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阿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课件
脑卒中
通过降低脑动脉粥样硬化 的风险来预防脑卒中的发 生。
02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机制与原理
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
抑制环氧化酶和血栓烷A2的合成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栓烷A2 的生成。血栓烷A2是一种强烈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因此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 主要是抑制血小板聚集。
用药时机
在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后,确定开始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合适时 间。
监测与随访
1 2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测血小板功能和出血风险 。
副作用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阿司匹林常见的副作用, 如胃肠道出血、过敏反应等。
3
调整方案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监测结果,适时调整阿司匹林 用药方案。
06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未来研究方向
获益。
适用范围
适用于特定的高危人群,不建议健 康人群常规使用。
未来研究方向
进一步探讨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 一级预防中的最佳剂量、使用时长 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
04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风险与副作用
出血风险
消化系统出血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胃黏 膜损伤,引发消化性溃疡和消化
道出血。
脑出血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ppt课件
•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概述 •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机制与原理 •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临床研究与证
据 •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风险与副作用
•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实践建议 •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是指在没有动脉粥 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 人群中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ASCVD 的发生。
阿司匹林中国专家共识 ppt课件
阿司匹林中国专家共识
ppt课件
1
目录
心脑血管事件:危及人类健康的首要问题
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
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经济效益学
最佳
阿司匹林在中国的应用不足现状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司匹林 用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
美国糖尿病协会 美国心脏协会 美国心脏病学会 欧洲高血压协会
ppt课件
中华医学会
美国医师学会
欧洲心脏病协会
欧洲动脉粥样 硬化协会
11
确切的疗效
阿司匹林使严重血管事件风险下降约 1 / 4 阿司匹林使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下降约 1 / 3 阿司匹林使非致死性卒中风险下降约 1 / 4 阿司匹林使血管性死亡风险下降约 1 / 6
因心脏病死亡人数为 70.3 万人 因卒中死亡人数为 165.3 万人
全球第 2 全球第 1
ppt课件
WHO统计数据, http://www.who.6int/en/
触目惊心的数字
每15秒钟就有一位中国人
被心脑血管疾病夺去生命
每22秒钟就有一位中
国人因此失去工作能 力
卫生pp部t课副件 部长高强在2004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7的讲话
目录
心脑血管事件:危及人类健康的首要问题
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
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经济效益学
最佳
阿司匹林在中国的应用不足现状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
目录
心脑血管事件:危及人类健康的首要问题
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
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经济效益学
最佳
阿司匹林在中国的应用不足现状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司匹林 用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
美国糖尿病协会 美国心脏协会 美国心脏病学会 欧洲高血压协会
ppt课件
中华医学会
美国医师学会
欧洲心脏病协会
欧洲动脉粥样 硬化协会
11
确切的疗效
阿司匹林使严重血管事件风险下降约 1 / 4 阿司匹林使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下降约 1 / 3 阿司匹林使非致死性卒中风险下降约 1 / 4 阿司匹林使血管性死亡风险下降约 1 / 6
因心脏病死亡人数为 70.3 万人 因卒中死亡人数为 165.3 万人
全球第 2 全球第 1
ppt课件
WHO统计数据, http://www.who.6int/en/
触目惊心的数字
每15秒钟就有一位中国人
被心脑血管疾病夺去生命
每22秒钟就有一位中
国人因此失去工作能 力
卫生pp部t课副件 部长高强在2004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7的讲话
目录
心脑血管事件:危及人类健康的首要问题
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
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经济效益学
最佳
阿司匹林在中国的应用不足现状
ppt课件
16
拜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共识ppt课件
改善生活方式
抗栓治疗 阿司匹林
一级预防
降压
2024/3/9
降糖
调脂
28
改善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 戒烟
规律运动
控制体重
保持心理平衡
1.Arch20In2t4e/r3n/9Med. 2006;166:1403-1409 2. Circulation 2006;114;160-167
生活方式干预
女性卒中风险下降 55% 男性冠心病风险下降 27%
2024/3/9 20
阿司匹林应用不足原因分析
对应用阿司匹林的益处认识不足 医生对指南的实践不足 对阿司匹林长期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阿司匹林剂量应用不足
2024/3/9
中国仍有半数以上医生 处方极低剂量阿司匹林 ( 75mg以下)
21
阿司匹林剂量过低的原因
非心内科医生指导错误 18%的医生尚不了解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
肾功能损害 2024/3/肾9 脏疾病
女性
儿童
18
阿司匹林用于缺血性心血管病 治疗的建议–— 中国专家共识
心房颤动
建议阿司匹林300mg/d,用于非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的患者或不宜应用 华法令的高危患者。
瓣膜置换术后
所有植入机械瓣膜者同时合并有其他危险因素,如心房颤动、心肌梗死 、左房扩大、射血分数降低等,建议华法林同时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mg/d
更适合中国人群
2024/3/9 26
共识强调应重视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
40岁以上个体应至少每5年进行一次 危险评估
有2个以上的危险因素的个体应每年 进行一次危险评估
2024/3/9
对绝对风险低的个体推荐使用心血管 疾病相对危险评估表
抗栓治疗 阿司匹林
一级预防
降压
2024/3/9
降糖
调脂
28
改善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 戒烟
规律运动
控制体重
保持心理平衡
1.Arch20In2t4e/r3n/9Med. 2006;166:1403-1409 2. Circulation 2006;114;160-167
生活方式干预
女性卒中风险下降 55% 男性冠心病风险下降 27%
2024/3/9 20
阿司匹林应用不足原因分析
对应用阿司匹林的益处认识不足 医生对指南的实践不足 对阿司匹林长期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阿司匹林剂量应用不足
2024/3/9
中国仍有半数以上医生 处方极低剂量阿司匹林 ( 75mg以下)
21
阿司匹林剂量过低的原因
非心内科医生指导错误 18%的医生尚不了解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
肾功能损害 2024/3/肾9 脏疾病
女性
儿童
18
阿司匹林用于缺血性心血管病 治疗的建议–— 中国专家共识
心房颤动
建议阿司匹林300mg/d,用于非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的患者或不宜应用 华法令的高危患者。
瓣膜置换术后
所有植入机械瓣膜者同时合并有其他危险因素,如心房颤动、心肌梗死 、左房扩大、射血分数降低等,建议华法林同时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mg/d
更适合中国人群
2024/3/9 26
共识强调应重视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
40岁以上个体应至少每5年进行一次 危险评估
有2个以上的危险因素的个体应每年 进行一次危险评估
2024/3/9
对绝对风险低的个体推荐使用心血管 疾病相对危险评估表
2024年版《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管理糖尿病、肥胖和代谢综合征
血糖控制
对于糖尿病患者,合理使用降糖药物,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 内,减少心血管并发症风险。
减重手术
对于肥胖患者,可考虑减重手术等干预手段,改善代谢状况 和心血管健康。
治疗房颤
及时诊断
对于房颤患者,及时通过心电图等检查 手段进行确诊,并评估卒中和心衰风险 。
VS
合适治疗
根据房颤类型和风险评估结果,选择合适 的治疗策略,如抗凝治疗、心律控制或射 频消融等,预防心衰的发生。
定义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肥胖、高血 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多种代谢异常的症候群。
与心衰的关联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会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增加心衰风险。
预防策略
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肥,治疗代谢综合征中的各个组分。
心脏毒性药物使用史
1 2
定义
某些药物具有心脏毒性,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可 能导致心肌损伤。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
02
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心脏舒张功能减退。
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
03
左心室射血分数介于HFrEF和HFpEF之间。
心衰的发展阶段
A阶段
心衰高危人群,尚无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但存在心衰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B阶段
已出现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但无心衰症状和体征,如左心室肥 厚、无症状瓣膜病等。
03
通过以上解读,我们可以看到2024年 版《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 国专家共识》为心衰的早期筛查和一 级预防提供了全面、专业的指导。在 临床实践中,我们应充分理解和应用 这一共识,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筛查和预防方案,以期降低 心衰发病率,改善患者预后。
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解读ppt课件
早期筛查实践案例
案例一:基层医疗机构筛查
• 全面覆盖,早期发现
• 在某大型社区医院,通过采用简单 有效的心衰筛查问卷,结合心电图 和超声心动图等基本项目检查,成 功识别出多名心衰高风险患者。这 些患者得以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进 行进一步确诊和治疗。
早期筛查实践向筛查
建议,大大提高了诊疗的效率和便捷性。
大数据分析优化医疗资源分配
03
通过对心力衰竭相关的医疗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能够更
合理地分配医疗资源,提升整体的诊疗效果。
政策和社会环境对心力衰竭管理的影响和期待
政策推动心力衰竭防 治体系建设
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 策,推动心力衰竭防治体系的建 立和完善,促进早期筛查和一级 预防工作的全面开展。
03 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 )的更新要点解读
更新要点的概述
01
新共识更加强调心力衰竭早期 筛查的重要性,提出详细的早 期筛查策略。
02
对心力衰竭的一级预防策略进 行了更新和完善,更加强调生 活方式的改善和药物预防。
03
引入新的临床数据和研究成果 ,对心力衰竭的评估和管理进 行了更为精细的指导。
与旧版共识的差异和进步
更加注重心力衰竭的早期筛查,这是旧版共识 中较少涉及的部分。
在一级预防策略中,更加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善 ,包括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具体建议。
相较于旧版共识,新共识在心力衰竭的管理和 治疗方面,引入了更多的最新科研成果,使得 共识更加符合当前医学界的认知和实践。
04 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 预防的未来展望
社会环境提升心力衰 竭防治意识
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多种 方式,提升公众对心力衰竭的认 知和防治意识,形成社会共同关 注心力衰竭防治的良好氛围。
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全文内容解读ppt课件
改善预后
通过早期筛查和一级预防,降低心力衰竭的 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 量。
02
早期筛查方法与推荐
临床症状与体征识别
呼吸困难
心力衰竭患者常常出现呼吸困难,特别是在运动或平卧时 。早期识别呼吸困难对于心力衰竭的筛查至关重要。
01
疲劳和体力下降
由于心脏无法有效泵血,患者可能感到 疲劳和体力下降。这种症状常被忽视, 但应引起警惕。
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角色
共识中强调,基层医疗机构在心力衰竭的早期筛查和一级预防中应 发挥更大作用,包括患者教育、高危人群管理等。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生物标志物的应用
如何更好地利用生物标志物进行心力衰竭的早期预警和病情监测, 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结合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提高心力衰竭筛查和预防的效率 和准确性,是未来的重要挑战。
02
03
水肿
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脚部、踝部和 腿部的水肿,这是由于心脏无法有效 循环血液而导致的。
生物标志物在筛查中的应用
BNP(脑钠肽)
BNP是一种心脏激素,其血液水平在心力衰竭时会升高。测量BNP水平可以帮助 筛查和诊断心力衰竭。
心肌肌钙蛋白
心肌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其升高可能提示心力衰竭或其他心脏疾病。
戒烟限酒
积极戒烟,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心血管 疾病和心力衰竭的风险。
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防控
1 2 3
高血压管理
定期监测血压,遵循医嘱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将 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和心 力衰竭的风险。
糖尿病防控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血脂等指标的综合管理 ,控制血糖在合适水平,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 生。
通过早期筛查和一级预防,降低心力衰竭的 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 量。
02
早期筛查方法与推荐
临床症状与体征识别
呼吸困难
心力衰竭患者常常出现呼吸困难,特别是在运动或平卧时 。早期识别呼吸困难对于心力衰竭的筛查至关重要。
01
疲劳和体力下降
由于心脏无法有效泵血,患者可能感到 疲劳和体力下降。这种症状常被忽视, 但应引起警惕。
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角色
共识中强调,基层医疗机构在心力衰竭的早期筛查和一级预防中应 发挥更大作用,包括患者教育、高危人群管理等。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生物标志物的应用
如何更好地利用生物标志物进行心力衰竭的早期预警和病情监测, 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结合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提高心力衰竭筛查和预防的效率 和准确性,是未来的重要挑战。
02
03
水肿
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脚部、踝部和 腿部的水肿,这是由于心脏无法有效 循环血液而导致的。
生物标志物在筛查中的应用
BNP(脑钠肽)
BNP是一种心脏激素,其血液水平在心力衰竭时会升高。测量BNP水平可以帮助 筛查和诊断心力衰竭。
心肌肌钙蛋白
心肌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其升高可能提示心力衰竭或其他心脏疾病。
戒烟限酒
积极戒烟,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心血管 疾病和心力衰竭的风险。
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防控
1 2 3
高血压管理
定期监测血压,遵循医嘱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将 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和心 力衰竭的风险。
糖尿病防控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血脂等指标的综合管理 ,控制血糖在合适水平,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 生。
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解读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优化诊断流程
共识建议将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无 创性检查作为心衰筛查的首选方法, 并在必要时进行有创性检查以明确诊 断。
新型生物标志物在早期筛查中应用
新型生物标志物的介绍
共识中提到了多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如NT-proBNP、MRproANP等,这些标志物在心衰早期筛查中具有较高的敏感 性和特异性。
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前景
基层医疗机构可落实对心衰患者的随访管理,监督患者治疗情 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加重症状。
03
一级预防措施与方法探讨
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展示
合理饮食
控制盐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 物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减少高脂肪、 高糖食物的摄入。
规律运动
根据个体情况制定运动计划,逐步增 加运动量,提高心肺功能。
戒烟限酒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力衰竭早期筛查和一级预防的手段将更加精准和高效。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新技术的应用也将为心力衰竭的筛查和预防带来新的机遇。
挑战
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不同人群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制定更加个性化的筛查 和预防策略。此外,公众对心力衰竭的认知程度不高,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也是未来面临的挑战之一。
高危人群筛查策略部署
确定高危人群
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患者,以 及老年人等。
加强健康教育
对高危人群进行心衰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 其对心衰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ABCD
制定筛查计划
针对高危人群,制定定期的筛查计划,包括生物 标志物检测、心电图和影像学检查等。
建立随访系统
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并 处理心衰前期症状。
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解读PPT课件
实施路径
建立多学科管理团队,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包括药物治 疗、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并定期评估管理效果。
监测随访与效果评价
监测随访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管理方案。
效果评价
通过比较管理前后的病情变化、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评价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的效果。同时,开展临 床研究,不断探索和完善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的策略和方法。
生物标志物检测
利用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检测与心力衰竭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如B型利钠肽(BNP)等,以辅助诊断。
影像学检查
采用超声心动图、X线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进 一步明确心力衰竭的风险。
分层管理原则及实施路径
分层管理原则
根据心力衰竭的风险等级,将患者分为不同层级,针对不同 层级的患者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03
一级预防措施及实践指南
生活方式干预策略
合理饮食
规律运动
推荐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食用蔬菜 、水果、全谷物和鱼类等,减少高脂肪和 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鼓励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慢跑 等,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 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调适
强调戒烟的重要性,同时限制酒精摄入, 男性每天不超过两个标准饮品,女性每天 不超过一个。
抗血小板治疗
对于高危人群,如无禁忌症, 可考虑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
小板治疗。
多学科协作与综合管理
心血管内科与多科室合作
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包括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肾脏科、神经科 等,共同制定和执行心衰预防策略。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心衰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包括饮食、 运动、药物使用等方面的指导。
建立多学科管理团队,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包括药物治 疗、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并定期评估管理效果。
监测随访与效果评价
监测随访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管理方案。
效果评价
通过比较管理前后的病情变化、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评价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的效果。同时,开展临 床研究,不断探索和完善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的策略和方法。
生物标志物检测
利用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检测与心力衰竭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如B型利钠肽(BNP)等,以辅助诊断。
影像学检查
采用超声心动图、X线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进 一步明确心力衰竭的风险。
分层管理原则及实施路径
分层管理原则
根据心力衰竭的风险等级,将患者分为不同层级,针对不同 层级的患者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03
一级预防措施及实践指南
生活方式干预策略
合理饮食
规律运动
推荐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食用蔬菜 、水果、全谷物和鱼类等,减少高脂肪和 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鼓励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慢跑 等,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 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调适
强调戒烟的重要性,同时限制酒精摄入, 男性每天不超过两个标准饮品,女性每天 不超过一个。
抗血小板治疗
对于高危人群,如无禁忌症, 可考虑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
小板治疗。
多学科协作与综合管理
心血管内科与多科室合作
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包括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肾脏科、神经科 等,共同制定和执行心衰预防策略。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心衰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包括饮食、 运动、药物使用等方面的指导。
最新心脑血管病一级预防策略PPT课件
血压控制的高血压患者考虑使用阿司匹林(JNCT)
小剂量阿司匹林对50岁以上,血清肌酐中度升高或10 年总心血管风险大于20%的高血压病人有益。(中国 高血压防治指南2006)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稳定(<150/90mmHg),合 并一项高危因素应该使用阿司匹林(中国专家共识 2006)
高血压患者简易评估法
阿司匹林
一级预防
降压
降糖
调脂
降压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收缩压下降 10mmHg
冠心病风险下降>20% 卒中死亡风险下降 30%
降脂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LDL—L每降低 1mmol/L
冠心病发生风险下降20% 卒中发生风险下降20%
降糖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HbA1C每 降低1%
心梗下降>14% 卒中下降12%
体检早期发现癌前病变,精神心理一级预防:不 让致癌因素长期接触;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 断、早治疗;三级预防:治疗,或减轻痛苦,提 高生活质量或临终照顾。
生活方式干预显著降低 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生活方式 干预
女性卒中风险 下降 55%
男性冠心病风险 下降 27%
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措施
改变生活方式
常用降脂药有: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
胆酸螯合剂等。在使用降脂药时要注意: (1)当血脂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 药为主时,应以使用他汀类药物为主。(2) 当以甘油三脂升高药为主时,应以使用贝特 类或烟酸类药物为主。
D:控制血糖。在初次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当 中,有半数人已存在心脑血管疾病,1/3的人已 存在高血压,2/3已存在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的 卒中发生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4-5倍。
悄悄的杀手 隐形杀手 甜蜜杀手
小剂量阿司匹林对50岁以上,血清肌酐中度升高或10 年总心血管风险大于20%的高血压病人有益。(中国 高血压防治指南2006)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稳定(<150/90mmHg),合 并一项高危因素应该使用阿司匹林(中国专家共识 2006)
高血压患者简易评估法
阿司匹林
一级预防
降压
降糖
调脂
降压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收缩压下降 10mmHg
冠心病风险下降>20% 卒中死亡风险下降 30%
降脂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LDL—L每降低 1mmol/L
冠心病发生风险下降20% 卒中发生风险下降20%
降糖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HbA1C每 降低1%
心梗下降>14% 卒中下降12%
体检早期发现癌前病变,精神心理一级预防:不 让致癌因素长期接触;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 断、早治疗;三级预防:治疗,或减轻痛苦,提 高生活质量或临终照顾。
生活方式干预显著降低 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生活方式 干预
女性卒中风险 下降 55%
男性冠心病风险 下降 27%
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措施
改变生活方式
常用降脂药有: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
胆酸螯合剂等。在使用降脂药时要注意: (1)当血脂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 药为主时,应以使用他汀类药物为主。(2) 当以甘油三脂升高药为主时,应以使用贝特 类或烟酸类药物为主。
D:控制血糖。在初次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当 中,有半数人已存在心脑血管疾病,1/3的人已 存在高血压,2/3已存在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的 卒中发生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4-5倍。
悄悄的杀手 隐形杀手 甜蜜杀手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解读50页PPT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解 读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Hale Waihona Puke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Hale Waihona Puke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PPT课件
脑血管疾病预防
----健康知识普及讲座
2
脑中风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 在我国,每12秒钟就有1位中风新发患者,每21秒钟 就有1人死于中风
• 中风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
3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心脑血管病 传染病
1957
1963
1975
1980
1985
1990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无法改变或控制的因素
年 性
龄:年龄增高发病率增加 别:男性>女性
家族史: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
17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可以改变或控制的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房颤 吸烟、酗酒、肥胖、运动量过少 既往有冠心病,或心脏病发作史 既往有外周动脉疾病史 发生过中风或TIA史
<80
正常高值
高血压 1级高血压(“轻度” ) 2级高血压(“中度” ) 3级高血压(“重度”
120~139
≥140 140~159 160~179 ≥180 ≥140
80~89
≥90 90~99 100~109 ≥110 <90
24
)
高血压
建 议:
1、进一步强化健康教育,使居民普遍提高KAP(知识、态度、 行为)水平; 2、各级医院应尽快建立成年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度; 3、积极创建示范社区,筛查、建档、随诊高血压患者; 4、成年人应经常测量血压,一般至少每年需测量一次, 高血压患者每2~3个月至少测量一次; 5、对早期或轻症患者首先选用非药物治疗。
2、喝酒者应适度,不可酗酒;
3、男性饮酒者每天喝白酒应<50ml(一两),啤酒 <640ml(一瓶),葡萄酒<200ml(四两);
----健康知识普及讲座
2
脑中风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 在我国,每12秒钟就有1位中风新发患者,每21秒钟 就有1人死于中风
• 中风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
3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心脑血管病 传染病
1957
1963
1975
1980
1985
1990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无法改变或控制的因素
年 性
龄:年龄增高发病率增加 别:男性>女性
家族史: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
17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可以改变或控制的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房颤 吸烟、酗酒、肥胖、运动量过少 既往有冠心病,或心脏病发作史 既往有外周动脉疾病史 发生过中风或TIA史
<80
正常高值
高血压 1级高血压(“轻度” ) 2级高血压(“中度” ) 3级高血压(“重度”
120~139
≥140 140~159 160~179 ≥180 ≥140
80~89
≥90 90~99 100~109 ≥110 <90
24
)
高血压
建 议:
1、进一步强化健康教育,使居民普遍提高KAP(知识、态度、 行为)水平; 2、各级医院应尽快建立成年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度; 3、积极创建示范社区,筛查、建档、随诊高血压患者; 4、成年人应经常测量血压,一般至少每年需测量一次, 高血压患者每2~3个月至少测量一次; 5、对早期或轻症患者首先选用非药物治疗。
2、喝酒者应适度,不可酗酒;
3、男性饮酒者每天喝白酒应<50ml(一两),啤酒 <640ml(一瓶),葡萄酒<200ml(四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岁以上个体应至少每5年进行 高胆一固次醇危、险吸评烟、估糖尿病、高血压、肥胖
有2个以上危险因素的个体,应 每年进行一次危险评估。
对绝对风险低的个体推荐使用“ 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评估量表”
“Know you risk”
有效的心血管事件一级预防措施
改善生活方式
抗栓治疗 阿司匹林
一级预防
降压
降糖
调脂
Total 10 10 10 8 8
8 7 7 5 2
中国专家共识 建议: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使用原则
•权衡获益大于风险是使用根本原则 •未来十年心血管风险大于10%的高危人群 •30岁以下的人群因缺乏一级预防证据,不 推使用 •80岁以上老人获益增加,但胃肠道出血风 险也明显 增高,应仔细权衡获益-风险比并 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决定是否使用阿司匹林。
Lancet. 2005 ;366(9493):1267-78.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事件一级预防
阿司匹林唯一推荐的抗血小板药物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稳定
急性期
(多种危险因素)阿司匹林(确诊的血栓性疾病)
CAD
阿司匹林禁忌时氯吡格雷替代
ACS/PCI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阿阿司司匹匹林林++G氯P,吡阿格司雷 PCI 匹林+氯吡格雷+GP
ASP 75mg~150mg
严重血管性事件风险下降12%
缺血性卒中风险下降14%
非致死性心梗风险下降23%
ATT:抗栓协作组 6个一级预防试验; N=95000例受试者; 阿司匹林 vs.安慰剂
Lancet 2009; 373: 1849–60
阿司匹林是最有效的医学预防措施之一
美国临床预防措施分级
拜阿一级预防中国 专家共识 ppt课件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首位死亡原因
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首位死亡原因
08年我国疾病死亡病因
50
疾
病 40
死
亡
率 30
构
成 比
20
(
10
)
0
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点心:脏病
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病死亡构成比逐年上升
城市
农村
%
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疾病防治经验
——预防使西方心血管疾病死亡近年显著减少
BMJ 2009;339:b3513
一级预防更有效降低心血管死亡
1985-2000年爱尔兰冠心病死亡减少调查
2000
1500
死
亡
减 少
1000
人
数
500
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
0
男性
女性
国际众多指南推荐一级预防
ACC/AHA 1997 1997年ACC/AHA第一个《心血管病及中风一级预防指南》
2009年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内科杂志》共 同发起,心血管科、神经科、外周血管科以及肾内科专家共同讨论。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重视风险评估 合理应用有效一级预防措施 关注特殊人群的一级预防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危险因素评估方法
“整体危险评估”的概念已经为全球 心血管预防和控制专家广泛认可
ACC/ASA2006 2006年ACC/ASA《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
WHO2006和ESC2007 2006年WHO和2007年ESC《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
均强调了心血管一级预防的重要性
ACCP 8 2008年ACCP第8版《抗栓和溶栓治疗指南》 专门设置了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部分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BMJ 2000;321:405-412
HbA1c每降低1%
心梗发生率下降14% 卒中发生率下降12%
降压治疗
收缩压每下降10mmHg
冠心病风险下降> 20%1 卒中死亡风险下降 30%2
治疗目标值
普通高血压:<140/90mmHg 老年人的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 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 < 130/80mmHg 24h尿蛋白超过1g时为< 125/75 mmHg.
CPB CE
应用阿司匹林预防(男>40岁,女>50岁)
5
5
儿童时期免疫
5
5
戒烟
5
5
筛选大肠癌(>50岁) 筛选高血压(>18岁)
4
4
5
3
流感疫苗(>50岁)
4
4
胆固醇筛查和治疗(男>35岁,女>45岁) 筛选宫颈癌
5
2
4
3
筛查肥胖
3
2
成人糖尿病筛查
1
1
CPB: 预防措施的健康获益 CE:经济效益
Preventative Care.A National Profile on Use.2007
➢ Framingham危险评估模型 ➢ 欧洲SCORE危险评估模型 ➢ WHO提出的WHO/ISH风险预测图 ➢ 中国缺血性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模型
更适合中国人群
Framingham危险评估模型
共识强调应重视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
年龄(男>45岁,女>55岁)、 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
1.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2) 23, 286–293 ncet ; 360 : 1903-12.
调脂治疗
LDL-C 每降低1mmol/L
冠心病发生风险下降 20% 卒中发生风险下降 20%
治疗目标值
低危:TC<6.22mmol/L,LDL<4.14mmol/L 中危:TC<5.18mmol/L,LDL<3.37mmol/L 高危:TC<4.14mmol/L,LDL<2.60mmol/L
卒中/TIA 阿司匹林+缓释潘生丁
氯吡格雷
PAD
西洛他唑缓解症状
阿司匹林拥有最多一级预防试验证据
2008
J-PAD 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显著降低
2005
女性健康研究WHS 首次脑梗死下降24%
2001
一级预防方案PPP 心血管死亡下降44%,心血管事件降低23%
1998
血栓预防试验TPT IHD发病率降低20%
改善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 戒烟
规律运动 控制体重 保持心理平衡
1.Arch Intern Med. 2006;166:1403-1409 2. Circulation 2006;114;160-167
生活方式干预
女性卒中风险下降 55% 男性冠心病风险下降 27%
血糖控制
空腹血糖检查 OGTT筛查 积极干预IGT
1998
高血压最佳治疗研究HOT 心血管事件下降15%,心梗下降36%
199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 心梗发生率降低28%
1989
美国内科医师健康研究PHS 首次心梗下降44%,致死性心梗下降66% DM者首次心梗下降61%
阿司匹林显著减少心血管风险人群 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2009ATT荟萃分析
有2个以上危险因素的个体,应 每年进行一次危险评估。
对绝对风险低的个体推荐使用“ 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评估量表”
“Know you risk”
有效的心血管事件一级预防措施
改善生活方式
抗栓治疗 阿司匹林
一级预防
降压
降糖
调脂
Total 10 10 10 8 8
8 7 7 5 2
中国专家共识 建议: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使用原则
•权衡获益大于风险是使用根本原则 •未来十年心血管风险大于10%的高危人群 •30岁以下的人群因缺乏一级预防证据,不 推使用 •80岁以上老人获益增加,但胃肠道出血风 险也明显 增高,应仔细权衡获益-风险比并 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决定是否使用阿司匹林。
Lancet. 2005 ;366(9493):1267-78.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事件一级预防
阿司匹林唯一推荐的抗血小板药物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稳定
急性期
(多种危险因素)阿司匹林(确诊的血栓性疾病)
CAD
阿司匹林禁忌时氯吡格雷替代
ACS/PCI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阿阿司司匹匹林林++G氯P,吡阿格司雷 PCI 匹林+氯吡格雷+GP
ASP 75mg~150mg
严重血管性事件风险下降12%
缺血性卒中风险下降14%
非致死性心梗风险下降23%
ATT:抗栓协作组 6个一级预防试验; N=95000例受试者; 阿司匹林 vs.安慰剂
Lancet 2009; 373: 1849–60
阿司匹林是最有效的医学预防措施之一
美国临床预防措施分级
拜阿一级预防中国 专家共识 ppt课件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首位死亡原因
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首位死亡原因
08年我国疾病死亡病因
50
疾
病 40
死
亡
率 30
构
成 比
20
(
10
)
0
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点心:脏病
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病死亡构成比逐年上升
城市
农村
%
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疾病防治经验
——预防使西方心血管疾病死亡近年显著减少
BMJ 2009;339:b3513
一级预防更有效降低心血管死亡
1985-2000年爱尔兰冠心病死亡减少调查
2000
1500
死
亡
减 少
1000
人
数
500
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
0
男性
女性
国际众多指南推荐一级预防
ACC/AHA 1997 1997年ACC/AHA第一个《心血管病及中风一级预防指南》
2009年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内科杂志》共 同发起,心血管科、神经科、外周血管科以及肾内科专家共同讨论。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重视风险评估 合理应用有效一级预防措施 关注特殊人群的一级预防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危险因素评估方法
“整体危险评估”的概念已经为全球 心血管预防和控制专家广泛认可
ACC/ASA2006 2006年ACC/ASA《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
WHO2006和ESC2007 2006年WHO和2007年ESC《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
均强调了心血管一级预防的重要性
ACCP 8 2008年ACCP第8版《抗栓和溶栓治疗指南》 专门设置了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部分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BMJ 2000;321:405-412
HbA1c每降低1%
心梗发生率下降14% 卒中发生率下降12%
降压治疗
收缩压每下降10mmHg
冠心病风险下降> 20%1 卒中死亡风险下降 30%2
治疗目标值
普通高血压:<140/90mmHg 老年人的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 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 < 130/80mmHg 24h尿蛋白超过1g时为< 125/75 mmHg.
CPB CE
应用阿司匹林预防(男>40岁,女>50岁)
5
5
儿童时期免疫
5
5
戒烟
5
5
筛选大肠癌(>50岁) 筛选高血压(>18岁)
4
4
5
3
流感疫苗(>50岁)
4
4
胆固醇筛查和治疗(男>35岁,女>45岁) 筛选宫颈癌
5
2
4
3
筛查肥胖
3
2
成人糖尿病筛查
1
1
CPB: 预防措施的健康获益 CE:经济效益
Preventative Care.A National Profile on Use.2007
➢ Framingham危险评估模型 ➢ 欧洲SCORE危险评估模型 ➢ WHO提出的WHO/ISH风险预测图 ➢ 中国缺血性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模型
更适合中国人群
Framingham危险评估模型
共识强调应重视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
年龄(男>45岁,女>55岁)、 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
1.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2) 23, 286–293 ncet ; 360 : 1903-12.
调脂治疗
LDL-C 每降低1mmol/L
冠心病发生风险下降 20% 卒中发生风险下降 20%
治疗目标值
低危:TC<6.22mmol/L,LDL<4.14mmol/L 中危:TC<5.18mmol/L,LDL<3.37mmol/L 高危:TC<4.14mmol/L,LDL<2.60mmol/L
卒中/TIA 阿司匹林+缓释潘生丁
氯吡格雷
PAD
西洛他唑缓解症状
阿司匹林拥有最多一级预防试验证据
2008
J-PAD 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显著降低
2005
女性健康研究WHS 首次脑梗死下降24%
2001
一级预防方案PPP 心血管死亡下降44%,心血管事件降低23%
1998
血栓预防试验TPT IHD发病率降低20%
改善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 戒烟
规律运动 控制体重 保持心理平衡
1.Arch Intern Med. 2006;166:1403-1409 2. Circulation 2006;114;160-167
生活方式干预
女性卒中风险下降 55% 男性冠心病风险下降 27%
血糖控制
空腹血糖检查 OGTT筛查 积极干预IGT
1998
高血压最佳治疗研究HOT 心血管事件下降15%,心梗下降36%
199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 心梗发生率降低28%
1989
美国内科医师健康研究PHS 首次心梗下降44%,致死性心梗下降66% DM者首次心梗下降61%
阿司匹林显著减少心血管风险人群 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2009ATT荟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