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学考试复习重点
农业环境学分析
《农业环境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农业环境:指农业生物(主要指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鱼类等)正常生长繁育所需的各种环境要素的综合整体,主要包括水、土壤、空气、光照、温度等环境要素。
环境问题:从广义理解,就是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都是环境问题;从狭义理解,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农业生态系统:人类按照自身的需要用一定的手段来调节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合理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来进行农产品的生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经过人工驯化的特殊系统。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物种及基因的数量和出现率。
生物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进行定期、定点分析与测定以阐明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监测方法。
生物评价:用生物学方法评价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生态农业: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在总结和吸取了各种农业实践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大气污染: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气温垂直递减率:通常用r表示,r=—dt/dz,表示大气实际温度每升高单位高度(每单位高度取值为100m)降低的数值急性伤害:在污染物浓度较高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几小时至1~2天内)植物就出现明显伤害症状,一般易于发现。
慢性伤害:污染物浓度较低的情况下,经长时间接触(几十天)后,植物逐渐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表现生长不够茂盛,生育不良,受伤害症状不明显或逐渐显现出来。
往往不易被人们注意。
水体污染:主要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中(河流、湖、地下水),使水体的物化性质及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
农业与地理环境复习提纲
《农业与地理环境》复习提纲
1.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自然条件
热量充足,光照充足,水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温差大,降水少有利于后期生长采摘,冬季气温低,不利于病虫害过冬
位于平原(冲积扇)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地面积广阔
河流广布(或冰川融水)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
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科技发达,市场广阔或距离市场近,(乳畜业),交通发达,政策支持
2.主导因素
绿洲农业
河谷农业
立体农业
3.各地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东北
西北
青藏
四川盆地
4.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优势、特点
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混合农业
乳畜业
5.农业生产产生的问题
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过度开垦过度砍伐造成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造成盐碱化,农药杀虫剂造成水污染土壤污染,化肥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板结,干旱地区造成河流下游流量减少
6.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商品粮地位下降的原因
人口激增(人口迁入)
城市化造成耕地面积减少
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高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食作物减少,经济作物增多。
江西省考研农业资源与环境全科复习资料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知识总结
江西省考研农业资源与环境全科复习资料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知识总结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和灵魂,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势在必行。
本文将对江西省考研农业资源与环境全科复习资料中涉及的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知识进行总结。
一、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它不仅保护了生物多样性,维护了生态平衡,还促进了农田土壤的保育,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
二、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优先保护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确保农业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2. 循环利用原则:促进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降低资源浪费。
3. 环境友好原则:采用生态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三、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1.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合理规划农田布局,避免过度开垦农用地。
科学合理地安排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推广有机农业、无农药农业、低氮农业等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污染风险,保护水源地、耕地和生态系统。
3.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治农田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地水质。
4. 保护农田生态系统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防治农田退化和沙漠化,增加植被覆盖,提高农田生产力。
5. 开展农业废弃物处理建立健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充分认识到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和政策,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才能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
四、江西省的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实践江西省积极探索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途径和方法。
该省加强了农田水利建设,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有效利用水资源。
同时,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河南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核心知识点总结
河南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核心知识点总结在农学考研中,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它涵盖了农业资源的利用与管理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等内容。
下面将对河南省考研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农业资源与环境评价农业资源与环境评价是研究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的基础工作,包括资源调查、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
1.资源调查资源调查是对农业资源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根据资源的性质和利用方式,可分为土地资源调查、水资源调查、气候资源调查和植物资源调查等。
2.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农业资源与环境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生态指标和社会指标等。
经济指标主要包括农产品产量、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等;生态指标主要包括土壤质量、水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等;社会指标主要包括农民收入、就业机会和社会稳定性等。
3.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是对农业资源与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的工具,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方法。
定性评价是根据经验和常识进行评价,主要用于评价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定量评价是通过采集数据和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评价,主要用于评价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并保证资源的持续供给。
1.土壤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保护好土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保护土壤的措施包括合理耕作、植被恢复和化肥农药的科学应用等;利用土壤的措施包括施用有机肥料、改良土壤结构和利用节水灌溉技术等。
2.水资源的节约与利用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节约水资源的措施包括精确灌溉、循环利用和雨水收集等;利用水资源的措施包括滴灌技术、水肥一体化和节水排水技术等。
3.气候资源的利用与调控气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合理利用和调控气候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浙江省考研农业资源与环境复习资料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重点知识点梳理
浙江省考研农业资源与环境复习资料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重点知识点梳理一、水资源管理1. 水资源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水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对于农田灌溉、农作物生长和动物饮水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正确合理地管理水资源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 农田灌溉技术农田灌溉技术是农业水资源利用的关键环节。
包括传统的面积灌溉和现代的节水灌溉技术。
合理选择和应用灌溉技术,能够有效减少灌溉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措施,如建设水利工程、完善水资源调配体系、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等,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土壤资源管理1. 土壤的重要性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植物生长和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合理管理土壤资源,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增加农作物产量,保护生态环境。
2. 土壤肥力管理合理管理土壤肥力是农业资源利用的关键。
包括有机肥的应用、化肥的合理使用和土地轮作等措施,以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增加农作物产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3. 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是保护土壤资源和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采取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如植树造林、合理利用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以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质量退化。
同时,加强土壤侵蚀治理,以保护土壤的完整性和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三、农业废弃物处理1. 农业废弃物的产生与影响农业废弃物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包括农作物秸秆、养殖废物等。
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合理处理农业废弃物对于农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2. 农业废弃物的利用方式农业废弃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利用,如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原料、用于制作有机肥料、生物降解材料的生产等。
合理选择和运用农业废弃物的利用方式,能够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包括焚烧、堆肥、厌氧消化等。
山东省考研农业资源与环境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重点考点解析
山东省考研农业资源与环境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重点考点解析一、引言农业生态学作为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农业生产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于准备参加山东省考研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考生来说,了解农业生态学的重点考点是备考的关键。
本文将深入解析农业生态学的重点考点,帮助考生进行复习。
二、农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1. 农业生态学的定义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产系统的组成部分、结构和功能,以及农业生产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学科。
2.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作物、农田、农业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组成的具有自身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生态系统。
三、农业生态学的主要内容1.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农业生态系统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其中包括农田的景观结构和农田环境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2.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能量、水分、养分和有机质等的运转和转化过程,这些循环过程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太阳能经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生物量,然后通过食物链传递到其他生物体内,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4. 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是指养分通过植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完成养分的循环和再利用。
5.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是指农田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护和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四、农业生态学的主要原理和方法1. 农田景观格局分析通过对农田景观格局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农田类型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2. 农田环境评价农田环境评价是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可以帮助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
3. 农田生态系统模型通过建立农田生态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为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优化提供参考。
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重点整理
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重点整理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重点整理摘要:本文整理了山东省考研农学中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的重点内容,旨在帮助考生高效备考,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1. 农业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农业资源是指农业生产中能够供给农作物和畜禽养殖、渔业生产等需要的各种物质和能量。
根据其性质和来源的不同,农业资源主要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光能资源和气候资源等多个方面。
2.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管理对于保障和提高农业产量至关重要。
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农业考生需要了解土地的分类、土壤的养分和酸碱度调节等相关知识,同时还要熟悉土地的利用方式和方法。
3. 水资源的管理与节约利用水资源是农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对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农业考生需要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同时还要了解水资源的调配和保护方法。
4. 光能资源与农业生产光能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农业考生需要了解光能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以及光周期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5. 气候资源与农业生产气候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对于不同作物种植和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农业考生需要了解气候资源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了解气候因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同时还要了解常见的气象灾害及其防灾减灾措施。
6. 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紧密相关。
农业考生需要了解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相关知识,了解农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意义。
结语:本文对山东省考研农学中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整理,旨在帮助考生全面了解相关知识,为备考提供参考。
希望考生可以根据本文提供的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提升备考效果,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各位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考研资料——农业生态学复习提纲
考研资料——农业生态学复习提纲农业生态学复习提纲:一、农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1.农业生态学的定义和基本研究内容2.农业生态学的学科发展历程和基本理论基础3.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应用领域和意义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1.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农业生态系统的层级结构和层次划分3.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及其调控机制三、农业生态环境的评价和调控1.农业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2.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问题分析3.农业生态环境调控的原则和方法四、农业多样性和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1.农业多样性和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关系2.农业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价值3.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和措施五、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农业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2.生态农业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模式3.生态农业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六、农田生态系统的构建和管理1.农田生态系统的构建原则和方法2.农田生态系统的管理与调控技术3.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中的问题和挑战七、农业气象学与农业生态学的关系1.农业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农业气象学与农业生态学的关系和相互作用3.农业气象学在农业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示例八、农业生态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1.农业生态学的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2.农业生态学发展中的主要挑战和问题3.农业生态学在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前景以上是一个农业生态学的复习提纲,包括了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组成结构、评价调控、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农田生态系统构建管理、与农业气象学的关系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等内容,希望能对你的农业生态学复习提供参考。
农业环境复习题
农业环境复习题农业环境复习题农业环境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涵盖了土壤、水源、空气、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
农业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与农业环境相关的复习题,希望能帮助大家回顾和加深对这一领域的了解。
1. 什么是农业环境?农业环境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包括土壤、水源、空气、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
2. 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是什么?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于维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农业环境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农业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有哪些?农业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壤侵蚀、土壤质量下降和土壤污染。
过度的耕作和施肥、不合理的灌溉和排水等都会导致土壤侵蚀。
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此外,农业活动还可能导致土壤污染,如重金属和农药残留。
4. 如何保护农业土壤?保护农业土壤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和化肥,避免过度使用。
其次,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如保护性耕作和轮作,以减少土壤侵蚀。
此外,合理管理灌溉和排水系统,以避免土壤盐渍化和水分过度排放。
5. 农业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有哪些?农业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包括水资源污染和水资源过度利用。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可能通过径流和渗漏进入水体,导致水资源污染。
此外,农业灌溉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资源的枯竭。
6. 如何保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合理管理农业灌溉系统,减少水的浪费。
其次,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避免污染水体。
此外,建立农田和河流的保护带,可以减少农业活动对水体的直接影响。
7. 农业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有哪些?农业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包括氨气的排放和农药的飘散。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可能通过挥发和飘散进入大气,导致空气污染。
8. 如何保护空气质量?保护空气质量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内容梳理
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内容梳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农学专业考研中的重要内容。
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中涉及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内容包括生态农业的概念与原理、农田生态系统的构建与维护、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等。
本文将对这些内容进行梳理与总结。
1. 生态农业的概念与原理生态农业是指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利用农业生态系统建立与农业生产相适应的生态系统,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和环境友好。
它主要包括有机农业、循环农业、节约农业等。
生态农业的原理是通过保护和改良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农作物的抗逆性和自然抗病力,达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农田生态系统的构建与维护农田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
构建健康的农田生态系统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防止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污染。
在农田生态系统的构建与维护中,需注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选择适宜的种植方式和施肥措施,保护农田间的生物多样性,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传播。
3. 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是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
主要有农药残留、化肥过量施用、农田排水污染等。
为了减轻农业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需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如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进行农田水利设施的规范管理、采用生物防治和生态工程等手段。
农学专业考研中关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繁多,上述所述仅是其中重点内容的梳理。
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考生需要深入理解生态农业的概念与原理,了解农田生态系统的构建与维护,掌握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技术等,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山东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中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内容涉及较广,考生可以参考相关教材、论文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文件进行深入学习与研究。
同时,加强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参与相关实验、调研和实习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只有全面掌握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农学专业考研中的重点内容,它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密切相关。
农业环境保护复习资料
农业环境保护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农业环境——围绕农业生物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具有范围广,不稳定性,环境质量恶化不易察觉与恢复等特点。
2.生物圈——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
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范围为地球表面以上约12km的高度和至海面以下约10km的深度。
3.生物放大——在生态系统同一条食物链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及其它不易被分解的污染物(如六六六、DDT等),其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随食物链营养的上升而逐步增大的一种现象。
4.镉米——指重金属镉的含量超过1.0mg/kg的大米。
此种米对人体危害大,不能食用。
5.指示植物——指对环境污染十分敏感,可用作环境污染指示材料的一类植物。
6.农业生态系统——是人们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的农业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并按人类社会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有机整体,是一种被人类驯化的半自然的生态系统。
7.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自然的目的,把包含保护对象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保护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水源涵养区,有特殊含义的地质构造,地质剖面和化石产地等。
8.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
9.土壤背景值——指在未受到人为活动影响,土壤中某种元素或化合物的平均含量。
它反映了土壤质量的原始状况。
10.土地处理系统——是利用土壤及其中的生物对污染的综合净化作用来处理污水,同时利用污水中的水分和肥分来促进农林作物生长,并使其增产的一种工程设施,它包括污水的预处理设施贮水湖、灌溉系统和地下排水系统等。
11.生物活化——污染物在生物作用下或在生物体内转化为此,其母体毒性更大的化合物的现象。
如西维因在植物体内转化为羟基西维因后,后者的毒性比母体高出10倍。
12.自然保护——即保护人类生活在其中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使之免遭破坏。
设施农业环境学复习材料
设施农业环境学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环境质量一般只环境的总体或环境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2、二次污染物(54)一次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并可能生成一些新的污染物质,这些新的污染物质称为二次污染物。
3、水体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下缘的天然水域。
4、化肥污染在化肥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由于管理和技术上的原因,化肥利用率下降,进入到环境中的部分增加,以至影响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条件的现象。
5、农业环境监测定期或连续地测定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浓度,观察、分析其对农业环境质量的影响及对农、畜、水产品污染状况的过程6、农业生态环境管理(265)7、社会环境(1)指人类的社会制度等上层建筑条件,包括社会的经济基础、城乡结构以及同各种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念与机构等。
8、土地地球表面除海洋之外的陆地及其上的江河、湖泊等水面。
9、大气污染(54)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10、固体废弃物(184)(简称废弃物)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半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存在的物质,或者是提取目的组分后弃之不用的剩余物质,主要包括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
11、环境监测在某时段内连续观测既定空间内某一种或几种污染物的浓度,跟踪他们的迁移、扩散、归宿情况及其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过程。
12、农业环境质量(238)反映农业环境与农村发展的关系中的农工业环境属性13、BOD(98)(生物化学需氧量)表示污水或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的程度。
14、水体污染(100)当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超过环境容量时,水体中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将发生变化,破坏了水体中原有的生态系统,使水体不能作为供水水源的现象。
15、光化学烟雾(60)汽车、工厂等排入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浅蓝色的混合物的污染烟雾现象。
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复习题
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复习题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复习题农业生物环境工程是一门关于农业生产中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学科,它涉及到农业生产中的土壤、水、气候等环境要素,以及农业生产中的生物过程和工程技术。
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些与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相关的问题。
1. 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农业生物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研究农业生产中的环境问题,包括土壤、水、气候等环境要素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农业生产中的生物过程和工程技术。
其目的是保护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环境、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植物生理与生态、农业气象与气候、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
其中,土壤环境研究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以及土壤与农作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研究农田水分管理、灌溉技术和排水系统设计等;植物生理与生态研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和逆境适应等;农业气象与气候研究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研究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
3. 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利用土壤、水和气候等环境要素,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它可以研究农业生产中的环境问题,如土壤退化、水资源短缺等,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农业生物环境工程还可以研究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 农业生物环境工程中的土壤环境研究有哪些内容?土壤环境研究是农业生物环境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的研究,以及土壤与农作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而言,土壤物理研究土壤的质地、结构和水分运动等特性;土壤化学研究土壤的酸碱度、养分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等特性;土壤生物研究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生物组成和活动。
农业环境保护期末考试
农业环境保护学一、名词解释1.固体废物: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固体,半固体,泥状物质。
2.危险废物:在固体废物中凡具有易燃性、腐蚀性、毒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的废物。
3.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4.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5.客土法:向受到污染的农田加入未受污染的土壤,加入的土壤覆盖在表层或与原有土壤混匀,使耕层土壤污染物浓度降低,从而达到减轻污染危害目的的一类方法。
6.植物修复技术:利用植物超常规富集能力和耐性对有害废物进行处理的技术。
7.有机食品: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生产加工,并且通过合法的、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
8. 温室效应:太阳的短波辐射可以通过大气层中的CO2等气体到达地面,而由地面辐射出的长波辐射却被CO2等气体吸收,破坏了地球表面入射能量和逸散能量之间的平衡,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9.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
10.生化需氧量: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11.酸雨:pH小于5.6的雨、雪、雾、雹和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12水体富营养化:水体遭到植物营养成分污染后而发生的一类现象,多见于静水体或流速缓慢的水体。
13.污水土地处理:是在人工调控下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使污水中的污染物净化的处理方法。
14.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累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15.土壤自净能力: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化学及其生化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消失的性能。
二、复习内容(选择、填空、判断)1.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氯氟烃化合物和氧化亚氮排放量增加;2. 水俣事件:由于摄取富集在水产品体内的甲基汞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疾病3.污泥农业利用:经处理做有机肥料①农田施用污泥前应查清所用污泥及当地土壤中主要营养元素,主要有害元素含量。
农业环境学考试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1、农业环境:指农业生物(主要就是指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与鱼类等)正常生长繁育所需的各种环境要素的综合整体,主要包括水、土壤、空气、光照、温度等环境要素。
2、环境问题:广义,就就是由自然力或人为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狭义,只就是由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活动,使自然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切问题。
3、生态系统:就就是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内,有生物群体与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或者说就是生态系统与无机环境系统在特定时空间的组合。
4、生态平衡: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与统一的状态。
5、生物多样性:就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与微生物的物种及基因的数量与出现率。
6、大气污染:就是指大气中的一些物质的含量超过了大气本身的自净能力,以至于破坏人类与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与发展,对人类、生态与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7、阈值:植物在长时间接触污染物时,使植物发生伤害的污染物最低浓度。
8、水体:一般意义就是指水的积聚体,通常指地表水体,广义的水体也包括地下水体。
环境科学中的水体,包括水、水中的溶解性物质,非溶解性的微小悬浮物,水中的生物以及底泥等。
9、水体污染:就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水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生物状况,使其丧失或减弱了人类的使用价值的现象。
10、BOD:表示水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需要的氧量,用mg/L表示。
BOD 越高,表示水中容易被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越多。
11、BOD5:通常采用20℃的条件下培养5天,作为测定水体中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简称5d生化需氧量。
12、COD:表示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质时所需的氧量。
COD越高,表示水中有机物质越多。
(重铬酸钾氧化剂测得)13、水体富营养化:指湖泊、水库、海湾等封闭、半封闭水体中接纳过多N、P 等营养元素,水体初级生产力提高,某些特征性藻类(主要就是蓝藻、绿藻)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过程。
天津市考研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重要知识点回顾
天津市考研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重要知识点回顾一、农业资源概述农业资源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种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空气资源、光能资源、生物资源等。
它们对于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1.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
天津市耕地资源有限,需要合理配置和利用。
2. 水资源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在天津市,黄河、海河等水系为农业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
3. 空气资源空气资源中的二氧化碳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于农作物生长和产量具有影响。
4. 光能资源光能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5. 生物资源农业生产中的生物资源主要包括农作物、家畜家禽等,它们是农业生产的主体。
二、农业环境问题农业资源与环境息息相关,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大。
天津市面临的农业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水土流失问题天津市地处北方平原,水土流失是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耕作措施和过度的水资源利用导致土壤流失。
2. 农化物质污染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作用,导致水体、土壤等环境污染。
3. 农村生活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不完善,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着农村生活垃圾乱堆放、废弃物不当处理等问题,影响了农村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天津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 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农作物利用率,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2. 实施农田水土保持工程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采取防风、防沙、防治农田水土流失等措施,减少土地资源的流失。
3. 发展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目标的农业生产模式,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化学肥料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体环境。
4.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加大农村环境治理的力度,完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高农村环境的整洁和卫生水平。
农业生物环境原理复习题
农业生物环境原理复习题农业生物环境是指影响农业生产的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业生物环境原理,以下是一些复习题,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
1. 农业生物环境的组成:- 简述农业生物环境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 描述气候因素如何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
2. 土壤对农业的影响:- 列举土壤的物理性质,并解释它们如何影响植物根系的发育。
- 讨论土壤肥力的概念及其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3. 水资源在农业中的作用:- 描述灌溉系统在农业中的重要性。
- 讨论干旱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4. 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的关系:- 解释生物多样性对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贡献。
- 讨论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可能带来的问题。
5. 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 描述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
- 讨论农业活动对生态系统平衡的影响。
6. 农业生物环境的可持续性:- 定义农业可持续性,并讨论其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
- 分析现代农业技术如何促进农业生物环境的可持续性。
7.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讨论全球变暖对农业生物环境的潜在影响。
- 描述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
8. 农业生物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列举农业生物环境面临的主要威胁。
- 讨论保护和改善农业生物环境的措施。
9. 农业生物环境的监测与评估:- 描述农业生物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 讨论评估农业生物环境状况的方法。
10. 农业生物环境的未来挑战与机遇:- 预测未来农业生物环境可能面临的挑战。
- 探讨农业生物环境领域可能出现的新机遇。
通过这些复习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农业生物环境的原理,并思考如何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应用这些知识,以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上海市考研农业资源与环境复习资料农业气象与土壤科学重点知识点
上海市考研农业资源与环境复习资料农业气象与土壤科学重点知识点一、引言农业资源与环境是农业科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
其中,农业气象与土壤科学是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土壤养分循环等方面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上海市考研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中农业气象与土壤科学的重点知识,为考生复习提供参考。
二、农业气象的重点知识点1. 气象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如温度、降水、日照等。
合理利用气象信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农作物对气象因素的响应不同农作物对气象因素有不同的生理生态特点。
比较典型的如水稻对温度和光照的敏感性较高,玉米对日照和降水的需求较大。
3. 农作物的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如干旱、洪涝、冻害等。
了解气象灾害的成因和预测方法对农业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4.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农业面临的风险,如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对农作物生长带来的不确定性。
了解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可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农业持续发展。
三、土壤科学的重点知识点1.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土壤由无机颗粒、有机质、水、气体等组成,具有抗风蚀、保持水分、提供养分等重要功能。
2. 土壤养分的来源与循环土壤中的养分主要来源于植物残体、肥料和大气沉降物等。
养分的循环过程包括吸收、转运、转化和释放等。
3. 土壤质地与农作物生长不同质地的土壤对农作物生长有着明显影响,如沙质土壤通透性好,但保水能力较差;粘质土壤保水能力好,但通气性差。
4. 土壤调理与改良土壤调理与改良是提高土壤质量、增加产量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方法有有机肥料施用、翻耕等。
四、结语农业资源与环境考研复习中,农业气象与土壤科学是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的影响,掌握土壤的组成和性质等,对于农业生产的合理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所提供的农业气象与土壤科学的重点知识点,对考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祝愿考生取得好成绩!。
农村环境保护复习资料汇总
农村环境保护资料整理【填空】1.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
2.农业环境是农业生物赖以生存的大气、水源、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与生活环境,包括广大农村、农区、牧区、林区等。
3.农业环境是以农作物为主体的周围环境的各要素之和,其主要组成要素有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地资源环境,和聚落环境。
4.聚落环境根据其性质、功能和规模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和城镇环境等。
5.自然资源的分类是资源资源开发、管理和资源保护的重要依据。
6.自然资源按其存在形态可分成原生性自然资源和次生性自然资源,次生性自然资源又分为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两类。
7.自然资源按开发利用可分为农业资源、矿产资源、工业资源等。
8.农业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
9.循环经济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指导理论是系统论和生态学;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其价值观是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统一,人与自然和谐。
10.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11.循环经济有三大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每一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
12.我国水资源所存在的问题,从宏观上看有三:洪水泛滥、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
13.据对监测结果分析,造成我国土地荒漠化、沙化并加速扩展的原因有气候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不合理的人为活动,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过牧,二是滥伐、滥挖、滥采,三是滥垦,四是滥用水资源。
14.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变异及其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它通常包括三个层次的相互关系的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5.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农业环境:指农业生物(主要是指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鱼类等)正常生长繁育所需的各种环境要素的综合整体,主要包括水、土壤、空气、光照、温度等环境要素。
2.环境问题:广义,就是由自然力或人为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狭义,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3.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有生物群体与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或者说是生态系统与无机环境系统在特定时空间的组合。
4.生态平衡:指在一定的时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5.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物种及基因的数量和出现率。
6.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一些物质的含量超过了大气本身的自净能力,以至于破坏人类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类、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7.阈值:植物在长时间接触污染物时,使植物发生伤害的污染物最低浓度。
8.水体:一般意义是指水的积聚体,通常指地表水体,广义的水体也包括地下水体。
环境科学中的水体,包括水、水中的溶解性物质,非溶解性的微小悬浮物,水中的生物以及底泥等。
9.水体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水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状况,使其丧失或减弱了人类的使用价值的现象。
10.BOD:表示水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需要的氧量,用mg/L表示。
BOD 越高,表示水中容易被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越多。
11.BOD5:通常采用20℃的条件下培养5天,作为测定水体中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简称5d生化需氧量。
12.COD:表示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质时所需的氧量。
COD越高,表示水中有机物质越多。
(重铬酸钾氧化剂测得)13.水体富营养化:指湖泊、水库、海湾等封闭、半封闭水体中接纳过多N、P 等营养元素,水体初级生产力提高,某些特征性藻类(主要是蓝藻、绿藻)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过程。
14. 土壤环境容量:土壤所允许承纳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
具有限制性和可再生性。
15.土壤环境背景值:在不受或很少受现代工业污染与破坏和不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土壤原来固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
16.土壤污染: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质的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时,就会使污染物逐渐积累,改变土壤成分的组成,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变劣,肥力下降,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17.离子专性选择吸附:在有常量或大量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土壤胶体(主要是氧化物胶体)对微量金属(主要是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
18.生物富集:也称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从生活环境中不断吸收低剂量的农药,并逐渐在其体积累的能力。
19.固体废物: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赋存的物质。
20.堆肥化: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来源于生物的城市垃圾进行生物稳定作用的过程。
21.固体废物的减量化:通过采用适当的措施和方法减少固体废弃物的发生量。
22.资源化: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使固体废弃物获得新的使用价值,从而提高废物资源的利用率。
23.最终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末端环节,是解决固体废物最终归宿的问题。
处置的对象是目前尚无法利用的固体废物或经资源化处理后剩余的残渣。
目的是保证废物中的有害物质现在和将来对于人类均不致发生不可接受的危害。
24.农业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人们在保护、管理和改善农业环境、开发利用农业自然环境资源以及防治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的总称。
25.污染者负担:是指造成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承担治理或恢复农业环境的责任并负担其费用。
26.农业环境管理:指农业环境管理机关,为了使农业经济与农业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依据农业生态环境科学理论和规及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对农业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27.生物安全的概念:是生物危害的检测、评价、检测、防和治理的科学技术体系。
即在一定条件下,生物的危害程度和公共的接受程度。
大题1.什么是农业环境?其特点是什么?答:环境:是一个相对于某个主体而言的客体,它与主体相互依存,它的容随着主体的不同而不同。
主体以外的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称之为环境。
农业环境:指农业生物(主要是指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鱼类等)正常生长繁育所需的各种环境要素的综合整体,主要包括水、土壤、空气、光照、温度等环境要素。
特点:A、围广阔,差异明显(改变了原来丰富多样的自然生物种群的面貌,使农业生态系统变的单调现代农业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能量和物质大量流进流出的开放系统)B、不稳定性 C、农业环境质量恶化不易察觉和恢复。
(农业环境质量恶化是积累性的,只有通过科学的检测和分析才能捕捉其发生变化的踪迹)农业环境的保护以预防为主。
2.什么叫环境问题?它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环境问题:广义,就是由自然力或人为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狭义,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三个阶段:(1)生态环境早期破坏(2)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公害”加剧,又称近代城市环境问题阶段(3)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即当代环境问题阶段3.我国的农业环境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生态破坏农业环境污染人口问题当前我国农业环境的突出问题是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这两大问题.①生态破坏:a.水土流失严重 b.土地沙漠化 c.农业资源衰减(耕地面积减少、近海渔业资源衰减、草原退化、土壤肥力下降) d.湖泊面积减少,调蓄能力锐减e.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②农业环境的污染:a. 受工业“三废”污染(废水,废气废渣) b.受农用化学物质的污染4.全球环境问题对农业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酸雨、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答:(1)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①CO2浓度与农作物:CO2浓度的增加,将增大农作物的生产能力②气候带和农业带的移动:气候带和农业带有向两极的倾向。
气候带的移动在高纬度地区表现得更加显著。
无霜期延长③夏季干旱化的影响:中纬度地区的生产量因夏季干旱将减少10%~30%。
④对热带地区农业的影响:降水和土壤水分的减少危害半沙漠地区农作物,由于增加了热应力,会危害热带湿润地区的农作物和家畜。
⑤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2)臭氧层破坏的影响: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将有所增加对生物造成影响。
(3)酸雨对植物的影响:①酸性的降雨和雾对植物的可见伤害发生在叶片和花瓣上②酸性对农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通常将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5. 农业环境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调查和检测(2)实验和模拟(3)评价和预测:①回顾评价②现状评价③影响评价6.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功能是什么?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有生物群体与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或者说是生态系统与无机环境系统在特定时空间的组合。
组成:(1)非生物部分(无机环境)——日光、大气、水分、土壤及营养物质(2)生物部分(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还原者)基本特点:(1)组成成分——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两种物质组成,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无机环境中作用于生物的物理化学成分,这是与其他系统最本质的区别。
(2)通常与特定空间相联系,因而能反映一定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一定空间的结构特点(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3)生态系统可分为幼年期、成年期和成熟期等阶段,即有自身发展的演替规律。
(4)是一个开放系统,需要不断从外界输入物质和能量。
(5)具有复杂的动态平衡特征。
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7.什么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标志主要有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答:生态平衡:指在一定的时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标志:A通过生态系统边界的能量与物质的输入、输出要相对平衡B从整体上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应构成完整的营养结构C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保持相对稳定。
D.生态环境的协调。
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火山喷发等和人为因素:物种改变,环境因素,信息系统的破坏。
8.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系统的下列因素有关:(1)生物的种类与成分(2)能流、物流途径的复杂程度与能量和营养物质的贮备量(3)生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4)信息的传递与条件(5)物理的与化学的调节9.简述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意义。
基本原则:(1)系统各种成分相互协调与补充的整体原则(2)物质循环不息的再生原则(3)物质出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原则意义: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和持续发展,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10.什么叫生物多样性?答:所谓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物种及基因的数量和出现率。
生物多样性通常含有三个层次: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1.简述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的关系。
答:(1)古代农业来源于生物多样性(2)现代农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①过度开发土地减少野生生境②农田系统生命支持功能退化(3)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加依赖于生物多样性。
12.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如何保护?保护的意义?减少原因:自然淘汰、人类干预。
保护措施:(1)就地保护(2)迁地保护(3)离体保护——作物品种及其亲缘种的收集与保存、家养动物品种的收集与保存(4)保护区外围地带的保护意义: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核心,也是支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13. 影响大气污染的因素?A气象因素:○1风和湍流○2温度层结与大气稳定度○3降水○4雾B地理因素:○1山区地形○2海陆○3城市热岛效应C植物因素D污染物的综合效应(拮抗、协同)E工业布局的影响14.大气污染物对植物影响的一般规律?答:大气污染物侵入植物体的途径:存在于大气中的各种气体、液体、固体形态的污染物,主要以气体及气溶胶状态与植物发生联系,气体以及一般小于1um 的物质,能通过植物叶片气孔进入植物体,而大于1um的物质,一般不能通过气孔直接进入,它们只能吸附在植物器官表面,在具备一定条件(如水分溶解渗透)时,也可能渗入植物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