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记制度改革政策解读

合集下载

全国“三证合一”政策解读

全国“三证合一”政策解读

全国“三证合一”政策解读1、什么是“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是指按照“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模式,将原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统称企业)登记时依次申请,分别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工商营业执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改为一次申请、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一个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以下简称统一代码)的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

2、“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中的“三”和“一”分别指什么?“三证合一”中的“三”是指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个证照;“一照一码”中的“一照”是指新营业执照,“一码”是指统一代码。

3、“统一代码”是什么?统一代码全称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每一个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终身不变的法定身份识别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由国家标准委依据《国务院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33号)文件规定,依据《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制规则》(GB32100-2015)赋予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身份识别码,共18位,由五部分构成,其中:登记管理部门代码1位,其中工商部门的代码标示为9;机构类别代码1位,其中企业的代码标示为1,个体工商户的代码标示为2,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代码标示为3;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6位;主体标识码9位;校验码1位。

4、“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依据是什么?“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依据包括:《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国务院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3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5〕50号)和工商总局、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税务总局、质监总局和国务院法制办六部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工商企注字〔2015〕121号)等。

关于贯彻国办发〔2017〕41号文件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的实施意见

关于贯彻国办发〔2017〕41号文件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的实施意见

关于贯彻国办发〔2017〕41号文件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的实施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41号),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激发创新活力,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省政府决定,自2017年9月1日起,在全省实施“多证合一”改革,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实行“多证合一”改革,是在全面实施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和个体工商户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的基础上,将信息采集、记载公示、管理备查类的一般经营项目涉企证照事项,以及企业登记信息中政府部门管理需要的涉企证照事项(以下统称涉企证照事项)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实现“多证合一、一照一码”。

这项改革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我省新旧动能转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举措,对营造更加便利宽松的市场准入环境和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建立程序更为便利、内容更为完善、流程更为优化、资源更为集约的市场准入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多证合一”改革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积极作为,采取切实有力措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基本要求(一)简化准入。

按照“能整合的尽量整合、能简化的尽量简化、该减掉的坚决减掉”的要求,将涉企证照事项整合到营业执照上,企业直接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办理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对于被整合证照所涵盖的原有事项信息,不再要求企业提供额外的证明文件,企业不再另行办理“多证合一”所涉及被整合证照事项。

(二)动态管理。

整合事项实行动态管理。

第一批将涉及11个部门的26项涉企证照事项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实现“三十一证合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政策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政策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政策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22.03.24•【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政策解读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登记管理职能,激发市场创业创新活力,市场监管总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与《条例》3月1日同步施行。

现就《实施细则》有关问题进行以下解读。

一、《实施细则》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条例》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制定出台的第一部统一规范各类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行政法规,对在我国境内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登记管理作出统一规定,为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促进创业创新、维护市场秩序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李克强总理高度重视《条例》的制定实施工作,要求市场监管总局会同相关部门抓实抓细,使《条例》真正落地,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特别是在考察总局时强调,“要以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为契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条例》明确“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依照本条例制定市场主体登记和监督管理的具体办法”。

为贯彻落实《条例》相关工作要求,市场监管总局研究起草了《实施细则》,并于2021年9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了部分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专题研讨和征求意见座谈会。

在此基础上对《实施细则》进行了修改完善,并按照部门规章制定程序进行审查发布。

二、《实施细则》制定的考虑是什么?《实施细则》制定的思路与《条例》保持一致,统一各类市场主体登记管理规定,方便群众高效办理登记,建立公开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市场准入制度。

《实施细则》制定包括以下三方面主要考虑:一是细化《条例》规定。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第1篇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一、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已成为市场经济秩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现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影响了企业活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为此,我国亟待对注册资本登记制度进行改革,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本方案旨在深入分析现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为我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二、现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1. 注册资本限制过严,导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2. 注册资本缴纳制度不灵活,影响企业正常经营;3. 注册资本登记程序繁琐,行政效率低下;4. 监管手段不足,导致企业信息不透明,信用体系建设滞后。

三、改革措施1. 降低注册资本限制(1)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允许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主确定注册资本;(2)放宽注册资本缴纳期限,允许企业分期缴纳注册资本,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2. 改革注册资本缴纳制度(1)实行认缴制,企业股东按照认缴出资额承担责任;(2)简化注册资本缴纳程序,取消验资报告,降低企业成本。

3. 优化注册资本登记程序(1)推进注册资本登记电子化,实现全程网上办理;(2)简化登记材料,减少企业提交材料数量;(3)提高登记效率,实行注册资本登记“一窗受理、一次办好”。

4. 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1)建立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强化企业信息透明度;(2)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引导企业诚信经营;(3)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维护市场秩序。

四、配套措施1. 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提高社会对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认知;2. 强化部门协同,确保改革措施落地生根;3. 建立健全改革评估机制,及时调整完善改革措施;4. 加强对企业的事中事后监管,确保改革过渡期间市场秩序稳定。

五、实施时间表1. 2019年:开展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试点;2. 2020年:全面推开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3. 2021年:总结改革经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4. 2022年:实现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目标。

全国三证合一政策解读

全国三证合一政策解读

全国“三证合一”政策解读1、什么是“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是指按照“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模式,将原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统称企业)登记时依次申请,分别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工商营业执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改为一次申请、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一个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以下简称统一代码)的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

2、“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中的“三”和“一”分别指什么?“三证合一”中的“三”是指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个证照;“一照一码”中的“一照”是指新营业执照,“一码”是指统一代码。

3、“统一代码”是什么?统一代码全称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每一个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终身不变的法定身份识别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由国家标准委依据《国务院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33号)文件规定,依据《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制规则》(GB32100-2015)赋予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身份识别码,共18位,由五部分构成,其中:登记管理部门代码1位,其中工商部门的代码标示为9;机构类别代码1位,其中企业的代码标示为1,个体工商户的代码标示为2,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代码标示为3;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6位;主体标识码9位;校验码1位。

4、“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依据是什么?“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依据包括:《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国务院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3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5〕50号)和工商总局、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税务总局、质监总局和国务院法制办六部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工商企注字〔2015〕121号)等。

国务院关于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4.02.07•【文号】国发[2014]7号•【施行日期】2014.02.0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外汇管理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批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现予印发。

一、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

改革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政府监管方式、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保障创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二、改革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解决改革中的具体问题。

各地区、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快制定完善配套措施。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优化流程、完善制度,确保改革前后管理工作平稳过渡。

要强化企业自我管理、行业协会自律和社会组织监督的作用,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切实让这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创业活力,催生发展新动力。

三、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公司法的决定和《方案》,相应修改有关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

具体由国务院另行公布。

《方案》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工商总局要及时向国务院请示报告。

国务院2014年2月7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为积极稳妥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按照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推进公司注册资本及其他登记事项改革,推进配套监管制度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关于“三证合一”工商最新政策解读

关于“三证合一”工商最新政策解读

关于“三证合一”工商最新政策解读关于“三证合一”工商最新政策解读
之前工商发布三证合一内容如下:按照《国务院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3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5〕50号)文件的要求,未加载统一代码的企业营业执照在2017年底将停止使用。

现在已经是2018年2月份,那么对未做三证合一的企业有什么影响?工商总局发布最新的三证合一的内容又是什么?
对于企业未做三证合一的,需要尽快办理三证合一,否则会影响正常经营。

三证合一
工商总局发布最新的三证合一的内容:
一、按照(国发〔2015〕3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5〕50号)文件的要求,未加载统一代码的企业营业执照在2017年底将停止使用,改为使用由工商、市场监管部门核发的加载统一代码的营业执照。

二、2018年1月1日后,未更换加载统一代码营业执照的企业,其市场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仍然有效。

但各部门目前均使用统一代码办理业务,为避免影响正常经营,未办理营业执照更换的企业需尽快办理营业执照的更换。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反映出未做三证合一企业营业执照依然有效,但是要尽快办理三证合一,否则会影响企业正
常经营。

《关于落实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求规范高效做好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通知》解读

《关于落实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求规范高效做好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通知》解读

《关于落实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求规范高效做好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通知》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4.06.04•【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关于落实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求规范高效做好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通知》解读日前,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落实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求规范高效做好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如何规范高效做好林权登记等提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

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自然资源部登记局和国家林草局发改司、金融监管总局法规司负责人。

一、《通知》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做好林权登记对明晰林业产权、保障林权流转、支撑林权融资具有重要作用,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2023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对林权登记存量数据整合移交、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地籍调查和信息共享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做好新时期林权类不动产登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近年来,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林权流转市场日趋活跃,登记业务需求大幅增长,自然资源部会同国家林草局等部门,通过出台文件、加强培训、开展试点等方式,加强督促指导,推动林权登记逐步常态化、规范化。

但同时也发现,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影响林权登记办理的“堵点”、难点问题,比如,有的地方对原林权证“不变不换”理解不到位,出现原林权证无法办理抵押;有的地方因为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办理后续登记有时会“卡壳”;有的地方对保持林地承包经营权长期稳定的政策理解和落实不够到位,林地经营权登记办理规则还不够明确;地方普遍反映林权地籍调查难度大、成本高,需要创新符合林业特点的地籍调查方式方法;还有的地方林权登记与林业管理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不够便利,影响了林权登记规范高效办理。

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政策解读

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政策解读

一.什么是“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是指将企业登记时依次申请,分别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工商营业执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改为一次申请、通过“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一个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实现“一照一码”的登记模式。

二.武汉市什么时候实施“三证合一”改革?按照工商总局等六部门的改革部署,全国将从2015年10月1日起,在新设企业和变更企业中,全面推开“三证合一”改革。

湖北省决定从2015年9月10日起在全省先行全面推开此项改革。

按照省市同步推进的思路,武汉市同步启动“三证合一”改革。

三.武汉市哪些市场主体适用“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根据规定,武汉市“三证合一”改革,适用于全市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分支机构。

个体工商户和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暂时未纳入改革范围,待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相关事项后再组织实施。

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有哪些新亮点?“三证合一”改革的核心是便利市场准入,简化手续、缩短时限、便民利民。

其亮点体现在“六个一”:1.一套材料、一表登记:按照“保留必需、合并同类、优化简化”的原则,对工商、质检、税务部门的申请文书及提交材料规范进行整合优化,实行“一套材料”和“一表登记”申请。

2.一窗受理:企业只需到工商部门“一个窗口”申请即可,方便企业办照。

3.一个部门审批:工商部门统一受理企业申请并审核后,申请材料和审核信息在部门之间共享,减少重复性审查。

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予以受理和办理,3日内发照。

4.一照通用:各相关部门要在各自的领域认可、使用、推广“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对已领取“一照一码”营业执照的企业在办理相关事务时,不再要求企业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

5.一码管终身:营业执照上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从源头上赋予企业全国统一的主体识别号,使企业拥有全国唯一的“身份证号”,企业主体注销后,该代码将被保存,保留回溯查询功能。

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意义

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意义

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意义2019年7月3日,国新办举行加快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等政策措施吹风会。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刘玉亭在介绍相关情况时表示,6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这项改革对于简政放权、便利市场准入、鼓励投资创业、激发市场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玉亭指出,“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继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改革后又一重大改革举措。

据刘玉亭介绍,“三证合一”的含义是:将原来由工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质检部门核发的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的税务登记证,改为由工商部门核发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实行“一照一码”登记模式。

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不再发放,企业凭营业执照直接办理税务登记、银行帐户等有关事宜。

关于落实“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局内各单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9〕50号)、《工商总局等六部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工商企注字〔2019〕121号)及有关文件精神,现就税务部门落实“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有关具体工作通知如下,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切实落实好“三证合一”有关文件精神全面推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简政放权、便利市场准入、鼓励投资创业、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途径。

国务院、有关部门及税务总局陆续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对“三证合一”改革有关工作做出了详细部署并提出了明确要求。

各级税务机关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三证合一”改革的重要意义,顾全大局、主动作为,积极采取措施、攻坚克难,认真学习贯彻系列文件精神,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优化各项工作流程,落实岗位工作职责,分解工作任务到人,确保“三证合一”改革顺利实施。

政策解读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政策解读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政策解读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政策解读: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一政策,本文将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一、改革背景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土地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

在过去的土地制度中,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长期稳定承包政策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

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二、改革目标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的农村土地制度。

这其中包括确权登记、租赁流转、土地流转市场建设、收益分配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以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三、改革内容1.确权登记确权登记是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工作。

通过确权登记,可以明确土地权属,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使用权,促进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租赁流转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之一是实现农业土地的租赁流转。

通过土地的租赁流转,可以实现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3.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建设土地流转市场是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通过建设土地流转市场,可以提供一个公开、透明、有序的土地流转平台,促进土地利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4.收益分配机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土地利益问题。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需要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保障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

四、改革重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需要解决许多复杂的问题。

在改革中需要特别关注以下重点:1.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2.土地权属问题的公平公正处理,确保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3.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障,确保农民权益不受损害;4.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设和规范,确保流转交易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五、改革路径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需要有一个科学的路径。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优选.)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为积极稳妥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按照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推进公司注册资本及其他登记事项改革,推进配套监管制度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改革公司注册资本及其他登记事项,进一步放松对市场主体准入的管制,降低准入门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发展;通过改革监管制度,进一步转变监管方式,强化信用监管,促进协同监管,提高监管效能;通过加强市场主体信息公示,进一步扩大社会监督,促进社会共治,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三)基本原则。

1.便捷高效。

按照条件适当、程序简便、成本低廉的要求,方便申请人办理市场主体登记注册。

鼓励投资创业,创新服务方式,提高登记效率。

2.规范统一。

对各类市场主体实行统一的登记程序、登记要求和基本等同的登记事项,规范登记条件、登记材料,减少对市场主体自治事项的干预。

3.宽进严管。

在放宽注册资本等准入条件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健全完善配套监管制度,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督管理,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维护宽松准入、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二、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切实优化营商环境(一)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

公司股东认缴的出资总额或者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即公司注册资本)应当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

公司股东(发起人)应当对其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自主约定,并记载于公司章程。

民政局工作总结与政策解读

民政局工作总结与政策解读

民政局工作总结与政策解读近年来,我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政工作方针,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局的工作进行总结,并解读一些相关政策。

一、工作总结1. 组织及人员建设方面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局加强了组织建设,逐步完善了机构设置,优化了人员配置。

通过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了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同时,加强了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学习,以提高大家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2. 社会保障方面我局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强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改革创新,优化了服务流程,提高了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

同时,加强了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确保了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

3. 慈善事业方面我局注重发展慈善事业,推动了社会慈善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推动了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加强了对慈善项目的监管和评估,确保慈善资金的有效利用。

4. 婚姻登记与家庭关系管理方面我局加强了婚姻登记和家庭关系管理工作,优化了登记流程,提高了服务效率。

同时,加强了对婚姻家庭状况的调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

5. 地震灾害救助与防灾减灾工作方面我局注重地震灾害救助与防灾减灾工作,建立了灾害救助预案和应急机制。

通过提高救助能力和效率,及时组织救援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对人民群众的损失。

二、政策解读1. 社会保障政策解读我局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人民利益和社会公平,加强了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和解读。

通过采取政策透明、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了社会保障政策的有效实施和落地。

同时,加强了对社保基金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安全和稳定。

2. 慈善事业政策解读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慈善事业发展政策,积极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和创新。

通过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加强慈善机构的监管和管理,确保慈善资金的合理利用和公正分配。

北海市海城区开展企业住所和经营场所登记承诺制改革试点政策解读

北海市海城区开展企业住所和经营场所登记承诺制改革试点政策解读

北海市海城区开展企业住所和经营场所登记承诺制改革试点政策解读一、改革的背景和目标目前的企业住所和经营场所登记制度,企业登记注册时需要提交企业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包括房屋租赁合同和房屋产权证明等材料。

海城区有些老城区的房屋、老企业的房屋等无法提供房屋产权证明导致无法办理营业执照。

企业住所和经营场所登记承诺制改革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难题。

改革后,企业申请登记设立,可通过对企业住所和经营场所的合法使用实行书面承诺,企业对承诺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负责,登记机关对企业登记环节的申请材料实行形式审查,不再审查其产权权属、使用功能及法定用途,不再要求企业提供市场主体住所和经营场所的相关证明材料。

通过住所承诺制试点改革,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减少企业申请材料,提高海城区营商环境水平。

二、改革的意义海城区开展企业住所和经营场所登记承诺制改革试点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深化“放管服”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探索企业注册便利化,放宽准入条件,着力解决企业在办理设立登记制度性障碍,为海城区各类企业营造宽松、便捷、规范、有序的市场准入环境和发展环境,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全方位和人性化的服务。

三、存在问题及处理办法存在问题:企业填报的地址信息不规范的,特别是企业填报的地址信息和承诺的内容是虚假的,给事后监管带来困难,事后监管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处理办法:实行市场主体住所和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后,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后续监管,严查弄虚作假行为。

登记机关要把市场主体申报承诺制的登记信息及时推送至管辖区域的市场监管部门。

市场监管部门对市场主体登记住所(经营场所)与实际不符的问题以及违法、不实申报住所(经营场所)行为,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对其实施信用约束。

逾期不整改,依法处罚。

对不如实申报住所(经营场所)而取得虚假登记的情况,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并将处罚结果推送至登记机关作撤销登记。

什么叫三证合一全面深入解读

什么叫三证合一全面深入解读

什么叫三证合一全面深入解读现在人人都在说三证合一,那么什么是三证合一?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今天店铺整理了什么叫三证合一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什么叫三证合一所谓“三证合一”,就是将企业依次申请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为一证,提高市场准入效率;“一照一码”则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实现由一个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2015年10月1日起,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

三证合一的发展“三证合一”应向“多证合一”转变,彻底简化注册程序。

一是由“三证合一”向“多证合一”转变,彻底简化注册程序。

二是除企业之外的其他机构类型也应实行“多证合一,一证一码”。

三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多证合一、一证一码”改革提供法律支持。

加强部门联动、信息共享和事中事后监管。

当前推进“三证合一”制度改革,除大力减少前置审批外,还需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面向质监、税务、工商、公安、社会保障等各级组织机构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对资源信息共享交换技术,实现电子政务系统跨平台、跨应用、跨系统、跨地区的资源数据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部门间信息交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造条件。

行政审批权力应当与注册登记事务分离。

行政审批权力通过法律规定由行政部门承担,而登记注册事务则可以由事业单位承担。

第一,行政审批权与注册登记事务的分离是由行政机关与事业单位的性质、职能决定的。

第二,行政审批权与注册登记事务的分离也是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公共服务质量的要求。

“三证合一”的重大意义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首先,推进“三证合一”,实现“一照一码”,有利于进一步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就是要进一步改革多个部门、多个证件、多个环节的繁琐管理模式,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提高社会运行效率,进一步释放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

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政策解读

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政策解读

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政策解读问题一: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改革的背景和意义?答:为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登记制度改革向个体工商户延伸,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开展改革委、国务院法制办四部门于2016年8 月29日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的意见》(工商个字(2016)167号,以下简称国家四部门《意见》),要求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登记制度改革向个体工商户延伸,从2016年12月1 日起,全国正式实施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工作。

个体工商户是我国公民从事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主体形式,我国个体经济在推动经济开展、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就业创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快推进这一改革,有利于建立程序更为便利、内容更为完善、流程更为优化、资源更为集约的市场准入新模式,简化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程序,便利公民从事个体经营,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开展,有力推动群众创业、万众创新。

加快推进这一改革,能够有效推开工商、税务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提升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效能,对于推进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问题二:请问个体工商户“两证”是指哪两证?答:“两证”是指个体工商户(包括内地居民、台港澳居民、台湾农民设立的个体工商户)在工商部门(含市场监管部门)办理的营业执照和在税务部门(包括国税和地税部门)办理的税务登记证。

问题三:请问什么是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答: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是指将个体工商户登记时依次申请,分别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改为一次申请、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一个营业执照,通过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公民只需填写“一张表,,,向“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即可办理个体工商户工商及税务登记的登记制度。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9.09•【字号】鄂政办发[2016]71号•【施行日期】2016.09.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公司、企业和经济组织登记注册管理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6〕71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办发〔2016〕53号)及《工商总局等五部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通知〉的通知》(工商企注字〔2016〕150号)精神,现就我省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部署,从2016年10月1日起,在全省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基础上,整合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

遵循标准统一规范、信息共享互认、流程简化优化、服务便捷高效的指导原则,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力争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着力降低创业准入的制度性成本,更好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改革内容与基本要求“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与“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适用范围一致,即:适用于全省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企业类市场主体(含企业分支机构)。

(一)完善一站式服务工作机制。

“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沿用“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工作机制,企业登记条件、登记程序、登记申请文书材料规范和营业执照样式不变,法人及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以下简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规则不变,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申请、受理、审查、核准、赋码、发照、公示登记流程,实行“一套材料、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工作模式。

工商总局关于全面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的指导意见-工商企注字〔2016〕253号

工商总局关于全面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的指导意见-工商企注字〔2016〕253号

工商总局关于全面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的指导意见正文:----------------------------------------------------------------------------------------------------------------------------------------------------工商总局关于全面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的指导意见工商企注字〔2016〕253号为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国务院关于印发2016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发〔2016〕30号),自2017年3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

现就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实现市场主体退出便利化,提出如下意见:一、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充分认识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的重大意义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

2014年3月1日以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

通过改革,还权于市场、还权于市场主体,大幅度降低了企业设立门槛,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投资热情,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

市场准入高效便捷的同时,退出渠道仍然不畅。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注销企业程序复杂、耗时较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机制效率。

2015年以来,一些地方开展了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让真正有退出需求、债务关系清晰的企业快捷便利退出市场,重新整合资源,享受到商事制度改革的红利。

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有助于提升市场退出效率,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降低市场主体退出成本,对于进一步提高政府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改革红利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的重大意义,在坚持“便捷高效、公开透明、控制风险”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对未开业企业和无债权债务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登记程序。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关政策解读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关政策解读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关政策解读首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政策目标是明确农村土地的权属关系,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权益保护机制。

根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暂行办法》等政策,各地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明确农民对集体土地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

同时,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权益保护机制,加强对集体经济组织的监管,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

其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政策措施是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制等方式,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引导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形成大规模经营、高效生产的农业经营体系。

同时,推动股份合作制,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形式参与农村集体经济,分享发展成果。

第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政策措施还涉及到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政府加大对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推动农村土地利用集约化、高效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的整治和修复,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政策措施还包括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设和农民权益保护机制的完善。

政府鼓励和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设,促进土地流转的市场化、规范化,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收益。

同时,加强农民权益保护,完善农民土地流转的合同制度,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最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政策还包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

政府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同时,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培育和支持,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和组织能力。

综上所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相关政策旨在明确农村土地权属关系,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保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

各地政府应积极研究创新相关政策措施,推动政策的落地实施,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衡山县工商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衡山县工商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实施改革试点
选择试点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作为试点,以点带面 制定试点计划:明确试点的目标、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 实施步骤:按照试点计划,逐步推进各项改革措施 总结经验:对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方案 推广经验:如果试点效果良好,可以将经验推广到其他地区或者单位
全面推开改革
监督检查机制:加 强对商事登记制度 改革工作的监督检 查,确保各项措施 落到实处
奖惩机制:对在工 作中表现突出的单 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奖励,对工作中出 现问题的单位和个 人进行问责处理
01
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
风险识别和分析
识别潜在风险:对可能影响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的风险进行全面梳理
分析风险因素: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产生原因、影响范围和程度等
和不足
制定改革方案: 根据调研结果, 制定具体的改 革方案,包括 改革内容、时 间安排、责任
分工等
报批与备案: 将改革方案报 请上级主管部 门审批,并按 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和政策措施 宣传方式:通过媒体、宣传册、宣传片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培训内容: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政策解读、操作流程等方面的培训 培训方式:组织培训班、座谈会等形式的培训活动
优化登记环节
简化登记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材料 实行“一窗通办”:让申请人可以更方便地办理商事登记 推行电子化登记:提高登记效率和便利性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确保登记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建立监管机制:明确监管职责,加强部门协作,形成监管合力
实施分类监管:根据企业信用状况实施分类监管,对失信企业加大监 管力度
制定改革方案:明确改革目标、 任务和措施
开展宣传培训:提高工作人员 对改革政策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去年10月2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明确提出了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去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法》的决定,新《公司法》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为依法推进改革提供了法制保障。

今年2月18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为有效实施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

《改革方案》公布以来,媒体和社会反响非常强烈,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是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突出亮点,改革围绕公司设立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大幅度降低了公司的设立门槛,还权于市场、还权于市场主体,一定程度上重新界定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的权利(权力)边界,对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政府监管方式、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保障创业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是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改革举措进一步放松了准入条件的管制,创业成本大幅度降低,能够有效激发投资热情,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尤其是对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有大的推动作用。

这对巩固当前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是非常有利的,也符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兴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是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一项基础性的制度,从长远看,这项改革将进一步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全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

二是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改革举措突出强调了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强化协同监管,落实部门监管责任等。

改革要求从对企业微观活动的干预转向对市场主体行为、市场活动的监管,从传统的“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宽准入严监管”,这将推动政府管理方式由事前审批为主向事中、事后监管为主转变,更加有利于形成宽松准入、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国务院部署这样一项全局性的改革工作,对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市场主体和创业者从中受益。

三是有利于促进信用体系建设。

从《改革方案》看,此次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要求转变监管理念和方式,强化信用监管、协同监管和社会共治,更加注重运用信息公示、信息共享、信用约束等手段,形成部门协同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主体自治相结合的市场监管格局。

强调企业在享有改革赋予更多便利条件的同时,也要依法承担相应的信息公示等义务和责任。

这些措施的实施必将有力地推动政务信息公开,从而促进政务诚信建设;有力地增强市场主体经营活动相关信息的透明度,保障交易安全,从而促进商务诚信建设。

二、推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激发市场主体创业热情现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是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培育市场主体、保障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公司法》自1992年颁布以来,公司制这种现代企业制度形式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形式。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公司制度设计中注重政府管控、准入成本过高的弊端也日益显现。

推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较好地解决了现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为投资主体松绑,释放其投资创业活力,更好地让现代企业制度为发展我国经济服务。

此次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

根据新《公司法》和《改革方案》,公司、公司股东(发起人)在注册资本管理方面增加了一系列权利:一是自主约定注册资本总额,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也就是说理论上可以“一元钱办公司”;二是自主约定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也就是说理论上可以“零首付”;三是自主约定出资方式和货币出资比例,对于高科技、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等创新型企业可以灵活出资,提高知识产权、实物、土地使用权等财产形式的出资比例,克服货币资金不足的困难;四是自主约定公司股东(发起人)缴足出资的出资期限,不再限制两年内出资到位,提高公司股东(发起人)资金使用效率。

在登记注册环节,改革后,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

在进行公司登记时,也无需提交验资报告。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上述改革对于创业者而言,意味着注册公司“门槛”和创业成本最大限度的降低。

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是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方向。

但考虑到一些特定行业由于行业自身和政府管理的特殊性,对其实缴注册资本的要求较高,这次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不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和保险经纪人、直销企业、对外劳务合作企业、融资性担保公司、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劳务派遣企业、典当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27个行业,这些行业仍然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

需要强调的是,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并没有改变公司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承担责任的规定,也没有改变承担责任的形式。

股东(发起人)要按照自主约定并记载于公司章程的认缴出资额、约定的出资方式和出资期限向公司缴付出资,股东(发起人)未按约定实际缴付出资的,要根据法律和公司章程承担民事责任。

如果股东(发起人)没有按约定缴付出资,已按时缴足出资的股东(发起人)或者公司本身都可以追究该股东的责任。

如果公司发生债务纠纷或依法解散清算,没有缴足出资的股东(发起人)应先缴足出资。

因此,这就要求公司的股东(发起人)在认缴出资时要充分考虑到自身所具有的投资能力,理性地作出认缴承诺,并践诺守信。

三、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方便市场主体准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住所是市场主体经营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投资热情的高涨,住所(经营场所)资源日益成为投资创业的制约因素之一。

现实中,很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初创企业以及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实际上对住所(经营场所)的要求很低。

但现行的工商登记制度下,对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的手续繁多,准入的门槛过高,规划、环保、消防、卫生、建筑质量等许多管理功能被融入到市场主体的住所登记监管中,客观上导致场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各部门监管职责不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主体准入和社会投资创业,也给经济社会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

为破解现阶段制约投资创业的住所(经营场所)资源瓶颈,同时兼顾社会管理、城市管理的特殊性,《改革方案》提出,要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对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的条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本地区管理的实际需要,按照既方便市场主体准入,又有效保障经济社会秩序的原则,可以自行或者授权下级地方人民政府作出具体规定。

同时要求,加强对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的管理,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落实监管责任,保障经济社会秩序。

根据《改革方案》的要求,本着方便注册和规范有序的原则,省政府研究制定了《河南省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的规定》(以下简称《住所规定》)。

既切合我省实际情况,也体现了我省的改革力度。

一是明确了住所(经营场所)的基本功能。

住所是市场主体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的地址,其功能是公示市场主体的法律文件送达地以及确定市场主体的司法和行政管辖地。

经营场所是市场主体实际从事经营活动的机构所在地的地址。

二是明确了工商登记的形式审查原则。

申请市场主体登记时,申请人提交住所(经营场所)合法使用证明即可予以登记。

申请人应当对使用证明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的登记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实行形式审查,不审查住所(经营场所)的法定用途及使用功能。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工商登记不审查住所(经营场所)的用途、功能,但依照法律、法规应当取得规划、环保、公安、消防、文化、卫生和其他相关行政许可机关批准的,应当依法向相关行政许可机关提出申请,取得许可审批后方可开展相应的经营活动。

三是放宽了住所(经营场所)的条件管制。

允许有直接或间接投资关联关系的市场主体,使用同一地址作为住所(经营场所)登记;允许在集中办公区以同一地址作为多家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

市场主体在同一县(市、区)区域增设经营场所的,可以选择办理经营场所备案或分支机构登记。

遵循现行法律规定,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允许将居民住宅登记为住所(经营场所)。

放宽对住所(经营场所)的条件管制,有利于合理利用场所资源,降低开办成本,促进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

四是明确了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责。

住所的规范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管理问题,涉及多个职能部门。

为进一步落实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协同监管责任,《住所规定》明确提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投诉举报,依法处理市场主体登记住所(经营场所)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

对于应当具备特定条件的住所(经营场所),或者利用非法建筑、擅自改变房屋用途等从事经营活动的,由规划、建设、国土、房屋管理、公安、环保、安全监管等部门依法管理;涉及许可审批事项的,由负责许可审批的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监管”。

《住所规定》还特别强调,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主体登记、监管的信息共享机制,实行协同监管,进一步提高及时发现问题和有效处置问题的能力”。

《住所规定》的出台,意味着投资创业的场所登记管制将进一步放宽,注册“门槛”和创业成本将最大限度的降低,有助于解决当前场地登记面临的实际问题,释放更多的场地资源,鼓励创业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四、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体系,推进信息公开和共享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被提速,信息化在行政管理、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为解决信息“孤岛”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网络技术服务政府管理是新时代提升政府管理效能的有效手段。

《改革方案》提出将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体系作为“严格市场主体监管”的一条重要措施,正是适应了当代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也适应了社会公众对信息公开和信息共享的新期望,对工商监管理念、监管方式、监管手段、监管机制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改革方案》规定来看,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体系包括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要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制度。

在发挥市场机制决定性作用,赋予市场主体更大权利的同时,强化市场主体主动公开相关信息的义务,以尽量减少交易、管理中信息不对称问题。

这样,在制度层面为信息公开和信息共享提供了法制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