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间工艺的设计创意

合集下载

传统民间工艺

传统民间工艺

吉祥图案有“八吉”、“八宝”、“三多图”、 “鹤寿图”、“福寿图”、“福禄祯祥”、“猿猴盗 桃”、“鱼跃龙门”和多种形式的吉祥文字等,多用于 耳环、耳坠、手镯、串饰、钮扣和什器上。
另外还有许多知名或不知名的花草纹,构成同一画 面,结构舒展,造型优美大方,在各类的银饰上都能见 到。
猿猴盗桃挂链 传世 山西省
染织绣类的民间艺术实际上包括了印染、手工纺织、刺绣、织锦、缂丝 等几大类别。
印染是民间服饰和日常居室装饰密切相关的工艺品,主要有蜡染、扎染、
蓝印花布、彩印画布等,主要用在服装、帽子、被褥、床饰、门帘、包袱布 等方面,是用途非常广泛的布艺。
蜡染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 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 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 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 “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 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麒麟送子挂件 清代 云南省
究其原因,一是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迁徙,使各地流 传的题材广为交流,结合风土人情而形成了地方特色;一是 在汉唐时期,边疆为对外贸易的必经区域,常来常往的商人 们将中原的时尚不断地带到各地;再者,则是由走村串户的 银饰加工艺人将在各民族中流传的传统精美纹样传播了开来。
猴挂件 清代 云南省
中国素来享有衣冠礼仪之邦的美誉,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染织绣品为服
饰材料以及官室车舆仪仗装饰材料的国家。中国生产染织绣品的历史,可 以上溯到有史以前。在中国古代染织绣品不仅衣被天下,而且曾经充作贡 纳税收之用,也曾作为官吏和军队的供给和赏赐,甚至充当交换的媒介, 所以它也具有货币的功能。同时,染织绣品也是具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品, 它不但拥有美学价值,而且也反映了其所处时代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征, 带有极明显的象征意义。

云南易门青花土碗装饰图案设计探讨

云南易门青花土碗装饰图案设计探讨

云南易门青花土碗装饰图案设计探讨云南易门青花土碗器皿,具有独特丰富的文化历史背景,是传统手工制陶的代表之一。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青花土碗的审美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如何在青花土碗上进行装饰图案的设计,以及如何使得设计既有美观的装饰感又能兼备实用性,这些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一、云南易门青花土碗的历史背景云南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美丽的自然风光正在形成当地文化的精髓地位。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南部与东南亚地区交通的重要枢纽。

通过这种地理交通优势,云南不仅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还吸收了外来的文化和艺术气息,使其文化更加多元化。

易门古城是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个小城市,它拥有悠久的历史。

自汉代起,易门就是南征北战的重要军事要塞和商品交易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易门在人文艺术方面也得到了乐趣的发展,其中包括青花土器制作艺术。

二、云南易门青花土碗的制作工艺制作青花土碗需要的原材料主要是粘土,这些粘土具有一种独特的质地,适合于制作高质量的陶瓷制品。

但是由于云南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比较特殊,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制陶工艺。

云南的制陶工艺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制作高温陶泥陶泥的质量对于青花土碗的品质非常重要。

云南的陶泥具有特殊的硬度和耐热性,因此需要在制作过程中特别注意其品质的控制。

2. 制作陶坯在制作陶坯的过程中,需要将陶泥通过适当的处理,制成一个个合适的形状。

在处理陶泥的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保证相同型号的陶坯形状一致。

3. 造型饰花造型饰花是制作青花土碗的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它需要从艺术创意、图案设计、色彩相互配合等综合角度考虑,创造出一种和谐、美观而又得体的空间氛围。

4. 烧制青花土碗烧制青花土碗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炉温、持续时间以及液化天然气的使用济量,以保证烧出的青花土碗不仅质量优良,而且具有独特的梦幻美。

三、云南易门青花土碗装饰图案设计的探讨云南易门青花土碗的装饰图案设计是非常有意思和富有挑战性的。

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将青花土碗的设计与云南传统文化的历史文化联系在一起,更好的体现云南地域文化的特色。

云南民族传统手工艺

云南民族传统手工艺

云南民族传统手工艺云南是民族文化大省、有色金属王国、动植物王国。

不同的民族造就了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作为中国民族民间工艺品最为富集的区域之一,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包括土陶、石器、布艺、金属等。

如:蜡染和扎染、木雕工艺品、云南围棋、路南挑花等。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品:>>蜡染和扎染都是在云南若干种民族中流行的传统印染方式,两者的原理相似,工艺上略有区别。

用蜡染和扎染工艺制成的壁挂、其他工艺品,极富民族特色,一直深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游客如果要买,可到工艺美术店和各大商场去,此外翠湖南路有若干店铺专营这类商品。

蜡染是流行于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手工染印工艺品,蜡染面料融合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图案独特新颖,古朴大方。

>>木雕工艺品用比较珍贵的木料雕制成的各种动物、人像其他工艺品,古朴而别致,也是深受游客喜爱的东西。

有兴趣的话,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购一点带回去,作为室内装饰品,它们的特色应该是很足的,较为集中的木雕工艺品销售点一是花鸟市场,二是翠湖南路的众多工艺品店。

>>锡器用锡精制成的各种工艺品也是很不错的,特别是锡制的酒具、茶具,以及锡画等,外观精美,明亮如镜,集实用与装饰为一身。

在市内各大商场和工艺美术店均有卖。

>>斑铜是用铜和其他金属混在一起经处理而出现“有斑之铜”,用斑铜制成的工芤品西朴浑夺取,极富特色。

斑铜工艺品是昆明享有盛名的特色商品之一,其中变形处理后的牛虎铜案、孔雀、虎斗象等更属其代表之作。

在大商场和工艺美术店有售。

>>云南围棋俗称云子,为明清贡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国内外公认的围棋精品,特点是白子略微带翠绿,黑子其实为深墨绿,韧性好,不感舒适,知名产品有“云子”和“永昌”两种品牌。

要买云南围棋可到各大商场和工艺美术店。

>>路南挑花路南挑花是聚居路南彝族自治县撒尼人传统工艺,历史悠久。

挑花是刺绣的一种,以挑花装饰挎包、衣物、头巾等是大理白族和路南撒尼人的服饰特色,它具有民间产品的夸张的色彩美。

云南乌铜走银纹饰及其文化内涵

云南乌铜走银纹饰及其文化内涵

云南乌铜走银纹饰及其文化内涵乌铜走银是云南独有的一项金属制作工艺,它用料奢华、制作精美、比例均衡,极具东方古典美学气息,深受古代文人墨客、名门望族的喜爱。

但近代由于战争、贫穷、原料的稀缺等原因一度导致其濒临失传。

近些年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不断提升,乌铜走银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

现代乌铜走银由于其高昂的价格及复杂的工艺,早已脱离了实用的范畴,更多的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所以装饰性是乌铜走银最为重要的核心,而纹饰则是其装饰性最直观的表达。

一、乌铜走银纹饰的制作方法乌铜走银器具的制作要经过一个非常繁琐且复杂的流程,纹饰的制作主要集中在绘制图稿、錾刻、走银三个步骤上。

首先将经过设计推敲后的图案绘制在图稿上,然后再将图稿内容绘于铜胎的表面上,线条应该清晰流畅,再用钢制錾子将图案錾刻出来。

錾刻过程力求精准、力道恰当,稍有偏差便会影响整个作品的美观程度,甚至需要重新熔化打片制作。

然后便是最具特色的走银环节,将熔化的银(或金)水填入錾刻好的刻痕当中,使其融为一体。

走银过程中匠人必须要把握好不同金属的熔点,如稍有不慎,便会导致铜坯破损或银(金)从铜胎上脱落。

这需要匠人有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艺。

走银完成后还需要经过打磨抛光、捂黑使整个作品更加精致、美观。

二、乌铜走银的纹饰种类乌铜走银纹饰种类繁多,它吸收了许多与儒家文化有关的吉祥图案、花鸟鱼虫、汉字、写意的山水风光等纹样,也有许多宗教题材的纹饰诸如佛教的吉祥结、法轮等,还有一些充满云南当地特色的纹饰。

其中儒家文化对乌铜走银的纹饰的影响非常大,乌铜走银起源地石屏属于云南省红河州,儒家文化对这里有着非常深厚的影响。

这里有朱家花园这样庞大的汉族古建筑,也有全国第二大的孔庙等等。

乌铜走银顺理成章的诞生在了这个文人墨客辈出的地方,它既满足了贵族阶层、文人对于精致工艺品的市场需求,也让儒家文化浸透在了乌铜走银的纹饰当中。

有了文人墨客对纹饰设计的参与,乌铜走银器具表现出了极高的审美情趣,其纹饰种类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形式与创新---------云南瓦猫结构特征与形式研究

形式与创新---------云南瓦猫结构特征与形式研究

形式与创新---------云南瓦猫结构特征与形式研究摘要:瓦猫,是云南特有的一种置于屋脊正中央的瓦制饰物。

瓦猫夸张的造型,加大的嘴唇,怪异的形状,都蕴含云南当地独特的审美观念和造型特征。

在当代创作云南瓦猫元素也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用品、平面设计中。

本文通过对瓦猫结构特征和设计形式探究,对瓦猫在近代社会中映射进行探讨。

关键词:瓦猫;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引言在当代设计中,运用云南瓦猫的元素,既能在了解图案的含义的基础上,又能达到“形”,又能延“意”,传“神”,又能把云南瓦猫作为一种传统的视觉元素符号,运用云南瓦猫作为传统的艺术符号,把云南瓦猫的艺术符号融入到现代设计中,给现代设计增添了一种新的生机,把现代设计与云南瓦的元素相融合,既是一种设计方法,也是一种传承传统艺术的方法。

一、云南瓦猫概述瓦猫在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名字,昆明人管它叫做“瓦猫”,大姚是楚雄州的一种,姚安是镇山虎、辟脊虎,而贡马金堡的人则把它叫做“石猫猫”。

因为昆明一带有瓦猫的称谓,所以大家习惯性地把云南平房里的东西统称为瓦猫。

1.1.瓦猫的造型特点瓦猫是三维立体存在的,它包含了陶艺、雕塑、建筑三方面的特点,其自身独特造型极具有当地地域性。

它既不像猫,也像虎,不像猪,也不像狗,因此被称为四不像,其原型是老虎的化身。

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捏制瓦猫的手工艺人做的每只瓦猫都不会完全一模一样。

瓦猫的创作手法十分原始,造型本身没有把重点放在写实性和装饰性上,而是注重了造型形态上的张力表现。

楚雄瓦猫与一般人所见的瓦猫很不一样,更像是一只小狗和一只耗子。

它与鹤庆瓦猫不同,是实心的,而且制作手法比较稚嫩,给人淳厚质朴的印象,透露着一股童稚之气。

楚雄瓦猫的造型比较随便,有蹲、卧、伏、站等多种风格,还有一些是用瓦片做基座。

楚雄瓦猫与云南其它地方的瓦猫相比,缺乏威严,更多的是一种家畜。

云南各地区瓦猫工匠不同的文化、生活习俗,造就了这些瓦猫形态各异的造型风格。

云南各族的工匠在制作瓦猫之初,带有祈福纳吉、镇宅驱邪的期盼,然而,在创作过程中,民族的集体审美意识被整合,使瓦猫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云南民族民间美术

云南民族民间美术


德宏州、西双版纳州的 傣族在解放前处于封建 领主制向封建制过渡阶 段,由于阶级的存在, 在服装上也有了贵贱之 分的标志,如在服装上 只有最高统治者“召片 领”的血亲贵族才可以 穿用绸缎缝制的衣服, 女性的筒裙才可以绣上 金色的龙凤图案,织三 道以上的金色环状条纹。

通海县蒙古族自明以后, 就以从事农业生产和打鱼 为生,几百年来早已脱离 了游牧生活,为适应农业 生产的需要,男子服装已 和汉族服装相同,而妇女 服装除了高领长袖仍有些 蒙古袍的遗韵而外,已经 不穿长袍、上衣长仅及股, 其服装更多的有着彝族服 装的影响,是一种文化交 流变异的典型,成了一种 历史变化的纪录。
三 向往幸福生活意念的物化——刺绣、挑 花

挑花和刺绣是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中最大众化,最 普及的一种美化自己生活的技艺和手段,这主要体观 在服饰的美化上,在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中挑花、刺 绣的腰带、荷包„„也常常是情人的信物,精美的挑 花刺绣寄托着少女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情人的一片 真情。

挑花刺绣在云南少数民 族中的历史悠久,在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 中就说:哀牢人地区 “土地沃美,宜五谷蚕 桑。知染采文绣”可见 在汉、南北朝时期,云 南的原住民族已有了染 织,刺绣。

银饰是不同民族,不 同的社会经济文化发 展阶段的形象体现: 佤族耳塞项圈的粗犷, 浑朴与白族的帽饰 (八仙„„)长命锁、 三须、耳坠的小巧就 成为鲜明的对比,前 者更保持了山野的原 始气息,后者则更多 展现了农村经济文化 的发展与汉族文比的 交流。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农村 的贫困,群众对银饰的 爱好不得不用合金(华 银)镀银来代替以暂时 满足群众的要求,随着 经济的发展,银已不限 量供应,真银饰品越来 越多展现在少数民族身 上,反映了改革开放以 来各民族生活的巨大变 化。

以云南瓦猫为造型的的旅游纪念品创新性思考

以云南瓦猫为造型的的旅游纪念品创新性思考

以云南瓦猫为造型的的旅游纪念品创新性思考作者:龚智超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13期摘要:瓦猫作为云南省特有的文化产物,正面处于从建筑构件转变为商品的阶段,如何在其造型和装饰上进行创新性设计,从而满足现代人审美需求,并能都延续其镇宅辟邪的功能,能为家居空间带来一丝点缀,是我们目前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瓦猫;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一、云南瓦猫的前生今世瓦猫是云南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屋脊装饰艺术,陶土捏制,入窑烧制后安置在当地民居的正脊、照壁、门头之上,有着“镇宅辟邪,吃铁屙金”的吉祥寓意。

瓦猫的造型寓意于虎,成型于猫,最初由当地窑工工闲时根据自身对虎的印象捏制,所以瓦猫的造型多样,存在地域差异。

随着滇西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民族工艺的变迁,现如今瓦猫已从屋脊上“走”了下来,从建筑构件转变为富有地域民族特色的商品。

云南大理鹤庆是目前瓦猫制作、使用最为集中的地区。

瓦猫作为当地集体文化意识的产物,正面临着手工艺人经济体系转型、文化内涵流失和传承保护的问题。

本人在研一和研二期间都对该地区进行过实地调研,被这种古拙的造型艺术深深吸引,感叹其日渐式微时,希望通过在瓦猫造型与功能上进行创新与实践,使得这朵古南诏国的艺术奇葩得以保护和发扬。

明嘉庆年间朝廷勒令修建鹤庆府城,大兴土木的同时,当地的砖瓦窑业也得到发展,瓦猫也由此时从窑工手里逐渐诞生。

上个世纪60年代,瓦猫作为云南地区“破四旧”的重点对象,一度被禁止制作。

改革开放以后,旅游业的兴起以及城乡道路的统筹深化,使得瓦猫作为工艺品的角色被放大,瓦猫艺人也从窑工和当地农民中分离出来,独门独院开始专门从事瓦猫制作。

但由于量产的需求,瓦猫以及其所承载的文化语境逐渐被忽视,这种功能与形式的转变,也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内涵流失的预警。

自十九大以来,弘扬中华本土文化,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措施。

瓦猫和许多传统艺术一样也面临着工艺传承的问题,“传内不传外”的观念在瓦猫艺人之间潜移默化的存在着。

云南民族民间美术及特征PPT演讲稿

云南民族民间美术及特征PPT演讲稿

第十章 蜡染(苗族蜡染)
•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 (扎染)、夹缬(镂空印 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 印花技艺。中国的染织工 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 ll 世纪——公元前771年)已 得到较大的发展。根据 《礼记》等文献记载,织 物的染色当时设有一种叫 “染人”的专官主管,楚 国还设有专门主持生产靛 蓝的“蓝尹”工官。
第五章 银器(新华村白族银器)
• 目前,白族银器主要产品 包括汉式银器、藏式银器 和其他一些民族的银佩饰 等三大部分。因为涉及面 广,其形制、工艺、纹样 等方面都各有其特定的社 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 白族银器加工的基本技法 有锤碟、焊接、抛光、錾 刻、花丝、剔空等,其中 以錾刻和花丝工艺最具特 色。
第九章 扎染(大理白族扎染)
• 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 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 艺,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 疙瘩花。因主产地在大理, 染布者大多是白族,故尔 人们又把它叫做大理扎染、 白族扎染。大理白族自治 州大理市周城村和巍山彝 族回族自治县的大仓、庙 街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这一 传统技艺,其中以周城白 族的扎染业最为著名,被 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扎染 之乡"。
苗族蜡染
第十一章
织锦(傣族织锦)
• 云南美女,傣族美女必不可少, 身材窈窕的她们是版纳街头流 动的风景。而她们身上一“梭” 一线织出的的傣裙,就是被公 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傣族手工织锦技艺” 的作品之一。 “锦”在字典中 指“精美鲜艳的纺织品”,傣 族人早有棉布和丝绸织锦,现 在,我们看到的通常是棉布织 锦。傣族手工艺人用这一布上 的“美丽云霞”, 它们也成为 许多游客必买的版纳纪念品之 一。 由于工业化的冲击,这一 布上的“美丽云霞”越来越少, 由于它的稀少而弥足珍贵,目 前,相关部门正准备采取各种 措施,希望把“云”留住。

彝族刺绣的描述

彝族刺绣的描述

彝族刺绣的描述
彝族刺绣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彝族刺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过长期的发展和传承,已经成为彝族文化的瑰宝之一。

彝族刺绣的图案和题材丰富多样,包括动物、植物、人物、几何图案等。

这些图案通常具有象征意义,反映了彝族人民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

彝族刺绣的针法独特,主要有平针、乱针、打籽针等多种针法,通过不同的针法组合和色彩搭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刺绣作品。

彝族刺绣的特点是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构图对称。

彝族人民善于运用各种色彩和线条,来表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彝族刺绣不仅具有装饰性,还具有实用性,常常被用于服饰、鞋帽、背包、枕头等日常用品的制作。

彝族刺绣不仅是一种手工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达。

它承载着彝族人民的历史、信仰和情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彝族刺绣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为彝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探析云南民间木刻版画“甲马”的源流及其艺术风格

探析云南民间木刻版画“甲马”的源流及其艺术风格

探析云南民间木刻版画“甲马”的源流及其艺术风格摘要:云南纸马又称“甲马”或“甲马纸”,云南有关民间美术研究的人士多称其为“甲马纸”,这是根据最初收集这种民间版画的保山、腾冲、大理等部分滇西地区的民间称呼而来,于是沿袭成俗。

但据所调查的云南其它地区,如滇南、滇中、滇东北,甚至已近滇西的楚雄却都各有别称,相比之下,总体上都称称其为”纸马”。

关键词:甲马;源流;艺术风格中图分类号:j2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170-02“甲马,纸马,不可混称”。

楚雄某地农村的一位“乡通”(即巫师)这样跟笔者解释。

据当时调查记录,那儿流行的纸马为六种一套,由灶君、山神、土主、门神、桥神、水火二神组成,称作“叫魂马”;而称作“甲马”约有二种;“顺甲马”和“倒甲马”。

即:画面所绘的人在马之后者称“顺甲马”,其作用是“迎神”;马在人之后者则称“倒甲马”。

用时,还必须同时将五张顺甲马来表示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倒甲马”厉害无比,专用于驱鬼除祟。

另一位“乡通”道:“甲马”是指专用于“追魂捉命”的“纸符”,其余都称“纸马”。

可见,纸马应与甲马有所区别。

昆明郊区农村则将印有“甲马”宇样的称作“封门纸”,其它的各有各的称呼,“天地纸”、“月神纸”,“财神纸”,等等,无统称。

红河一带你“纸马”或“利市纸”,“领魂纸”,有36张一套,其中不包含印有“甲马”字样的纸马,互不重复。

其它的则各有称呼,诸如“关圣纸”,“喜神纸”等等。

大理某些地方以前制作这类行当的“行话”称纸马是“纸马板板”,而不称“甲马”。

滇东北七月十五日祭祖烧的纸称“纸马”。

《水浒》第三十九回中描写神行太保戴宗在脚上绑的“甲马”,用完之后将数陌金纸烧送,这无疑是纸马中用于施行这种法术的专门纸符。

《水游》并未指明宋代时此类纸符的统称。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凡书“甲马”字样的纸符,都必有马的形象,其中有喻其快的意思。

熟悉纸马的人都知道,纸马在应用时,针对性较强,某种纸马在什么情况下烧送,有一定的规矩。

云南传统民居山墙立面构造名称

云南传统民居山墙立面构造名称

云南是我国著名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这里的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特别是其山墙立面构造,不仅在建筑形式上有着独特的设计,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针对云南传统民居山墙立面构造的名称进行探讨,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传统建筑的美丽与魅力。

一、飞檐飞檐是云南传统民居山墙立面构造中常见的元素之一。

它一般以木材或石材为材料,用来支撑屋檐,并且在设计上常常呈现出精美的雕刻和装饰,展示了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艺。

飞檐的形状各异,有的呈弧形,有的呈直线,还有的呈斜线,每种形状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是云南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马头墙马头墙是云南传统民居山墙立面构造的一种特色装饰。

它一般位于房屋的正中心,以石材或砖块砌筑而成,形状酷似马的头部,因而得名。

马头墙不仅具有装饰性的作用,更象征着家庭的团结与昌盛,是人们信仰和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传统习俗。

三、斗拱斗拱是云南传统民居山墙立面构造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它一般由石材或木材雕刻而成,用来支撑屋檐和加固建筑结构。

斗拱的设计精美独特,常常展现出华丽的装饰图案和精湛的工艺技巧,体现了云南传统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斗拱不仅具有实用性,更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传统建筑的一大亮点。

四、廊柱廊柱是云南传统民居山墙立面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支撑和装饰的双重作用。

它一般由石材或木材制成,常常做成精美的雕刻图案,展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廊柱的形状和样式各异,有的呈方形,有的呈圆形,还有的呈多边形,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是云南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五、檐角檐角是云南传统民居山墙立面构造中的重要装饰元素。

它一般以石材或木材雕刻而成,用来点缀屋檐和增加建筑的美感。

檐角的设计多样,有的呈动物形状,有的呈花草图案,还有的呈人物造型,每种造型都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云南传统建筑中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

六、镂窗镂窗是云南传统民居山墙立面构造中的代表性装饰元素。

在艺术设计中使用云南民间工艺艺术

在艺术设计中使用云南民间工艺艺术

浅谈在艺术设计中使用云南民间工艺艺术摘要:作为传统手工业生产形态的民间工艺,历史上有着丰厚的成果与广泛的文化覆盖面。

本文从艺术的分类着手,以云南民间工艺中的吞口、瓦猫为例对云南民间艺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艺术;民族工艺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5-0175-01一、前言我国的民间工艺,品类繁多,而且有着很悠久的历史。

在设计中,如果能够可以很好的借鉴这些工艺,一方面可以很好的指导设计,另一方面能很好的发扬我中华民族之特色。

同时,对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也大有裨益。

民间工艺是造型艺术。

不论任何一种工艺品种,任何一套工艺技法,首先考虑造型的设计问题。

没有一个完美的造型设计方案.再高的技法也无处实施,工艺品也不可能产生。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种民族。

其中,居住在云南省境内的民族种类就达26种之多。

云南各族人民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沉积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而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就是这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中的一朵奇葩。

风格独特、丰富多彩、灿烂耀眼的云南民族民间工艺是云南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为了适应自然、气候等方面条件,使劳动工具实用而又美观,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获得更多更高的精神享受而不断摸索和创作出来的一门艺术。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是美学与生活的结合,是艺术与技术的相互协调。

它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与人的衣、食、住、行、用息息相关,是实用与审美的完美统一。

二、云南民间艺术我国的民间艺术,确以其独特的造型震惊中外艺术界。

理论家们或称其造型奇特、古朴稚拙或赞其造型质朴、浑厚大方。

现代更有人用新的名词术语说其造型是我们中国的立体派、野兽派、现代艺术等等。

说它古朴也好,现代也罢,我国民间的造型艺术,确以其独特的面貌与风格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也确实存在着一套完整的、独特的造型体系和创作规律。

它们都是作者主观精神的显化,是为“意”造象,是属中国传统的“意象造型体系”,是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审美情趣、情感意愿、理想追求去立象造型。

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创意设计研究

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创意设计研究

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创意设计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文化。

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有许多民族拥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和工艺品制作技艺。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云南传统民族文化的工艺品逐渐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之一。

本文将就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创意设计展开研究,探讨其特点、种类以及创意设计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云南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并对创意设计案例进行具体分析,以期揭示创意设计对于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的促进作用,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最终得出结论。

1.2 研究意义根据大纲指定的内容,研究意义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之一。

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的创意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的创意设计研究,可以促进和保护云南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这些工艺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创意设计的方式,可以使这些工艺品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性,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了解云南的传统文化。

创意设计可以提升云南传统民族文化工艺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创意设计可以赋予工艺品独特的个性和风格,提高产品的美感和吸引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市场反响和销售表现。

研究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的创意设计也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工艺品已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创意设计,可以为传统工艺品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推动民族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综合性的方法来探讨云南传统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创意设计的相关问题。

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综述,对云南传统民族文化和旅游工艺品创意设计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从而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采访,深入了解云南各地的传统民族文化和工艺品生产技艺,从而更加全面地把握这一领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浅谈云南民间工艺的设计创意

浅谈云南民间工艺的设计创意
通 过对 彝 族花 腰传 统 民居 土掌 房 的各项 数 据信 息搜 集整 理 ,构 建
销售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色彩 结构
关键 词 :辽 西古 生物化 石 ;包装设计 ; 色彩情 感 ;色彩 功能 ;
是视 觉审 美 的核心 ,深刻 地影 响 到我 们 的情绪 状态 。”色 彩传 递 的要 点 : 一 是 具有 醒 目的识 别 能 力 ;二 是 具有 色 彩象 征 性 来影 响 人 们 的情 绪 ;三 是色 彩 的联想 与 暗示 的作 用 。在包 装 设计 中,色


辽西 古生 物化 石包 装色彩 情 感研究
在包 装 设计 中 ,色 彩情 感 设计 是一 个不 可缺 少 的构 成要 素 。
尽致 ,亦让 民间艺 术完 美地 存 续于 时 尚文化 中 。可 提取 彝族 花腰
多 媒体 并 置下 的全 景 呈现 ,将 彝族 花腰 音 乐 、舞蹈 、 乐器 、
( Y J S C X 2 0 1 1 - 0 1 5 X )
“ 货 架冲 击 力 ”。极 易 吸 引顾 客 的视 线 。在琳 琅 满 目的包 装 商 品 中 最为 抢 眼 。是 无 声推 销 中 成为 视 觉传 达 最 快捷 的信 息, 因而 具 有特 殊 的诉求 力 。 辽西 古 生物化 石 包装 色彩 情感 研 究 主要 是通 过包 装色 彩 来吸 引 消费 者 的注 意 ,也就 是从 消 费者 的心 里需 求方 面入 手 , 即消 费 者 定位 。色 彩 的消 费者 定位 , 即根据 商 品针 对 的不 同类 型 的消 费 人群 ,选 择符 合其 审美情 趣 的色彩 , 告诉顾 客此 类商 品 也就 是 从消 费者 的心 里 需求 方面 入手 ,即消 费者 定位 。色彩 的消 费者 定位 , 即根据 商 品针对 的不 同类 型的 消费 人群 ,选 择 符 合 其审 美情 趣 的色 彩 ,告诉 顾 客此类 商 品 是专 门为 其生 产 的 ,以 引起 共 鸣 ,刺激 购 买欲 望 。 由于喜 欢收 藏化 石 的消 费者 一般 是 一 些 具有 一 定文化 层 次和 品 味 ,而且 有一 定经 济基 础 的成 年 男性 , 成 年人 由于拥 有丰 富 的生 活经 验和 文化 知 识 ,对于 色彩 的 喜爱 和

云南民族民间美术及特征

云南民族民间美术及特征

云南民族民间美术种类
• 1、皮影 • 2、剪纸 • 3、年画 • 4、刺绣 • 5、玩具 • 6、雕塑
戏戏“东戏“各民皮 ””纸北”老地间影 )(窗称,虎对古, 等保皮“广影其老古 等山影老东”称的称 。等”耷、,谓一“ 地,影湖四不种影 俗云”南川一造戏 称南,称称,型” “称山““北戏, 靠“西影灯京曲是 子皮称戏影称艺中 术原 人 ” 。 ,
皮 影

剪纸
形很 村 料布 金 其 空 其 纸 人 的 具 有 创 花 剪 式广 是 。、 银 载 的 在 是 们 艺 有 的 作 或 纸 。的 历 剪皮 箔 体 感 视 一 统 术 别 用 时 剪 , 一 史 纸、 、 可 觉 觉 种 称 作 , 刻 , 画 又 种 悠 在革 树 以 和 上 镂 为 品 但 刀 有 。 叫 民 久 中等 皮 是 艺 给 空 剪 基 创 , 的 区 刻 间 、 国片 、 纸 术 人 艺 纸 本 作 虽 用 别 纸 艺 流 农状 树 张 享 以 术 。 相 出 然 剪 在 , 术传 材叶、受透,剪同来工刀18
• 在云南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中民间美术是非常丰富的,许多
民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却有自己的民间美术,它涵盖了 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婚、丧、嫁、 娶、年节时令、宗教活动、礼乐仪式……这些工艺美术品 既是凝聚、团结本民族的文化物质体现,也寄托着他们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们很善于利用工艺美术的手段 美化自己的生活,用美术造型形象地传承自己民族的文化。 正如美国民族学家弗朗兹· 博厄斯在《原始艺术》一书中 的导言所说:“据我所知,世界上任何民族,不论其生活多么 艰难,都不会把全部时间和精力用于食宿上。
• 千百年来,年画不仅是年
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 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 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 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 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对于 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 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 体。这种内容够得上百科 全书式的民间艺术,包蕴 着一个完整的中国民间的 精神。

云南传统手工纸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云南传统手工纸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云南传统手工纸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8-29T05:11:28.105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2期1月作者:李奕瑾杨光[导读] 云南省是国内较为热门的文化旅游地区李奕瑾杨光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云南昆明 650111摘要:云南省是国内较为热门的文化旅游地区,该区域在民间传统手艺和文化创新设计相结合的特色文创市场中有着极强的发展空间。

本文以云南传统手工纸作为调研对象,并基于当代平面设计对传统手工纸进行研究,分析云南腾冲手工纸的发展历程以及具备的特征,找到云南手工纸在平面设计中存在的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及措施,旨在为云南传统手工纸的发展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云南手工纸;腾冲;平面设计;职业教育目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强盛,人民的生活品质也日益提高,对旅游的诉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地进行风景观光。

人们在进行文化旅游期间,国内各个蕴含着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点和地区逐渐成为该地区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云南省也是如此。

当中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经过文化符号包装和进行打磨的产品创新设计,把文化资源进一步转变为具体的文化旅游商品,以便更好的加快当地旅游文化的传播,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正如云南传统手工纸,这种传统手艺是多个民族共同参与的活动,由于传统手工纸有着参与性高和文化蕴含丰富的特征能被较好地进行开发和利用,所以是有一定发展空间的。

可传统手工纸在平面设计中的认知和应用目前来说仍旧较少。

当前仍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文章着眼于这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站在平面设计层面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云南传统手工纸简述云南传统手工纸所蕴含的内容较为广泛。

[1]如若想要完全对云南手工造纸技术进行了解,这必然是一个十分庞大且繁琐的任务。

本文着重对云南腾冲手工纸进行阐述和分析,腾冲地区属于亚热带高原山区,该地区日光充足,十分有益于一种叫滇结香木的植物生长,滇结香木又名构树或枸树,这丰富的构树资源为云南手工纸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传统工艺助力乡村振兴的案例

传统工艺助力乡村振兴的案例

传统工艺助力乡村振兴的案例传统工艺是乡村振兴中重要的一环,利用传统手工艺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推广能够为农村地区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也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

下面将介绍一个传统工艺助力乡村振兴的案例。

案例:滇纱手工织造产业的振兴滇纱是云南省的传统手工编织工艺品之一,历史文化悠久。

近年来,云南省大力扶持传统手工艺品发展,推广滇纱手工编织、印染等技艺,提高农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

其中,滇纱手工织造产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滇纱的织造过程非常繁琐,需要从棉花的摘选、纺纱开始,然后依照图案设计选取颜色,手工织造,整个过程需要经过高度技艺和耐心。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工成本的提高,许多传统手工艺品生产逐渐衰退。

为了振兴滇纱产业,云南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提高滇纱手工编织技巧等级、鼓励创新设计、推广网络销售等措施。

在扶持政策的推动下,云南省成立了滇纱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通过吸纳当地村民、开展技术培训和结构性调整等方式,创建大规模的滇纱生产基地,并设立滇纱产业园。

通过整合资源、推广品牌,滇纱产业现已成为云南省的“非遗”项目,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

除此之外,企业还给村民提供了技术和设计的培训,引导他们发掘当地文化元素,创造出更加美观、实用、环保的滇纱产品。

在开展现代化营销推广方面,企业与电商平台合作,建立线上销售平台,扩大产品市场,使得滇纱手工织造逐渐走向世界。

通过扶持政策和产业园建设,滇纱手工织造已成为带动附近村庄发展的重要产业,推动了当地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在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为地方文化传承做出了贡献。

总体来看,传统工艺助力乡村振兴是一个全面的与长期的过程。

只要政府出台合适的政策、企业致力于技术和市场的发展,我们相信传统手工工艺品的美丽和独特将继续传承下去,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大引擎。

傣族文创产品案例解析

傣族文创产品案例解析

傣族文创产品案例解析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新兴经济门类迅速发展,衍生出的文创产品也呈井喷之势。

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的“爆款”文创雪糕、蓝花楹丝巾、瓦猫茶罐等一批有情怀又接地气的文创产品赢得了消费者一众拥趸。

但“出圈”不为一时之“红”,更为了传承文化、创新内容、对接市场。

文创企业纷纷为产品“加料”,让“老物件”衍生出新产品,也让新故事融入传统文化。

好故事代代传在云南省博物馆的一楼大厅里,摆放着一台抓娃娃机式的雪糕柜,观众扫码支付后,可以自助操作抓取雪糕,这一创意吸引了许多观众购买体验。

雪糕柜内,还放置着今年7月云南省博物馆刚推出的一款巧克力味的“手雷雪糕”,该雪糕的造型原型是1935年召开扎西会议时红军留下的手榴弹,这款以“忆苦思甜”为主题的雪糕是云南省博物馆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设计的。

今年,围绕红色文化,博物馆还推出了“指路明灯”系列饰品等文创产品。

云南省博物馆文创开发中心副主任蔡雪介绍,云南省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目前已有1500余种,涵盖文具、图书、服饰、首饰、家具等。

“文创是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是文化加创意,再加上爱。

”当谈到她心中的博物馆文创,蔡雪这样说。

她认为,博物馆文创不仅需要有吸引人的颜值和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更重要的是,它们是独特的文化载体。

蔡雪解释,云南省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以该馆馆藏文物为“灵魂”,独一无二的文物元素和本土文化内涵,使它们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

设计开发人员将自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热爱和创新开发的“脑洞”投入其中,结合对市场的调研与考量,针对不同受众设计出不同的产品,使每一款都有着各自的“粉丝”。

蔡雪认为,文创产品可以实现历史与当下生活的连接,激发大众对文化历史的兴趣,增进大众对历史文化的了解。

目前,国内许多博物馆都正在文创上发力,蔡雪认为,他们的经验对云南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其中,如何跨界特别值得研究。

时代在变化,博物馆文创在随着时代变化的同时,其传播知识、传播文化、传播历史的目的是不变的。

云南佤族翁达藤篾鼓凳创新设计策略

云南佤族翁达藤篾鼓凳创新设计策略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0404575210712)ꎻ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2020A05042402)ꎻ㊀㊀㊀㊀㊀贵州省林业局农村产业革命特色林业产业科技研发项目(GZMC-ZD20202112)ꎮ第一作者:陈然ꎬ女ꎬ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为绿色家居材料ꎮE-mail:chenran20@bjfu edu cnꎮ通信作者:宋莎莎ꎬ女ꎬ博士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为绿色家居材料㊁家居与人因工程㊁木质环境学ꎮE-mail:songshasha@bjfu edu cnꎮ云南佤族翁达藤篾鼓凳创新设计策略陈㊀然1ꎬ2㊀俸绍春3㊀许志钢4㊀宋莎莎1ꎬ2∗(1北京林业大学木质材料科学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ꎻ2木材科学与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ꎻ3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勐撒镇翁达村村委会云南耿马677500ꎻ4中关村人居环境工程与材料研究院北京100083)摘㊀要:藤篾鼓凳是云南翁达村佤族人民的特色藤编产品ꎬ在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扶持下ꎬ藤篾鼓凳迎来了发展新机遇ꎮ但目前当地藤篾鼓凳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因素与发展难题ꎬ迫切需要进行创新设计ꎬ以满足当代人的审美及功能需求ꎬ进一步拓宽市场ꎮ文章阐述了藤篾鼓凳的发展背景㊁造型与工艺特征ꎬ分析了藤篾鼓凳发展中面临的原材料稀缺㊁运输成本高㊁产品知名度低㊁产品质量待加强等问题ꎬ并从材料和设计2个方面提出藤篾鼓凳的创新设计策略ꎬ以期为藤篾鼓凳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持ꎮ关键词:藤编ꎻ藤篾鼓凳ꎻ家具ꎻ创新设计ꎻ佤族ꎻ云南DOI:10.12168/sjzttx.2024.01.06.001InnovativeDesignStrategyofWaWovenCaneBarrel ̄formStoolsinWengdaVillageꎬYunnanProvinceChenRan1ꎬ2ꎬFengShaochun3ꎬXuZhigang4ꎬSongShasha1ꎬ2∗(1 KeyLaboratoryofWoodMaterialScienceandApplicationofMinistryofEducationꎬ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ꎬBeijing100083ꎬChinaꎻ2 BeijingKeyLaboratoryofWoodScienceandEngineeringꎬ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ꎬBeijing100083ꎬChinaꎻ3 WengdaVillageCommitteeꎬMengsaTownshipꎬGengma677500ꎬYunnanꎬChinaꎻ4 ChinaHumanSettlementsEngineering&MaterialsInstituteꎬBeijing100083ꎬChina)Abstract:Wovencanebarrel ̄formstoolsarethespecialtyrattanweavingproductsoftheWapeopleinWengdavillageꎬYunnanprovinceꎬandwiththesupportofthecentralandlocalgovernmentꎬthewovencanebarrel ̄formstoolhasenteredanewdevelopmentstage.Howeverꎬthedevelopmentoflocalwovencanebarrel ̄formstoolsisfacingconstraintsanddifficultiesꎬandthereisanurgentneedforpromotinginnovativedesigntomeettheaestheticandfunctionalneedsofthecurrentgenerationandtofurtherbroadenthemarket.Thepaperdescribesthedevelopmentbackgroundandprocesscharacteristicsofwovencanebarrel ̄formstoolsꎬanalyzestheproblemsincludingrawmaterialscarcityꎬhightransportationcostꎬlowbrandrecognitionꎬandlowerproductqualityinthedevelopmentofwovencanebarrel ̄formstoolsꎬandproposesitsdesigninnovationstrategyintermsofmaterialanddesignꎬinordertoprovidesupportsfortheinnovativedesignofwovencanebarrel ̄formstools.56Keywords:rattanweavingꎬwovencanebarrel ̄formstoolꎬfurnitureꎬinnovativedesignꎬWaethnicgroupꎬYunnanprovince㊀㊀翁达意为土地肥沃ꎬ阳光普照之地ꎬ位于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勐撒镇的东南方ꎬ村子世居民族以佤族㊁傣族㊁汉族为主ꎬ其中佤族246户886人ꎬ占全村总人口的46%ꎮ藤蔑鼓凳是翁达村的传统产业ꎬ现今藤篾鼓凳编织产业已然成为翁达佤族村民致富奔小康的一个朝阳产业ꎮ翁达藤篾鼓凳加工工艺已有400多年的历史ꎬ是翁达村祖辈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ꎬ也是翁达村 直过民族 的特色产业ꎮ藤篾鼓凳的原材料来自于省藤ꎬ是天然的生物质材料ꎬ藤材编织的产品轻巧㊁环保且具有实用性ꎬ同时体现了原始之美与环保之美的融合ꎮ鼓凳编织技艺是翁达佤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民间技艺ꎬ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与审美的结晶ꎮ虽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ꎬ工业化产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ꎬ但民族的传统技艺仍需传承和弘扬ꎬ我国也正大力扶持民族手工艺特色产业发展ꎮ本文从传统藤篾鼓凳的发展背景出发ꎬ总结造型与工艺特征ꎬ分析现阶段云南佤族以藤篾鼓凳为代表的藤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ꎬ寻找突破点ꎬ提出针对云南佤族翁达藤篾鼓凳的创新发展道路ꎬ希望帮助翁达藤篾鼓凳持续传承ꎬ促进当地经济发展ꎬ推动人与自然和谐ꎬ更好地传承保护与发扬光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ꎬ增进民族团结ꎬ助推兴边富民ꎮ1㊀藤篾鼓凳概况1 1㊀原料资源翁达藤篾鼓凳就地取材ꎬ以云南耿马县丰富的省藤资源作为原材料ꎮ省藤分布于热带森林中ꎬ与大部分棕榈植物生长环境要求相一致ꎮ根据推断ꎬ中国的省藤属植物主要由中南半岛传入ꎬ向西南㊁华南2个方向散播ꎬ形成西南和东南2大分布区[1-3]ꎮ云南正位于省藤的西南分布区ꎬ过去省藤资源十分丰富ꎬ种类繁多ꎮ然而近年来ꎬ由于过度采伐ꎬ当地的省藤资源大量减少ꎬ编制鼓凳的原材料不得不依赖于境外进口ꎬ主要从缅甸通过保山等地运输进来ꎬ成本高且质量难以保障ꎮ随着我国对竹藤产业的重视ꎬ从1998年起耿马县开始进行省藤人工繁育和仿野生栽培探索ꎬ2010年成功获得人工繁育和仿野生栽培技术ꎬ截至目前已推广省藤仿野生栽培超过267hm2ꎬ育苗40万株[4]ꎮ当地建立了藤竹工艺编织农民专业合作社ꎬ已绑定326户农户ꎬ建立省藤种植基地超过333hm2ꎬ辐射带动周边1224户农户发展省藤种植超过267hm2ꎬ为藤篾鼓凳的原材料供应提供了一定的保障ꎮ1 2㊀文化背景1 2 1㊀发展历史翁达藤蔑鼓凳加工工艺诞生于400多年前ꎬ相传翁达佤族先祖们由红河一带迁徙至现今的翁达㊁翁结一带居住ꎬ他们在日常生活劳作中把野生省藤韧性较好的茎部削制加工后进行编织ꎬ即把藤条分剖ꎬ使藤皮与藤芯分开ꎬ再把藤芯分剖出细小的藤芯ꎬ即为藤篾(图1)[5]ꎮ翁达先民根据日常生活需要ꎬ用藤篾编织出鼓凳㊁圆桌㊁饭盒㊁衣柜㊁衣箱等制品ꎮ这些编织技艺传承至今ꎬ是翁达佤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民间技艺ꎬ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与审美的结晶ꎮ其中ꎬ以翁达藤篾鼓凳最具代表性ꎬ因其工序犹如织布编制㊁而形状似鼓而得其名ꎮ藤篾鼓凳由翁达村祖辈流传下来ꎬ历史上曾是指定给土司㊁管家奉送的贡品ꎬ如今不但受到傣族㊁佤族群众的喜爱ꎬ其他当地各族群众也广泛接受ꎬ把它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上佳礼品ꎮ1 2 2㊀佤族文化与藤篾鼓凳佤族的文化形态非常独特ꎬ由于地域环境的封闭性ꎬ他们的文化风俗和设计造物保持了朴素的文化底蕴和古朴的原始风貌[6]ꎮ对于工艺设计来说ꎬ民族物质文化是不可缺少的灵魂ꎮ在传统手工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ꎬ吸收了民族元素ꎬ66图1㊀藤篾的制作Fig 1㊀Themakingofcane使得在技艺㊁图案㊁色彩和用途方面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标志ꎬ佤族的藤篾鼓凳从物质和精神2方面体现了佤族的文化特色(图2)ꎮ图2㊀佤族文化与藤篾鼓凳Fig 2㊀Wacultureandwovencanebarrel ̄formstool在物质层面ꎬ佤族先民发源于云南西南部ꎬ与竹子有着密切联系ꎮ«后汉书 西南夷列传»记载: 有竹自水上漂来ꎬ触及一妇女ꎬ剖腹而得子ꎮ 可见佤族人民与竹子有着不解之缘ꎬ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竹子传统知识ꎬ对竹子有着广泛认知和利用ꎬ形成了多样化的佤族竹文化ꎮ竹子贯穿了佤族的生老病死全过程ꎬ如今有些地区依旧保留着将亡人葬于竹楼下或竹楼附近的习俗ꎬ体现了佤族对自然的崇拜与对生态的赞美ꎮ藤篾鼓凳的原料来自于大山里的省藤与实心竹ꎬ2种原材料都具有美好的文化寓意ꎬ且性能优异ꎬ制作工序严谨ꎬ编制的鼓凳既实用又美观ꎬ宜作礼品ꎮ在精神层面ꎬ在佤族人的传统观念中ꎬ人的存在不仅仅是具有社会意义的生物ꎬ他们相信人类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ꎬ也具有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意义ꎮ正如佤族人乔迁新房所唱的调子: 喝吧!我们喝了不要忘记牛和狗ꎬ我们吃了不要忘记火和刀ꎬ我们饱了不要忘记竹和树ꎬ我们好了不要忘记山和水ꎮ 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化观[7]ꎮ作为山地民族ꎬ佤族人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强ꎬ藤篾鼓凳的制作高度依赖原材料ꎬ在工艺传承中ꎬ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理念得到了极大的运用ꎬ省藤生长周期长ꎬ只有持续种植ꎬ才能保证藤篾鼓凳源源不断的产出ꎮ在原料的使用上ꎬ佤族人也做到物尽其用ꎬ充分发挥省藤特性ꎬ制作出来的鼓凳结实而耐用ꎮ1 3㊀发展现状以藤篾鼓凳为代表的藤竹编织技艺是翁达村佤族代代相传的传统技艺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ꎬ当地佤族聚居区采取不经过土地革命和阶级划分的 直接过渡 方式ꎬ通过农业㊁手工业合作化的道路ꎬ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8-9]ꎮ在当地高山纵谷的自然条件与形势复杂的直过民族人文条件下ꎬ翁达村发掘传统藤篾鼓凳ꎬ将其发展为特色产业ꎬ积极实施兴边富民行动ꎬ响应国家三农 发展号召ꎬ取得系列成果[10-11]ꎮ为保护与传承传统工艺ꎬ当地已将翁达藤蔑鼓凳制作技艺列入临沧市第5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ꎻ在资金扶持方面ꎬ设立了翁达村编制扶贫车间项目ꎬ总投资454 6万元ꎻ在经营管理方面ꎬ由合作社采取 党支部+供销社+合作社+农户 模式ꎬ自主经营鼓凳厂ꎻ在人才培养方面ꎬ翁达村党总支书记俸绍春被授予耿马自治县首届乡土 百名大师 荣誉称号ꎬ翁达村也被临沧市委组织部评定为 人才工作示范点 ꎮ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ꎬ以及各级党委和当地人民的努力下ꎬ翁达藤篾鼓凳产业蒸蒸日上ꎬ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ꎮ2㊀藤篾鼓凳特征2 1㊀造型结构翁达藤篾鼓凳整体外观似鼓ꎬ凳面由藤篾编织而成ꎬ四周由弯曲造型的竹节和省藤条围成圆形辐条支撑ꎬ人坐在鼓凳上可以感受到凳面富有弹性的贴身支撑ꎮ由于藤条内部有许多气孔ꎬ所以便于弯曲ꎬ可以达到任何想要的弧度ꎬ整体线76型丰富ꎬ曲直相宜ꎬ不同的线形表达融合在鼓凳中ꎬ使鼓凳富有美感ꎬ给人以良好的视觉体验ꎮ由于藤篾天然材料的特性ꎬ使其做出的鼓凳颜色丰富而独特ꎬ呈天然的暖色调ꎬ以浅黄㊁黄褐色为主ꎮ在烘烤处理后ꎬ鼓凳表面呈现暗红色ꎬ釉面光亮ꎬ色如玛瑙ꎬ沉稳大气ꎮ传统翁达藤篾鼓凳类型多样(图3)ꎮ根据产品规格ꎬ可以分为高凳(高度大于宽度)和平凳(高度小于或近似等于宽度)ꎻ按照原材料类型ꎬ可以分为饭篾和糯篾ꎻ按照制作工艺ꎬ可以分为纯手工制作和机器制作ꎮ此外ꎬ根据编制纹样的不同ꎬ还有其他类型的鼓凳ꎬ如叉叉鼓凳㊁弯脚鼓凳ꎮ2 2㊀材料与工艺制作藤篾鼓凳的材料主要有糯篾和饭篾2种ꎬ分别来源于糯藤和饭藤2种藤材ꎬ是云南当地人根据经验依据藤条的韧性及强度区分的2个品类ꎮ其中ꎬ糯藤生长周期相对更长ꎬ质地均匀㊁弹性大㊁韧性强㊁弯曲性能良好ꎬ包括云南省藤㊁西双版纳省藤㊁小省藤等ꎬ是良好的劈篾用材ꎬ也可用于制作骨架ꎮ饭藤刚度大ꎬ易劈裂ꎬ加工性能差ꎬ多作骨架用材ꎬ包括长鞭省藤㊁勋棒省藤㊁勋腊鞭藤及钩叶藤等ꎮ鼓凳的制作分为原料采集㊁原料加工㊁鼓凳图3㊀常见的藤篾鼓凳类型Fig 3㊀Commontypesofwovencanebarrel ̄formstools制作㊁烟熏烘烤4个流程(图4)ꎬ包括原料采集㊁加工㊁龙骨架制作㊁凳面编织㊁装饰㊁烘烤等6道工序ꎮ制作时ꎬ先采集植株高20m左右的省藤ꎮ省藤多绕树而生ꎬ周身布满坚硬的倒刺ꎬ需要3人配合才能采集下来ꎮ刚采收的省藤柔韧性好㊁湿度大ꎬ需要经过定型晾晒㊁修剪㊁火烤等工序才能进行拼装ꎬ制作凳圈㊁藤篾㊁带花ꎻ再取直径1~2cm的野生实心竹ꎬ制作支撑条ꎻ然后进行鼓凳的组装与编织ꎬ最后将组装完整的藤篾鼓凳放入烤窑ꎬ用烟熏烘烤7dꎬ待鼓凳表面出现暗红色ꎬ就可以取出ꎬ鼓凳制作完成ꎮ图4㊀藤篾鼓凳制作工艺流程Fig 4㊀Productionprocessofwovencanebarrel ̄formstools3㊀藤篾鼓凳发展存在的问题3 1㊀原材料稀缺藤篾鼓凳及相关藤编产品归属于制藤工业ꎬ高度依赖原材料的供给ꎮ虽然耿马县通过人为栽植缓解了原料紧缺的压力ꎬ但我国棕榈藤资源整体稀缺以及藤制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ꎬ藤制品产业发展前景并不乐观ꎮ相比于木材资源ꎬ棕榈藤资源培育未收到足够的重视ꎬ经历数十年的掠夺式采伐利用棕榈藤资源几近枯竭ꎬ尤其是具有商业价值的藤种和大径的藤种正在迅速减少ꎮ历史上云南原藤年产量曾达1300多tꎬ然而目前云南境内人工和野生藤林仅约200~300hm2ꎬ原藤年采伐量仅约500tꎬ而仅昆明㊁版纳㊁保山的年原86藤需要量就达3万t[12]ꎮ翁达村可以进行藤篾鼓凳编制的家庭有160余家ꎬ藤篾鼓凳年产量约2 4万只ꎬ产品供不应求ꎮ而在原材料供应方面ꎬ翁达村藤篾原料80%都是从东南亚各国进口ꎬ当地人工种植的藤材原料仅占20%ꎬ原料对外依赖度大ꎮ进口藤篾的价格在1 6万元/t左右ꎬ由于运输成本等涨幅变化较大ꎬ使得原材料价格不断提高ꎬ因此原料供应是制约当地藤篾产业及传统手艺发展的主要因素ꎮ3 2㊀运输成本高由于藤篾鼓凳的连接结构是固定的ꎬ无法进行拆卸ꎬ鼓凳需要进行整体包装运输ꎬ这就增加了产品的包装㊁储存和运输成本ꎮ此外ꎬ在运输过程中ꎬ由于家具体量庞大且造型不规则ꎬ容易出现碰撞和损坏ꎬ增加了维护成本ꎮ3 3㊀产品知名度低藤篾鼓凳存在产业规模小㊁规模化发展时间短㊁产品知名度低的问题ꎬ特别是没有建立相应的品牌ꎬ缺少特色记忆点ꎮ如今ꎬ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力推动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ꎬ全国各地具有地域特色的藤编如雨后春笋般进入消费者的视野ꎬ比如福善藤编㊁怀远藤编㊁陕西藤编㊁海南黎族藤编㊁安溪竹藤编[13-18]等ꎮ云南省内亦有昆明㊁保山㊁西双版纳在大力发展藤家具ꎮ相比其他地方的藤编ꎬ翁达藤编以佤族文化为基础㊁以藤篾鼓凳为代表ꎬ其发展历史较短ꎬ在宣传推广上力度不够ꎬ没有突出特色ꎬ品种相对单一ꎬ尚未建立成熟的自身品牌ꎮ3 4㊀产品质量待加强藤篾鼓凳以传统品种和款式为主ꎬ加工工艺相对淳朴简单ꎬ受手工制作的影响ꎬ尚未建立统一的产品标准ꎬ质量参差不齐ꎬ降低了藤家具的艺术效果ꎮ随着时代发展ꎬ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ꎬ产品功能也需要不断完善ꎮ藤篾鼓凳采用天然材料ꎬ具有不宜清洁㊁易变形㊁易燃的缺点ꎬ简单的加工工艺并不能较好地改善这些性能缺陷ꎮ4㊀藤篾鼓凳创新设计策略针对藤篾鼓凳发展存在的原材料不足与产品单一的问题ꎬ可以从材料和设计2个方面改良藤篾鼓凳ꎬ并开发相关延伸产品ꎮ4 1㊀改良藤篾鼓凳4 1 1㊀改进材料«考工记»记载: 天时㊁地气㊁材美㊁工巧ꎬ合此四者ꎬ然后可以为良 ꎮ藤篾鼓凳的材料改进可以从提高原材料使用率和结合其他材料2个方面进行优化ꎮ1)提高原材料利用率ꎮ加强和改进藤篾鼓凳的生产工艺ꎬ如藤材改性㊁弯曲和着色处理工艺等ꎮ一方面保证原料的自然特点ꎬ满足造型需要ꎻ另一方面减少残品㊁劣品ꎬ保证产品的安全性㊁使用寿命以及功能和美观的需要ꎮ2)结合其他材料ꎮ仅由竹藤材料编制的藤篾鼓凳ꎬ材料的表现形式相对单一ꎬ大面积的应用容易产生视觉疲劳ꎮ如果将藤编材料与其他材料进行结合ꎬ材料的对比将带来视觉上的冲击ꎬ使家具更有表现力ꎮ同时ꎬ与其他材料结合也将促进创新设计ꎮ藤材作为生物质材料ꎬ表面具有很强的原生态感与多变革素质ꎬ与金属㊁玻璃等表面光滑的人工加工材料搭配设计时ꎬ可以形成材质的鲜明对比ꎬ更能表达出家具传达的内涵[19]ꎮ利用藤材的亲肤性ꎬ用在与人体皮肤接触的地方ꎬ更能体现刚中有柔㊁清新雅致的特点ꎮ4 1 2㊀创新设计藤篾鼓凳进行产业化㊁规模化生产ꎬ需要加强设计ꎬ让专门的设计人员为生产服务ꎬ使产品生产与开发脱离朴素的㊁被动的阶段[20]ꎮ针对创新设计可以从丰富藤编样式㊁结合现代纤维艺术㊁融入民族文化这3个方面入手ꎮ1)丰富藤编样式ꎮ藤材弯曲柔软㊁可塑性强ꎬ藤编中有着丰富而实用的造型形式ꎮ藤篾鼓凳丰富藤编样式ꎬ包括框架形式㊁腿脚形式㊁结构装饰形式㊁扶手支架形式㊁面妆支架形式及结饰和图案纹样装饰ꎮ特别是藤编中的结ꎬ在中国96有丰富的文化内涵ꎬ与藤编面层的连续式图案形成对比㊁呼应ꎮ除了丰富藤编结的样式ꎬ还可以利用韵律㊁对称等构图法则对图案纹样装饰进行设计ꎮ从中国悠久的编制历史中汲取营养ꎬ丰富面层图案纹样㊁框体缠枝纹样㊁结构缠枝纹样㊁包角纹样㊁线脚装饰纹样ꎬ为藤家具造型设计提供丰富的艺术想象空间ꎮ2)结合现代纤维艺术ꎮ以纤维材料或非纤维材料ꎬ通过各种编制方法进行创作的作品皆可称为纤维艺术ꎮ纤维材料既是纤维艺术的塑造实体又是纤维艺术的重要表现语言之一ꎬ其丰富的肌理外观塑造是雕塑㊁绘画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所不能比拟的ꎮ在藤编织物中ꎬ不同材质具有不同的肌理美ꎬ例如通过对嫩藤与竹片施以不同的处理方法及加工手段ꎬ创造出的藤编织物在色彩上有着相同性ꎬ但是其肌理效果与视觉形态却大相径庭[21]ꎮ色调统一但材质不同ꎬ可以使藤篾鼓凳表现出不同的形式美与肌理效果ꎬ创造出带给观众强大视觉冲击力与别样肌理感受的艺术品ꎮ3)融入民族文化ꎮ文化不是单一的ꎬ社会倡导文化多元化ꎬ这正是传统工艺的发展契机ꎮ翁达藤篾鼓凳发展的一个独特优势在于拥有少数民族特色ꎮ藤篾鼓凳可以进一步强化佤族文化特点ꎬ挖掘民族故事㊁融入民族纹样ꎬ传承民族文化ꎬ建立代表性的佤族藤编品牌ꎬ让更多人认识来自祖国西南边陲的翁达藤篾鼓凳ꎮ4 2㊀开发延伸产品在藤篾鼓凳 小而精ꎬ小而特 的发展定位下ꎬ需要坚持传承藤编技艺ꎬ加大力度研发藤篾鼓凳的相关衍生产品ꎬ比如藤篾鼓凳的配套家具ꎬ包括藤篾茶几㊁藤篾圆桌㊁藤篾收纳柜等藤篾制品ꎮ将现有的藤编桌椅㊁躺椅㊁沙发深化设计(图5)ꎬ体现地域特色ꎬ结合人体工程学调整舒适性ꎬ优化工艺ꎬ增加产品附加值ꎮ此外ꎬ基于藤编产品的特性ꎬ开发设计相关的茶室家具ꎮ同时ꎬ在当地加大旅游业发展的形势下ꎬ加强建设勐撒翁达鼓凳传习馆ꎬ可以开发与藤篾鼓凳相关的纪念品ꎬ比如在藤篾鼓凳的基础上设计挂件㊁摆件㊁钥匙扣等周边产品ꎮ图5㊀翁达藤篾手工编织成品展示Fig 5㊀DisplayoffinishedhandmaderattanweavinginWengdavillage5㊀结束语翁达藤篾鼓凳是云南佤族独具特色的藤编产品ꎬ有着天然质朴和动感粗犷的艺术风格ꎬ是当地佤族物质和精神文化的载体ꎮ耿马佤族文化还有更多丰富内涵有待于被挖掘ꎬ并合理使用ꎬ需07要与藤篾鼓凳的传承创新紧密结合ꎮ藤篾鼓凳的创新发展可以从改进材料与优化设计入手ꎬ顺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ꎬ充分开发利用藤材特性ꎬ提高藤材利用率ꎬ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ꎮ藤篾鼓凳的创新需要不断尝试与积极探索ꎬ随着更多人投入到耿马佤族藤编的研究中ꎬ当地藤编家具必将焕发新活力ꎮ参考文献[1]㊀星耀武ꎬ王慷林ꎬ杨宇明.中国省藤属(棕榈科)区系地理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ꎬ2006ꎬ28(5):461-467.[2]王慷林ꎬ李莲芳ꎬ刘广路.云南棕榈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ꎬ2020ꎬ40(02):1-11ꎬ197.[3]袁哲ꎬ吴智慧ꎬ强明礼.我国藤家具生产的历史㊁现状及前瞻[J].家具与室内装饰ꎬ2006(5):30-32.[4]聂抒真ꎬ王忠明ꎬ马文君.世界竹藤知识产权分析及对中国竹藤产业发展的建议[J].世界竹藤通讯ꎬ2023ꎬ21(2):15-25.[5]袁哲.藤家具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ꎬ2007.[6]熊微ꎬ王蕾.中国少数民族设计全集 佤族[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ꎬ2019.[7]李倩ꎬ胡冀珍ꎬ李洁ꎬ等.云南沧源佤族竹文化保护和发展探讨[J].竹子研究汇刊ꎬ2015ꎬ34(4):54-57.[8]那金华.云南 直过民族 地区教育状况及对策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ꎬ2008(1):75-79.[9]罗添仁.边疆地区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探究:以云南省耿马县为例[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ꎬ2019ꎬ20(6):136-140.[10]乔晶ꎬ耿虹ꎬ李玥ꎬ等.文化生态视角下脱贫后乡村振兴的逻辑与路径:以滇西南地区直过民族乡村为例[J].城市规划ꎬ2022ꎬ46(11):106-115.[11]廖乐焕ꎬ赵金洪.兴边富民行动的实践与成效考察:以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ꎬ2011(6):79-84.[12]刘杏娥ꎬ吕文华.中国棕榈藤产业现状及展望[J].木材加工机械ꎬ2012ꎬ23(2):41-44.[13]邱雨靖ꎬ梁昭华.论陕西藤编艺术的表现与发展[J].艺术科技ꎬ2015ꎬ28(4):171ꎬ232ꎬ264.[14]舒斌.藤编家具创新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ꎬ2017.[15]雷佳欣ꎬ赵志美ꎬ麦琦ꎬ等.海南黎族藤编特征与传承创新路径[J].世界竹藤通讯ꎬ2023ꎬ21(4):82-87.[16]高文杰.海南藤业史与黎族藤文化:兼谈«琼黎风俗图»[J].农业考古ꎬ2022(3):244-250.[17]唐灿博.指尖上的鲜活技艺:安溪竹藤编技艺技法介绍[J].天工ꎬ2019(1):99.[18]王睿ꎬ刘文佳ꎬ冯际龙ꎬ等.藤及仿藤材料在现代户外家具中的应用[J].家具ꎬ2023ꎬ44(2):70-75.[19]吴婕妤ꎬ陈红ꎬ连彩萍ꎬ等.竹材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林产工业ꎬ2021ꎬ58(6):51-54.[20]袁哲ꎬ强明礼ꎬ杜官本.云南藤家具业的现状与前瞻[J].世界竹藤通讯ꎬ2006ꎬ4(4):8-10ꎬ26.[21]赵争强.浅谈藤编在纤维艺术中的应用及创新[J].大众文艺ꎬ2019(17):77-78.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