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论》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政府论》读后感800字_《政府论》读书笔记五篇

《政府论》读后感800字_《政府论》读书笔记五篇

《政府论》读后感800字_《政府论》读书笔记五篇《政府论》是英国约翰·洛克于1690年出版的政治著作,其汇集了洛克的主要政治哲学思想,不仅使洛克成为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且对于后世的现实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供大家参阅大学生《政府论》读后感【一】斗胆看了洛克的《政府论》,完全是抱着崇拜的心情看完了这本可以被称之为“圣经”的政治类书籍。

《政府论》,洛克的政治著作。

1690年出版。

作者写作的目的是对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进行辩护和理论总结。

全书分上、下2篇,上篇撰于1681年,作者逐条批驳了保皇派思想家菲尔默宣扬的“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说。

下篇撰于1689年,在批判君权神授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

洛克用自然法学说和社会契约论阐述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人处在一个时代能够看清楚这个时代,看清自己的国家,甚至看清楚自己国家的前途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早在三百多年前的洛克就做到了。

他可以理智的驳斥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君权神授的理论和王位的世袭理论,并且看到英国资产主义革命的光辉的前途。

可能是因为我自己本身不是徒,所以对他用《圣经》上的理论来驳斥“君主神授”的思想,其实是不屑一顾的。

但现在想来,一个人对一件事件都有权发表自己的看法的,这没什么了不起,即使在惊世骇俗。

但这个人如果能在这个看法的基础上形成一整套系统的理论,并且把以书的形式出版出来了,实在是应该让我们来尊敬的。

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最大的感触是第一次如此透彻的看清楚了政府的职能——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人民谋福利。

祖祖辈辈的我们放弃了很多的权利,放弃了很多自由,放弃了我们最早的自然状态。

本来的我们都是我们自己的上帝,我们可以把打猎打到的藏羚羊认为就是自己的而不用担心会不会触犯《野生动物保护法》,甚至可以把一片因为是我第一个发现的海滩认为是自己的。

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一切,而不会受制于任何人。

当我们的财产受到侵害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自己去惩处那些我们认为罪有应得的人。

【读后感】《政府论》_91210

【读后感】《政府论》_91210

《政府论》读书笔记《政府论》是洛克的政治著作,其中的政治哲学理论体现了其古典自由主义的思想。

这本书分为上下篇。

上篇主要是反驳当时的君权神授说和王位世袭理论。

下篇则是洛克自己的思想理论,阐述政府的起源等。

这本书是1690年出版的,当时正逢英国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成功,1640年之后的英国政局一直不平稳,经历了封建政权复辟等。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政权矛盾激化,直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

那么在这段时间中,菲尔麦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写出了一本《先祖论》来证明国王的权利是来自上帝的,王位是世袭的。

而洛克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就写了《政府论》上篇来针对《先祖论》的立论进行反驳。

这本书中有很多涉及了《圣经》的内容,而洛克也是通过《圣经》来反驳菲尔麦的观点的,对于没有读过圣经或者对圣经了解甚少的我来说,读起来确实有点费劲。

我觉得对于洛克,写上篇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对民众普及民主共和思想,所以才采用反驳菲尔麦观点的方式,才建立在宗教的理论上说明自己的理论。

英国当时的法律也存在着基督教的影子,可见宗教对英国政府的建立是很重要的,它在民众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这可以说是英国民众集体的信仰,是一种民族信仰。

反观我们中国,我们的民族信仰又是什么呢?是唯物主义吗?还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中国,群众还是无神论者居多,那么其中有精神寄托和信仰的又有多少呢?洛克将经典著作《圣经》作为理论基础,那么我们中国传统经典著作即四书五经呢?相信现在很大一部分人还是将这些儒家著作当成糟粕吧,抛弃历史或许已经成为现在中国这个快速发展时代的通病了吧。

但是上篇完全只是辩论,就类似于在读一篇辩论稿。

我认为这些并不是洛克这本书的精华。

这本书的精华在于下篇。

洛克在十二章提出了分权理论:“虽然,正如我所说的,每个社会的执行权和对外权本身确是有区别的,但是它们很难分开和同时由不同的人所掌握;因为两者的行使既然都需要社会的力量,那么把国家的力量交给不同的和互不隶属的人们,几乎是不现实的;而如果执行权和对外权掌握在可以各自行动的人的手里,这就会使公共的力量处在不同的支配之下,迟早总会导致纷乱和灾祸。

《政府论》读后感800字_《政府论》读书笔记五篇

《政府论》读后感800字_《政府论》读书笔记五篇

《政府论》读后感800字_《政府论》读书笔记五篇《政府论》是英国约翰·洛克于1690年出版的政治著作,其汇集了洛克的主要政治哲学思想,不仅使洛克成为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且对于后世的现实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供大家参阅大学生《政府论》读后感【一】斗胆看了洛克的《政府论》,完全是抱着崇拜的心情看完了这本可以被称之为“圣经”的政治类书籍。

《政府论》,洛克的政治著作。

1690年出版。

作者写作的目的是对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进行辩护和理论总结。

全书分上、下2篇,上篇撰于1681年,作者逐条批驳了保皇派思想家菲尔默宣扬的“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说。

下篇撰于1689年,在批判君权神授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

洛克用自然法学说和社会契约论阐述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人处在一个时代能够看清楚这个时代,看清自己的国家,甚至看清楚自己国家的前途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早在三百多年前的洛克就做到了。

他可以理智的驳斥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君权神授的理论和王位的世袭理论,并且看到英国资产主义革命的光辉的前途。

可能是因为我自己本身不是徒,所以对他用《圣经》上的理论来驳斥“君主神授”的思想,其实是不屑一顾的。

但现在想来,一个人对一件事件都有权发表自己的看法的,这没什么了不起,即使在惊世骇俗。

但这个人如果能在这个看法的基础上形成一整套系统的理论,并且把以书的形式出版出来了,实在是应该让我们来尊敬的。

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最大的感触是第一次如此透彻的看清楚了政府的职能——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人民谋福利。

祖祖辈辈的我们放弃了很多的权利,放弃了很多自由,放弃了我们最早的自然状态。

本来的我们都是我们自己的上帝,我们可以把打猎打到的藏羚羊认为就是自己的而不用担心会不会触犯《野生动物保护法》,甚至可以把一片因为是我第一个发现的海滩认为是自己的。

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一切,而不会受制于任何人。

当我们的财产受到侵害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自己去惩处那些我们认为罪有应得的人。

《政府论》读后感

《政府论》读后感

《政府论》读后感
《政府论》是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的一部重要著作,它详细阐述了自然权利、社会契约和政府权力等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

在阅读这部作品后,我对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政府权力的来源和限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洛克的自然权利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人类在进入社会之前就拥有了生命、自由和财产等基本权利,这些权利是不可剥夺的。

这一观点为后来的启蒙思想家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等历史事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洛克的社会契约理论强调了政府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同意。

他认为,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然权利,自愿放弃部分自由,通过签订社会契约来建立政府。

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和自由。

这一观点对于现代民主制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洛克对政府权力的限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认为,政府的权力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不能滥用权力侵犯人民的权利。

他提出了分权制衡的思想,主张将政府的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以实现权力的制衡和监督。

这一观点对于后来的法治国家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政府论》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政治思想的著作。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对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政府权力的来源和限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这部作品对于我们今天理解政治制度和法治原则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政府论读书笔记ff

政府论读书笔记ff

《政府论》读书笔记写作背景,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掀开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宣告了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在这次革命中,封建势力凭借王权来维持封建制度,保护封建阶级的利益。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则结成联盟,凭借议会并团结中小业主,利用人民的力量来进行反封建的革命。

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议会军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取得了胜利。

内战结束后,在人民的强大压力下,议会决定处死查理一世。

1649年5月,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到了詹姆士二世统治时期,由于不堪忍受其高压政策,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向封建贵族妥协,并同他们联合起来,于1688年发动了宫廷政变,把詹姆士二世的女婿威廉从荷兰迎回英国继承王位。

这次政变由于没有流血牺牲,所以在历史上被称为“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后,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确立下来。

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英国社会各阶级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斗争之外,几乎每一阶级都有他们的政治思想上的代言人。

这些人的主张和理论,形成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中极其激烈的争论。

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直到1688年,政治理论上的争论是很复杂和激烈的。

这样,不但1688年两个阶级妥协后所奠定的资产阶级议会的统治需要一项理论的说明,而且几十年来政治思想上的论战也亟需一次廓清和总结。

洛克的《政府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洛克的《政府论》出色地完成了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辩护的任务,对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正是洛克的《政府论》所倡导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才开始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巨大发展和改造”。

不仅如此,洛克在《政府论》中所倡导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治、分权、人民主权等理念,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洛克也因《政府论》赢得“自由主义学说的始祖”的称谓。

许多西方思想家和革命家莫不从《政府论》中吸取思想营养。

启蒙运动以及美国革命、法国大革命等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莫不带有《政府论》直接影响的烙印。

《政府论》读后感

《政府论》读后感

《政府论》读后感一、《政府论》概述《政府论》一书的写作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

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社会各阶层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与此同时,在英国学术界,各阶层的代言人也进行着针锋相对的论战。

《政府论》既是这一论战的缩影,也是这一论战的总结。

在《政府论》中,洛克在驳斥菲尔麦的“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关于公民政府的起源、范围和目的的理论。

《政府论》的理论是建立在自然状态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自然状态是人类最先处于的状态,洛克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全自由、平等的状态。

自然法,也就是理性,在自然状态中起支配作用。

在自然状态中,自然法的执行权属于每一个人,也就是说,人人都有权惩罚违反自然法的人。

这种惩罚权不是无限的,它以制止违反自然法为限度。

乍看起来,自然状态中的生活非常美好,但其实不然。

书中,洛克总结了自然状态的三大缺陷。

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避免自然状态的弊端,于是订立契约,让渡各自的一部分权力,成立或加入政治社会。

而人们让渡的那部分权力,则是政府的立法权和执行权的根源。

根据政治社会成立的过程,可以发现,政府成立的重要目的是保护人们的私有财产。

另外,洛克指出,未经人民自己或其代表同意,政府决不应该对人民的财产课税。

《政府论》中对“财产”的定义是:一个人只要使任何东西脱离其自然存在的状态,这个东西里就已经掺进了他的劳动,即掺进了他自己所有的东西,因而这个东西就成为他的财产。

知道了政府的目的,那么,政治社会成立以后该怎么运行呢?洛克认为,国家必须根据正式颁布过的、长期有效的法律来统治,而不能依靠临时的专断命令来进行统治。

法律一经制定,无论贫富贵贱,每个人都必须平等地服从,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逃避法律的约束与制裁。

国家的权力有三种: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

立法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立法权和执行权应该是分立的,而执行权和对外权之间虽有区别,但是两种权力却几乎总是联合在一起的。

政府论下篇 读书笔记

政府论下篇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政府论》(下篇)洛克的《政府论》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所写,它不仅为之前没有头绪的英国资产阶级提供了理论,同时也影响了欧美各国的思想与政治体制。

而具有直接意义的是他推出之后,英国经历了“光荣革命”,此时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所以,我想针对本书所谈的有关政府的一些内容,写下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本书在开篇就为我们解释了两种状态:“自然状态”○1和“战争状态”○2。

这两种理论是洛克关于政府的基础理念。

洛克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平等的、自由的状态,不存在从属和隶属的关系。

人们在自然法范围内按照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采取行动,处理自己的财产和人身。

”○3这是一种每个社会最初都会存在的状态,是本能的状态。

但是因为“人们为了弥补自己单独生活所带来的缺点和缺陷,自然而然就会聚在一起共同生活。

”○4所以这种自然状态不会长时间存在,也因为人们在自然状态下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极易出现战争状态,所以就会形成政府。

人们理性生活就不会出现争端,也就是“战争状态”○2。

也就不需要裁决者。

但这是不可能的,所有人们需要一个“有权威的共同裁决者”○5。

但这个时候,人们就需要上交自己的部分权力,交由公共管理者执行,最后形成了自己的政府。

政府成立之初是由每个人都同意加入才形成的○6,所以人们有权选择自己的政府,也有权推翻自己的政府。

但是,随着政府的长时间建立,权力的膨胀,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渐渐从遵从大多数人的意见变成了专制独裁者,这是人们在给予权力之初所没有想到的。

由此出现了君主专制,也就形成了封建社会。

然而“君主特权和专制权力是君主沿袭过程中主张并施加于人民的。

”○7以至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经很难行使自己的权力了,甚至渐渐不了解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了,思想和行为上都受到了控制,所谓的自由已经不存在了。

我认为洛克对政府的形成的描述及现有君主政体的批判,正是在为君主立宪政体做铺垫。

他在后文还提出了“权力制衡”○8,并且对国家权力归属和法律都做了详细的解释。

《政府论》下篇读书笔记

《政府论》下篇读书笔记

《政府论》下篇读书笔记第一篇:《政府论》下篇读书笔记《政府论》读书笔记《政府论》下篇读书报告第一部分:作者及著作背景情况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杰出的政治思想家,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自由主义的奠基人。

他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其父亲是一个小土地所有者,是一位清教徒,也当过律师。

洛克十四岁时经过父亲朋友介绍进入伦敦维斯特敏斯特学校读书,正是在这个学校,洛克学习了希腊和拉丁文,为日后研究古典哲学打下了基础。

1652年洛克进入牛津大学基督会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

1660年封建王朝复辟时,任牛津大学讲师。

1667年,洛克成为艾希利勋爵即后来辉格党创始人沙夫茨伯里伯爵的医学顾问,长达15年。

1681年受沙夫茨伯里伯爵牵连而受迫害,他1684年逃亡荷兰。

直到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胜利后,洛克获得自由,才于1689年与英女王玛丽二世一同回到英国。

此后,他先后担任了高等法院法官,贸易,垦殖部专员等职务,后由于身体原因,他辞去政职,归去乡里。

1704年,10月28日因病去世。

《政府论》一书是洛克在英国资产阶级和封建专制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写作和出版的。

经过了1642年到1649年的流血冲突,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建立了共和国。

不久之后,资产阶级及新贵族领袖克伦威尔走上了军事独裁道路,克伦威尔死后的军人统治时期,财政危机以及到了1659年已经十分严重的农民运动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向往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认为只有王权才能镇压人民的反抗,于是有了1660年的复辟。

然而,复辟后的查理二世恢复了旧的选举制度,使得大土地所有者在议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造成了大土地所有者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对立,形成反对王权,力主议会至上,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辉格党”和拥护王权,主张君主专制,代表大土地所有者利益的“托利党”两大派系。

1685年詹姆士二世上台后,他进一步加强了封建君主和专制,激起了人民群众新的反抗浪潮。

政府论读书笔记

政府论读书笔记

《政府论(下篇)》读书笔记一、作者生平简介洛克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重要政治思想家,其主张“议会主权”的政治制度,以此限制王权对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和壮大过程中的阻碍和侵害,最为核心的是对要限制王权的任意征税权造成的对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的侵害,因而也可以说,洛克的政治思想中最为重要的是保障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由此引出洛克的社会契约思想、议会主权思想等主张。

二、社会契约思想洛克认为,在进入政治社会之前,人民处于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然状态之中,并在共同的法则即自然法的指导和约束的基础上,每个人都享有同等的权利保护自己和追求利益。

但是这种自然状态总是存在些许不方便的地方,一是缺少可供处理纠纷的衡量尺度;二是缺少能够按照既定法律处理纠纷的裁判者;三是结果的执行往往缺乏保障。

为克服自然状态下的这些弊端,于是乎在人民同意的基础上,每个人把自己拥有的政治权力交由集体,这种权力正是自然法所规定的若果有人违背共同的理性法则,那么每个人都能按照自然法的要求去惩罚他,建立一个存在共同的为大家服从的裁判者,此即政治社会产生的缘由。

既然政治社会是人民为了摆脱自然状态中的不方便之处成立的,那么政治社会的目的就应该与签订契约的意图相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私人财产。

三、议会主权思想洛克认为,根据立法权的归属,国家形式可分为,民主政制、寡头政制和君主政制,其中君主政制又分为世袭君主制和选任君主制,事实上洛克并未明确指出拥戴哪种政体,但通过其之后的论证,不难发现,洛克拥护是一种权力分立的立宪君主制。

为此,首先需要对洛克的分权思想进行简要论述。

洛克认为,政治权力包括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三个方面。

立法权应当由经人民选举产生的议会行使,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能够和平安全的享受他们的财产,因而立法权只能以社会公众的最大福利为限,绝不可能是专断的,也就意味着需要根据经常有效的法律实现统治,更不能不经人民同意侵害人民的私人财产。

《政府论》读后感

《政府论》读后感

当我们试图去理解一本书的所指,就如同凭着路中央的印迹推断远行的车轴,猜测多过现实,最后所得到的,往往只是一幅幻象。

任何作品必将打上时代的烙印,看《政府论》,有必要先将英国在近代初期的历史温习一遍,洛克是经验主义的开创者,分权理论的发明者,以及第一位全面阐述宪政民主思想的哲学家。

其政治思想影响深远,下篇主要是阐释“另一种关于政府的产生、关于政治权力的起源和关于用来安排和明确谁享有这种权力的方法的说法”。

我看《政府论》的下篇,感悟最深的有几个词——“自然状态”、“自然法”、“契约”、“财产”、和“分权学说”。

似乎整个下篇十九章内容都是围绕着以这几个词为线索展开的,而恰恰这几个词恰恰也就是洛克政治学说的核心内容。

洛克认为人类原始的自然状态是一种和平与完美无缺的自由状态,人生来就享有自然给予的一切。

但是这种自然状态又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点,比如说缺乏一个共同约束行为体的准则或者说是确定的法律。

并且这里也缺少一个公正的裁判者和一个执行法律的公共权力。

为了克服这种在自然状态下不可避免的漏洞和不便,政府就应运而生了。

在我看来,政府最初的作用就是从裁决者而来,就像两个人闹了矛盾,这时就必须出现第三者进行调和与评判。

中国古代的衙门一直有着断案的传统惯例而且这也基本上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从中就可以看出裁决对于政府存在的重要意义。

人类社会在生活与交往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共有的价值准则和伦理规范,但这些规范本身并不能直接约束人们的行为,而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去强制执行形成的规则(后来演进为法律)。

政府存在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生命财产和自由。

但是作为政府,从洛克的定义上来说,就应当保证这个知识分子发表言论的自由。

言论自由,是一种基本人权。

只要是一个人,就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

这跟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都没有关系。

这跟表达的内容是真理还是谬误也没有关系。

我们的政府应当保障人民应该享有的自由进而建设一个文明的国度。

自由本是中国文化中所缺少的一类东西,更应该被细心呵护而不是被无情打压。

政府论读后感

政府论读后感

政府论读后感《政府论》是英国政治哲学家约翰·洛克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所著的一部关于政治权力与社会合约的经典著作。

洛克以其条理清晰、论证严密的方法论,探讨了政府的合法性、权力的源泉和分配、人权与法治等重要议题,对于后世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政府论》一书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政府的合法性是建立在人民的自愿换取保护个人权利上的。

洛克认为政府的存在是为了维护人民的自然权利,而人民可以通过社会契约的方式将部分个人权利交予政府来保护自己的整体利益。

他认为人民是自由与平等的,拥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权,人民享有废黜政府的权利。

这一思想对于后世的民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府论》一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论述的理论框架与实际政治社会相结合,思路清晰,结论明确。

洛克通过对人类社会起源以及权力关系的分析,坚定地主张政府的合法性应该建立在人民自愿交予政府权力的基础上,从而推动了政治权力的合理分配和人权的保护。

洛克对政府的权力范围进行了明确的划界,他主张政府只能拥有必要的权力来保护人民的自由和财产权利,而不应该侵犯人民的自由。

他强调在政府权力的行使过程中应该遵循法治原则,政府不能随意滥用权力,而应该受到限制和制约。

这种限制和制约的机制主要包括三权分立和选举制度,通过这些机制可以使政府的权力受到监督和制衡,从而保护人民的自由和利益。

洛克的人权理念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主张人民有生命、自由和财产这些不可侵犯的权利,这为后来的人权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人权是人类普遍享有的基本权利,政府的职责就是保护人民的人权。

洛克通过《政府论》的论述,为后来人权的法治化奠定了基础,在政治理论与实践中产生了世界历史性的影响。

总的来说,约翰·洛克的《政府论》是一部开创性的政治哲学著作,它以其独特的思想深入剖析了政府的合法性以及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权力关系。

这部著作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也为后来的政治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政府论读书笔记

政府论读书笔记

洛克被称为是近现代政治自由主义最主要的启蒙者之一。

他的代表作《政府论》开启了人类政治思想的一个新时代,成为政治自由主义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政府论》分为上、下两篇,可以看着是由30篇相对独立的小论文组成,但是一篇论文与另一篇论文之间存在着很强的逻辑顺承关系。

上篇由十一章构成,主要是驳斥、批判拥护封建王权的菲尔麦爵士的君权神授理论;下篇由十九章构成,在上篇对君权神授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着手正面阐述洛克自己的政治理论。

(一)《政府论》上篇在上篇中,洛克通过论证人类的“天赋自由和平等”来驳斥菲尔麦的绝对君主论和君权神授论。

因为,菲尔麦的绝对君主论和君权神授论的必然逻辑基础就是“人类不是生而自由的”,只要端掉这一理论基础,那么菲尔麦的任何主张都只是一种无力的痴人说梦。

针对菲尔麦宣称他的所有理论都直接的以《圣经》为立论基础这一点,洛克也同样以《圣经》为基础,却得出了与菲尔麦针锋相对的几点结论,并因此而将菲尔麦爵士的荒谬理论彻底驳倒。

上篇对菲尔麦绝对君主论和君权神授论的驳斥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亚当并不基于父亲身份的自然权利或上帝的明白赐予,享有对于他的儿女的那种权威或对于世界的统辖权;第二,即使他享有这种权力,他的继承人并无权利享有这种权力;第三,即使他的继承人享有这种权力,但是由于没有自然法,也没有上帝的明文法,来确定在任何场合谁是合法继承人,就无从确定继承权因而也无从确定应该由谁来掌握统治权;第四,即使这也已被确定,但是谁是亚当的长房后嗣,早已绝对无从查考,这就使人类各种族和世界上各家族之中,没有哪个比别的更能自称是最长的嫡裔,而享有继承的权利。

(二)《政府论》下篇下篇洛克从正面阐述了自己的政治理论,我从自然状态、政治社会、政府构建三个方面来解读。

1、自然状态。

(1)人类一开始就处在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的、平等的自然状态中。

(2)自然状态中的人们是完全自由的,完全听从自己的意愿的指导而从不屈从任何其它的意志或权威,除了遵从自然的道德律,即自然法,而自然法也就是理性;同时人们之间是完全平等的,因为人们毫无差别地生来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样的有利条件,没有一个人有多于别人的权力。

读书笔记---政府论

读书笔记---政府论

读书笔记--《政府论》下篇洛克是著名的哲学家,他的著作《政府论》汇集了他主要的哲学思想,不仅使洛克成为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且对于后世的现实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府论》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破”的思想,针对英国当时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菲尔默所持“君权神授论”的论战,下篇的重点是“立”,阐释了他主要的政治思想。

在下篇中,洛克也论述了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著作所包含的内容,比如:“自然法”、“自然状态”、“自然权利”、“社会契约”等。

归结起来不外乎两条:第一,政府的目的是保护私有财产;第二,最好的政府形式是议会具有最高主权的制度。

首先,洛克论述了自然状态。

他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人与人是平等的,人类在自然法的范围内决定行动处理财产和人身,自然法由每一个人去执行。

但在自然状态中人们的生命、自由、财产有不断受到别人侵犯的威胁。

因此,人们为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财产、自由,便放弃部分在自然状态中享受的自由,与其他人达成协议,共同组成一个共同体,互相保护生命、财产。

这便是政府起源的根源。

在洛克看来,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只要加以劳动,并且没有损害他人的权利,那么他就拥有他的劳动所对的自然物。

这种加以劳动的私有化,并不需要一切共有人的明白同意。

在美洲,土地的广阔,而人们却没有加以劳动,许多果实被腐烂在土地上,这并不是他们的分内所得。

这为资产阶级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是为资产阶级的资本扩张辩护。

货币出现后,资产阶级资本的不断扩张,财富也逐渐积累。

“这些坚实耐久的东西,他喜欢积聚多少都可以,超过他的正当财产的范围与否,不在于他占有多少,而在于是否有什么东西在他手里已无用处的会坏掉。

”就政府的目的和职权来说,洛克认为,政府的目的是更好地为人民谋福利,保护人们的私有财产权——洛克也着重论述了人民私有财产权的合理性。

而政府权力的主要范围是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

其中立法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它应与执行权相分离。

政府论的读后感

政府论的读后感

政府论的读后感导语:政府论的读后感(一)《政府论》在本书中洛克阐述了他的政治思想,这些思想后来被证明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读本书感觉颇有收获,尤其对了解社会发展历程,认识到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究竟应起何种作用,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政府论》上篇主要批判为封建王权做辩护的君权神授说,这是因为在洛克生活的年代,正值资产阶级兴起,封建王朝走向灭亡的年代,因此要改朝换代,必须进行革命,而革命的前提就是要批判君权神授,打垮封建王朝的思想堡垒,从理论上战胜对手。

如果说《政府论》的上篇是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其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色彩,那么在下篇中,他则详细描绘了想象中的未来社会的蓝图,系统的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的理论。

这些理论主要包括国家的起源和本质、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基本契约、立法权为最高权力,国家权力分立和人民有权反抗暴政等。

正是上述思想一举奠定了洛克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作为一名推动社会发展的思想者的地位。

在洛克的理论体系中,关于政府成立的三大先决条件的相关论述非常精彩:首先,洛克认为任何一个政府都只拥有一定权限,而且行使权力必须接受大众监督。

“在一个社会和团体中,为了确保人们已经拥有的东西,有必要建立一个政治共同体(即国家及国家名下的政府),如果政府越位了被人民赋予的职权范围,就能够解散它,并创立另一种可替代的政治秩序。

这是社会能够发展,政治共同体的政府能够全心全意为全体公民服务的最基本也是最坚强的保障。

”其次,洛克认为政府和普通公民一样,必须要遵法守法,“政府的产生是基于全体成员的一致同意而产生,成员基于共同的社会发展目标及福利将部分权力授予政府,人人都应遵守政府的法律,破坏法律就是毁坏共同的幸福或目标而应遭受惩罚。

当然若政府行使的任期届满或政府在行使权力时违反了为全体成员谋福利的唯一目的,政府就必须和每个个体一样,受到相应惩罚甚至被依法解散,或可以重新选择人员或重建政府。

”第三,洛克认为,政府是用来保障社会公民权利尤其是私人财产权的,其最大功能是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

《政府论》读后感(1)

《政府论》读后感(1)

《政府论》读后感《政府论》可谓是一本真正的诠释了什么是建立契约、执行契约、违背契约、打碎契约的过程。

这一过程也是社会推动的过程、人民生活发展的过程,也是国家兴衰的过程。

在洛克的笔下,建立契约、执行契约、违背契约、打碎契约是每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社会群众的利益逐步开始走向合理配置、合理分派的道路。

就如书中所提及的那样,1629年查理一世解散了代表资产阶级的一会,1640年为了筹集征讨苏格兰的军费,他又重新召开议会,企图对资产阶级征税,这成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索,最终导致了自己被送上断头台。

作为为英国的资产阶级开辟道路的思想先锋,洛克似乎在说正是因为查理一世背叛了这样一种契约,企图侵犯人们的合法私有财产,才导致了革命的暴发。

其实,这就是一个社会契约从建立到执行直至最后的打碎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就是君主的暴政,我们都知道暴政本身就是反社会的行为,如果君王侵犯了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那么人民就有权利集结起来推翻这个暴政,获得自己应有的财产和保护自己的根本利益。

归根结底来看,不论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还是皇权至上的国家,只要是统治者运用了不当的措施和手段,对人民群众的财产和利益进行侵犯时,都会出现农民起义、群众抵抗事件,这就是统治者和君王无视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一味地为自身的利益谋取福利所导致的。

不管是在什么样的统治阶段、统治阶级之下,只要侵害到了人民的利益、以自我满足、自我为中心,那么人民就能拿起手中的权利和武器,合力推翻这个不民主、不人道、没有给予自己保障的国家统治。

由此看来,这也是社会不断发展、国家统治者不断更替的主要原因,一切都归结于是否将人民的最高利益摆放在了第一位。

在《政府论》中一个不可被我们忽视的核心话题就是财产,什么是财产?人民的私有物品和通过自身劳动所创造的财富就是人民的财产,而财产对于国家来说,对于现阶段的社会来说,就是可提供给人们利用和使用的资源。

这一话题中包含的不仅仅是对人民财产的保护和保障,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好社会财产,也就是利用大众化的资源为人民谋取更多的福利和便捷。

读书随笔:政府论(上)

读书随笔:政府论(上)

读书随笔:政府论(上)1689年的政治论著,可谓自由主义政治的奠基之作。

这本书其实是洛克反驳罗伯特·菲尔麦爵士《先祖论》而形成的小册子,罗伯特的绝对权力拥护论激发了洛克对社会政治组织的全面反思,形成了这部政治学名著。

从洛克所经历的政治实践来看,政府论所提出的自由思想也可谓石破天惊,与近一百年之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古典经济学教义的诞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者共同构成了十八世纪美国政体诞生的理论基础。

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奴隶制是一种可恶而悲惨的人类状态。

可能你会奇怪,奴隶制差不多已经消灭了,还讨论这玩有意思吗?洛克会告诉你,他所指的奴隶制乃是一种不承认人生而自由,存在绝对权力的状态——如果这样拓展出去,当代的人类社会照样存在奴隶制。

绝对权力,或者说君权的最大理论根据,在于神赐君权,这一点中外一致。

中国是“受命于天”,西欧则是“上帝赐予权力”。

君权的自然来源则是父权。

洛克的批驳,首先就从所谓神赐父权,父权演变为君权开始。

同时,上帝赐予亚当和夏娃以管理所有动植物、土地和海洋的权利,这是另一个君权来源的基础。

上述两项权利——对人类之外事物的所有权,对生育出来的儿女的父权,在绝对权力学说中构成了王权的重要基础——财产权和父权。

洛克首先破除父权基础论。

父权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产物,之前还有过母权,所以说,单单认为父权是绝对权力的来源是错的。

父母养育子女并不必然是权力的来源。

父权就是因为生育儿女而给父辈带来的支配儿女的权力,洛克认为这毋宁是一种误解和错误的传统。

首先,你把一件东西给了他人,不意味着你有索回这件东西,或者凭借这个给予而支配他人的权力;其次,儿女真的是父辈造出来的吗?洛克定义的制造,乃是人们明确目的、手段、构造而进行的产品制造,你制造了这个产品,并且你的制造过程蕴含了产品所有的价值功能,才能说你赋予了产品以价值,因而你才有可能拥有这件产品的所有权。

但造人这件事可不一样——人之能成为人,实际上是人类集体或者说社会环境的结果,赋予生命只不过是使人之成为人中间的一个环节。

政府论下读书笔记

政府论下读书笔记

《政府论》两篇作为洛克在政治领域的重要著作,其中的上篇是洛克对当时保皇派的代表菲尔曼“君权神授”思想的批判,而下篇才是对自己政治思想的论述。

在《政府论》下篇中,洛克首先提出了自然状态这一概念,这是一种自然法约束下的平等并且完全自由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只受自然法的约束,拥有自由处理自身与财产的权利,并且没有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利。

但洛克马上就指出了这一理想状态的缺陷,即没有明确规定的法律,缺少具有足够权威的仲裁者,以及人们由于利害关系产生的偏见会导致冲突的发生。

从而推导出了人们脱离自然状态,进入公民社会的必要。

而人们组成公民社会是通过契约的方式,同意将自己执行自然法的权力让渡给社会而得以实现,这就从权力来源出发证明了政府权力的有限性,既不能超出社会公民让渡给它的权力的范围;同时也从政府产生原因出发证明了政府存在的目的,即保障社会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也就是说,政府的一切权力都应处于并且只能出于这一目的。

对于洛克学说中的自然状态,被认为是先验的,其存在性受到普遍的质疑,但洛克在当时世界中找到了自然状态的实例,即不同王国的两位君主。

而对于人们走出自然状态步入公民社会的实例,洛克坦言找不到,但他详细的论述其中的原因。

在他看来,人类在进入公民社会是文字还没有产生,并不能对此有记载;另一方面,人类一定是在公民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会产生追溯本源的想法,但往往在那时有关社会起源的种种传说也已经很难寻觅。

基于这两点原因,洛克认为不能因为现实中找不到这样的事例,历史上没有相关的文献记载,就断定公民社会不是以如他所说的方式产生的。

确实,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一个国家是通过契约的方式产生的,相反,几乎所有国家在建立洛克所说的政府前都处于专制统治之下,都是通过暴力斗争才得以实现洛克所谓的政府形式。

那么,难道说专制统治下的社会就是洛克所谓的自然状态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对此,洛克指出,专制主义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将自然状态下的父权与专制制度下的绝对权力等同起来,人们在专制社会建立之初对专制权力的拥有者是非常信赖的,就如同子女对父亲一般,事实往往也确实如此,每一个国家的开国君主总是英明、廉政、爱民,与后世的暴君、昏君有很大不同,因此民众也没人意识到他们的权利在这样一种制度不断发展的后期会受到严重的侵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政府论》读书笔记黎萍 2014210345 读了洛克的《政府论》之后,再读辛向阳的《新政府论》,会发现两本著作的逻辑结构有些相似性,但是在我看来前者是一种政府哲学,但是其中一些观点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后者则是一种对实践与现实的总结,更具有现实意义,是对《政府论》的发展。

这种发展源于实践,对实践有着指导作用,尤其对我国目前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政府转型、推进依法治国具有指导意义。

——题记对政府定义与理解是多样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政府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

例如,卢梭认为政府就是为了保护人民财产、自由等权利,在国家与人民之间进行沟通的中介体。

这是社会契约与人民主权思想的体现。

总的来说,政府的含义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指制定规则、为居民提供服务的机构,是最广义的政府,即“超弱意义的政府”;指治理国家或社区的政治机构,即“次弱意义的政府”;泛指一切国家机关,这是广义的政府;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或地方的行政机关,即狭义的政府;指中央机关的核心部分,即最狭义的政府。

这就需要我们在不同情境中分析“政府”时要认清指向。

一、西方人在政府哲学上的价值取向:1、英美自由主义情结下——政府是必要的邪恶。

在自由主义兴盛的经济之下,市场对经济的调节具有局限性,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有了必要性与必然性。

一方面,政府的出现,会对自由主义产生阻碍作用,甚至有相关理论认为政府与自由是对立的;另一方面,政府对市场的适当干预缓解了经济、阶级、社会的矛盾,因此政府又是必要的。

但在自由主义与政府干预之间的力量是不易均衡的,于是用法律等途径来限制政府的权力,将资产阶级的利益损失降到最小。

2、德国国家主义情结下——政府是神圣的万能。

德国历史上专制主义色彩浓厚,对国家服从、对政府崇拜、对权威尊崇,以及长期的战争和分裂,于是在这样的历史传统下,形成了德国国家主义情结下的对政府的崇拜。

国家的权力集中于政府,在一定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大力干预使经济发展,满足了大众的需求,于是大众更加肯定政府的作用,并且政府作用的外在边界是不侵犯公民的意志与自由。

但于东方的专制主义的全能性政府有区别,万能政府也有不能的地方。

3、法国半国家主义,半自由主义情结下——政府是半神半兽。

法国人在政府邪恶论与政府万能论之间寻找了另一条道路,认为政府权力制约得好,就可以成为好政府;政府权力制约得不好,就会成为邪恶的政府。

所以法国人十分倾心于政府的权力的分立与制衡。

托克维尔提出了政府的双重分权理论:一是联邦水平上的分权,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二是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权;4、马克思主义理论下——政府是无奈的“祸害”。

马克思主义对政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论断:政府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建设廉价政府节俭开支,精简机构,减少管理范围;国家与政府都是一种祸害,而且是无法避免的、必要的祸害,而祸害是指政府权力不受在不受制约得情况下对人民利益侵犯的消极性。

二、政府职能:1、国家职能的二重化与政府职能的二重性。

政府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国家使命,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依法行使自己的行政权力和自己的职权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与作用。

政府职能的二重性是由国家职能二重化决定的。

国家职能二重化是指管理社会经济的职能与镇压作用,且这两方面的职能是相互联系的。

政府职能的二重性是指阶级性与社会经济性。

2、西方人对政府职能的不同界说。

西方人在政府的政治职能方面的分歧不大,主要分歧在于经济与社会职能,即政府在经济与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是否能够干预经济以及干预的程度。

3、政府的合法性。

政府的合法性就是人民服从政府的自然基础和动机,以合法性为基础是政府的第一要素。

政府的合法性及其基础:政府为公众利益行使公共权力。

其中包括:政府不能直接从事企业经营;公众不愿干或者干不好的,政府要积极去干,为公众活动提供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设计经济运行规则的活动,政府有责任去承担。

4、中国政府的现有职能。

我国的政府无论是国务院还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具有一定职权的,同时职能与职权是不同的。

我国政府职权包括:制定行政法规和发布行政命令、提出议案、组织领导、管理指挥、监督审计,国务院还拥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授予的其他职权。

从活动过程看政府职能:计划、组织、协调、监控的职能;从活动内容看政府职能:建设职能,包括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思想文化建设;服务职能;保卫职能,包括对内保卫与对外保卫。

5、国家、产权、市场、企业与政府职能。

国家职能与政府职能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相互区别的一面;产权制度越明晰,市场越完善,政府职能就越有限,因此政府需要保护产权;政府对市场的作用是纠正市场的固有缺陷,超越市场、引导市场;企业在经济中具有独立自主性与市场导向性、自负盈亏性,政府为企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创造良好外部竞争条件,提供充足的人才和信息。

三、政府职能的国际比较。

1、西方政府的职能。

西方国家的自由主义的传统十分浓厚,政府更多担任秩序维持者而不是干预者的角色,在市场经济制度中受到严格限制,政府职能的外部边界是市民社会的活动和公民的自由、利益、权利、意志。

西方政府的职能角色有:守夜人(保护性职能)、气象员(预测性职能)、监督官(防范性职能)。

2、日本政府的职能。

日本实行政府导向的市场经济,政府职能角色是领航员(选择经济发展方向与选择合适产业)、教练员(出谋划策、培养人才)、市场参与者(参与市场经济活动)。

3、德国政府的职能。

由于国家干预主义在德国盛行,德国政府便承担了其独特的职能:社会的监护者(监护个人并提供必要的保护)、裁判员(维护市场环境)。

4、东亚政府的职能。

东亚政府特指亚洲“四小龙”即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东亚经济的发展与其政府职能的发挥具有密切关联:导航员(与日本相似)、车站售票处(编制经济计划)、裁判员(依据法律与规则促进公平竞争)。

5南亚政府的职能。

南亚国家主要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以其独特的历史传统,政府职能也比较特殊:企业行为的管制者(企业受到政府的管制与约束)、市场的计划者(广泛干预市场)、社会的调解人和矛盾的牺牲品(南亚地区社会环境复杂,矛盾冲突多)、贪污腐败的滋生地与腐化因果循环关系圈的制造者(政府官员贪腐现象严重)。

6、东欧政府的职能。

这里所指东欧政府是目前从计划经济转向到自由市场经济、从公有制转向私有制、从社会主义转向资本主义、从东方回归到西方过程中的政府。

在巨大转变中,政府也具有特殊的职能:社会规则的制定者和裁判者(在社会转变中,政府制定规则并实施规则)、社会转轨的推进器(政府采取措施促进社会转变)、社会强力的使用者(政府有强力使用的垄断权与独占权)。

7、拉美政府的职能。

拉美地区在二战后经济的发展,有赖于拉美政府职能的发挥:严厉的执法者(以军政府的角色出现)、清道夫(清理经济障碍)、市场经济正常秩序的捍卫者。

8、非洲政府的职能。

非洲大部分政府对社会促进的作用有限,经济发展落后,政府职能不够完备:部落代言人而不是国家利益代理者或整合者、社会的寄生者(部分政府寄生于经济上的上层建筑并依靠军队维系)。

9、中国政府的职能。

中国社会处于转型之中,我国政府在社会发展中起的作用是:宏观调控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裁判员(经济竞争中的执法官与监督者)、推进器(对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制定措施)、救生员(为经济竞争中的弱者提供帮助)。

四、中国政府机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1、机构庞大,负担沉重。

机构膨胀是计划经济、干部人事制度、机构改革非法制化与非制度化、价值观取向催化、机构自我生长、历史行政管理制度等因素造成的结果。

2、机构臃肿,能力低下。

计划的体制和机构臃肿、层次重叠生成了官僚主义造成效率低下。

五、机构改革的失败与循环:1、中国政府改革历程。

1949-1959;1960-1970;1971-1982;1983-1993.共经历四个阶段。

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有所成效,但是从未触动政企不分、高度集权、按产品设置机构、实行部门管理的大框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政府机构改革陷入怪圈的根源。

2、对政府改革规律的分析。

从行政机构的职能看,分分合合;从行政权力的纵向划分来看,放放收收;从行政干预经济的方式来看,强强弱弱;从行政机构的数量来看,减减增增;从行政人员的数量变化来看,胀胀简简。

3、关于怪圈规律的分析。

不同阶段的政府改革都受到来自社会、经济、国际、国内的状况的影响,且国家的相关决策起到重要作用。

4、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误区。

单兵挺进(改革是系统工程)、主次错位(改革因遵循“小政府,大社会”)、三线分割(没有完全实现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假转空转(政府职能转变成了弄虚作假)、盲流虚流(干部分流没有处置妥善)、政府改革目标的误区、政府改革方法的误区。

六、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成就与问题:1、90年代县级机构改革的模式。

我国县级机构改革是从试点开始的,在摸索中前进。

华容模式:实体分流;石狮模式:与企业共舞;新郑模式:三条通道;鞍山模式:规范职能;隰县模式:分解归并职能;卓资模式:多管齐下;顺德模式:拆庙走人;湘潭模式:转体、分流、断奶。

2、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政府职能转变大致在以下几个方面:政府管理权限的改变、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政府管理能力的转换、政府管理观念的变革。

政府职能转变内容包括:从适应计划经济转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单一的行政管理为主转向经济、法律、行政手段综合并举,由直接管理为主转为间接管理为主,由经营性管理转化为服务性管理,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由搞项目审批、分钱、分物、分人转向利用经济手段搞规划、协调、引导、监督、服务。

按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改革,将干部管理制度改为公务员管理制度,按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提高经济管理者的素质。

3、政府职能转变的先决条件:政企分开。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问题在经济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中居于核心地位。

政府需要简政放权,使企业获得自主权,但不能放任自流;明确产权,即资产在市场交易中的支配权,完善产权制度。

4、机构改革中的问题。

存在“翻牌公司”,即在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就经济主管部门,以职能转变为名而成为经济实体,但仍然钱与权在手。

这是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七、政府腐败:1、腐败的意味。

腐败的主体一般指政府官员。

公共权力使用不当包括:超出公共权力应运作的范围造成权力滥用;权力被用来达到私人目的;权力使用损害了公众利益。

政府腐败分为集体腐败与个人腐败。

腐败行为包括:腐化堕落、受贿、索贿、贪污、盗用侵吞公共财产、挥霍公共财产、挪用国家资金、渎职、利益偏向、为亲友谋私利、兼职。

2、腐败现象的普遍性。

西方国家利用经济财富获取政治权力的权力性腐败,即发达国家主要以钱谋权;发展中国家则是利用权力谋取金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