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偏远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发展

合集下载

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及提质增效策略

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及提质增效策略

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及提质增效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目前我国存在一些薄弱学校,教育质量较低,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这些薄弱学校通常位于偏远地区或贫困地区,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现状的不容乐观,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如何提升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提高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

本文将针对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提质增效的策略建议。

通过教师培训与支持、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的措施,最终实现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000字】1.2 问题意义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及提质增效策略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一些薄弱学校,这些学校面临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够强大、教学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制约了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

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现状的不容忽视,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解决薄弱学校存在的问题,提升其教育教学质量,不仅意味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举措。

通过深入分析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找出问题根源,提出有效的提质增效策略,可以帮助薄弱学校实现转型发展,提升整体教育水平,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对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及提质增效策略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明确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通过对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现状的深入调研和分析,可以发现问题的本质,为薄弱学校的改善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研究目的还在于为教育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参考,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送课下乡活动方案

送课下乡活动方案

送课下乡活动方案•相关推荐送课下乡活动方案2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

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课下乡活动方案2篇,欢迎大家分享。

送课下乡活动方案2篇1一、指导思想以名师送课下乡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更新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我市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的和意义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名师送课、课堂互动交流、专家点评,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处理教材、备课教研、安排教学、驾驭课堂、灵活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等职业能力,并以此为契机加快提升农村偏远和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教学、教研能力,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三、内容和方式活动内容:(1)名师作课,自评,现场互动研讨,教研员结合讲课及研讨情况进行点评。

(2)名师和教研员对学校教研进行指导和交流,并介绍具体做法和经验。

活动方式:教体局选派荥阳市名师,分学段、分学科送课下乡,让更多的教师、尤其是农村偏远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教师受益,活动可在各乡镇同时分科进行。

四、组织安排本次名师送课下乡活动由荥阳市教育体育局部署安排,教研室负责具体的业务指导和组织工作,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负责本学科此次活动的实施,乡镇中心校负责名师和教研员的接送,安排讲课、评课、教研的地点及所需设备,包括桌椅摆放、必要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并组织学生和听课教师。

本次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动员准备阶段(XX年1月20日—3月15日),活动实施阶段(XX年3月15日—4月25日),总结表彰阶段(XX年5月)。

五、相关要求(一)名师送课下乡活动是XX年局党委安排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此次活动,专人负责。

学校要和教研室及时沟通,协调好名师送课下乡和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尽可能为名师送课下乡提供帮助和方便。

(二)各位名师应于XX年2月25日前,把自己在本次活动中承担的任务(讲课、评课、教研)准备情况上报教研室,相关教研员要做出细致指导。

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的现状分析与建议总能听到家长们有点无奈的话:“我们这里的好老师都跑到城里去了,我们的孩子该怎么办呢?转校又难,到城里就读又不方便。

”“我的孩子马上要读一年级了,可这里的老师调离的很多,我们只好在城里租房让孩子读好一点的学校。

”……农村师资问题成为目前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

特别是近几年农村骨干教师大量地流向城区,农村教师年龄结构老化,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村教师流向城区、不愿呆在农村呢?一、农村教师结构组成分析1.年龄结构不合理,出现老化和断层现象。

教师年龄结构偏老,尤其是一些城郊乡镇的学校,教师老化更加严重,大多数农村小学,46岁以上的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70%以上。

2.专业结构不平衡,学历水平和知识结构参差不齐。

有些学校教师整体上不缺甚至超编,有些学科教师偏多,有些学科却无专业对口教师。

目前,我县农村教师分为三类:一是通过招考进来的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二是省联合中专毕业生和1998年统招统分中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在教育教学中存在难以弥补的缺陷;三是老年教师,从“民办转正”或“顶职补员”。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占全县小学教师总数的69%,35岁以下的农村小学教师占全县农村小学教师的39%。

这些教师大部分是招考来的,接受过高层次的教育,无论是个人价值观还是个人生活都无法真正融入农村,总是希望早日离开农村,迅速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老教师大多在基层小学,他们年近花甲。

尽管知识更新跟不上时代步伐,身体状况也难以胜任满负荷的工作,但是三五个年级才五六个教师的现状又不得不把他们当作“顶梁柱”。

中年教师多为民办教师转正的,少部分为中师和师专的毕业生。

他们有着较系统的文化知识,掌握了基本的教学技能,一般都是教学一线的骨干,但是繁杂的事务影响了他们教学的精力。

二、农村教师紧缺的原因分析1.编制核定不科学,自然减员和缺员补充失衡。

近年来,随着合办并校力度的加大,教师编制数按学生人数与教职工比例确定的办法没考虑到农村学校点多班小的特点。

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教研 活动 缺乏 应有 的深 度 和广度 : 其三 , 教 师教 研活
动形 式单 一 . 缺少 互动 过程 教研 活 动往往 采 取“ 开
会式” 或“ 告诉式” 的形 式 . 教 师 之 间缺 少 互 动 和 争
鸣 .教 师 的困惑 没有得 到 及时解 决 ,教师 没有 紧迫 感. 很 少有 意识 地把 教学 与研究有 机地 结合起 来 。
住 子女 . 他 们 的生活 背景各 不 相 同 . 家庭 教育参 差 不 齐. 家庭条 件与本 地学 生相差 较远 。 这 些学 生的现 状 要求 我校 教 师在教 育教 学 中富于 爱心 .教师 要表 现 出善 良与 关爱 、 宽容 与公 正 、 敬 业 与 正直 的品质 , 以
爱 心 唤醒 爱 心 . 以智 慧 唤 醒智 慧 . 坚持“ 不让 一 个 孩 子 掉 队” 的指 导思想 , 真正实 现 “ 有 教无类 ” 。
是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与奉贤区其他学
校相比. 我校教 师在年 龄上 出现 “ 两 极化 ” 现象 , 3 0周 岁 以下和 4 6周岁 以上 的教师有 6 2人 . 占学 校教师 总
人数 的 7 1 %。年轻 教师精力 旺 、 干劲 足 , 但 遇事 急躁 ,
师、 镇优 秀教 师 等 , 但 与其 他学 校 相 比 , 我 们 的 差距 十分 明显 因为 缺乏 有号 召力 的骨干 教师 的带 动 , 一


抓 住《 上海 市 中小 学 学业 质 量 绿色 指 标 》 的要 求
第二 ,职 业规 划 是 教 师 内涵 发展 的重 要 因素 。
教 师 内涵发展 的原 动力 在 于教师本 身 . 教师 要有 “ 终 身 从教 ” 的思 想 . 对 自己 的职 业人 生要进 行 规划 。为 此. 学校 制订 了三 年发 展 规 划 . 要求 每 一 位 4 5周 岁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摘要:从事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三十余年,现就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所面临的困境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仅为相关部门或人士提供部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农村小学;基础教育;教育教学;教学质量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的客观趋势,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诸多问题也日渐凸显,例如,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简陋且苦乐不均、现代化教学水平落后等等,直接阻碍了农村小学生的基础教育发展。

一、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1.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老龄化由于农村小学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学校简陋等原因,没有新教师的加入,导致农村小学教师资源分配不合理。

多数村小对国家设置的课程没有达到“三开”是普遍现象。

此外,因工资待遇低、管理松懈等多方面因素,造成农村部分老师工作责任心不强、职业意识淡薄。

2.现代化教学手段落后因农村小学教育经费、教师自身素质等人为条件的限制,现代化教学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与合理高效使用,老师获取信息途径少,学生的知识面得不到最大限度的拓展。

3.学生和家庭教育脱节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数量在农村学校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单亲家庭等问题孩子也不在少数,孩子在家得不到很好的监督已不是个例,直接导致孩子性格抑郁、孤僻,积恶成习,已不鲜见。

二、提升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现状的对策1.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教师修为国家和社会应重视农村小学的条件发展,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学校的基本环境,提高教师的待遇;另外,教育部组织农村小学教师学习现代化教学理论,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端正工作思想和态度,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理念,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敬业爱岗精神。

2.不断创新,完善农村小学教学基础设施和配备现代教学手段离不开先进的教学设备,因此配备、管理和使用显得尤为重要。

建议地方教育行政和业务指导部门要层层落实,时时追踪,力避管而不理,理而不实。

3.用爱心和耐心对待学生教师对待留守和单亲学生要给予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多鼓励和表扬学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发掘他们的优点,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

如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望谟县乐旺镇中心小学李路云近年来,教育部、财政部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并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学硬件设备的投入,有效地推进了全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特别是近几年医保经费投入更是加大,包括2011起实施的学生营养午餐改善计划,对城乡中小学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进行提质改造扩容,对农村学校进行调整、合并。

产生了既锦上添花,又雪中送炭的效果。

但由于历史的、社会的、经济的多种因素,造成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城乡教育得不到均衡发展。

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是比较突出,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造成城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政府对乡村教育的重视程度由于各地的经济差异对教学设备的投入是有所差别的,所以各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对乡村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有所区别的。

要解决教学设备的问题就要先解决政府对城乡教学设备的投入差异,要均衡对待,不应因城乡而产生差异,不能因为是农村而对此有所偏见,因为是农村的那更应该加重视其发展,农村的经济发展较落后,政府更应该挪出更多的资金来帮助解决乡村教育问题。

政府对城乡教育差异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是否重视乡村的教育问题成了核心内容。

要做到人人平等,不应因其生长在农村而受到人们的不公平待遇,以及歧视。

更应该培养出有用的人才去建设农村,使其发展。

所以教学设备的影响是关键,教学设备好了,学生就可以不受因缺着缺那而影响学习的心情,从而可以更加努力的学习。

二、教育投入资源分配不均衡城市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电脑室、实验室等一应俱全,操场跑道也可与专业比赛跑道相媲美。

但农村学校却不然,由于用地紧张、资金不足等问题,往往出现“一室多用”的状况,设备也不如城市学校一般齐全,甚至有的学校是没有图书馆和电脑教室的。

如我校2013年6月才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安装了全镇第一台多媒体,而2013年有的地方全镇都实现了班班通。

有的农村学校由于教具不齐全,上课仅限于抽象说教,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难以理解等问题。

促进偏远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发展

促进偏远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发展
时, 要 分析 一 下这 个 问题 对 于学 生 的发 展是 否 有 促进 作用 。
本 的文化韵味。 要 引导学生联系历史 , 体悟文化 内涵 , 感受 人物的生存状态 , 思考人物 的人格意味, 可深度 阐释文本; ( 3 ) 局限于文本 内容的分析与概括, 对文本蕴含 的丰富的 审美意义鉴赏不够 。追求对文本意义全 面而深入 的开掘, 其实质还是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信息输入量, 追求文章“ 范 例” 意义的充分发挥 。 任 何课程 的教学应该追求 目标相对集 中的思维训练,
的领 导 、 老 师 和 学 生 需要 什 么 , 然 后 再 有 针对 性 地 安 排 工 作。
为 学 生创 设 自主 学 习 的环 境 , 培养 学 生 能 力 。 要 设 计 问题 ,
让学生表现 的机会要 多, 进行全面深入的思维训练 。老师 和学生之 间的互动要非常频密, 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之 下通过语言 的学习进行 了高阶思维 的训练。
动 中使用 的提 问语进行对 比展现 。活动后, 有位教师这样 说: “ 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 , 我 以前习惯把 自己的经验 直接告诉孩子 , 孩子只是对我提 出的问题回答。 是或 ‘ 不是就 可 以了。在这节课 的活动中, 包老师 的提 问能引起学生的 回忆 , 有效地引发学生表达 自己的个人感受、 个人见解。 ” 看 来, 不同的提 问能引发学生不同的思考, 因此, 在设计问题
同课异构活动 , 能 引导教师通过对教学策略和组织形 式的不同演绎, 来研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问题及 目标的价
值取 向等 , 能 使 教师 在 观 念 的碰 撞 和 多元 思维 的 融合 过 程 中拓 展 思 路 、 提 升 育 人 水平 。
( 责任编辑 刘 馨)

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与对策

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与对策

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与对策一、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1、教育条件差,教育资源配置不足首先,偏远山区农村由于人口居住分散,学校设置数量少,学生上学路程较远,适龄儿童每天要走几里或十几里的路程去上学(现在虽然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没有合法的营运车辆,所以学校处于安全考虑要求学生走路),学生早出晚归,有些适龄儿童因此而辍学。

其次,部分地区学校没有食堂。

学生和老师只能自己做饭吃,甚至部分走读学生每天只能吃两顿饭,中午饭只能买点零食或不吃,生活条件极差。

再次,多数偏远山区农村学校师资缺乏。

师资力量差,大部分教师既代语文、数学课程,又要代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英语课根本无法去带。

并且很大一部分农村教师知识基础薄弱,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很少主动接受新的信息,教学效果低下,教育质量不高。

另外,偏远山区农村学校尤其村办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陈旧,配套不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极度缺乏,学校无仪器无图书,体育设施配置不全,与城市里的现代化教学形成鲜明的对比。

2、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差,积极性不高偏远山区农村学校自然条件恶劣,教师生活工作的条件差,严重影响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首先,山区交通不便利,很多村庄之间不通公路,教师出行困难,信息闭塞。

其次,大部分农村教师居住条件较差,特别是外地教师和家离学校较远的教师一般只能在学校居住。

农村学校提供给教师居住的房舍陈旧、狭小、无厨房厕所,这对于未婚的青年教师来说,存在找对象难、结婚难的问题。

即使已婚教师,由于村镇的基础设施不健全。

没有幼儿园以及各种特长培训学校等。

教师子女很难接受优质教育。

再次,有些村镇甚至没有饭馆、蔬菜市场。

出现“有钱没地方花”的现象,所以很多农村教师都竭尽全力在城市购房,或想尽办法调进城市工作。

工作积极性不高。

另外,在偏远农村地区。

大多数村镇存在没有图书阅览室、各种娱乐场所、计算机网络不配套等情况,教师精神生活贫乏,信息闭塞。

所有这些问题,都使得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的现状与对策

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的现状与对策

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的现状与对策摘要: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领域。

本文分析了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师资不足、教学设施落后、教育质量低下、学生流失严重等,并从政策、资金、管理、培训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对策一、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是指在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民族文化多样的山区地区开展的九年制义务教育。

根据2019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26个省(自治区)有偏远山区,其中有16个省(自治区)的偏远山区面积占全省(自治区)总面积的50%以上,有8个省(自治区)的偏远山区面积占全省(自治区)总面积的70%以上。

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涉及到约1.2亿名学生,占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关系到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也关系到我国实现教育公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然而,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影响了教育质量和效益,制约了教育均衡和公平。

二、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师资不足师资是教育的生命线,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然而,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普遍面临着师资数量和质量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等原因,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导致了师资队伍数量上的不足。

根据2019年教育部数据,我国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岗教师共计约260万人,占全国在岗教师总数的18.6%,而学生人数占比为32.7%,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失衡。

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学历水平、专业结构、培训机会等因素的制约,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师资队伍质量也不高。

最新关于解决偏远山区乡村教育薄弱问题的建议

最新关于解决偏远山区乡村教育薄弱问题的建议

是立国之本,乡村教育一直都备受关注,而偏远山村的教育问题则是焦点中的焦点。

一直以来,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教育工作,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果丰硕,乡村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城乡发展不平衡加剧,xx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携子女进城务工,农村学校生源流失现象严重,“麻雀学校”逐年增多,在偏远山村这一现象尤为突出。

具体问题如下:一、城镇化进程加速,人口流失严重,“麻雀学校”增多。

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和农村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乡村学校招生越来越困难,学生一届比一届少。

以XX县XX镇为例,该镇常住人口约5万人,有3所初中,3所中心小学(注:初中和中心小学合并后改称实验学校),另有村小、点20余处,教学点均为生源极少的“麻雀学校”,少则1-2名学生,多则7-8名学生。

二、教学点多且分散,教育资源无法产生集约效应。

教学点较多且分散,学生数量少,是偏远山区乡村教育的典型特征。

XX县XX镇虽开设村小及教学点20余处,但这些教学点较为分散,各教学点之间师资、设施等资源无法共享,设施落后且使用率低,教育资源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三、师资力量不足,影响教学质量提升。

从调研情况看,农村学校虽然学生不断减少,但年级不少、科目不少,再加上地处偏远、待遇较低,实际上教师仍然处于缺编状态,现有教师配置往往难以有效开展。

想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目前的教师数量根本不够用。

以XX实验学校XX教学点为例,该教学点仅有2名学生和1名教师,师生比例虽然达到1:2,但1名教师要负责2名学生九年义务教育所有课程的授课,跨科目授课严重影响教学效率。

四、经费投入不足,影响继续运作。

越是边远地区农村学校(含教学点)数量越多,同时越是边远地区地方财政也就越困难,再加上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持续提高,地方财政负担也“水涨船高”。

同时由于学生数量逐年减少,经费也随之减少,学校运转捉襟见肘。

同时。

还有教育经费使用分散、使用效率低下,教学设施落后、更新缓慢,校园环境较差等不良影响,严重制约教育事业发展。

对于支教带动薄弱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对于支教带动薄弱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对于支教带动薄弱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支教带动薄弱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支教带动薄弱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在于,支教可以为薄弱学校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帮助学校改善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

在很多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薄弱学校面临着资源匮乏、师资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支教可以通过引进外部资源和专业知识,弥补学校自身的不足,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支教还可以带来志愿者的热情和活力,激励学生积极学习,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支教对于提高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支教,可以为薄弱学校开辟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为地方教育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2. 正文2.1 支教导致薄弱学校资源失衡支教导致薄弱学校资源失衡,是支教带来的一个普遍问题。

一方面,由于支教组织的注重重点学校的支持和资源投入,薄弱学校在资源上容易受到忽视。

这导致了薄弱学校设施落后、教学设备不全、图书馆资源匮乏等问题。

学生在如此条件下的学习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支教人员的不平衡分配也是导致资源失衡的原因之一。

很多支教项目更倾向于派遣教育背景较好、教学能力较强的人员到重点学校,而对于薄弱学校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基础扎实、耐心细致的支教志愿者。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之一是加强支教志愿者的培训,让他们能更好地适应薄弱学校的环境和需求。

支教组织也应该在资源分配上更加公平合理,给予薄弱学校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确保资源能够均衡分配,最大程度地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2 支教导致薄弱学校师资缺乏支教带动薄弱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之一是师资缺乏。

由于薄弱学校地处偏远、条件艰苦,教育资源匮乏,很难留住优秀的教师。

支教志愿者通常只能在短期内为学校输送一批师资,但随后这些志愿者离开后,学校又面临着缺乏稳定的师资困境。

这种情况导致了学校无法建立稳定的教学团队,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于支教带动薄弱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对于支教带动薄弱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对于支教带动薄弱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支教对薄弱学校的影响支教能够为薄弱学校带来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志愿者和支教团队不仅可以为学校提供新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可以带来丰富的教育经验和资源,让学校的教学更加全面和多元化。

支教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通过支教活动,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更加积极和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支教还可以促进薄弱学校与外部资源的对接和合作,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支教活动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和支持者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事业中来,也可以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品牌形象。

1.2 问题的出现薄弱学校在接受支教的过程中,确实会面临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支教的效果,也影响着学校整体的发展。

首先,支教过程中出现教学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薄弱学校通常缺乏教育资源,包括教材、教学设备以及师资等方面的支持。

而支教过程中的志愿者往往也无法提供完整的资源支持,导致学校依然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

其次,支教还带来了流动性问题。

支教志愿者往往是短期停留在学校,他们的离开可能导致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出现断档现象。

此外,支教往往只是短期援助,难以带来真正的长期影响。

因此,学校还需要面临短期性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支教在带动薄弱学校发展的过程中面临挑战。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支教工作亟待探讨和解决的。

2. 正文2.1 支教过程中教学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在支教过程中,教学资源不均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薄弱学校通常缺乏师资和教学设备,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支教志愿者往往是临时性的援助力量,他们可能缺乏与当地教育实际相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改善教学质量。

支教过程中还存在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大部分支教项目都集中在城市或发达地区,而偏远地区的学校则往往得不到足够的支持。

对于支教带动薄弱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对于支教带动薄弱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对于支教带动薄弱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支教是指有志愿者走进农村或贫困地区的学校,帮助教育资源匮乏的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从而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

它的作用是巨大的,不仅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们获得
更好的教育资源,而且也有助于促进支教的志愿者们的成长与发展。

但是,在支教的过程
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山区学校条件与城市学校条件差异较大,往往不能满足当代教学需求,导
致教学重心过多侧重于知识输入,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为了使学生们
能够获得更加均衡的教育,支教者需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如何开展课外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

其次,山区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师资力量薄弱,很多老师由于工作量大、生活环境
恶劣等原因,都不愿意长期留在山区,导致山区里的学生只能接受基础教育,进一步影响
了发展。

因此,支教志愿者需要关注教师队伍的建设,包括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待
遇等方面,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留下来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再次,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山区学校的教育设施比较简陋,很多学校都缺乏实验室、图书馆等基本设施,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学生们只能在简陋的教室里接受教育,这
对学生们的学习和成长是一种阻碍。

因此,支教者可以通过资金捐助、资讯交流等途径,
为山区学校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向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综上所述,支教带动薄弱学校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关注教
师队伍建设和提供更加完善的教育设施,打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山区学生能够接受
到更好的教育,从而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破解农村薄弱学校发展难题案例

破解农村薄弱学校发展难题案例

破解农村薄弱学校发展难题案例雷波县渡口乡回龙村小学,是一所只有2个班、32名学生、2位老师的村小学。

地理位置偏远、教育资源匮乏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让这所村级小学在过去仅有条件开设语文、数学两门课。

课程单一、教育教学方法落后和教育水平低下,是回龙村小学多年来教育发展的“困境”,也是雷波县村级学校共同面临的困境。

2017年夏天,是雷波县教育在机遇中转折跨越的重要节点。

当年,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的协调下,教育部开启雷波县开展“互联网+教育”的精准帮扶活动,使之成为“利用高通量宽带卫星实现学校(教学点)网络全覆盖项目”全国首批三个试点县之一。

为推广试点成果,该县成立了雷波县虚拟网络学校,以雷波网校、北京西城教育研修学院、上海嘉定区教育学院为前端学校带动23个教学点,开展跨区域混合网络同步教学与教研试点。

2018年项目正式实施以来,雷波县抢抓机遇,利用教育部科技司在雷波开展的两个试点项目,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应用的过程中,教师教学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众多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化解了乡村薄弱学校开不齐课、教师上不好课的难题,为民族地区教育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典型案例。

2019年,该县被项目组选为“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县。

2020年至2021年,以雷波县网校、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的名校名师教研团队为前端学校,带动该县50所学校、1466个教师、316个班级实施跨区域网络异步教研、同步教研与示范课教学试点工作,为大规模应用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基础,并逐步将网校建设与教研教学相统一,初步形成契合区域民族教育的教研与教学发展模式:1+N (一对多)跨区域网络专递课与同步课堂双师教学。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成员们根据乡村学校所需,探索‘厨房式点菜模式’,满足乡村薄弱学校开不齐课、教师上不好课的需求。

”雷波县电教教仪工作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专递课堂上主讲老师与辅导老师相互配合,以线上线下相互结合,最大程度还原线下教学场景,使“本土名师”的声影伴随在乡村师生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解决了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师资不足,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的现实问题。

农村薄弱学校教师老龄化、生源流失问题随谈

农村薄弱学校教师老龄化、生源流失问题随谈

农村薄弱学校教师老龄化、生源流失问题随谈发布时间:2022-06-01T04:42:21.988Z 来源:《素质教育》2021年12月总第400期作者:陶妍君[导读]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效率,孩子们接受不到先进的学习内容,也会造成一定的生源流失。

山东省莱州市珍珠中学261400摘要: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让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更广阔的的发展前景,但是在科技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多便利条件的基础上,我国的农村初中还是存在教师老龄化、生源流失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农村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

生源不足,教师的教学过程也会出现“敷衍”,并且因为农村的条件、待遇等问题,就导致没有年轻的教师愿意到农村任教,久而久之,农村的教育问题就成了一个值得社会关注的问题。

本文主要对目前农村薄弱学校面临的教师老龄化问题以及生源流失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薄弱学校教师老龄化生源流失一、教师年龄化的症结所在1.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问题。

对于农村来说,有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老师,他们对于先进的教学设备的使用方式并不是特别了解,就导致在实际的课堂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将先进教学设备的优势发挥出来。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效率,孩子们接受不到先进的学习内容,也会造成一定的生源流失。

2.较低的工资福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深入人心的时代,教师微薄的收入已很难吸引年轻老师到经济落后、生活条件较困难的农村偏远地区从教。

教师所获得的工资无法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需要,尤其是对于一些成家立业的老师来说为困难。

3.经济的发展让农民对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

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导致农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日益改善,这就让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更高了。

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去条件更好的地方学习,这样可以提高自己孩子的整体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而不是仅限于让自己的孩子在自己村或者是农村其他的学校来学习。

当前农村薄弱学校校长所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当前农村薄弱学校校长所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当前农村薄弱学校校长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已受到普遍关注的时候,我们应当农村关注教育的发展,使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同步,使教育强县工程全面辅开。

目前,在农村存在着部分薄弱学校,其表现在:校舍及教学设施等硬件薄弱、经费投入严重短缺、教师队伍素质薄弱、生活基础薄弱、学校管理薄弱、教育教学质量薄弱。

这种严峻的现实导致农村学校学生择校问题越来越严重,学生辍学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加大了农民送子女上学的负担。

诸如此类的实际给农村中小学校长带来了许多困惑。

研究和解决这些困惑已经成了实现农村教育改革目标所必须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农村薄弱学校校长所面临的问题,探索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之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当前农村校长所面临的问题一、教育经费投入少,学校的债务多,没有经费使用自主权,校长难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1、教育经费投入少,学校的债务多。

一个区域,占学校总数不到20%的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却占用了本区域教育经费投入的80%!那么农村薄弱学校却无力顾及,基层乡镇又无钱投入教育,导致了“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局面。

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的政策实施后,使得一些农村学校校长过去依靠学费返还、搭车收费筹集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经费也没有了。

尽管一些重点学校还在发挥优质教育资源收取数额择校费的名义大收特收,而农村学校校长谁也不敢再碰这乱收费的高压线。

学校的债务没有偿还,靠借钱维持,使农村学校举步维艰,办学条件严重滞后,直接形成了薄弱趋势,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2、划拨到农村学校的经费不能自主开支。

财政部门在关于学校经费使用的项目上有明确的规定,有的县则是严格地执行文件上的项目规定,凡是文件上没有的,就是开支了也不予报销。

而学校需要用钱的项目千头万绪,有很多的项目是文件中所无法列出来的。

3、农村学校校长在经济上感到内外交困。

一所学校就像一个家庭,开学就得花钱,上级部门检查工作需要接待、校际交流和活动需要经济保障、组织开展各项活动需要活动经费、维护学校的安全需要聘用人员等等,没有一样不要花钱,而这些基本上都不能拿到帐面上进行唐而皇之地报销。

薄弱学校的帮扶方案有哪些

薄弱学校的帮扶方案有哪些

薄弱学校的帮扶方案有哪些什么是薄弱学校?薄弱学校是指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相对较弱、师生人数相对较少、教育质量相对较低的学校。

在我国贫富差距较大的地区,薄弱学校往往集中在农村或偏远地区,面临教育资源匮乏、招生难、招聘难等困境,因此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薄弱学校的困境1.教学条件差: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基础设施陈旧,教材不足、过时。

2.师资力量弱: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教育水平较低、教学经验不足3.学生成长环境不佳:薄弱学校缺乏各种优秀的基础教育家庭、学校、社会资源的支持,学生的生活环境也较为艰苦,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相对较低水平。

4.缺乏发展经费:因为缺乏学校实力和知名度,很难得到赞助和政府支持,缺乏发展经费。

如何帮助薄弱学校一、建设先进教学设施,提升师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1.提供现代化教育设施:组织赞助人、慈善机构、企业、政府等多方力量,帮助学校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图书馆、计算机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条件和质量都会得到一定的保障。

2.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配备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帮助学校提高师资水平,同时注重教师团队间的协同合作,让师资力量能够相互融合,无后顾之忧地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快乐的学习环境。

二、引进名师支持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1.为学校引进名师为教师团队带来更高水平的师资力量。

提供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经验,并加强与学校老师的精准互动和帮助。

2.制定推进名校支援计划。

先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等省份通过名校支援计划,为薄弱地区学校提供一系列资源协作、见面交流和优化建议。

三、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1.政府可以制定教育信息化政策,促进全国教育资源共享,涵盖授课视频、教学案例、教学资料等,带动申请资源共享的基层学校共同发展。

2.慈善机构可以资助学校建设网站、平台等,让学校和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切实帮助他们弥补教育资讯学习的空缺,提升教育品质。

四、加强社会关爱,提升心理辅导服务1.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薄弱学校帮扶交流实施方案

薄弱学校帮扶交流实施方案

薄弱学校帮扶交流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一些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仍存在一些薄弱学校,这些学校教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薄弱学校的教育水平,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积极推行薄弱学校帮扶计划,并开展跨区域的学校交流活动,促进帮扶学校的发展。

二、目标和意义1. 目标:通过帮扶交流,促进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提高,提高师生素质,改善办学条件。

2. 意义:(1)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推动教育公平;(2)提高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3)借鉴优秀学校的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管理理念,促进教育改革;(4)增强学校间的交流合作,提高教师职业发展水平。

三、实施步骤1. 薄弱学校选择根据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的统一规划,确定需进行帮扶下放的薄弱学校。

同时,对于愿意接受帮扶的学校,进行初步评估,评估指标包括教育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

评估结果综合考虑,确定帮扶学校。

2. 帮扶学校支持与指导(1)教育资源支持:帮扶学校提供相关教育资源的补充,如教学设备、教材、学习用品等。

同时,推动各级教育部门增加对帮扶学校的教育经费支持,提高帮扶学校的办学经费投入。

(2)教师培训与交流:组织优秀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开展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同时,帮扶学校的教师也可到优秀学校进行暂时交流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3)管理经验借鉴:邀请优秀学校的管理团队,帮助帮扶学校改进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3. 学校交流与合作(1)组织学生交流活动:定期组织学生交流活动,让优秀学生去帮扶学校进行交流和学习,同时也可邀请帮扶学校的学生到优秀学校进行学习和交流,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意识。

(2)教师交流合作:建立帮扶学校和优秀学校的教师交流合作机制,定期组织教师交流活动,共同研讨教育教学问题,互相帮助和学习。

(3)优秀学校支持协助:优秀学校派遣一些骨干教师到帮扶学校支持教学工作,提供教学指导和咨询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偏远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发展
支教帮扶,不是去展示自己教育教学特色和水平,更重要的是给所支教学校的老师带去他们需要的东西,对他们能有所启发,有所帮助,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升;是给所支教班级的学生带去更丰富的经验、更开阔的视野,促进学生的成长。

因此,在开展工作前,一定要了解所支教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需要什么,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安排工作。

先了解所支教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守则,以使自己能很快地融入到所支教学校的环境中。

找所支教学校的领导领取任务,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自己的支教工作。

与所支教学校的老师座谈,听取他们的声音,再确定自己示范课和专题讲座的内容。

认真调查好基本情况后,运用新思想,寻找新方法,按照“严、细、实”三字工作方针,努力探求学生与教师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使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以语文为例:避免牵强的思想教育,教师带领学生认真研读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美好的精神品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是最好的思路。

第一,语文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不能做虚伪的思想教育。

文本与人物不能两张皮。

第二,要正确理解文本的意义,做附会主流意识的思想教育。

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

如教师抓住课题的细节,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讨论,进而概括,这是一种拔高了主旨做附会主流意识的思想教育。

要全面深入开掘文本意义,还是要重视目标相对集中的思维训练。

语文教师要关注的是文本的人文性以及审美意义、语文知识、文化韵味等方面的阅读价值。

(1)语文知识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是语文能力构建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所以要从语文知识的角度建构阅读的意义;(2)要重视文本的文化韵味。

要引导学生联系历史,体悟文化内涵,感受人物的生存状态,思考人物的人格意味,可深度阐释文本;(3)局限于文本内容的分析与概括,对文本蕴含的丰富的审美意义鉴赏不够。

追求对文本意义全面而深入的开掘,其实质还是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信息输入量,追求文章“范例”意义的充分发挥。

任何课程的教学应该追求目标相对集中的思维训练,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能力。

要设计问题,让学生表现的机会要多,进行全面深入的思维训练。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要非常频密,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之下通过语言的学习进行了高阶思维的训练。

再与所支教学校教师研讨,让他们领悟先进理念。

把知识建构的任务交给学生,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师生互动、全体参与的民主学习气氛,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应通过活动设计和制定课堂规则(如小组制度、激励机制等)来控制课堂;教师作用应该是“导”,要让学生畅所欲言,把不同的意见都说出來,
宜采用暂缓判断的策略,轻易不要作终极判断。

通过研讨交流,大家对教学观的融合与纷争,从融合中我们看到了课堂的问题与发展的趋势,而其中存在的纷争也将为我们进一步探索与思考提供更多启发。

其实,支教帮扶对教师的培养非常重要,而“同课异构”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同课异构就是针对同一教材内容,由不同教师去设计、构思,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进行的教学实践与研讨。

由于学科的差异,决定了教学设计等的不同。

如,在数学学科教学中,针对教师“提问的技巧”,四位教师进行了同课异构。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有意识的关注其中的提问设计,是该学科的一大亮点。

为了强调对比,将四位教师在活动中使用的提问语进行对比展现。

活动后,有位教师这样说:“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我以前习惯把自己的经验直接告诉孩子,孩子只是对我提出的问题回答’是’或’不是’就可以了。

在这节课的活动中,包老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回忆,有效地引发学生表达自己的个人感受、个人见解。

”看来,不同的提问能引发学生不同的思考,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否有促进作用。

同课异构活动,能引导教师通过对教学策略和组织形式的不同演绎,来研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问题及目标的价值取向等,能使教师在观念的碰撞和多元思维的融合过程中拓展思路、提升育人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