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源抗病毒剂甾烯醇的研制及水稻病毒病应用研究
陕西上格之路抗植物病毒病产品甾烯醇获首登
17/761·资料链接·两封一补的解决方案:一封: ① 用“快达三宝”一号 ② 撒播丰80-100克封闭,即在水稻浸种催芽整地落谷1-3天(宜早不宜迟)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
沟有浅水,板面湿润无积水。
二封: ①用53% 双超 80克、 ②快达69(69%)55克, ③快达三宝二号、乐邦农 50克,播种10-12天(2叶1心期-3叶期)拌细土、砂、肥等进行均匀撒施,施药时有3-5cm 浅水层,药后保持3-5天。
使用好两封,封闭除草效果可达90%以上 一补:挑杀(适用中、晚稻直播田) 用千金稻100-150ml+稗友(两套)+快达稻极30克,于播后12-15天(4~5叶期)挑施, 见草打草,挑施点喷。
施药前排水,24小时复水3~5cm,保水3-5天. 如果是早稻直播田:建议不用双草醚,增加快达稻极用量至80克。
同时,下大雨要及时排水,不要淹没心叶。
两封一补“两封”使用技术要点 1、种子须浸种催芽:出苗整齐; 2、掌握时间节点和恰当的使用方法很关键。
一封:播种1-3天,宜早不宜迟,越早越好,均匀喷雾; 二封:秧苗2.5~3叶,与返青分蘖肥同期使用,均匀撒施。
使用药剂要恰当 一封:选择加安全剂的丙苄系列:快达三宝1号、快达撒播丰 二封:选择对2~4叶小苗安全、对根系无伤害、又增产的对应除草剂:53% 双超)、68% (乐邦农)、69% (快达69)管理要到位 一封:秧板平整、湿润无积水,沟有水。
施药后下大雨,须排水。
二封:施药时有浅水层,保水3-5天。
陕西上格之路抗植物病毒病产品甾烯醇获首登 近日,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0.66%甾烯醇母药及其0.06%微乳剂产品获农业部药检所临时登记,用于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登记有效期至2016年5月19日。
这是首个获得药检所登记的甾烯醇母药及终端产品。
植物病毒病对作物的危害极其严重,全球作物每年因病毒病造成的减产达10~30%,经济损失约200亿美元。
我国植物源农药商品化应用现状及产业发展建议
我国植物源农药商品化应用现状及产业发展建议1 主要植物源农药品种的商品化 第一个商业化的植物源杀虫剂出现在17世纪,烟草中的尼古丁被发现并开发上市,用以防治豆象虫。
19世纪上半叶,除虫菊素和鱼藤酮也先后从经验利用迈入研究应用阶段,并商品化。
很早人们就利用精细研磨的除虫菊花粉来防治虱子和跳蚤等寄生虫。
除虫菊素的主要成分为天然除虫菊酯,是从除虫菊植株中提取的有机酸和醇酮形成的酯类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除虫菊素Ⅰ和Ⅱ是主要的杀虫活性成分。
1828年,除虫菊酯类农药首先在美国上市。
1848年,Oxley最先报道了从毛鱼藤(Paraderris elliptica (Wall.) Adema)的根部提取出杀虫活性物质鱼藤酮,自此鱼藤酮作为杀虫、杀螨剂和鱼毒剂开始在亚洲和南美洲使用。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们分离纯化得到鱼藤酮化合物,并确定其分子式和结构式。
上述植物源杀虫剂一直沿用至今。
二战后高效化学农药蓬勃发展,一跃成为控制农业害虫的主要手段。
植物源杀虫剂的应用与研发一度陷入低谷。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化学农药的弊端逐渐暴露。
化学农药滥用所造成的生态问题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农药这把“双刃剑”。
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有机合成农药的“3R”问题凸显,农药残留(Residue)、害虫的再猖獗(Resurgence)与抗性(Resistance)问题促使人们着手发掘环境友好型农药,于是人们又重把目光投向古老的植物源领域。
植物源农药的有效成分多为植物在进化中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次生代谢物质,这些物质往往可以抵抗其他生物的侵害。
自然界中具有杀虫或杀菌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如萜烯类、生物碱、类黄酮、甾体、独特口/张正炜1,郗厚诚2,常文程1,黄璐璐1,陈秀1,3(1.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3.上海市农药检定所)的氨基酸和多糖等。
而这些物质对非靶标生物毒性较低,并且易降解,不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持久性影响,安全性较高。
【CN109832300A】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74357.4(22)申请日 2019.03.08(71)申请人 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地址 611630 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鹤山镇工业五路35号(72)发明人 何其明 牟天秀 刘科 龚宝金 荣波 杜波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代理人 郑旭 柯海军(51)Int.Cl.A01N 65/08(2009.01)A01N 37/46(2006.01)A01N 25/02(2006.01)A01P 1/00(2006.01)(54)发明名称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57)摘要本发明涉及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农药制备领域。
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农药组合物,由活性成分和辅料组成:所述活性成分包含板蓝根提取物和甘露聚糖肽;其中,板蓝根提取物由板蓝根经水或有机溶剂提取得到。
本发明将板蓝根提取物和甘露聚糖肽进行复配后使用,在防治植物病毒病上,起效快、防效高、持效期长、无毒无残留,同时还可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CN 109832300 A 2019.06.04C N 109832300A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832300 A1.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农药组合物,由活性成分和辅料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包含板蓝根提取物和甘露聚糖肽;其中,板蓝根提取物由板蓝根经水或有机溶剂提取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板蓝根提取物采用有机溶剂回流浸提板蓝根制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板蓝根提取物与甘露聚糖肽的重量比为1~20:1;其中,板蓝根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取板蓝根,加入水或有机溶剂回流浸提,收集提取液,将提取液浓缩至与板蓝根原料的重量相等;优选的,板蓝根提取物与甘露聚糖肽的重量比为10~20:1;更优选的,板蓝根提取物与甘露聚糖肽的重量比为10:1。
防治植物病毒病的新农药
编辑:杨风光农资新品nyzszz@文/ 山东省宁阳县农业农村局 刘刚27第3月 下半月刊不同作用机理的有效成分毒氟磷和盐酸吗啉胍复配而成,毒氟磷通过激活作物水杨酸传导,提高其含量,增强抗病毒能力;盐酸吗啉胍可以有效钝化病毒,两者结合可有效防治番茄病毒病。
应在番茄病毒病发病前或者发病初期喷施,每亩次50~90克,兑水均匀喷雾,连续使用2~3次,间隔时间7~10天。
3.甲噻诱胺:制剂有两种,分别为25%甲噻诱胺悬浮剂,农药登记证号PD20170014,低毒;24%甲诱·吗啉胍悬浮剂,农药登记证号PD20181410,低毒。
甲噻诱胺是一种新型植物诱导激活剂,能够有效诱导作物免疫系统,使作物产生系统、广谱的抗病活性,对烟草病毒病有良好防效。
25%甲噻诱胺悬浮剂1000~1200倍液,应于烟草十字期(3片真叶)、成苗期(7~8片真叶)、移栽还苗成活后、生根后期各用药一次。
应注意避开露水施药,以便更好发挥药效。
24%甲诱·吗啉胍悬浮剂是一种复配型杀菌剂,兼具保护、治疗和诱导抗病活性,主要用于防治烟草病毒病。
稀释350~480倍,应于烟草移栽前7~10天喷雾一次,移栽成活后喷雾一次,间隔7~10天后再喷雾一次。
4.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制剂为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农药登记证号PD20171725,低毒。
该药是中国农科院创制的一种新型植物免疫蛋白生物农药,将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与氨基寡糖素科学配伍,全面激发药剂潜能,提高作物抗性。
通过诱导植物体产生抗性蛋白,提高植物的免疫力,促进植物生长,可有效防治番茄病毒病、水稻病毒病、烟草病毒病。
应于病毒病发生前或发生初期喷施,每亩次75~100克,兑水均匀喷雾,间隔7天左右喷施1次,连续施药3次。
该药同时可以防治白菜软腐病和西瓜枯萎病等细菌性和真菌性病害(使用剂量和方法以农药标签为准)。
5.大黄素甲醚:制剂为0.1%大黄素甲醚水剂,农药登记证号PD20161197,微毒。
一种抗植物病毒病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抗植物病毒病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李志江,林建海,楚娟娟
申请号:CN201910267758.4
申请日:20190403
公开号:CN109938027A
公开日:
2019062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植物病毒病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包括芸苔素内酯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和功能性助剂,所述芸苔素内酯类化合物占组合物总重量的百分比等于0.0001~1wt%,所述多糖类化合物占组合物总重量的百分比等于0.1~30wt%,所述功能性助剂占组合物总重量的百分比等于0.1~30wt%。
本发明大大提高了植物抗病毒病害的效果,减少了农作物病害;主要成分均为生物农药,所形成的复配制剂无环境风险,抗植物病害尤其是病毒病效果显著,可应用作物范围广,预防及治疗效果好,可降低用药量,最大限度保产。
申请人:江西鑫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祺周桑海南大道199号-16栋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陈强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广谱植物源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910803.9(22)申请日 2018.08.10(71)申请人 海南大学地址 570228 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海南大学(72)发明人 孙然锋 梁财 朱新月 丁晓帆 陈碧伟 宋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代理人 夏菁 赵青朵(51)Int.Cl.A01N 43/42(2006.01)A01N 43/90(2006.01)A01P 3/00(2006.01)C07D 215/24(2006.01)C07D 491/18(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广谱植物源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广谱植物源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本发明提供的广谱植物源杀菌剂,包括:蛇婆子茎的提取物。
蛇婆子茎提取物,尤其是二氯甲烷粗提物和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antidesmone和waltherione C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公害、成本低、杀菌活性强、抗菌谱广、分离过程简单等优势,其杀菌活性和广谱性要远高于商品化植物源杀菌剂蛇床子素、香芹酚和丁香酚,并且不与其它杀菌剂产生交互抗性,并对多菌灵高抗油菜菌核具有特效,与多菌灵存在一定的负交互抗性的关系,可作为农田植物真菌性病害潜在的杀菌剂。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0页CN 108902153 A 2018.11.30C N 108902153A1.一种广谱植物源杀菌剂,包括:蛇婆子茎的提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谱植物源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婆子茎的提取物为蛇婆子茎的甲醇、乙酸乙酯、丙酮、二氯甲烷或水的提取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广谱植物源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婆子茎的提取物为蛇婆子茎的二氯甲烷提取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广谱植物源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婆子茎的二氯甲烷提取物具有式Ⅰ或式Ⅱ所示结构:5.广谱植物源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蛇婆子茎干燥,粉碎,采用溶剂提取;所述溶剂选自甲醇、乙酸乙酯、丙酮、二氯甲烷或水。
植物源抗病毒剂甾烯醇的研制及应用研究
陕西上格之路技术部:马强 2013年9月
汇报内容
1. 背景介绍 2. 甾烯醇的发现及提取工艺 3. 甾烯醇的作用机制研究 4. 甾烯醇的应用研究 5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4500 2700
发生面积/万亩
2900
2800
2008
2009
2010
2011
水稻病毒病发生状况
3
研发背景
植物病毒病有“植物癌症”之称,全球作物每年 因病毒病造成的减产达10-30%,经济损失约200亿
美元,据统计,2012年我国农作物因病毒病造成损
失约百亿元以上。
目前,病毒药物种类少,作用机制单一,防治效
果不够理想,因此,迫切需要开发研制新型抗病毒
药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病毒研究团队(吴云峰教
授),从1986年开始系统开展病毒研究,先后从530余
种生物材料中筛选含抗病毒物质的植物60多种,发现了
甾烯醇具有较高的抗植物病毒活性。
H H H HO H
初提物
棉花籽
甾烯醇晶体
作用机理
直接抑制病毒复制
病毒A治疗
发病对照 空白对照
27.9
46.9 —
11.9
16.8 —
33.3
30.7 36.2
29.2
c
甾烯醇产业化进展
已完成原药及制剂的中试 已申请0.6%甾烯醇原药登记 已申请0.06%甾烯醇ME在水稻、烟草、黄瓜和小 麦上防治病毒病的登记 已申请0.06%甾烯醇ME在棉花、小麦、水稻、烟 草、番茄、黄瓜等农作物上防治病毒病的专利
结论
一种防治植物病毒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防治植物病毒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陈洪凡,黄瑞荣,黄蓉,胡建坤,杨迎青,兰波,李湘民,梁玉勇
申请号:CN201911298637.2
申请日:20191216
公开号:CN110896947A
公开日:
2020032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植物病毒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组合物包括如下原料:诱抗剂;表面活性剂;海藻酸钠和芸苔素内酯类化合物;所述诱抗剂为香菇多糖,几丁聚糖和氨基寡糖素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3,3‑三氟丙基)二氯甲基硅烷和三氟丙基甲基环三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可诱导并増强植物免疫力,从而抑制病毒的侵染;同时,表面活性剂与其他原料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和结合能力,在喷洒至植株上时,可在植株的表面快速成膜,且海藻酸钠与表面活性剂相互结合可增加膜的牢固度,即使在喷洒之后遇到下雨,药物也不会被雨水完全冲刷,使得药效保持时间长,可降低用药次数。
申请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地址:330200 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南莲路60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亚南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抗稻瘟病菌活性植物醇提物组方及其体内体外活性
摘要 : 借鉴 Wa d l e y 法评价植物源农药复配联合作 用的思想 , 将参与组方 的单剂引起 2 5 %抑 制率 的剂量定 为中
间水 平 , 应 用 均 匀设 计 安 排 试验 来 实 现 四种 植 物 醇 提 物 抗 稻 瘟 病 菌 活 性 组 方 的 配 比优 化 。根 据 均 匀 设 计 的 统
计分析方法 , 应用 D P S软件进行逐步回归 , 确定获得最高试验指标时各醇提物的配 比( 无患 子: 广 玉 : 油茶:
木荷 :1 : 4 . 6 : l : 2 . 4 ) 。对 组 方 进 行 的 盆栽 试 验 结果 表 明 组 方 对 水 稻 稻 瘟 病 既 有 预 防 作 用 又 有 治 疗 作 用 , 质 量 浓度 为 2 0 0 0 0 m L的 组 方 对 水 稻 稻 瘟 病 的预 防作 用 的 防效 可 达 到 9 3 . 2 %, 而治疗作用 可达到 9 1 . 2 %, 组 方 预 防作 用 的 E C 。 值为4 9 3 9 mg / L , 治疗作用 的 E C 。 值为 5 9 4 4 m g / L , 预 防作 用 明显 优 于 治 疗 作 用 关键词 : 植物醇提物 ; 组方 ; 抗稻瘟病菌活性 ; 均 匀设 计 ; 盆 栽 试 验 中图 分 类 号 : ¥ 4 8 2 . 2 9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2 2 8 6 ( 2 0 1 3 ) 0 4— 0 7 3 2—0 6
E n g i n e e r i n g , J i a n g x i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Na n c h a n g 3 3 0 0 4 5, C h i n a ; 2 . I n s t i t u t e o f P l a n t P r o t e c t i o n, J i a n g x i
一种预防植物病毒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预防植物病毒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高玉红,赵卫星,余东坡,闫生辉
申请号:CN201510607455.4
申请日:20150923
公开号:CN105284929A
公开日:
2016020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植物病毒病的药物组合物,由下述重量百分配比的组分制备而成:盐酸金刚烷胺1~10%,盐酸吗啉呱10~30%,水杨酸3~15%,芸苔素内酯3~8%,竹醋液或木醋液35~45%,樟脑油3~5%,农药乳化剂8~16%,酒精5~10%,橘子皮提取液5~8%。
所述的橘子皮提取液,是将新鲜的橘子皮与竹醋液按1:1混合,采用水中蒸馏法进行蒸馏,所得到的蒸馏液即为橘子皮提取液。
本发明所选用的原料价格低廉易得,制作工艺简单,使用方便,对人体和作物无害,能促进植物植株的正常发育、使产量成倍增加,对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可达到70%以上,是植物病毒病防治的首选药物。
申请人: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450121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郑上路西二十里铺8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郑州金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郭乃凤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植物病毒病免疫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一种植物病毒病免疫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植物病毒病免疫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植物病毒病俗称植物癌症,由植物病毒寄生引起的病害。
病毒在侵染寄主后,不仅与寄主争夺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而且破坏植物的养分输导,改变寄主植物的某些代谢平衡,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致使植物生长困难,产生畸形、黄化等症状,严重的造成寄主植物死亡。
在我国大多数地方,大多数的农作物上植物病毒病已经成为疑难杂症,给我国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带来巨大损失,防治上十分困难。
目前,市面上的植物病毒病药剂如盐酸吗啉胍、铜制剂等,不能有效防治植物病毒病,而且大多数植物病毒病的药剂中含有大量激素药剂,持效时间十分短,使得植物病毒病施药后极易复发和传染。
因此,研发出一种环保和微毒的植物病毒病药剂是十分重要且紧迫的。
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和微毒的植物病毒病免疫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病毒病免疫剂,该植物病毒病免疫剂由以下百分比的组分组成:2%~35%的氨基寡糖素、1%~15%的香菇多糖、5%~20%的大蒜素、5%~10%的乙醇、5%~10%的尿素、1%~3%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余量为金银花板兰根中草药水剂,其中所述金银花板兰根中草药水剂是由5重量份的金银花干燥根和5重量份的板兰根干燥根加入90重量份的水中浸泡5个小时后,加热至90~100℃煮2个小时,冷却过滤得到。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植物病毒病免疫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大蒜素溶解于乙醇中,得到大蒜素溶液,再将所述大蒜素溶液加入到金银花板兰根中草药水剂中,获得混合液I;(2)将香菇多糖和氨基寡糖素依次加入所述混合溶液I中,搅拌至完全溶解,获得混合液II;(3)最后将尿素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加入所述混合溶液II,搅拌至完全溶解,获得所述的植物病毒病免疫剂。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植物病毒病免疫剂在防治植物病毒病中的应用。
几种植物源活性物质的抑菌、抗病毒效果及其机理研究
几种植物源活性物质的抑菌、抗病毒效果及其机理研究寻找植物源活性物质是天然产物农药研发的重要途径。
本文一方面对常用的抗病毒物质筛选以及评价方法进行优化和探索,另一方面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和报道,广泛搜集可能具有抗病毒或抑菌活性的植物源物质,研究其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eis)Keissler]和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抑制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方式和机制。
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本氏烟和几种常用的植物病毒抑制剂为实验材料,分别将药剂注射于烟叶的五个点和整片烟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接种TMV-GFP,2 d后在紫外灯下观察并统计不同处理后的荧光斑面积与斑点数量。
结果显示,各处理组荧光强度均低于对照组,荧光斑的统计情况与ELISA检测结果相近,表明荧光强弱情况能够大致反映叶片内病毒含量。
并且本体系对几种病毒抑制剂的室内评价结果与田间药效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文建立的2种筛选方式可以用于抗病毒物质的活性评价和筛选。
与筛选抗病毒物质常用的枯斑法和叶碟法相比,该体系不仅能够快速评价抗病毒物质的活性还能直观的反映药剂在病毒扩散和复制过程中的作用特点,具有操作简单,现象直观,周期短的优点。
2.以烟草花叶病毒为靶标,对收集到的15种植物源物质进行抗病毒活性测定,经过初筛、复筛并结合防御酶活性情况,筛选出熊果酸与4-甲氧基香豆素2种能够降低病毒初侵染含量的活性物质。
研究其作用方式与机制,结果显示,熊果酸与4-甲氧基香豆素能够不同程度提高烟草中SOD、PPO、POD、CAT这几种防御酶活性,降低烟叶中过氧化物含量;在病毒侵染前期可以降低植物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减轻细胞膜受损;并且能够上调PR1、NPR1和PR2等防卫反应相关基因表达量,促进病程相关蛋白的合成,从而降低病毒初侵染含量,具有保护和延缓病程的作用。
体外作用研究发现,2种活性物质与TMV混合1 h后,病毒粒体发生了明显的聚集现象,而溶剂处理后的病毒分散均匀无聚集,其中熊果酸处理后的聚集程度较4-甲氧基香豆素更为明显。
植物病原真菌对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SBIs)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
植物病原真菌对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SBIs)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叶滔;马志强;毕秋艳;牛芳胜;韩秀英;张小风;王文桥;张利辉【期刊名称】《农药学学报》【年(卷),期】2012(14)1【摘要】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SBIs)杀菌剂通过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甾醇生物合成途径中不同环节的酶,干扰或阻断病原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而发挥抗真菌作用。
综述了植物病原真菌对SBIs杀菌剂的抗药性发生现状、遗传机制、生理生化机制、分子机制及治理策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室内及田间有关SBIs杀菌剂抗药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病原菌对该类杀菌剂的抗药性可能是由1种或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ABC和MFS运输蛋白基因及CYP51蛋白基因是植物病原真菌对SBIs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分子机制。
其中ABC运输蛋白基因能够通过翻转酶将药剂从膜内层转移至外层而排出细胞体外;MFS运输蛋白基因的超表达和本底表达则是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的关键因素;而CYP51蛋白基因与药剂作用时易在病原菌体内发生基因点突变或基因超表达,造成编码蛋白与药剂亲和力下降,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可从基因水平上寻找出与抗药性直接相关的基因、蛋白及调控途径等信息,同时与其他学科结合,合理设计新的、多作用位点的高效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从而延长该类杀菌剂的使用寿命。
【总页数】16页(P1-16)【关键词】植物病原真菌;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抗药性机制;研究进展【作者】叶滔;马志强;毕秋艳;牛芳胜;韩秀英;张小风;王文桥;张利辉【作者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2;S481.4【相关文献】1.植物甾醇与三萜类皂苷生物合成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 [J], 刘强;丛丽娜;张宗申2.丝状真菌对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的抗性分子机制 [J], 李红叶;朱国念;朱金文;谢青云3.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DMI)杀菌剂抗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J], 阮若昕4.2株不同地理来源的苹果树腐烂病菌对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杀菌剂的交互抗药性及生物适合度分析 [J], 刘召阳; 王帅; 高宇琪; 黄丽丽; 冯浩5.5种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SBIs)抗真菌药物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筛选[J], 张敏;赵炽娜;韩飞;李旭军;李俊凯;徐志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00
毒介体多、毒源充足
1000
等因素影响,该病发
500
生明显重于2009年。
0
2008
2009
2010
在我国广西、广东、
2011
江西、湖南、福建、 贵州等多个省份呈突
水稻病毒病发生状况
发加重趋势,据不完 全统计,2010年,
中国该病发生面积在
133万公顷,给农业
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
损失 。
甾烯醇在水稻上的应用试验
小结
• 甾烯醇是从棉花籽提取的一种生物活性物 质,对植物没有毒性,前期研究表明在烟 草上使用后,对TMV具有比较好的抗病毒活 性。从酶学和超微结构进行探讨甾烯醇抗 病毒机理,研究发现,酶学和超微结构的 变化揭示了甾烯醇抗病毒的诱导作用。
大纲 1 农心公司简介;
2 甾烯醇的发现及作用机制研究 3 黑条矮缩病防治现状及甾烯醇防治技术 4 甾烯醇的水稻黑条矮缩病研究结果展示
• 甾烯醇预防处理POD活性从第3天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
除第9天低于病毒A预防处理外,其它时间均高于各个处理
,第9天有一个峰值,活性高于接毒对照131.5%,高于健
康0.0对4 照464.4%
0.25
0.03
0.2
Enzyme activity
Enzyme activity
0.02
0.01
0 3
0.12 0.09
H H
HH HO
初提物
棉花籽
甾烯醇晶体
作用机制
• 甾烯醇抗病毒的机制是诱导作用,诱导与 抗病性有关的几种酶及同工酶活性的升高 ,同时可使植物体叶绿素含量升高,诱导 植物的抗病性,抑制病毒扩展,减轻症状 。
甾烯醇处理对PPO、POD活性的 影响
• 甾烯醇预防处理PPO活性第3天较高,第6天下降,第9天达 到最高值,第12天开始下降;且第9天高于接毒对照46.2% ,高于健康对照193.5%,同时也高于病毒A预防对照
有效成分克 /公顷
0.18 0.27 0.36 60 —
平均病 情指数
6.0 4.6 3.5 4.5 —
平均防效 (%)
65.60 75.20 80.80 74.40
显著差异性 (5%)
c b a b
甾烯醇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
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长沙县榔梨乡
处理
甾烯醇 甾烯醇 甾烯醇 8%宁南霉素 空白对照
➢目前,病毒药物种类少,作用机制单一,防治效 果不够理想,因此,迫切需要开发研制新型抗病毒 药物。
甾烯醇的发现及提取工艺甾烯醇 的作用机制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病毒研究团队(吴云峰教授), 从1986年开始系统开展病毒研究,先后从530余种生物材料 中筛选含抗病毒物质的植物60多种,发现了甾烯醇具有较高 的抗植物病毒活性。
➢ 没有发现叶绿体扭曲和解体现象,线粒体也正常; ➢ 而接毒对照处理的叶肉细胞内存在大量病毒内含体,形状有风轮状、
束状和环状;叶绿体发生肿胀,基粒片层排列紊乱、松散和严重扭曲 ,有的叶绿体解体; ➢ 线粒体在某些细胞大量聚集,有的线粒体发生肿胀,线粒体脊分布紊 乱、模糊,有的已经降解或消失。
甾烯醇处理对植物超微结构的影响
大纲 1 农心公司简介;
2 甾烯醇的发现及作用机制研究 3 黑条矮缩病防治现状及甾烯醇防治技术 4 甾烯醇的水稻黑条矮缩病研究结果展示
甾烯醇研发背景
➢植物病毒病有“植物癌症”之称,全球作物每年 因病毒病造成的减产达10-30%,经济损失约200亿 美元,据统计,2012年我国农作物因病毒病造成损 失约百亿元以上。
• (2)施药方法:采用常 规背负式喷雾器,每亩兑 水30kg喷雾
大纲 1 农心公司简介;
2 甾烯醇的发现及作用机制研究 3 黑条矮缩病防治现状及甾烯醇防治技术 4 甾烯醇的水稻黑条矮缩病研究结果展示
甾烯醇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
江西省农药管理局 万安县芙蓉镇光明村
处理
甾烯醇 甾烯醇 甾烯醇 8%宁南霉素 空白对照
植物源抗病毒剂甾烯醇的研制及水稻病毒病应用研究
位于西安高新区的农心公司总部
➢ 上格工厂占地120余亩,建筑面积25000㎡,投资9600余万元; ➢ 年制剂生产能力达1万吨;(目前产能6000吨/年) ➢ 拥有有效期内产品证件资源185个;
企业荣誉:
2012、2013中国农药行业制剂10强企业; 2011、2012、2013连续三年入选“农药行业百强企业”; 连续3年获得“中国农民最喜爱的农药品牌”;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陕西省农药行业会长单位; 陕西省著名商标; 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 ……
近年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呈逐年严重的趋势
2002年至2008年期
发生面积/万亩
4500 4000 3500
3000 2700
2500 2000
2900
4500
间,南方水稻黑条矮
缩病主要在华南局部 地区为害 。2009年,
2800 湖南、广东、江西等 9省(自治区)水稻 受害面积超过30万公 顷。2010年,受传
6
9
12
15 Days
a
0.15
0.1
0.05
0
3
6
甾烯醇预防
病毒A治疗
9
12
C 病毒A预防
发病对照
15
Days
甾烯醇治疗
空白对照
Enzyme activity
0.06
0.03
0
3
6
9
12
15 Days
b
甾烯醇处理对植物超微结构的影响
➢ 甾烯醇预防处理的叶肉细胞发现病毒内含体的数量很少,且以风轮状 为主,更显著的特征是叶绿体中有大量的淀粉粒积累,存在许多嗜锇 颗粒,这在其它处理中没有发现此现象;
1
0.06%甾烯醇ME
2
0.06%甾烯醇ME
3
0.06%甾烯醇ME
4
2%宁南霉素AS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清水对照
使用剂量(毫升/ 亩)
30 40 50 50 /
• (1)施药时间:共施药2 次,2次使用剂量保持一致
•
A.直播田:二叶一
心期第一次用药,分蘖盛
期第二次用药
•
B.移栽田:移栽前3
天第一次用药,移栽后7天
第二次用药
有效成分克 /公顷
0.18 0.27 0.36 60 —
平均病 情指数
3.0 4.5 3.0 4.5 —
试验方案:
1.试验药剂:0.06%甾烯醇ME 2.对照药剂:2%宁南霉素AS 3.供试作物:水稻,试验水稻品种为当地广泛种植的品种, 4.防治对象:水稻黑条矮缩病 5.小区安排和重复次数: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
积200m2左右,重复1次
甾烯醇在水稻上的应用试验
6.试验设计:
7.试验方法:
序号 药剂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