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特南“自然实在论”与新经济
科学哲学 第三章 第六节
第六节普特南(1926——)生平与著作1951:美国洛山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1961: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哲学教授1965:哈佛大学哲学教授《逻辑哲学》,1971《数学、物质和方法》,1975《心灵、语言和实在》,1975《意义和道德科学》,1978《理性、真理和历史》,1981《实在论和理性》,1983《戴着人类面孔的实在论》,1990一、趋同实在论1.实在论与唯心论实在论:承认科学理论中的术语在现实世界中有客观的指称。
唯心论:认为科学理论中的术语是出于想象或为方便而设定,无客观指称。
我把自己描述为一个¡®实在论者¡¯(不带任何限定的形容词),我主要强调指称在确定意义中的重要性,而反对传统的实在论者和唯心论者的观点,他们认为,意义确定指称。
实在论是唯一一种不把科学看成奇迹的哲学。
2.三种实在论:唯物主义实在论:将存在归结为客观的物理性质。
形而上学实在论:主张有一个超越了所有人类可能认识的东西之外的真理观念。
趋同实在论:一切成熟的科学理论中的名词都真正有所指称,这些理论或多或少都近似于真理或逐渐逼近真理。
3.趋同实在论的基本观点(1)成熟的科学理论中的名词或术语必有所指,前后相继的不同的科学理论中的相同名词或术语,可以指称同一个东西。
反对库恩与费耶阿本德的“不可通约性”如果人们相信T1中的名词确有所指,那么它对T2将是一种约束,它将缩小候选理论的种类,即T2必须具有一种能从它的立场上指定T1中名词指称的性质。
(2)科学理论是近似真理,它通过积累而进步,后来的理论把先前的理论作为极限情况包括在内。
我认为科学知识中有某种趋同的观念¡¡事实上,科学家们试图尽可能的维护先前理论的机制(或者表明它们是新机制的¡®极限情况¡¯),这通常是寻找一种理论使之既保留曾经是正确的旧的观察预测同时又容纳了新的观察材料的最艰难的方式。
应用文-逻辑中的实在论立场
逻辑中的实在论立场'逻辑中的实在论立场普特南是当代著名的哲联盟学家和逻辑学家,在哲学的众多领域都有所建树,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普特南哲学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总是处于哲学论争的中心,他的一些论证成为哲学界广泛讨论的。
就逻辑哲学而言,其“不可取缔性论证”就引起了哲学界的广泛关注。
由于这一论证,普特南的逻辑哲学思想被称为“逻辑哲学中的实在论”。
一普特南的不可取缔性论证的主旨在于:在逻辑哲学和数学哲学中,对集合之类的抽象实体实行量化是不可取缔的,唯名论者认为诸如类和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思想是不正确的。
为了替自己的论证辩护,普特南与各式各样的反对者进行了论战,包括唯名论者、工具论者和虚构主义等。
由于蒯因也曾经过类似的观点,即他认为我们必须在本体论中接纳抽象的数学对象,因为数学是最好的科学理论不可取缔的部分。
学界一般将这样的论证称之为蒯因—普特南的不可取缔性论证。
根据这些学者的观点:这一论证对于那些从一般角度怀疑抽象对象存在和从特定角度怀疑数学对象存在的观点形成了很大的挑战。
因为在蒯因和普特南看来,一旦将我们的科学理论作为真的理论,我们就应该接受数学实体,因为数学实体是我们科学理论不可取缔的一部分。
普特南和蒯因都坚信我们有好的理由相信我们的最好的科学理论是真的。
普特南的立场是科学实在论,他认为我们的科学理论是真的或至少趋近于真的,他这样断定的理由在于:科学实在论是唯一的哲学,它使得科学的成功不再是奇迹。
对于大多数哲学家而言,数学理论是我们最好的科学理论的必要组成部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理论中使用的数学理论是真的。
另外,这些哲学家断定数学理论中的变项包含了抽象实体,因此,这些实体的存在性是由科学理论的真理预设的。
这样一来,如果我们一方面接受科学理论的真理,另一方面又否认抽象数学实体的存在,这是互相矛盾的。
Mark Colyvon在其《数学哲学中的不可取缔性论证》(2004)一文中对于普特南和蒯因的不可取缔性论证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第三章 第六节 普特南
第六节普特南(1926——)生平与著作1951:美国洛山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1961: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哲学教授1965:哈佛大学哲学教授《逻辑哲学》,1971《数学、物质和方法》,1975《心灵、语言和实在》,1975《意义和道德科学》,1978《理性、真理和历史》,1981《实在论和理性》,1983《戴着人类面孔的实在论》,1990一、趋同实在论1.实在论与唯心论实在论:承认科学理论中的术语在现实世界中有客观的指称。
唯心论:认为科学理论中的术语是出于想象或为方便而设定,无客观指称。
我把自己描述为一个‘实在论者’(不带任何限定的形容词),我主要强调指称在确定意义中的重要性,而反对传统的实在论者和唯心论者的观点,他们认为,意义确定指称。
实在论是唯一一种不把科学看成奇迹的哲学。
2.三种实在论:唯物主义实在论:将存在归结为客观的物理性质。
形而上学实在论:主张有一个超越了所有人类可能认识的东西之外的真理观念。
趋同实在论:一切成熟的科学理论中的名词都真正有所指称,这些理论或多或少都近似于真理或逐渐逼近真理。
3.趋同实在论的基本观点(1)成熟的科学理论中的名词或术语必有所指,前后相继的不同的科学理论中的相同名词或术语,可以指称同一个东西。
反对库恩与费耶阿本德的“不可通约性”如果人们相信T1中的名词确有所指,那么它对T2将是一种约束,它将缩小候选理论的种类,即T2必须具有一种能从它的立场上指定T1中名词指称的性质。
(2)科学理论是近似真理,它通过积累而进步,后来的理论把先前的理论作为极限情况包括在内。
我认为科学知识中有某种趋同的观念……事实上,科学家们试图尽可能的维护先前理论的机制(或者表明它们是新机制的‘极限情况’),这通常是寻找一种理论使之既保留曾经是正确的旧的观察预测同时又容纳了新的观察材料的最艰难的方式。
科学家们总是努力去这样做——例如,尽可能的维护能量守恒,而不是要违背它,这是事实。
但这种策略总是导致重大发现(从海王星的发现到正电子的发现),这也是事实。
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
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作者:张建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08期摘要: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争论是科学哲学的重要发展机制,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科学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
普特南通过“内在实在论”,试图超越传统“真理符合论”,建构起在经验基础之上的真理观。
关键词:实在论;内在实在论;真理观一、实在论西方哲学诞生于古希腊哲学先贤对自然界本原的追问,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奠定了西方哲学研究的范式。
对实在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探究,构成西方哲学史的核心部分;对实在性质的分析派生出了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争论焦点。
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关于实在的内容和性质问题就始终是各派哲学家论战的重要内容。
在中世纪,对实在的不同理解构成了经院哲学中的“唯名论”与“实在论”之争。
在近代哲学中,实在概念主要被理解为本体论问题。
在当代哲学中,实在概念被赋予了不同的、更为丰富的含义。
西方哲学中,对世界实在性追问构成本体论的传统;对知识的合理性追问构成认识论传统;对实在性质的分析派生出了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争论焦点。
近代自然科学诞生以后,首先成熟起来的是经典物理学,在经典物理学框架内,对实在论的解答围绕强本体论的实在论展开,普特南称之为“形而上学实在论”。
这种观点认为,存在一个独立于主体的外部客观世界,科学家能够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客观而真实的揭示出自然规律,对自然规律的正确描述形成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能够正确反映世界,而正确性则由理论与世界的符合加以判断。
因此在经典物理学框架内,世界严格遵循因果关系。
这种理解科学理论的实在论取向,把科学理论当做对客观世界的规律的揭示。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作为发现者,不会对客观的研究对象的性质造成影响,而且能够客观的挖掘出对象属性的内在本质,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此时的实在论关于认识的观点明显的是真理符合论。
这种强本体论特征的实在观,把科学活动的过程简单化处理,忽视了科学认识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人对作为客體的对象的重大影响,而且忽视了科学理论的边界以及真理的相对性和历史性特征。
新经济地理学
新经济地理学1. 简介新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空间关系的学科,主要关注经济的地理分布、经济地理格局形成与演变、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问题。
它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经济地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结合了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以及空间分析方法,强调空间因素对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
新经济地理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学界,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提出。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经济地理学逐渐得到了更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空间因素来解释经济活动的分布和发展,相比传统经济地理学更加注重市场机制和企业行为对地理空间的塑造作用。
2. 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2.1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新经济地理学认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科技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新经济地理学通过对科技进步与地理空间关系的研究,揭示了科技密集型产业更倾向于聚集在技术先进的地区,这与传统地理学的“自然因素决定论”有所不同。
2.2 地理因素与产业集聚新经济地理学主张,地理因素对产业集聚产生重要影响。
地理因素包括地理位置、交通、通讯等,它们决定了产业之间的相对距离和交流成本。
新经济地理学研究了地理因素对于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其中最著名的案例是世界范围内的科技企业集聚在硅谷地区。
2.3 公共品与经济发展新经济地理学强调公共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公共品是指不排他和非竞争性的商品或服务,如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
这些公共品的提供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新经济地理学通过分析公共品在地理空间分布和提供方式上的差异,研究了公共品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3. 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3.1 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新经济地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采集、处理和分析地理数据,以揭示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空间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定量地研究经济地理问题,比如产业集聚、城市发展等。
论普特南的实用主义实在论(一)
论普特南的实用主义实在论(一)摘要:普特南的“实用主义实在论”是他的新实用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
普特南在此详细剖析了形而上学实在论的重大缺陷,重新以他的内部主义指称理论为出发点,为人们描绘出一幅以“人”为底色的知识图景。
在这样一幅图景中,实用主义概念框架相对性的主张占据了中心位置;事实与价值不可分以及科学没有本质意义上的特权成了理所当然的结论。
本文分析了普特南这一主张的运思逻辑,对他的实用主义实在论的理论内涵作了初步的澄清。
关键词:客观性“缸中之脑”指称理性的可接受性事实价值一普特南在他的《理性、真理与历史》一书的“序言”中,曾宣告他的新实用主义的宗旨,这就是:“打破许多二分法对哲学家及普通人思想的桎梏。
其中最主要的是一种关于真理和理性的客观性与主观性两种看法之间的二分法。
”1]他的攻击矛头首先指向了笛卡尔。
在笛卡尔之前,希腊人虽然已经区分了一般与个别、真知与意见,但思维与存在还没有完全分裂。
是笛卡尔第一个把世界一分为二,将知识建立在内在精神与外在物质的对应上,从而为形形色色的形而上学实在论开辟了道路,为把客观性理解为“符合事实”奠定了基础。
普特南运用他的内部主义指称理论,剖析了笛卡尔的荒谬。
针对笛卡尔“内在精神实体”与“外在物质世界”的二元划分,他设计了一种“缸中之脑”的模型:首先让我们作一种虚构:某个邪恶的科学家将一个人的大脑切下,放在一种装满了特殊营养液的大缸中。
脑的神经末稍被联接在一台超级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能使脑的原有者产生一切情况完全正常的幻觉。
他完全不能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缸中之脑。
再设想,科学家本人也是缸中之脑。
所有高级动物都是缸中之脑,一种自动机赋予我们一种集体性幻觉,使我们“看到”“听到”世界、他人等等。
而这一切只是那台自动机或计算机捣的鬼。
现在,普特南问道:“假定我们的故事如今的确是真实的,如果我们真的是如此炮制的一些缸中之脑,我们还能说出或想象我们是缸中之脑吗?”(〔1〕,p.9)对于这个问题,笛卡尔主义者的实际回答是:能!而且我们——通过怀疑——发现,自己首先正是这样一种缸中之脑,一种与外部世界完全绝缘的纯粹精神实体(自我)。
新经济地理学
新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New Economic Geography〕新经济地理学概述近十年来,以克鲁格曼(P.Kmgman)等人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研究异军突起,从理论领域对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其进展规律进行了新的探讨。
新经济地理学是当代西方经济学领域中继新产业组织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增长理论之后显现的第四次〝新经济学〞研究浪潮(Krugman,1998)。
它采纳了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模型的建模技巧对空间经济结构与变化过程进行重新考察,其目的在于将经济地理分析纳入主流经济学的范畴之中。
新经济地理学除了构建反映经济活动地理集中现象的理论模型外,还专门强调运用所构建的新经济地理模型对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传统在«进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一书中,克鲁格曼对空间经济研究的传统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归纳为五个方面:德国几何学、社会物理学、积存因果关系、当地外部经济以及地租和土地利用。
(1)德国几何学这一传统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阿尔弗雷德·韦伯(Weber A)的区位理论,另一个是中心地点理论。
韦伯的区位理论,又被称为〝最小运输成本理论〞,运用运费差异和原材料失重特性两个指标,以费用等值线圈、结果圈作为分析工具,研究不同类型企业选择的最优区位。
然而,由于它对如何做出合理决策以及行动者的决策会产生什么结果等,都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明,使其看起来更似一个在两维平面上的区位几何学。
中心地点理论分析了制造和市场营销等中心的定位和作用,这些中心服务于假设平均分布的农业人口。
奥古斯特·廖什〔August Losch〕把工业区位和市场范畴结合起来,认为市场范畴的排列网络中必定有一个大都市,其周边那么围绕着一系列市场区和竞争点,将中心地理论与工业区位理论结合起来,探讨工业及其市场区最优分布问题即形成一种〝经济景观〞。
瓦尔特·克里斯塔勒〔Walter Christaller〕提出了〝都市区位论〞,揭示了都市的规模、功能和等级效应,同时将都市的规模与等级的关系概括为正六边形模型,提出了中心地系统与服务业最优布局模式。
论普特南对两种合理性观念的批驳
论普特南对两种合理性观念的批驳普特南是20世纪早期德国哲学家,他对合理性观念提出了批评和质疑。
他认为传统的合理性观念存在种种缺陷和局限,提出了自己的反对观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普特南对两种合理性观念的批驳进行深入探讨。
普特南对于实证主义的合理性观念提出了质疑。
实证主义认为只有经验和实证能够成为知识的基础,而理性思维并不能获取真实的知识。
普特南认为实证主义忽略了理性的重要性,他指出实证主义无法解释伦理、美学等非经验领域的知识。
普特南也批评实证主义的经验主义观点,他认为实证主义太过依赖于感性经验,忽视了理性的作用。
普特南认为理性和经验应当相辅相成,理性的思考和推理同样重要,因此实证主义的合理性观念存在着片面性和局限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依靠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实证主义的合理性观念无法涵盖这一点,因此其合理性观念在普特南看来是不够全面和完善的。
普特南也对于形而上学的合理性观念提出了批评。
形而上学试图探索超越经验的领域,认为理性思维可以获得超越经验的真理。
普特南指出形而上学的知识具有主观性和偏见性,它往往只是基于个人的信念和推测,缺乏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而且,形而上学的观点常常倾向于超自然和超验的领域,很难与现实世界进行联系。
普特南认为,形而上学的合理性观念存在着空泛和虚幻的成分,无法成为我们真正获得理性知识的依据。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依靠实际的经验和客观的事实来获得知识,形而上学的合理性观念很难在这方面发生作用。
普特南认为形而上学的合理性观念是不够可靠和实用的。
普特南对实证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合理性观念都提出了批评和质疑。
他认为实证主义忽略了理性思维的重要性,形而上学的知识缺乏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相比之下,普特南主张要充分发挥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的作用,与经验和实证相结合,从而获得真正可靠和全面的理性知识。
我们在思考合理性观念时,也应该注意其所存在的局限性和缺陷,不断探索更加全面和完善的合理性观念。
【语言哲学】普特南的实在论语言观
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1926—)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成名的美国哲学家和逻辑学家。
他早年曾跟随逻辑经验主义者莱欣巴赫学习科学哲学,后来又在蒯因门下学习逻辑。
1951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博士学位,随后曾在美国西北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任教。
1961年,担任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哲学教授,1965年到哈佛大学任哲学教授和皮尔逊讲座的现代数学和数理逻辑教授,直至退休。
他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员,曾担任美国符号逻辑学会主席和科学哲学学会主席。
1984年访问过中国,在北京,上海等地讲学。
普特南的研究兴趣极为广泛,涉及许多学科,诸如逻辑,数学,语言哲学,科学哲学,物理学,历史学等等。
他最初是作为分析哲学家而著称于世的,在科学哲学中,坚持实在论。
在语言哲学中,他以意义的因果指称理论确立了他在当代分析哲学中的地位。
他的主要著作有:《逻辑哲学》(1971),《数学,物质和方法》(1975),《意义和道德科学》(1978),《理性,真理和历史》(1981),《实在论和理性》(1983),《戴着人类面孔的实在论》(1990)等等。
普特南的语言哲学成就主要体现为他的语言意义理论:意义的因果指称理论。
在20世纪50年代,蒯因(普特南的老师)提出,应该把意义理论和指称理论区分开来,意义理论涉及的是语言表达的形式,而指称理论涉及的是真理问题。
与他老师的观点不同,普特南坚持一种实在论观点,认为意义是由指称决定的,而指称必须通过因果关系来理解。
这一观点最初是由石里克提出的,他认为,固定一个专名的指称,是由于通过一种最初的命名式,比如,通过命名式给某人起名字,后来,那些参与命名式的人就用这个名字称呼此人。
于是,在交往中,又有一些人学会了使用这个名字,并且以同样的方式传递给另外一些人。
传递的继续形成了一个因果链条。
沿着这个链条寻找下去,后来使用这个名字的说话者所指称的仍然是最初命名式上使用它的人。
普特南接受了这种因果指称理论,把它用作解释物质名词。
经典初中数学百科知识之普特南,H.
经典初中数学百科知识之普特南,H.经典初中数学百科知识之普特南,H.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接下来查字典数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推荐经典初中数学百科知识,请大家一定仔细阅读,希望会对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美国逻辑学家、科学哲学家。
他在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后任哈佛大学哲学教授和W.B.皮尔逊讲座现代数学与数理逻辑教授。
1976年应聘在牛津大学作J.洛克演讲,1979年还应聘作H.斯宾塞演讲。
主要著作有:《逻辑哲学》(1971)《数学、物质和方法》(1975)、《心语言和实在》(1975)《意义和道德科学》(1978)、《理性、真理和历史》(1981)等。
普特南侧重研究实在论、指称、真理和科学合理性等问题。
他提出科学实在论应坚持3个原则:①成熟科学的名词是有指称的;②成熟科学的理论定律是近似于真的;③前后相继的科学理论有共同的指称,亦称科学知识的会聚。
他认为这3个原则是互相联系的,否认其一就会导致否认其他。
他在阐述等2个原则时,批评了各种唯心主义,认为使一个科学陈述真或假的是外物,而不是我们的实际的或可能的感觉资料、我们的心的结构或我们的语言等等。
这就是他所谓的真理符合说。
他指出,实证主义者由于不同意符合说,因而他们不能坚持永恒不变的逻辑主义,又反对那种认为一切决定于时代或文化的相对主义。
他所主张的理性观有两个特点:①合理性并不限于实验科学,而且实验科学中的合理性和道德领域中的合理性没有根本差别;②合理性概念本质上只是我们关于人类繁荣的看法,是我们关于善的观念的一部分。
人类的繁荣也象合理性一样,并不一劳永逸地取决于一类不变的道德原则,但它也不是单纯视文化而定的和相对的。
现在是不是觉得学期学习很简单啊,希望这篇经典初中数学百科知识可以帮助到大家。
努力哦!。
重读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新经济学》
2006年第8期山东社会科学N o.8 总第132期SH ANDONG S OCI A L SCIE NCES G eneral N o.132收稿日期:2006-07-10作者简介:任晓伟,法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讲师。
・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名篇重读(学术主持人:王建民)・重读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新经济学》任晓伟(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摘要] 苏联著名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的《新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它着眼于落后国家的历史实际,系统地阐述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起了关于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规律这一深刻的理论命题。
在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的历史和理论高度的背景下,重读《新经济学》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新经济学》; 社会主义原始积累; 普列奥布拉任斯基; 布哈林[中图分类号]D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06]08—0012—05一《新经济学》是20世纪20年代苏联著名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下称普氏)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
这一著作的命运就如同其作者一样,由于普氏是反对斯大林的左翼反对派的重要成员,因此这一著作也就自然被看成反对派的重要理论著作。
1937年普氏被处决,这一著作也由于“在经济理论上代表托洛茨基思想”[1](p298)而被革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殿堂。
但这一著作的命运又要比其作者幸运得多,虽然也曾饱受诋毁和各种不公正的指责,但它所体现出来的广阔的历史和理论视野、它在对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问题的第一次系统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却足以使其经得起更长时间的历史考验。
关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问题,马克思曾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革命转变时期,将有一个与这一时期相适应的“政治上的过渡时期”。
普特南由“强”向“弱”的转变及其本质特征——西方科学实在论发展中的一种倾向
普特南由“强”向“弱”的转变及其本质特征——西方科学
实在论发展中的一种倾向
郭贵春
【期刊名称】《自然辩证法研究》
【年(卷),期】1988()5
【摘要】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是西方科学哲学界一位颇有影响和鲜明地具有独创性的哲学家。
特别是他的科学实在论的思想,无论在物理哲学、数学哲学、语言哲学和精神哲学方面都很有建树。
但与众不同的是,在他到目前为止的研究中,
他的科学实在论的立场“经历了极大的变化”,由一个‘强”实在论者转变为一个“弱”实在论者了。
【总页数】7页(P29-35)
【关键词】科学实在论;普特南;本质特征;西方科学哲学;语言哲学;物理哲学;精神哲学;哲学家;数学哲学;独创性
【作者】郭贵春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031
【相关文献】
1.普特南与夏皮尔科学实在论比较 [J], 周在天
2.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普特南的"内在实在论"辩护策略 [J], 张建
3.普特南早期实在论的实用主义倾向 [J], 葛欢欢
4.普特南的意义理论及其科学实在论 [J], 孙兆亮
5.论普特南的实在论的人本主义倾向 [J], 张之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在论视野下的逻辑哲学——普特南逻辑哲学思想探赜
实在论视野下的逻辑哲学——普特南逻辑哲学思想探赜
吴玉平
【期刊名称】《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31)003
【摘要】普特南是在世的几个最为著名的哲学家之一,被称之为"坚定的实在论者".他的逻辑哲学思想是其整体哲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整体哲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因而也贯穿了实在论思想.普特南的逻辑哲学思想体现了逻辑学由经典逻辑向非经典逻辑、由绝对主义逻辑观向相对主义逻辑观以及当代美国实用主义和逻辑研究相结合的整体趋势.研究普特南的实在论逻辑哲学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总页数】4页(P63-66)
【作者】吴玉平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712.6
【相关文献】
1.普特南论自然种类词:当代逻辑哲学视域下的本质主义研究 [J], 张力锋
2.逻辑哲学视域下的真理理论——论普特南对塔斯基真理理论的批判 [J], 吴玉平;任晓明
3.金岳霖逻辑哲学思想研究的突破与进展--评张学立博士的《金岳霖逻辑哲学思想研究》一书 [J], 王大海
4.普特南逻辑哲学思想对当代哲学的贡献 [J], 张高荣
5.逻辑哲学中的实在论立场——普特南的不可取缔性论证探究 [J], 吴玉平;任晓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政治科学实在论
高中政治科学实在论
科学实在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承认科学理论实体的客观存在并坚持客观真理的学派。
科学实在论是古典实在论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同时又是作为当代科学哲学中逻辑实证主义的对立面而产生的。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塞拉斯,夏佩尔,普特南。
科学实在论者总是在很多问题上产生争论,他们反对唯心主义,甚至包括操作主义,此外,他们对逻辑实证主义、波普尔哲学、历史学派的思想都持批判态度。
某种程度上有点偏向实证主义的普特南和克里普克同样反对逻辑实证主义,而可归到历史学派的科学实在论者夏佩尔也反对库恩和费耶阿本德。
在科学实在论者内部,同样也有激烈的争论。
不论是普特南还是夏佩尔,都要求科学与实在有联系,科学与真理有联系。
在对科学的信仰产生危机和科学自身的可能性受到怀疑的时候,强调这些并非毫无意义,这些毕竟代表了一种探索的方向。
简述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地理学
简述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组织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地理学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1. 传统经济地理学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这一时期的经济地理学主要关注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探讨资源、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如何影响农业、工业和贸易的分布。
代表人物有亚历山大·冯·洪堡、卡尔·李特等。
2. 区位论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
这一阶段的经济地理学强调企业的最佳区位选择,即在何处设立企业可以使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
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韦伯、沃尔特·克里斯泰勒等。
3. 空间科学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这一时期的经济地理学受到计量革命的影响,开始广泛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强调空间模型和理论的建立。
代表人物有沃尔特·伊瑟达尔、彼得·哈格特等。
4. 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这一阶段的经济地理学开始关注人的主观意识和行为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强调人的价值观、偏好和决策过程。
代表人物有安·普雷德等。
5. 新经济地理学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新经济地理学综合了区位论、空间科学和行为主义的理论,注重规模
经济、外部性和空间集聚等因素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代表人物有保罗·克鲁格曼等。
经济地理学经历了从自然决定论到人文主义的转变,理论和方法也日益多元化。
当前,经济地理学不仅关注传统的区位选择问题,还越来越多地涉及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等热点议题。
论普特南的实在论的人本主义倾向(一)
论普特南的实在论的人本主义倾向(一)摘要:本文概述了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普特南在人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各种思潮熏陶下,在80年代以来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激烈争论的过程中,通过对以往的哲学和科学实在论的反思,在本体论、认识论和真理观等诸多问题上,从早先的科学实在论立场开始退让,从强实在论变为弱实在论,从外在实在论变为内在实在论,从而使其实在论哲学带有浓厚的人本主义倾向。
关键词:科学实在论内在实在论带人面的实在论美国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HilaryPutnam)作为科学实在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原本是一个唯物主义的科学实在论者,然而由于受到自尼采以来兴起的,人本主义、后现代主义即非理性主义、多元主义、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认识论的无政府主义的哲学思潮的影响,尤其是经过80年代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激烈争论,使他开始逐渐对科学实在论立场产生怀疑,并最终由强实在论转变为弱实在论,由科学实在论向人本主义实在论退让。
《带人面的实在论》一书就集中体现了他的这一根本立场的动摇。
那么,普特南又为什么仅仅表现为一种立场上的转变,而不放弃实在论,却坚持捍卫一种内在实在论,并进一步从人的立场给予阐释呢?一、从科学实在论立场退却众所周知,W.塞拉斯作为美国科学实在论的创始人,因受其父R.塞拉斯的物理实在论的薰陶,具有坚定的唯物主义立场。
正是这一基本立场对普特南的强烈影响,使他成为继W.塞拉斯之后最具代表性和感染力的科学实在论者。
概括普特南的哲学,主要在如下方面突出了“科学实在论”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在科学观上,他认为成熟的科学理论近于真实,前后相继的理论拥有共同的指称,这证明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
基于这种客观实在性,他反对库恩的范式信念、不可通约性和科学革命的理论;坚持认为科学知识通过逐渐累积的方式而增长是科学的基本特征。
库恩所反对的传统累积观的错误在于:原来用于辨认一个实体或自然种类的那些属性不必一定属于该实体或种类;人们也许会在后来发现那些属性并不是决定性的;也可能在其它的实体或自然种类中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特南“自然实在论”与新经济
希拉里·普特南(HilaryPutnam)是当代美国哲学界的一位知名的学者,他在多个领域中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但由于他的思想前后经历了从“科学实在论”到“内在实在论”再到“自然实在论”的几次转变,因此他同时也被视为一位“不安分”的科学哲学家。
与传统的实在论思想不同,普特南的“自然实在论”体现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它继承了实用主义路线,认为不论是科学实在论还是内在实在论,都没有摆脱传统二元分裂思维方式的阴影,因为它们都设想在我们的心灵和世界之间存在着一个分界面(interface),它是我们的认识所能达到的确定的界限;在分界面之外是外在的客观世界,我们(心灵)与它只有一种因果的关系。
因此,普特南主张回到生活实践中,认为随着我们的语言和生活的发展,实在的概念也在不断改变,我们应该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坚持实在论。
普特南的“自然实在论”思想中对我们理解新经济比较重要的思想是它所强调的“对于世界的理解要回归生活实践”,以及“心灵作为一种由多种能力构成的系统,是在人与环境长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自然形成的,是我们适应世界的基础。
”而这一思想对我们理解新经济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启示:
第一,现实的生活世界是我们发展新经济的基础和原点。
对人类而言,无论是对哲学理论的思考,抑或是对经济发展规律和理论的研究的起点和归宿都只能落实在人的实践生活上。
任何先于、高于或脱离生活实践的原则、理论等都是不合法的,不具备社会基础的。
只有通过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理论才能真正指导社会的发展。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我们对于新经济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也必须基于生活实践。
应该明确的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新经济是一种与传统的工业经济不同的经济形态,因此在新经济社会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的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模式,而是要在社会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总结符合新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
第二,心灵是人与世界融合地发生作用的能力系统。
按照普特南的理解,心灵与外部世界不是相互分割的,也不是相互对立的,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
人的心理事件一定是与社会、环境直接相关的,心灵、意向性以及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融合为一个整体,因此需要从意向和规范的角度去考察它们,不要把它们分割开来。
这其实暗示我们,对于新经济的把握也需要从整个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考察,而不能单单从经济角度。
因为新经济作为当前的一个新的“系统”,与社会、环境等因素紧密联系,如果说我们将各类影响新经济发展的因素割裂来考察,就可能会陷入传统的工业经济背景下的那种传统的思维性方式,而不能以一种全新的与环境融合的方式来考察发现新经济。
第三,生活实践是新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所以强调生活实践在新经济中的作用,在于创业、孵化和集群这些构成新经济定律的概念的基础都是人们生活实践活动的一种体现。
同时
从创业到孵化再到集群,也是人类生活实践活动路径的一种体现,因此随着我们对于新经济研究的不断深入,会发现生活实践对新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