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爆轰波的经典理论
爆轰波
(5)
在P-V平面上,这是一个点斜式的直线方程。表示通过点 A(P0 ,V0 )
( D u0 ) 2 ,斜率为 tg tg (180 ) tg 的直线。 2 V0 ------爆轰波波速线(爆速线)(Miechelson线或 Rayleigh线)
2015年11月20日星期五
2
1 若令 ,则有: 1 2 2 4 2 (P P )( V V ) ( 1 ) P V 2 QV 1 0 1 0 0 0
2015年11月20日星期五
P1V1 P0V0 1 ( P1 P0 )(V0 V1 ) Q 1 1 2
e1 ( P 0 ,V0 , 0) e( P 0 ,V0 ) Q 1 , V1 , 1)(3)式可写为:
e1 ( P1 , V1 ) e0 ( P0 , V0 ) 1 ( P1 P0 )(V0 V1 ) Q 2
2 2 1 1 TdS PdV ( V V ) dP ( P P0 )dV 0 从而有: 2 2
即: 2TdS (V0 V )dP ( P P0 )dV P P0 2T dS dP ( )曲线2= ( )曲线2 V0 V dV V0 V dV
(9)
2015年11月20日星期五 第 17 页
D u1 C1
那么什么叫C-J条件呢?
ⅰ) Chapman提出的稳定爆轰传播条件:
P1 P0 dP ( )曲线2= dV V0 V1
(8)
实际爆轰对应于所有可能稳定传播的爆轰中速度最小的爆轰。
ⅱ) Jouguet提出的条件为:
D u1 C1
2015年11月20日星期五 第 3页
爆轰学 第1章_绪论
1.1基本概念
▪ 一些宇宙学家认为,当今宇宙是在一次大爆 炸中开始形成和发展的,而且至今这一过程 尚未结束,宇宙的年龄大约为137亿年,地球 也是在一次大爆炸中产生的,距今已46亿年。
12
1.1基本概念
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索尔-佩尔马特、澳大利亚国 立大学教授布莱恩-施密特,以及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8
1.1基本概念
(4)燃烧产物移动的方向与燃烧波传播 的方向相反。
(5)凝聚物的燃烧要经过熔化、蒸发、升 华、热分解、混合和扩散等中间阶段,才能 通过燃烧化学反应转变为燃烧的最终产物。
(6)与其他化学反应相似,燃烧反应速度 受到反应物浓度和温度的影响,燃速对外界 条件(如压力、初温、扩散速度等)的变化 敏感。
2
爆炸物理学 ➢ 主要内容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炸药的起爆机理 第3章 爆轰(爆热)波的经典理论 第4章 气体爆轰理论 第5章 凝聚炸药爆轰理论 第6章 爆轰产物的流动及其与物体的相互作用
3
第1章 绪论
4
第1章 绪论
本章内容 ➢ 燃烧、爆炸、炸药、爆轰的基本概念; ➢ 炸药爆炸的特点; ➢ 炸药发生化学变化的类型; ➢ 爆轰学的研究历史。
5
1.1基本概念
6
1.1基本概念
1.燃烧(Combustion,Deflagration) ➢ 物质间发生剧烈氧化还原的化学反应,并
伴随放热和发光,产生大量高温气体的过 程,称为燃烧。
➢ 燃烧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燃烧体系中,必须有燃烧化学反
应所需要的氧化元素和可燃元素。
7
1.1基本概念
▪ 烟火剂:通常由氧化剂、有机可燃物(或金 属粉)加入少量粘合剂混合而成。军事上, 利用其速燃时产生的光、热、烟、色、声等 效应用于各种用途,如照明弹中的照明剂、 烟幕弹、燃烧弹等。
3.3炸药的爆轰理论
炸药径向间隙效应
视频1 视频2
可采取选用爆速大的炸药和大直径药 卷及坚固外壳等措施,实现稳定爆轰。
视频1
视频2
七、爆速的测定方法
炸药的爆速是衡量炸药爆炸性能的重 要标志量,也是目前可以比较准确测定的 一个爆轰参数。
测量方法 (1)导爆索法 (2)电测法 (3)高速摄影法
视频1 视频2
l
h
导爆索法测爆速
一、冲击波的基本概念
1、压缩波基本概念
P P
P1
P0 x
均 匀 区
扰 动 区
未扰 动区
P0 x
视频1
视频2
在无限长气筒活塞右侧充满压力为P0 的气体,当活塞在F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 时,活塞右侧气体存在三个区域: 压力为P1的均匀区 压力介于P1与P0之间的扰动区 压力仍为P0的未扰动区
视频1
视频2
视频1 视频2
2
1 0
使介质运动的力是波阵面两边的压力差 PH P0 在单位时间内流进波阵面的介质质量为 0 ( D u0 ) 其速度的变化为 ( D u 0 ) ( D u H ) u H u 0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PH P0 0 ( D u 0 )( u H u 0 )
已反应的药包
视频1 视频2
未反应的药包
1)炸药达到稳定爆轰前有 一个不稳定的爆炸区。
2)在特定的条件下,每种 炸药都会有一个不变的炸 药特征爆速Di。 3) 每种炸药都存在一个最 小的临界爆速Dc。波速低 于Dc后,冲击波将衰减为 音波而导致爆轰熄灭。
炸药包在冲击波激发下的爆轰过程
视频1 视频2
(2)爆轰波模型
H ( D u H )[ E H
cj爆轰原理
cj爆轰原理
"CJ爆轰" 涉及到爆炸学领域中的一种爆炸波的传播过程。
这里的 "CJ" 可能指的是 Chapman-Jouguet 爆轰,这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爆轰,其爆炸波速度达到 Chapman-Jouguet 爆轰速度时,爆炸波成为恒定速度的强冲击波。
下面简要介绍 Chapman-Jouguet 爆轰的原理:
1. 燃烧介质:爆轰通常涉及到燃烧介质,例如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这些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爆轰。
2. 起爆源:爆轰需要一个引发爆炸的起爆源,例如点火、撞击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输入。
3. 燃烧波的形成:点火后,燃烧波开始在燃烧介质中传播。
这是一种爆轰波,它以极高的速度传播,推动燃烧介质中的物质向前。
4. Chapman-Jouguet 爆轰速度:当燃烧波的速度达到Chapman-Jouguet 爆轰速度时,爆炸波在介质中形成一个恒定速度的强冲击波。
Chapman-Jouguet 爆轰速度是一种特定的速度,它使得爆炸波后的压力与环境压力相匹配,同时维持一个稳定的状态。
5. 爆轰产物:在爆轰过程中,爆炸波推动燃烧介质中的物质,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和其他爆轰产物。
6. 爆轰特性: Chapman-Jouguet 爆轰具有一些特定的特性,包括爆轰波速、压力、温度等参数。
这些特性可以用于描述爆轰过程。
请注意,爆轰是一种危险的物理过程,对于爆炸物质的处理需要遵循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法规。
以上仅是对 Chapman-Jouguet 爆轰原理的简要概述,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
炸药与爆炸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本章小结本章集中介绍了与炸药爆炸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这些内容是后续章节的基础。
现将其中的要点归纳如下:1.炸药发生化学变化的三种基本形式,炸药爆炸的三要素,炸药的分类。
炸药、单质炸药、混合炸药、起爆药、猛炸药和炸药爆炸的概念。
2.炸药氧平衡的概念极其计算方法。
爆热、爆温、爆容、爆炸压力的概念。
3.波、横波、纵波、音波、压缩波、稀疏波、冲击波的概念。
冲击波的基本特性。
4.爆轰波、爆轰压力、爆轰温度的概念和爆轰波的结构。
凝聚炸药的爆轰反应机理。
5.炸药的使用感度、危险感度、热感度、爆发点、机械感度、撞击感度、摩擦感度、起爆感度和雷管感度的概念。
炸药的物理状态和装药条件对炸药感度的影响。
6.炸药的热点起爆理论,爆炸物直接作用于炸药的起爆机理。
7.炸药的爆速、影响爆速的主要因素、爆速的测定方法。
作功能力、猛度、殉爆距离的概念及其试验测定方法。
炸药的理想爆速、临界爆速、极限直径、临界直径、最佳密度、临界密度的概念。
8.沟槽效应,产生沟槽效应的机理,消除沟槽效应的措施。
9.聚能效应及其应用。
复习题1.计算硝化甘油和梯恩梯的氧平衡。
2.在铵油炸药中(硝酸铵与柴油的混合炸药),假如 4%木粉作疏松剂,试按零氧平衡设计炸药配方。
3•已知凝聚炸药的绝热指数 K值一般取为3,试推导计算凝聚炸药爆轰波参数的方程式。
4•已测得某种岩石铵梯炸药的密度0 1.0g/cm,爆速D=3750m/s。
经计算得到其爆温 Tb 2592 C。
试求这种炸药的其余各项爆轰波参数uH、PH、H、cH和TH。
5•如果采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来计算爆炸压力P,则存在关系P 0(K 1)Qv。
试证明:爆轰压力近似等于爆炸压力的2倍。
6•试推导实验测定炸药爆速的导爆索法中计算爆速的公式。
3。
3 炸药爆炸基本理论
1) 炸药的氧平衡关系 指炸药内含氧量与可燃元素充分氧化所需氧量之间的关系
(充分氧化指C、H生成CO2、H2O)。
这一关系用氧平衡值Kb表示。
单质炸药,以1mol计算
d ( 2 a b / 2) 16 100 % Kb= M 混合炸药,以1kg计算
氧平衡值计算
Kb=
表示。即
d ( 2 a b / 2) 16 100 % 1000
特点是:质点的移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反,弱扰动。
(以活塞运动为扰动源解释,特征线发散) 。
3.4.4 冲击波的基本知识
1)冲击波形成的物理过程 冲击波的形成: 可以认为,冲击波是一系列 微幅压缩波叠加所形成的,其
o t
tn t3 t2 t1
x
波头沿第一道波传播,波尾沿
最后一道微幅波传播,扰动区 即波头——波尾间的区域。
混合炸药:用殉爆距离来表示其冲能感度
殉爆距离:主动药卷能诱爆被动药卷间的最大距离 , 单位cm ,图3.9。
1
2
L
3
图3.9 殉爆距离的测定
1—雷管;2—主发装药;3—被发装药
2)影响炸药感度的因素 炸药的化学结构(内在影响因素)
键能,分子结构和成分,生成热,热效应,活化能,热
容量等。
炸药的物理性质(外在影响因素)
应的过程。
3.1.2 炸药
一种相对安定的物质系统,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快 速化学反应,放出能量,生成气体产物,并显示爆炸效应 的化合物或混合物。 一般有四种元素组成:C、H、N、O
3.1.3 化学爆炸的三要素(基本特征)
反应放出大量热 三要素 生成大量气体产物 (高温) (高压)
反应高速度和自动传播 (高速)
第3章 炸药的起爆机理
Ea Tc2 Tc T0 0
12
1 1 4RT0 Ea 它的解为: Tc 2R Ea
3.2.1 均温分布的定常热爆炸理论
对于大多数炸药,取负号的解,因为正号的解 不符合实际情况。 由于 RT0 Ea 的值很小,取上式在 RT0 Ea 附近 的级数展开:
2 Tc RT0 RT0 RT0 2 4 Ea Ea Ea 2R Ea
35
3.2.2 炸药的热感度
根据试验作出T与τ ,lnτ 与1/T的关系图,由 τ -T图可求得5s延滞期爆发点。 试验得到的凝聚炸药爆发点与延滞期的关系为: lnτ =A+E/RT 式中 τ 为延滞期(s);E为与爆炸 反应相应的炸药活化能(J/mol);R为通用气体 常数;A为与炸药有关的常数;T为爆发点(K)。 测得的爆发点越低,说明炸药的感度越大,反 之则感度越小。
Q1 m q A exp Ea RT
……(2)
式中
m ——炸药质量; Ea ——炸药活化能;
16
R
——气体常数。
3.2.1 均温分布的定常热爆炸理论
由(2)式可知,炸药进行放热化学反应而产 生的热量与温度的关系符合指数曲线,该曲线 称为得热线,如图3-2所示。
17
3.2.1 均温分布的定常热爆炸理论
22
3.2.1 均温分布的定常热爆炸理论
Tc Tc T02
表示热爆炸前的升温情况。
从数学上看,切点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不但 Q1和Q2在该点的数值相等,且两条曲线的斜率 也相等,即 Q 1=Q 2 ……(4) ……(5)
dQ1 dT dQ2 dT
23
3 爆炸
1)影响炸药敏感度的因素
化学结构:爆炸基团越活跃,数目越多,其感度越高; 物态:炸药的“相”态,同一炸药熔融态感度较固态高; 温度:T↗,感度↗; 密度:ρ↗,敏感度降低; 细度:粉碎得很细的炸药,其敏感度提高,易于起爆;
杂质:影响大,不同杂质影响不同: 一般硬度大,有尖糁和高熔点的杂质,如砂子、玻璃 屑等,能增加其感度。
(1)试对比上述三种爆炸的异同?
• 核弹爆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按爆炸反应的相不同分类
(1)气相爆炸:混合气体爆炸、气体的分解 爆炸、粉尘爆炸和喷雾爆炸等。
(2)液相爆炸:聚合爆炸、蒸发爆炸和液体 混合所引起的爆炸等。 (3)固相爆炸:爆炸性化合物及其他爆炸性 物质的爆炸,导线爆炸。
2005年12月11日发生在伦敦西北大约60英里 的赫默尔亨普斯特德镇的油库大火 (爆炸)
可燃气体与蒸气以体积百分比来表示,如CO与空气 12.5%-80%;
粉尘以单位体积混合物中的质量数(g/m3)如铝粉为 40(g/m3) ;
(2)爆炸下限与上限:其爆炸范围越宽,其爆炸 危险越大。
四、燃烧与化学性爆炸的关系
1、共同点: (1)试对比燃烧与化学性爆炸? (1)他们的本质相同,均为可燃物的氧化反应,都 要具有可燃物、氧化剂和火源三种基本因素。 (2)两者可随条件而转化; 2、区别: (1)氧化的速度,V爆>>V燃(主要区别); (2)发展过程显著不同,火灾有初起、发展和衰 弱阶段,造成的损失随时间的延续而加重,但爆炸 发生在一瞬间,一旦发生,损失已无从减免。
链 游离基 分支数 链中断数
→V ↗=V
链
混气自行着火
六、粉尘爆炸 1、爆炸性粉尘种类: (1)粉尘是否具有爆炸性?举例说明? ①金属:如铝粉、镁粉等; ②煤碳:煤与瓦斯突出爆炸和煤粉等; ③粮食:如面粉、粮食粉末等; ④合成材料:如塑料和染料等; ⑤饲料:如鱼粉; ⑥农副产品:如棉花和烟草; ⑦林产品:如纸粉和木粉。
爆轰物理
37
1.2炸药爆炸的基本特征
过程的高速度
C:8924kJ/kg Benzene(苯):9762kJ/kg TNT:4190kJ/kg
C、苯燃烧的时间为数分钟至几十分钟; TNT爆炸仅需十几到几十个us。
由于炸药爆炸的时间极短,爆炸反应所放出的能量几乎全 部聚集在炸药爆炸前所占据的体积内,因此能达到很高的能量 密度。 ❖ 炸药爆炸过程进行的速度,系指爆轰波在炸药中传播的直线速 度,这个速度称为炸药的爆速。炸药的爆速通常在每秒数千米 至一万米之间。
23
1.1基本概念
▪ 硝酸铵是化学肥料,被用于工程爆破炸药。 ▪ 因此,炸药与非爆炸物之间并没有十分明显的
界限。
❖ 【定义】:在适当外部激发能量作用下,可发 生爆炸变化(速度极快且放出大量热和大量气 体的化学反应),并对周围介质做功的化合物 或混合物。
➢ 炸药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也可以是气 一液态或气一固态。军用和工业炸药多为固 态。
30
1.1基本概念
3.爆轰(Detonation) 1881年,人们在研究管道中的火焰传播时发现
了爆轰现象,爆轰过程是一种强冲击波沿爆炸物一 层层传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大量化学反应 热的释放。这种带有化学反应的冲击波就称为爆轰 波。
爆轰以波的形式在炸药中传播。
31
1.1基本概念
【兵器名词大典】中爆轰的定义: ❖ 又称爆震。一种特殊的炸药爆炸现象,是一伴有大
24
1.1基本概念
❖ 炸药的分类
按应用分:起爆药、猛炸药(高能炸 药)、发射药(或火药)以及烟火剂四类。
▪ 起爆药:很敏感,容易发生爆炸。主要用于 激发猛炸药爆炸的引爆剂,也叫初级炸药 ( Primary Explosive ) 。 常 用 的 有 : 雷 汞 [Hg(OCN)2]、叠氮化铅[Pb(N3)2]等。
凝聚炸药的爆轰反应机理
凝聚炸药的爆轰反应机理
凝聚炸药是一种含有固体燃料和氧化剂的炸药。
在爆轰反应中,以下是凝聚炸药的常见爆轰反应机理:
1. 初次爆轰阶段:在起爆源(如火花、冲击波等)的作用下,凝聚炸药中的固体燃料和氧化剂发生瞬时点燃,形成许多燃烧区域。
此时,燃烧区域中的压力和温度迅速升高,周围固体燃料和氧化剂被加热和分解。
2. 转变阶段:在初次爆轰阶段后,燃烧区域中的温度继续上升,燃烧速度加快,燃烧区域内的升压速度超过了压力波传播速度,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炸药爆轰波”。
3. 爆轰阶段:在转变阶段后,由于能量的高度集中,燃烧区域内的温度和压力剧增,固体燃料和氧化剂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体。
同时,由于升压速度快于火焰的扩散速度,燃烧区域的前沿形成大量高温和高压气体的激波。
4. 惯性阶段:在爆轰阶段后,燃烧区域内的火焰前沿已经结束,但气体仍在高压下继续膨胀,从而形成激波。
此时,能量转化为激波能量,激波在炸药中传播,引起物质的破碎和声光效应。
总结起来,凝聚炸药的爆轰反应机理可以分为初次爆轰阶段、转变阶段、爆轰阶段和惯性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固体燃料和氧化剂反应产生气体,形成激波并释放巨大的能量。
这些反应的连续发生导致了凝聚炸药的爆炸。
爆炸力学讲义
爆炸力学讲义第一章绪论§1.1 爆炸力学的基本概念爆炸效应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物理、力学、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如主要以力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爆炸,则可称之为“爆炸力学”。
郑哲敏教授和朱兆祥教授提出:“爆炸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是主要研究爆炸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爆炸的力学效应的应用和防护的学科”。
爆炸力学从力学角度研究化学爆炸、核爆炸、电爆炸、粒子束爆炸(也称辐射爆炸)、高速碰撞等能量突然释放或急剧转化的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强冲击波(又称激波)、高速流动、大变形和破坏、抛掷等效应。
自然界的雷电、地震、火山爆发、陨石碰撞、星体爆发等现象也可用爆炸力学方法来研究。
爆炸力学是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和物理学、化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在武器研制、交通运输和水利建设、矿藏开发、机械加工、安全生产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1.2 爆炸力学的发展历程人们知道利用爆炸能为自己服务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可以说从炸药发明以后就开始了。
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这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常识,但在西方国家却不这么认为。
丁儆教授在1980年参加美国国际烟火技术会议(IPS),在会上作报告述及中国发明火药和烟火技术的事实,引起许多欧美学者的惊异,因为西方教材中都说火药是英国的罗吉•培根(Roger Bacon)发明的,为了纠正西方的错误,丁儆教授回国后进行了中国古代火药和爆炸方面历史的研究,研究表明,大约在公元8世纪(唐朝),中国就出现了火药的原始配方,在十世纪已应用于军事,北宋初官修著的《武经总要》中记载有火炮、蒺藜火球和毒烟火球等几种实战武器的火药配方。
宋代周密揆在《葵辛杂记》中记载了火药产生的爆炸事故:“……守兵百余人皆糜碎无余,盈栋皆寸裂,或为炮风崩至十余里外。
”《宋史》记载元兵破静江时有:“……娄乃令所都人拥一火炮燃之,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外,兵多惊死者。
”火药的知识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直到十三世纪,英国人罗吉•培根才涉及火药的配方和应用,他的工作比中国人晚300~500年。
(完整版)第3章爆轰波的经典理论
3.1.1 爆轰波的基本关系式
10
3.1.1 爆轰波的基本关系式
CJ理论将爆轰波视为带有化学反应的冲击波,其 波阵面上仍满足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
设爆轰波传播速度为D,把坐标系建立在波阵面 上,则原始爆炸物以D-u0的速度流入波阵面,而 以D-uj的速度从波阵面流出,如图4-1所示,其 中下标j代表波对于通常的气相爆炸物爆轰波的传播速度一般约 为1500m/s~4000m/s,爆轰终了断面所达到的 压力和温度分别为数个兆帕和2000K~4000K。
对于军用高猛炸药,爆速通常在6000m/s~ 10000m/s的范围,波阵面穿过后产物的压力高达 数十个吉帕,温度高达3000K~5000K,密度增 大1/3。
6
3.1 爆轰波的CJ理论
7
3.1 爆轰波的CJ理论
19世纪末研究发现,爆炸物的爆炸过程是爆轰波 沿爆炸物的传播过程,并且发现爆轰一旦被激发, 其传播速度很快趋向该爆炸物所具有的特定数值, 即所谓理想特性爆速。在通常情况下,爆轰波以 该特征速度稳定传播下去。
在揭示爆轰波稳定传播的理论探索中, Chapman和Jouguet各自独立地提出了爆轰流 体动力学理论,提出并论证了爆轰波稳定传播的 条件及其表达式。此理论简称为爆轰波的C-J理 论。
动量变化:0 D u0 u j u0
因此: p j p0 0 D u0 u j u0 (2)
13
3.1.1 爆轰波的基本关系式
(3)能量守恒:以U0和Uj分别表示原始爆炸物及 爆轰后所形成产物单位质量总内能,以Qe和Qj分 别表示爆炸物和产物单位质量含有的化学能,以 e0和ej代表相应物质的状态内能。则
从此,人们对气相爆炸物(2H2+O2,CH4+2O2)和 凝聚相爆炸物(硝基甲烷、TNT、RDX)的爆轰过程 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观察。
5爆轰理论(下)剖析.
∴给定一组反应速率 rj 就可确定一个反应分数
在p-V图上,可画出一条雨果尼奥曲线。
=0,对应冲击波波雨果尼奥曲线 =1,对应完全反应雨果尼奥曲线 =0~1,对应中间冻结态雨果尼奥曲线
例:某反应速率方程
d
dt
r2
1
当t 0时, 0
e
pv k 1
证明
[例证4] 由波速方程
p2 p0 v0 v2
vD2 v02
02 (vD )2
由质量守恒方程: 0vD 2 (vD u2 )
∴
02vD2
2 2
(vD
u2 )2
利用C-J点的性质
p2 v0
p0 v2
(
dp dv
)S
∴
2 (vD
EF段
燃烧段 P2<P0 V2>V0(P2<P0)VD>0 u2<0
即质点运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相反,符合燃烧过程的特征。 ∴称燃烧段。 E点称为燃烧 C-J点
V<VCJ 称弱燃烧段 V>VCJ 称强燃烧段 B点 V2=V0 ;VD→∞定容绝热爆炸 D点 P2=P0 ;VD -u0=0表示无限缓慢的燃烧
e( p,v,)
pv
( D
u)2 2
e(0,v0,o)
p0v0
( D
u0)2 2
——化学反应分数
(1, 2 l)
为l个反应率方程
dj
dt
rj ( p, v, )
d
dt
D
u
T T ( p, v,)
第三章 爆炸基本原理1
0~50m
100% 100%
100~200m
50% 50%
100~200m
60% 60%
200~300m
40% 40%
9 门、防火门
10 木门
100%
100%
50%
50%
60%
60% —
35%
35% —
11架空蒸汽管 完全会 防护板100%, 毁坏 保 温层50%损坏 12 架空高压 线 — 断线
化学爆炸三要素
(1)放热
CuC2O4=Cu+2CO2+23.8kJ HgC2O4=Hg+2CO2+75.7kJ
(2)快速 (3)生成大量气体
3.2 可燃气体爆炸 3.2.1 单一气体分解爆炸
例:乙炔受热受压聚合
3C2H2→C6H6+630kJ/mol
当温度达到700℃,压力超过0.15MPa时, 未聚合乙炔分子发生爆炸分解:
3.2 可燃气体爆炸 3.2.2 混合气体爆炸
容器(室)内/外可燃性气体混合系爆炸是化工类企业 最常见的爆炸事故,非常容易造成重大损失。 包括: 可燃气体容器内进入空气、氧气等引发爆炸; 可燃气体燃烧中断引发爆炸; 气体或挥发性液体泄漏在室内或低洼、不通风处积累 引起爆炸; 易燃气体或挥发性液体大量泄漏于室外形成气云爆炸 (VCE)。 ……
0.06-0.07
0.07-0.10
遵义一炼铁厂剧烈爆炸
8名工人被烧伤,强烈冲击波震裂周围民房
3.1.2 爆炸分类
按爆炸能量来源
物理爆炸
化学爆炸 核爆炸 日本广岛、长崎;切尔诺贝
利、福岛核电站都是石墨爆炸
燃烧与爆炸理论3
3.2 燃烧热化学
通常爆热比燃烧热要小, 通常爆热比燃烧热要小,因为这类混合物一 般是贫氧的。 般是贫氧的。
3.2.1 失控放热反应
(1)绝热爆炸 任何进行着均相放热化学反应的系统, 任何进行着均相放热化学反应的系统,只要 该系统与周围环境绝热, 该系统与周围环境绝热,则此过程一定会发展为 爆炸。 爆炸。
第3章 爆炸过程的热化学 章
3.1 爆炸物爆炸热化学
确定爆炸物的爆热、爆温、 确定爆炸物的爆热、爆温、爆炸产物和体积对 评定炸药的爆炸效应, 评定炸药的爆炸效应,能量的释放以及爆轰特征的 研究非常重要。 研究非常重要。
3.1.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 化学反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反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反应的热效应 热效应。 • 生成热:组成某物质的各元素化合成1摩尔该物质 生成热:组成某物质的各元素化合成 摩尔该物质 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生成热。 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生成热。 • 燃烧热:1摩尔的物质,在纯氧中完全燃烧时放出 燃烧热: 摩尔的物质 摩尔的物质, 的热量叫做燃烧热。 的热量叫做燃烧热。 • 爆热:1摩尔炸药爆炸时放出的热量叫做爆热。 爆热: 摩尔炸药爆炸时放出的热量叫做爆热 摩尔炸药爆炸时放出的热量叫做爆热。
(3)粉尘火焰 ) 一般而言,可燃粉尘主要可分两种: 一般而言,可燃粉尘主要可分两种:有机粉尘 和金属粉尘。粉尘火焰与喷雾或雾状火焰有明显的 和金属粉尘。 区别, 区别,因为在粉尘燃烧过程中粉尘颗粒的温度能达 到相当高的温度, 到相当高的温度,而同样情况下液雾火焰中液滴的 最高温度只能是此压力下液体的沸点温度。 最高温度只能是此压力下液体的沸点温度。当燃烧 的粉尘云变得越来越大且不透明时, 的粉尘云变得越来越大且不透明时,辐射将成为其 传热的主要方式。 传热的主要方式。 (4)液雾和粉尘的点火 ) 存在一个很宽范围的点火能量, 存在一个很宽范围的点火能量,可引起液雾和 粉尘的点火。粉尘在高温时也可自燃。 粉尘的点火。粉尘在高温时也可自燃。
爆轰
爆轰1、爆燃与爆轰爆燃以亚音速传播。
爆燃速率受反应区(火焰阵面)向未燃物的热量和反应组分扩散控制。
爆燃的实际速度取决于外部约束程度以及可燃混合物的尺寸和形状。
假定未燃气体处于静止,火焰则以特征层流燃烧速度传播进入未燃气体。
层流燃烧速度是未燃气体的基本参数,其值的大小反应了混合物的反应性。
如果未燃气体处于湍流,燃烧速度升高,称为湍流燃烧速度。
如果未燃气体处于运动状态,一个静止的观察者测得的火焰速度是未燃气体速度与燃烧速度的和,该火焰速度称为爆燃速度。
典型地,无约束混合气体的爆燃速度在几m/s,管道和其它含有重复设臵的障碍物的容积中,爆燃速度在几百m/s范围。
典型地,在含有燃料/空气混合物的密闭容器内,爆燃压力可以达到初始压力的7倍左右。
对低速爆燃,火焰阵面处的压力增加可以近似地用1.2M2来给出,这里M是马赫数(即爆燃速度除以未燃气体的音速)。
一旦爆燃速度达到音速,将会形成激波。
爆轰的主要特征见表附表1爆轰以超声速传播,典型地,对燃料/空气混合物其速度为1850m/s量级,对燃料/氧气混合物,爆轰速度为3000m/s量级。
当燃料为氢气时,相应的爆轰速度可能更高。
图1对比给出了爆燃波和爆轰波的结构。
对爆轰波,在反应区前方1-10mm处,有一个高压激波阵面,反应区为“火焰”(在快速爆燃中,反应区远远落在激波阵面之后)。
因为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呈指数关系,因而燃烧非常快。
由于较高的激波强度(或激波速度),因而产生高压。
图1 爆燃波与爆轰波的比较稳态的爆轰过程具有相应的特征压力/时间曲线,图2给出了典型的稳态爆轰波的压力/时间曲线。
爆轰波通过之后,压力突然增加,其后是一个光滑的变化区,逐渐过渡到恒定压力值。
在有些情况下,可以测得气体混合物发生点火之前被激波压缩的形成的高压区,这种所谓的“先导激波”区域被称为冯.纽曼尖峰,冯.纽曼尖峰处具有比爆轰压力更高的值。
稳态爆轰下,在化学计量比浓度附近,其初始压力上升值达到最大值,当混合物浓度向爆轰极限变化时,初始压力上升值逐渐降低。
爆轰理论(下)资料
“起爆中心”有以下主要形成途径:
① 炸药中含有微少气泡,受到冲击绝热压缩。 ② 炸药质点的运动速度不同而产生的摩擦或变形。 ③ 炸药气体产物的渗透使炸药的颗粒表面加热。 ④ 炸药晶体在切面剪应力作用下发生表面局部缺陷 的湮没而成形热点。 ⑤ 由于冲击波在炸药中产生的流体动力学现象,如 射流作用,正规碰撞,马赫碰撞,空穴崩解。 ⑥ 在冲击波作用下炸药发生层裂,相变和相互碰撞 形成热点。
热压缩,受压缩的炸药层各处都均匀地升到很高的温度, 因而化学反应在反应区的整个体积内进行(较难起爆)。
这类反应的炸药一般是均质炸药,即炸药装药是任何一
体积内其成分和密度都是相同的,不含气泡的液体炸药; 接近晶体密度(致密)的固体炸药(如铸装炸药或压装密 度很高的粉状炸药)。
爆速>6000m·s-1,波阵面温度>1000℃才能激起凝聚炸药 的整体反应。
(iii)在化学反应区内,介质质点却处于局部、迅速 、部分的热动力平衡,只是尚未达到化学平衡。
核心:存在一个反应区
表示:爆轰波=冲击波阵面+化学反应区 冲击波阵面炸药的参数突跃,无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区中进行化学反应,压力↓→爆炸产物 的膨胀为止(化学反应区的初态就是冲击波波的状 态1-1面)终态就是爆轰结果的状态2-2面
Qv
可以导出反应区参数的时空参数。
1 (1 t)2
v kv0 (1 1 ) kv0 (1 1 t )
k 1
k
k 1 k
1
v
p
0
2 D
(2 t)
k 1
u
D
Dv
2 炸药爆炸的理论基础3
2.4.5 平面正冲击波冲击波可以用多种方法产生。
炸药爆炸时,高温、高压、高密度的爆炸气体产物高速膨胀,冲击压缩周围介质(包括金属、岩石、及水等凝聚介质及各种气体等),从而在其中形成冲击波的传播;飞行器(如航天器及导弹等)在做超声速飞行时,会在空气中形成空气冲击波;高速穿甲弹撞击装甲钢板、流星冲击地面等都可以在受冲击介质中形成冲击波。
在介绍冲击波的形成例子中,如活塞的推动速度为50m/s 时,形成的冲击波阵面上的压力约为0.125MPa ;当活塞的速度为275m /s 时,形成的冲击波阵面上的压力约为0.29MP a;如果活塞的速度达到700m/s (即大约是声速的2.1倍)时,最终所形成的冲击波阵面上的压力将会达到0.909MPa 。
然而,一个飞行器在大气中飞行,若要在其前方形成冲击波,则其飞行速度必须超过空气的声速,因为飞行器飞行时,在其前面形成的压缩扰动波以大气的声速传播。
而同时,侧部稀疏波以声速侵入飞行器前面瞬时形成的压缩层内。
这样,若飞行器做亚音速飞行,则在前面形成的压缩区就不会发生能量的积聚,即压缩扰动不能发生叠加,因而也就不能形成冲击波。
而当飞行器做超音速飞行时,由于飞行速度大于声速,周围传来的稀疏波尚未来得及将前面形成的压缩层稀疏掉,飞行器又进一步地向前冲击压缩,因而就可使飞行器前面发生能量积聚,即造成压缩波的叠加,从而形成冲击波的传播。
冲击波通过波阵面前后,介质的各个状态参数都是突跃变化的,并且由于波速很快,可以认为波的传播是绝热的过程。
这样便可以利用质量守衡、动量守衡、能量守衡三大定律,进而把波阵面通过前、后介质的状态参量联系起来,得到冲击波的基本关系式,为研究爆轰波奠定基础。
2.4.5 .1 平面正冲击波的基本关系式描述波阵面通过前介质的状态参量与通过后介质突跃到的终态参量之间的关系式称为冲击波的基本关系式。
假设在一单位面积的长管中,有一平面正冲击波(波阵面为平面,且该平面与未扰动介质的流动方向垂直)以速度D 稳定地自左向右传播,波阵面为A -A ,其前方未扰动介质的状态参数为P 0、ρ0、u 0、T 0、e0,波阵面后已扰动介质的状态参数为P1、ρ1、u 1、T 1、e 1(如图2-12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j D u j U j Pj D u j j D u j D u j 2
… (3)
16
3.1.1 爆轰波的基本关系式
由(1)、(2)式可得:
D u 0 v0 p j p0 v0 v j
p j p0 v0 v j
4
第3章 爆轰波的经典理论
Chapman和Jouguet在20世纪初分别提出了关于爆
轰波的平面一维流体动力学理论,简称爆轰波的
CJ理论。
前苏联的泽尔多维奇(Zeldovich,1940年),美 国的冯纽曼(Von Neumann,1942年),德国的道 尔令(Doering,1943年)各自对CJ理论进行了改 进,提出了ZND模型。
P0 O
0
v0
v
爆轰波:
e e0
1 p p0 v0 v Qe 2
22
3.1.2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
3.Rayleigh线和Hugoniot曲线的关系
(1)dc段:v>v0,p>p0 D为虚数 (2)c点: v>v0,p=p0 D=0,定压燃烧 (3)CGAI段: v>v0,p<p0 D>0,u<0;爆燃 其中,CGA段(p-p0)负压值较小, 称弱爆燃支; AI段(p-p0)负压值较大, 称强爆燃支。 A点的爆燃速度最大。
D v0
p p0 v0 v
D2 D2 p 2 v p0 v v0 0
D2 tg tg 2 v0
21
3.1.2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
2. Hugoniot (雨贡纽、雨果尼奥)曲线
P 1 2
冲击波: e e0 1 p p 0 v0 v 2
dv R dv H dv s
30
3.1.2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
p p0 dp dv R v0 v
由于
p p0 dp dp 因此 c j d v dv v v v s s 0
在切点 M以下,当 v 沿 Hugoniot曲线逐渐增大时, a角逐渐增大。即da/dv>0。 因此ds/dv>0,即在M以下,熵s是随v的增大而 增大的。
35
3.1.2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
(3)在Rayleigh线上,CJ点的熵值最大。
P N 1 2
Rayleigh线是化 学反应的变化线。
U 0 e0 Qe U j ej Qj
14
3.1.1 爆轰波的基本关系式
因此,波阵面前后物质总的比内能的变化为:
U j U 0 e j e0 Q j Qe
其中
Q j Qe
就是爆轰反应放出的化学能称为爆热。
15
3.1.1 爆轰波的基本关系式
27
3.1.2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
由该式可知,爆轰波阵面后的稀疏波就不会传入爆轰
反应区之中,因此反应区内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就不会
发生损失,而全部用来支持爆轰波的定常传播。
28
3.1.2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 该CJ条件可由Rayleigh线和Hugoniot曲线相 切来证明。
dp dp dv H dv R
5
第3章 爆轰波的经典理论
对于通常的气相爆炸物爆轰波的传播速度一般约 为1500m/s~4000m/s,爆轰终了断面所达到的 压力和温度分别为数个兆帕和2000K~4000K。 对于军用高猛炸药,爆速通常在6000m/s~ 10000m/s的范围,波阵面穿过后产物的压力高达 数十个吉帕,温度高达3000K~5000K,密度增 大1/3。
3
第3章 爆轰波的经典理论
爆轰波是沿爆炸物传播的强冲击波,其传过后爆
炸物因受到它的强烈冲击作用而立即激起高速化
学反应,形成高温、高压爆轰产物并释放出大量
化学反应热能。 这些能量又被用来支持爆轰波对下一层爆炸物进 行冲击压缩。因此,爆轰波就能够不衰减地传播 下去,可见,爆轰波是一种伴随有化学反应热放 出的强冲击波。
6
3.1 爆轰波的CJ理论
7
3.1 爆轰波的CJ理论
19世纪末研究发现,爆炸物的爆炸过程是爆轰波 沿爆炸物的传播过程,并且发现爆轰一旦被激发, 其传播速度很快趋向该爆炸物所具有的特定数值, 即所谓理想特性爆速。在通常情况下,爆轰波以 该特征速度稳定传播下去。 在揭示爆轰波稳定传播的理论探索中, Chapman和Jouguet各自独立地提出了爆轰流 体动力学理论,提出并论证了爆轰波稳定传播的 条件及其表达式。此理论简称为爆轰波的C-J理 论。
8
3.1 爆轰波的CJ理论
CJ理论假设:流动是一维的,不考虑热传导、热辐射 及其粘滞摩擦等耗散效应;把爆轰波视为一强间断面; 爆轰波通过后化学反应瞬间完成并放出化学反应热,
反应产物处于热化学平衡及热力学平衡状态;爆轰波
阵面传播过程是定常的。
Chapman和Jouguet在以上假设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
第3章 爆轰波的经典理论
1
主要内容
3.1 爆轰波的CJ理论 3.2爆轰波的ZND模型 3.3爆轰和爆燃状态的基本性质(Jouguet法则) 3.4反应区流动的定常解
2
第3章 爆轰波的经典理论
1881年贝尔特劳(Berthelot)、维也里(Vieille)发 现了爆轰现象,即爆轰波的传播现象。 从此,人们对气相爆炸物(2H2+O2,CH4+2O2)和 凝聚相爆炸物(硝基甲烷、TNT、RDX)的爆轰过程 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观察。 实验表明:爆轰过程乃是爆轰波沿爆炸物一层一层地 进行传播的,同时还发现,不同的爆炸物爆轰之后, 爆轰波都趋向于该爆炸物所特有的爆速进行传播。
……(4) ……(5) ……(6) ……(7)
17(5)式可变为:
D v0 p j p0 v0 v j
u j v0 v j
p j p0 v0 v j
3.1.1 爆轰波的基本关系式
由(3)、(6)、(7)式可推导出:
3.1.2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 (2)在Hugoniot曲线上,CJ点的熵值最小。
证明:
e e0 1 p p 0 v0 v Qe 2
1 de v0 v dp p p 0 dv 2
Tds de pdv
Tds
1 v0 v dp p p0 dv 2 2 p p0 2Tds v 0 v d v v 0
j
p0 t p j p0
动量变化: 0 D u0 u j u0 因此:
p j p0 0 D u0 u j u0 (2)
13
3.1.1 爆轰波的基本关系式
(3)能量守恒:以U0和Uj分别表示原始爆炸物及 爆轰后所形成产物单位质量总内能,以 Qe 和 Qj 分 别表示爆炸物和产物单位质量含有的化学能,以 e0和ej代表相应物质的状态内能。则
23
3.1.2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
(4)d点:v=v0,p>p0 D=∞,定容瞬态爆 轰 (5)dLMK段:v<v0,p>p0 D>0,u>0;
p p0 D 2 2 由波速方程可得: tg v0 v v0
2 c0 dp tg 0 2 由声速公式可得: dv s ,o v0
由于爆轰产物中化学能Qj为零,因此:
U j U 0 e j e0 Qe
按照能量守恒定律,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从波阵面前流
入的能量等于从波阵面后流出的能量,即
0 D u 0 U 0 P0 D u 0
1 0 D u 0 D u 0 2 2
(5)
D v0
p p0 v0 v
p p0 v0 v
u j v0 v
所以
D uj cj
31
3.1.2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
5.CJ点的性质
(1)在Hugoniot曲线上,CJ点的爆速最小。 证明:可由Rayleigh线的斜率来证明。
P K
M P0
L
O
0
v0
v
32
11
3.1.1 爆轰波的基本关系式
图4-1爆轰波阵面
12
3.1.1 爆轰波的基本关系式
(1)质量守恒:单位时间内流入波阵面的质量
等于流出的质量。
0 D u0 j D u j
……(1)
(2)动量守恒: 单位时间内作用介质上的冲量等于 其动量的改变。 冲量:
p
或
……(9)
轰波的5个参数 p j , j , u j , T j , D 有解?
Chapman和Jouguet根据爆轰波的传播规律,论证 了第5个关系式,即爆轰波稳定传播的CJ条件式。
19
3.1.2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
20
3.1.2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
1. 爆轰波的波速线( Rayleigh线、瑞利线)
由图示可知:D>C0 该段为爆轰段
24
3.1.2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
其中,MLd段(p-p0)值较小, 称弱爆轰支; MK段(p-p0)值较大, 称强爆轰支。 M点的爆轰速度最小。
25
3.1.2 爆轰波稳定传播的条件
问题:
(1)稳定传播的爆轰波传过后爆 轰产物的状态究竟对应K、M、L三 点的哪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