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品种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水稻品种对黑条矮缩病和灰飞虱抗性的关联性分析
水稻品种对黑条矮缩病和灰飞虱抗性的关联性分析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为分析水稻品种对黑条矮缩病和灰飞虱抗性的关联性,对49个品种进行田间接种鉴定、人工接种鉴定、抗生性和排驱性试验。
结果表明,田间接种中发病率低于20%的品种较多,田间接种鉴定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因素较大,发病率明显低于人工接种鉴定。
在田间接种和人工接种鉴定中,籼稻品种的发病率低于粳稻品种。
抗生性试验显示,仅5个籼稻品种的抗生性值低于81%,粳稻品种均感虫。
籼稻品种排驱性值明显低于粳稻品种,籼稻品种对灰飞虱的抗性高于粳稻品种。
对水稻品种的黑条矮缩病抗病性和灰飞虱抗虫性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田间鉴定中品种发病率与对灰飞虱排驱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品种对灰飞虱抗生性没有相关性。
人工接种鉴定中品种发病率与品种对灰飞虱的抗生性和排驱性都呈显著正相关。
排驱性与田间接种鉴定发病率和人工接种鉴定发病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表明在灰飞虱传毒过程中,抗虫品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毒效果,培育抗灰飞虱品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危害。
关键词:水稻;黑条矮缩病;灰飞虱;关联性收稿日期:2022-04-15目前,国内部分学者已开展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灰飞虱遗传基础研究,发现了一批抗灰飞虱水稻品种,如RH、Mudgo、ASD7、IR36、IR64等,并定位到近20个抗灰飞虱QTL[4-9]。
王宝祥等开展了抗黑条矮缩病水稻种质资源筛选和相关基因定位工作,筛选到了多个抗病品种,如来自东南亚的籼稻品种Kanyakumari29、Madurai25和Vietnam160等[10]。
潘存红等利用珍汕97B/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QTL进行分析,共检测到6个QTL,并对其中1个进行了精细定位,这些位点的抗性等位基因来自抗病亲本明恢63[11-12]。
王英利用Tetep/淮稻5号构建分子连锁图谱,共检测到4个抗性QTL[13],但通过重复鉴定表明,明恢63和Tetep的发病率可达20%以上,高抗种质资源的发掘和相关抗病基因的定位仍较为迫切。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的策略和配套技术
位分枝 , 节部 有倒生 不定根 ( 生根 )上部 叶 茎 气 ,
片近基部 叶面可见 凹凸不平 的皱褶 , 发病初 期 叶 背面 的叶脉 和茎杆上有蜡 泪状 大小约 1 m -2 m的
等害虫 进行 传播 。 株本 身不 相互传 毒 , 子也 病 种 不带毒 , 白背 飞虱介体在病 株上吸食 汁液获得病 毒后 , 终身带 毒传 播 , 不会 经卵传 到 下一代 。 但
作者简 介 : 圣河 , 刘 农艺 师 , 一直从 事植保 植检工 作 。
一
3 一 8
绿色腑控
嘲 比 楫 保
21 年第 4 01 期 总第 16期 2
④ 脚 。 1 p『 Sc e
产资料 , 多蔬 、 享等方式提 高预报准确性 , 共 正确 指导本 地 防治 。
34 强化监 测预报 。 时指导 防控 . 及
高度感 病 , 应缩短 间隔期 , 加用药次数 , 注意 增 要
福 建农 林 大学 谢联 辉 院 士在 防控 技术 上 提
出 了 “ + , “ 、 、 、 、 、 、 、 加 8 2 即 水 肥 土 种 密 保 管 工” ’
交 替用药 , 延缓 白背 飞虱产 生抗 药性 。 423 科 学用 药, 护 自然生态平衡 .. 保 选 用农药 时应注意长效 与速效相 结合 , 选择 高效 、 低毒 的对 口农药 , 防止环境 污染 , 护农 田 保 自然生 态平 衡 。 经多 年 的 田间试 验示 范 , 介绍 现
本 田初期染 病 的稻 株 , 明显矮缩 ( 为正 常 约 株 高 1 )上 部数 片 叶的 叶枕重 叠 , 叶破 下 叶 / , 2 心 叶鞘 而 出 , 或呈螺旋 状伸 出 , 叶片短而僵直 , 叶尖 略有扭 曲畸形 , 主茎 和早期 分蘖 尚能 抽穗 , 但结 实 率低 或包穗 、 小 , 穗 似侏 儒 病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02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因与症状
病因分析
病毒传播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一种病 毒引起的,主要通过白背飞虱、 灰飞虱和褐飞虱等害虫传播。
Hale Waihona Puke 品种抗性不同品种的水稻对南方水稻黑条 矮缩病的抗性存在差异,抗性弱 的品种更容易感染病毒。
气候条件
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 毒的繁殖和传播,因此雨季和洪 水泛滥时期更容易爆发该病。
案例总结与启示
总结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严重的病害,对 水稻生产构成巨大威胁。其发生和传播与气 候、种植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需要采取综 合防治措施。
启示
加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监测和预警,提 高种植户的防治意识和技能,推广抗病品种 和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是有效控制该病害 的关键。同时,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水稻种 植业的支持力度,提高种植户的应对能力。
生物防治
生物农药
利用生物农药防治南方水稻黑条 矮缩病,如使用病毒抑制剂等。
生态调控
通过改善稻田生态系统,提高稻田 生物多样性,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天敌利用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自然 敌害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04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研究进展
病原鉴定与基因组学研究
病原鉴定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原为一种属 于植物病毒的呼肠孤病毒,其基因组 由单链RNA组成,包含10个开放阅读 框。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概述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因与症状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方法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研究进展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案例分析
0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水稻矮缩病的特征和防治方法
水稻矮缩病的特征和防治方法
水稻矮缩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其特征和防治方法如下:
特征:
1. 植株矮小:水稻矮缩病会使水稻植株明显矮小,通常比正常植株矮20-50%。
2. 叶片浓绿:病株的叶片会变得浓绿,且叶片的长度和宽度也会减小。
3. 茎秆变形:病株的茎秆会变形,通常会出现弯曲、扭转等现象。
4. 分蘖增多:病株的分蘖数会增加,且分蘖的角度也会变小。
5. 穗小粒少:病株的穗子会变小,且粒数也会减少。
防治方法:
1. 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矮缩病的根本措施。
应该根据当地病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合的抗病品种。
2. 强化检疫:加强种子和秧苗的检疫,严禁从病区引进种子和秧苗。
3. 轮作换茬:对于重病田,应该实行轮作换茬,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4. 加强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和残枝落叶,保持田园清洁;合理施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5. 化学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可以使用适当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如杀虫剂、杀菌剂等。
但是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
总之,水稻矮缩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水稻病害,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及时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广西水稻品种抗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鉴定
1 R ~ e s i ■ ・ s t a nc e l ● de 1 nt ■ l ● nC I n t  ̄ at J l ■ 0n 0I n r l ● C e c ul l t ・ i ‘ va r S t J 0 S 0Ut J 1 ne r n r ● l C e 1 bl 1 aC ● K—
害 的综合 防控及水稻种质资源 的抗病筛选利用 。
关键词 : 水稻 ;水稻南方 黑条矮缩病 ;抗性鉴定 ;广 西
中图分类号 : ¥ 4 3 5 . 1 1 1 . 4 9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2 0 9 5 — 1 1 9 1 ( 2 0 1 4 ) 叭一 0 0 3 8 — 0 5
忻城6 2 0 3 )
摘要 : 【 目的】 评 价广 西生产用水稻 品种对水 稻南 方黑条矮缩病的抗病性 , 为病害综合防控提供依 据。【 方法】 收 集广西主栽水稻品种4 5 份和市场销售 的水稻 品种5 3 份, 采用集团接种法进行室 内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 。 【 结果 】 测定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r B i o l o g yo f Cr o pDi s e a s e s a n dI n s e c t P e s t s , Na n n i n g 5 3 0 0 0 7 ,C h i n a ; 。 D a t a n gAg i r c u l t u r a l T e c h o l o y g
广西水稻品种抗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鉴定
秦碧 霞 ,蔡健 和 ,李 战彪 ,黄所生 ,崔丽贤 ,黄凤 宽 ,
吴碧球 l , ,高汉 亮l ' 。 ,麦接 超。 ,谢 慧婷 l ’
( 广西农业科 学院 植物保护研 究所 ,南宁 5 3 0 0 0 7; 广西作物病 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宁 5 3 0 0 0 7
水稻病毒病
水稻黄矮病 水稻黑条矮缩病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水稻条纹叶枯病
水稻病毒病
病毒(缩写) RDV RYSV
传播媒介
症状
黑尾叶蝉,二点黑尾 叶蝉,二条黑尾叶蝉
黑尾叶蝉,二点黑尾 叶蝉,二条黑尾叶蝉
病叶及叶鞘叶脉间有 乳白色虚线状条点
矮缩,花叶,枯黄
RBSDV SRBSDV
RSV
灰飞虱,白脊飞虱, 叶脉早期蜡白色,后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 斐济病毒属 1、形态结构 病毒粒体球状,直径70-75nm 2、寄主范围 范围较广,自然条件下可侵染水稻、玉米、薏米、白草和水莎草等。 3、生物学特性 RNA双链,共10个片段,目前基因组已经全部测定。 侵染时产生大量相当于细胞核的无明显边界的病毒基质,内含病毒粒体
● 水稻黄矮病:又称黄叶病、暂黄病,分布较广泛。在我国,1971-1982年,水稻黄矮病几度与普 通矮缩病并发,造成严重损失,其后,由于品种的更换和防治措施的加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目前发生于局部地区,具有间歇性。
● 水稻黑条矮缩病:1952年于日本报道,在我国,该病在90年代以后危害上升,曾在杂交水稻上大 面积流行,部分重病田块甚至绝收。
● 水稻黄矮病 1、发生原因 发生危害主要与传毒介体在稻田吸毒传毒频率关系密切,不经卵传毒 2、越冬场所与初侵染源 带毒介体体内 3、传毒介体 黑尾叶蝉、二点黑尾叶蝉、二条黑尾叶蝉(不同地区主要介体不同) 4、再侵染源:早稻上繁殖的第一代成虫和晚稻上繁殖的第四代成虫是病毒循环中主要再侵染源 5、感病时期:水稻秧田2叶期至始穗期均可感病,分蘖期最敏感,孕穗期后一般不易感病。生育后 期感病潜育期相应较长,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潜育期越短
水稻黑条矮缩病及其独特症状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微生物源抗病毒 剂、植物源抗病毒剂等,减轻病毒 对水稻的危害。
农业生态调控
通过生态调控手段,如种植抗病品 种、优化作物布局等,降低病毒传 播和感染风险。
04
水稻黑条矮缩病对产量的 影响及应对策略
对产量的影响
产量损失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严重的病 毒病,对水稻产量产生极大的负 面影响。感染病毒后,水稻植株 矮化、分蘖减少、结实率下降,
导致产量大幅降低。
品质下降
除了产量损失,水稻黑条矮缩病 还会导致稻谷品质下降。感染病 毒后,稻谷的千粒重下降,米质 变差,直接影响农民的收益和粮
食安全。
持续传播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毒传播速度 快,范围广,很容易在田间扩散
,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应对策略
• 选育抗病品种: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预防水稻黑条矮缩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通过引进和筛选抗病品种,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病毒 病的传播。
• 提高农民意识: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水稻黑条矮缩 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通过开展技术讲座、现场指导等形式,让农民了解病害 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提高防治效果。
05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科研进 展与未来展望
科研进展
病原鉴定
病毒分布
科学家们通过病原鉴定,确认水稻黑条矮 缩病是由白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
THANKS
感谢观看
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但以苗期至分蘖期最易感病。
环境条件
高温、干旱、少雨等不良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此外,稻田连作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等也容易导致病害的严重发生。
02
水稻品种稻瘟病(苗瘟)抗性室内鉴定技术规范2020版
3.1 鉴定圃设置 在可控温、控湿、控光的鉴定圃内设置20个以上的鉴定池。
3.2 育苗方法 播 种 前 60 d 将 鉴 定 池 内 土 壤 翻 晒 , 播 种 前 20 d 施 肥 浸 泡 , 鉴 定 池 每 平 方 米 施 复 合 肥
(N-P2O3-K2O:15-15-15)0.16 kg。播种前1 d平整鉴定池泥浆,排除积水,将各鉴定池划分为长20 cm、
1
DB35/T 1911—2020 宽10 cm的若干单元格。参鉴品种经浸种、催芽后按编号顺序播种于单元格,每一单元格内播种一个品 种,每个品种播种3丛,每丛10~15粒种子,随机插入对照品种,接种前3 d~5 d酌施氮肥。 3.3 接种体制备 3.3.1 培养基制备
淀粉培养基:将可溶性淀粉10 g、酵母浸膏2 g、碳酸钙3 g和琼脂18 g加入800 mL水中,加热至琼 脂融化,加水定容至1 000 mL,调节pH至6.5,在121 ℃下湿热灭菌25 min。
3.7 抗菌株率计算
抗菌株率按公式(2)计算:
R (n1 n2 n3)100 ................................ (2) N
式中: R ――抗菌株率(RF); n1――水稻品种对单个稻瘟病菌的抗性等级表现为0级的菌株数,单位为株; n2――水稻品种对单个稻瘟病菌的抗性等级表现为1级的菌株数,单位为株; n3――水稻品种对单个稻瘟病菌的抗性等级表现为2级的菌株数,单位为株; N ――调查菌株数,单位为株。
3.8 抗性等级划分
按照表2的规定划分水稻品种对单个稻瘟病菌的抗性等级,按照表3的规定划分参鉴水稻品种对稻瘟 病的抗性等级。
3
DB35/T 1911—2020
表2 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单菌株的抗性等级划分
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灾变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灾变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是水稻上常见的两种病害,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有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这两种病害的灾变规律以及绿色防控技术。
一、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病害。
主要特征是水稻叶片出现融合的长条形病斑,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运输,导致水稻生长受阻、产量下降。
水稻条纹叶枯病具有以下的灾变规律:1.传播途径广泛: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通过虫媒传播,如蚜虫、叶蝉等。
这些昆虫吸食感染病毒的水稻叶片,再转移到健康的水稻上,从而迅速传播病原体。
2.季节性发生:水稻条纹叶枯病多发生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中。
在夏季和秋季,气温适宜且湿度较高,有利于病毒的繁殖和传播,因此病害会较为严重。
3.抗病品种选育效果不佳:目前没有完全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水稻品种。
虽然通过选育耐病性较强的品种可以缓解病害的影响,但完全抵御病害的品种尚未出现。
针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毒源斩断:通过清除病毒源,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可以采取定期害虫监测和病毒检测,及时清除受感染的水稻植株或昆虫害源。
2.适宜的栽培措施: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可以增强水稻的抵御能力,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比如合理施肥、保持适宜的水分和光照、加强病虫害防治等。
3.引种抗病品种:通过选育具有一定抗性的水稻品种来减轻病害的损失。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通过杂交育种和基因编辑等方式,探索提高水稻抗病性的途径。
二、黑条矮缩病黑条矮缩病是由米拉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
病毒通过蚜虫等介介传播,感染水稻植株后,会引起叶片皱缩、叶鞘变黑、植株矮化等症状,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黑条矮缩病的灾变规律如下:1.疫情季节性:黑条矮缩病主要在春季和夏季发生。
高温潮湿的气候条件容易导致病毒的传播和繁殖,病害发生的机会更多,病情也较为严重。
2.病毒耐性演化:由于病毒有较高的遗传变异能力,不同的病毒株之间可能存在耐药性差异。
水稻答题
5、供发芽试验使用的送检样品应装入密闭防湿的容器。
(×) 7、在病害流行上起重要作用的稻叶瘟病斑类型是(D、急性型病斑)。
1、水稻品种分蘖角度是品种固有特性,在该品种的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其分蘖角度是不变的。
(×)4、水稻开花后3-5天即开始灌浆( )√5、水稻的产量高低主要取决于光合作用状况的优劣。
( )√6、生产中,防止僵苗是夺取水稻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 )√10、水稻本田期的追肥方式有土施和叶面施两种。
( )√4、水稻产量包括三个概念,一是光合产量,二是生物产量,三是经济产量。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C、光合产量>生物产量>经济产量)。
7、二化螟多以( D、4-6 )龄幼虫于稻桩、稻草及田边杂草中滞育越冬,未成熟的幼虫春季还可取食田间及周边绿肥、油菜、麦类等作物。
13、三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蛀心虫、钻心虫等,属于(B、完全变态)昆虫,是我国南方水稻主要害虫之一。
5、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7、根外追肥是叶面肥,是土壤施肥的一种辅助手段。
()√8、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称种质,携带各类物质的材料就称为种质资源。
( )√9、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水稻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
( )√3、水稻的生产条件中,( )是基本要素,(C、土、肥、种水、温、光)是必要条件。
10、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病菌主要从叶片( B、水孔)侵入,病害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
8、利用水稻主茎总叶片数划分水稻品种的生育期,一般来说,早熟品种的主茎叶片数为:( B、10-13片)3、水稻的光合作用就是指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即水稻叶片制造光合产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因此水稻叶鞘没有光合作用。
(×) 8、二化螟在国内各稻区均有分布,三化螟和大螟在东北稻区不发生危害。
(√)2、某水稻田施氮肥区1公顷的植物产量为6000千克,无氮肥区1公顷的植物产量为4500千克。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病遗传资源与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23-09-07基金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粤桂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020B1515420003);广东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团队项目(2023KJ106);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种业振兴项目(2022-NJS-00-004,2022-NPY-00-005);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项目(2023B1212060042)作者简介:陈建松(1988—),男,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水稻病害抗性基因克隆与分子机制,E-mail:*********************通信作者:赵均良(1979-),男,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水稻功能基因组学,E-mail:**********************; 秦碧霞(1968-),女,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植物病毒病,E-mail:*************广东农业科学2023,50(12):43-51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23.12.004陈建松,周炼,张师睿,杨武,秦碧霞,赵均良.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病遗传资源与分子机理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2023,50(12):43-51.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病遗传资源与分子机理研究进展陈建松1,周 炼1,张师睿1,2,杨 武1,秦碧霞3,赵均良1(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稻工程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2.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3.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华南果蔬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广西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007)摘 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disease, SRBSDVD)是依靠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为传播介体,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侵染引起的一种水稻病毒病。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对水稻营养物质和两种稻飞虱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对水稻营养物质和两种稻飞虱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杨熙彬;蒋德春;杨洪;金道超;周操【摘要】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常常混合发生.为了探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RBSDV)对水稻主要营养物质和两种稻飞虱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在室内测定了水稻感染SRBSDV后的主要营养物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的变化,以及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取食感病稻株后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稻在感染SRBSDV后,体内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在带毒水稻上取食24 h时,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若虫、成虫体内AchE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另外,取食12 h、24 h、5 d时,褐飞虱若虫、成虫体内GS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而取食12 h、24 h时的白背飞虱成虫、若虫体内GST活性相比对照稍有增强但差异不显著,但5 d时的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上述结果表明SRBSDV感染影响水稻体内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另外,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取食感病植株后,可通过调节自身解毒酶活性的变化来适应逆境.【期刊名称】《山地农业生物学报》【年(卷),期】2019(038)004【总页数】6页(P13-18)【关键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解毒酶;稻飞虱【作者】杨熙彬;蒋德春;杨洪;金道超;周操【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贵州山地农业病虫害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贵州山地农业病虫害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贵州山地农业病虫害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烟草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贵州山地农业病虫害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贵州山地农业病虫害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 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65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于2001年首次在我国广东省阳西县发现的一种新型水稻病害,此病害主要由介体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携带传播[1],在随后的几年内此病害在我国南部及越南北部连续发生,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2]。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汇编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学院:农学院专业:植物保护班级:111姓名:胡欣平摘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我国南方水稻生产中一种新发的病毒病,近年来发病面积逐年扩大、加重,受害后水稻一般减产20%-30%,严重田块大50%-80%,本文该病发病症状、规律、特点、防治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症状发病规律、损失防治技术由植物病毒寄生引起的病害。
植物病毒必须在寄主细胞内营寄生生活,专化性强,某一种病毒只能侵染某一种或某些植物。
但也有少数为害广泛;如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
一般植物病毒只有在寄主活体内才具有活性;仅少数植物病毒可在病株残体中保持活性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也有少数植物病毒可在昆虫活体内存活或增殖。
植物病毒在寄主细胞中进行核酸(RNA或DNA)和蛋白质外壳的复制,组成新的病毒粒体。
植物病毒粒体或病毒核酸在植物细胞间转移速度很慢,而在维管束中则可随植物的营养流动方向而迅速转移,使植物周身发病。
[1]一、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现与命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是由我国首先发现鉴定和命名的危害农作物的病毒新种,属于斐济病毒属(Fijivirus eoviridae),其传毒介体主要是白背飞虱。
该病毒于2001年由华南农业大学周国辉教授在广东省首次发现。
该症状似水稻黑条矮缩病(RBSDV),但与RBSDV 存在明显的差异。
2004年报道新株系,2008年被正式鉴定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新种。
2009年全国已有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海南、浙江、福建、湖北和安徽9个水稻主产省(区)明确发生,发生面积约500万亩,失收面积10万亩。
2010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命名已被确认。
[2]水稻发病后典型表现为植株矮缩、叶色深绿、叶背及茎秆出现条状乳白色或蜡白色,后变深褐色小突起、高位分蘖及茎节部倒生气须根、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
2024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2024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2024年我国水稻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12.4亿亩次。
二化螟总体偏重至大发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纹枯病总体偏重发生,稻瘟病、稻曲病总体中等发生,大螟、稻蓟马、三化螟、稻秆潜蝇、黏虫、稻叶蝉、稻瘿蚊、跗线螨、稻粉虱、白叶枯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细菌性基腐病、水稻线虫病等病虫在局部稻区发生。
为做好2024年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水稻生产绿色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以上。
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2%以上。
二、防控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推进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实现控害保产、提质增效。
以选用抗(耐)病虫品种、建立良好稻田生态系统、培育健康水稻为基础,落实生态调控和农艺措施,优先应用昆虫信息素和生物防治等非化学的绿色防控措施,合理安全应用高效低风险农药,保障水稻生产绿色高质高效。
三、防控重点(一)华南稻区。
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省(自治区)的传统双季稻种植区,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白叶枯病,密切关注台湾稻螟、锯齿叶矮缩病、橙叶病、稻秆潜蝇、稻瘿蚊、跗线螨、稻粉虱、水稻线虫病。
(二)长江中下游单双季混栽稻区。
包括湖南、江西、湖北、浙江、福建等省的单双季稻混合种植区,重点防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穗腐病、恶苗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白叶枯病、细菌性基腐病,密切关注水稻线虫病、大螟、稻蓟马、稻秆潜蝇、稻瘿蚊、稻叶蝉、三化螟、跗线螨。
(三)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
包括湖北、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省(直辖市)的单季稻种植区,重点防治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大螟、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白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密切关注细菌性基腐病、水稻线虫病、条纹叶枯病、穗腐病。
江西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及防治建议
江西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及防治建议潘华;程奀莲;钟玲;陈齐信;李湘民【摘要】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SRBSDV), and the occurrence and forecast of SRBSDV in Jiangxi Province. Then the paper also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f control measures against the disease.%由斐济病毒属(Fijivirus)暂定新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SRBSDV)引起的水稻矮缩病,自2001年在广东省阳西县被华南农业大学周国辉教授等人鉴定发现以来,已迅速扩散至我国南方广大稻区。
2009年,该病害在我国南部及越南晚季稻上暴发成灾,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通过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近几年在江西的发生、预测预报情况进行综述,提出了该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以期为江西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及防治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生物灾害科学》【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4页(P83-86)【关键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预测预报;综合防治【作者】潘华;程奀莲;钟玲;陈齐信;李湘民【作者单位】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江西南昌 330046;江西省横峰县植保植检站,江西横峰 334300;江西省植保植检局,江西南昌 330096;九江市植保植检局,江西九江 332000;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111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危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由我国科学工作者首先发现,并经华南农业大学周国辉教授等人鉴定和命名的为害农作物的病毒新种,属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1-3]。
广西水稻品种抗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鉴定
广西水稻品种抗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鉴定秦碧霞;蔡健和;李战彪;黄所生;崔丽贤;黄凤宽;吴碧球;高汉亮;麦接超【摘要】[目的]评价广西生产用水稻品种对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抗病性,为病害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西主栽水稻品种45份和市场销售的水稻品种53份,采用集团接种法进行室内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测定的98个水稻品种中,表现高感的品种96个,占测试品种的97.96%;表现中感的品种两个,占测试品种的2.04%.测试品种中未发现抗病品种.[结论]测定的98份广西生产用水稻品种对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均表现感病,需加大对该病害的综合防控及水稻种质资源的抗病筛选利用.【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14(045)001【总页数】5页(P38-42)【关键词】水稻;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广西【作者】秦碧霞;蔡健和;李战彪;黄所生;崔丽贤;黄凤宽;吴碧球;高汉亮;麦接超【作者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忻城县大塘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柳州5462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111.490 引言【研究意义】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别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我国新发现的水稻病毒病,其病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的一个新种。
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技术
陈先梅
【期刊名称】《农业灾害研究》
【年(卷),期】2013(003)002
【摘要】介绍了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原及特征、侵染循环、发生规律和危害症状,提出“治虫防病”是控制该病发生与流行的科学而有效的措施.只有采用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系统治理灰飞虱,消灭传毒虫媒于暴发和传毒之前,才能有效防止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大流行.为减轻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危害,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总页数】3页(P9-10,15)
【作者】陈先梅
【作者单位】安徽省郎溪县农业局,安徽宣城24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5.111
【相关文献】
1.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技术 [J], 吴绍钟
2.文山州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J], 范俊珺;梁兴格;唐桂清;赵发祥;王芬
3.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技术 [J], 高波
4.广东化州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监测与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J], 梁少玉;黄闻桢;梁
盛铭;陈观浩
5.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技术分析 [J], 姚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水稻品种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2017年05月一、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水稻品种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技术规范”于2015年4月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2015年第三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项目编号为2015-0378。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负责起草编写。
按推荐性广西地方标准制定。
二、目的意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我国新发现的水稻病毒病,其病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的一个新种。
该病主要由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持久性传毒,在水稻各生育期均能感染为害,水稻苗期、分蘖前期发病后基本绝收,拔节期发病产量损失50%左右,孕穗期发病产量损失约3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有流行扩散快、监测防控难、为害损失大等特点。
据统计,2009年全国发生面积约万ha,基本失收面积万ha,其中,广西发生面积高达11673.33ha。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流行对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推广种植抗(耐)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但由于该病毒出现时间不长,研究基础薄弱,缺乏统一的抗病性鉴定技术操作规程,水稻品种对病害的抗病性缺乏有效评价。
研究制定“水稻品种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技术规范”,有利于开展水稻品种抗病性鉴定工作,为进一步挖掘抗病基因、抗病育种和病害综合防控奠定基础。
对贯彻以利用抗病品种为基本手段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策略,保障我国水稻高产和优质、实现粮食安全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国内外标准对比情况据查阅,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关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技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编制,该广西地方标准《水稻品种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技术规范》的编写对水稻品种抗病性鉴定的规范操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编制过程1、组成编制小组,制订工作计划项目下达后,成立了编制工作小组,制定编写计划,并进行人员分工(表1)。
表1 主要编制人员与责任分工姓名性别职称从事专业工作单位责任分工秦碧霞女副研究员植物病理学广西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持, 编写规程大纲及规程内容李战彪男助理研究员植物病理学广西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资料收集、编写谢慧婷女助理研究员植物病理学广西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数据收集、验证周彤男研究员植物病理学江苏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方法研究黄所生男副研究员植物病理学广西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技术指标验证崔丽贤女助理农艺师农学广西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试验条件研究李丹婷女研究员作物遗传育种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数据收集、验证蔡健和男研究员植物病理学广西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数据收集、验证夏秀忠男助理研究员农学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资料收集兰莹女副研究员遗传学江苏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资料收集2、收集整理资料收集整理国内、区内已颁布的相关标准、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技术性资料。
整理总结编制团队成员相关研究成果。
3、确定编写原则根据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危害特点,结合本所主持及参加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建设专项、广西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广西农科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等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相关的研究内容为制定依据,以及从2014年起承担区试品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工作的技术积累,本着品种抗性鉴定“简便、实用、准确、规范”的要求,就水稻品种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鉴定方法进行了规范。
4、编写修改,形成送审稿参照广西地方标准编制的基本格式,起草了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在此基础上,广泛征求区内外相关专家意见,根据专家意见建议进行逐条修改完善,形成了本标准的送审稿。
五、标准关键技术指标依据和来源本标准为推荐性广西地方标准。
依据GB/T —2014《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制,参考NY/T 2631-2014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测报技术规范》、NY/T 2918-2016《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技术规程》、NY/T 2955-2016《水稻品种试验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并根据编制小组前期研究成果、参考国内文献资料,确定本标准的指标设置和要求。
1、白背飞虱饲毒时间的确定曹杨等(2011)研究结果表明,白背飞風三龄若虫最短获毒时间为6min,最长获毒时间为12min;五龄若虫最短获毒时间为3min,最长获毒时间为9min;长翅型成虫和短翅型成虫的最短获毒时间和最长获毒时间相同,分别为2min和8min。
从编制小组试验结果(见表2)可看出,随着白背飞虱饲毒时间加长,水稻发病率不断增高。
以对白背飞虱的饲毒时间为自变量(x),水稻发病率为因变量(Y),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得到模型:Y=+ x,(R2=当白背飞虱饲毒时间为时,水稻发病率达到%。
表2 白背飞虱不同饲毒时间的水稻发病率饲毒时间总株数病株发病率%5min 24 115min 22 31h 26 46h 27 912h 24 1224h 30 1848h 27 20综合参考文献和试验结果,确定白背飞虱饲毒时间为48h(2d)2、白背飞虱传毒时间的确定曹杨等(2011)研究结果表明,五龄若虫、长翅型和短翅型成虫在分蘖初期稻苗上的最短接毒时间分别是5min、7min和7min,最长接毒时间分别是10min、12min和12min。
从编制小组试验结果(见表3)可看出,随着白背飞虱传毒时间加长,水稻发病率会不断增高。
以对白背飞虱的传毒时间为自变量(x),水稻发病率为因变量(Y),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得到模型:Y =+, R2=当白背飞虱传毒时间为时,水稻发病率达到%。
表3 白背飞虱不同传毒时间水稻发病率传毒时间总株数病株发病率% 5m 19 115m 22 330m 21 41h 24 96h 24 1312h 17 1124h 20 1736h 20 20 100 综合参考文献和试验结果,确定白背飞虱传毒时间为48h(2d)3、水稻接种苗龄确定从编制小组试验结果(见表4)可看出,接虫后,1叶期至30天苗龄水稻发病率均为%,40天、50天、60天和70天苗龄水稻发病率依次为%、%、%、%。
表4 白背飞虱接种不同生育期水稻的发病率生育期总株数病株发病率%1叶期25 252叶期25 253叶期stage 25 2520天20 d 20 2030天30 d 23 2340天40d 23 2150天50d 24 160天60d 23 070天70d 21 0综合考虑,接种水稻苗龄确定为叶龄期。
六、贯彻标准的措施与建议建议由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该标准的贯彻实施。
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与研究单位应强化对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品种的审定、推广的行政管理与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曹杨,潘峰,周倩,李冠华,刘双清,黄志农,李有志.201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介体昆虫白背飞虱的传毒特性[J].应用昆虫学报,48( 5) : 1314-1320.黄所生,吴碧球,秦碧霞,李战彪,李成,孙祖雄,谢慧婷,黄凤宽,蔡健和. 2016.白背飞虱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毒效率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9(12):2840-2844.刘红艳,章友爱,廖咏梅,李子玲,王凯学,陈保善.2012.广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及水稻齿叶矮缩病毒的分子检测[J].南方农业学报,43(7):955-960. 刘欢,倪跃群,饶黎霞,吴建祥,周雪平. 201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单抗制备及其检测应用[J]. 植物病理学报,43(1):27-34. 刘琳琳.个水稻品种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潘凤英,廖咏梅,海博,周瑞阳. 个水稻雄性不育系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评价[J].南方农业学报,42(4):399-402.,,,,,,,,,. 2014.广西水稻品种抗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鉴定[J].南方农业学报,4(1):38-42.王强,周国辉,张曙光. 2012.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一步双重RT-PCR 检测技术及其应用[J].植物病理学报,42( 1): 84-87.谢联辉, 林奇英.1982.水稻品种对病毒病的抗性研究[J]. 福建农学院学报, 2:15-18.周国辉,张曙光,邹寿发,许兆伟,周志强. 2010.水稻新病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为害趋势分析[J].植物保护,36(2):235-238.周彤,王英,吴丽娟,范永坚,周益军.2011.水稻品种抗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J].植物保护学报,38(4):301-305.Zhou G H,Wen J J,Cai D J,Li P,Xu D L,Zhang S G.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A new proposed Fijivirus species in the family Reoviridae[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53(23):3677-3685.《水稻品种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技术规范》编写小组2017年05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