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不可译性的处理策略

合集下载

从文化差异视角看翻译的不可译性

从文化差异视角看翻译的不可译性
1文化 词 汇 空 缺 导 致 的不 可 译 性 .
文化词汇 的空缺指 目标语缺乏表达源语 中反映特有文化现象 的对 应语。 以一种语言为参照 , 其他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中都可 能译 , 不能找到完全对等 的说法 。再 比如打 招 呼问“ 干什么去” 在中国人看来很正常 , 但外 国人认为涉及到 隐私 , 这 就很难用英语清晰的翻译 过来 。 这些例子都可 以说是不可译的。 国人 英 见面谈天气 , 直译 成汉语 让人费解 , 但不 直译又体现不 出民族特色 , 这 都反映了习俗文化的差异造成 了不可译性 。 5 其他情况 . 再者, 一些有汉语文化 特色的修辞方式如 双关 、 回文 、 字 、 拆 对偶 、 顶真等很难翻译 , 语 、 成 歇后语 、 典故 、 对联 、 口令更 是渗透着文化背 绕 景, 也很难译 出其 中的味道和文化 内涵 , 不可译性则是无法避免 的。外 国的笑话译成汉语之所 以不好笑 , 正是 由于文化背景 和思维 的差异 , 民 族习俗 或心理意识倾 向及审美情趣有差别 , 幽默感不一样 , 翻译 时很难
其特殊性 , 以存在一定的不可译性 。 所
三、 文化 差 异 造 成 的 不 可译 性
尤金 ・ 达(i ) 奈 Nd 曾经说过 :对 于真 正成功的翻译而言 , 悉两种 a “ 熟 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
景中才有意义 。” 由此我们可以看 出文化对翻译的影响之大。正是 由于 文化的差异才造成了翻译的不可译性 。具体说来 :
科技信息
人 文 社科
从 文 化 差 异祝 角蓄 翻译 的 不可 译性
莱芜职 业技 术 学院 苏进德
[ 摘 要] 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是翻译理论 中存在争议的话题。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 翻译过程 中有些 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着不 可译性 。本文主要从 文化差异的视角具体 来探讨 不可译性 , 以让译者正视 不可译性 , 同时把握 文化 内涵的差异 , 力求翻译的忠实, 促

翻译中的不可译因素及处理

翻译中的不可译因素及处理

翻译中的不可译因素及处理翻译的不可译性在理论层面有其基础,在实践层面有其不可译因素。

从一种民族语言文化视野对另以中国民族语言文化的认识在某个时间段是有限的,这一客观条件决定了翻译具有不可译性。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言符号,有其自成体系的语言单位,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如汉语是表意文字,而英语是表音文字。

在翻译的过程中,会遇到语言和文化引起的不可译因素。

语言上的不可译因素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和文体风格等不同的层次上。

从语音层次上讲,汉语中的汉字具有单音节这一特征,所以能够创造出五言或七言这类对仗工整的诗。

汉语还是多声调语言,因此对古诗有平仄韵的要求。

相比之下,英语把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融为一体,语调只有升降之分。

所以在汉英或英汉中,要想再现原文那种节奏和韵律是既不容易的。

从词汇上看,由于人类都生活在地球上,不同社会文化之间必然有相似之处,因此,不同语言之间必然存在词义相符的关系。

但是不同民族在经验上的差异经思维反映到语言上,必然会造成词汇的差异或词汇的空缺。

对于词义空缺这个不可译的因素,我们可以在翻译的过程中采取音译、意译、直译和加注法。

从语法层面来说,中国人重形象思维,汉语没有严格的语法规则,外国人重逻辑思维,英语有严格的语法。

在翻译的时候,特别是汉英翻译时,应该吃透原文,认真理清楚其中的逻辑,用相应的连词或介词等表达。

文体风格是作者写作的独特特色,虽不会把散文诗歌混淆,但是有些文体特征,也是有难度的。

每个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中,有自身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另外,不同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作者、译者和读者。

除此之外,社会意识形态和自身心理活动都会影响翻译。

这些文化上的差异使得翻译更加不容易了。

所以面对这些不可译因素,译者可以得意而忘形,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音译法、直译法、替代法、解释法、注释法等)。

翻译虽然存在不可译的因素,但是翻译是可行的,只是翻译的好坏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译者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不断发展。

语言和文化角度的不可译性

语言和文化角度的不可译性

语言和文化角度的不可译性英汉互译中,无法将源语翻译成目的语而造成一定程度上意义的损失,即成为“不可译性”。

它包括“语言上的不可译”和“文化上的不可译”。

标签:语音;文化;不可译一、语言层面的不可译性语言上的不可译性体现在字形和语音两大方面。

从语音角度看:汉语是单音节和多声调语言;而英语却是集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为一体,只有语调的升降之分。

中国古诗中大量的双声叠韵词,使其朗朗上口,而译文却无法达到这种效果。

汉字是表意文字,而英文为表音文字,故两者的文字特征无法互译。

如汉语和英语的字谜,基本上无法将其转译;还有中英文中回文的修辞,如:“llqadam,I am Adam.”——“Sir,I am Iris”和“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这形式给翻译带来了巨大的难度。

笔者认为,解决语音层面不可译性对策有以下几种:(一)增益法增益法即增加原文中原来并没有的部分,使得译文更加贴合译人语文化,且不会对原文意思造成损害的方法。

比如“The hostcarved,poured,served,cut hread,talked,laughed; proposed health.”这句中一系列词都以[d]发音结尾,朗朗上口,将其增译为“主人割肉呀,斟酒呀,布菜呀,切面包呀,敬酒呀,又说又笑,忙个不停。

”语气助词“呀”使泽文不仅取得了与原文一样的效果,而且读起来妙趣横生。

(二)直译法此处的直译法虽难度大,还有运气的成分,但仍然具有可行性。

马克吐温曾写“It was a splendid population-for all the sloic,sleepy,sluggish—brained sloths stayed at home……”句中五个“S”一气呵成,这种原语中形、音、义的“三结合”,在译成目的语后是法完整体现的。

尽管如此,译者马红军给出了翻译——“(出来的)这帮人个个出类拔萃——因为凡是呆板、呆滞、呆头呆脑的呆子都呆在了家里。

文化差异导致的英汉翻译中相对不可译性及其补偿办法

文化差异导致的英汉翻译中相对不可译性及其补偿办法
方电影中对 “r o ” da n 的刻画我们可见一斑。如果我们把“ g 望子成龙 ” 翻译成“o x eti ’sitb ao ” tepc oes o ea g n 是很难让英语 国家 的人们 l lo r d 接受的。
今天 , 随着人类对语言和翻译 的认识 及研究 的不断深入 , 人们
几 种 不 同情 况 。

了互相沟通 的需求 。但另一方面 , 由于不同的语言 和不 同的文化都 有着一定 的特殊性 , 因而不同的语言之间在翻译 时 自然会存在某些 不可译性。英国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将 不可译性根据其产生 的原 因分为语言不可译性和文化不可译性。我们认 为, 因语言本身差异 造成的不可译性是真正的不可译 , 称为绝对 不可译 ; 由于不 同国 但 家和地区的不同历史 、 宗教 、 社会等文化 背景导致的翻译 的不可译 性却是暂时的 , 因为文化背景本身是可 以被认 知被表达 的, 因而在
摘 要 本文讨论 汉英翻译 中 由于 中西文化背景不 同造成 的 语 言的相对 不可译 性及 其补偿 措施。不 同的国家和地 区有着不 同 的历史、 宗教、 社会等文化背景 , 这就给翻译造成 了困难。但不可译 性并非绝对 的, 可译 性与不可译性其实是共 同存在 的, 我们可 以采
用补偿方 法, 不可译 性进 行一定程度的补偿 , 量减少翻译障碍 对 尽 以促进语言 与文化交流。 关键词 不可译 性 文化不可译性 补偿方法
此, 由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可译被称为相对不可译 。而本文则将着重
讨论 文化差异造成的相对不可译性及其 补偿办法 。
1在英汉翻译 中遇到 的几种文化不可译 的情况
11传 统文化不 同造成的不可译性 .
词汇来指代这一特有的文化事物 , 但却不能明白表达出其本意的转

中英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应对策略

中英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应对策略

中英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应对策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

而语言的作为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

在中英文翻译中,文化差异是一个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

本文通过从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制度差异等方面分析中英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并探讨如何合理应对这种差异。

1. 语言习惯的差异中、英文在语言结构、格调、表达方式上存在较大的区别,这就为中英互译带来了困难。

例如,在中文中有“失言”、“失态”的概念,而在英文中则常用“put one's foot in one's mouth”、“lose face”等表达方式。

此外,在英文中,表达目的的原因常常放在句首,而在中文中则常常放在句尾。

这些都是语言习惯上的差异,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在不同语言中的含义。

应对策略:应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熟悉两种语言的特点,以及语言所涉及的文化差异,来逐步提高对语言的应变能力。

此外,选用适当的翻译软件也是能够提高翻译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2. 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英两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重视家庭观念、同事间的关系,注重“人情味”以及对自己国家的尊重;而英国则以文化、法制等为基础,注重法律条文以及客观公正的原则。

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常常因不同的语言表达而产生翻译上的偏差和误解。

应对策略:在翻译时,必须要考虑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所反映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因此,在进行中英互译时,要在语言上精准地表达出这种文化背景的内涵和特点。

3. 制度差异的差异中国和英国则在制度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例如,中国社会的组织结构比较松散,不像英国一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中国拥有的中文官方用语体系在英国并不存在。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了解两国之间的制度差异,这是避免翻译错误和误解的重要一环。

应对策略:在翻译中需要尊重两国之间的制度差异,合理应对这种差异,以确保正确、准确地表达文本中涉及的概念,也避免在翻译过程中新增过多的意译内容。

语言的不可译性与文化的不可译性比较

语言的不可译性与文化的不可译性比较

语言的不可译性与文化的不可译性比较一、本文概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精髓往往通过语言得以传承和展现。

然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尽管语言交流日益频繁,但语言和文化的不可译性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语言的不可译性与文化的不可译性之间的关系和差异,以期深化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发展。

文章将首先定义语言和文化的不可译性,然后分析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最后探讨如何在文化交流中应对这些不可译性挑战。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有望更好地理解语言和文化的本质,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二、语言不可译性的定义与表现语言不可译性,是指某些语言元素或语言现象在另一种语言中无法找到对等或等价的表达方式。

这种现象源于语言的本质特性,包括词汇、语法、句法、音韵等多个方面。

每个语言都是独特的文化产物,其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都深受其所在文化的影响。

因此,当一种语言的元素或现象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对应表达时,就产生了语言不可译性。

语言不可译性的表现多种多样。

在词汇层面,某些概念或事物在某些语言中可能不存在对应的词汇。

例如,某些特定文化中的习俗、信仰或物品,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对应的词汇来描述。

语法和句法层面也存在不可译性。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规则和句子结构,这使得某些语言中的语法现象在另一种语言中难以准确表达。

音韵层面的不可译性则体现在语音和韵律上。

不同语言的语音系统和韵律模式各有特点,这使得某些语言的音韵特征在另一种语言中难以实现。

语言不可译性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理解和翻译其他语言。

相反,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翻译策略和方法来尽可能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和风格。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语言不可译性的存在,并在翻译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

例如,我们可以采用音译、意译、直译加注释等方法来处理不可译的词汇和表达。

我们也可以通过调整句子结构、改变表达方式等手段来弥补语法和句法层面的不可译性。

在音韵层面,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模拟原文的语音韵律来传达原文的音韵特征。

文化的不可译性及翻译对策

文化的不可译性及翻译对策

人类 自诞 生 以来就 在 不 断地 创造 文 化并 推 动 社 会 文 明的进 步和发 展 。今天 的 文 明都 是建 立 在
对 过 去 文 明 的 继 承 和 发 展 的 基 础 之 上 。那 么 , 究
健 康 文化 和伪 文 化 的影 响 , 错 误 地把 某 些 不 健 康
的 生 活 方 式 和 手 段 当作 新 文 化 的 潮 流 , 如“ 胸 器” 、
对一 些思 想不 成 熟 的人 产 生 误 导 。另 一 方 面 , 健
历 史背 景 、 地 理 生 态 环境 以及 神 话 传 说 和宗 教 信 仰 等都 是该 民族 的文 化 内容 。 因 而从 广 义 上 讲 ,
文化 是 人类 在漫 长 的社 会历 史 实践 中所创 造 的物 质 财 富和精 神财 富 的总 和 。 1 1 1 文 化 本 身 既 不 是 教育 , 也不 是立 法 , 它是 一种 氛 围 , 一 种 遗产 , 更 是 一种 潜 移默化 的生活方 式 。
作者简介 : 李 华 田( 1 9 6 6 一 ) , 男, 湖北孝感人,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副教 授 。
文 化 的 不 可 译 性 及 翻 译 对 策
化统 一 为原 则 , 以提 高 人 们 对 文 化 的驾 驭 能力 为


文 化 与 文 化 诊 断 学
合体 , 而人类 文 化 的 繁 荣 和 发展 又需 要 百 家 争 鸣
的 自由环境 , 每 个 民族 的文 化 都 会 出现 真 善 美 与 假 恶丑 。当今 的中 国正 在经 历一 场 前所 未 有 的社 会 转 型和历史 变革 , 而有 一 些 人 由 于受 到 外 来 非
竟什 么是 文化 , 我们 在 当今 文 化 多 元 化 的 社 会 又

文化翻译的挑战与策略

文化翻译的挑战与策略

文化翻译的挑战与策略文化翻译是一项复杂而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而文化翻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文化翻译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策略,以解决这些挑战。

一、文化差异的挑战在进行文化翻译时,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习俗、信仰和语言等,这些差异会对翻译工作造成影响。

例如,背景知识不同可能导致文化隐喻和俚语的理解困难,而语言结构的差异可能导致直译时的意思丢失。

面对这些挑战,翻译人员需要有广泛的背景知识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策略一:增强文化素养翻译人员应该通过学习目标文化的历史、宗教、哲学、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只有了解目标文化,才能更好地进行翻译工作并准确传达源语言的意思。

策略二:积极沟通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应积极与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使用者进行沟通。

通过与用户的接触,了解他们的文化特点和所需的翻译效果,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语言表达的挑战语言表达是文化翻译的核心内容之一。

不同语言之间的语法、词汇、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对翻译工作产生影响。

翻译人员需要把源语言的信息转化为适合目标语言读者理解的形式。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面临各种语法和结构上的挑战。

策略一:培养语言能力翻译人员需要精通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掌握它们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

只有对两种语言都有深入了解,才能进行准确的翻译工作。

翻译人员可以通过学习语言课程、阅读相关文献和与母语人士交流来提高语言能力。

策略二:注意语境和目标读者在进行翻译时,需要考虑目标读者的背景和需求,并根据语境进行灵活处理。

有时,直译并不是最佳选择,而是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读者的理解来进行调整,以确保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三、文化特色的保留与传达在进行文化翻译时,保留和传达原文的文化特色是重要的一环。

翻译人员需要在尽可能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使目标读者理解和接受翻译结果。

从文化视角论汉英翻译中的不可译性及其补偿策略

从文化视角论汉英翻译中的不可译性及其补偿策略

周刊214理论博览|教师论坛摘 要:本文讨论了汉英不可译性问题,包括语言和文化的不可译性。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语音、汉字结构和修辞格都是完全不同的,而且这些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对等词,这就导致了语言的不可译性。

但是不可译性不是绝对的,我们应该理解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共存。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采用一些补偿的方法,以达到补偿的目的,减少翻译障碍,促进语言和文化交流。

关键词:不可译性;补偿方法引言不可译性是一种文本或一种语言中的任何话语的一种属性,对等的文本或话语不可能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

著名的语言学翻译学者J.C.Catford 在1965年提出了翻译的不可译性,他认为语言的不可译性是由于源语言和目标语的差异造成的,而许多翻译专家学者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如今,一、语言不可译性刘米清教授在他的现代翻译理论中写道:“语言的结构通1. 语音的不可译性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殊的语音系统,是其他语言所不能2.汉字结构的不可译性中文词是由有意义的汉字组成的,而英文词是由没有意义3. 修辞的不可译性大多数语言都有自己的修辞。

正是因为有了修辞的存在才让语言变得生动有趣。

在翻译实践中,如果目标语言不能正确地显示源语言中的修辞,则是对源语言的思想、风格和内容的不忠实。

虽然意思是相似的,但它将弱化源语言的语言影响。

说汉语的人和说英语的人在思维方式和审美观上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当他们表达相同内容的时候,他们会使用不同的修辞手法,这些都造成了汉语英语翻译的不可译性。

二、文化的不可译性根据J.C.Catford 的观点,不可译性的例子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语言,另一个是文化。

奈达还提到,词语只有在文化背景下才有意义。

翻译是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之间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语言。

这是译者和翻译研究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文化包括并影响语言,是语言生长和发展的基础,所有语言都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产物。

文化差异与不可译性

文化差异与不可译性

浅谈文化差异与不可译性【摘要】由于文化和语言形式的差异,不可译性的问题普遍存在。

语言形式的差异造成绝对不可译性;文化差异造成相对不可译性。

不可译性,不是翻译可不可能,而是如何提高可译程度。

本着偏重内容,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选择在处理不可译问题是采取功能对等。

因而通过分析文化差异,采取归化,加注等方法,最大限度地传达原语信息。

【关键词】文化差异;不可译性;功能对等1.引言两种语言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表达式,通过翻译信息有可能丢失或增加,由此产生了不可译性。

不可译性指无法传递源语言(原语)的全部含义。

奈达指出,语言与文化总是在变化中。

语言不断扩大。

全世界范围内,语言和文化惊人地相似。

傅仲选分类为绝对不可译性和相对不可译性。

文化差异引发的不可翻译性是暂时不可译的,是相对的。

不同的文化现象具有认知和表达的特点。

这是翻译的本质。

2.文化差距引发的不可译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独特的社会文化。

彼得·纽马克指出:哪里有文化焦点,哪里就有由于源语和目的语文化差异所产生的翻译问题。

语际翻译是可能的,因为语言之间的共同点远远大于分歧。

翻译是针对源语规范的一种普遍的或理想的近似,是语际转换,比较语言之间的差异。

随着文化传播的扩大,文化差异可以或多或少地弥合,由不可译向可译的转变是可能的。

不可以译性普遍存在,主要体现在称呼和头衔,等级词,双关,幽默语,比喻几个方面。

中国人习惯称呼亲属为三姑,四叔。

英语国家是直呼人名。

非常有中国特色的称呼在英文中没有对等词。

如“王大嫂”必须删除它的中国风味,翻译成“mrs. wang”(“王太太”)。

要明确人际关系。

在中国,一些陌生人被称之为“大妈,师傅”等。

“sir, madam ”这些称呼可以达到功能对等。

中文常使用头衔或职业来称呼,如刘经理。

英语中只有少数的职业这样,如doctor, judge, mayor,governor.。

英语国家称呼别人用名字——苏珊,汤姆,等等,这适用于各个年龄层,并不是不尊重。

翻译中文化的不可译性及其解决方式

翻译中文化的不可译性及其解决方式
第2 9卷
第1 9期
甘肃科技
Ga n s u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f . 2 9 0地
^ r 0 . 1 9 2 01 3
2 0 1 3年 1 O月
翻 译 中文 化 的 不 可 译 性及 其解 决 方 式
王 玉虎 , 陆 民, 顾 虹
成了语言的差异 。从词汇上讲 , 生活在赤道 附近 的 民族在他们的本土语言中就没有冰雪之类 的词语 ,
而居住在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爱斯基摩人在他们的 语言表达中表示冰雪之类 的词语就多达几十个 。这 就是 地理环 境 差异 在语 言 中的反 映 。这 种语 言 的文
交流 , 从导致语言不可译 的主要 因素来探讨其调节 策略 。
值观念等 4个方面的差异来简略探讨一下英汉语言 中的不可译性 ( 即可译性 限度 的问题 ) 及其解决 方
式。 2 . 1 历 史文化 差异 导 致 的不可译
许多历史人物和文学艺术形象根植于各 自的文 化土壤 , 为汉英 民族文 化独 有, 蕴 含独 特的文化底 蕴, 因而在译语 中无对应词 。如中国神话 中的盘古 开天、 嫦蛾奔月 、 大禹治水、 牛郎织女等。西方文学 中有断臂的维纳斯 、 亚 当和夏娃、 普罗米修斯、 潘 多 拉的匣子、 丘比特之剑、 夏洛克、 葛朗台等。
是文化 障碍( c u l t u r a l o b s t r u c d o n ) 。文化障碍是 限制 不 可译 性 最 常见 的 、 也 是 最 难 处 理 的 因素 。不 同文
化 间同构 的相对性往往是很大的 , 因为 , 它们的共性
是 相对 的 , 差 异 是本 质 的 。为 了逐 步 消 除不 同语 言 之 间翻译 的障碍 , 从 而 获 得 一 种理 想 的 文 化 和思 想

论文化不可译性及其对策

论文化不可译性及其对策

以及 各 民族 文 化 的相 互 渗 透 决 定 了 翻 译 过 程 中信 息 转 化 的 可 能 性 , 语 言 的 独 特 性 和 民族 文 化 的 巨大 差 异 但 也使 翻 译 有 时 无 法 进 行 。 所 以文 化 不 可译 性 长 期 以 来 一 直 是 翻 译 界 讨 论 的 焦 点 问题 之 一 。 文 化 不 可 译 性包
音译法transliteration一些无法在目的语中找到对应项的概念特别是表示乐器药品食品地名工具货币等民族特有事物的名词一般采用音译法如sax译为萨克斯sofa译为沙发karaoke译为卡拉okcoffee译为咖啡kmmnycin译为卡那毒素mango译为芒果casio译为卡西欧toefl译为托福wallamn根据广东方言译为随身听
认 为 它 是 人 类 忠 实 的 朋 友 。 有 谚 语 “o ,oe m 故 l me lv y e v dg ( 屋 及 鸟 ) 另 外 , 语 中 “ o ” 以 指 人 , 元 贬 o ”爱 。 英 dg 可 并
际 (n rutrl o uia o ) 一 种 必 然 媒 介 , iecl a c mm nct n 的 t u i 自然 就 跟
(ut a ut n lait)[ 这种 现 象在 英译 汉和汉 译英 c lrl nr s tbly 。] u a a i | 中都 同样存在 。例 如 :狗” 汉文化 中从来就是卑劣无耻 “ 在 的代名词 , 有 “ 故 汉奸 走 狗” f n e a o) “ 头军 师” ( ukyt i r、 狗 l rt
第 2 第 8 3卷 期 21 00年 8月
高 等 函 授 学 报 ( 学 社 会科 学 版 ) 哲 Junl f ihrC r sodn eE uainP i spyadS c ̄ S i cs o ra o ge or p nec d ct (hl ol oi ce e) H e o o a n n

论语言文化的不可译性及其转化策略以的两个英译本比较分析为例

论语言文化的不可译性及其转化策略以的两个英译本比较分析为例

论语言文化的不可译性及其转化策略以的两个英译本比较分析为例一、概述语言与文化,作为人类交流的两大基石,其间的互动关系既复杂又微妙。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既反映了文化的特性,又受到文化的制约。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承载着传播不同语言、文化信息的重任。

由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翻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所谓的“不可译性”问题。

简而言之,是指某些语言现象或文化内涵在另一种语言中无法找到完全对应或等价的表达方式。

这种现象既可能源于语言本身的差异,如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不同,也可能源于文化背景的迥异,如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的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翻译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变得复杂而困难,有时甚至无法完全实现。

为了更深入地探讨语言文化的不可译性及其转化策略,本文选取了《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作为比较分析的案例。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得其翻译过程充满了挑战。

通过对比分析两个英译本在处理语言文化不可译性时的不同策略和方法,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不可译性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并探索有效的转化策略,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红楼梦》英译本中的不可译性现象,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转化策略,以期为提高翻译质量、促进跨文化交流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也能更深入地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1. 语言文化不可译性的定义及重要性语言文化的不可译性,是指源语言与目标语言在转换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特性的限制,导致某些语言元素或文化内涵在另一种语言中无法找到完全对等或等价的表达方式。

这种不可译性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的缺失或歧义,还涉及语法、句法、音韵乃至更深层次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等方面。

语言文化不可译性的重要性在于,它揭示了翻译活动的复杂性和局限性。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莫言文学作品日译中的文化不可译性及翻译策略

莫言文学作品日译中的文化不可译性及翻译策略

莫言文学作品日译中的文化不可译性及翻译策略作者:张娅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2期摘要:语言翻译具有可译性和不可译性。

语言和文化的共通性成就了翻译的可译性,长期的翻译实践证明,可译性是有限度的。

文化差异和空白的存在,造成了文化的不可译性。

把具有中国乡土气息和鲜明时代特征的莫言作品译介到日本时,如何克服文化的不可译性,采用怎样的翻译策略才能降低翻译损失是对翻译的重大考验。

论文通过对莫言文学作品日译的实证研究,分析探究文化的不可译性及其翻译策略。

关键词:文化不可译性;零翻译;语用翻译中图分类号:H36;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3)12-0071-04一、莫言文学作品中的文化不可译性充分理解文化不可譯性,首先必须了解“文化翻译”的定义。

文化翻译指“把源语中特有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因素及其语言表达,在保持意义和形式无限接近源语的前提下,转换成译语”。

文化翻译需要追求意义和艺术效果的等效,而这是难以企及的目标。

所以文化翻译的可能性不是绝对的概念,文化翻译是有限度的,具有局限性。

文学作品与文化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的,文学作品作为文化的丰富载体,深受文化的影响。

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社会背景等必然与该国家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审美观和社会历史、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密切相关。

莫言创造了名为“高密东北乡”的文学王国,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天马行空地记载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作品内容和语言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弥漫着独特的中国文化气息。

中日两国虽然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但是历史文化存在很大差异,作品中的一些文化现象是日本或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文化差异和文化空白对莫言文学作品的日译产生了很多文化不可译问题。

二、莫言文学作品日译中文化不可译问题的翻译策略本文从日译的《红高粱》《蛙》《丰乳肥臀》中寻找实例与原著进行对比,分析不可译性,并研究解决不可译问题的翻译策略。

翻译中的不可译现象及其解决策略

翻译中的不可译现象及其解决策略

翻译中的不可译现象及其解决策略摘要:翻译的可译与不可译取决于翻译文本的内容, 是否能在源语与译语间找到相对应的翻译。

文章主要探讨哪些情况下翻译不可译以及不可译之原因, 有哪些策略来解决翻译不可译的现象。

但在现实翻译实践过程中, 总能找到相适应的翻译方法对文本进行翻译, 以满足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都能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

关键词:翻译的可译性; 不可译性; 实例;一、翻译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对于源语言和源语文化, 有其独特性。

文化作为社会背景, 是受历史因素影响的。

不同国家、不同的民族有其独特的文化, 呈现方式也各不相同。

语言作为外在的表达方式之一, 也是最为清晰明了的方式, 在不同使用者之间会有相当大的差异。

文字, 作为一种书面语言, 是口头语言的衍生, 自然也保留了语言的这些差异性。

而我们在这里探讨的, 无论是口头语还是书面语, 最终都是落实在字面上呈现出来的, 所以都可以归属于文字一类的翻译。

我们在使用语言文字表达时, 会有几种表达功能上的分类:一类是cognitive and expressive function;一类是culture function;还有一类是aesthetic function。

第一类认知表达功能类的语言文字, 在翻译实践中, 通常认为是可译的。

因为它指的是人类社会中共有的事物和共同的情感, 不同民族间都有相同的对等语与之对应。

人类在某些方面普遍存在着相同的对等语, 例如:感情方面、历史方面、社会经济方面等等。

因为这些相同点的普遍存在, 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才可以顺利进行。

第二类文化功能类的语言文字, 在翻译实践中, 通常认为是部分可译的。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它包含着信仰、法律、道德、风俗等以及与人相关的方方面面。

这一复杂体在不同的文化圈之间有一部分是共通的, 另外一部分则是某一特定文化圈层所独有的。

正因如此, 翻译这类文本时就会产生障碍。

最后一类艺术功能类的语言文字, 在翻译实践中, 往往是不可译的。

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研究

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研究

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现象,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之策。

研究发现,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主要源自语言的文化差异、语法结构的异同以及词汇的多义性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可以通过增加背景知识的获取、使用插入语或解释性注释来增加译文的信息量,同时也需要思考更加合理的翻译策略,以尽可能减少不可译性对译文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英汉互译、不可译性、文化差异、语法结构、词汇多义性、翻译策略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汉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英汉互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可译的词语、句子或文化现象。

这些不可译性对翻译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不可译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之策。

二、不可译性的概念与特征不可译性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原文中的一些词语、句子或文化现象无法完全准确地转化为目标语言中的译文,或者准确转化后无法表达原文所要传达的意义。

不可译性在英汉互译中常见,并且具有以下特征:1.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因此在互译过程中常常会发生文化差异。

一些文化现象或者思想观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无法完全对等表达,因此无法译文中产生了不可译性。

2.语法结构: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差异较大,因此在互译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英文句子与汉语句子的结构不同,导致无法将原文译成准确的汉语句子,或者转化后的汉语句子无法传达原文的意义。

3.词汇多义性:不同语言中的词汇多义性也是导致不可译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词语在英语中有特定的含义,但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词语,或者相反,一些汉语词汇在英语中存在歧义,无法准确翻译。

三、不可译性的原因分析不可译性在英汉互译中的产生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的文化差异: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由于不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不可译性。

论文化的不可译性

论文化的不可译性

论文化的不可译性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可译的。

翻译就是妥协,不过是在音、形、意方面追求和原作尽可能高的近似值。

译者心理沉淀的不同也影响着译本的不同。

文化不可译性的根源是语言符号的差异,我们把文化信息符号分为五类:民族意识化符号,民族声象化符号,民族社会化符号,民族地域化符号,民族物质化符号。

在翻译语际转换中,两种文化的信息符号在所指内涵和语用意义上都会呈现冲突。

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是相对的、广泛的,差异是本质的、深刻的。

语言符号所承载的信息量越大,翻译中遇到的文化障碍就越大,不可译的程度也越大。

标签:文化不可译性翻译因为语言表达有局限性,落实在纸上的语言往往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发挥空间。

在读古典文献时,“此中消息不能道”者,为数不少。

争论、论辩由此而引发。

从文到理,从义到译,可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所以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诗有极平浅,而意味深长者。

”桐城张徵士若驹《五月九日舟中偶成》云:“水窗晴掩日高光,河上风寒正长潮。

忽忽梦回忆家事,女儿生日是今朝。

”此诗若把“女”字换“男”字便不成诗。

个中意境,口不能言。

在翻译一些古典文献时,译者往往觉得任何译文都不可能把存在于原文中的所有微妙之处,如头韵、回文、词语重复、人物、事件等统统传达出来。

究其原因,是语言文字结构上的独特性没有信息相通的渠道,特别是在英语和汉语等非亲属语之间,翻译时语符需要完全换码,因而具有明显的不可译性。

比如英语就很难表达汉语中的“风流”“潇洒”“洒脱”“酣畅”等词,因为这里牵涉到文化的不可译问题。

一、地域性——文化的不可译性存在的前提文化有鲜明的地域性。

以国度来划分,文化有国民文化,以民族的生存地域来划分,有民族文化,它们都不可避免地带着地域性。

国度地域和民族地域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两种地域文化具有区别于其他种文化的遗传特质。

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是兼顾了国民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模糊概念。

所谓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别,也就是他们各自文化的遗传特质的差异。

文化差异与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文化差异与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文化差异与翻译中的不可译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文化交流和翻译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词语和表达方式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差异,从而导致语言的翻译难度增加,甚至出现不可译性的情况。

本文将探讨文化差异与翻译中的不可译性的关系和解决方法。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文化是指某个社会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共同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词语或者表达方式的含义和使用方式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例如,“礼物”在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中国,礼物往往是以示好或者表示感激的方式赠送给他人的。

但在西方国家,礼物往往会在特定的场合和时间赠送给他人,例如生日、圣诞节、节日等等。

在翻译时,如果不了解不同文化差异的影响,很容易导致语言误解,甚至出现不可译性的情况。

此外,文化差异还会对表达方式和语言结构产生影响。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语言结构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中文为主语-谓语-宾语的语言结构,而英语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上下文来判断句子结构。

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从而更好地传达意思。

翻译中的不可译性翻译中的不可译性指的是某些词语、表达方式或者文化习惯在翻译过程中无法完整地传达其含义和意义的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文化差异比较大的时候,例如汉字中某些单纯字词无法准确地翻译成其他语言,或者某些文化习惯无法在其他文化环境中得到完整地传达。

例如,“禅宗”这个词在中文中有一个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意义,但在英文中难以完全地传达其内涵。

在翻译禅宗文化相关的文章时,翻译人员往往需要解释和说明,从而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另一个例子是中国独特的亲属语言系统。

中国人对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的称呼区别很大,而在英语中只有一些相对单一的称呼,有时很难把这些称呼在翻译中精确传达,也无法在译文中达到与原文相同的语言效果。

解决不可译性的方法解决翻译中的不可译性需要采用一些方法和技巧,使得翻译品质更好。

什么是不可译性

什么是不可译性

最初框架:不可译性,分为语言不可译性和文化不可译性(汉英民族思维和心理差异)。

英汉互译文化的不可译性在动植物名词的不同联想意义上也有所体现。

补救: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注释法,代换法,诗歌的不可译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各民族交流加深,文化差异缩小,不可译性的限度缩小,当文化交流达到某种程度时,不可译性有可能转化为可译性。

因此不存在完全的不可译现象,任何语言现象是基本可议的,即可译性是绝对的,不可译性是相对的。

由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不可译性的四种因素:1、历史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不可译性,2、地域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不可译性,3、习俗文化差异、、、4、宗教文化差异、、、文化不可译性的具体表现:1、修辞不可译2、习语不可译3、文化负载词不可译得出文化差异和文化不可译性是翻译中不可避免的现象Cause of cultural untranslatabilityDifferent history background:不同国家的人有不同的典故,成语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有明显的文化特征(三个臭皮匠,john)Different living environment and geographic position:中国人以右为尊,以南为尊,西方国家由于地理位置不同,说法与中国相反。

英格兰岛国,由此产生相关说法,中国是农业大国,有很多农业相关的成语。

Different religious beliefs: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宗教的历史和发展比语言的长,语言的变化源于宗教思想的变化(举例)。

外国人说god,中国人说天,用以表示震惊。

宗教对中国人的影响和对外国人影响是不同的,中国天父地母,翻译中中国人翻译god用中国的词,外国人翻译天用god(例子,成事在人谋事在天)。

天和神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基督教神是真理,good,beautiful。

中国人不像外国人一样尊敬天,而是埋怨天。

Devil基督教里是丑陋的,坏的,中国的ghost鬼不一定是坏的(例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的语言交际活动的媒介是同一语言文化而翻译还涉及译者其媒介是不同的语言文化当信息源与信息的最终接受者之间存在着语言和文化鸿沟时译者无论采取何种手段都无法做到译文和原文尽善尽美的对应廖七一2000
20 09年 1 月 1
湖北第二 师范学 院学报
J un l fHu e Unv ri f u ain o ra b i ies yo ct o t Ed o
指 出 :对 于真正成功 的翻译而言 , “ 熟悉两 种文 化甚 至 比掌握两种 语言更 重 要 , 因为词 语 只有在 其作 用 的文化 背景 中才有意 义。 ”
( 建 中 ,9 9 。 郭 19 )
而翻译还涉及译者 , 其媒 介是 不同 的语 言文 化 , 当信息 源与信 息 的最终接受者之 间存在着语言 和文 化鸿沟时 , 者无论采取 何种 译 手段 , 都无法做 到译 文和 原文 尽 善尽 美的 对应 ( 七一 ,0 0 。 廖 20 ) 所 以奈达 的“ 翻译 等值 论 ” 只是一 种理想状态 , 正如他 自己在《 对 等的原则》 一文 中所说 “ 在语 言间不可能做 到完全 的对等 , 因此也
普遍存在 的问题 , 大致可 以分为语言的不可译性和文化的不可译性。本文结合 实例探 讨文化不可译性的处理策略。
关键词 : 可译性 ; 不 文化 ; 理 策 略 处
中图 分 类 号 : 35 9 H 1.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434 2 0 ) 1 180 17 — X3一) 男 , 西高安人 , 18 , 江 助教 , 硕士 , 究方向为跨 文化 交际、 研 语用学。
在 对 可译 性 与不 可 译 性 的研 究 中 , 者们 纷 纷 提 出 了各 自的 学 分 类 方 法 , : 对 不 可 译 性 和 绝 对 不 可 译 性 , 言 上 的不 可 译 性 如 相 语
汉语言互译带来不少 问题 , 导致 了翻译 中可译性 与不可译性 的区
别 。本 文 主 要 关 注 文 化 的 不 可 译 性 问 题 , 且 结 合 实 例 探 讨 文 化 并
( a d 16 ) C r ,95 。而文化不可译性产生 的原 因归 纳为 : 与原语文 “
本 功 能 相关 的语 境 特 征 在 译 语 文 化 中不 存 在 。 ( aod 16 ) ” C fr ,9 5 。
的 语 言交 际过 程 n一 般 的 语 言 交 际 活 动 的 媒 介 是 同 一语 言 文 化 , 、
美国著名的语言学 家萨丕 尔曾经说过语 言是一种文化模 型 , 是人认识世界的钥匙 。人们 只需透 过一个 民族 的语言层面 , 就可
以窥视这个民族多姿 多彩 的文化 。翻译理论 家尤金 ・ 奈达 曾经
不可译性的处理策略 。

本文将重点研究文化的不可译 性。
二、 文化 不 可 译 性 产 生 的原 因

文 化 不 可 译 性
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 同的文化 内容 , 以在 翻译 过程 中必 然 所 会涉及 到两种不 同的文化 , 这就要求译 者必须 了解 掌握双语文 化 背景。翻译不是简单 的语码 转换 问题 , 在很 大程度 上 , 它与文 化 背景知识联系紧 密 , 它的影 响和 制约 。此外 , 受 翻译 是一 种特 殊
系 统 之 间 的转 换 活 动 , 一 种 跨 文 化 交 际 , 最 显 著 的 特 点 在 于 是 其 源 语 和 目的语 之 间 的文 化 差 异 即 社 会 距 离 。 这 些 文 化 差 异 给 英
和文化上的不可译性 , 还有 完全 可译性 , 部分 可译性 和完全 不可
译 性等等。本文采用约翰 - 卡特福对 不可译性 的分类 , 即语 言上
No . 0 9 v2O V 12 N . 1 o. 6 o 1
第2 6卷第 l 期 1
文 化 不 可 译 n 处 理 策 略 生的
张 文 星
( 德镇 陶瓷 学院 外 国语 系 , 西 景德 镇 3 3 0 ) 景 江 3 0 1
摘 要: 翻译活动不仅 仅是语码之间的简单转换 , 而且 必须充分考虑 源语 文化与 目的语 文化之 间的差异。不可译性是翻译 中
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 的典 型代 表 , 英语文 化是 欧美文化 , 属 于西方文化。东方文化 同西 方文 化有本 质 的不同。不 同文 化之
间 的 共 性 是 广 泛 的 , 化 之 问 的差 异 是 本 质 的 , 化 上 的 可 译 性 文 文
是相对 的 , 翻译 中存在着一些不可译 性 , 主要表现在 : 1文化词汇空缺 。文化词 汇的空缺指译语缺乏表达原语 中反 . 映特有文化现象的对应语 。以一种语 言为参照 , 其他任何一种语 言 的词汇场 中都可能有“ 词汇 空缺” 由此形 成 了不 可译 现象。语言 , 常常是客观世界 的反映, 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 境里 , 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 , 如汉语 中许多围绕“ 吃饭 ” 问题所建 立的词语和表达法在英语 中很 难找到对 应的表达 , 吃闲饭 ” “ “ , 吃 香” “ , 吃不消” 等等 , 译成英语就无法字字对应了。汉语 中的“ ” 兄 , “ ” “ ”, 妹” “ 弟 ,姐 “ ,伯父”, 叔父” “ “ ,伯母”,叔母 ” “ 在英语 中的 区分就不是那 么明显 , 要根据特定 的语境来决定 。再 比如 , 需 中国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 自产 生 之 日起 便 与 文 化 有 不 可 分 割 的联 系 。它 的发 展 变 化 也 反 映 了 文 化 的 发 展 变 化 , 能 够 记 载 和 存 储 它
它所代表 的文化 的信息和 内容 的作 用。语 言体现文化 , 是文化 的
编码手段之一 ; 而文化是人类在历史长河 中所创造 的物质文 明和 精神文 明的总和 , 的创造也离不开 语言。要想 了解一 个 民族 的 它 每个层 面的文化 , 撇开语言文字 是不可思议 的。翻译 是两种语 言
的不可译性 和文 化上 的不可译 性 。语 言的不 可译 性指 在语 言形 式 方面 , 译语没有与 源语文 本相对 应 的形 式特 征 , 主要来 自于 这 两个方面 : 1 源语 中的两个或两 个 以上 的词 汇或语法单位 共用 ()

个语言形式。( ) 2 源语单位一词 多义在 译语中却没有相对应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