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国学教育的现实解读
国学在当代教育中的作用如何
国学在当代教育中的作用如何国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教育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更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人文素养培养。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三个方面来探讨国学在当代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国学在当代教育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传统的国学经典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如《大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些经典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能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国学在当代教育中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国学经典讲究意境的营造和语言的表达,它所蕴含的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与现代教育注重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不同,国学注重的是直观感知和情感体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细腻情感非常重要。
最后,国学在当代教育中有助于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哲学等知识。
通过学习国学,学生可以了解到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增长知识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同时,国学也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素质。
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国学在当代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国学的传承与发展,将其融入到课程体系当中,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国学所带来的教育价值。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具有民族自信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
浅谈大学国学教育的开展
素质教育浅谈大学国学教育的开展刘靓(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00)摘要:国学教育不是一个单纯而静态的概念,它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文化传承。
国学教育的开展要和现实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使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精神和社会变革精神在当代经过变革成为我们现实社会文化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国学教育:可能性;必要性如今,随着中华民族的日益崛起和以追随西方而建立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日趋多元的价值观,很容易受到起的学科体系的局限性,人们开始反思和同归自身博大的诸多不良价值取向的影响与误导。
因此,针对大学生本身的古老文明,国学由此被重新发掘。
不同于以往国学的纯书斋现实情况,用优良的文化传统来熏陶和培养大学生是非常学院性质,现今的国学被赋予了更多的现实和现代意义。
国必要的。
学于此时已不仅是单纯的学术,而是一种应社会需求而生、1.传承民族文化与精神的需要被赋予了更多时代意义和历史使命的民族文化之本。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和文明发展的根基,作为传承、保存与研究国学的高等学府,大学对国学而作为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则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的传承与复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大学生作为大学的要传承者.可以说,大学生国学素养的普及度直接关系到一主体、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者、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接受国个民族文化未来发展的走向。
学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有研究者对江西师范学院文理科在内的660名学生一、大学进行国学教育的必要性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最常见的古代文学作品如13口相当今社会,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传的古代神话及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等,学生的阅读率不迅速普及,站在社会信息前沿而价值观等尚未稳定的大学超过50%;而那些稍微少见的内容如古代哲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接触过的学生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虽不能以此推知收稿日期:2008-07-23全国大学生的状况。
但亦可窥见当代青年大学生传统文化作者简介:刘靓(1986--),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知识的贫乏程度。
国学基础《大学》知识点解读
国学基础《大学》知识点解读《大学》是中国传统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对于人生、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思考和探讨。
本文将解读《大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思想。
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大学》中强调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天地之间存在一种深厚的联系。
在古代中国,人们普遍相信天地万物都是相互关联并共同构成一个和谐整体的。
这一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了个人修身和家庭、国家、天下的关系。
个人的修身需要从自身做起,通过自我反省和不断的学习进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人生的美好。
同时,个人的修身也会影响到家庭和社会,从而影响整个国家和天下的格局。
三、格物致知的观念《大学》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观念,认为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认识世界,以此达到真知的境地。
这一观念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和体验才能真正获得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四、中庸之道《大学》中提及了中庸之道,认为在人生的道路上应该遵循中庸之道,即避免过度和激进的行为,保持平衡和稳定。
中庸之道对于人生的平稳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修学和明道的重要性《大学》中强调了修学和明道的重要性。
修学是指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修养。
明道是指明白道德的本质和价值,遵循正确的道德准则来行事。
修学和明道是互相关联的,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践行道德。
六、致良知和诚信《大学》中提到了致良知和诚信的重要性。
致良知是指使自己的良知充分发挥作用,正确判断是非善恶。
诚信是指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致良知和诚信是实现个人修身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通过对《大学》的知识点解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了解古代哲学家们对于个人修身、道德行为和社会秩序的思考。
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实现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振兴大学国学教育的现实路径
观点 。在这 方 面 ,毛泽 东 同志为 我们树 立 了一 个科
学 的标杆— — 去粗 取精 、去 伪存 真 ,去其 糟粕 、取 其 精 华 。二是 要 以创新 为宗 旨传 承与 弘扬 国学 。倡
使 国学教 育得 以顺 利开 展 ,并 得 到 良好 的效果 ,必 须 加强教 育 ,提高认 识 ,以消 除对 国学 的 困惑 ,从
党 的十七大 报告 明确 指 出 : “ 中华 文化 是 中华 民族 生生 不息 、团结 奋进 的 不竭动 力 。要全 面认 识
国学是 中华 民族 智 慧 的结 晶 ,是 五千 年文 明史 的积 淀 ,是人 类古 老文 明 中唯 一 完 整 保 留 至今 的文 明 ,
祖 国传 统 文化 ,取其 精华 ,去其糟 粕 ,使之 与 当代
现 时代性 。加 强 中华优 秀文 化传统 教 育 ,用现 代科
技 手段开 发 利 用 民族文 化 丰厚 资 源 。 ”为 此 ,再 无
休止 地去 争论 开展 国学 教育 的价 值 已毫无 意义 。当 前 的首要 任务 应是 研究 探讨 如何 开展 大学 国学 教育
值 ,所 以不 能用现 代 的观点 来苛 求 国学 的完 美 ,这 是本 文 的逻辑 起点 。另 外 ,国学 的发 展 历程 是一 个
而 形成 重 视 国学 、热 爱 国学 、学 习 国 学 的 浓 厚 氛
围。
导 国学 不 是 考 究 训 诂 ,不 是 钻 故 纸 堆 ,更 不 是 复
古 ,而 是 以 “ 三个 面 向” 为基 点 ,分 析 研究 国学 , 挖 掘其 与 时 代 相 契 合 的 潜 在 价 值 ,经 过 转 换 和 创 造 ,赋予 时 代 的内涵 ,为新 时期 文化 建 设服 务 ;即 通 过 吐故 纳 新 、扬 精 弃陋 ,使 之 与时俱 进 ,获得 新
国学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国学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国学教育是一种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教育,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涵盖了中国文学、哲学、历史、礼仪、书法、国画等诸多方面。
它不仅强调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而且还强调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思想和价值观。
国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
2. 国学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国学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它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素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智力水平。
首先,国学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知识积累,增强对文化的认识。
国学教育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诗词、文言文等,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文化,从而增强对文化的认识。
其次,国学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国学教育中的文字、诗词、文言文等都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最后,国学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智力水平。
国学教育中的诗词、文言文等都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智力水平,从而提升自身的智力水平。
总之,国学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知识积累,增强对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提升大学生的智力水平。
国学教育的内涵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和法家文化等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古代的文学、历史、哲学、礼仪、书法、国学、诗词、论语等。
它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是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一种深刻的思想体系。
国学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精神深度和思想宽度,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提升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
4. 国学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国学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十分显著,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道德修养,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拓宽视野,增进文化素养,加强社会责任感,提升思想深度和审美能力等。
国学教育的重要性与现代教育的融合
国学教育的重要性与现代教育的融合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教育的形式和目标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然而,尽管现代教育体系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寻求将国学与现代教育相融合的方法。
一、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国学教育是指传统中国文化和思想的教育,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等各个学派的经典著作和国学经典。
国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首先,国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意识。
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通过国学教育,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道德情操,提高文化素养。
其次,国学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常常涉及深刻的哲理和复杂的思维方式,学生通过学习国学可以开拓思维,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最后,国学教育传承和发扬了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对于塑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身份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代社会,随着国际交流的加深,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和自信是我们赢得尊重和影响力的基础。
二、现代教育与国学教育的融合国学教育与现代教育的融合是一个大势所趋,旨在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打造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融合方式:首先,可以将国学元素融入到现代教学内容中。
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中蕴含了许多深刻的人生智慧和价值观念,可以通过将这些内容融入到现代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其次,可以通过国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传统文化中往往包含多学科交叉和思维方式的综合应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
因此,可以在现代教育中引入一些国学元素,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综合思考和创新。
最后,可以通过将国学教育与现代教育相互结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养的学生。
国学教育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而现代教育则强调对多元文化和跨文化交流的认知和理解。
对国学课的建议和意见
对国学课的建议和意见
关于国学课,我想首先强调的是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根基,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经典文献的选取,既要包括传统的四书五经,也要涉及一些具有现代意义的著作。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经典中的思想内涵,而不是简单地背诵和记忆。
其次,国学课的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讲授方式外,可以尝试采用互动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教育等,可以让国学课程更加生动有趣。
另外,对于国学课的评价方式也需要进行改进。
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而不仅仅是依据考试成绩来评判。
可以采取论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最后,国学课的师资力量也需要加强。
教师作为教学的关键因素,应该具备深厚的国学功底和教学能力。
可以通过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确保国学课的品质和效果。
国学课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通过选取合适的教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等方面来提升国学课的教学质量,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国学教育的现实解读
大学国学教育的现实解读关注现实是解决问题的逻辑起点,基于此,本文着重从基本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三个方面来解读我国大学国学教育发展的现实状态,以期为日后研究和科学决策及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标签]大学国学教育国学研究为了推动大学国学教育的深入发展,本文从求真、求实的视角来解读大学国学教育发展的现实状态,以期对后续研究和实践有所裨益。
一、大学国学教育及其研究的基本现状(一)部分大学设立了国学教育与研究机构现代大学国学教育与研究机构的创办可追朔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的国学教育运动。
第一个专门从事国学教育与研究的机构当推无锡国学专修馆(后改为无锡国专),是由浙江省有识之士施省之于1920年冬发起创办的私立国学专科学校。
第一个大学国学研究机构当推1922年成立的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第一个大学国学教育与研究机构当推1925年创办的清华国学研究院,这些国学教育与研究机构成为当时国学教育运动的先锋。
建国后,较早创办大学国学教育机构的当推武汉大学2001年创办的国学试验班,最引人注目的是2005年创办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较有影响的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在其带动下。
部分大学也相继创办了国学教育与研究机构。
推动了大学国学教育的发展。
目前,开展系统的国学教育的大学主要有以下几所:(1)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
其前身是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是直属学校领导的跨系、所的学术研究机构,成立于1992年1月,2000年初更名为北大国学研究院,于2002年开始招收博士生,在较高层次上开始了新一轮的国学教育,(2)武汉大学国学试验班。
创建于2001年,由文、史、哲三院与高级研究中心合办,现在有四个年级的本科班与一年级硕士班。
在课程设置方面打破了传统的专业过细的教育模式,主要以“原典”为主,宗旨在培养具有较为敏锐的政治头脑、较强的战略思维能力与跨文化交流才能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3)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组建于2005年5月,9月开始招生。
加强高校国学教育改革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移等 因素 ,都影响 了高校传 统文化 教育 的顺 利开 展。为 了加 强 高校传统文化教 育 ,提升 大学生 的文化 素养 ,有必要 对高 校传 统文化教育 的课程设置做出科学 的规 划。 大学 生人文素 质主要包括 传统人文 知识 和人 文素养 两个部 分 。传统人文知识 主要对 中国古典 文学 知识 的修 习积 累 ,而人 文素养则是经过传 统文化 知识等 的浸润 、内化后形 成 的价值观 念 、思想道德修养 、行为方 式等 等。在 加强 大学生人 文素 质 的 过程 中 ,中国古代 文学课 程教育 起着非 常重要 的作用 。中 国古 代文学是 中国传统 文化 的核心组 成部分 ,也 是传 承我 国传统 文 化的重要 载体 ,“ 是传统 文化 中最容易为现代人 理解 、接受 的一 种形 态 ,是沟通 现代人 与传统 文化 的最 直接 的桥梁 ,同时也是
意 ,影响 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 高。因此,高校加 强对古代文 学等课程 的重视 ,推进课程 改革势在 必行。 另一 方面 ,培 养 大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 ,鼓励他们积极 主动地阅读 国学经典 、学习古代文学知识也很 重要 。
关键词 :国学;人文素质 ;古代文学 ;课程 改革
中国传统文化 是我 国千百年来 遗 留下 来 的宝贵遗 产 ,蕴藏 通过 中国古代文学这个 优 良载体 ,基本 可 以传 承 中国传统文 化 着极为丰厚 的文 化 内涵 ,加 强 中国传统文 化教育 对于学 生 吸收 里那些优 良传统和 可贵 品质 。 目前高校 古代 文学教育 的形势 不 传统文化的精华 ,提高 自己的人文 素质具有 重要 意义 。在我 省 容乐 观 ,比如许多 高校存 在重视应 用技 术、应用知识 教育 而轻 “ 文化兴省 ” 的大背 景下 ,加 强 高校传统 文化 教 育显得 尤为重 视人文教育 的现象 ,作为传 承 中国传统 文化 ,提 高大学生人 文 要。但 目前中国高校传 统文化 教育不 容乐观 ,根 据我 们的研究 素质 的古代文学课 程 ,并没有 真正得 到高校 管理部 门和教 育主 和对省 内几所高校 的问卷调查 ,发现 目前高校传 统文 化教育 存 管部 门的重视 。中国古代 文学 课 程教 育存 在 课 程设 置不 合 理、 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许多高校 大学 生对 国学知识 的涉猎面不宽 、 课时压缩 等现象 。主要表现在 : 学习程度不深 、国学知识不 全面 ;对 国学知 识把握 不准 、学 习 1 .古代文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 国学知识 的主动性 不高 、对 国学 知识 的运 用能力 较弱 等 ,而 目 目前 许多高校 的古代 文学课程 设置存 在不合 理 的现象 ,其
国学教育在大学成人教育中的作用(精)
国学教育在大学成人教育中的作用(精)什么是国学换做以前我会不假思索地说,所谓国学啊不外乎“之乎者也”“孔孟之道”罢了。
经过这次较为系统的学习,我才明白—国学:一国之学术也。
总体上来说是以儒家经典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艺术,其包罗万象,医学、书画、艺术、哲学、史学、伦理学等等。
相信不少人看过于丹的伦理心得吧她系统的详尽的用通俗化的语言来为我们解释论语,达到一种“让圣贤走进我们的生活”的目的。
这就是国学教育的一种表现。
国学教育也日渐在大学成人教育中起着愈加重要的作用了。
下面是我通过学习所得的几点浅显的心得: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许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凤姐”等人物已不鲜见,即使是我们的大学校园也不再是一片净土。
诸如“我爸是李刚”等事件以充分表明了当今大学生心态的骤变。
我们的传统优良美德在被人忽视,传统道德摇摇欲坠。
社会呼唤国学。
人大校长纪宝成曾说过:“国学教育,可以提高国人道德水平,可以提高个人文化素养,提高国民精神生活水平,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在小学的语文课上就已经学过一些论语了。
大学国学课上,我们可以接触到更多。
更有国学老师还有专门的课本以及良好的氛围来让我们更为系统的全面的去了解国学。
更加接近圣贤思想。
之子百家的思想,儒学思想:教诲当代大学生“仁”让我们有一颗赤诚的心怀有善心,人性本善,使我们远离冷漠,增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社会的感情,让爱靠近我们。
教诲我们“礼”个性张扬固然可赞,随着时代的变迁,礼的内涵也在增加。
大学生,何不彬彬有礼展现我们儒雅的一面。
墨家思想:尚贤—教诲大学生,崇尚能力,才干。
而非金钱美女。
节用—让我们明白,铺张浪费不可取。
兵家:天时地利人和让我们更加智慧,懂得为自己创造良好的时机。
道家:与自然和谐相处。
与社会和谐相处。
等等。
我举的例子,都是一些很表面的思想。
国学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深入了解了解诸子百家思想、著作……增加我们内涵的同时,培养我高尚的情操。
国学的当代价值及国学教育探讨
国学的当代价值及国学教育探讨国学的当代价值及国学教育探讨国学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精神文化,塑造了一代又一代有责任感、有自律精神的中国人,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了巨大的奉献。
由此可见,国学对于人的开展和进步是具有十分积极影响的。
为了能使国学在当代的中国发扬广阔,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国学的当代价值以及当代的国学教育进行探讨。
国学当代价值国学教育随着国家的不断开展和进步,以及我们国家在民族文化方面的自觉意识,因此我们又重新发现了国学在当代的一些价值,这种变化对于促进中国的开展和进步是非常有利的。
这种变化同时,也表达了我们国家在民族精神、民族美德、民族艺上的复兴,因此我们应该依据当今的时代变化和开展,来努力地发挥国学在塑造当代的民族精神的作用。
一、国学的当代价值唤起文化自觉并恢复自信一个国家区别于另一个国家,除了生存环境、皮肤以及外貌等方面的区别,主要是在于这个国家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
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造就了中国人,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对于一个国家的开展和进步是非常重要的,充分地表达了一个国家对于本国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同时,也是实现民族认同以及增进民族凝聚力的根底,因此对于加强全国人民的团结友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重振国学十分有利于增加海内外的中国人的血脉、文化与情感上的联系,这可以有利的促进我们国家的开展和进步。
同时,也有利于增进台湾同胞与大陆民众的亲和感,并且有利于国内各个民族实现共同文化认同和民族大团结。
因此,重振国学对于中国人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系到中国文明的传承发光大。
中国文化具有很大的作用,因为中国是实现中国人文化、自觉文化认同以及文化归属的重要根底。
由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生活习惯构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特征,这些不同的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应该彼此尊重并相互借鉴和学习,这样才能够促进各个文化的进步和开展。
国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3篇)
第1篇摘要:国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国学教学模式的内涵、实践意义以及实施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国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国学教学模式的内涵国学教学模式是指在国学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知识,培养国学素养,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模式。
其主要特点包括:1. 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国学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注重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启发、点拨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重视实践与体验。
国学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参观、考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国学文化的魅力。
4. 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国学教学模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
二、国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1. 增强民族自信心。
国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通过国学教育,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国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
国学教学模式使学生深入了解国学知识,增强文化自觉,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时代人才。
4.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国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5. 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国学教学模式强调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有助于推动国学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6.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国学教育有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实施国学教学模式的策略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批具有深厚国学素养、教学能力的教师,是实施国学教学模式的关键。
国学教学实践思考(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学教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从国学教育的内涵、现状、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思考,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国学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
一、国学教育的内涵国学,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思想,以及诗词、书画、音乐、礼仪等艺术形式。
国学教育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国学教育的现状1. 国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国学教育,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倡“国学热”。
2. 国学教育形式多样化。
目前,国学教育已从学校教育拓展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领域,形式包括课堂教学、讲座、实践体验等。
3. 国学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许多学校缺乏专业的国学教师,导致国学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4. 国学教育内容较为单一。
部分学校和国学教育机构过分强调经典诵读,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5. 家长对国学教育的认识不足。
一些家长对国学教育存在误解,认为学习国学就是背诵经典,忽视了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国学教学实践策略1. 明确教学目标。
国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
2. 创新教学方法。
结合现代教育理念,运用多媒体、游戏、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国学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4. 丰富教学内容。
在经典诵读的基础上,增加诗词、书画、音乐、礼仪等艺术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融入生活实践。
将国学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6. 强化家校合作。
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国学教育,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7. 举办国学活动。
定期举办国学讲座、诗词朗诵比赛、书画展览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8. 拓展国际视野。
加强国学教育与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提高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国学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意义
国学对当代大学生和社会的现实意义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及近现代意识形态发展的大体脉络,指出当代中国存在的精神危机,讨论国学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塑造可能起到的作用,以及在培育现代公民精神中的局限。
关键词:国学;儒家;道家;大学生;西方哲学;科学;民主1. 引言:当代中国社会的一大危机便是“精神危机”,或曰“信仰危机”。
传统的中国社会以儒家学说作为主流意识形态,辅之以佛道思想。
有“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的说法,这一点在文人苏东坡的身上体现的十分明显[1]。
到了近代西学东渐,中国的主流价值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时期达到高潮,“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种思想纷繁芜杂,在神州大地激烈碰撞。
最终,中国的政治道路的选择同时也确立了现代的意识形态选择——“马克思主义”。
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或者说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曾经激励无数的志士仁人为国家的解放、民族的独立奉献自己毕生的心血甚至宝贵的生命。
但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的冲击后,在中国产生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精神危机:旧有的、传统的价值长期被批判、抑制,主流的价值由于“文革”的社会动荡受到怀疑、抵制,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涌现。
一个当代中国大学生正常的价值观受教育经历是这样的:接受过并不完善的国学教育和以应试为主要目的马克思主义教育。
对于国学教育,主要以名言摘要,散文短篇的形式开展,比如《论语八则》、《劝学》、《逍遥游》、《渔夫》。
学生们往往只能“见其一斑”,而不能了解其系统的思想,已达到对国学的充分认识。
而对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又因为担任着宣扬官方意识形态的政治任务,在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文化氛围里,又遭到了学生的不自觉抵触。
到了大学,随处可见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十分有可能引发一些大学生自发地进行真诚的哲学思考: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有的人努力学习乐此不疲,而有的人闲云野鹤却也心安理得?大家学习不同的专业,各种专业是否有高下之分?专业选择是看个人兴趣、天赋还是服从社会需求?这个时候,大学生十分需要思想上的帮助,而国学必然可以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浅谈大学国学教育的价值与途径
浅谈大学国学教育的价值与途径【摘要】:文章主要研究的是当代大学国学教育的价值以及如何开展大学国学教育的问题。
在剖析大学开展国学教育的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行大学国学教育的具体途径,认为可以从国学的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以及辅助性的网络教育和系列讲座教育这四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大学国学教育;价值;途径推行大学国学教育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必须,它不仅让现代大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蕴藏的人生哲理,而且可以古为今用,把其应用到现实社会中的为人处事上。
开展大学国学教育,应在结合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开创新的学习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时代新人。
一、解析”国学”所谓”国学”,作为名词古已有之,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然而作为近代意义上的概念,则是在20世纪初年形成的,其具体的界定,人们多有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是,相对于新学它指旧学,相对于西学它指中学,引申而言,即今人眼中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
私以为,国学可以理解为是参照西方学术对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
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国学,即胡适所说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数术方技均包括其中;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抽象继承、积极弘扬的重点之所在。
二、大学国学教育的价值在当今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从中学到大学,长期累层叠加的分科式与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使大学生的素养贫弱化或单面化,尤其是使很多大学生变得不会思考,没有思想和反思的本领和能力,这一切正深刻地突出了在大学校园里推行具有高度思想性和教导性的国学教育十分必要。
第一、针对当今国际化社会的现状而言,大学国学教育有其特有的使命。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环境。
国学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探论
国学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探论一、国学课程的重要性与意义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倡和国学热的兴起,国学课程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诗词、书画、易经等内容。
作为中国人的文化遗产,国学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学课程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提升其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探讨国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实践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国学课程的教学方法1. 多媒介教学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介教学成为了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
在国学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介手段,如影视、音频、互动课件等,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比如通过播放古代音乐,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中华传统音乐的魅力;通过展示传统书画作品,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领略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多媒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视听的更好地体会并理解国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 实地体验教学法国学课程的教学也可以采用实地体验的教学方法。
以古建筑为例,可以组织学生前往相关古建筑参观,了解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通过实地体验,学生可以更加生动地了解国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
3. 互动式教学法在国学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
在讲解诗词或经典名著时,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通过互动式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国学课程的深入学习。
三、国学课程的实践探索1. 推动国学课程融入校本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可以通过推动国学课程融入校本课程,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从而深化国学课程的实际教学。
可以在语文、历史、美术等学科中,将国学元素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传统学科知识的也能够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国学教育调研报告
国学教育调研报告
《国学教育调研报告》
近年来,国学教育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送入国学班,希望通过学习古代经典文化来提高孩子的修养和品德。
为了深入了解国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针对国学教育的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对国学教育抱有积极的态度,认为通过学习国学,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化底蕴和修养。
他们希望通过国学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信仰,使他们更加自信、坚韧和有担当。
另外,调研也显示出国学教育在一些城市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许多中小学也开设了国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国学的机会。
同时,一些国学机构也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让国学教育更加接地气、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然而,调研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些国学机构过分注重经典文化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导致学生对国学失去了兴趣。
另外,一些家长将国学教育作为疗教育的手段,期望通过国学教育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习惯,这种功利性的教育方式不符合国学教育的初衷。
综合以上调研结果,我们认为国学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兼顾经典文化的传承,让学生在学习国学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文化自信和自强精神。
政府和社会应
该加大对国学教育的支持,并加强对国学机构的监管,确保国学教育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国学修养对理工(艺术)生的重要性及提高自身国学修养的途径和方
国学修养对理工(艺术)生的重要性及提高自身国学修养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广大理工科(艺术)大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广大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弘扬民族文化精髓,是在大学生中开展国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国学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由于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当代中国教育的文化功能被严重削弱,而急功近利思想导致大学生人文素养日趋低下。
实践证明,无论是著名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还是取得重大成就的自然科学家都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只有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才能保证潜力的“源头活水”。
而作为传统文化学术总和的国学,其经典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优美意境、和谐音韵、优雅情趣则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教材,若能适时在大学生中开展国学教育,使其“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则势必会丰富其人文底蕴,提高其人文素养,更好地催生其科学精神和迸发创造之花。
二、开展国学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人格修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其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影响广泛,这种不良影响对于价值观尚未成型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渗透力,极易造成其道德的滑坡、人性的扭曲,而国学中所包含的注重道德、注重人格等积极内容可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待人、处世的指导,教导其明礼知行、知荣明耻,是道德教育难得的资料。
如《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人格理想,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孟子》“老吾老以及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帮助人们打开人道主义的心智;“仁、义、礼、智、信”的教义,让人以健康的心态来适应社会变迁中的不确定因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器与豪迈更是能够端正大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从而树立远大的志向。
三、开展国学教育能够传承民族文化任何一个有较长历史的民族,其文化都会有自己的根基,而孕育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传统国学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传统、没有文化的民族如何能够存在和发展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oDERN EDUCAT1 0N CI S ENCE
20 0 8年 第 6期
大 学 国 学 教 育 的 现 实 解 读
赵 淑 梅
[ 摘
要 ]关 注现 实是 解 决 问 题 的 逻辑 起 点 ,基 于 此 , 本 文 着 重 从 基 本 现 状 、存 在 的 主 要 问题 及 其 根
有 较 为 敏 锐 的政 治 头 脑 、 较 强 的 战 略 思 维 能 力 与 跨 文 化 交 流 才 能 的复 合 型 高 级 人 才 。 ( )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国学 院 。组 3 建 于 2 0 年 5 ,9月 开 始 招 生 。其 课 程 设 置 主 要 有 学 科 05 月 基 础 课 、专 业 必 修 课 和 专 业 选 修 课 ,课 程 以元 典 研 读 为 主 。 学 制 6年 ,本 硕 连 读 ,2 0 0 6年 开 始 招 收 博 士 研 究 生 ,学 生 毕 业 后 可 直 接 获 得 相 关 专 业 学 位 。 ( ) 兰 州 大 学 敦 煌 学 研 4
深入 发 展 ,本 文从 求 真 、求 实 的 视 角 来 解 读 大 学 国 学 教 育
发展 的现 实 状 态 , 以期 对 后 续 研 究 和 实 践 学 国 学 教 育 及 其 研 究 的 基 本 现 状
( ) 部 分 大 学 设 立 了 国学教 育 与研 究机 构 一 现代 大学 国学 教 育 与 研 究 机 构 的 创 办 可 追 朔 到 2 O世 纪 二 三 十年 代 掀 起 的 国 学 教 育 运 动 。第 一 个 专 门 从 事 国 学 教
究 所 。兰 州 大 学 敦 煌 学 研 究 机 构 建 立 于 1 7 9 9年 , 1 8 9 3年 成 为 敦 煌 学 专 业 硕 士 学 位 授 权 点 ,19 9 5年 成 立 了 兰 州 大 学 敦 煌 学 研 究 所 ,1 9 9 8年 兰 州 大 学 成 为 目前 全 国 唯 一 具 有 敦
学 研 究 所 、 18 94年 成 立 的 山东 大 学 易 学 与 中 国古 代 哲 学 研 究 中心 、2 0 0 3年 成 立 的南 京 大 学 中 国 国学 院 、 由 湖 南 大 学 于 20 0 5年 成 立 的 岳 麓 书 院 国学 研 究 基 地 、2 0 0 6年 成 立 的
源三 个 方 面 来 解 读 我 国 大 学 国学教 育发 展 的现 实状 态 , 以期 为 日后研 究 和 科 学 决 策及 发 展 提 供 一 些参 考 。
[ 键词 ] 大 学 国 学教 育 国 学研 究 关
[ 中图分 类号]G 4 [ 62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 54 20 )0 —0 8 ~o 0 5 8 3(0 8 6 0 4 4
育与 研 究 的机 构 当 推 无 锡 国 学 专 修 馆 ( 改 为 无 锡 国专 ) 后 ,
是 由浙 江 省 有 识 之 士 施 省 之 于 12 9 0年 冬 发 起 创 办 的 私 立 国
学专 科 学 校 。第 一 个 大 学 国学 研 究 机 构 当 推 1 2 9 2年 成 立 的
煌 学 博 士 学 位授 权 点 的 单 位 。 ( )广 州 城 市 职 业 学 院 国学 5
研 究 所 。成 立 于 2 0 0 6年 9月 ,国 学 研 究 所 成 立 后 的 第 一 项 重要工作就是在 全院学生 中开设 《 学精粹 》必修课 ,目 国 前 在 广 东 省 高 校 中 尚 属 首 创 。 在 开 展 国 学 教 育 的 同 时 , 这 些 教 育 机 构 也 开 展 了 大 量 的研 究 工 作 。 国学 院 与 国 学 试 验 班 等 国学 教 育 机 构 的创 建 ,不 仅 是 新 时 期 大 学 开 展 国 学 教
育 的有 效 尝 试 ,而 且 是 传 承 与 弘 扬 国 学 的 重 要 手 段 ,同 时 也 标 志 着 高 校 国学 教 育 开 始 走 向体 制 化 轨 道 。
为 了推 动 国学 研 究 的 深 入 发 展 , 目前 有 十 几 所 高 校 设
立 了 国学 研 究 机 构 ,其 中主 要 有 1 8 9 4年 成 立 的 深 圳 大 学 国
的 中 国人 民大 学 国学 院 ,较 有 影 响 的 是 j 京 大 学 国 学 研 究 E 院 ,在 其 带 动下 ,部 分 大 学 也 相 继 创 办 了 国 学 教 育 与 研 究 机 构 ,推 动 了 大学 国学 教 育 的发 展 。 目前 ,开 展 系统 的 国 学 教 育 的 大 学 主 要 有 以 下 几 所 :
( )北 京 大 学 国学 研 究 院 。其 前 身 是 北 京 大 学 传 统 文 化 研 1 究 中 心 ,是 直 属 学 校 领 导 的 跨 系 、所 的 学 术 研 究 机 构 ,成
立于 19 9 2年 1月 , 2 0 0 0年 初 更 名 为 北 大 国 学 研 究 院 , 于
北 京 大 学 研 究 所 国 学 门 ,第 一 个 大 学 国学 教 育 与 研 究 机 构 当推 12 9 5年 创 办 的清 华 国学 研 究 院 ,这 些 国学 教 育 与 研 究 机 构 成 为 当时 国学 教 育 运 动 的先 锋 。 建 国 后 ,较 早 创 办 大 学 国 学 教 育 机 构 的 当推 武 汉 大 学 20 0 1年 创 办 的 国 学 试 验 班 ,最 引 人 注 目的 是 20 0 5年 创 办
i e 简 介] 赵 淑 梅 , 吉林 省 教 育科 学 院 高教 所 副研 究 员 ( c者 吉林 长春 102) 30 2
随着 国学 热 的 兴 起 和 国 学 教 育 价 值 的 凸 显 , 国 学 教 育
已堂 堂正 正 地 步入 了 大 学 校 园 。 为 了 推 动 大 学 国学 教 育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