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光的干涉 教案22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光的干涉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光的干涉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光的干涉原理,掌握干涉现象的条件和方法。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光的干涉现象,通过实验展示干涉条纹的形成,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概念解释(10分钟)
1. 定义干涉:两条或多条光波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现象。
2. 介绍两种干涉类型:相干干涉和非相干干涉。
3. 解释干涉现象的原理:光波的叠加原理。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1. 实验设备:激光器、狭缝、干涉条纹板。
2. 实验步骤:使用激光器照射光线穿过狭缝后形成的干涉条纹,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讨论与应用(15分钟)
1.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干涉现象的条件和方法。
2. 思考并讨论光的干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光栅、光学显微镜等。
五、小结与评价(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干涉现象的原理和条件。
2. 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实践、多思考。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阅读文献,并要求学生写出对本节课的感悟和理解。
2. 提醒学生及时复习,做好课堂笔记。
**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保证教学内容的深入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光的干涉教学设计
光的干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在相遇时产生的干涉现象;•了解光的干涉需要满足相干条件;•掌握干涉条纹产生的原理和特点;•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干涉现象,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光的干涉现象的引入和背景知识介绍2.干涉条纹的产生条件和原理3.干涉实验的设计与观察结果4.干涉现象的分析和解释三、教学准备•干涉仪器:干涉装置、光源、屏幕等•实验器材:平行光源、狭缝、眼镜蛇尺、尺子等•实验材料:纸张、半透明薄片等•教学课件、PPT等教学辅助材料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和背景知识介绍(10分钟)在学生们进入教室后,先通过问题引入光的干涉现象,例如:你有没有看到过彩虹?你知道彩虹的产生原理是什么吗?接着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在特定的条件下,两束或多束光线相叠加会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步骤二:干涉条纹的产生条件和原理(15分钟)在引入之后,通过幻灯片或者板书的方式,简要介绍干涉条纹的产生条件和原理。
包括相干光的要求、相位差的作用以及如何实现相干光的产生等方面的内容。
步骤三:干涉实验的设计与观察结果(30分钟)1.设计一个简单的干涉实验,可以使用双缝实验进行演示。
安装双缝和光源,调整光源和屏幕的位置,使得干涉条纹清晰可见。
2.让学生们一起观察干涉条纹的产生过程,观察不同光源、不同缝宽、不同波长的光线对条纹形态的影响,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步骤四:干涉现象的分析和解释(20分钟)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和学生们一起进行分析和讨论。
引导学生们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干涉条纹?为什么干涉条纹有明暗相间的特点?不同波长的光线对干涉条纹有什么影响?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和解释,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
五、教学总结与拓展在教学结束之后,对光的干涉现象进行总结和拓展。
回顾所学的内容,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拓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们讨论光的干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干涉测量、干涉仪器、干涉涂层等等。
高中物理光的干涉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光的干涉优秀教案1. 了解光的干涉现象2. 掌握干涉条纹的产生条件3. 掌握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和方法4. 掌握光程差和相干条件的概念5. 能够应用干涉原理解决相关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原理和方法难点:光程差和相干条件的概念教学准备:1. 干涉实验仪器:光源、双缝装置、凸透镜、屏幕等2. 平面光波和弯曲波的示意图3. 实验记录表格和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介绍光的干涉现象及其重要性2. 提出问题:什么是光的干涉?它在日常生活或科学技术中有什么应用?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分析光的干涉现象:光程差、相干波和干涉条纹2. 解释双缝干涉实验原理和方法3. 讲解光程差和相干条件的概念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展示双缝干涉实验的装置和操作方法2. 观察干涉条纹的现象及规律3. 测量干涉条纹间距和分析结果四、讨论与练习(15分钟)1. 讨论实验结果和存在的问题2. 练习计算干涉条纹的间距和相对亮度3. 指导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或应用干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和要点2. 拓展光的干涉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和重要性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光的干涉现象、掌握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能够应用干涉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实验演示和练习,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同时,教师还应及时总结课堂知识和提出拓展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干涉原理。
光的干涉》教案新人教选修
光的干涉》教案-新人教选修第一章:光的干涉现象1.1 教学目标1. 了解干涉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实验现象及原理3. 能够分析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和特点1.2 教学内容1. 干涉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双缝干涉实验现象及原理3. 单缝衍射实验现象及原理4. 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和特点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干涉现象的定义、特点和原理2. 演示法:展示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实验现象3. 讨论法:分析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和特点1.4 教学资源1. 教案、PPT课件2. 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实验器材1.5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干涉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讲解:讲解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实验现象及原理3. 演示:展示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实验现象4. 分析:分析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和特点5. 练习:解答相关问题第二章:干涉仪的制作和使用2.1 教学目标1. 了解干涉仪的制作原理和过程2. 掌握干涉仪的使用方法和技巧3. 能够进行干涉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2.2 教学内容1. 干涉仪的制作原理和过程2. 干涉仪的使用方法和技巧3. 干涉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干涉仪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2. 演示法:展示干涉仪的制作过程和实验操作3. 实验法:进行干涉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2.4 教学资源1. 教案、PPT课件2. 干涉仪器材3. 实验指导书2.5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干涉仪的制作原理和过程2. 讲解:讲解干涉仪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3. 演示:展示干涉仪的制作过程和实验操作4. 实验:进行干涉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第三章:光的干涉测量3.1 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干涉测量原理和方法2. 掌握光的干涉测量技术及应用3. 能够分析干涉测量结果和误差3.2 教学内容1. 光的干涉测量原理和方法2. 干涉仪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 干涉测量结果的分析和误差估计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光的干涉测量原理和方法2. 演示法:展示干涉仪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 讨论法:分析干涉测量结果和误差3.4 教学资源1. 教案、PPT课件2. 干涉仪器材3. 相关科研和工业生产案例3.5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光的干涉测量原理和方法2. 讲解:讲解光的干涉测量原理和方法3. 演示:展示干涉仪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4. 分析:分析干涉测量结果和误差5. 练习:解答相关问题第四章:杨氏双缝干涉实验4.1 教学目标1. 理解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2. 掌握杨氏双缝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3. 能够运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4.2 教学内容1.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2. 杨氏双缝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3.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在测量光的波长中的应用4.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和条纹分布规律2. 演示法:展示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操作和结果3. 实验法:学生自行操作进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4.4 教学资源1. 教案、PPT课件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器材3. 实验指导书4.5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光的干涉现象和双缝干涉实验2. 讲解:详细讲解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和条纹分布规律3. 演示:展示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操作和结果4. 实验:学生自行操作进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第五章:薄膜干涉现象5.1 教学目标1. 理解薄膜干涉现象的原理2. 掌握薄膜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3. 能够分析薄膜干涉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5.2 教学内容1. 薄膜干涉现象的原理2. 薄膜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3. 薄膜干涉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5.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薄膜干涉现象的原理和条纹分布规律2. 演示法:展示薄膜干涉现象的操作和结果3. 讨论法:分析薄膜干涉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5.4 教学资源1. 教案、PPT课件2. 薄膜干涉现象实验器材3. 相关实际应用案例5.5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光的干涉现象和薄膜干涉现象2. 讲解:详细讲解薄膜干涉现象的原理和条纹分布规律3. 演示:展示薄膜干涉现象的操作和结果4. 讨论:分析薄膜干涉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5. 练习:解答相关问题第六章:迈克尔逊干涉仪6.1 教学目标1. 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2. 掌握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使用方法3. 能够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进行光的波长测量6.2 教学内容1.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2.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使用方法3. 迈克尔逊干涉仪在测量光的波长中的应用6.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2. 演示法:展示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操作和结果3. 实验法:学生自行操作进行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6.4 教学资源1. 教案、PPT课件2. 迈克尔逊干涉仪器材3. 实验指导书6.5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光的干涉现象和迈克尔逊干涉仪2. 讲解:详细讲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3. 演示:展示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操作和结果4. 实验:学生自行操作进行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第七章:激光干涉仪7.1 教学目标1. 理解激光干涉仪的原理2. 掌握激光干涉仪的使用方法3. 能够利用激光干涉仪进行精密测量7.2 教学内容1. 激光干涉仪的原理2. 激光干涉仪的使用方法3. 激光干涉仪在精密测量中的应用7.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激光干涉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2. 演示法:展示激光干涉仪的操作和结果3. 实验法:学生自行操作进行激光干涉仪实验7.4 教学资源1. 教案、PPT课件2. 激光干涉仪器材3. 实验指导书7.5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光的干涉现象和激光干涉仪2.重点和难点解析1. 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实验现象的演示和分析:这是理解干涉现象的基础,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掌握干涉条纹的形成原理和分布规律。
高中物理光的干涉教案
高中物理光的干涉教案教学内容:光的干涉现象及相关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干涉现象及其特点;2. 掌握双缝干涉、单缝衍射的原理和公式;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光的干涉现象;2. 双缝干涉、单缝衍射的原理和公式;3. 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光的干涉现象的理解;2. 双缝干涉、单缝衍射的公式推导和应用;3. 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实验器材:双缝干涉仪、单缝衍射仪;3. 相关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光的干涉现象,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思考光的干涉是如何产生的。
二、讲解:1. 介绍光的干涉现象及其特点;2. 分别介绍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原理和公式;3. 演示实验,展示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现象。
三、实验操作:1. 让学生进行双缝干涉实验,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测量光的波长;2. 让学生进行单缝衍射实验,观察衍射现象,验证波的衍射性质。
四、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总结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干涉和衍射现象的原因。
五、应用:让学生通过计算练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光的干涉现象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光学的兴趣。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八、拓展:推荐相关阅读资料或实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光的干涉现象。
教学反思:通过对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教案光的干涉
高中物理教案光的干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干涉现象,理解干涉条纹的形成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干涉现象,干涉条纹的形成原理。
2. 难点:对干涉现象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干涉原理。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干涉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干涉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两束激光器、分光镜、干涉屏、透明胶带。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干涉现象,如肥皂泡、彩虹等,引发学生对干涉现象的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干涉现象的定义,解释干涉条纹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干涉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3. 实验演示: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光的干涉实验,让学生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成过程。
4. 学生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干涉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5. 案例分析: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干涉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巩固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干涉现象的应用价值。
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有关干涉现象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讨光的干涉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光学仪器、光纤通讯等。
2. 介绍干涉现象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技意识。
七、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光的干涉现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给予相应指导和建议。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光的干涉》教案新人教选修
《光的干涉》教案-新人教选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干涉现象的产生条件2. 掌握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图样特点3. 能够运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二、教学内容1. 干涉现象的产生条件2. 双缝干涉的图样特点3. 单缝衍射的图样特点4. 干涉和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干涉现象的产生条件,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图样特点2. 难点:对干涉和衍射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2. 利用实验和多媒体动画,增强学生对干涉和衍射现象的直观理解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干涉和衍射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2. 理论讲解:讲解干涉现象的产生条件,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图样特点3. 实验演示:进行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4. 原理应用:分析干涉和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光学镜头、干涉仪等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干涉和衍射的特点和应用,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干涉现象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对干涉原理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干涉和衍射知识点的掌握。
七、教学拓展1. 光的偏振:介绍光的偏振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偏振片的作用。
2. 光的色散:讲解光的色散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光谱的组成。
八、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双缝干涉仪、单缝衍射仪、光具座等。
2. 多媒体课件:制作干涉和衍射现象的动画和图片,辅助教学。
3.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光学教材,供学生课后自学。
九、教学反馈1. 课堂气氛: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
高中物理光的干涉教案
高中物理光的干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干涉现象,理解干涉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光的干涉现象2. 干涉的原理3. 干涉条纹的观察与分析4. 光的干涉在实际中的应用5. 实验操作与技能训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干涉现象,干涉的原理,干涉条纹的观察与分析。
2. 教学难点:干涉的原理,实验操作与技能训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光的干涉现象,干涉的原理。
2. 采用实验法,进行光的干涉实验,观察干涉条纹。
3. 采用讨论法,分析干涉条纹的特点,探讨光的干涉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干涉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的干涉现象。
2. 讲解光的干涉现象,干涉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干涉现象的产生原因,解释干涉的原理。
3. 进行光的干涉实验:分组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干涉条纹,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4. 分析干涉条纹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干涉条纹的形状、间距等特征,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5. 光的干涉在实际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干涉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如干涉仪、迈克尔逊干涉仪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的干涉现象、干涉的原理以及干涉条纹的特点。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光的干涉现象、干涉的原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光的干涉现象的理解,对干涉原理的掌握,对干涉条纹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以及对光的干涉在实际中的应用的了解。
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提问、作业练习、实验报告和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物理教材中有关光的干涉的内容。
2. 实验器材:干涉实验所需的器材,如激光器、分束器、望远镜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干涉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光的干涉现象,干涉的原理。
高中物理教案光的干涉
高中物理教案光的干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干涉现象,理解干涉条纹的形成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干涉现象2. 干涉条纹的形成原理3. 干涉实验的操作步骤4. 干涉条纹的观察与分析5. 干涉现象在现实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干涉现象,干涉条纹的形成原理,干涉实验的操作步骤。
2. 教学难点:干涉条纹的观察与分析,干涉现象在现实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光的干涉现象的产生原因。
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干涉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干涉现象在现实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干涉实验装置,激光光源,光屏,刻度尺等。
2. 教学课件:光的干涉现象的图片,视频资料,相关知识点。
3. 教学参考资料:光的干涉现象的相关论文,教材,教辅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干涉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干涉现象的产生原因。
2. 讲解光的干涉现象:介绍干涉现象的定义,解释光的干涉现象的产生原因。
3. 讲解干涉条纹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干涉条纹的形成过程,解释干涉条纹的特点。
4. 进行干涉实验: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干涉实验,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成过程。
5. 观察与分析干涉条纹:引导学生观察干涉条纹的特点,分析干涉条纹的形成原理。
6. 应用实例分析: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干涉现象的应用。
8. 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八、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光的干涉现象的理解程度。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干涉现象的深入研究,如干涉现象的数学解释,干涉现象的实验装置设计等。
光的干涉 教案
光的干涉教案教案标题:光的干涉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干涉现象及其原理。
2. 能够掌握光的干涉实验的基本步骤。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光源、狭缝、凸透镜、光屏、刻度尺、平行光束装置等。
2. 实验设备:光源、狭缝、光屏、刻度尺、平行光束装置等。
3.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电脑。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投影仪或电脑呈现光的干涉现象的图像。
2. 引导学生观察图像,思考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产生。
讲解:1. 介绍光的干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解释光的干涉是由光波的相干性导致的,相干光波经过狭缝后会形成干涉条纹。
示范实验:1. 展示光的干涉实验装置,逐步介绍实验步骤。
2. 使用光源和狭缝等设备进行实验演示。
3. 解释实验原理,并请学生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成。
实验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利用提供的实验设备进行光的干涉实验。
2.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3.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探究光的干涉现象对光波的性质有何影响。
概念讲解:1. 对学生进行关键概念的梳理和讲解,如相干光、狭缝、干涉条纹等。
2. 结合实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及其应用。
拓展练习:1. 提供一些与光的干涉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2. 鼓励学生进行实际应用拓展,如讨论干涉现象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总结: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光的干涉现象的重要性和应用。
2.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联系,拓展学习兴趣。
作业布置:1. 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光的干涉原理和应用。
2. 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和结论等。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光的干涉教案范文
光的干涉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干涉现象,并了解干涉的条件和分类;2.理解干涉条纹的形成原理;3.学会应用干涉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光干涉的基本原理;2.干涉条纹的形成原理;3.干涉现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干涉条纹的形成原理;2.干涉现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干涉实验装置(干涉仪、光源、狭缝等);2.干涉现象相关的实验器材和材料;3.教学PPT。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0分钟)1.引入话题:请同学们用手机的相机功能看一看我们平时所看到的两个手机网格,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干涉现象,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2.引导讨论:同学们观察了手机网格的干涉现象后,有什么发现?还有哪些类似的干涉现象?Step 2:概念讲解(15分钟)1.讲解干涉的定义:干涉是指光束自同源光源出发,不同光束在相遇时叠加干涉,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现象。
2.讲解干涉的条件和分类:-干涉的条件:单色光源、相干光源、足够窄的光束、光源间相位差固定。
-干涉的分类:分为同轴干涉和非同轴干涉。
Step 3:同轴干涉实验(20分钟)1.讲解同轴干涉的基本原理:同轴干涉是指两个相干光源的光束在同一轴线上相遇产生干涉。
2.进行同轴干涉实验:-按照实验步骤设置实验装置;-调节干涉仪,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让学生亲自操作调节干涉仪,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提醒学生观察干涉条纹的密度和颜色。
Step 4:非同轴干涉实验(20分钟)1.讲解非同轴干涉的基本原理:非同轴干涉是指两个相干光源的光束在不同轴线上相遇产生干涉。
2.进行非同轴干涉实验:-按照实验步骤设置实验装置;-调节干涉仪,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让学生亲自操作调节干涉仪,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提醒学生观察干涉条纹的形状和方向。
Step 5:干涉现象的应用(15分钟)1.讲解干涉现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干涉测厚法:利用干涉现象测量透明物体的厚度。
-干涉条纹在光学显微镜中的应用。
光的干涉高三物理教案5篇
光的干涉高三物理教案5篇光的干涉高三物理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五、教学过程(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
(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
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
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1、测量原理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光的干涉教案
光的干涉教案教案:光的干涉导语:光的干涉是光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波动理论的重要应用之一。
本教案将带领学生了解光的干涉现象的原理并进行实践操作,以提高学生对光的干涉的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干涉现象的原理。
2. 掌握光的干涉实验操作步骤。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记录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装置、干涉所需的光源(例如激光器或单色光源)、干涉条纹展示图、黑板、投影仪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实验记录本。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介绍光的干涉现象(理论知识)1.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干涉现象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简要介绍光的干涉现象的基本原理,例如光的叠加、相位差等概念。
3. 引导学生思考光的干涉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干涉仪的原理和应用、干涉现象在光学薄膜和光栅中的应用等。
步骤二:进行光的干涉实验1. 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装置的搭建和使用方法,并讲解注意事项和安全须知。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使用实验装置搭建光的干涉实验。
3. 学生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成,并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步骤三:实验结果的讨论与分析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归纳出光的干涉的特点和规律。
2. 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验证干涉现象的规律,并进行讨论和解释。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干涉现象的深层次原理,例如光的波动性和波的叠加原理等。
步骤四:实验报告和总结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分析等部分。
2. 学生进行实验总结,思考光的干涉现象对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四、教学延伸1.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干涉现象的其他应用,如干涉光学中的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等。
2. 学生可以进行拓展实验,通过改变实验参数(如光源颜色、干涉光程差等)来观察干涉现象的变化。
2012高三物理13.3光的干涉教案(人教版选修3-4)
12.3光的干涉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对干涉现象的初步认识,但是为下节双缝干涉实验做了重要的理论铺垫。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干涉现象,知道从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波..掌握光的双缝干涉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何处出现亮条纹,何处出现暗条纹.掌握明条纹(或暗条纹)间距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知道不同色光的频率不同,掌握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通过实验初步认识薄膜干涉现象,了解其应用.2、能力目标.通过了解杨氏把一个点光源发出的一束光分成两束,理解相干光源的设计思想..通过根据波动理论分析单色光双缝干涉,培养学生比较推理,探究知识的能力..在认真观察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加强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3、德育目标通过对光的本性的初步认识,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干涉图象的形成实验及分析教学难点:1.亮纹(或暗纹)位置的确定.2.亮纹(或暗纹)间距公式的推导四、学情分析(根据个人情况写)五、教学方法实验观察、理论分析、学案导学六、课前准备杨氏实验装置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双缝干涉实验[动手实验,观察描述]介绍图20—2杨氏实验装置(出于时间和观察效果考虑,不在课堂上做这一实验)介绍侧重于单孔的作用,是获得来自同一光源的一束光波,双孔的作用是将同一束光波分成两束“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光束”.因为两孔相距0.08 mm 左右,很近,且与单孔屏上的孔距离相等,所以单孔的光会同时到达这两个孔,这两个孔将同一列光一分为二,因而两个小孔成了“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新波源,它们在屏上叠加,就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2)干涉条纹的成因[比较推理,探究分析][师]通过实验,我们现在知道,光具有波动性.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根据机械波的干涉理论来认真探究一下实验中的明暗条纹是如何形成的呢?实验并总结:Δr =2n ·2λn =0、1、2…时,出现明纹. Δr =(2n +1) 2λ,n =0、1、2…时,出现暗纹.[师]综合前面分析,我们可以画出右面图示的双缝干涉结果.同时介绍一下相干光源,强调干涉条件.[师]看来大家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可以讨论一些更复杂的问题.(3)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深入观察 量化分析]指导学生分别用红色、紫色滤色片遮住双缝,观察线状白炽灯的干涉条纹(课本P 101图实—2),比较两种色光干涉条纹宽度,与课本第1页彩图2对照,得出结论:红光干涉条纹间距大于紫光干涉条纹间距.(注意其他条件相同,进行实验)[师]我们知道,不同色光的波长是不同的,那么干涉条纹间距的关系也就反映了不同色光的波长关系,干涉条纹间距和波长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同学们发挥数学方面的聪明才智,我们一起来寻找它们之间量的关系.(板书)[投影图20—11及下列说明]推导:(教师板演,学生表达)由图可知S 1P =r 1[师]r 1与x 间关系如何?[生]r 12=l 2+(x -2d )2 [师]r 2呢?[生]r 22=l 2+(x +2d )2 [师]路程差|r 1-r 2|呢?(大部分学生沉默,因为两根式之差不能进行深入运算) [师]我们可不可以试试平方差?r 22-r 12=(r 2-r 1)(r 2+r 1)=2dx由于l »d,且l »x ,所以r 1+r 2≈2l ,这样就好办了,r 2-r 1=Δr =ld x [师]请大家别忘了我们的任务是寻找Δx 与λ的关系.Δr 与波长有联系吗?[生]有.[师]好,当Δr =2n ·2n =0、1、2…时,出现亮纹. 设两缝S 1、S 2间距离为d,它们所在平面到屏面的距离为l ,且l d,O 是S 1S 2的中垂线与屏的交点,O 到S 1、S 2距离相等.即l d ·x =2n ·2λ时出现亮纹,或写成x =d l n λ 第n 条和第(n -1)条亮纹间距离Δx 为多少呢?[生]Δx =x n -x n -1=[n -(n -1)]dl λ [师]也就是Δx =d l ·λ 我们成功了!大家能用语言表述一下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吗?[生]成正比.[师]对,不过大家别忘了这里l 、d 要一定.暗纹间距大家说怎么算?[生]一样.[师]结果如何?[生]一样.[师]根据前面的实验结果及推导大家能判断红光和紫光哪一个波长长吗?[生]能.红光.[师]大家能猜一猜用白光干涉会出现什么现象吗?[生](默然)[师]好,不清楚,我们不妨实验一下.引导学生观察白光干涉(抽去滤色片,直接观察)[师]哪位同学能为大家归纳一下观察到的现象.[生] (1)彩色条纹(师提示明暗相间)(2)中央为白条纹(3)中央条纹两侧彩色条纹对称排列(4)每条彩纹中红光总在外边缘,紫光在内缘.[师]归纳得很全面,大家能解释吗?(学生积极讨论,气氛热烈,从讨论中基本能掌握了原因)[生]不同色光波长不同,条纹宽度不同,红光条纹最宽;紫光条纹最窄,所以出现上面现象.[师]解释得好.大家还记得机械波波长、波速、频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吗?[生]记得.v =λf .[师]对,光波也有这样的关系,不过各种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速是相同的,我们用c表示,那么有:[板书]c=λf[师]请大家比较一下七种色光的频率关系.[生]红光频率最小,紫光频率最大.[师]对,大家看P27的表.(教师介绍波长,频率范围,强调单位,引导学生阅读讨论表右侧的红字)(四)薄膜干涉[拓展应用提高能力][师]大家通过前面的学习,现在我们来探究另一个问题,是不是只有两个双缝射出的相干光才能发生干涉呢?[生]不一定,关键要看路程差.[师]好,我们再来看一个干涉的实验:薄膜干涉[板书]教师演示:点燃酒精灯,在火焰中洒些氯化钠,使火焰发生黄光.把圆环竖直地插入肥皂溶液中,慢慢向上提起形成薄膜,竖直放好,将大烧杯罩住圆环,减小蒸发,以延长演示时间,便于全体观察.将酒精灯移到膜前,调整好位置,在酒精灯同侧观察到肥皂膜上呈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师]怎样解释这一现象呢?请大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投影图20—12及以下问题][生1]膜前后两表面均可反射光.[生2]因为肥皂膜厚度不同,所以不同位置处的反射光路程差不同,有的地方可能是半波长的奇数倍,有的地方可能是半波长的偶数倍.[生3]两表面的反射光线来源于同一光线,振动情况一定相同,是相干光.[师]三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大家能弄清薄膜干涉的原因吗?[生]能.[师]好,请大家把自己的想法与课本P27最后一段的分析比较一下.(学生阅读、理解.教师准备演示牛顿环实验)[师]大家分析得很好,我再加一个实验,奖励大家.(演示牛顿环实验,直接投影在白色墙上,墙上出现了牛顿环反射光干涉形成的一组明暗相间的同心圆,将屏移到环的另一侧,这里可将装置调整,同样可以观察到与反射干涉条纹互补的一组同心明暗相间的圆环)[师]感兴趣的同学课后抽时间自己来实验,深入研究它,同学们也能给我找点例子吗?(学生讨论,思考)[生]水面上的油膜好像也能反射光线,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师]好,同学们课后去认真观察一下,看来干涉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是见过的,我们真是“视而不见”,“相逢未必曾相识”,生活中有许多现象,看似很普通寻常,却常常蕴含着很深的科学道理,同学们要多观察、多思考、多探究.[师]课本P28给大家介绍了一个干涉现象在技术上的应用实例,我们一起来看看.[投影图20—13引导学生分析]课堂巩固训练:(见导学案)(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光学光的干涉教案
光学·光的干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光的干涉现象及产生光干涉的条件.2.理解光的干涉条纹形成原理,认识干涉条纹的特征.3.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表述、概括能力.4.通过“扬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学习,渗透科学家认识事物科学的物理思维方法.二、重点、难点分析1.波的干涉条件,相干光源.2.如何用波动说来说明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怎么会出现时间上是稳定的,空间上存在着加强区和减弱区并且互相间隔,如何理解“加强”和“减弱”.3.培养学生观察、表述、分析能力.三、教具1.演示水波干涉现象:频率可调的两个波源,发波水槽,投影幻灯,屏幕.2.演示光的干涉现象:直丝白炽灯泡;单缝;双缝;红、绿、蓝、紫滤色片;光的干涉演示仪;激光干涉演示仪.3.干涉图样示意挂图.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由机械波的干涉现象引入:首先演示“水波干涉现象”,并向学生提出问题.(1)这是什么现象?(2)是否任何两列波在传播空间相遇都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让学生回答,让学生描述稳定干涉现象的特征,指出干涉现象是两列波在空间相遇叠加的一种情景;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现象,干涉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要得到稳定干涉现象需是相干波源.(二)教学过程设计1.光的干涉现象——扬氏干涉实验.(1)提出问题:光是否具有波动性?如果有则会有光的干涉现象,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可以用屏幕,在屏幕上会得到什么现象呢?演示两个通有同频率交流电单丝灯泡(或蜡烛)作为两个光源,移动屏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屏幕上看不到明暗相间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两个独立热光源的光波相遇得不到干涉现象.说明光的复杂性.认识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实验的不成功是光无波动性?还是实验设计有错误,没有满足相干条件?(2)扬氏实验.①介绍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扬.如何认识光,如何获得相干光源——展示扬氏实验挂图鼓励学生在认识事物或遇到问题时,学习扬氏的科学态度,巧妙的思维方法.②介绍实验装置——双缝干涉仪.说明双缝很近0.1mm,强调双缝S1、S2与单缝S的距离相等,所以两单缝S1、S2处光的振动不仅频率相同,而且总是同相.③演示:先用加滤色片后单色光红光进行演示,然后改用激光源做双缝干涉实验,并使双缝与屏幕的距离加大,这样在屏幕上得到条纹间距离大,更为清晰的明暗相同的图样.展示双缝干涉图样,让学生注意观察图样,回答图样的特点:(1)明暗相间.(2)亮纹间等距,暗纹间等距.(3)两缝S1、S2中垂线与屏幕相交位置是亮条纹——中央亮纹.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图样?怎样用波动理论进行解释.2.运用波动理论进行分析.(1)演示两列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两列波在一直线上叠加的情景.用做好的幻灯片用投影幻灯进行演示;或用编制好的软件在电脑上进行演示.注意分析两列波传播经同一位置时此点的振动情况.①仍在某一平衡位置附近往复振动,位移随时间而改变.②两列波同相振幅变大,说明此点振动加强了;两列波反相振幅减小,说明此点振动减弱了.强调波形图是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位移的包络线,演示波在传播时,波峰波谷的移动情况.(2)演示一列波由近及远波峰、波谷示意图,演示两列频率相同,同相波由近及远波峰、波谷的示意图.波峰、波谷行进位置.②幻灯片数量准备多一些,波峰、波谷向前推进速度要慢,若用电脑波行进的速度要慢且可暂停.③最后形成书上双缝干涉示意图样,展示彩色挂图.分析:①说明示意图是两列波某一时刻峰谷位置分布图.②说明两列波同频率、初相相同,在两列波峰峰、谷谷相遇位置均是加强点;而峰谷相遇位置均是消弱点.③先分析S1S2连线中垂线上的点:首先让学生注意中垂线上的某一点,演示让波行进起来结果峰谷依次通过此点——说明此点振动在峰→平衡位置→谷→平衡位置→峰之间往复振动是加强点.然后再让学生看两列波的相遇峰、谷依次通过该直线上的所有点——说明此直线上的点均是加强点.④再分析S1S2中垂线两侧对称位置上的点,即两列波峰谷相遇点,首先注意某一点,演示让波行进起来总是峰谷同时通过此点——说明两列波通过此点总是振动方向相反,是被消弱的;然后再看两列波峰谷交叉点的移动情况——为消弱区域.⑤其次再分析远离中垂线上的点又是加强区域……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振动加强与消弱点的分布是相互间隔的而且是稳定的.结合干涉挂图反映在屏幕上:同相加强光能量较强——亮;反相减弱光能量较弱——暗.得到亮暗间隔的干涉图样.(3)屏幕上出现亮纹、暗纹的条件.在示意图中,S1和S2为一对相干光源,两组半径相同的同心圆表示S1和S2两相干光源向外传播的两列波.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实线a0、a2、a′2,a4、a′4…为加强区域,虚线a1、a′1;a3、a′3…为减弱区域.①实线a0上各点,S1、S2发出光波到达线上某点的光程差δ=0.实线a2(a′2)上各点,S1、S2发出光波到达线上某点的光程差δ2=λ.实线a4(a′4)上各点,S1、S2发出光波到达线上某点的光程差δ4=2λ.即在实线a0、a2(a′2)、a4(a′4)…上各点光程差各为0、λ、2λ…,即为波长的整数倍.屏上出现亮纹.…,即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屏上出现暗纹.总结规律:凡光程差等于波长整数倍的位置,产生亮条纹;凡光程差等于半波奇数倍的位置,产生暗条纹,即产生亮暗条纹条件表达式:亮纹光程差δ=kλ(k=0,1,2…).*(4)若学生数学基础好,接受能力强可推导屏上亮暗纹的位置公式,否则不进行此内容.3.干涉条纹间距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重做双缝干涉实验,让学生注意实验现象,并定性寻找规律.①改变屏与缝之间的距离L——波长λ不变时L越大,亮纹间距(暗纹间距)越大.②屏与缝之间距离L不变,用不同的单色光进行实验——波长长的亮纹间距(暗纹间距)大,并展示彩色挂图.③L、λ不变,用双缝距离d不同配件进行实验——d小的亮纹间距(暗纹间距)大.小结:(1)实验可证明(或用上述亮暗纹的位置公式得亮纹间距)Δx=(2)利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L、d、Δx可测单色光的波长.4.用复色光源做扬氏双缝干涉实验.让学生猜测干涉图样,然后教师做演示,让学生注意观察屏上图样特征:双缝S1、S2连线的中垂线与屏相交的中央位置是白色亮缝,而两侧是彩色条纹,然后展示挂图以便让学生对图样有深刻印象.(三)课堂小结1.托马斯·扬在历史上第一次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做出了光的干涉实验.光的干涉现象微粒说无法解释,而波动说可做出完善解释,使人们认识到光具有波动性.2.两个相干光源发出的光在屏上某处叠加时如果同相,光就加强,如果反相光就减弱,于是产生明暗条纹,其特征是在中央明纹两侧对称地分布着明暗相间的各级干涉条纹,且相邻明纹和相邻暗条纹的间隔相等.单色光:亮纹光程差δ=kλ(k=0,1,2…).复色光则出现彩色条纹.3.明暗相间条纹反映光的能量在空间分布情况,暗条纹处光能量几乎是零.表明两列光波叠加彼此相互抵消.这并不是光能量损耗了或变成其它形式能量,而是按波的传播规律,没有能量传到该处;亮条纹处的光能量比较强,光能量增加也不是光的干涉可以产生能量,而是按波的传播规律,到达该处的能量比较集中.。
光的干涉教案
光的干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学生已有几何光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顾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发展过程(2)在复习机械波干涉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产生光的干涉的条件和杨氏实验的设计原理。
(3)使学生掌握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产生亮条纹和暗条纹的原因及条件,并了解其有关计算,明确可以利用双缝干涉的关系测定光波的波长。
(4)通过干涉实验使学生对光的干涉现象加深认识。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的主要设置了两个探究的问题(1)在机械波产生干涉现象的知识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光的干涉条件,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产生亮条纹和暗条纹的原因及条件。
(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相邻两条亮条纹(或暗条纹)的间距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培养学生循着科学家足迹自主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教学重点】(1)使学生知道双缝干涉产生的条件,掌握干涉图样的特征。
(2)理解双缝干涉实验中产生亮条纹和暗条纹的条件(3)理解相邻的亮条纹(或暗条纹)的间距,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对双缝干涉图样中亮条纹和暗条纹产生原因的正确理解(2)理解影响双缝干涉图样中相邻亮条纹(或暗条纹)间距的因素【教学方法】类比、实验、分组探究【教学工具】PPT课件、玩具激光光源、光栅(双缝)【教学过程】课题引入:问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许多光学的现象,这些自然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图片展示:如光的直线传播、彩虹、“海市蜃楼”引入:自然界中的光现象如此丰富多彩,人们不禁要问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新课教学:一、两大学说之争:在17世纪以牛顿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光是一种物质微粒,在均匀的介质中以一定的速度传播”以惠更斯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学生讨论:你赞同谁的观点?并说一说赞同的原因。
二、光的干涉:(一)假设:光是一种波,则必然会观察到波的特有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干涉、用双缝干涉测波长、衍射现象
二、精选例题:
【例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这时( )
A .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它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
B .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它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依然存在
C .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
D .屏上无任何光亮 三、过关测试
1.如图所示是光的双缝干涉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单缝S 的作用是为了增加光的强度.
②双缝S 1、S 2的作用是为了产生两个频率相同的线状光源.
③当S 1、S 2发出两列光波到P 点的路程差为光的波长λ的1.5 倍时,产生第二条暗条纹。
④当S 1、S 2发出的两列光波到P 点的路程差为长λ时,产生中央亮条纹. A.① B.①② C .②④ D.②③
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到光屏上P 点的距离之差△x=0.6m ,若分别用频率为f 1=5.0×1014Hz 和f 2=7.5×1014Hz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则P 点出现明、暗条纹的情况是(
)
A.用频率为f 1的单色光照射时,出现明条纹.
B.用频率为f 2的单色光照射时,出现明条纹.
C.用频率为f 1的单色光照射时,出现暗条纹.
D.用频率为f 2的单色光照射时,出现暗条纹. 3.关于双缝干涉条纹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同一种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能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单色条纹.
B.用同一种单色光经双缝干涉的明条纹到两缝的距离之差为该色光波长的整数倍.
C.用同一种单色光经双缝干涉的明条纹到两缝的距离之差一定为该色光波长的奇数倍.
D.用同种单色光经双缝后干涉的暗条纹到两缝的距离之差一定为该色光半波长的奇数倍.
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这时( )
A .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它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
B .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它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依然存在
C .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
D .屏上无任何光亮
D AD ABD C A C AC A BD AC B D B A 5.如图所示,一束白光从左侧射人肥皂薄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人从右侧向左看,可看到彩色条纹
②人从左侧向右看,可看到彩色条纹 ③彩色条纹水平排列
④彩色条纹竖直排列
A .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④
D .①③
6.用绿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在光屏上呈现出绿、暗相间的条纹,相邻两条绿条纹间的距离为Δx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 .如果增大单缝到双缝间的距离,Δx 将增大
B .如果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Δx 将增大
C .如果增大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Δx 将增大
D .如果减小双缝的每条缝的宽度,而不改变双缝间的距离,Δx 将增大
7.如图甲所示,在一块平板玻璃上放置一平凸薄透镜,在两者之间形成厚度不均匀的空气膜,让一束单一波长的光垂直入射到该装置上,结果在上方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的同心内疏外密的圆环状干涉条纹,称为牛顿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干涉现象是由于凸透镜下表面反射光和玻璃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形成的
B .干涉现象是由于凸透镜上表面反射光和玻璃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形成的
C .干涉条纹不等间距是因为空气膜厚度不是均匀变化的
D .干涉条纹不等间距是因为空气膜厚度是均匀变化的
8.在一发光的小电珠和光屏之间放一个大小可以调节的圆形孔屏,在圆屏从较大调到完全闭合的过程中,在屏上看到的现象是:( )
A.先是圆形亮区,再是圆形亮环,最后完全黑暗 B.先是圆形亮区,最后完全黑暗 C.先是圆形亮环,最后完全黑暗
D.先是圆形亮环,再是圆形亮区,最后完全黑暗
9.关于光学装置上的增透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上涂增透膜后,可提高成像质量
B.光学镜头上涂增透膜,是为了使入射光的各种色光都不发生反射 C.增透膜的厚度应是入射光在介质中波长的四分之一
D.涂有增透膜的镜头,看上去呈淡紫色,说明增透膜增加了镜头对紫光的透射程度 10.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只改变一个条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双缝间距变小,则条纹间距变宽 B.使屏与双缝距离变小,则条纹间距变宽 C.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则条纹间距变宽 D.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紫光,则条纹间距变宽
11.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中,当使用波长为m 7
106-⨯的橙光做实验时,光屏中心点P点及其上方的P 1点形
成两条相邻的亮纹;若换用波长为m 7
104-⨯的紫光重复上述实验,在P和P 1点形成的亮、暗纹情况是( )
A.P和P 1都是亮纹
B.P是亮纹,P 1是暗纹 C.P是暗纹,P 1是亮纹
D.P和P 1都是暗纹
12.下面哪些属于光的干涉现象:( ) A.雨后美丽的彩虹
B.对着日光灯从两铅笔的缝中看到的彩色条纹 C.光通过三棱镜产生的彩色条纹 D.阳光下肥皂膜上的彩色条纹
13.关于光的衍射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缝的宽度d 越小,衍射图案越亮
B.缝的宽度d 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
C.缝的宽度d 越小,光的传播路线越接近直线 D.入射光的波长越短,衍射现象越明显
14.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绿光通过单缝S 后,投射到具有双缝的挡板上,双缝S 1和S 2与单缝的距离相等,光通过双缝后在与双缝平行的屏上形成干涉条纹。
屏上O 点距双缝S 1和S 2的距离相等,P 点是距O 点最近的第一条亮条纹。
如果将入射的单色光换成红光或蓝光,讨论屏上O 点及其上方的干涉条纹的情况是:①O 点是红光的亮条纹;②红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 点的上方;③O 点不是蓝光的亮条纹;④蓝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 点的上方。
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15.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⑴已知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是600mm ,双缝之间的距离是0.20mm ,单缝到双缝之间的距离是100mm ,某同学在用测量头测量时,先将测量头目镜中中看到的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某条亮纹(记作第1条)的中心,这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左图所示。
然后他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7条亮纹的中心,这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右图所示。
这两次示数依次为_______mm 和______mm 。
由此可以计算出本实验所用的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nm 。
参考答案:
1.D
2.AD
3. ABD
4. C
5. A
6. C
7. AC
8.A
9. BD 10.AC 11. B 12. D 13. B 14.A 15.0.641 10.296, 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