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数学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数学美,激发学习情趣

【关键词】:教学模式 ;有趣、有味、有惑; 数学美 ; 学习兴趣; 师生情感

【论文摘要】: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只是迫于各种压力强“忍受”着学习数学。这与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格格不入。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研究与探讨,发现教师应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与管理理念,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有趣、有味、有惑”。促进学生从情感交流等方面来提高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

引言:德国教育家第多惠斯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唤醒、鼓舞学生最好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即怎样使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合理地学习需要的数学。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必须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转变现有的教育模式与管理理念,推进素质教育。以下是笔者在教育过程中耳闻目睹的几个小插曲:临近中考了,有一名学生因讨厌数学课而去网吧,任凭家长老师劝说也仍无济于事。又如,在某教室里教师对学生说圆周是一定点到同一平面上等距离点的轨迹,学生们抄在笔记本上,可是谁也不明白圆周是什么,于是教师拿粉笔在黑板是画了一个圆圈,学生们立刻就欢呼起来:啊,圆周就是圆圈,明白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确该反思我们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下面我谈谈本人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的,切切实实地让学生们喜欢数学的一些作法。

一.科学选择教学模式,建构良好课堂氛围

考试作为教育的指挥棒,指挥着我们教育的方法和理念,而今天的中高考制度也产生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竞争现实,目前应试教育模式很难彻底改变。而这一教学模式最大的缺点就是全班同学做同样的事情,有兴趣的要做,没兴趣的也要做,教学过程就像是往箩筐里放箩卜,放进去就行了。忽视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和求知欲。要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首当其冲的是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选择适合学生胃口的教学模式。如“师生互动”“小步走”的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把比较难的问题切割成一些比较小的问题,使学生容易接受;我认为这种小步子小坡度小转变的教学设计适合大多数学生,大家都能跟着教师设置的步伐,因而课堂上能踊跃举手发言,开动脑筋,能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到想学到的东西。在一些重点中学,我们可以选择“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数学复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用一边串的数学题,由浅入不深层层推进,提示一个个解题

的关键,展现解题技巧,使整个课堂充满数学的灵气和魅力。当然也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不能依样画葫芦。近些年来,我国倡导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一些新的数学教学模式不断发生,我们选择教法的空间很大,如”探究性数学教学“”数学质疑教学“”活动式数学教学“”开放式数学教学“”整体与范例教学“”数学建模教学“等,避免千篇一律地采用一种教学模式,古板而教条地进行“传道授业解惑”。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选定了适宜的教学模式后,我们该考虑的第二个因素是如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有意识地加强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每一个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本人认为创设情景是这一环节成败的关键。比如,方差的概念学习,教师上课时带一个量体重的称。挑三个个头差不多的学生先称,记下数字,求平均数,也按公式计算方差。然后挑最胖最瘦普通的三个同学量体重,计算平均数和方差。结果发现两组学生平均数差不多,方差则区别很大。这一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方差的意义,永远不会忘记。再如,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教师可以事先向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家庭作业,让他们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它的度数,记录下来。第二天一上课,教师让学生们考老师,只要随便说出一个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老师就一定能说出另一个角的度数。于是教师就问:“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内角和有什么规律。”这是一个用活动用实例引入的好例子,圆满地完成了导课的任务。象这些精彩的情景,它既能够吸引学生又能够与新知识密切联系,让学生亲自经历了知识点的形成过程。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用数学美来解答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学习数学中简单图形的美,使学生感到学习“有味”。 1、优美的图形总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如人教版《切线长定理》教学中我让学生先观察,猜想,验证,并相互交流,然后引出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基本图,再拓展过圆心的直线与圆的交点就是三角形的内心。最后从整体上体现圆与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让同学们体会简单的几种几何图形也能构成对称均衡的数学图案,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事实上客观世界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对称图形,这些图形装点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使我们多了一条利用对称性证明来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通过发现数学中的和谐美,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趣”。数学学科从定义、定理、公理、性质、公式以及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等方面来看,表面看来

是独立且毫无联系的知识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特别是由数学的对称性、统一性所表现出来的和谐性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美,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趣。比如《垂径定理》中五个条件满足任意两个就可以得到其他的三个结论。(特殊一个除外)。它与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非常吻合。掌握这一类图形,结论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中的和谐美,调动学习热情。

(三)发现数学中的残缺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也“有惑”,激发学生想学习下去的欲望。现在中学数学教科书的“残缺不全”,为学生提供了锻炼思维的机会。当然,这儿指的“残缺不全”是指数学知识因为认知能力的不够而不完整,在我们的教课书中,数学始终在自我矛盾中发展的。还有指数学中的不和谐“比比皆是”,也构成了数学的残缺美,为丰富数学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比如:某教师在教学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使用时,给学生出了一道题:某班从张三、李四两名学生中选拔一名学生参加校掷标枪比赛,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选谁参加校掷标枪比赛比较合适?同学们对张三、李四二人的成绩作了分析:(1)平均数:两人都是11米;(2)中位数:张三是11米,李四是13米;(3)众数:张三是11米,李四是13米。班主任却选中了张三参加全运会,你认为公平吗?谈谈理由。学生激情高涨。为什么不让李四去,于是学生迫切想继续研究能够表现成绩稳定的量——方差。但是教师却并不急于讲解,只对学生说在以后的教材中会学习到,这样留下一个不完美的结局,悬而未决,让学生去研讨、解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育正确的人生观

师生关系中,老师起主导调节的作用.教师的表情动作要体现平等、民主。1老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会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特别是上课时,老师站在讲台上,慈祥的面容、微笑的表情能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每一位优秀的老师,无论是年过九秩的教育家斯霞,还是尝试教育法创始人邱学华,抑或是东北大汉魏书生,他们无不是微笑的天使。热情的微笑展现于脸颊,蕴含的却是崇高的人格,对学生浓浓的师爱。同时,得体的仪表、精彩的语言、挥洒自如的教态、简练漂亮的板书、亲切的话语、热情的鼓励、信任的目光、敏捷的思维、娴熟的解题技巧等都会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2数学教学常常通过解决问题的形式展开,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毕业班的师生,迫于家长学校社会的层层压力,大搞题海战术,学生学习任务繁重,苦不堪言。变“熟能生巧”为“熟能生厌”。这时教师就不能贪图轻松,依赖教科书和参考资料上现成的证明解法和答案。而应该了解每个例题和习题训练的目的要求,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课外练习的安排更合理化,力争达到“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