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本)实验指导书
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
指导书实验十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参阅复旦大学等编庄继华等修订《物理化学实验》第三版P68Ⅰ、目的要求1、测定Cu—Zn电池的电动势和Cu、Zn电极的电极电位。
2、了解可逆电池,可逆电极,盐桥等概念。
3、学会一些电极的制备和处理方法。
Ⅱ、仪器与试剂NDM-1 精密数字直流电压测定仪标准电池(惠斯登电池)铜棒电极,锌棒电极玻璃电极管2个,饱和甘汞电极(SCE)洗耳球,小烧杯,细砂纸ZnSO4(0.100moldm-3),CuSO4(0.100 moldm-3) ,KCl(0.100 moldm-3),饱和KCl 溶液,稀硫酸、稀硝酸。
Ⅲ、实验原理Ⅳ、实验步骤一、电极制备1、锌电极用砂纸轻轻打磨锌电极表面上氧化层,再用稀硫酸浸洗,然后用水洗涤,再用蒸馏水淋洗后放入玻璃电极管,管内加入ZnSO4(0.100moldm-3)溶液。
2、铜电极用砂纸轻轻打磨铜电极表面上氧化层,再用稀硝酸浸洗,然后用水洗涤,再用蒸馏水淋洗后放入玻璃电极管,管内加入CuSO4(0.100moldm-3)溶液。
二、电池的组合及其电动势的测量(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1、 Zn│ZnS04(0.1000M)‖CuS04(0.100M)│Cu2、 Zn│ZnS04(0.1000M)‖KCl(饱和)│Hg2Cl2│Hg3、 Hg│Hg2Cl2│KCl(饱和)‖CuS04(0.1000M)│CuⅤ、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据P69-701、据附录五的表V-5-24,确定饱和甘汞电极(SCE)的电极电势。
2、计算铜电极和锌电极的电极电势。
3、据附录五的表V-5-30,查找ZnSO4(0.100moldm-3)和CuSO4(0.100 moldm-3)的平均活度系数γ,计算活度a,计算实验温度下铜电极和锌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4、计算298K时铜电极和锌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并计算测量误差。
Ⅵ、思考问题1、电位差计、标准电池、检流计及工作电池各有什么作用?如何保护及正确使用?2、参比电极应具备什么条件?它有什么功用?3、若电池的极性接反了有什么后果?4、盐桥有什么作用?选用作盐桥的物质应有什么原则?ⅥI 注意事项:1.甘汞电极使用时应将上面的塞子拔开。
沸点的测定实验报告
沸点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室名称:XXXX实验室实验日期:XXXX年XX月XX日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液体的沸点来研究其物理性质,了解沸点与物质的分子结构以及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实验原理:液体的沸点是指在一定的大气压下,与液体相平衡的饱和蒸汽压等于外部大气压时,液体开始沸腾的温度。
沸点是一种特定物质所独有的性质,可以用来判断物质纯度和相关化学物质的性质。
实验器材:1. 沸点仪:用于对液体样品进行沸点测定的仪器,与温度计、加热系统等设备相连接。
2. 温度计:用于测量液体样品的温度,常用的有水银温度计或电子温度计。
3. 镇静器:用于减少温度变化对温度计读数产生的影响。
4. 沉水式热水浴:可以提供恒温环境,维持沸点实验的恒定温度。
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的需要,取适量待测的液体样品,装入沸点仪的蒸馏釜中。
2. 开启沉水式热水浴,调节加热系统的功率,使热水温度逐渐上升,将液体样品加热。
3. 当液体样品达到沸点时,液体开始沸腾,同时读取温度计上的数据,记录下液体的沸点温度。
4. 关闭加热系统和沉水式热水浴,待系统冷却后,清洗相关实验器材。
实验数据: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待测液体样品A进行沸点测定,测得其沸点温度为XXX摄氏度。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实验测定得到的液体样品A的沸点,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其物理性质以及在大气压下与蒸汽相平衡的温度。
根据沸点法则,沸点与液体的物质性质、压力、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有关。
总结与结论:本实验通过沸点测定方法,成功测定了液体样品A的沸点温度为XXX摄氏度。
沸点是一种物质的特征性质,通过测定物质的沸点可以推断其纯度、分子结构、相互作用力等信息。
沸点实验是物理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及改进方向:1. 温度计的读数误差:由于温度计的准确度限制和实验中温度的变化,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温度计来提高测量精度。
2. 大气压力的影响:实验中假设大气压力不变,但实际上大气压力的变化会对沸点测定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电子教案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物理化学》教学大纲开课单位: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化学教研室学分:3 总学时:48H(理论教学48学时)课程类别:必修考核方式:考试基本面向:生物工程专业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物理化学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人手,来探求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
物理化学研究化学变化、相变化及其它有关的物理变化的基本原理,是材料学院和生物工程学院一门必修的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比较牢固地掌握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和计算方法,同时还应得到一般科学方法的进一步训练,增长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方法的训练应贯彻在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特别是要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学会结合具体条件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科学方法。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启发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和学习热情,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2、理解热力学状态函数的性质和应用,理解热力学三大定律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
3、理解溶液和相平衡原理及应用。
4、应用热力学定律,理解化学平衡的原理及应用。
5、理解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6、理解表面现象的性质及特点。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属理论课、基础课性质,它的目的是为后继课程打好基础,化工原理》、《现代分析检测技术》、《生物化学》、《生化工程》、《生化分离工程》等将应用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及知识。
四、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绪论介绍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研究方法。
结合实例说明物理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积极性。
第一章气体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了解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掌握道尔顿分压定律和阿马格分体积定律条件及其应用。
了解真实气体pVT行为对理想气体行为的偏差。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下列热力学基本概念:环境和系统,状态函数,途径和过程,热和功,平衡状态。
理解并掌握热力学第一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
明确热力学能、焓、标准生成焓、标准燃烧焓、标准反应焓、热容的定义并会应用。
2024年度-物理化学全册电子教案
28
拓展延伸:前沿领域介绍及挑战性问题探讨
纳米材料物理化学
探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制备 方法以及在能源、环境等领域的 应用前景。
生物物理化学
介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以 及生物体内的物理化学过程,如 蛋白质折叠、DNA复制等。
能源转化与存储
分析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的转化与存储技术,以及新型电 池、超级电容器等能源存储器件 的原理与应用。
分子晶体
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熔 点低、硬度小,具有各向异性 。
原子晶体
由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 具有高熔点、高硬度、导电性 差等特点。
金属晶体
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 ,具有导电、导热、延展性等
特性。
25
非晶体材料简介及发展趋势
非晶体材料概述
非晶体材料指内部结构无序的固 体材料,与晶体材料相比,缺乏 长程有序性。
原电池工作原理
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包括负极氧化、正极还原、离子迁移和电 子传递等过程。
电解池工作原理
在外加电压作用下,电解质发生电解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包括阳极氧化、阴极还 原、离子迁移和电子传递等过程。
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区别与联系
原电池是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而电解池需要外加电压才能发生反应;两者都涉及电极反 应和离子迁移,但方向和驱动力不同。
1 2
热力学能
系统内能的变化量,与做功和热量传递有关。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ΔU = Q + W,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外界对 系统传递的热量与系统对外界做功之和。
3
热量与功
热量是系统与外界之间由于温差而传递的能量, 功是系统与外界之间由于力作用而传递的能量。
物理化学实验实训指导书
《物理化学》实验(实训)指导书制定人:职业学院《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总学时:128 实验学时:38本大纲主撰写人:开课单位(系部):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物理化学实验是石油化工、应用化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
《物理化学实验》是继《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之后而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是化学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
其目的主要是使学生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研究方法,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数据处理的技能,加深理解并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通过实验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化学研究或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以实践环节为主,它由技术讲座、基础性实验两个部分组成。
讲座内容包括课程的学习方法、安全防护、数据处理、报告书写和实验设计思想等。
实验部分介绍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常见物理量(如:温度、压力、电势等)的测量,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实验包括热力学、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化学与胶体化学等方面的内容,以及物理化学的重要实验方法和技术,由此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基础训练,应达到下列要求:1. 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
2. 学会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能测定,熟悉物理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条件的判断和选择、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等一套严谨的实验方法。
3. 了解常用仪器的构造、原理及其使用方法,了解近代大型仪器的性能及其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
4.在上述基础上,达到巩固并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5.在实验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勤奋学习、求真、求实的科学品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恒温槽的装备与性能和液体粘度测定实验项目性质:综合性实验计划学时:4学时一、实验目的恒温槽在物理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粘度、密度、蒸气压、表面张力、折光率、电导、电导率、透光率等都随温度而改变,要测定这些性质必须在恒温条件下进行。
一些物理化学常数如平衡常数、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等也与温度有关,这些常数的测定也需要恒温。
因此,学会恒温槽的使用对物理化学实验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掌握测试液体的粘度与密度。
二、实验原理粘度的测定:测定粘度的方法主要有毛细管法、转筒法和落球法。
在测定高聚物分子的特性粘度时,以毛细管流出法的粘度计最为方便。
若液体在毛细管粘度计中,因重力作用流出时,可通过泊肃叶(Poiseuille)公式计算粘度:Lt V m L t hgr ππρη8V 84-= 式中,η为液体的粘度; ρ为液体的密度; L 为毛细管的长度; r 为毛细管的半径; t 为流出的时间; h 为流过毛细管液体的平均液柱高度; V 为流经毛细管的液体体积; m 为毛细管末端校正的参数(一般在r/L <<1时,可以取m = 1)。
对于某一只指定的粘度计而言,上式可以写成下式:式中,B < 1,当流出的时间t 在2min 左右(大于100s),该项(亦称动能校正项)可以忽略。
又因通常测定是在稀溶液中进行(C <1×10-2g·cm -3),所以溶液的密度和溶剂的密度近似相等,因此可将ηr 写成:密度的测定: 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称为物质的密度,当用不同单位来表示密度时,可以 有不同的数值,若用 g·cm -3为单位密度在数值上等于4o C 水相比所得的比重。
密度与比重的概念虽不同,但在上述条件下,两者却建立数值上相等的关系利用比重瓶去进行液体密度的测定。
由公式ρ(g3—g1)/(g2—g1)计算ρ=t水其中ρ—待测液体的密度tρ—指定温度时水的密度水g1—比重瓶的重量g2—比重瓶的重量与装入水的重量之和g3—比重瓶的重量与装入乙醇的重量之和三、实验内容和要求实验内容:装配控温装置并控温在指定温度,测定待测液体粘度、密度。
高中化学实验指导书
高中化学实验指导书引言: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以高中化学实验指导书为主题,分别从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步骤、实验原理、数据处理等方面展开回答写作。
一、实验设备准备高中化学实验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设备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实验前,首先要确保所需的实验设备和药品都已经准备齐全。
例如,酸碱滴定实验中常用的玻璃容器、滴定管、酸碱试剂等应提前检查。
同时,还应确保实验设备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例如检查烧杯是否有裂缝,试管是否干净等。
只有充分准备,才能保证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二、实验步骤实验步骤的详细描述是一本好的化学实验指导书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写实验步骤时,需要注意清晰的语言描述和逻辑性的连接。
首先,要准确列出实验所需的步骤,例如称取试剂、稀释溶液、混合反应物等。
其次,每个步骤应有清晰的顺序,避免遗漏或重复。
最后,实验步骤要尽量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操作。
三、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化学实验指导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形成机制。
在写实验原理时,应简洁明了地阐述每个实验现象的解释原理和背后的化学反应公式等。
同时,还应提供实验原理的相关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实验的全面认识。
四、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记录是化学实验指导书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实验中的规律和问题,并加深对实验结果的理解。
在实验数据记录部分,应鼓励学生详细记录实验条件、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和测量数据等。
同时,还应提供一些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实验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与讨论部分是化学实验指导书中的重要内容,它能够帮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在实验结果与讨论部分,应先给出实验结果的详细描述,包括观察到的现象和所得数据等。
然后,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解释实验现象的原因和可能的影响因素等。
物理化学课程指导书(含答案)定稿
物理化学课程指导书(含答案)定稿课程指导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2022.12物理化学先进网络课程课程指导书第一章气体的PVT关系一、预习思考题1.ig气体状态方程是如何建立的?ig微观模型是什么?摩尔气体常数是如何获得的?2.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际气体的范德华方程是如何建立的?3.气体临界状态有什么特征?4.什么是对比状态什么是对应状态原理?如何证明对应状态原理成立?5.压缩因子是如何定义的?代表的意义是什么?二、基本概念题1.填空题(1)27℃时,已知钢瓶中某物质的对比温度为9.19,则瓶中物质肯定是体无疑,其临界温度为(2)气体的压缩因子Z的定义是Z=(3)某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为pVm=RT+ap,式中a为大于零的常数,此气体偏离理想气体的主要微观原因是:(4)试写出范德华(VanderWaal)方程(5)恒温100℃,在一个带有活塞的气缸中装有3.5mol的水蒸气H2O(g),在平衡条件下,缓慢的压缩到压力P=KPa时,才能有水滴H2O(l)出现。
答案:(1)气体;32.64K(2)pVm/RT(3)分子本身占有体积(4)(pa)(Vmb)RT(5)101.3252Vm22.选择题(1)真实气体在何种情况下可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A)高温低压;(B)低温低压;(C)高温高压;(D)低温高压(2)T,V恒定的容器中,含有A和B两种理想气体,A的分压力和分体积分别为PA和VA,若往容器中再加入5mol的C理想气体,则A的分压力();A的分体积VA()。
(A)变大;(B)变小;(C)不变;(D)条件不全无法确定。
(3)在一个密闭容器里放有足够多的某纯液体物质,在相当大的温度范围内皆存在气(g)、液(l)两相平衡。
当温度逐渐升高时液体的饱和蒸汽压P某变大,饱和液体的摩尔体积Vm(l)();饱和蒸气的摩尔体积Vm(g)();△Vm=Vm(g)-Vm(l)()。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一定变化规律。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指导书
实验一 溶解热的测定目的:了解电热补偿法测定热效应的基本原理,掌握电热补偿法的仪器使用;初步了解计算机采集实验数据、控制化学实验的方法和途径;测定硝酸钾在水中的积分溶解热,并用作图法求得其微分稀释热、积分稀释热和微分溶解热。
原理:物质溶解于溶剂过程的热效应称为溶解热。
它有积分(或变浓)溶解热和微分(或定浓)溶解热两种。
前者是1mol 溶质溶解在n 0 mol 溶剂中时所产生的热效应,以Q s 表示。
后者是1mol 溶质溶解在无限量某一定浓度溶液中时所产生的热效应,即0,,)(n P T snQ ∂∂。
溶剂加到溶液中使之稀释时所产生的热效应称为稀释热。
它也有积分(或变浓)稀释热和微分(或定浓)稀释热两种。
前者是把原含1mol 溶质和n 01 mol 溶剂的溶液稀释到含溶剂n 02 mol 时的热效应,以Q d 表示,显然,Q d = Q s,n02 - Q s,n01。
后者是1mol 溶剂加到无限量某一定浓度溶液中时所产生的热效应,即0,,s T p nQ n ⎛⎫∂ ⎪∂⎝⎭。
积分溶解热由实验直接测定,其它三种热效应则需通过作图来求:设纯溶剂、纯溶质的摩尔焓分别为*A m H ,和*B m H ,,一定浓度溶液中溶剂和溶质偏摩尔焓分别为Am H ,和B m H ,,若由A n mol 溶剂和B n mol 溶质混合形成溶液,则 混合前的总焓 **+=Bm B A m A H n H n H ,, 混合后的总焓B m B A m A H n H n H ,,+='此混合(或溶解)过程的焓变)()(,,,,**-+-=-'=∆B m B m B A m A m A H H n H H n H H H B m B A m A H n H n ,,∆+∆=根据定义,A m H ,∆即该浓度溶液的微分稀释热,B m H ,∆即该浓度溶液的微分溶解热。
积分溶解热则为:B m A m B m A m BAB s H H n H H n n n H Q ,,0,,∆+∆=∆+∆=∆=故n Q s -图上,某点切成的斜率即该浓度溶液的微分稀释热,截距即该浓度溶液的微分溶解热。
华师物化实验-溶胶的制备、纯化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姓名:dxh 学号:专业:化学师范班级:11化教6班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实验项目:溶胶的制备及纯化合作者:实验日期:2014年4月9日指导教师:孙艳辉实验分数:一、前言1、实验背景胶体溶液是一个多相体系,分散在介质中的微粒由于自身的电离或表面吸附其他粒子而形成带一定电荷的胶粒,分散相胶粒和分散相介质带有数量相等而符号相反的电荷,因此在相截面上建立了双电层结构。
当胶体相对静止时,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但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体中的胶粒和分散介质反向相对移动时,就会产生电位差,此电位差称为ζ电势。
ζ电势是表征胶粒特性的重要物理量之一,在研究胶体性质及实际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随吸附层内离子浓度,电荷性质的变化而变化.它与胶体的稳定性有关, ζ绝对值越大,表明胶粒电荷越多, 胶粒间斥力越大,胶体越稳定。
2、实验要求(1)了解制备胶体的不同方法,学会制备Fe(OH)3溶胶。
(2)实验观察胶体的电泳现象,掌握电泳法测定胶体电动电势的技术。
二、实验部分1、基本原理胶体现象无论在工农业生产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常见的问题。
为了了解胶体现象,进而掌握其变化规律,进行胶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实验很有必要。
⑴溶胶的制备溶胶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分散法和凝聚法。
分散法是用适当方法把较大的物质颗粒变为胶体大小的质点,如机械法,电弧法,超声波法,胶溶法等;凝聚法是先制成难溶物的分子(或离子)的过饱和溶液,再使之相互结合成胶体粒子而得到溶胶,如物质蒸汽凝结法、变换分散介质法、化学反应法等。
Fe(OH)3溶胶的制备就是采用化学反应法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然后粒子再结合成溶胶。
⑵溶胶的纯化制成的Fe(OH)3溶胶溶液中常有其它杂质存在,而影响其稳定性,而且制得的Fe(OH)3水溶胶冷却时,反应要逆向进行,因此必须纯化。
常用的纯化方法是半透膜渗析法。
渗析时以半透膜隔开胶体溶液和纯溶剂,胶体溶液中的杂质,如电解质及小分子能透过半透膜,进入溶剂中,而大部分胶粒却不透过. 如果不断换溶剂,则可把胶体中的杂质除去. 要提高渗析速度,可用热渗析或电渗析的方法。
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
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班级:姓名:学号:实验项目名称电动势法测热力学函数一、实验预习1、简单画出甘汞电极和Ag-AgCl电极的简图,并标明主要部分的名称。
2、写出甘汞电极和Ag-AgCl电极组成的原电池的表达式,并通过查表说明在标准状态下,哪个电极为正,哪个电极为负。
3、电极的电位是如何测得的?二、实验数据与处理2、计算△rGm(298K)、△rSm(298K)、△rHm(298K)三、思考题1、实验过程中,如果恒温时间不足,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2、为什么实验中要使用对消法来测定电池电动势?四、实验小结实验项目名称有机二元相图的绘制一、实验预习1、简述塔曼三角形方法的原理。
2、简述二组分体系相图有哪几种典型的类型。
3、画出处于共晶配比的二元凝聚体系的步冷曲线,并简单解释。
二、实验数据与处理2、绘制相图ToC步冷曲线t萘(0%)w%苯酐(0%)三、思考题1、如果样品在加热或者冷却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对实验结果会产生影响吗?为什么?2、在冷却时,冷却的速度对实验结果会有什么样的影响?3、通过观察,简单说说分别位于共晶组分两边的样品在冷却时在现象上有什么不同?四、实验小结实验一电动势法测热力学函数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学会利用电位差计测定电动势的方法;2、巩固由电动势求化学反应热力学常数△G、△S、△H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学习使用电位差计的操作方法;AgHg2cl2()Agcl()Hg2、测定化学反应的电动势;23、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反应△rGm(298K)、△rSm(298K)、△rHm(298K)。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UJ-33a便携式电位差计一台恒温装置一套甘汞电极Ag-AgCl电极400ml烧杯一个0.1mol·LKCl-1四、实验原理电池是由两个半电池组成的。
单独一个电极的电位是无法测得或计算出来的。
只有将一个电极与另外一个电极组成电池,令其中的一个电极为标准,通常是用标准氢电极,以测得其相对电位。
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20131126-下册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度常数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1.用电导测定皂化反应进程中的电导变化,从而通过作图的方法求出反应速度常数;2.学会使用DDS —11A 型电导率仪。
二. 实验原理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一个典型的二级反应:CH 3COOC 2H 5 + OH - → CH 3COO - + C 2H 5OH其反应速度可用下式表示:dx/dt=k(a-x)(b-x) (1) 式中a ,b 分别表示两反应物的初始浓度,x 为经历时间t 后减少了的a 和b 的浓度,k 为反应速度常数,当a ≠b 时,将(1)式积分: k=()()()b a x 1lnt a b a b x --- (2) 当a=b 时,将(1)式积分: k=1t a ⨯()x a x- (3)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导电能力强的OH -离子被导电力弱的CH 3COO -离子所取代,溶液导电能力逐渐减少。
本实验使用电导仪测量 皂化反应过程中电导随时间的变化,从而达到跟踪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目的。
令L O ,L t,和L ∞分别表示时间为0,t ,和∞(反应完毕)时的电导,则x ∝ (L O -Lt);a ∝ (L O -L ∞;);(a-x) ∝ (Lt-L ∞),将这些值代入(3)式中,消去比例系数,得到:k=1t a ⋅()()∞L -Lt Lt -Lo , Lt ,=()Lo-Lt 1L k a t⋅+∞⋅,以L t,为纵坐标,以()tLt -Lo 为横坐标,其斜率为1k a⋅,所以k=1/a.斜率。
三.实验步骤1.配制0.1mol/L 乙酸乙酯溶液,同时对电导率仪进行预热.2.反应开始时可忽略掉乙酸乙酯的电导,则开始时溶液电导完全由NaOH 贡献。
预热结束后,将0.1 mol/l NaOH 溶液稀释一倍成0.05mol/L 的溶液,然后校准电极常数, 测定液体温度,选择适当量程档范围测量0.05mol/L NaOH 溶液的电导率即Lo.3.测L:用移液管取20 ml 0.1mol/lNaOH加入到干燥洁净的锥形瓶中,将新配t制的乙酸乙酯溶液倒入另一干燥洁净锥形瓶中,用移液管取20 ml新配制的乙酸乙酯溶液加入到20 ml 0.1mol/l NaOH溶液中混匀。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书
《物理化学》学习辅导材料之一物理化学学习指导书(《物理化学》备课组)编者的话: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复习巩固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我们选编了一些“复习思考题”供同学们选作,请同学们发现问题后及时向我们提出来,对于不够完善之处今后将逐步完善,对于错误之处将予以修正。
热力学一、判断题:1、在定温定压下,CO2由饱和液体转变为饱和蒸气,因温度不变, CO2的热力学能和焓也不变。
( )2、25℃时H2(g)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等于25℃时H2O(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3、稳定态单质的Δf H mΘ(800K)=0 。
( )4、d U=nC v,m d T公式对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的任何pVT过程都适用。
( )5、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态时,其所有的宏观性质都不随时间而变。
()6、若系统的所有宏观性质均不随时间而变,则该系统一定处于平衡态。
()7、隔离系统的热力学能是守恒的。
()8、隔离系统的熵是守恒的。
()9、一定量理想气体的熵只是温度的函数。
()10、绝热过程都是定熵过程。
()11、一个系统从始态到终态,只有进行可逆过程才有熵变。
()12、系统从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不可逆过程到达的终态,若经绝热可逆过程,则一定达不到此终态。
()1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说法是: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是不可能的。
()14、系统经历一个不可逆循环过程,其熵变> 0。
()15、系统由状态1经定温、定压过程变化到状态2,非体积功W’<0,且有W’>G 和G <0,则此状态变化一定能发生。
()16、绝热不可逆膨胀过程中S >0,则其相反的过程即绝热不可逆压缩过程中S <0。
()17、临界温度是气体加压液化所允许的最高温度。
( )18、可逆的化学反应就是可逆过程。
( )19、Q和W不是体系的性质,与过程有关,所以Q + W也由过程决定。
( )20、焓的定义式H = U + pV是在定压条件下推导出来的,所以只有定压过程才有焓变。
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内容
Ⅰ.绪论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与要求物理化学实验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
要求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物理化学实验课和其它实验课一样,对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应该在实验过程中提高自己实际工作的能力,要勤于动手,开动脑筋,钻研问题,做好每个实验。
为做好实验,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实验前的预习学生在实验前应认真仔细阅读实验内容,预先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了解所使用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了解实验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在预习的基础上写出实验预习报告。
预习报告要求写出实验目的,实验所需仪器试剂,实验测量所依据的扼要原理和实验技术,实验操作的计划,做好实验的注意点,实验记录的格式,以及预习中产生的疑难问题等。
教师应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必要的提问,并解答疑难问题。
学生达到预习要求后才能进行实验。
2、实验操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应仔细地进行工作,严格按实验操作规程进行。
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必须忠实、准确,不能随意更改数据,实验数据应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记录要表格化,字迹要整齐清洁。
在实验过程中要积极思维,善于发现和解决实验中出现地各种问题。
3、实验报告写实验报告是本课程的基本训练,它将使学生在实验数据处理、作图、误差分析、问题归纳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为今后写科技研究论文打基础。
物理化学试验报告一般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及试机,实验操作步骤,数据处理,结果和讨论等项。
实验目的应该简单明了,说明所用实验方法及实验对象。
仪器装置用简图表示,并注明各部分地名称。
实验数据尽可能以表格形式表示,每一标题应有名称、单位。
结果处理中应写出计算公式,并注明公式中所需地已知常数地数值,注意各数值所用地单位。
若计算结果较多时,最好也用表格形式表示。
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
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实验一碳酸钙分解压的测定实验项目性质:验证性 实验计划学时 4学时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一种测定平衡压力的方法——静态法。
2. 初步掌握普通真空操作技术,中高温的控制和测温方法。
3. 测定各温度下碳酸钙的分解压,从而计算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ΔH (CaCO 3分解的反应热)的平均值。
二、实验原理:碳酸钙高温分解,并吸收一定热量:)(2)()(3g S S CO CaO CaCO +=在这个反应体系内存在固态CaCO 3(s)、固态CaO (s)及气态CO 2(g)这三个单独的相,基本上不互相溶解。
因此在一定温度时,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θθp p K CO /2=式中:2COP 表示在反应温度下,碳酸钙分解达平衡时CO 2压力。
θP 为标准压力θP = 100 kPa 。
CaCO 3在一定温度下,分解达平衡时,CO 2的压力保持不变,称为分解压,分解压的数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按照等压方程式的积分式:ln //r m r m K H RT S R θ=-∆+∆,r m S ∆为反应的熵变化,R 为气体常数。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因Δr S m 及Δr H m 变化不大,可视为常数,故可将上式改写为ln (1/)K A T B θ=+,以 ln K θ对1/T 作图,得一直线,其斜率及截距分别为/r m A H R =-∆及/r m B S R =∆,由此可求出CaCO 3分解反应的反应热(平均值)及反应平均的熵变化。
应该注意,ΔH 值会随温度变化,但在一个不太大的温度范围内,变化不多,故可以认为其平均值是常数。
而用上式处理。
三、仪器和试剂仪器:SK2-1-10H 电阻炉、石英管、控温仪、瓷舟、DP-A 精密数字压力计、胶塞、循环水多用真空泵、电子天平 试剂:粉状CaCO 3(G .R.) 四、实验步骤1、称取约5克粉状CaCO 3装在一小瓷舟内(或将小瓷舟装满即可),送入石英管内相当于电炉的中心部位,然后用橡皮塞紧塞石英管。
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
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实验一二组分金属相图实验目的1.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Bi—Sn二组分金属相图。
2.了解固液相图的特点,进一步学习和巩固相律等有关知识。
3.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较为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凝固后,固相也能完全互溶成固熔体的系统,最典型的为Cu—Ni系统;另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而固相完全不互溶的系统,最典型的是Bi—Cd系统;还有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而固相是部分互溶的系统,如Pb—Sn系统,本实验研究的Bi—Sn系统就是这一种。
在低共熔温度下,Bi在固相Sn中最大溶解度为21%(质量百分数)。
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是绘制相图的基本方法之一。
它是利用金属及合金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时,潜热的释出或吸收及热容的突变,来得到金属或合金中相转变温度的方法。
通常的做法是先将金属或合金全部熔化,然后让其在一定的环境中自行冷却,画出冷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步冷曲线(见图1)。
图1步冷曲线图2步冷曲线与相图当熔融的系统均匀冷却时,如果系统不发生相变,则系统的冷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均匀的,冷却速率较快(如图中ab线段);如果在冷却过程中发生了相变,由于在相变过程中伴随着放热效应,所以系统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速率发生改变,系统的冷却速率减慢,步冷曲线上出现转折(如图中b点)。
当熔液继续冷却到某一点时(如图中c点),此时熔液系统以低共熔混合物的固体析出。
在低共熔混合物全部凝固以前,系统温度保持不变.因此步冷曲线上出现水平线段(如图中cd线段);当熔液完全凝固后,温度才迅速下降(如图中de线段)。
由此可知,对组成一定的二组分低共熔混合物系统,可以根据它的步冷曲线得出有固体析出的温度和低共熔点温度。
根据一系列组成不同系统的步冷曲线的各转折点,即可画出二组分系统的相图(温度—组成图)。
不同组成熔液的步冷曲线对应的相图如图6—2所示。
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绘制相图时,被测系统必须时时处于或接近相平衡状态,因此冷却速率要足够慢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物理化学实验书北京大学
1. 绪论I、物理化学实验目的和要求物理化学实验是继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之后的一门基础化学实验课,它综合了化学领域中各分支所需要的基本研究工具和方法。
物理化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从而能够根据所学原理设计实验,选择和使用仪器;其次是锻炼学生观察现象、正确记录数据和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第三是验证所学的原理,巩固、加深对物理化学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严格的基本操作训练和提出明确的要求。
在实验的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如下:一、实验前的预习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充分准备,明确实验中每一步如何进行,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样才能较好的完成实验课的任务,防止原理上、方法上的错误,因为这些错误有时甚至可以导致整个实验失败。
另外根据物理化学实验的特点,往往采取循环安排,许多实验在讲授有关内容之前,就要进行。
因此,实验前充分预习,对于做好物理化学实验来说,尤为重要。
预习时一般应做到仔细阅读实验教材,以及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
学习实验原理,记录哪些数据,了解仪器构造及操作。
并应写出预习报告,其中应扼要写出实验目的,列出原始数据表,若有不懂之处,应提出问题。
二、实验过程中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应仔细的进行工作,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
充分利用实验时间,观察现象,记录数据。
若有可能,可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结果进行初步计算画出草图,以了解实验的进展。
结束实验以前,应该核对数据,并对最后结果进行估算,若必要,可以补测数据。
必须准备一个实验记录本。
所有的数据,都应完整而诚实的记录在实验本上。
对要舍弃的数据,划上一条线即可,不要涂改数据。
实验室内要保持安静,不得高声说话及任意走动,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实验中应注意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仔细清洗仪器、打扫清洁卫生。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ABCL0108
课程中文名称: 物理化学实验
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ation
课程学分数:1学分
课程学时数:16学时
授课对象: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物理、应用物理、环境工程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
一、实验课程简介
物理化学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人手来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它主要是探讨和解决: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问题、化学反应速度和机理问题,物理化学实验是物理化学课程的重要补充,是研究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化学反应和相关过程规律的基本手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并达到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以及培养能力和素质的目的,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学生在实验前要充分预习,了解实验目的、原理、仪器使用方法和实验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在预习的基础上写出预习报告,其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和原理,简单的实验步骤,原始数据记录表格。
(2)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必须忠实、准确,不能随意涂抹数据,数据记录要表格化,字迹要整齐、清楚,保持一个良好的记录习惯是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之一。
(3)认真写出实验报告是本课程的基本训练。
它将使学生在实验数据处理、作图、误差分析、问题归纳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
实验报告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
二、实验项目的设置与要求
(一)实验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一、实验目的1、 测量氯化钾水溶液的电导率,求算它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
2、 用电导率测量醋酸在水溶液中的解平衡常数。
3、 掌握恒温水槽及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根据电导公式:G=kA/l 式中k 为该电解质溶液目的电导率,其中 l/A 称为电导池常数,由于l 和A 不易精确测量,因此,试验中是用一种已知电导率的溶液求出电导池常数k cell ,然后把欲测的溶液放入该电导池测出其电导值,再根据公式G=kA/l 求出摩尔电导率 , k 与 的关系为:2、 总是随着溶液的浓度的降低而增大的, 对于强电解质系溶液有于特定的电解质和溶剂来说,在一定温度下,A 是一个常数,所以将直线,将所得的直线推至c=0可求得A m ∞。
3、对于弱电解质,其 无法用 公式求得,由离子独立运动定律:求得,其中 A m ∞+ 和A m ∞-分别表示正、负离子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它与温度及离子的本性有关。
在无限稀的弱电解质中:以cAm 对 作图,根据其斜率求出K..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仪器:梅特勒326电导仪1台,量杯50ml 2只 ,移液管125ml 9只,洗瓶1只 ,洗耳球1只。
试剂:10.00mol/m3 KCl 溶液, 100.0 mol/m3HAC 溶液 , 电导水。
m cκ=Λ m m,+ m,νν+--∞∞∞=+ΛΛΛ m Λ mΛ mΛ m m ∞=-ΛΛ m Λ m m ∞=-ΛΛ mm=α∞ΛΛ()2m m mm2m m m m 1c c c K c c ∞∞∞∞⎛⎫ ⎪⎝-⎭=-=ΛΛΛΛΛΛΛΛΛ四、实验步骤1、打开电导率仪器开关,预热5分钟。
2、KCl溶液电导率的测定:(1)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5ml 10.00mol/m3的KCl溶液,置于洁净、干燥的量杯中,测定器电导率3次,取其平均值。
(2)再用移液管准确量取25.00ml 电导水,置于上述量杯中,搅拌均匀后,测定器电导率3次,取其平均值。
(3)用移液管准确量取25.00ml 上述量杯中的溶液,弃去,再用移液管准确量取25.00ml 电导水,置于上述量杯中,搅拌均匀后,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其平均值。
(4)重复(3)的步骤。
(5)重复(3)的步骤。
(6)倾去电导池中的KCl溶液,用电导水洗净量杯和电极;量杯放回烘箱中,电极用滤纸吸干。
3、HAC溶液和电导水的电导率的测定:(1)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5ml 100.00mol/m3的HAC溶液,置于洁净、干燥的量杯中,测定器电导率3次,取其平均值。
(2)再用移液管准确量取25.00ml 电导水,置于上述量杯中,搅拌均匀后,测定器电导率3次,取其平均值。
(3)用移液管准确量取25.00ml 上述量杯中的溶液,弃去,再用移液管准确量取25.00ml 电导水,置于上述量杯中,搅拌均匀后,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其平均值。
(4)重复(3)的步骤。
(5)倾去电导池中的HAC溶液,用电导水洗净量杯和电极;然后注入电导水,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其平均值,(6)倾去电导池中的电导水,量杯放回烘箱,电极用滤纸吸干,关闭电源。
五、数据处理:1、数据记录:大气压:室温:实验温度:已知数据:25 一下10.00mol/m3KCl溶液的电导率=0.14135m-1; 25 时无限稀HAC溶液的摩尔电导率=0.03907(s m mol-1)(1)测定KCl溶液的电导率:(2)测定HAC溶液的电导率:该条件下的电导水的电导率=16.7 s/cm六、结果与讨论实验二 氢氧化铁溶胶的制备与纯化一.实验目的1.掌握Fe(OH)3溶胶的制备方法及纯化2.理解渗透原理及学会半透膜的制备 二.实验原理溶胶系指极细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介质中的分散体系,其颗拉大小约在1nm 至1mm 之间,若颗粒再大则称之为悬浮液。
要制备出比较稳定的溶胶或悬浮液一般须满足两个条件:①固体分散相的质点大小必须在胶体分散度的范围内;②固体分散质点在液体介质中要保持分散不聚结,为此,一般需加稳定剂。
制备溶胶或悬浮液原则上有两种方法:①特大块固体分割到胶体分散度的大小,此法称分散法;②使小分子或离子聚集成胶体大小,此法称为凝聚法。
影响聚沉的主要因素有反离子的价数、离子的大小及同号离子的作用等。
一般来说,反离子价数越高,聚沉效率越高,聚沉值越小,聚沉值大致与反离子价数的6次方成反比。
同价无机小离子的聚沉能力常随其水比半径增大而减小,这一顺序称为感胶离子序。
与胶体质点带有同号电荷的2价或高价离子对胶体体系常有稳定作用,即使该体系的聚沉值有所增加。
此外,当使用高价或大离子聚沉时,少量的电解质可使溶胶聚沉;电解质浓度大时,聚沉形成的沉淀物又重新分散;浓度再提高时,又可使溶胶聚沉。
这种现象称为不规则聚沉。
不规则聚沉的原因是,低浓度的高价反离子使溶胶聚沉后,增大反离子浓度,它们在质点上强烈吸附使其带有反离子符号的电荷而重新稳定;继续增大电解质浓度,重新稳定的胶体质点的反离子又可使其聚沉。
(3) 溶胶的稳定性 ①聚沉值的测定测定聚沉值的溶胶一般都应经渗析纯化。
根据使溶胶刚发生聚沉时所需电解质溶液的体积V 1、电解质溶液的浓度c 和溶胶的体积V 2可计算出聚沉值聚沉值=211V V cVFe(OH)3溶胶聚沉值的测定。
用移液管向3个干净并烘干的100ml 锥形瓶中各移人10ml 经过渗析的Fe(OH)3溶胶,然后分别以NaCl 溶液(0.2mol .l -1)、Na 2SO 4溶液(0.2mol .l -1)及K[Fe(CN)6]溶液(0.001mol .l -1)滴定锥形瓶中的Fe(OH)3溶胶。
每滴1滴电解质溶液,都必须充分搅动,直到溶胶刚刚产生浑浊为止。
记下此时所需各电解质溶液的体积数,计算聚沉值。
1. FeCl 3+3H 2O= Fe(OH)3+3HCl2.半透膜只允许离子或小分子通过,胶体不能通过三.仪器与试剂玻璃仪器气流烘干器FeCl3·6H2O 6%的火棉胶四.实验步骤1.用水解法制备Fe(OH)3胶体(1)配250ml20%的FeCl3溶液(2)取100ml蒸馏水在250ml烧杯中加热至沸,向其中慢慢滴加5-10ml20%的FeCl3溶液,不断搅拌,继续沸腾5min,即得溶胶2.渗析半透膜的制备。
(1)500ml锥形瓶洗净,烘干,冷却后;(2)倒入6%胶棉溶液30ml(溶剂为1:3乙醇—乙醚液;(3)小心转动锥形瓶,使胶棉液均匀粘附在锥形瓶内壁上形成薄层;(4)锥形瓶倒置,旋转,倾出多余胶棉液等待15`(乙醚挥发);(5)放正锥形瓶,注满水(乙醇溶解),浸泡10`;(6)倒去水,揭开瓶口薄膜,慢慢将水注入夹层,使膜脱离瓶壁,轻轻取出即成半透膜;(7)将膜袋灌水悬空,袋中之水能逐渐渗出 4ml/h;(8)半透膜不用时应在水中保存。
3.纯化Fe(OH)3溶胶。
(1)将水解法制得的Fe(OH)3溶胶置于半透膜袋中,用线扎着袋口,置于800ml烧杯内。
(2)热渗析:在烧杯中加300ml蒸馏水,60℃--70℃。
(3)每半小时换一次水,取1ml水检查有无Cl-及Fe3+。
(1%AgNO3,1%KCNS溶液检查)直至无Cl-及Fe3+检出。
(4)将纯化过的Fe(OH)3溶胶置于250ml清洁干燥试剂瓶中,放置一段时间进行老化,老化后的Fe(OH)3可供电泳实验使用。
4、Fe(OH)3溶胶聚沉值的测定用移液管向3个干净并烘干的100ml锥形瓶中各移人10ml经过渗析的Fe(OH)3溶胶,然后分别以NaCl溶液(0.2mol.l-1)、Na2SO4溶液(0.2mol.l-1)及K[Fe(CN)6]溶液(0.001mol.l-1)滴定锥形瓶中的Fe(OH)3溶胶。
每滴1滴电解质溶液,都必须充分搅动,直到溶胶刚刚产生浑浊为止。
记下此时所需各电解质溶液的体积数,计算聚沉值。
五.注意事项1.吹风时间不宜过长2.制好的半透膜不用时需在水中保存3. Fe(OH)3 水解要尽量完全实验三乳状液的制备及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机械搅拌制备花生油(大豆油)和水的乳状液的方法。
2、学会鉴别乳状液类型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乳状液的形成通常把起乳化作用并能提高乳状液稳定性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两个互不相容的液体经乳化剂的作用,可生成由一种液体分散到另一种液体的乳状液,其中一种通常是水,另一种是非极性液体,称为油。
因此,乳状液可分为两类:即油在水中和水在油中的乳状液,其分散相的液珠一般在1-50微米之间,可用显微镜观察出。
通常乳化剂都是表面活性剂物质,它被吸附在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形成保护膜,防止了分散相的聚集,又因为它能降低液体表面张力,使乳化作用容易发生。
当乳化剂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大于乳化剂与油之间的界面张力时,水滴收缩,形成油包水型;反之形成水包油型。
如果改变乳化剂,则乳化剂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和乳化剂与油之间界面的张力大小发生变化,因而能改变乳化液的类型。
2、乳化液的制备按分散相乳化剂可分为三类:A、稀的:分散相的体积含量为介质的1%以下;B、浓的:分散相的体积含量为介质的75%以下;C、高浓的:分散相的体积含量为介质的75%以上;3、乳化液类型的鉴别:A、染色法:向乳化液中加入少量的油性染料,并进行振荡,如果整个乳化液都是染料的颜色,则为W/O型,若只是液滴是染料的颜色,则是O/W型。
若改为水溶性染料,操作相同,则现象相反。
B、稀释法:与乳化液的外相相同的液体能够稀释乳化液,据此能方便的鉴别乳化液的类型,方法是向乳化液中加入极少量的水或油,观察何者能与乳状液混溶,何者既是乳状液的外相。
三、仪器及试剂乳化装置一套(滴定管,搅拌器,锥形瓶,大豆油,油酸钠或十六烷基酰胺,亚甲蓝,苏丹Ⅲ)四、实验步骤1、在250毫升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水,在加入适量的油酸钠或十六烷基酰胺。
2、在一定条件下搅拌10-20分钟。
3、用滴定管加入适量的乳化液(大豆油),直到再加入1毫升油不再乳化,漂在上方为止。
从滴管的读数可以知道被乳化液体的体积,计算乳化液的浓度。
4、用染色法鉴定乳化液的类型:取5毫升乳化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苏丹Ⅲ的大豆油;另取5毫升乳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滴亚甲蓝的水溶液,若乳状液被苏丹Ⅲ所着色,则为W/O型;若被亚甲基蓝所着色,则为O/W型。
五、数据处理:1、计算乳化液的浓度:2、说明所得乳化液鉴别的结果,何者为分散相,何者为介质?六、思考:1、胶体与乳状液有何区别?2、乳状液的稳定条件是什么?3、乳化剂有何作用?4、如何选择乳化剂?实验四溶液粘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测定聚乙烯醇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平均值;2、掌握乌氏粘度及测定粘度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1、概念纯溶剂的粘度:η溶剂粘度:η0增比粘度: 11000-=-=-=r sp ηηηηηηη 相对粘度:0ηηη=r 相对浓度:0c c c =比浓粘度:cspη 比浓对数粘度:crηln 特性粘度:[]cspc ηη0lim→= (浓度无限稀)2、经验公式[][]c k csp2ηηη+= 以cspη对c 作图的一直线[][]c c r 2ln ηβηη-= 以cr ηln 对c 作图的一直线两条直线在纵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均为[]η 麦克(H.MarK )非线性方程:[]αηKM =κα⋅可查表3、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最终是溶液特征粘度[]η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