻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南京,210096;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南京,210096【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1
【相关文献】
1.基于人均延误的公交优先信号交叉口配时研究 [J], 崔笑川;寇磊;陈京荣
2.基于排队延误模型的干线协调控制配时方法 [J], 李鑫;蒋明
3.基于乘客延误的信号交叉口配时优化模型 [J], 常云涛
4.基于车均延误的预信号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 [J], 栗波;别一鸣;成卫
5.考虑人均延误和人均排放的信号配时优化模型 [J], 刘畅;魏丽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虚拟信号控制的交叉口群协调方法研究
基于虚拟信号控制的交叉口群协调方法研究成卫;李卓;袁满荣;欧思嘉【期刊名称】《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年(卷),期】2017(017)004【摘要】为降低环形交叉口的平均延误时间,提高交叉口群车辆通行效率,以环形交叉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虚拟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概念,对到达环岛的交通流进行错时分离,其次应用数解法提出主路径车流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方案,建立了基于主路径车流双向绿波协调控制的交叉口群相位差模型,最后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云南省曲靖市珠江源大道与建宁东路环形交叉口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虚拟状态下主路径车辆通过环形交叉口数由66.36提高至88.69辆/100 s;车辆在环形交叉口平均停车次数为0.57次,较实际降低了10.9%;车辆平均延误时间较实际降低了23.8%;建立的交叉口群相位差模型能够较好地改善各个交叉口的延误效益.【总页数】7页(P56-62)【作者】成卫;李卓;袁满荣;欧思嘉【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昆明650500;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昆明650500;昆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昆明650000;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昆明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4【相关文献】1.基于电子车牌的交叉口感应信号控制方法研究∗ [J], 刘云翔;黄越;王浩2.基于VISSIM仿真的交叉口信号控制优化方法研究 [J], 雍安娜;朱海笑;马欣3.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关联交叉口群信号控制策略研究 [J], 傅惠;徐建闽;卢凯4.信号控制交叉口群左转交通协调设计方法 [J], 马万经;杨晓光5.平面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以盐城市胜利路与海阔路交叉口为例 [J], 孟伟;邹雨芯;李哲;朱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多源数据的干线协调控制策略
基于多源数据的干线协调控制策略蔡茜;臧照奇;周围;周清雅【期刊名称】《交通标准化》【年(卷),期】2015(000)005【摘要】为针对不同的交通流状态选取合适的干线协调控制策略,基于线圈、视频、微波获取的多源实时交通数据,利用车队离散模型和卡尔曼滤波模型获取各转向流量,采用HCM (Highway Capacity Manual)公式计算排队长度和延误,并根据干道交叉口排队长度界定干线交通流状态:欠饱和、接近饱和、过饱和,从而选择相应的干线协调控制策略:在欠饱和状态下采用最大绿波带法,在接近饱和状态下采用改进的多带宽协调模型,在过饱和状态下采用排队占比最小模型。
以青岛市香港中路为例,通过VISSIM仿真软件对算法和策略进行仿真测试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交通状态下的干线协调策略与原始控制方案相比,平均延误减少了19.4%,平均停车次数减少了22.8%,平均排队长度减少了7.4%。
【总页数】7页(P37-43)【作者】蔡茜;臧照奇;周围;周清雅【作者单位】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上海 201804;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上海 201804;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上海 201804;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上海 2018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相关文献】1.干线局部拥堵的绿波带与红波带协调控制策略 [J], 马亚锋;刘澜2.过饱和状态干线协调控制策略适用性研究 [J], 惠彦彦;蒋盛川;杜豫川;王宁鸣3.基于相序优化的干线绿波协调控制策略 [J], 田家斌;曲腾娇;陈秀锋4.基于多源数据的干线协调控制策略 [J], 蔡茜;臧照奇;周围;周清雅;5.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干线公交车辆\r行程时间预测 [J], 刘迎;过秀成;周润瑄;吕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与延误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毕业论文外文摘要目录1 绪论 (1)1.1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2国外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研究现状 (2)1.2.1国外研究现状 (2)1.2.2国研究概况 (3)1.3研究的思路与容 (4)1.3.1研究思路 (4)1.3.2研究容 (4)2 信号交叉口交通流特征分析 (4)2.1信号交叉口机动车的组成 (4)2.2信号交叉口处车流运行特征 (5)2.3通行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6)2.3.1启动损失时间和清尾损失时间 (7)2.3.2非机动车对通行能力的影响 (8)2.3.3通行能力其他影响因素 (9)3 体育南大街—槐安路交叉口的调查与现状 (10)3.1体育南大街与槐安路交叉口现状 (10)3.2交叉口调查设计 (10)3.2.1调查的地点和时间 (10)3.2.2主要调查容 (10)3.2.3调查方法 (11)3.3交叉口的调查 (11)4 体育南大街与槐安路交叉口的分析与评价 (13)4.1体育南大街与槐安路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 (13)4.2体育南大街与槐安路交叉口延误的计算 (16)4.3.体育南大街与槐安路交叉口服务水平的评价 (21)5 体育南大街与槐安路交叉口拥堵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23)5.1通慧桥拥堵的原因分析 (23)5.2解决建议 (24)结论 (26)致 (27)参考文献 (28)1 绪论1.1选题的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机动车拥有量的急剧增长,交通量的日益增加,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日趋紧;同时,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交通结构不合理、混合交通严重等问题,加重了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
如今,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世界性问题,几乎所有的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受这一问题的困扰。
国外许多研究表明,路段上一般不会发生阻塞和拥堵现象。
路段不会因为通行能力不足而产生堵塞,所以交通拥挤现象的症结主要在交通路口,即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
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的重要节点,是人、车的主要交汇处,也是冲突点多、秩序混乱、交通事故的多发地带,车辆和行人的交织使该处的交通状况尤其复杂,其复杂性使得越来越多的信号交叉口交通量趋于饱和。
城市轨道交通同步协调的优化模型
城市轨道交通同步协调的优化模型曹志超;袁振洲;李得伟【摘要】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eamless connections of passengers and the synchro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arrival and departure of trains, a synchro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optimization model of urban rail transit(URT) with 0-1 binary decision variables was proposed.The objective is the minimi-zation of the total transfer waiting time and the inputs are the running interval, the results of passenger division and the waiting time.The model was solved by combining the 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 with computer simulation.Finally, Beijing URT was simulated for case study.Two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the minute-departure scheme and the second-departure scheme, were described.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cheme, the total waiting time of the transfer passengers of the minute-departure scheme and the second-departure scheme is decreased by 2.26% and 2.48%.The maximum transfer waiting time at one station is reduced by 7.90%and 12.87%.The proposed model is effective to decrease the transfer waiting time and to improve the service level.%为实现换乘客流的无缝衔接和列车到发的同步协调,以总换乘等车时间最少为目标,将列车行车间隔、客流划分结果和等车时间作为主要输入条件,构建了带有0-1决策变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同步协调优化模型.运用改进的遗传算法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有效解决了模型的求解问题.最后,以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为例进行仿真,输出整点发车和非整点发车条件下的2种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整点发车方案和非整点发车方案的总换乘等车时间较基础方案分别缩短2.26%和2.48%,单个车站的最大换乘等车时间分别节省了7.90%和12.87%.该优化模型能够有效缩短乘客的换乘等车时间,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期刊名称】《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5页(P221-225)【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同步协调;列车时刻表;无缝衔接;换乘等车时间【作者】曹志超;袁振洲;李得伟【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城市交通复杂系统理论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城市交通复杂系统理论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121引用本文:曹志超,袁振洲,李得伟.城市轨道交通同步协调的优化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6(1) : 221-225.DOI:10.3969/j.issn.1001-0505.2016.01.036.列车时刻表编制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计划的重要内容.在网络条件下,尤其是客流高峰期高密度行车环境下,实现列车到发的同步协调,减少乘客因换乘而导致的等车时间是列车时刻表优化的重要目标.鉴于网络条件下不同线路间换乘设施走行时间的动态性以及列车到发同步调整的复杂性,如何科学合理地优化列车时刻表一直是学术界和轨道运营管理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外学者研究列车时刻表同步协调问题时主要采用以下2种方法:①基于客流分配的方法,其目标函数为最小化乘客总换乘等车时间.例如,Wong等[1]通过调整列车的在途时间、停站时间和发车间隔来实现目标优化,基于0-1变量定义接驳成功的列车; Shafahi等[2]采用最小公约数的方法得到了多条换乘线路平均换乘等车时间,并通过引入额外等车时间以进一步优化列车时刻表.②基于列车到发衔接的方法,其目标函数为最大化列车衔接的换乘同步成功的次数.此处,学者们对换乘同步成功的定义各不相同,Ceder等[3]提出的模型仅适用于简单网络,且求解为试算法,精确性较差; Ibarra-Rojas等[4]通过优化提出了准确算法.国内关于同步协调优化问题的相关研究较少,模型主要以换乘等车时间最小化为目标.周艳芳等[5]增加了换乘不满意度最低的模型目标;曹志超等[6]增加了列车承载能力的约束.现阶段研究尚无法实现全网络交通的同步协调优化.本文基于正态分布的换乘客流到达规律,结合基本行车约束和准确划分换乘客流的计算方法,构建了带有0-1决策变量的同步协调的优化模型,并提出了求解算法.1.1问题描述令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网络拓扑G = (L,S,Q),其中,L = { 1,2,…,M}为线路集,S = { 1,2,…,N}为车站集,Q = { 1,2,…,B}为列车集.令研究时段为T.换乘等车时间是指乘客因换乘的需要,从列车下车通过换乘设施到达接驳列车的站台开始,等待最近一班接驳列车所花费的时间.图1为城市轨道交通2条线路同步协调换乘示意图.图中,为线路j上列车q从车站n出发的时刻;为线路i上列车p到达车站n的时刻;为车站n处乘客从线路i换乘到线路j的走行时间.由图可见,当乘客从线路i换乘到线路j时,可能出现以下3种情形:1)当线路i上列车p到达车站n时,接驳列车1已发车,即,则换乘乘客均不能上车.2)当线路i上列车p到达车站n时,接驳列车2尚未发车,但乘客通过换乘设施后接驳列车2已发车,即,则换乘乘客不能上车.3)乘客从线路i上列车p下车,通过换乘设施后,接驳列车4未发车,但之前已有列车3进行接驳,即为线路j上列车在车站n的停站时间,则列车p的换乘乘客不能被列车4接驳.列车接驳成功是指乘客到达接驳列车所在站台后发现列车恰好在停车等待.基于上述分析,列车接驳成功的条件须严格满足1.2目标函数基于给定的换乘客流量,模型以最小化乘客的总换乘等车时间为目标,即式中,分别为车站n处乘客从线路i上列车p换乘到线路j上列车q的换乘等车时间和换乘客流量.1.3约束条件1.3.1行车约束列车时刻表的编制应满足基本行车约束,如安全追踪间隔约束、首末班车出发时刻约束、列车到发时刻与发车间隔的运算关系约束等[7-9].设线路i的首班列车从车辆段出发的时刻为,根据列车到发时刻的运算关系,列车p到达车站n的时刻可表示为式中,分别为线路i上列车在车辆段和从车站k到车站k +1的站间运行时间;为线路i上列车在车站k的停站时间.线路i上列车p从车站n出发的时刻可表示为连续2班列车的出发时刻应满足列车安全追踪间隔时间约束,即式中,H为列车安全追踪间隔时间.首末班车的出发时刻须控制在研究时段的第1个和最后1个发车间隔区间内.假定研究时段T内,线路i上列车发车间隔hi固定不变,则式中为线路i上末班车N从车辆段出发的时刻.列车发车间隔的运算关系为1.3.2客流划分由于组成客流的乘客个体具有异质性,不同乘客具有不同的年龄、性别、结伴特征及携带行李特征,因此,即使同一班列车的客流通过换乘设施,不同乘客个体到达换乘站台的时间也存在一定差异.令客流在换乘设施的走行时间域为其中分别为车站n处乘客从线路i换乘到线路j走行时间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且基于文献[10],发现客流到达换乘站台的时间符合正态分布.令客流到达的概率密度函数为令,μ和σ分别为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且可得换乘走行时间将影响接驳列车的上车人数,具体可分为以下2种情况:1)所有下车乘客均成功换乘到某一列车(见图2(a) ).从列车p下车的换乘乘客中,步行时间最长的乘客在接驳列车q发车之前到达,即满足此情况下的换乘客流量2)换乘乘客走行速度不一,速度较快的乘客换乘到某一列车,剩余乘客换乘到下一列车(见图2(b) ).换乘客流被划分为2个部分.速度较快的客流可以换乘到列车q,对应于图2(b)中左侧阴影部分,客流量表示为剩余客流需多等待一个发车间隔hi,客流量表示为即换乘客流量计算公式为式中,Φ为正态分布的概率.1.3.3等车时间基于客流划分的结果,不同情况下客流换乘的列车不同,其等车时间计算方法也不同,具体如下:情况1情况2式中,为情况1中客流的换乘等车时间;分别为情况2中速度较快的客流和剩余客流的换乘等车时间.为了区分1.3.3节中的2种情况,增加0-1变量即则目标函数可转化为本文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求解以上模型.其核心思想为:选取i∈L,j∈L时首班列车出发时刻为00: 00的方案作为基础方案,并将其作为初始解,迭代求较优解;令线路上的首班列车出发时刻为决策变量.具体求解步骤如下:①初始化.令为初始输入变量,得到目标函数值,并将其作为初始解.令当前解为空集,迭代次数t =1.②基因设置.运营线分上行和下行,故染色体集合为2M.选择所有线路上的首班列车出发时刻组成的集合作为基因.根据约束(2)~(7),求得城市轨道网络中所有列车在每个站的到发时刻.③适应度函数.将模型目标函数作为适应度函数,即④交叉与变异.在发车间隔[0,hi]内对进行随机取值,分别进行客流划分计算和等车时间计算,求得适应度值Z.比较Z 与Zt,如果Z值更优,则记录Zt= Z;否则,继续迭代寻找,且t = t +1.⑤较优解.在限定的时间或迭代次数内,适应度值已收敛且不能更优,则停止迭代,认为为较优解.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某运营期内开行16条双向线路,共设235个车站,其中38个为换乘站.假设各运营线的列车在途时间和停站时间均已知.选取的研究时段T 为高峰时段中的1 h.根据本文所提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问题进行求解.分别将整数决策变量和实数决策变量作为整点发车方案和非整点发车方案进行优化,其优化单位分别为60和1 s.通过对算法中迭代参数的不断试验和模拟,在个体数量为20、代沟为0.8、变异率为0.5的1 000次迭代中求得较优解.2种方案的优化结果与基础方案结果的对比见表1.基础方案、整点发车方案和非整点发车方案的总换乘等车时间分别为735 112,718 838,717 311 min.对比发现,在总换乘等车时间上,整点发车方案和非整点发车方案比基础方案分别节省了16 274和17 801 min,较基础方案分别优化了2.21%和2.42%.进一步对比全网5个换乘量最大的车站的总换乘等车时间,结果见图3.由图可知,各换乘站的总换乘等车时间均减少.以换乘客流量最大的车站西直门站为例,与基础方案相比,整点发车方案和非整点发车方案的最大换乘等车时间分别节省了7.90%和12.87%.研究发现,通过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的列车时刻表,能够有效缩短乘客的换乘等车时间,增加换乘线路间列车的接驳成功次数,实现更多换乘乘客的无缝衔接,从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效率和乘客服务水平.城市轨道交通的同步协调控制是列车时刻表编制的重要内容,是网络化运输组织协调性的具体体现.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换乘客流进行了准确划分,提出了针对性的换乘等车时间计算方法,构建了以乘客总换乘等车时间最少为目标的列车时刻表优化模型,解决了既有研究换乘走行时间计算误差大或换乘客流划分模糊的问题,从而使计算更加高效和准确.实例证明,利用所提模型可实现换乘站列车的同步到发和网络的协调控制,有效缩短了乘客的换乘等车时间,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本文所研究的场景主要针对发车间隔不变的条件,对于动态发车间隔条件下的列车时刻同步问题将是下一步的研究内容.【相关文献】[1]Wong R C W,Yuen T W Y,Fung K W,et al.Optimizing timetable synchronization for rail mass transit [J].Transportation Science,2008,42(1) : 57-69.DOI: 10.1287/trsc.1070.0200.[2]Shafahi Y,Khani A.A practical model for transfer optimization in a transit network: Model formulations and solution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Policy and Practice,2010,44(6) : 377-389.DOI: 10.1016/ j.tra.2010.03.007.[3]Ceder A,Golany B,Tal O.Creating bus timetables with maximal synchronization [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Policy and Practice,2001,35 (10) : 913-928.[4]Ibarra-Rojas O J,Rios-Solis Y A.Synchronization of bus timetabling [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Methodological,2012,46 (5) : 599-614.DOI: 10.1016/j.trb.2012.01.006.[5]周艳芳,周磊山,乐逸祥.城市轨道网络换乘站列车衔接同步协调优化研究[J].铁道学报,2011,33 (3) : 9-16.DOI: 10.3969/j.issn.1001-8360.2011.03.002.Zhou Yanfang,Zhou Leishan,Yue Yixiang.Synchronized and coordinated train connecting optimization for transfer stations of urban rail networks[J].Journal of the China Railway Society,2011,33(3) : 9-16.DOI: 10.3969/j.issn.1001-8360.2011.03.002.(in Chinese)[6]曹志超,袁振洲,李得伟,等.结合列车时间表的地铁换乘同步性优化[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4 (5) : 59-62,74.DOI: 10.3969/j.issn.1672-7533.2014.05.016.Cao Zhichao,Yuan Zhenzhou,Li Dewei,et al.Optimization for metro interchange synchronization with consideration of train timetable[J].Modern Urban Transit,2014(5) : 59-62,74.DOI: 10.3969/j.issn.1672-7533.2014.05.016.(in Chinese) [7]Ceder A,Marguier P H J.Passenger waiting time at transit stops[J].Traffic Engineering and Control,1985,26(6) : 327-329.[8]Niu H,Zhou X.Optimizing urban rail timetable under time-dependent demandand oversaturated conditions [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2013,36: 212-230.DOI: 10.1016/j.trc.2013.08.016.[9]李得伟,韩宝明,李晓娟,等.基于节点服务的高速铁路列车停站方案优化模型[J].铁道学报,2013,35 (6) : 1-5.DOI: 10.3969/j.issn.1001-8360.2013.06.001.Li Dewei,Han Baoming,Li Xiaojuan,et al.Highspeed railway stopping schedule optimization model based on node service[J].Journal of the China Railway Society,2013,35 (6) : 1-5.DOI: 10.3969/j.issn.1001-8360.2013.06.001.(in Chinese) [10]Liu Z,Shen J,Wang H,et al.Regional bus timetabling model with synchronization[J],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7,7(2) : 109-112.DOI: 10.1016/ S1570-6672(07) 60018-X.。
基于延误分析法的市政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模型
基于延误分析法的市政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模型
杨证顺
【期刊名称】《中国高新科技》
【年(卷),期】2022()16
【摘要】文章以通行参数为基础,构建交叉口通行能力模型,由于主要采用理想化通行参数,使得模型计算结果误差较大。
因此,研究延误分析法在市政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模型。
以交通流生存函数为基础,构建交叉口通行能力分布函数,作为模型建立的基础。
结合现场观测法和数学模型分析法,获取延误流量关系曲线,明确当前交叉口道路的服务通行能力。
依托于延误-流量曲线,从交通组成、转向车流以及进口道宽度三方面计算交叉口通行修正系数,再结合基本服务通行能力,完成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的设计。
结果表明:构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通行能力相比,误差在5%内,相比文献[3]、文献[4]模型计算误差降低了18.54%、27.35%。
【总页数】4页(P80-83)
【作者】杨证顺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1
【相关文献】
1.基于交叉口处机动车交通行为概率的延误模型
2.无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及延误的车队分析法
3.考虑交叉口延误和通行能力优化疏散救援路线的最小费用流模型
4.信号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下右转车通行能力与延误估计模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信号控制交叉口延误计算与仿真研究
城市信号控制交叉口延误计算与仿真研究李硕;张谞博;周慧;高岩;李魏饶【期刊名称】《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年(卷),期】2011(033)004【摘要】The traffic delay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evaluate the service levels and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Developing relative accurate delay models of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is one of the cornel studies in this area. The basic hypotheses of HCM 2000 restrict its adaptability in calculating traffic delay; the delay caused by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of vehicle is not considered in the calculation of spot sample method.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principle of the VISSIM simulation method, HCM2000 algorithm and spot sample method as well as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taking the example of Changsha Shiziling intersection to calculate the intersection delay by simulation software named YISSIM5.20-04.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HCM2000 and spot sample method, which show that the VISSIM5.20-04 simulation method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way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traffic delay at the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spot sample method with HCM2000 algorithm of Changsha's main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similarly variable trends between the two calculation delays can be found. The Least Squares Method was used tocalibrate the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sample spot method delay and HCM2000 delay, the calculation of delay model at Changsha's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延误是评价交叉口服务水平和车辆通行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在此研究领域已经建立了许多延误计算模型.然而,HCM2000中提出的延误模型的基本假设决定了其在延误计算值上的局限性,点样本法中提出的延误模型则没有考虑交叉口进口引道车辆加减速延误.本文论述了VISSIM仿真方法、HCM2000和点样本法三种计算方法的原理及其各自的优缺点,并以长沙市识字岭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设计为例,应用VISSIM5.20-04仿真软件对其延误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通过与点样本法停车延误值、HCM2000控制延误值的计算结果比较,表明VISSIM软件在信号控制交叉口延误计算分析中具有较好的精确度和适用性.另外,通过长沙市主要信号交叉口延误点样本法与美国HCM2000延误模型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应用一元回归分析对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与长沙市交叉口延误相符合的延误计算模型.【总页数】6页(P45-50)【作者】李硕;张谞博;周慧;高岩;李魏饶【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相关文献】1.信号控制交叉口实时延误计算与仿真研究 [J], 马万经;杨晓光2.城市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微观仿真研究 [J], 杨龙海;李丽兰;陈洪仁3.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微观仿真研究 [J], 汤志康4.城市信号控制交叉口仿真研究与优化设计 [J], 孙港5.自适应信号控制下交叉口延误计算方法研究 [J], 裴玉龙;刘广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考虑上下游交叉口延误的干线公交优先模型
考虑上下游交叉口延误的干线公交优先模型∗李振龙;朱明浩;王保菊;连培昆;董文会【摘要】The coordination of green-wave and the efficiency of downstream intersections are affected by the transit signal priority (TSP)set up at the upstream intersections.In order to address this issue,a TSP model that considers the delays at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intersections along arterial road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The extension of green light phase and the reduction of red light phase are used in the model.The weighted delays of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intersections are used as the performance index.This model ensures the transit priority and reduces its impacts on green-wave coordination.It is validated by Vissim simulation in this stud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vehicle delay at down-stream intersections decreases by 10%,although the average vehicle delay at upstream intersections increases by 2.6%.The weighted delay of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intersections decreases by 3.7% comparing with the isolated TSP control strategy.The study results clearly show that the strategy in the proposed model can reduce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TSP and the green-wave coordination.%为克服干线绿波协调控制中上游交叉口公交优先控制策略对绿波协调方案和下游交叉口造成的影响,在单点公交优先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上下游交叉口延误的干线公交优先模型。
基于遥感与测绘技术的城市交通拥堵分析与优化方案研究
基于遥感与测绘技术的城市交通拥堵分析与优化方案研究在当今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了许多城市所面临的严重挑战。
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和人口的增加,交通流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势头,经济效益和居民生活质量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如何分析和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成为了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
遥感与测绘技术作为现代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和数据支持,为城市交通拥堵分析与优化方案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首先,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遥感图像的获取和解译,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城市交通的分布和密度状况。
通过对不同区域的交通情况进行遥感图像分析,可以便捷地识别出拥堵点、瓶颈路段等关键区域,从而为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提供可靠的依据。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提供交通流量和交通速度等相关数据的获取,为交通拥堵程度的测量和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测绘技术作为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中的基础工具,可以通过测量、绘制和分析城市道路网络和交通设施,为研究交通拥堵问题提供直观和准确的基础数据。
测绘技术可以实时更新道路网络的信息,监测交通设施的使用情况,为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城市道路网络和交通设施的测绘和分析,可以发现并改进城市交通系统中存在的瓶颈和短板,提出针对性的交通优化方案。
基于遥感与测绘技术的城市交通拥堵分析与优化方案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遥感和测绘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不仅可以准确地把握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还可以为交通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期实现城市交通的优化和协调发展。
以北京市为例,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卫星图像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城市道路网络的分布和密度,从而揭示出拥堵点和瓶颈路段的准确位置。
利用测绘技术测量出的道路宽度和交通设施使用情况,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提出扩建道路、优化交通设施布局等具体的优化方案。
此外,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交通速度,结合遥感和测绘技术的分析结果,可以建立交通状况预测模型,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实时的交通拥堵预警和调度指导。
基于引力模型的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比较研究
基于引力模型的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比较研究李砚忠;苗源源【期刊名称】《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22(21)3【摘要】城市群是区域内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熟标志和最高空间组织形式,进入新阶段,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迅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版图中具有突出的地位。
经济流的强度反映了城市间相互联系的密切程度,是城市群协同程度的重要量化指标之一。
本研究基于万有引力公式,采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最新城市面板数据,计算三大城市群的经济流总强度及三次产业经济流强度,并对影响经济流强度的变量因素加以对比,发现京津冀城市群呈现“双核心、两端化”,长三角城市群呈现“单核心、多中心、C型带”,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呈现“多中心、网络化”的形态特征。
基于此,本文围绕引力模型中的影响变量,借鉴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经验,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亟须形成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进一步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促进京津冀城市群“GDP”有量有质,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推动京津冀城市群“人口”要素流动有序有畅,进一步深化人力资源改革,实现京津冀城市群“交通”纵横一体,进一步打造网状交通体系,从而实现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高水平、全方位的协同发展,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新动能。
【总页数】14页(P78-91)【作者】李砚忠;苗源源【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5【相关文献】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研究——基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城市群的比较视角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研究——基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城市群的比较视角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研究——基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城市群的比较视角4.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研究——基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城市群的比较视角5.经济流视角下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研究——基于三大城市群的比较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考虑有左转专用信号灯的交叉口车辆延误模型与算法
考虑有左转专用信号灯的交叉口车辆延误模型与算法
袁以武;董力耘
【期刊名称】《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2(008)004
【摘要】近年来,国内大中城市有些重要交叉口安装了左转专用信号灯,对这种路口的交通流分析迄今尚不多见.有鉴于此,此文提出了有左转专用信号灯的交叉口车辆延误模型,详细分析了不同车道的车辆通过最大排队断面到达停车线及通过停车线时的随机过程,并由此得到相应的车头时距分布.在非饱和状态下,当左转交通量比较大时,此模型可以较好地计算车辆的平均延误.
【总页数】5页(P362-366)
【作者】袁以武;董力耘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上海,200072;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上海,20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2.35+1
【相关文献】
1.两相位交叉口左转交通流冲突延误改进模型 [J], 马国胜;马万经
2.考虑主路左转延误的主路优先交叉口信号设置流量阈值 [J], 李锐;李文权;邱丰
3.交叉口左转交通流两种组织方式的延误计算模型 [J], 林培群;顾玉牧;卓福庆;冉斌;徐建闽
4.信号灯控制交叉口停车线车辆延误模拟算法 [J], 杨晓光;杨佩昆
5.基于累计曲线的出口道左转交叉口延误计算模型 [J], 殷宇婷;陈凯佳;付晶燕;赵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航班延误特性的停机位再指派建模
基于航班延误特性的停机位再指派建模罗宇骁;姜雨;薛清文【期刊名称】《航空计算技术》【年(卷),期】2015(000)005【摘要】Reasonable real-time gate reassignment is crucial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airport op-eration of surface resources and the passenger service level.Based on flight delay characteristics,divided flights into certain flight and uncertain flight,a gate reassignment optimization is established with object of minimizing the total disturbance value of gate reassignment.ACO algorithm is applied in the simulation of the problem.Test result shows that: compared with the manual method,the disturbance value decreases distinctly in the 5 simulation time point,which reach 13.64%.The computation time can be as short as 184.75s,which can be preferable feasibility.%合理的停机位再指派对提高机场场面资源运行效率和旅客服务水平至关重要。
基于航班的延误特性,将待指派航班分为已定航班和未定航班,分别使用不同规则建立以停机位再指派扰动最小为目标的停机位再指派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was to study the coordination method of two intersecting arterials in the city,in the situation when the arterials should be controlled at the same time. Considering the traffic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secting arterials,this paper proposed a cocoordination model based on traffic flow characteristics. The Webster timing method was used in the model to calculate the intersection signal parameters. And a new optimization model of phasing based on the index of minimum queuing delay was established. Then taking intersecting arterial roads in Beijing as an example ,the coordination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was used to design the timing plan of the arterial roads. The traffic situation before and after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in SYNCHRO.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euing delay of the system was decreased by 16. 8% when the cocoordination model was used in the arterials.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above method is suitable and effective for the situation. It is able to decrease the minimal delay of the traffic flow ,as well as improve the control effect at the intersecting arterials. Key words: urban transportation; coordinated control; intersecting arterial roads 中的重要部分, 承载着大量的交通出行量, 是城市道 路网的动脉, 所以采用智能交通控制手段, 对城市交 通干线有限的道路资源优化配置是解决交通拥堵问
相交干线联动协调控制方法 . 该方法运用韦伯斯特配时法计算干线交叉口信号控制参数 , 以干线排队延误最小为 指标建立相位差优化模型 . 以北京市某相交主干线为例 , 运用提出的协调控制方法 , 对相交的两条交通干线同时进 行协调控制优化, 设计应用于实例的协调控制方案 . 运用 SYNCHRO 仿真软件, 对方案实施前后的交通运行情况进 行对比分析, 数据表明, 与现状配时方案相比 , 采用联动协调控制方案后 , 两条干线的车辆停车延误减少了 16. 8% . 仿真结果表明, 联动协调控制方法适用于两条相交干线都需要实施协调控制的情况 , 能有效地协调相交干线上的 交叉口配时, 降低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 , 提高通行效率.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协调控制; 相交干线 中图分类号: U 491 文献标志码: A 2522 ( 2015 ) 051806 文章编号: 1008-
2 ( θ i, T2 Uq i, i +1 i + 1 - τ i, i +1) i +1 e Uq i, = 2 ( U s - q i, 2 ( U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q i, i +1) i +1)
的延误情况为车流到达 P i + 1 起至该交叉口红灯时间 结束的时间段, 将此时间段记为 T e . 另设定 T d 为车 队在交叉口的排队时间; T q 为车辆消散时间, 且Tq ≤ G i + 1 .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由上游交叉口 P i 行驶的车辆到达交叉口 P i + 1 所经历的时间定义为变量 τ i, i +1: τ i, i +1 =
20
道
路
交
通
与
安
全
2015 年
1. 2. 1
相交干线直行流量延误模型 以下行方向为例, 干线上的直行车队在交叉口
T e = θ i, 当车队头部受阻时, 车流从 i + 1 - τ i, i + 1 . 所以 , P i 驶向 P i + 1 的车辆延误的计算式为: w i, i + 1 ( 1) =
第 15 卷 第 5 期 2015 年 10 月 DOI: 10. 13986 / j. cnki. jote. 2015. 05. 004
道
路
交
通
与
安
全
Vol. 15 No. 5 Oct. 2015
基于延误模型的城市相交干线协调控制研究
袁
摘
展,于
泉
( 北京工业大学 交通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24 ) 要: 在研究城市交通干线相交情况下 , 通过对两条相交干线交通流运行特性进行分析 , 提出了基于最小延误的
0
引言
作为城市交通道路网 城市交通干线错综复杂,
收稿日期: 2015-03-09. mali: yuanzhan1990@ 163. com. 作者简介: 袁 展( 1990 —) , 研究方向为智能交通控制 . E男, 硕士研究生,
第5 期
袁
展,等: 基于延误模型的城市相交干线协调控制研究
19
题的必要途径. 通过对道路交通交叉口实施协调控 [1 ] 制, 道路交通流的时间延误改善 200% 400% . 为减少车辆在交叉口上的停车时间, 把一条干 线上一批相邻的交通信号连接起来 , 加以协调控制, 就出现了干线交叉口交通信号的联动控制系统 ( 简 [2 ] 称线控制) . 通过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 可得, 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 [34 ] 和最佳效能指标法 ( 行程时间、 最大绿波带宽法 延误等) . 最大绿波带法的评价指标是车辆连续 通过带宽 度 , 最佳效能指标法主要是最小延误
( 停车次数) 法, 该方法是基于车队行驶中延误时间 ( 停车次数 ) 的计算, 即从实际网络出发, 确定出延 [9 ] 误( 停车次数 ) 与各路口信号相位差 之间的函数 关系, 然后通过对交通调查数据的分析 , 计算使目标 最优的相位差组合. 国内外学者对干线协调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单 条干线的协调控制, 而较少涉及 2 条相交交通干线 的协调控制. 相交干线协调方式与单条干线协调方 式的区别是干线绿波协调控制是单向的协调或者是 双向的协调, 而相交干线的协调控制是 4 个方向的 协调, 是介于线控制与面控制之间的一种协调控制 , 需要综合考虑 2 条干线的交通运行参数, 使 2 条干 线达到最佳协调控制效果. 本文作者总结了干线协调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 , 法 在此基础上, 基于相交干线交通流运行时排队延 误产生的内在机理, 对非饱和状态下的干线协调配 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提出了非饱和状态下的相 交干线相位差协调控制的理论方法. 本文选取了典型 的城市相交主干道作为研究案例, 运用相交干线协调 控制理论方法, 建立线控系统, 并利用 SYNCHRO 仿真 软件对线控协调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
( 6) 2 ) 当 θ i, i + 1 ≤ τ i, i + 1 < θ i, i + 1 + Gi + 1 时 因为红灯启亮前已 此时车流从 P i 驶入 P i + 1 时, 通过一部分车辆, 所以车队表现为车队中部车辆受 阻. 此时排队车辆经历了一个周期内完整的红灯时 间 R i + 1 . 所以, 当直行车队中部受阻时, 车流从 P i 驶 向 P i + 1 的车辆延误的计算式为: w i, i + 1 ( 2) = R2 i +1 i + 1 Uq i, 2 ( U - q i, i +1) ( 7)
1
相交干线相位差协调控制模型
模型中 2 条干线相交处的交叉口为主线与主线 相交道路, 交通量较大, 并且左转车流量较大, 仅仅 考虑主干线直行车流的协调效果得到的绿波带 , 会 受到转向车流的影响, 导致效果有所降低. 所以, 模 型中 2 条相交干线协调方向上的车流在交叉口的延 误主要由 2 部分组成, 一是相交干线直行车流的交 叉口延误, 二是干线相交交叉口处的左转车流延误 . 相位差的确定经历 2 个过程, 初始化相位差与 相位差优化, 由优化目标最小得到最优的结果 , 以其 获得尽可能大的绿波带宽. 模型中相位差的优化以 相对相位差为变量, 即相邻两个信号交叉口之间的
[8 ] [57 ]
相位差. 本文将从相对相位差的约束条件出发, 以 相交干线总延误最小为目标, 建立基于最小延误的 相交干线相位差协调控制模型. 1. 1 基本假设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城市交通干线的信号协调控 制, 在此做以下假设: 1 ) 各车流在某一确定时间段内的平均车流量 为已知, 且维持恒定; 2 ) 干线协调系统内部的交通 流为非饱和状态; 3 ) 不考虑车辆驶入和驶出的离散 规律; 4 ) 干线与支线交叉口采用两相位信号控制; 5 ) 不考虑干线上车辆排队长度的影响, 并且认为停 车发生在停车线处. 1. 2 模型建立 在相交的 2 条干线都需要进行双向协调控制的 情况下, 相交干线的线控协调系统描述如下 : 东西方 向线控系统由 n 个交叉口组成, 南北方向的线控系 统由 m 个交叉口组成, 与 2 条干线相交的道路均为 支路. 外部进入干线协调系统的进口道为系统外进 口道, 驶出干线协调系统的出口道为外出口道 , 干线 上不直接与干线协调系统之外的道路相连的进出口 道为内进出口道. 选取系统中 2 条干线相交的交叉 口 P c 为关键交叉口. 模型中参数的设定: θ ( i, i + 1 ) 为相邻交叉口 P i + 1 相对 P i 的信号相位差; q i, i + 1 为直行车辆在交叉口 P i 与 P i + 1 之间的下行车流量; v 为车辆在干线系统中 的运行速度; C 为干线交叉口的公共周期; G i 为交叉 R i 为协调方向 口 P i 处干线协调方向上的绿灯时间, 上的红灯时间; S i, i + 1 为交叉口 P i 与 P i + 1 之间的距 离; U s 为干线协调方向上各交叉口绿灯放行期间直 行车流的通行能力; U L 为相交交叉口的各方向绿灯 放行期间交叉口左转车流的通行能力 . 相位差优化模型以求取相交干线上最小延误下 的最佳相位配时为优化目标, 同时考虑 2 条干线直 行车流延误与相交交叉口左转车流延误 , 建立多目 : 标优化模型表达式 f( θ) = min[ φ1 ( D S1 + D S2 ) + φ2 D L ] st. 0 < θ < C φ1 + φ2 = 1 θ ( i + 1, i) + θ ( i, i + 1) = C i = 1, …, n, j = 1, …, n 式中: φ1 为干线直行车流延误的权重系数, 取 0. 7 ; φ2 为相交交叉口左转车流延误的权重系数 , 取 0. 3 ; D S1 为东西干线直行车流的延误; D S2 为南北干线直 行车流的延误; D L 为相交交叉口左转车流的延误.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