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时 ,练习课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4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4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4课时练习课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的练习课,旨在巩固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位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简单的几何图形识别和计量单位的应用。

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技巧,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解决混合运算问题的能力,能够正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加深学生对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能够识别和描述常见的平面图形。

4. 培养学生运用计量单位进行测量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计量问题。

教学难点:1. 学生在混合运算中容易混淆运算顺序,需要重点讲解和练习。

2. 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描述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困难。

3. 计量单位的应用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题卡、混合运算题目、几何图形模型和计量单位的实物教具。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和直尺。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复习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针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示范,重点强调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方法,以及几何图形的识别和计量单位的应用。

3. 练习与指导:学生进行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同时,教师提供一些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尝试解决,并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几何图形的识别和描述练习,教师观察并指导学生的合作过程,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

5. 总结与展示: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本课时的重点内容和学习目标。

板书设计:1. 板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练习课2. 板书内容:两位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简单几何图形识别和计量单位应用3. 板书布局: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板块,每个板块配以相应的例题和图示,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时 圆锥的体积(课时练习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时 圆锥的体积(课时练习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时练习第一单元《圆准和圆锥》第4课时圆锥的体积一、填空题1. 一个圆锥体积是36m3,底面积是6m2,这个圆锥的高是m。

2. 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和是120立方米,则圆柱的体积是立方米。

3. 一个高24厘米的圆锥形铁块,把它熔铸成等底的圆柱,圆柱的高是厘米。

4. 把一个底面积是24dm2、高是8dm的圆柱形木材削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圆锥形(如图)。

已知每个圆锥的底面积和圆柱的底面积相等,那么削去部分的体积是dm3。

5. 如图,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以AB边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立体图形是,这时它的底周长是厘米。

6. 将一个棱长为6dm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那么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dm,底面周长是dm,体积是dm3。

7. 一个直角三角形纸板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

以a为轴旋转一周,在你的眼前出现一个体,它的体积是。

8. 我们常说“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平面图形是。

一个直角三角形(如图)绕直角边旋转一周后得到的几何体是。

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二、判断题9. 圆锥的体积一定比圆柱的体积小。

()10.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它们的体积也相等。

()11. 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比圆柱的体积少1.2dm3,那么圆柱的体积是1.8dm3。

()12. 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他们的体积和是36立方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米。

()13. 把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70.65立方分米。

()14. 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2倍。

( )三、单选题15. 用9个相同的铁圆锥可以熔铸成()个与其等底等高的圆柱。

A. 3B. 6C. 12D. 2716. 把一个圆柱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如果圆锥体的体积是54立方厘米,则削去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教案《练习课(第1~4课时)》教学设计1人教版数学五上(最新)

教案《练习课(第1~4课时)》教学设计1人教版数学五上(最新)

练习课▶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60~61“练习十三”第3、10*、11*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熟练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能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值的练习过程,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练习活动中,体会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

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教学难点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学习完这一部分的知识,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学情预设】预设1:我们学习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又可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预设2:我们还学习了用字母可以表示以前学过的运算定律和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那么我们解题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上一节有关“用字母表示数”的练习课。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识,帮助学生梳理前几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在练习中发现的易错点,为后面分类整理知识点提供素材。

二、整理知识点学生小组合作,整理本小节的知识点,并派代表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小结并在课件中出示。

【教学提示】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整理好本小节的知识点,在课堂上直接汇报交流,以便节省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本小节的知识点,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对本小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组合作整理知识点还可以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的意识,方便学生取长补短。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60“练习十三”第3题。

学生自主完成后,教师指名口答。

【学情预设】学生会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很多含义,如树上有20只小鸟,a只大鸟,树上一共有(20+a)只鸟等等。

只要合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变抽象为具体。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练习课(第1~4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练习课(第1~4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练习课(第1~4课时)人教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练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单元练习课,涵盖第14课时。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小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以及应用题。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小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及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小数加减法,引导学生进入小数乘除法的的学习。

2. 新课讲解(15分钟)讲解小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小数乘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些小数乘除法的应用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小数乘法:例题:1.2 × 0.5 = 0.6步骤:先忽略小数点,将两个数当作整数相乘,然后在结果中从右往左数,将小数点插入到合适的位置。

2. 小数除法:例题:2.4 ÷ 0.3 = 8步骤:先将除数乘以10,直到成为整数,然后进行除法运算,将结果除以10的倍数,使得小数点位置正确。

七、作业设计1. 练习题:(1)0.6 × 0.3 = 0.18(2)2.5 ÷ 0.5 = 5(3)1.8 × 4.5 = 8.12. 应用题:小明有3.6元,他想买一些0.45元一个的铅笔,他最多可以买几支?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小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练习课人教版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四课时,即“练习课”进行。

教学内容涵盖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概念,如加减乘除、分数、小数和简单的几何图形。

通过练习课,学生将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并培养数学思维。

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基础数学运算和概念的掌握。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技巧。

3. 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难点1. 分数和小数的理解和运算。

2. 几何图形的识别和计算。

3. 数学问题的抽象和解决。

教具学具准备1. 数学教材和练习册。

2. 白板和白板笔。

3. 几何图形模型。

4. 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学知识,为练习课做好准备。

2. 例题解析:讲解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了解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3.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数学练习,鼓励他们互相讨论和解决问题。

4.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总结和反馈,指出他们的错误和不足,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板书设计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练习课人教版新课标2. 重点内容:列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解题技巧。

3. 例题:展示一些典型的例题和解题步骤。

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2. 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进行一些实际的数学应用,如计算家庭开支、测量物品长度等。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数学运算和概念的理解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

同时,我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题技巧。

---总字数:约500字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知识,如何通过例题解析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分组练习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练习课》课件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练习课》课件

45÷36 0.84÷28
(√ )
()
( ) ( √)
2.课本练习六第12题。 算一算,填一填。
被除数
1.5
15
150
除数
5
50
500

0.30.3Biblioteka 0.3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 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
规范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
课后研讨
感谢各位领导的参与, 望批评指正,提出您的宝 贵意见!
3.8÷109.2= 14.4÷112.2=
9.61÷.66= 7.6÷01.94=
3.竖式计算,并用乘法验算。 50.7÷5 =10.14 0.91÷65=0.014 18÷48 =0.375
验算略
二、练习指导
1.课本练习六第9题。
下面各题的商哪些是小于1的?在括号里画“√”。
5.04÷6
76.5÷45
五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 3 单元 小数除法
第 4 课时 练 习 课
一、复习回顾
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1)先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4)除到最后一位如果还有余数,要添0再除。
2.口算。 1.6÷4=0.4 0.49÷70=.07 5.1÷17=0.3 3.5÷50=.7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 练习课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 练习课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练习课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3.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1.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讲解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课堂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老师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讲解自己的计算方法。

三、合作交流1. 老师出示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 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答案,并讲解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和合作交流中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练习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练习本单元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老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中的合作交流环节详细补充和说明:合作交流环节是本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古诗三首含课时练习题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古诗三首含课时练习题

品读诗文
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山行
tánɡ mù
[唐] 杜 牧
hán jìnɡ xié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shuānɡ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品读诗文
注释
—————————————
•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远上①寒山②石径③斜④, •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用石板铺成的小路。

晴空一鹤排云上,
xiāo
便引诗情到碧霄。
宿建德江
bó zhǔ mù chóu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kuànɡ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随堂练习
一、给加色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石径斜(xiá √xié) 霜叶(suān sh√uānɡ)
擎雨盖(q√ínɡ qín) 菊残(zhú √jú)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行》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 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 图,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结构梳理
寒山 石径
眺望远景

白云 人家
色彩鲜明

枫林
生机盎然
驻足欣赏 霜叶 秋比春美
第2课时
赠刘景文
品读诗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 作品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 春江晚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等。
tiǎo cù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品读诗文
tiǎo 挑战 挑 tiāo 挑水
多音字
tiǎo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第4课时《练习课(第1-3课时)》优质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第4课时《练习课(第1-3课时)》优质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第4课时《练习课(第1-3课时)》优质课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第4课时《练习课(第1-3课时)》主要是对第三单元中的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应用题。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四则运算,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

2.难点: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分数的四则运算。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的示例及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份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课堂上的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分数的四则运算来解决问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的规则,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类似的题目。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份练习题,检验他们对分数四则运算的掌握程度。

教师在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讨论并解决练习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4课《繁星》课时练习-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4课《繁星》课时练习-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4繁星一、用“√”标出加点字错误的读音。

怀.抱(huán huái)半明半昧.(wèi mèi)摇摇欲坠.(zhuì zuì)二、照样子,写词语。

半明半昧(ABAC)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摇摇欲坠(AABC)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密密麻麻(AABB)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缩句)2.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

(改为“被”字句)3.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仿写句子)四、关于巴金的《繁星》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通过“从前”、“三年前”、“如今”三个词语实际记写了三个人生阶段。

B.“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与“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中“母亲”同义。

C.“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一句使用了拟人和比喻。

D.“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一句富有想象力。

五、课内阅读。

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用“_____”画出选文中作者联想的句子。

2.选文中作者所描述的满天繁星让我们感受到了怎样美丽的画面呢?选一选。

A.温馨美B.宁静美C.朦胧美(1)无数的星星“悬”在深蓝色的天空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

(2)繁星是“半明半昧”的,如萤火虫般的,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灯笼》课时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灯笼》课时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4__灯笼_1.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聆听时光的絮语,凝望流年的风景。

孤单落寞的季节,爱与温暖一直陪伴身边,留在心里。

岁月无悔,真情执着,懂得在心。

裁一朵季节的流云,剪几米(xī) __熙__暖的阳光,将唯美的思绪和内心暖(róng róng)__融融__的感动,镌刻在如歌的诗行里。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A.他俩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幸亏小李从中擀旋,才得以缓和。

B.心平才能气和,气和才能人顺,人顺才能做事。

我觉得要心平,就是要把欲望控制在一个自己能够驾驭的邻域内。

C.在这人们摩肩接踵的繁华都市,他心中却感到空落落的,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与惆怅。

D.诚信永不退色,她栖息在每一颗善良淳朴的心灵里,她播种繁衍在每一个踏实真诚的足迹里。

【解析】A项,“擀旋”应为“斡旋”;B项,“邻域”应为“领域”;D项,“退色”应为“褪色”。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A) 灯笼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

①所以,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②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的,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③庙堂中、房宇外,处处都有灯笼张挂。

仔细推算,中国有灯笼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④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朝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⑤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⑥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语音相同,故灯意味着人丁兴旺A.③⑥①⑤②④B.①⑥③⑤②④C.③⑤⑥①②④D.①④⑥⑤②③【解析】③中的“处处”对应首句“息息相关”;⑥与①构成因果关系,①中的“口彩”对应⑥中的“人丁兴旺”;①中的“过去”和⑤中的“今天”按照时间顺序排列,⑤中的“这种习俗”指代前文;②是在灯笼中突出“元宵节的花灯”的特殊地位,④承接“元宵节的花灯”加以展开。

第四单元《认识分数》

第四单元《认识分数》

第四单元《认识分数》单元教材简析一、教学内容:教材分以下四段:例1教学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例2、例3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例4、例5教学用分数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例6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例7、例8教学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例9、例10教学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二、教材编写特点:1.利用已有经验,逐步抽象分数的意义。

苏教版全套教材共安排了三次“认识分数”。

前两次分别在第一学段的三年级(上册)和(下册),主要是借助直观形成对分数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第三次,侧重抽象地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年级(上册)主要教学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三年级(下册)主要教学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逐步抽象出分数的意义。

第一,借助直观图,唤起对分数的已有经验。

第二,抽象出单位“1”。

对单位“1”的认识是理解分数意义的重要内容,也是分数意义由直观层面发展到抽象层面的体现之一。

第三,结合直观图,用单位“1”表达分数的意义。

第四,抽象出分数的意义。

2.以分数单位为生长点,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

为了让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教材注意以分数单位为生长点,安排了操作和比较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在教学时应注意:第一,通过涂色,有序地表示一些真分数和假分数,感受真分数到假分数的分数大小变化。

第二,加深对分数单位的认识。

第三,及时比较,对例题中的分数进行分类。

在此基础上,揭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

3.借助直观图,完善对分数意义的认识。

分数既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后者是分数意义的拓展。

教材在学生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借助直观图,例4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例5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画出这个数。

通过这两题的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

这一内容的编写也是苏教版教材的创新,既是对分数意义的必要补充,也突出了单位“1”对数量关系的影响,对学生学习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帮助。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第4课时练习课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第4课时练习课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第4课时练习课北师大版今天,我们来学习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的第四课时练习课,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学习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来巩固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并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难点是如何正确处理小数点的位置和小数位的对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我准备了一些例题和练习题。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计算器和纸张,供学生们练习使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例如,假设有一家商店,一件商品的价格是25元,现在有一个顾客想要购买5件这样的商品,那么总共需要支付多少钱呢?2. 例题讲解:我会给出一个典型的小数除法的例题,并详细讲解解题步骤和方法。

例如,计算3.6除以2的结果。

我会将3.6写成分数形式,然后进行除法运算,将结果转换成小数形式。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之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进行计算和解答。

例如,计算4.8除以3的结果。

4. 练习题讲解:在学生们完成随堂练习之后,我会对他们的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指出他们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给出正确的解答方法。

六、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黑板来进行板书设计,将例题的步骤和解答过程清晰地展示给学生们。

同时,我还会将一些重要的运算规则和注意事项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们随时查阅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

例如,计算5.4除以2的结果,并解释小数点的位置和小数位的对齐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这就是我对于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的第四课时练习课的教学设计和思路。

第四修改后教案

第四修改后教案

一除法第一课时:除法(一)认识竖式教学内容:分苹果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显示20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二、探索新知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a.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b.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20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20÷5=4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边写边说明:横式:20÷5=4竖式: 45丿 2 020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4 ……商:“4”表示分4盘。

除数……5丿2 0 ……被除数:“20”表示有20个苹果。

“5”表示每盘 2 0 ……商和除数的乘积:“20”表示需20个苹果。

放5个苹果。

0 ……余数:“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说明:“丿”表示横式中的“÷”。

(2)练习:第2页“试一试”的四道小题。

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2.体会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

(1)课件再次显示20个苹果画面。

教案《练习课(3)》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上(最新)

教案《练习课(3)》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上(最新)

练习课(第4课时)▶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82“练习十五”第1、2、4、5、6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灵活试商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试商和调商,利用多种形式提高灵活试商能力。

2.探索和掌握一些试商技巧,如“除数折半估商5”等等。

▶教学重点熟练地进行试商和调商。

▶教学难点利用一些试商技巧来快速试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一些试商方法,谁能说一说具体有哪些方法?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到: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如果除数接近整十数,我们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如果除数不接近整十数,我们可以把除数看作几十五,用口算的方法去试商。

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和除数很接近而且比除数小,我们可以使用规律来试商,即“同头无除试商8、9”等方法。

师:看来大家对试商的方法掌握得很灵活,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行笔算除法的练习,从这节课中大家还会学到其他的快速试商的技巧,大家有兴趣吗?【设计意图】此环节先引导学生整理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试商技巧,然后通过激趣揭示课题。

二、基础练习1.课件展示教科书P82“练习十五”第1题。

学生快速以“开火车”的形式口答,课件随即呈现答案。

2.课件展示教科书P82“练习十五”第2题。

师:先想一想每一道算式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试商,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再来完成计算。

(1)分小组完成。

第1组完成第1列两道题,第2组完成第2列两道题,第3组完成第3列两道题,第4组完成第4列两道题。

(2)集中评价。

师:这几道题的商分别是多少?说说该怎么计算。

指名学生交流,课件呈现计算过程。

【学情预设】这几道题全部都是除数是14、15、16、24、25、26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计算,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自主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试商。

【设计意图】第1题是乘法口算练习,这些口算有利于学生灵活试商。

第2题是灵活试商练习,培养学生针对除数的特点灵活试商的意识。

2022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第1框和朋友在一起课时练习新人教版

2022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第1框和朋友在一起课时练习新人教版

4.1 和朋友在一起一、单项选择题1.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我们()A.只有欢笑,没有泪水B.只有甜蜜,没有苦涩C.既有甜蜜,也有苦涩;既有欢笑,也有泪水D.既感到孤单,又感到麻烦2.嗷嗷待哺的婴儿主要是与妈妈交流,蹒跚学步的孩子主要在父母的引导下逐步跑跳自如,咿呀学语的幼儿开始与熟悉的小朋友一起嬉戏……上述现象()①说明了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往的范围会逐步由内圈向外圈扩展②启示我们积极交往,不断扩大交往范围,提高交往能力③说明了由内圈向外圈发展,越快越好④说明了人们都会交往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交往越广泛越有利于我们拓宽视野,下列同学扩大交往圈的做法正确的是()①小明积极参加环保宣传的公益活动②小丽报名参加了暑假兴趣班③小华通过网络认识了一位英国同龄人,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④小叶认识了几名社会青年,常常在一起称兄道弟,吃喝玩乐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今年暑假,李萌独自随团到华东六省旅游,这趟旅程让她认识了很多的新朋友,并和他(她)们玩得很开心,她还主动帮助旅游团的叔叔阿姨做事,给大家讲故事、唱歌,她觉得旅游特别能锻炼人的交际能力。

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李萌的朋友圈扩大了,与朋友活动内容更丰富了B.李萌的朋友圈缩小了,但与朋友交往更深入了C.交往越广泛,越有利于我们拓宽视野,增长见识D.参加公益活动或社会活动,是扩大交往范围的好方式5.右图是小明画的自己的人际交往圈的变化图,尚未完成。

圆心部分(即①处)应该填写()A.父母B.朋友C.“我”D.老师6.小亮是个性格开朗、喜欢交往的孩子,在学校结交了许多朋友,在社会上也结识了不少社会青年,父母担心他结交“坏朋友”,经常询问他的交友情况,小亮很苦恼。

下列说法,你同意的是()①小亮积极交往的态度是对的,交往有助于完善自我②父母的担心没有必要,小亮已经长大了③父母的担心有必要,社会人际关系复杂,小亮应该谨慎择友④外圈交往人际关系复杂,小亮只要和同学处好关系就行了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7.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交往范围逐步扩展。

最新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最新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一、万以上数的认识1、万以上数的读写第一课时:认识数位顺序表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数数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和十进制计数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记忆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准备:数位顺序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提问。

(1)我们已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2)万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

(3)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

(4)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1)、猜一猜。

谁能猜一猜比万更大的计数单位有哪些?(2)、数一数。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一数的方法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

2、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计数单位。

教师指出:从上面的数数中我们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一十是一百……10个一万是一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认识数位。

出示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学习认识数位。

(2)认识数位分级。

师: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3)观察数位顺序表,发现规律。

①小组讨论。

让学生说一说从观察中发现了什么?②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补充。

三、巩固练习提问:1万级的数位有哪些?2、从右起第三位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是多少?右起第七位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是多少?3、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四、全课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练习二第1题第二课时:多位数的读法教学内容:课本第3—4页例1、例2,“课堂活动”中的第1、2、3题。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教学内容】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单元教材分析】这局部内容是在学习了直线、线段、射线的特点,初步理解了平行四边形,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

包括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理解。

本单元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以及正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正式出现,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质外,还注意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教学建议】1、抓住图形本质特征,协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

2、增强作图步骤的具体指导。

3、注重联系生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教学的资源。

【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2、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度类、比较、归纳等多种方式,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以及正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单元教学难点】画垂线、平行线、长方形和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单元教学课时】10课时第一课时平行与垂直教学内容:平行与垂直P56-P57例1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特殊的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初步理解平行线和垂线。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积累操作和思考的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初步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的观察、空间想象和抽象概括水平。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

直线有什么特点?想任意画两条直线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平行。

1、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画一画,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汇总。

2、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3、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课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计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听算
12-7 12-4 12-3 14-8 16-9 8+9 13-6 14-5 11-2 15-7 17-8 15-9
评讲:说一说:11-2 15-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2、说得数,再写算式
书中第16页的第3题:
要求:每一个四人小组先在组里互相说出算式、得数,最后写出算式。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游戏提高练习
1、找座位
(1)给每个学生一个算式卡片,同时出示5张贴有3、4、6、7、9卡片的椅子,让学生把卡片放到相的椅子上去,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放得又对又快。

(2)还有没有送出去的卡片吗?
那你们想不想给他们找个家呢?请你们想个办法给它找个家。

(学生活动)
2、找朋友
(书中第17页的第8题)
活动要求:教师先将书中的题目出示在黑板上,然后请8个小朋友分两组比赛,看哪一个组
的小朋友找的又对又快。

(集体订正,对于做的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
三、完成作业
P17:7
四、思维训练
育红小学一(1)班有20人去秋游,有17座的车2辆,有6座的车2辆,有4座的车2辆。

1、可以怎样租车?
2、怎样租车空座位最少?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练习课,同学们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都能正确得到答案,计算时你应在众多的方法中,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板书设计:练习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