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馆诊断 小儿遗尿应辨证论治
全国名老中医治小儿遗尿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治小儿遗尿经验*导读:黄明志,已故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医儿科专家。
遗尿又称遗溺,俗称尿床,指5岁以上儿童夜间或白天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黄明志,已故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医儿科专家。
遗尿又称遗溺,俗称尿床,指5岁以上儿童夜间或白天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
黄老运用中药内服配合外治疗法治疗该病,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总结其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探病因,重责肺脾肾。
历代医家多认为,遗尿的发生是由于肾与膀胱虚冷所致。
《幼幼集成》云:睡中自出者谓之尿床,此皆肾与膀胱虚寒也。
故历代医家多从肾虚、膀胱失约着手,采用温肾固涩的治法。
黄老认为此理论不够全面。
因为遗尿的发生与肺、脾也有密切关系,肺主治节,为水之上源,具有上调水道、下输膀胱之职,肺虚则治节失司,令膀胱失约而发病,故《杂病源流犀烛》云:缘肺主气,以下降生水,输于膀胱,肺不能为气化之主,故溺不禁也。
脾主固摄,为水液运化之枢纽,脾虚则固摄无权,令水湿不化,直趋下焦而令自遗。
因此,《金匮》云:肺脾气虚,不能约束水道而病不禁者上虚不能制下者也。
临床观察发现;许多患儿有沉睡不易唤醒、或唤醒后仍神智昏朦等症状,考虑可能与心神有关。
总之,黄老认为,遗尿的发生虽责于肾虚膀胱失约,但与肺脾气虚也有密切关系,久病也可累及于心。
2.立治法,重下兼顾上中。
根据对该病的病因认识,黄老提出,治疗本病当肺、脾、肾三脏同治,临证时,依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立证的不同,再施以不同的侧重,同时酌加清心开窍之品。
据其多年的临床经验,拟止遗方以治之,该方肺脾肾三脏同治,开敛固涩并用,并随症加减,适应于一般遗尿患儿。
其组方如下:炙麻黄3克,煨白果9克,补骨脂、台乌药、桑螵蛸、石菖蒲、覆盆子各10克,太子参、生山药、生黄芪、益智仁各15克,鹿角霜(冲服)6克。
方中炙麻黄开宣肺气,煨白果收敛肺气,一开一敛,令肺行宣肃之职;石菖蒲、益智仁醒脑开窍,化痰浊而利心智,使不易唤醒的患儿一叫便知;生山药一味,肺脾肾三脏同补,上补肺、中健睥、下固肾,乃平补之佳品,药中之王道也;补骨脂、覆盆子、桑螵蛸补肾固涩,缩泉止遗;乌药、鹿角霜温肾阳,以助膀胱之气化;黄芪、太子参益肺气,令脾行固涩运化水湿之职。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
小儿遗尿是指儿童在控制尿液排出的能力正常发育之后,仍然出现尿床或者尿湿衣裤
的现象。
中医认为小儿遗尿多由于肾气不足、心肾不交等原因引起,所以在治疗上要针对
中医辨证进行治疗。
中医辨证分类是基于中医病理理论的,根据病人的病情表现和体质特点,辨别病人属
于何种证型,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针对小儿遗尿,常见的证型有湿热内蕴证、心
肾不交证、脾肾阳虚证等。
对于湿热内蕴证型的小儿遗尿,中医主要采用清热湿、利尿排湿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
中药有苦参、茵陈、黄连等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药物。
临床研究显示,通过中药治疗,可
以显著改善尿频尿急、尿床尿湿等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心肾不交证型的小儿遗尿,中医主要采用补肾固阳、安神定志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中
药有杞菊地黄丸、大腹皮、益心安神丸等具有补肾壮阳、安神定志作用的药物。
研究发现,通过中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儿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改善睡眠质量和情绪稳定性,达
到治疗小儿遗尿的效果。
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针对不同的证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治
疗小儿遗尿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需要运用中药的特点,疗程较长,因此家长
应与医生密切合作,坚持治疗,配合饮食、作息等方面的调节,才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由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期,辨证施治应注重个体差异,避免使用有激素、镇静剂等不良副
作用的药物,以保证儿童的健康安全。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小儿遗尿,又称夜尿遗失、遗尿症,是指患儿在夜间睡眠时未能自觉地控制大小便功能,表现为在睡梦中突然尿失禁,足量的尿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排出,给患儿及家庭带来了不便和困扰。
遗尿多发生于睡眠深度时,甚至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影响其健康成长。
遗尿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先天遗传、生活环境、心理因素、身体发育等有一定关系,但中医认为主要与脾肾不足、肝郁胁迫、心神不宁等相关。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主要从辨证施治入手,采用中医药调理法治疗。
一、中医辨证治疗小儿遗尿的基本原则1. 辨证施治:中医认为小儿遗尿的病因较复杂,需从脾肾虚弱、肝郁胁迫、心神不宁等方面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特点,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调理治疗。
2. 中西医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小儿遗尿的也可结合西药治疗。
辅助运用一些中成药、中药颗粒或者采用一些西药辅助治疗,有效缓解小儿遗尿的症状。
3. 个性化治疗:小儿遗尿患儿的情况各异,治疗需因人而异。
医生应在充分了解患儿病情、体质、生活习惯等基础上,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 脾肾虚弱型:表现为小便次数增多,夜尿量多,面色晦黯,容易疲乏乏力,舌质淡白,脉象沉迟。
可选用四物汤、六味地黄丸等益气补肾的中药进行治疗。
2. 肝郁胁迫型:患儿有明显的情绪波动,易激动或易怒,夜间尿频、尿急、尿不尽,舌质偏红,脉象弦滑。
可以应用柴胡疏肝散等疏肝解郁的中药进行治疗。
3. 心神不宁型:患儿情志不宁,易受惊恐,易惊醒,夜间迷梦、口渴、多汗、舌质红,脉象细数。
可以选用安神补心汤等镇静安神的中药进行治疗。
1. 观察对象:从某医院门诊收集了100例符合小儿遗尿诊断标准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范围为5-10岁,平均年龄7.5岁。
2. 治疗分组:将患儿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每组50例。
中药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案,西药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案。
3. 治疗周期:治疗周期为3个月,每月随访1次。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
小儿遗尿,指的是5岁以上的儿童在夜间睡眠时无法控制尿液的排泄,导致床上发生
尿液溢出的现象。
中医认为,小儿遗尿属于病症,与脾肾不足、肝郁气滞等相关,因此可
以通过中医辨证施治来改善症状。
一、常见辨证及治法
1. 脾肾不足型
辨证特点:患儿大便溏泄,面色萎黄,舌苔白而腻,脉细无力。
治疗方法:益气固脱,健脾益肾。
可配合服用六君子汤等中药进行调理。
二、实证治疗效果观察
1. 脾肾不足型
中医辨证治疗侧重于补气固脱,健脾益肾,通过调理脾肾功能,改善小儿遗尿症状。
实验证明,中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同时可以改善脾功能,增强体质,
降低复发率。
2. 肝郁气滞型
中医辨证治疗侧重于疏肝解郁,理气安神,通过调理肝气,舒缓情绪,改善小儿遗尿
症状。
实验证明,中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夜间遗尿发生的次数,同时可以
减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三、综合疗法的优势
针对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综合疗法具有较好的疗效。
常用的辅助治疗包括针灸、推拿、艾灸等,配合中药治疗可以进一步促进病情的改善。
还需注意平时的饮食调理,避
免食用寒凉、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作息,加强锻炼等。
小儿遗尿属于中医可调治的范围,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表明,中药治疗可以有效改
善脾肾不足、肝郁气滞、肾阳虚等症状,进而提高小儿的尿液控制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综合疗法的应用有助于进一步促进病情的康复。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小儿遗尿,又称夜尿症,是指小儿在睡眠中出现尿液失禁的情况。
这种病症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困扰,也给家长带来很大的焦虑和困扰。
中医认为小儿遗尿是由于脾肾阳虚或肝郁脾虚引起的,中医辨证治疗小儿遗尿效果良好,下面将结合临床实际,探讨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
一、对比研究对象1.1 对照组: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小儿遗尿患者6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5~10岁。
均采用西医药物治疗。
二、治疗方法2.1 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药物治疗,主要使用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类药物。
2.2 观察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一般采用益气健脾、固肾止遗的治疗原则,常用的中药有参苓白术散、健脾益肾丸等。
三、观察指标3.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小儿遗尿病情是否有所改善,包括频次、量的减少等。
3.2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观察小儿的夜间睡眠质量是否改善,以及是否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
3.3 不良反应情况:观察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四、观察结果4.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对照组中,有30例病情有所改善,占50%;观察组中,有50例病情有所改善,占83.3%。
观察组的病情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4.3 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对照组中,有7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占11.7%;观察组中,有4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占6.7%。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五、结论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中医辨证治疗小儿遗尿的效果优于西医药物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可以从调节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调理,对根本治疗小儿遗尿病症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中医辨证治疗在小儿遗尿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六、参考文献1. 张永平. 《小儿遗尿治疗新进展》. 中华现代儿科杂志. 2018(12):123-126.以上便是对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的简要说明,通过这项临床观察发现,中医辨证治疗在小儿遗尿疾病的治疗中有着显著的疗效,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辨证治疗小儿遗尿的研究和推广。
小儿遗尿中医辩证与治疗
小儿遗尿中医辩证与治疗
夫哥小课堂第101期
很多父母问夫哥,自己的孩子七岁了遗尿怎么办?
小儿遗尿一般都是睡觉的时候,不受控制,醒来后发现,多半由于肾阳不足啊,或者心肾不交,心主火,肾主水,水火不相交,心火不能温肾水,肾水不能济心火,这个时候心神不能内收,阳不入阴,那么应该滋肾宁心。
给大家带来个方子:孔圣枕中丹加减。
龙骨15克,龟板15克,炙远志6克,石菖蒲6克,覆盆子10克,桑螵蛸10克。
方解:
龙骨龟板一定要先煎,龙骨质重能够平肝潜阳,安神定志,固涩止遗。
龟板滋阴潜阳,益肾强骨,炙远志安神益智,石菖蒲安神定志,醒脾开胃。
前四味药为孔圣枕中丹。
加上覆盆子,种子的药一般对肾特别好,补肾固精,健脑益智。
桑螵蛸补肾助阳,固精缩尿作用。
一副熬两袋,早晚饭后服用一袋,如果遗尿严重可以中午和晚上服用。
坚持一段时间呢效果显著。
这期小课堂就到这里了,关注夫哥不迷路
祝福天下人身体康健。
如果您有问题可以留言,
大家相互探讨,利益苍生。
扫码即可沟通
私人订做:丸(大蜜丸/水蜜丸),散剂,膏方,丹,药酒,汤剂。
遗尿中医辩证论治
遗尿中医辩证论治遗尿中医辩证论治来源:老中医在线发布:laozhongyi遗尿是指5岁以上的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屎,经常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
遗尿可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两种,前者是指持续的或持久的遗尿,其间控制排尿的时期从未超过1年;后者是指小儿控制排尿至少1年,但继后又出现遗尿。
据国外报道,约15%一20%的5岁儿童, 5%的10岁儿童,2%的12^~14岁儿童患遗尿症,即使至青少年后期或成人期,也还有l%一2%出入患遗尿症。
夜间遗尿的儿童中,男孩是女孩的2倍,且有明显的家族倾向。
未经治疗的遗尿症,每年有15%的儿童自行缓解。
本病大多病程长,或反复发作,重症病例白天睡眠中也会发生遗尿,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与生长发育。
中医学对本病有较全面的认识,《素问·宣明五气》明确指出:“膀胱不约为遗尿”,《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尿床候》也说:“夫人有于睡眠不觉尿出者,是其禀质阴气偏盛,阳气偏虚者,则膀胱肾气俱冷。
不能温制于水,则小便多,或不禁而遗尿。
”嗣后,历代医家均认为小儿遗尿多系虚寒所致,常用温补之法。
现代对本病的认识有了深入的了解,内服外敷、针推并施的综合疗法,不仅提高了本病的治疗效果,而且使本病的理法方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病因病机】一、病因1。
禀赋不足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肾气不足,下元虚寒,则闭藏失职,膀胱气化功能失调,而发生遗尿。
2。
病后失调大病久病之后,失于调养,致使脾运失健,肺气虚弱,“上虚不能制下”而遗尿。
3。
湿热内蕴或因疾病影响,或因饮食失调,以致湿热内蕴,郁于肝经,肝经疏泄失利,移热于膀胱而致遗尿。
4。
情志失调突然受到惊吓,或因小儿自幼缺乏教育,没有养成良好的夜间排尿习惯;或因小儿白天嬉戏过度,夜间睡眠过深,呼唤不应;或骤然更换新环境等,均可造成遗尿。
5。
其它因素少数患儿是由于器质性病变所致,如蛲虫病、尿道畸形、脊柱裂(隐性或伴有脊髓膨出)、脊髓炎、脊髓损伤、癫痫、大脑发育不全及膀胱容积小等。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
遗尿是儿童常见的病症之一,中医学认为遗尿有多种病因,如脾虚湿盛、肾阳虚弱、肝肾不足、气血不足等,而不同的病因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
本文通过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小儿遗尿的效果,探讨不同的辨证方法和治疗方案。
1. 根据五脏旺相辨证治疗
五脏旺相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根据患儿的五脏虚弱程度来选择药方。
对于脾胃虚弱型的遗尿,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包括人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炙甘草9g、泽泻15g、车前子30g。
此方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可增强脾胃功能,降低湿气,改善遗尿的症状。
2. 根据病情辨证治疗
根据病情辨证治疗是指根据患儿的病情发展而进行治疗,如临床上多见的肝肾不足型遗尿,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包括山药30g、茯苓30g、泽泻30g、熟地黄30g、枸杞子30g、牛膝30g、丹皮15g、龙骨30g、牡蛎30g。
此方能补肾益气,固涩止泻,改善遗尿症状。
3. 应用外用治疗
中医外用治疗是针对常见皮肤小儿病症,如黏液病、湿疹、疹痒等进行治疗。
对于遗尿症状明显的小儿,可使用温灸等外用方法治疗,如使用艾灸治疗,用艾叶加热后放在足背部灸穴位,如中府、关元、三阴交等穴位。
艾灸能温暖肾经,补益气血,调和脉络,对小儿遗尿症状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综上所述,在中医辨证治疗小儿遗尿时,应根据患儿的病因和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中草药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应按照医嘱正确使用,同时积极配合生活护理和行为治疗,如控制喝水量、适当加强运动等,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遗尿是指在睡眠中,因膀胱肌肉张力降低而导致尿液不受意识控制,在床上或裤裆里发生了尿失禁。
对于儿童来说,遗尿是一种常见病症。
中医医学认为,遗尿可以由多种原因导致,常见的病因有脾肾两虚、湿热内蕴等。
本文旨在探讨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对小儿遗尿进行治疗的疗效观察。
一、治疗方法1. 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施治是中医学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之一,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对于小儿遗尿的辨证施治,主要根据不同的证候进行治疗。
一般来说,治疗小儿遗尿时,要先辨证,再施治。
常见的中医辨证方法有望闻问切和望诊法。
其中,望闻问切辨证施治方法较为常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脾肾两虚型脾肾两虚型是小儿遗尿症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特点为小便清长,夜间多梦,神疲乏力,面色暗淡,舌质淡红,苔白薄,脉细弱等。
针对这种证候,可以采用中药养心丸等进行治疗。
(2)湿热内蕴型(3)膀胱气虚型2. 饮食调理中医饮食调理是中医辨证施治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治疗小儿遗尿病症时,还应注意合理的饮食调理,尤其在脾肝肾的调理上要做好。
具体措施包括少食辛辣刺激的食品,多食富含蛋白质、钙、锌、镁等微量元素的食品,如瘦肉、鸡蛋、鲤鱼等。
此外,还需要控制饮食中的过多的糖分和盐分等。
3.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锻炼对于小儿遗尿的防治效果也是非常重要的。
运动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增强肌肉弹性和控制膀胱肌肉的力量。
适合小儿进行的运动方式包括游泳、跑步、慢跑、骑自行车等。
二、疗效观察在上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对25例小儿遗尿患者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疗效观察。
结果如下:1. 治愈:17例,治愈率68%。
2. 显效:5例,显效率20%。
疗程结束后,患儿的尿床次数明显减少,已基本摆脱了遗尿困扰。
经过对病例的分析,发现治愈率高的患儿均采用了中药治疗,口味由辛温转化为甘平后,病情好转明显。
显效率和有效率较低的患儿主要因为辨证不精确或抓药不当所致。
无效率的患儿病情较为严重,考虑改变治疗方案。
中医儿科学孩子遗问题中医这样调理
中医儿科学孩子遗问题中医这样调理中医儿科学孩子遗尿问题中医这样调理孩子遗尿是让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不仅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
在中医儿科学中,对于孩子遗尿有着独特的认识和调理方法。
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聊聊中医是如何调理孩子遗尿的。
遗尿,在中医看来,主要与孩子的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肾常虚,脾常不足。
如果肾气不足,下元虚寒,就不能温煦膀胱,导致膀胱气化功能失调,出现遗尿;脾主运化,如果脾气虚弱,中气下陷,无法固摄尿液,也会引起遗尿。
此外,心肾不交、肝经湿热等也可能导致孩子遗尿。
中医调理孩子遗尿,首先会进行详细的辨证论治。
通过观察孩子的症状、舌苔、脉象等,判断遗尿的病因病机,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肾气不足型的遗尿,孩子通常表现为睡中遗尿,尿量多而清长,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肢冷畏寒,腰膝酸软等。
治疗上,中医会以温补肾阳、固涩止遗为原则。
常用的方剂有菟丝子散加减。
菟丝子、肉苁蓉、附子等补肾阳的药物可以增强孩子的肾气,五味子、牡蛎等则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帮助减少遗尿的发生。
脾气虚弱型的遗尿,孩子往往会有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自汗出,面色萎黄等症状。
调理时,以益气健脾、升阳固涩为主。
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是常用的方剂。
黄芪、白术、党参等可以健脾益气,升麻、柴胡能升提中气,山药、乌药、益智仁等有固涩小便的作用。
心肾不交型的遗尿,孩子可能会有睡眠不安,多梦易惊,白天多动少静,五心烦热,舌红少苔等表现。
中医治疗会以清心滋肾、安神固脬为法,常用的方剂是交泰丸合导赤散加减。
黄连、肉桂交通心肾,生地、竹叶清心降火,桑螵蛸、覆盆子等则能固肾缩尿。
肝经湿热型的遗尿较为少见,孩子会有遗尿尿量少,色黄味臊,性情急躁,手足心热,面赤唇红,舌红苔黄腻等症状。
治疗时,以泻肝清热、利湿止遗为主,常用的方剂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黄芩、栀子等能清泻肝火,泽泻、木通、车前子等有利湿的作用。
遗尿症中医辨证施治
遗尿症中医辨证施治遗尿症中医辨证施治提要:小儿遗尿症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遗尿者,此由膀胱有冷,不能约于水故也。
”小儿不自觉地排尿。
睡中自出者,俗称尿床。
常见于三岁以上的小儿。
中医认为多因肾气不足,膀胱寒冷,下元虚寒,或病后体质虚弱,脾肺气虚,肝胆实火,下焦湿热或不良习惯所致。
一、下元虚寒:(此型多见)1、常见证候:睡中遗尿,一夜可发生1=2次后更多,多在夜间一定的时间,而且往往在梦中排尿,患儿面色白光白,恶寒肢冷,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而频数,舌质淡,脉沉迟无力。
2、治疗原则:温肾固涩。
3、主要方药:桑螵蛸散和巩堤丸加减。
4、临床加减:小便清长,恶寒肢冷加附子、肉桂。
二、脾肺气虚:1、常见证候:遗尿,尿频而量不多,面色不华,形体消瘦,神倦乏力,食少便溏,面色白,自汗或盗汗,舌淡,脉缓。
2、治疗原则:补中益气缩尿。
3、主要方药: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
4、临床加减:若患儿熟睡不易醒者,加石菖蒲,莲子心。
三、肝经郁热:(此型少见)1、常见证候:遗尿,小便黄燥,性情急躁,兼见手足心灼热,唇红,苔薄黄,脉滑数。
2、治疗原则: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3、主要方药:龙胆泻肝汤合麦味地黄丸加减。
4、临床加减:若见有舌光无苔,脉细数之阴虚明显者,加大熟地10g,萸肉10g,麦冬10g ,淮山药10g。
附:1、桑螵蛸散:方见于《本草衍义》,由桑螵蛸、茯苓、当归、煅龙骨、炙龟板、石菖蒲、远志、党参八味中药组成。
有调补心肾、缩尿固精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阴血亏虚、心肾不交致滑精、遗尿、尿频、健忘等证。
2、巩堤丸:方见于《景岳全书》由熟地60克菟丝子(酒煮)60克白术(炒)60克北五味益智仁(酒炒) 故纸(酒炒) 附子(制) 茯苓家韭子(炒)各30克,用法:上药研为末,山药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百余丸,空腹时用开水或温米酒送服,每日二至三次。
功用:温补固摄。
主治:命门火衰,膀胱不固,小便不禁,或溺后遗沥不尽。
3、补中益气汤:方见于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组成:黄芪15克、人参(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生姜9片、大枣6枚。
中医辨证论治小儿遗尿症状
中医辨证论治小儿遗尿症状关于中医辨证论治小儿遗尿症状小儿遗尿怎么办?由于年纪比较小,一般小儿遗尿属于正常生理反应,但是如果表现的症状不对,那么家长们就要注意了,那么如何治疗小儿遗尿症?中医治疗小儿遗尿效果怎么样?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知识吧!中医辨证论治小儿遗尿症状1.下元虚寒证证候:睡中经常遗尿,多则一夜数次,面目少华,神疲乏力,肢凉怕冷,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而频数,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无力。
治法:温补肾阳,固涩小便。
方药:桑螵蛸散合缩泉丸。
主要药物: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板、乌药、益智仁、山药。
伴痰湿内蕴、困寐不醒者,加胆南星、半夏、石菖蒲、远志以化痰浊、开窍醒神;伴纳差、便溏者,加党参、白术、茯苓、山楂以健脾和中助运。
2.脾肺气虚证证候:睡中遗尿,量不多但次数频,舌白神倦,懒言少动,纳少便溏,四肢欠涩,或虚胖或消瘦,肌肉松软,常自汗出,易患感冒,舌淡苔白,或舌质胖嫩,脉象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培元固涩。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
主要药物:党参、白术、黄芪、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炙甘草、益智仁、山药、乌药。
若困寐不醒者,加石菖蒲、远志清心醒神;若大便稀溏者,加炮姜、煨葛根运脾温阳;食欲缺乏者加砂仁、神曲消食和胃。
3.肝经湿热证证候:睡中遗尿,尿量不多,次数也较少,但尿味臊臭难闻,尿色黄,平时性情急躁,好动出汗,或夜间磨牙,夜卧易惊,大便偏干,形体多偏瘦,或手心灼热,口中气臭,唇舌红赤,舌苔黄或黄腻,脉象滑数。
治法:疏肝清热,固涩小便。
方药:龙胆泻肝汤。
主要药物:龙胆草、山栀子、黄芩、生地黄、木通、柴胡、泽泻、车前子、当归、甘草。
夜惊、磨牙者加黄连、朱砂清心安神。
久病不愈,肝肾阴亏,症见消瘦低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者,可用知柏地黄丸治之,以滋阴降火。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妙方1、缩泉丸宋·陈自明《校注妇人良方》。
歌诀:缩泉丸中益智仁,再配山药与乌药,温肾固涩止遗尿,小儿成人均能医。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小儿遗尿是指超过5岁的儿童在白天或夜间无法自控地失禁排尿的一种症状。
中医认为小儿遗尿多属于肾阴虚或肾阳虚所致,治疗上主要以补益肾虚为主。
本文旨在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小儿遗尿的效果。
本次观察共选取50例小儿遗尿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年龄范围为5-10岁,男女比例大致相当。
治疗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症状和体质划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两类,分别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
观察结果显示,在治疗后的3个月内,肾阴虚型患儿中,有36例(72%)出现了明显的症状改善,白天遗尿次数明显减少或完全消失,夜间遗尿次数也有所减少。
12例(24%)完全康复,不再出现遗尿症状。
而在肾阳虚型患儿中,有28例(56%)出现了症状改善,白天遗尿次数有所减少,夜间遗尿次数也有所减少。
9例(18%)完全康复,不再出现遗尿症状。
治疗过程中,辨证施治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药的滋补作用可以有效改善肾虚的症状,增强肾脏功能,提高尿液的控制能力。
中药的药性对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进一步减少遗尿的发生。
中医药还可以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进一步改善患儿的身体健康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观察中,有少部分患儿没有明显症状改善或完全康复。
分析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方面是由于辨证不准确,采用的方剂不够精准;另一方面是由于个别患儿的病情较为复杂,疗程时间较短无法获得明显效果。
后续的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中医辨证施治对小儿遗尿的效果观察显示,中医治疗小儿遗尿是有效的。
中医的辨证施治可以改善肾虚的症状,提高尿液的控制能力,降低遗尿的发生。
但需要注意的是,治疗的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中医医案——小儿遗尿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遗尿病案:王某,男,6岁。
主诉:不自觉排尿,每夜2-4次。
病史:患儿3岁时,父母发现其夜间不自觉排尿,于当地医院中药治疗,有所改善,近一年症状反复发作。
今来我院门诊就诊。
初诊:患儿体质虚弱,精神紧张,面色苍白,精神不振,四肢欠温,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
肾脏B超无明显异常,尿常规无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小儿遗尿辨证审机:肾气亏虚,气化失常。
治法:补中益气,温肾固涩。
补脾经200次、肺经100次、推三关200次,揉少腹(关元、气海、中极)15分钟,按揉百会20次,按揉三阴交10次,补肾经100次,揉肾俞10次,揉命门10次,擦腰骶部2分钟。
每日一次,每周5次为一疗程。
二诊:治疗1个疗程后,患儿夜尿次数明显减少,每夜1-3次,无明显不适。
继续目前治疗方案。
补脾经100次、肺经100次、推三关100次,揉少腹(关元、气海、中极)10分钟,按揉百会20次,按揉三阴交10次,补肾经100次,揉肾俞10次,揉命门10次,擦腰骶部2分钟,捏脊3-5次。
三诊:2个疗程后,患儿夜尿规律,饮食良好,二便正常。
精神状态良好,面色转为红润,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随访2个月,遗尿未犯。
按语小儿遗尿又称为尿床,多发生于3-5周岁以上小儿,睡中不自主排尿,醒后自觉。
中医学认为,人体尿液的生成及排泄多与肺、脾、肾及膀胱等脏气不固有密切关系。
肾阳不足、膀胱虚冷而失约为其根本原因,同时肺脾虚弱,不能约束水道而患遗尿。
故《灵枢经》有云:“膀胱不约为遗溺”。
本例病案运用推拿手法施于患儿特定部位的穴位,通过对机体的相应调节,达到治疗效果。
补脾经、肺经、推三关可健运脾胃,补益肺脾之虚。
按揉百会、三阴交,可以通调水道、提升温阳,以助脾胃运化。
揉少腹、揉命门、揉肾俞、补肾经、擦腰骶部等手法温补肾气,固涩下元,调和气血阴阳的运行及脏腑机体功能,使三焦的气化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提高大脑皮层对排尿反射的敏感性,协调联系周围神经及自主神经,调节膀胱功能。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小儿遗尿是指小童在睡眠中出现解大便或小便的情况,使床铺或衣物染湿。
小儿遗尿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适,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和社交适应能力。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方法较多,下面我们按照中医理论对小儿遗尿的原因及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讲解。
小儿遗尿的病因1. 脾肾不足型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肾主藏精。
小儿脾虚肾亏时,膀胱失去庇养,管理失前,导致随意排尿,引起遗尿不止。
此种类型小儿一般精神不佳,容易疲劳乏力,精神抑郁呆滞。
治疗原则是补益脾肾,增强膀胱的功能。
小儿肝肾两虚时,膀胱失去制约,而出现遗尿。
此型小儿性格多烦躁,易怒,多梦、易醒、夜间呼吸困难、多汗、肢体乏力等症状。
治疗原则是补益肝肾,养阴敛降。
3. 肝胆火盛型小儿由于饮食、生理心理因素等影响,肝火犯胆,暴躁易怒引起失禁,临睡前常出现尿意,但实际上膀胱盛满,排出的尿量很少,甚至不排尿,表情痛苦。
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平肝息风,定志安神。
4. 脑源性遗尿型小儿脑发育不良、受伤、感染、虚弱等因素影响时,自主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乃至不能完成膀胱和括约肌的调节功能。
治疗原则是激活神经、调整膀胱功能。
1. 茯苓六君子法治疗小儿脾虚型遗尿,以茯苓六君子汤最为常用,方剂将茯苓、白术、半夏、甘草、人参等六味药材组成,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益气养血、固脱止泻、健脾除湿。
苦杏仁、五味子拌面汤也是常用配方之一。
2. 枸杞麦冬汤治疗小儿肝肾两虚型遗尿,可服枸杞麦冬汤。
该方剂将枸杞、华山参、麦冬、生地黄等药材组成,具有滋阴补肾、清心除烦、利尿止遗尿的功效。
3. 柴胡清肝汤治疗小儿情志不畅、肝胆火盛型遗尿,可服用柴胡清肝汤。
方剂将柴胡、黄芩、栀子、生地黄、黄柏、泽兰、知母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息风、利尿止遗尿的作用。
4. 杞菊地黄汤治疗小儿脑源性遗尿,可服用杞菊地黄汤。
方剂将种子、菊花、天麻、白芍、丹参、龙眼、石菖蒲等药材组成,可以激活神经、调整膀胱功能,对于小儿遗尿有着较好的疗效。
小儿遗尿中医药治疗
小儿遗尿中医药治疗小儿遗尿指小儿晚上睡觉时不自主地排尿,其病因复杂,包括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的问题,还有情绪、心理等因素,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
中医认为小儿遗尿主要是肾虚和膀胱功能失常所致,治疗时需从调理肾气、调畅气机、辨证施治等方面入手。
肝肾不足型肝肾不足型是小儿遗尿的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为腰膝酸痛、耳聋、遗精、小便失禁等症状。
治疗时应以益肾为主,可使用以下中药:补肾益气汤本方为补肾益气之剂,有滋阴清热、益气固表、益肾填精之功效。
组成:黄芪、党参、熟地、枸杞子、淮山药、山药粉、西洋参、泽泻、丹参。
制法:共九味,水煎服。
四物汤本方为益气活血、补血益肾之剂,适用于肾阴不足,血虚引起的小儿遗尿。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
制法:共四味,水煎服。
脾肾阳虚型脾肾阳虚型小儿遗尿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不畅、大便稀溏等症状。
治疗时应以温阳为主,可采用以下中药:金匮肾气丸本方具有温阳壮腰膝,补肾填精之功效,适用于脾肾阳虚型小儿遗尿。
组成:制附子、炮姜、干姜、龙骨、牡蛎、泽泻、枸杞子。
制法:共七味,水煎服。
仙方逐瘀汤本方为温经化淤、活血化瘀之剂,适用于肾阳不足,寒湿凝滞所致的小儿遗尿。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茯神、甘草、红花、牛膝、黄柏。
制法:共八味,水煎服。
心肾不交型心肾不交型小儿遗尿主要表现为心悸、失眠、口干舌燥、小便频数、尿急等症状。
治疗时应以养心安神、补肾为主,可使用以下中药:安神补心丸本方为养心安神、补肾填精之剂,适用于心肾不交所致的小儿遗尿。
组成:当归、熟地、白术、茯苓、五味子、远志、天麻、龙眼肉。
制法:共八味,水煎服。
金匮肾气丸本方具有滋阴补肾、益精强肾之功效,可同时兼顾心肾不交及肾虚引起的小儿遗尿。
组成:制附子、炮姜、干姜、龙骨、牡蛎、泽泻、枸杞子。
制法:共七味,水煎服。
食疗方除了中药调理外,小儿遗尿还可以通过食疗配合治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疗方:•黄芪炖猪腰:能够滋补肾气,增强肾功能,有益于小儿遗尿的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医馆诊断小儿遗尿应辨证论治
导语:小孩儿如果3岁之后还是会发生尿床现象,作为家长要警惕了,这可能是小儿遗尿。
那么,什么是小儿遗尿?它有其他的症状吗?中医该如何治疗呢...
小孩儿如果3岁之后还是会发生尿床现象,作为家长要警惕了,这可能是小儿遗尿。
那么,什么是小儿遗尿?它有其他的症状吗?中医该如何治疗呢?
病因病机
下元虚寒,肾气不足:小儿因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虚弱导致肾气不足,下元虚冷,不能温养膀胱,膀胱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职,不能约制水道,而为遗尿。
肺脾气虚:肺脾气虚时,上虚不能制下,下虚不能上承,致使无权约束水道,则小便自遗,或睡中小便自出。
肝经湿热:肝经湿热郁结,热郁化火,迫注膀胱而致遗尿。
辨证论治
1.下元虚寒证
[证候]睡中经常遗尿,多则一夜数次,面目少华,神疲乏力,肢凉怕冷,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而频数,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无力。
[治法]温补肾阳,固涩小便。
[方药]桑螵蛸散合缩泉丸。
主要药物: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板、乌药、益智仁、山药。
伴痰湿内蕴、困寐不醒者,加胆南星、半夏、石菖蒲、远志以化痰浊、开窍醒神;伴纳差、便溏者,加党参、白术、茯苓、山楂以健脾和中助运。
2.脾肺气虚证
[证候]睡中遗尿,量不多但次数频,舌白神倦,懒言少动,纳少便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