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1课后梯级演练2-4

合集下载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课后梯级演练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课后梯级演练

A级基础巩固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竖直上抛物体达到最高点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B.电梯匀速上升时,电梯中的人处于平衡状态C.光滑的平板车上有一个小物块,当平板车加速运动时,小物块仍处于静止状态D.竖直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重物,平衡后,用力F将它拉下一段距离后停止,当突然撤去力F时,重物仍处于平衡状态答案:BC解析:根据物体平衡状态的特征分析可知:重物上升至最高点时速度为零,物体在最高点处于瞬时静止状态,但物体在最高点加速度不为零,即a=g,物体不是处于平衡状态,A 是错误的.电梯中的人与电梯一起匀速运动,电梯和人的加速度为零,即处于平衡状态,故B正确.因平板车光滑,小物块在光滑平板车上不受摩擦力,加速度为零,所以物块的静止状态并不改变,C是正确的.弹簧上挂的重物在F撤去瞬间虽处于静止,速度为零,但是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重物处于非平衡状态,故D是错误的.2.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D.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答案:B解析:由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概念可知,在加速度向下时处于失重状态,在加速度向上时处于超重状态,故只有选项B正确.3.(2007·海南高考)游乐园中,游客乘坐能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升降机,可以体会超重与失重的感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B.当升降机减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C.当升降机减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D.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答案:BC解析: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乘客有向上的加速度,是由重力与升降机对乘客支持力的合力产生的.此时升降机对乘客的支持力大于乘客的重力,所以处于超重状态.A错误.当升降机减速下降时,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同理此时乘客也处于超重状态.B正确.当升降机减速上升时,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是由重力与升降机对乘客支持力的合力产生的,所以升降机对乘客的支持力小于乘客的重力,此时失重.C正确.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也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同理可得此时处于失重状态.4.在升降机内,一人站在磅秤上,发现自己的体重减轻了20%,则下列判断可能正确的是(g取10m/s2)() A.升降机以8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B.升降机以2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C .升降机以2m/s 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D .升降机以8m/s 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答案:BC解析:由题意知,磅秤对人的支持力比人的体重小20%,应为失重问题.由分析人的受力得出人的运动情况,由于人与升降机相对静止,那么人的运动情况即为升降机的运动情况.对人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N =ma ,a =0.2g =2m/s 2,竖直向下.5.某同学身高1.8m ,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8m 高度的横竿.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g 取10m/s 2)( )A .2m/sB .4m/sC .6m/sD .8m/s答案:B解析:此同学身高1.8m ,其重心离地面的高度约为0.9m ,当他横着越过1.8m 高的横竿时,重心约升高了0.9m ,由v 20=2gh 得,初速度v 0=2gh =2×10×0.9m/s =32m/s ≈4.24m/s.此结果与4m/s 最接近.6.某钢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4×104N ,如果用这条钢绳使3.5t 的货物匀加速上升,则物体在7s 内发生速度的改变不能超过多少?(g =10m/s 2)答案:10m/s解析:若让钢绳不断,则有T -mg =ma ,那么货物的加速度为:a =107m/s 2依a =Δv t,在7s 内物体的速度变化为:Δv =at =107×7m/s =10m/s 7.一个质量是50kg 的人,站在竖直向上的运动着的升降机的地板上,他看到升降机顶板上悬吊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0N ,而所挂重物的质量为10kg ,如图所示,则这时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多大?(g 取10m/s 2)答案:200N解析:以重物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 (竖直向下)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三定律,拉力F 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40N ,而物体重力G =mg =10×10N =100N ,大于F ,重物处于失重状态,因此可推知升降机的加速度a 的方向向下,即升降机减速上升,由牛顿第二定律F 合=mg -F =ma 得a =mg -F m =100-4010m/s 2=6m/s 2. 以人为研究对象,人受到重力和升降机地板的支持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F N =Ma所以F N =Mg -Ma =(50×10-50×6)N =200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与升降机地板对人的支持力F N 等大反向,故F N ′方向向下,大小为F N ′=F N =200N.B 级 能力提升题8.某同学找了一个用过的易拉罐,在靠近底部的侧面打了一个小孔.用手指按住小孔的同时往罐里装满水,然后将易拉罐向上抛出,运动过程中罐底始终向下,空气阻力不计() A.在易拉罐上升过程中,小孔中有水射出,水射出比罐静止时慢B.在易拉罐下降过程中,小孔中有水射出,水射出比罐静止时快C.在易拉罐上升、下降过程中,小孔中射出水的快慢都和罐静止时相同D.在易拉罐上升、下降过程中,水都不会从小孔中射出答案:D解析:易拉罐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均处于失重状态,易拉罐内的水不会流出.9.如图所示,A为电磁铁,C为胶木秤盘,A和C(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B为铁块、质量为m,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在O点,在电磁铁通电,铁块被吸引加速上升的过程中,轻绳上拉力F的大小为()A.F=mg B.Mg<F<(M+m)gC.F=(M+m)g D.F>(M+m)g答案:D解析:电磁铁通电后,铁块被吸引加速上升,可认为A、B、C组成系统重心加速上移,有向上的加速度,即整个系统处于超重状态,则轻绳拉力F应大于(M+m)g.10.一个物体向上竖直抛出,如果在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所受的空气阻力数值相等,那么在下图中哪一个图象能够正确反映它的速度变化(以向上为正方向)()答案:B解析:上升和下降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a上>a下.速度是矢量,下降阶段v为负值,在t轴下方,故B正确.11.不习惯乘坐电梯的人,在电梯起动或停止时,会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其实这是由于人体超重或失重造成的,超重或失重时,人体的内脏器官在身体内的位置较正常状态下发生了一些微小的上升或下移,这种“五脏挪位”才是使人产生不舒服感觉的原因.关于“五脏挪位”跟电梯运动情况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电梯向上加速运动时,乘电梯的人处于超重状态,有内脏上顶的不舒服感B.当电梯向上减速运动时,乘电梯的人处于超重状态,有内脏下压的不舒服感C.当电梯向下加速运动时,乘电梯的人处于失重状态,有内脏上顶的不舒服感D.当电梯向下减速运动时,乘电梯的人处于失重状态,有内脏上顶的不舒服感答案:C解析:作类比分析,如图所示弹簧下系一小球,在电梯中,当电梯向下加速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mg-F=ma,则F<mg,球相对于原来位置向上移动,故C正确.12.如图所示是电梯上升的速度图象,若电梯地板上放一质量为20kg 的物体,则:(1)前2s 内和4s ~7s 内物体对地板的压力各为多少?(2)整个运动过程中,电梯通过的位移为多少(g 取10m/s 2)?答案:(1)260N 160N (2)27m 解析:(1)前2s 内的加速度a 1=3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m (g +a )=20(10+3)N =260N.4~7s 内电梯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 2=2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2=ma 2,F 2=m (g -a 2)=20(10-2)N =160N.(2)7s 内的位移为s =2+72×6m =27m. 13.为了实现“神舟”六号飞船安全着陆,在飞船距地面约1m 时(即将着陆的瞬间),安装在返回舱底部的四台发动机同时点火工作,使返回舱的速度由8m/s 降至2m/s ,设返回舱质量为3.5×103kg ,减速时间为0.2s ,设上述减速过程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试回答和计算下列问题:(g 取10m/s 2)(1)在返回舱减速下降过程中,航天员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计算减速时间内,航天员的载荷比(即航天员所受的支持力与自身重力的比值).(2)计算在减速过程中,返回舱受到四台发动机推力的大小.答案:(1)超重状态 4 (2)1.40×105N解析:(1)设返回航运动的加速度为a ,则a =v -v 0t =2-80.2m/s 2=-30m/s 2,加速度方向向上,航天员处于超重状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 -F N =ma ,载荷比F N mg =g -a g=4. (2)设返回舱受到的推力为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F =ma ,所以F =mg -ma =3.5×103×(10+30)N =1.40×105N.C 级 高考模拟题14.(2010·高考浙江卷)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上抛(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 对B 的压力一定为零B .上升过程中A 对B 的压力大于A 物体受到的重力C .下降过程中A 对B 的压力大于A 物体受到的重力D .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 对B 的压力等于A 物体受到的重力答案: A解析:上升和下降过程中,两物体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对B的压力为零.。

《绿色通道》 人教版物理必修1课后梯级演练

《绿色通道》 人教版物理必修1课后梯级演练

A 级 基础巩固题1.关于对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瞬时速度为零,平均速度一定为零B .瞬时速度为零,平均速度可以不为零C .瞬时速度不为零,平均速度一定不为零D .瞬时速度不为零,平均速度可以为零答案:BD 解析:某一时刻瞬时速度为零,但包含该时刻的某段时间内物体也可以发生位移,也可能始终保持静止,故A 错误,B 正确;某一时刻瞬时速度不为零,但包含该时刻的一段时间内,物体发生的位移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故C 错误,D 正确.2.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B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C .汽车以速度v 1经过某一路标,子弹以速度v 2从枪口射出,v 1和v 2均指平均速度D .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矢量答案:AD解析:A 项是速度的定义,正确;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B 错误;C 项中两个速度均是瞬时速度,C 错误;D 项是瞬时速度的定义,正确.3.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瞬时速度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 .速率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C .相同时间内平均速度相同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D .瞬时速度的方向始终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答案:A解析:速度是矢量,瞬时速度不变,即运动的快慢和方向都保持不变,该运动必为匀速直线运动,A 正确;速率不变仅表示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有可能变化,故B 错误;某两段相同时间内平均速度相同,但物体在相应时间内速度有可能发生变化,C 错误;速度方向不变但大小可能变化,故D 错误.4.某人以平均速度v 1,从山脚爬上山顶,又以平均速度v 2从山顶按原路返回山脚起点,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A.v 1+v 22,v 1+v 22B.v 1-v 22,v 1-v 22C .0,v 1-v 2v 1+v 2D .0,2v 1v 2v 1+v 2答案:D解析: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之比,故平均速度为零;而平均速率为路程与时间之比,即有v =2x x v 1+x v 2=2v 1v 2v 1+v 2. 5.一辆汽车在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第1s 内通过的位移是8m ,第2s 内通过的位移是20m ,第3s 内通过的位移是30m ,第4s 内通过的位移是10m ,则汽车在最初2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中间2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答案:14 25 17解析:最初2s 内v 1=x 1t 1=8+202m/s =14m/s 中间2s 内v 2=x 2t 2=20+302m/s =25m/s 全部时间内v 3=x 3t 3=8+20+30+104m/s =17m/s. 6.某中学生步行5km 的路程,所需的时间约为( )A .60minB .600minC .20minD .200min答案:A 解析:成人快步行走的速度可以达到2m/s ,每分钟约100多米.因此5km 的路程,所需的时间约50min.中学生的体能已经接近成人,因此选择60min 比较恰当.7.北京体育大学青年教师张键于2000年8月8日8时整,从旅顺老铁山南岬角准时下水,于8月10日上午10时抵达蓬莱阁东沙滩,旅程为123.58km ,直线距离为109km ,不借助任何漂浮物横渡了渤海海峡,创造了男子横渡海峡最长距离的世界纪录.试求:(1)在这次横渡海峡中,张键游泳的平均速率和每游100m 约需的时间分别是多少?(2)在这次横渡中,张键游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1)0.69m/s 145s (2)0.61m/s解析:(1)张键共用时t =50h ,故平均速率v =s t =123.58×10350×3600m/s =0.69m/s 每游100m 的时间t 1=100vs =145s (2)平均速度v =Δx t =109×10350×3600m/s =0.61m/s B 级 能力提升题8.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10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从x =1cm 处运动到x =6cm 处的平均速度是( )A .0.25m/sB .0.2m/sC .0.17m/sD .无法确定 答案:C解析:v =x t =5×10-2m 310s =0.17m/s 9.一质点沿直线Ox 轴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式为x =(5+3t 3)m ,则该质点在t =0至t =2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1=________m/s ;在t =2s 至t =3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2=__________m/s.答案:12 57解析:由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可知,t =0时,x 1=5m ,t =2s 时,x 2=29m ,所以从t =0到t =2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x 2-x 1)/t =24m/2s =12m/s.同理t =3s 时,x 3=86m ,所以从t =2s 到t =3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x 3-x 2)/t =57m/s.10.下表为京九铁路北京西至深圳某一车次运行的时刻表,设火车在表中路段做直线运北京西↓ 深圳自北京西起公里 站名22:18 0北京西 23:30 23:32 92 霸州0:08 0:11 147 任丘1:39 1:45 274 衡水… … …(1)(2)火车由霸州车站开出直至到达衡水车站,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大?(3)在0时10分这一时刻,火车的瞬时速度是多大?答案:(1)76.7km/h (2)86.7km/h (3)0解析:(1)Δx 1=92km ,Δt 1=72min =1.2h则:v 1=Δx 1Δt 1=92km 1.2h=76.7km/h (2)Δx 2=(274-92)km =182km ,Δt 2=127min =2.1h则v 2=Δx 2Δt 2=182km 2.1h=86.7km/h (3)在0时10分时,火车在衡水站停着,则瞬时速度为零.11.质点做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如右图所示,试求:(1)质点在0~2s 内的速度?(2)质点在2~4s 内的速度?(3)质点在0~4s 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少?解析:(1)质点在0~2s 内的位移Δx 1=2m ,故在0~2s 内速度v 1=Δx 1Δt 1=1m/s. (2)质点2~4s 内发生的位移Δx 2=6m -2m =4m ,故在2~4s 内速度v 2=Δx 2Δt 2=2m/s. (3)质点在前4s 内的位移Δx =6m ,故在0~4s 内质点的平均速度:v =Δx Δt =1.5m/s12.一门反坦克炮直接瞄准所要射击的一辆坦克,射击后,经过t1=0.6s,在炮台上看到炮弹爆炸.经过t2=2.1s,才听到爆炸的声音.问坦克离炮台的距离多远?炮弹飞行的水平速度多大?(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空气阻力不计)答案:510m850m/s解析:炮弹的射程就是坦克离炮台的距离s,则s=v(t2-t1)=340×(2.1-0.6)m=510m所以,炮弹的飞行速度v′=st1=5100.6m/s=850m/s.因为光速远远大于声音的速度,所以可以认为t1即是炮弹飞行的时间,t2即是炮弹飞行的时间跟声音从炮弹爆炸点传到大炮所在地的时间之和.因此声音传播的时间是t2-t1,这样就可以求出所需的量了.C级高考模拟题13.(2009·浙江省模拟)在08年北京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一公认的世界飞人,在男子100m决赛和男子200m决赛中分别以9.69s和19.30s的成绩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m决赛中的位移是100m决赛的两倍B.2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6m/sC.1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m/sD.100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m/s答案:C解析:1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v=xt=1009.69=10.32m/s,C正确,100m决赛最大速度无法确定,D错误.100m比赛是直线,200m比赛是曲线,A、B无法确定.。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1课后梯级演练2-(1)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1课后梯级演练2-(1)

A 级 基础巩固题1.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经t s 到达斜面中点,则物体从斜面顶端到底端共用时间为( )A.2t sB.t sC .2t s D.22t s答案:A解析:由x =12at 2,得t =2xa ,知A 正确.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为a ,在时间t 内的位移为x ,末速度为v ,则此物体运动规律的表达式为 ( )A .x =v t +12at 2B .x =v t -12at 2C .x =-v t +12at 2D .x =-v t -12at 2答案:B解析:采用逆向思维,则v 相当于v 0,加速度a 相当于反向,再对应公式x =v 0t +12at 2,易得x =v t -12at 2.3.飞机起飞的过程是由静止开始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飞机在跑道上加速到某速度值时离地升空飞行.已知飞机在跑道上加速前进的距离为1600m ,所用时间为40s ,则飞机的加速度a 和离地速度v 分别为( )A .2m/s 2 80m/sB .2m/s 240m/sC .1m/s 240m/s D .1m/s 2 80m/s 答案:A解析:根据x =12at 2得a =2x t 2=2×1600402m/s 2=2m/s 2 飞机离地速度为v =at =2×40m/s =80m/s.4.用相同材料做成的A 、B 两木块的初速度之比为2∶3,它们以相同的加速度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沿直线滑行直至停止,则它们滑行的( )A .时间之比为1∶1B .时间之比为2∶3C .距离之比为4∶9D .距离之比为2∶3 答案:BC解析:两木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计算其运动时间和位移.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v 0+at ,得t =v -v 0a =-v 0a ,因为加速度相同,因此运动时间之比就等于初速度之比,选项B 正确;将其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公式x =12at 2,知位移之比等于运动时间的平方之比,选项C 正确.5.海滨浴场的滑梯从顶端到入水处的距离约为12m ,一人由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下,在第1s 内的位移为0.75m ,则人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人在整个滑梯上滑下的时间为__________,人入水时的速度为__________,在整个滑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答案:1.5m/s 2 4s 6m/s 3m/s解析:根据x =12at 2,人的加速度为a =2x 1t 2=2×0.7512m/s 2=1.5m/s 2人滑下的时间为t =2xa =2×121.5s =4s人入水的速度为v =at =1.5×4m/s =6m/s人的平均速度为v =x t =124m/s =3m/s 或v =v 0+v 2=0+62m/s =3m/s.6.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v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为v =3-2t ,此函数式中选定__________(物理量)的方向为正方向,物体刚开始做__________运动.若此函数关系表示汽车刹车全过程,则汽车的初速度是__________m/s ,加速度是__________m/s 2.该汽车刹车1s 冲出的距离是__________m ,刹车2s 的位移__________m.答案:v 0 匀减速直线 3 -2 2 2.25解析:将v =3-2t 与v t =v 0+at 对比,可得出:v 0=3m/s ,a =-2m/s 2.7.一质点做直线运动,t =0时,位于坐标原点,下图为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可知:(1)该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 (2)在t =__________s 时刻,质点距坐标原点最远.(3)从t =0到t =20s 内质点的位移是__________;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__. 答案:(1)-4t +0.2t 2 (2)10 (3)0 40m8.如下图所示,为一辆汽车在某段笔直的公路上30s 内行驶的v -t 图象,请根据此图象:(1)用语言描绘汽车的运动情况. (2)求汽车的加速度.(3)利用图象中v -t 图线下的面积,计算汽车在30s 内的位移,并与用公式x =v 0t +12at 2或x =v t 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解析:(1)汽车做初速度为20m/s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2)加速度a =8-2030m/s 2=-0.4m/s 2(3)面积法:位移大小等于梯形的面积大小,即x =8+202×30m =420m平均速度法:v =v 1+v 22=14m/s ,x =v t =14×30m =420m位移公式法:x =v 0t +12at 2=420m.(三种解法所得结果一样)B 级 能力提升题9.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0~t 和t ~3t 两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2∶1B .位移的大小之比为1∶2C .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为1∶1D .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的大小之比为1∶1 答案:ABCD10.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运动了t 1时间,它们的平均速度关系是( )A.v 甲>v 乙B.v 甲<v 乙C.v 甲=v 乙D .上述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v -t 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代表位移大小,由图可知甲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大,而甲、乙运动的时间相同,则v甲>v 乙,选A.11.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5m/s ,第7s 内的位移比第5s 内的位移多4m.求:(1)物体的加速度.(2)物体在5s 内的位移. 答案:(1)2m/s 2 (2)27.5m 解析:利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公式Δs =aT 2求解,令T =1s ,得a =s 7-s 52T 2=42×12m/s 2=2m/s 2.再由位移公式可求得s 5总=v 0t +12at 2=(0.5×5+12×2×52)m =27.5m.12.小球先是在光滑水平面上做了3s 的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滑上一个斜面,经过4s 速度减小为零,此时小球恰好滑到斜面顶端,小球全过程总的路程是4.0m ,求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斜面的长度.答案:0.2m/s 2 1.6m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小球的总路程可分为两段位移大小的和,第一阶段匀速运动,第二阶段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v ,则匀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为v 2,所以x =v t 1+v2t 2,代入数据得4=3v +v2×4,得v =0.8m/s.匀减速阶段,由速度公式得0=v +at 2,解得a =-vt 2=-0.2m/s 2,负号表示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斜面长度为x 2=v2t 2=1.6m.C 级 高考模拟题13.(2010·高考天津卷)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s 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A .0.25m/s 向右B .0.25m/s 向左C .1m/s 向右D .1m/s 向左 答案:B解析:前8s 内位移x =12×3×2-12×5×2=-2mv =x t =-28=-0.25m/s。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1课后梯级演练(3)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1课后梯级演练(3)

A 级 基础巩固题1.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B .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C .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D .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答案:A解析: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选项A 正确.2.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右图所示,在t 0时刻( )A .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小B .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D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 答案:AC解析:由题中图象分析,甲、乙两物体各自做匀加速运动,直接读出在t 0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由题中图象斜率分析,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小.3.如下图所示是汽车中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5s 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那么汽车的平均加速度大小约为( )A .8.0m/s 2B .5.1m/s 2C .2.2m/s 2D .1.6m/s 2答案:C解析:注意将速度单位换算成国际单位米/秒,然后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 =v t -v 0t进行计算.4.物体A 的加速度为3m/s 2,物体B 的加速度为-5m/s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A 的加速度比物体B 的加速度大 B .物体B 的速度变化比物体A 的速度变化快C .物体A 的速度一定在增加D .物体B 的速度可能在减小答案:BD解析:a A =3m/s 2,a B =-5m/s 2.其中“-”号表示物体B 的加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故物体B 的速度变化比物体A 的快.因均不知A 、B 初速度的方向、大小情况,故物体A 、B 均有可能做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即它们的速度可能在增加,亦可能在减小.5.一个质点,初速度的大小为2m/s ,末速度的大小为4m/s ,则( )A .速度改变量的大小可能是6m/sB .速度改变量的大小可能是2m/sC .速度改变量的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D .速度改变量的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ABCD解析:速度改变量Δv =v -v 0.因初、末速度只给了大小,而方向未定,故v 0与v 可能同向,也可能反向.6.2000年8月18日,中央台《新闻联播》报道,我国空军科研人员在飞机零高度、零速度的救生脱险方面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报道称:由于飞机发生故障大多是在起飞、降落阶段,而此时的高度几乎为零高度;另外,在飞行过程中会突然出现停机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飞行员脱险非常困难.为了脱离危险,飞行员必须在0.1s 的时间内向上弹离飞机,如果脱离飞机的速度为20m/s ,可得出飞行员在安全弹离飞机的过程中加速度至少为__________.答案:200m/s 2解析:设向上为正方向,根据题意判断,飞行员在竖直方向的初速度v 0=0,末速度v=20m/s ,经历的时间t =0.1s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有a =v -v 0t,解得:a =200m/s 2.B 级 能力提升题7.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原来v >0,a >0,x >0,从某时刻开始把加速度均匀减小至零,则( )A .速度一直增大,直至加速度为零为止B .速度逐渐减小,直至加速度为零为止C .位移一直增大,直至加速度为零为止D .位移逐渐减小,直至加速度为零为止 答案:A 解析:因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同,所以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均匀减小时,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但速度一直在增大,且运动方向没有变化,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不再增大,即物体开始做匀速运动,而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位移一直增大.8.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第2s 内和第3s 内的速度方向相反B .第2s 内和第3s 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 .第3s 内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D .第5s 内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BCD解析:第2s 内即为第1s 末到第2s 末的一段时间,同理,第3s 内即为第2s 末至第3s 末.由题中图象可知,第2s 内和第3s 内的速度均为正值,故A 错.第2s 内图线的斜率为正值,第3s 内图线的斜率为负值,说明加速度的方向相反,故B 、C 正确.第5s 内速度为负值,图线的斜率为正值,说明速度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反,故D正确.因此,B、C、D正确.9.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2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8m/s.在这2s 内该物体的( )A .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8m/sB .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m/s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4m/s 2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2m/s 2答案:AC解析:题中只给出2s 初、2s 末速度的大小,这就隐含了两个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若两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匀加速运动,Δv =4m/s ,a =2m/s 2;若两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运动必须是往复运动.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Δv =v t -v 0=-12m/s ,全过程时间t =2s ,代入公式得a =v t -v 0t =-8-42m/s 2=-6m/s 2,负号说明a 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即选项A 、C 正确.10.一架飞机以200m/s 的速度匀速飞行;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启动,经过20s 后,速度变为20m/s ;一位运动员冲刺后速度由10m/s 经过5s 后变为0.这三种运动哪一个加速度最大?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有关吗?答案:运动员的加速度最大. 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没有关系.解析:设飞机、汽车、运动员的加速度分别为a 1、a 2、a 3,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得:a 1=0,a 2=20m/s -020s=1m/s 2,a 3=(0-10m/s)/5s =-2m/s 2,可见,运动员的加速度最大,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没有关系.11.测量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A 为滑块,滑块上的遮光板宽Δx =3cm ;B 、C 为光电门(与计时器连接,计时精度为0.1ms),D 为牵引砝码.滑块A 的遮光板通过光电门B 的时间为Δt 1,速度为v 1;通过光电门C 的时间为Δt 2,速度为v 2;滑块在BC 间的运动时间为t ,BC 间的距离为s ;通过改变C 的位置改变t 、s 和v 2,多次改变C 的位置,取得尽可能多的数据.n /次 Δt 1/ms Δt 2/ms t /ms t /s v 1/(m·s -1)v 2/(m·s -1) 1 92.8 66.4 260 0.26 2 92.8 59.7 365 0.365 3 93.2 54.6 462 0.462 4 92.7 50.5 548 0.548 5 93 47.3 627 0.627 6 92.9 44.7 704 0.704 12(1)利用的算式v 1=Δx ×1000Δt 1,v 2=Δx ×1000Δt 2.计算滑块A 的遮光板通过光电门B 的速度和通过光电门C 的瞬时速度,并填在表中(以m/s 为单位,保留两个小数);(2)画出滑块A 的速度图象; (3)计算滑块A 的加速度.答案:(1)速度计算值如下表所示.速度值n /次 Δt 1/ms Δt 2/mst /mst /sv 1/(m·s -1) v 2/(m·s -1)1 92.8 66.4 260 0.26 0.32 0.45 2 92.8 59.7 365 0.365 0.32 0.503 93.2 54.6 462 0.462 0.32 0.554 92.7 50.5 548 0.548 0.32 0.59 5 93 47.3 627 0.627 0.32 0.636 92.9 44.77040.7040.320.67(2)速度图象如下图所示(3)0.5m/s 2解析:本实验研究滑块A 在B 、C 之间的运动,计算滑块通过B 、C 两点的速度,分别用遮光板的宽度除以通过光电门B 、C 的时间Δt 1和Δt 2,即v 1=Δx ×1000Δt 1,v 2=Δx ×1000Δt 2.例如第一次操作,v 1=0.03×100092.8m/s =0.32m/s ,v 2=0.03×100066.4m/s =0.45m/s ,以后的计算就完全相同了.利用a =(v 2-v 1)/t =(0.67-0.45)/(0.704-0.26)m/s 2=0.5m/s 2小结:这是一种研究运动的典型实验.滑块A 每次释放的位置都相同,光电门B 的位置不变,所以滑块A 每次通过B 的速度都是0.32m/s.而光电门C 的位置每次远移,所以滑块A 每次通过C 的速度都不同.实验研究的范围是BC 之间的运动,滑块A 在光电门B 点的速度是初速度,滑块A 在光电门C 点的速度是末速度,BC 之间的运动时间被仪器自动记录,因此能研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12.如图所示,直线甲、乙分别表示两个做直线运动物体的v -t 图象,试回答:(1)甲、乙两物体的初速度各多大?(2)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各多大?反映两物体的运动性质有何不同? (3)经过多长时间它们的速度相同?答案:(1)2m/s 8m/s (2)1.3m/s 2 -1m/s 2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减速直线运动 (3)3s解析:据v -t 图可以得出(1)甲的初速度为v 甲=2m/s ,乙的初速度为v 乙=8m/s.(2)甲的加速度为a 甲=6-23m/s 2=43m/s 2≈1.3m/s 2,乙的加速度为a 乙=0-88m/s 2=-1m/s 2,显然,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减速直线运动.(3)t =3s 时,甲、乙两物体速度相等,皆为v 甲=v 乙=6m/s.C 级 高考模拟题13.(2008·广东理科基础)右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A .t =1s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 2B .t =5s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m/s 2C .第3s 内物体的位移为1.5mD .物体在第3s 内静止 答案:B解析:由题图知,物体在前2s 内的加速度恒定,故t =1s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 1=3-02m/s 2=1.5m/s 2,因此A 错;3s ~7s 内的加速度恒定,故t =5s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 2=34m/s2=0.75m/s 2,因此B 正确;第3s 内物体以3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x =3×1m=3m ,因此C 、D 都错误..。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1课后梯级演练4-5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1课后梯级演练4-5

A级基础巩固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因此这二力平衡D.相互作用的一对力,究竟称哪一个力为作用力是任意的答案:D解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彼此的作用,虽然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但并不是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就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如图所示,P和Q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是()A.P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B.Q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C.P对Q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力D.Q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Q的支持力答案:CD解析:找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时要注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正好是交换着的.3.画出图中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已知物体A静止,重为G,除图D中F=G外,其余图中F<G.答案:A物体受力如下图4.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并成功返回,再次证明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实力.下面关于飞船和火箭上天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对火箭产生一个向上的推力B.火箭受的推力是由于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作用于火箭而产生的C.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向后喷气也不会产生推力D.飞船进入轨道后和地球间存在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答案:AD解析:火箭尾部向外喷气,给喷出的气体一个作用力,而喷出的气体给火箭一个反作用力,火箭就是受到这个反作用力(推力),才克服空气阻力向前飞行的,A正确;飞船进入轨道后,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D正确.5.吊在大厅天花板上的电扇所受重力为G,静止时固定杆对它的拉力为F,扇叶水形转动起来后,杆对它的拉力为F′,则() A.F=G、F=F′B.F=G、F>F′C.电扇静止时,固定杆对它的作用力等于它对固定杆的作用力D.电扇水平转动后,固定杆对它的作用力小于它对固定杆的作用力答案:BC解析:电扇不转动时显然有F=G,而扇叶转动起来后,将向下吹风,即对空气有向下的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空气对叶片有向上的作用力,此时杆对电扇的拉力F′<G,得F′<F,故B、C正确.6.跳高运动员从地面上起跳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B.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C.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D.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答案:AB解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总是大小相等的,但决定物体运动的是物体的合外力大小和方向.7.一根绳子受100N的拉力就会被拉断,如果两人沿反方向同时拉绳,每人用力为________N时绳子就会被拉断;如果将绳子的一端固定,一个人用力拉绳的另一端,则这个人用力为__________N时,绳子就会被拉断.答案:100100.8.如右图所示,质量M=60kg的人通过光滑的定滑轮用绳拉着m=20kg的物体;当物体以加速度a=5m/s2上升时,人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g取10m/s2)答案:300N解析:对物体m: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g=ma,得:F=mg+ma=300N.对人受三个力而平衡.则有F N+F=Mg,得F N=Mg-F=300N由牛顿第三定律:压力F′N=F N=300N.9.如下图所示,物体A、B在力F(平行于斜面)作用下沿粗糙斜面向上运动,A相对于B静止,则物体B受力的个数为()A.4个B.5个C.6个D.7个答案:C解析:以物体B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右图所示,受重力m B g,斜面对B的支持力F N1和A 对B 的压力F N2(因B 与A 、斜面均接触有挤压),斜面对B 的滑动摩擦力F f1(因B 对斜面向上滑动,故方向沿斜面向下),A 对B 的静摩擦力F f2(对物体A 分析知,B 对A 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由力的相互性知A 对B 的静摩擦力必沿斜面向下),还有外力F 共6个力.B 级 能力提升题10.重物A 在升降机的底板上,升降机从地面开始上升,速度逐渐增大到v ,这是第一个过程;而后以速度v 匀速上升,这是第二个过程;再向上速度从v 逐渐减小到零,这是第三个过程;最后保持静止状态,这是第四个过程;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第二、四两个过程,重物A 受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 .只有第二、四两个过程,A 对底板的压力与底板对A 的支持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 .在四个过程中,重物A 受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 .在四个过程中,A 对底板的压力与底板对A 的支持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答案:AD解析:一、三过程物体有加速度,只有二、四过程物体才处于平衡状态,此过程中重物A 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 正确,C 错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故B 错误,D 正确.11.如图所示,甲船及人的总质量为m 1,乙船及人的总质量为m 2,已知m 1=2m 2,甲,乙两船上的人各拉着水平轻绳的一端对绳施力,设甲船上的人施力为F 1,乙船上的人施力为F 2.甲、乙两船原来都静止在水面上,不考虑水面对船的阻力,甲船产生加速度大小为a 1,乙船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 2,则F 1∶F 2,a 1∶a 2各是多少?答案:1∶1 1∶2解析:以绳为研究对象,它受甲船上的人所施加的力F 1和乙船的人所施加的力F 2,由于绳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故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F 2.而绳对甲船上人的力F 1′和F 1,绳对乙船上人的力F 2′和F 2均分别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因此,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 1′=F 1,F 2′=F 2所以F 1′=F 2′分别对甲、乙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a 1=F 1′m 1 a 2=F 2′m 2由于m 1=2m 2,所以a 1∶a 2=1∶2 故F 1∶F 2=1∶1,a 1:a 2=1∶2.12.如图所示,底座A 上装有0.5m 长的直立杆,底座和杆的总质量为M =0.2kg ,杆上套有质量为0.05kg 的小环B ,它与杆之间有摩擦.当环从底座上以4m/s 的初速度飞起时,刚好能达到杆顶而没有脱离直立杆,取g =10m/s 2.求:在环升起过程中,底座对水平面的压力多大?答案:1.7N解析:首先根据题目条件分析小环的运动过程,根据其运动状态分析其受力特点,然后依据牛顿第二定律转换研究对象,对底座受力分析即可求解.对小环上升的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小环受本身的重力mg 和直立杆对其产生的滑动摩擦力f 的作用,设加速度大小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g =ma ,设小环的初速度.v =4m/s ,直立杆长度为s ,小环向上匀减速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得0-v 2=-2as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a =16m/s 2,f =0.3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理解,小环会给直立杆一个反作用力f ′,即小环给直立杆一个竖直向上的滑动摩擦力.因为杆和底座整体平衡,受力分析得F N +f ′=Mg ,所以F N =1.7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底座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也为1.7N.C 级 高考模拟题13.(全国高考)一质量为m 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13g ,g 为重力加速度.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大小为( )A.13mg B .2mg C .mg D.43mg 答案:D解析:对人受力分析可知,人受到重力G 和电梯的支持力F 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G =ma ,a =13g ,所以F =43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人对电梯的压力F ′=43mg ,故选D 项.。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与 理
特别提醒:
人 教
(1)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位置只跟物体的形
版 状有关.


若物体的形状是中心对称的,对称中心就是重心.

(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
新 课
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有关.如:起重机的重
趣.
·






如下图甲所示,直升机通过螺旋桨的高速转动,能够
新 课
在空中飞行;如图乙所示,跳高运动员越横杆的姿势经历
标 了几种变迁,最终大多采取“背越式”的姿势.
物 理
·


在真空中,直升机能否飞行?采取背越式比跨越式有
人 教
何优点?




·
新 课 标
·
物 理
·





1.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B.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
一 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
新 课
C.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它们产生的效果一定相
标同
·
·

D.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
理 质的力
答案:AB
解析:要通过实例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注意力的
人 教
物质性、相互性、力的三要素及作用效果.从力的基本概
标 的方向,用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方
·
·
物 法叫做力的图示. 理
画力的图示的步骤:①选定标度(用多长的线段表示多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课后梯级演练-专题(新)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课后梯级演练-专题(新)

---------------------------------------------------------------最新资料推荐------------------------------------------------------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课后梯级演练-专题(新)A 级基础巩固题 1.如右图所示,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一木块以速度 v 滑上木板,已知木板质量是 M,木块质量是 m,二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那么,木块在木板上滑行时( ) A.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 mg/M B.木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g C.木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木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答案:ABCD 解析:木块所受的合力是摩擦力 mg,所以木块的加速度为mgm= g,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木板同样受到摩擦力作用,其加速度为mgM,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 A、 B、 C、 D 均正确. 2.如下图所示,质量均为 m 的 A、 B 两球之间系着一条不计质量的轻弹簧放在光滑水平面上, A 球紧靠墙壁,今用力 F将 B 球向左推压弹簧,平衡后,突然将力 F撤去的瞬间,则 ( ) A. A 球的加速度为F2m B. A 球的加速度为零 C. B 球的加速度为Fm D. B 球的加速度为零答案:BC 解析:用力 F 压 B 球平衡后,说明在水平方向上,弹簧对 B 球的弹力与力 F平衡,而A 球是弹簧对 A 球的弹力与墙壁对 A 球的弹力相平衡,当撤去了力 F 的瞬间,由于弹簧的弹力是弹簧形变而产生的,这一瞬间,弹簧的形变没有消失,弹簧的弹力还来不及变化,故弹力大小仍为 F,所以 B 球的加速度 aB=Fm,而 A 球1 / 7受力不变,加速度为零, B、 C 两选项正确. 3.如下图所示,有一箱装得很满的土豆,以一定的初速度在动摩擦因数为的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运动,不计其它外力及空气阻力,则中间一质量为m 的土豆 A 受到其他土豆对它的作用力大小应是 ( ) A. mg C. mg 1+2 答案:C 解析:对箱子及土豆整体分析知. B. mg D. mg 1-2 Mg=Ma, a= g. 对 A 土豆分析有 F=m2(a2+ g2) =(2+ 1)m2g2 =mg 2+ 1 4.质量为 50kg 的人站在质量为 200kg 的车上,用绳以 200N 的水平力拉车,如右图所示,车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可以忽略不计,人与车保持相对静止,则 ( ) A.车对地保持相对静止 B.车将以 0.8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 C.车将以 0.4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 D.车将以 1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答案:A 解析:以人和车整体为研究对象,它们所受合外力为零,故加速度为零.车对地保持相对静止. 5. (2008武鸣高一期末)如右图车厢顶部固定一滑轮,在跨过定滑轮绳子的两端各系一个物体,质量分别为 m1、 m2,且 m2m1, m2静止在车厢底板上,当车厢向右运动时,系 m1的那段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为,如右图所示,若滑轮、绳子的质量和摩擦忽略不计,求:(1)车厢的加速度大小; (2)车厢底板对 m2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大小.答案:---------------------------------------------------------------最新资料推荐------------------------------------------------------(1)gtan (2)m2g- m1g/cos m2gtan 解析:(1)设车厢的加速度为 a,车厢的加速度与小球的加速度一致,右图为小球受力分析图, F为 m1g、 T的合力, tan= F/m1g, F= m1gtan= m1a, a= gtan, cos= m1g/T, T=m1g/cos (2)对 m2进行受力分析可得:N+ T= m2g,则车厢底板对 m2的支持力为 N= m2g-m1g/cos m2受到的摩擦力为 F 合= f = m2a= m2gtan. B 级能力提升题 6.如下图所示, A 和 B 质量相等均为 m, A 与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静摩擦因数为 2, 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3,原来在水平拉力 F 的作用下, A 和 B 彼此相对静止,相对地面匀速运动(下图甲),撤消 F后, A 和 B 彼此保持相对静止,相对地面匀减速运动(下图乙),则 A、 B 相对地面匀减速运动的过程中, A、 B 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 ) A. 1mg C. 3mg 答案:CD 解析:B 与地面之间的压力、支持力大小始终等于 A、 B 两个物体的总重力,因此地面对 B 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始终为 Ff=3(2mg). A、 B 匀速运动时,受力平衡:F= Ff, A、 B一起以加速度 a 做减速运动时,对于 A、 B 组成的系统来说,地面对 B 的滑动摩擦力 Ff就是合外力,等于(2ma);对于 A 来说, B 对 A 的静摩擦力 Ff1就是合力,等于3 / 7(ma).于是 Ff1=Ff B. 2mg D. F/2 2.综合以上三式得 Ff1= 3mg 和 Ff1=F2. 7. (2007山东高考)如图所示,物体 A 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 F 作用下, A、 B 保持静止.物体 B 的受力个数为 ( ) A. 2 B. 3 C. 4 D. 5 答案:C 解析:以 A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有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竖直墙面的水平支持力,还有 B 对 A 的支持力和摩擦力,这样才能使之平衡,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A 对 B 有支持力和摩擦力, B 还受到重力和推力 F,所以 B 受四个力作用. 8.如右图所示,用轻细绳 l 连接质量分别为 m1、 m2的 A、 B 两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先后用大小相同的恒力 F,向右拉物体 A 或向左拉物体 B,使 A、 B 一起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种情况,绳 l 的张力为 FT1;第二种情况下,绳 l 的张力为 FT2.请用牛顿力学方法分析和讨论 FT1和 FT2的大小关系.答案:B 解析:把 A、 B 两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利用整体法有:Fm1+ m2 因 A、 B 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故它们的加速度都与整体加速度相同.第一种情况:隔离 m2有 m2m1+ m2F;第二种情况:隔离 m1有 m1m1+ m2F. 9.如图所示,物体 A 的质量是 1kg,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在下列两种情况下,物体 A 的加速度各是多大? (滑轮摩擦不计,绳子质量不计, g=10m/s2) a=FT1=---------------------------------------------------------------最新资料推荐------------------------------------------------------m2a=FT2= m1a= (1)用 F=1N 的力拉绳子. (2)在绳端挂一个质量为 0.1kg 的物体 B. 试讨论:在什么情况下绳端悬挂的物体 B 的重力可近似等于物体 A 所受到的拉力?答案:见解析解析:(1)对 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 a1=FmA=11m/s2=1m/s2. (2)A、 B 的加速度相等,对 A、 B 组成的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 a2=mBgmA+ mB=0.1101+ 0.1m/s20.91m/s2.由于 A、 B 组成的系统的加速度 a=律得,绳的拉力 F = mAa=mAmBgmA+ mB=mBgmA+ mB,对 A,由牛顿第二定mBg1+mBmA.可见,只有当 mB≪mA时,可近似认为 F =mBg. 10.如图所示,一块质量为 M的木板沿倾斜角为的斜面无摩擦地下滑,现要使木板保持匀速,则质量为 m 的人向下奔跑的加速度是多少?答案: m+ Mmgsin 解析:设木板受摩擦力 Ff1,人受摩擦力 Ff2,两者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因为木板匀速,所以沿斜面方向有:Mgsin= Ff1,由牛顿第三定律 Ff1= Ff2又由牛顿第二定律对人有:mgsin+ Ff2= ma 所以 a=m+ Mmgsin. C 级高考模拟题11. (2008宁夏)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设斜面对小5 / 7球的支持力为 N,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 T,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小车向左运动, N可能为零 B.若小车向左运动, T可能为零 C.若小车向右运动, N不可能为零 D.若小车向右运动, T不可能为零答案:AB 解析:若 N= 0,则小球受到重力 mg 和拉力 T 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合力向右,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小球具有向右的加速度.又因车与球相对静止,故车有向右的加速度,对应的运动可能向右加速运动或向左减速运动,选项 A 正确, C 错误.若 T= 0,则小球受到重力 mg 和支持力 N 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合力向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小球具有向左的加速度、又因车与球相对静止,故车有向左的加速度,对应的运动可能向左加速运动或向右减速运动,选项 B 正确, D 错误. 12. (2009高考安徽卷)在 2008 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求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 65kg,吊椅的质量为 15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 g=10m/s2.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正以加速度 a=1m/s2上升时,试求:(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 (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答案:---------------------------------------------------------------最新资料推荐------------------------------------------------------ (1)运动员拉绳的力大小为 440N,方向竖直向下. (2)运动员对吊椅压力大小为 275N,方向竖直向下.解析:解法一:(1)设运动员和吊椅的质量分别为 M和 m,绳拉运动员的力为 F.以运动员和吊椅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的大小为(M+m)g,向上的拉力为 2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F- (M+ m)g= (M + m)a 解得:F= 440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拉绳的力的大小为440N,方向竖直向下. (2)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动员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大小 Mg,绳的拉力 F,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F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FN- Mg= Ma 解得 FN= 275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对吊椅压力大小为 275N,方向竖直向下.解法二:设运动员和吊椅的质量分别为 M 和 m;运动员竖直向下的拉力大小为 F,对吊椅的压力大小为 F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绳对运动员的拉力大小为 F,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小为 FN.分别以运动员和吊椅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FN- Mg =Ma① F- FN- mg=ma② 由①②得 F= 440N FN= 275N.7 / 7。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1课后梯级演练1-4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1课后梯级演练1-4

A级基础巩固题1.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是50Hz的交流电,其相邻的时间间隔是T,若纸带上共打出N个点,纸带上记录的时间为t,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T=0.1s t=NTB.T=0.05s t=(N-1)TC.T=0.02s t=(N-1)TD.T=0.05s t=NT答案:C解析: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所以T=0.02s,纸带上打出N个点,有(N-1)个时间间隔,所以t=(N-1)T.2.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 A.能准确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B.只能粗略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C.能准确地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可以任意地利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答案:BC解析:打在纸带上的点,记录了纸带的运动时间.研究纸带上的点子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应用v=ΔxΔt能准确地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当Δt取得比较小时,这个平均速度可粗略代表纸带经过其中点时的瞬时速度.3.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做实验时,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请你判断一下这可能是因为()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电源的电压不稳C.电源的频率不稳D.振针压得过紧答案:D解析:正常情况下,振针应该恰好敲打在限位板上,这样在纸上才能留下点.当振针与复写纸的距离过大时,振针可能打不到复写纸,这时会出现有时有点,有时无点.如果振针与复写纸的距离过小,振针就会有较长的时间与复写纸接触,这样就会在纸带上留下一段一段的小线段,故应选D.4.下列实验过程中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的步骤顺序是____________.A.启动电源,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一行小点.B.关掉电源.C.取下纸带,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若干个点.如果数出n个点,这些点划分出的间隔数是(n-1)个,由此计算出纸带从第1个点到第n个点的运动时间.D.把纸带装好.E.了解打点计时器的结构,然后把它固定在桌子上.F.用刻度尺测量出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答案:EDABCF解析:进行实验前应先安装好打点计时器,实验开始时应先接通电源,等计时器工作稳定后再拉动纸带;实验结束后,应立即关闭电源以保护计时器,因此正确顺序是EDABCF.5.下列为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4条纸带,其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哪一条(打点时间间隔均相同)()答案:A解析:根据公式v =x t知,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 图中的纸带.6.在下列四个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答案:BC解析:在v -t 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图线是平行于t 轴的一条直线;在x -t 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原则是过原点的直线,故选项B 、C 正确.7.在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一张打点清晰的纸带如下图所示,要求测出D 点瞬时速度.本实验采用包含D 点在内的一段间隔中的平均速度来粗略地代表D 点的瞬时速度,下列几种方法中最准确的是()A.AH Δt 1=v D ,Δt 1=0.14s B.BE Δt 2=v D ,Δt 2=0.06s C.CE Δt 3=v D ,Δt 3=0.1s D.CE Δt 4=v D ,Δt 4=0.04s 答案:D解析:求D 点的瞬时速度,最准确的应是包含该点与该点相邻的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C 错在时间间隔上,CE 间的时间间隔应为0.04s.8.如下图所示,甲、乙两图象分别是某个运动质点的x -t 图象和v -t 图象,试说明在两图象中的OA 、AB 、BC 、CD 、DE 各个阶段表示质点分别做什么运动?解析:题图甲是位移图象,各段表示的运动情况如下:OA 段表示质点从原点出发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AB 段表示质点静止在某一位置处;BC 段表示质点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又回到了出发点;CD 段表示质点继续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为负值;DE 段表示质点沿正方向做匀速运动,最终又回到了出发点.题图乙是速度图象,各段表示的运动情况如下:OA 段速度增大,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加速直线运动;AB 段表示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BC段表示质点仍向前运动,速度减小,是减速直线运动;CD段表示质点沿负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负值表示速度的方向;DE段表示质点仍然沿负方向运动,速度逐渐减小,最终减为零.形状相同的x-t图象和v-t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解题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图象中纵坐标的物理意义,不能混淆.B级能力提升题9.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A.做往复运动B.速度时刻变化C.朝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D.不能确定答案:AB解析:由图象可知,0~2s物体沿正方向运动,2~4s物体沿负方向运动,即物体做往复运动,A选项正确,C、D选项错误,还可看出物体的速度是时刻变化的,故B选项正确.10.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测量点.其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1)试根据纸带上各个测量点间的距离,每隔0.10s测一次速度,计算出打下B、C、D、E、F五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瞬间速度v B v C v D v E v F数值/(m·s-1)(2)以A点为计时起点,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下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变化的关系图线.解析:(1)用包括某点在内的一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近似代表该点的瞬时速度.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如下表所示瞬间速度v B v C v D v E v F数值/(m·s-1)0.4000.4790.5600.6400.721(2)以打A点的时刻为计时开始时刻,确定出各测量点对应的时刻,在坐标系中描点、连线得出图象.如下图所示11.如图所示为某物体运动的位移图象,根据图象求出:(1)0~2s 内、2~6s 内、6~8s 内物体各做什么运动?各段速度多大?(2)整个8s 内的平均速度多大?前6s 内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大?答案:(1)0~2s 内做匀速运动,v 1=2.5m/s ;2~6s 内物体静止;6~8s 内物体做匀速运动,v 3=5m/s.(2)1.875m/s ;0.83m/s.12.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能够更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1=0.29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2=0.11s ,已知遮光板的宽度为3.0cm ,试分别求出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和第二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答案:0.10m/s 0.27m/s解析: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可以用短程内的平均速度来表示该点的瞬时速度.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可计算,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v 1=d Δt 1=0.03m 0.29s=0.10m/s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v 2=d Δt 2=0.03m 0.11s=0.27m/s.C 级高考模拟题13.(2007·北京高考题改编)某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的内容如下:a .安装好实验器材;b .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下图中0、1、2、…、6点所示;c .测量1、2、3、…、6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作:x 1、x 2、x 3、…、x 6;d .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加速直线运动;e .分别计算出x 1、x 2、x 3、…、x 6与对应时间的比值x 1t 1、x 2t 2、x 3t 3、…、x 6t 6;f .以x t 为纵坐标、t 为横坐标,标出x t 与对应时间t 的坐标点,画出x t-t 图线.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还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选项代号)A .电压合适的50Hz 交流电源B .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 .刻度尺D .秒表E .天平F .重锤(2)将最小刻度为1mm 的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0计数点对齐,0、1、2、5计数点所在位置如下图所示,则s 2=________cm ,s 5=__________cm.答案:(1)A C (2)(2.97~3.01)(13.19~13.21)解析:为了保证打点计时器的正常工作,必须选用合适的电源,处理纸带时一般需要毫米刻度尺;刻度尺读数时,由于精确度是0.1mm ,所以需要估计到下一位即0.01mm.。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课后梯级演练专题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课后梯级演练专题

A 级 基础稳固题1A 级 基础稳固题1. 在公式 v = v 0+ at 和 x =v2中波及的五个物理量,除 t 是标量外.其余四个量0t + at2v 、v 0、a 、x 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四个矢量的方向都在一条直线中,当取此中一个量的方向为正方向时, 其余三个量的方向与此同样的取正当, 与此相反的取负值, 若取初速度的 方向为正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匀加快直线运动中 a 取负值B .匀加快直线运动中 a 取正当C .匀减速直线运动中 a 取正当D .不论匀加快直线运动仍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a 都取正当答案: B分析: 据 v = v 0+at 可知,当 v 0 与 a 同向时, v 增大;当 v 0 与 a 反向时, v 减小. x =1 2也是这样,故当 v 0 取正当时,匀加快直线运动中,a 取正;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v 0t + at2 取负.2. 甲、乙两辆汽车,初速度同样,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甲在 3s 内行进 18m 停止,乙在制动后1.5s 停止,则乙行进的距离为()A . 9mB . 18mC .36mD .72m答案: A分析: 设它们的初速度为v 0,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有v =v 0+ v t,甲、乙两车的末速度均2为零,有 v 甲 = v 乙 ,则 x 乙 = v 乙t = 18×1.5m = 9m.3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快直线运动, 它在第 1s 内、第 2s 内的位移之比为 x 1∶ x 2,走完第1m 时和走完第 2m 时的速度之比为 v 1∶ v 2,则以下关系正确的选项是A . x 1∶ x 2 =1∶ 3B . v 1∶ v 2=1∶ 2()C .x 1∶ x 2= 1∶ 3D .v 1∶ v 2= 1∶ 2答案: AD分析: 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快直线运动时,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x 1∶ x 2 ∶x 3=1∶ 3∶ 5;经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应为 t 1∶t 2∶ t 3= 1∶ (2- 1)∶ ( 3- 2);连续相等位移上的末速度之比为v 1∶ v 2∶ v 3 =1∶ 2∶ 3.故答案应为 A 、 D.4.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10m/s ,加快度大小为1m/s 2,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 1s 内的均匀速度为()A . 5.5m/sB . 5m/sC .1m/sD .0.5m/s答案: D2v 01v 02分析: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静止用的时间t = a = 10s ,x 10= 2a = 50m ,x 9= v 0t -2at=49.5m , v = x 10- x 91 = 0.5m/s.5.汽车甲沿着平直的公路以速度 v0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经过某处时,该处恰巧有汽车乙正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快直线运动去追甲车,依据上述已知条件() A.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B.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所走的位移C.可求出乙车从启动到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D.不可以求出上述三者中的任何一个答案: A分析:由题意可知,乙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快直线运动,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二者相遇时 v0t=0+ vt, v= 2v0,所以 A 答案能够获得.描绘位移时首选“ 均匀速度法”.26.以以下图所示, A、 B 两物体在同向来线上运动,当它们相距x= 7m 时, A 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正以4m/s 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而此时物体 B 的速度为 10m/s,方向向右,它在摩擦力作用下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快度大小为2m/s2,则 A 追上 B 所用的时间为()A . 6sB . 7sC.8s D .9s答案: B分析:据题意可得10t-1× 2t2= 4t- 7,解得 t= 7s 或 t=- 1s(舍去 ).应选 B. 27.一火车由甲站以60km/h的速度开出10min 后,一辆汽车做匀速运动去追赶这列火车,且一定在 15min 内追上这列火车,那么汽车的速度不得小于__________km/h.答案: 100分析:火车和汽车都做匀速运动,相遇时位移相等,即相关系v 汽 t≥ v火(t+10汽×15≥ 60×2560), v汽≥ 100km/h.6060,vB 级能力提高题8.物体在斜面上匀加快由静止滑下x1后,又减速地在水平面上滑过x2后停下,测得x2= 2x1,则物体在斜面上的加快度a1与在水平面上的加快度a2的大小关系为()A . a1= a2B. a1= 2a21D. a1= 4a2C.a1= a22答案: B分析:设物体到斜面底端时速度为v,则v2- 0= 2a1x1,0- v2= 2a2 x2,由以上两式可得a1= 2a2,故 B 正确.9.某一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v-t 图象以下图,依据图象求:(1)物体距出发点最远的距离.(2)前 4s 内物体的位移大小.(3)前 4s 内物体经过的行程.x max = 1× 3× 4m = 6m. 分析: (1)3s 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此时2(2)前 4s 内,位移 x =1×3× 4m - 1× 1×2m = 5m.2 2(3)前 4s 内,行程 s = 1× 3× 4m + 1× 1×2m = 7m.2 210. 因为刹车,汽车以 10m/s 的速度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它在前2s 内的均匀速度为 8m/s ,则汽车在前 8s 内的位移为多大?分析: 设第 2s 末的速度为v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由v 0+v,得 v =2 v - v 0=v =2v - v 0 6- 106m/s ,再由 v = v 0+ at 可得,汽车刹车的加快度: a == 2m/s 2=- 2m/s 2.假设汽车t在刹车后经 Ts 时间停下,则0- v 0 0- 105s 停下,后3s 没T = a = s = 5s<8s ,即汽车刹车后经- 28s 内的位移为 x = v 02- 0 102有位移发生,则2a =2×2m = 25m.11.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址出发,甲以 8m/s 的初速度、 1m/s2的加快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以 2m/s 的初速度、 0.5m/s 2的加快度和甲同学同向做匀加快直线运动,求两车再 次相遇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和再次相遇时两车运动的时间.分析: 此题能够从追及问题的临界状态下手去解决.当两车速度同样时,两车相距最远,此时两车运动的时间为 t 1,速度为 v 1,则v 1= v 甲- a 甲 t 1① v 1= v 乙+ a 乙 t 1②v 甲- v 乙 8- 2两式联立解得t 1= = s =4s.甲+ a 乙1+ 0.5a此时两车相距1212Δx= x 1- x 2= (v 甲 t 1- 2a甲 t 1)- (v 乙 t 1+2a 乙 t 1)1× 1× 42 4+ 1×0.5× 42= [(8× 4-2 )- (2× 2 )]m = 12m.当乙车追上甲车时,两车位移均为 x ,运动时间为 t ,则1 2 =v 乙 t + 1 2v 甲 t - a 甲 t 2 a 乙 t .2甲 - v 乙) 2× (8- 2)解得 t = 0,t = 2(v甲+ a 乙 = s = 8s , t = 0 表示出发时辰,不合题意舍去.1+ 0.5aC 级 高考模拟试题12.(2009 ·苏江 )以下图, 以 8m/s 匀速行驶的汽车马上经过路口, 绿灯还有 2s 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泊车线18m. 该车加快时最大加快度大小为 2m/s 2,减速时最大加快度大小为 5m/s 2.此路段同意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m/s.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假如立刻做匀加快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经过泊车线B.假如立刻做匀加快运动,在绿灯熄灭前经过泊车线汽车必定超速C.假如立刻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必定不可以经过泊车线D.假如距泊车线 5m 处减速,汽车能停在泊车线处答案: AC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匀变速运动规律的运用,意在考察考生灵巧运用匀变速运动的规律8+ 12办理实质问题的能力.在加快阶段若向来加快则2s末的速度为12m/s,2s内的位移为s=2×2m= 20m,则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经过泊车线,过的距离小于 16m ,则不可以经过泊车线,如距离泊车线6.4m,不可以停在泊车线处. AC 正确.A正确.汽车向来减速在绿灯熄灭前通5m 处减速,汽车运动的最小距离为。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1课后梯级演练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1课后梯级演练

A 级 基础巩固题1.用30N 的水平外力F 拉一个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质量为20kg 的物体,力F 作用3s 后消失.则第5s 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A .v =4.5m/s ,a =1.5m/s 2B .v =7.5m/s ,a =1.5m/s 2C .v =4.5m/s ,a =0D .v =7.5m/s ,a =0 答案:C解析:有力F 作用时,物体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 =F /m =1.5m/s 2.F 作用3s 末撤去之后,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v =at =4.5m/s ,而加速度为零.2.如果力F 在时间t 内能使质量为m 原来静止的物体产生位移s ,那么( )A .相同的力在相同的时间内使质量是一半的原来静止的物体移动2s 距离B .相同的力在一半的时间内使质量是一半的原来静止的物体移动14s 的距离C .相同的力在2倍的时间内使质量是2倍的原来静止的物体移动相同的距离D .一半的力在相同的时间内使质量是一半的原来静止的物体移动相同的距离答案:AD解析:F =ma ,所以a =F /m ,t 时间内位移为x =12at 2=Ft22m.选项A 中,x A =Ft 22×m 2=Ft 2m=2s ,故A 正确.选项B 中,x B =F ·(t 2)22×12m =Ft 24m =12s ,故B 错误.选项C 中,x c =F (2t )22×2m =Ft 2m =2s ,故C 错误.选项D 中,x D =12F ·t 22×m /2=Ft 22m=s ,故D 正确.3.如右图表示某小球所受的合力与时间的关系,各段的合力大小相同,作用时间相同,设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由此可判定( )A .小球向前运动,再返回停止B .小球向前运动,再返回不会停止C .小球始终向前运动D .小球向前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 答案:C解析:开始一段,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速度等于零时,又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加速、减速运动下去,但速度方向不会发生改变.4.如图所示,ad 、bd 、cd 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每根杆上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a 、b 、c 处释放(初速为0),用t 1、t 2、t 3依次表示各滑环到达d 所用的时间,则( )A .t 1<t 2<t 3B .t 1>t 2>t 3C .t 3>t 1>t 2D .t 1=t 2=t 3 答案:D 解析:小滑环下滑过程中受重力和杆的弹力作用,下滑的加速度可认为是由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产生的,设轨迹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由牛顿第二定律知mg cos θ=ma .①设圆心为O ,半径为R ,由几何关系得,滑环由开始运动至d 点的位移为x =2R cos θ②由运动学公式得x =12at 2③由①②③联立解得t =2R g. 小圆环下滑的时间与细杆的倾斜情况无关,故t 1=t 2=t 3.5.一气球匀速下降,为了获得向上的加速度a ,需扔掉一部分压舱物,扔掉压舱物的质量跟气球原来质量的比值是( )A.a gB.ag -aC.g -a gD.ag +a答案:D解析:匀速下降时,f =Mg ①扔掉压舱物后f -(M -Δm )g =(M -Δm )a ② 由①②可得 Δm M =a a +g6.如图所示,一个物体由A 点出发分别到达C 1、C 2、C 3.物体在三条轨道上的摩擦不计,则( )A .物体到达C 1点时的速度最大B .物体分别在三条轨道上的运动时间相同C .物体到达C 1的时间最短D .在C 3上运动的加速度最小 答案:CD解析:设斜面倾角为θ,则a =g sin θ,θ大的a 大,D 对.又设斜面长为L ,由v2=2as 有v =2gL sin θ=2gh ,三者高度一样,即到达底端速度相等,A 错.t =v a =2ghg sin θ,可见θ大,t 短小,B 错,C 对.B 级 能力提升题7.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可以研究快速变化的力的大小.实验时让某消防队员从一平台上跌落,自由下落2m后双脚触地,接着他用双腿弯曲的方法缓冲,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0.5m,最后停止.用这种方法获得消防队员受到地面冲击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t1时刻消防员的速度最大B.t2时刻消防员的速度最大C.t3时刻消防员的速度最大D.t4时刻消防员的加速度最小答案:BD解析:由图象可判断消防队员的运动过程,t1时刻刚产生地面的冲击力,说明此时消防员刚落地;此后由于地面的冲击力小于重力,所以合力向下,消防员继续加速运动;t2时刻消防员受到的冲击力和重力大小相等而平衡,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此后由于冲击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所以消防员开始做减速运动,t3时刻速度减为零;t4时刻消防员站稳.8.两重叠在一起的滑块,置于固定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右图所示,滑块A、B 的质量分别为M、m,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已知两滑块都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沿斜面滑下,滑块B受到的摩擦力( )A.等于零B.方向沿斜面向上C.大小等于μ1mg cosθD.大于等于μ2mg cosθ答案:BC解析:把A、B两滑块作为一个整体,设其下滑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m)g sinθ-μ1(M+m)g cosθ=(M+m)a解得a=g(sinθ-μ1cosθ)由于a<g sinθ,可见B随A一起下滑过程中,必然受到A对它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设摩擦力为f B,如右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θ-f B=ma解得f B=mg sinθ-ma=mg sinθ-mg(sinθ-μ1cosθ)=μ1mg cosθ故本题答案为B、C.9.质量为100t的机车从停车场出发,经225m后,速度达到54km/h,此时,司机关闭发动机,让机车进站,机车又行驶了125m才停在站上.设所受阻力不变,求机车关闭发动机前所受到的牵引力.(g取10m/s2)解:在加速阶段,初速度v0=0,末速度v1=54km/h=15m/s,位移x1=225m,由v21-v20=2a1x1得,加速度a1=v212x1=1522×225m/s2=0.5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引+F 阻=ma 1①.减速阶段,初速度v 1=15m/s ,末速度v 2=0,位移x 2=125m ,由v 22-v 21=2a 2x 2得加速度a 2=-v 212x 2=-1522×125m/s 2=-0.9m/s 2,负号表示a 2方向与v 1方向相反.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阻=ma 2=-105×0.9N=-9×104N②,负号表示与v 1方向相反.由①②得机车的牵引力为F 引=1.4×105N.解析:机车关闭发动机前在牵引力和阻力共同作用下向前加速;关闭发动机后,机车只在阻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因加速阶段的初、末速度及位移均已知,故可由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阶段的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出合力;在减速阶段初、末速度及位移已知,同理可以求出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出阻力,则由两阶段的力可求出牵引力.解题前应对问题先作定性的分析,弄清物理情景,找出解题的关键,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解题习惯.10.如右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 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 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 点.每隔0.2秒钟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重力加速度g =10m/s 2)t (s)0.0 0.2 0.4… 1.2 1.4 … v (m/s) 0.0 1.0 2.0…1.1 0.7 …求:(1)(2)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t =0.6s 时的瞬时速度v .解:(1)由前三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斜面上匀加速下滑时的加速度为a 1=Δv Δt=5m/s 2,又mg sin α=ma 1,可得α=30°.(2)由后两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水平面上匀减速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2=Δv Δt=2m/s 2, 又μmg =ma 2,可得μ=0.2.(3)设从0.4s 时刻再经历时间t ′,物体滑到B 点达到最大速度v m ,则v m =2.0m/s +a 1t ′;又v m -a 2[1.2s -(0.4s +t ′)]=1.1m/s , 解得t ′=0.1s ,v m =2.5m/s ,即物体在斜面上下滑的时间为0.5s.则t =0.6s 时物体在水平面上,其速度为 v =v m -a 2(t -0.5s)=2.3m/s.解析:本题考查牛顿运动定律的同时,也考查了根据实验数据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由题中所给数据得1.2s 、1.4s 是在水平面上运动,找到匀加速和匀减速的联系点B 对应的时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1.如右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37°,以速度v =10m/s 匀速运行着.现在传送带的A 端轻轻放上一个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已知小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A 、B 间距离x =16m ,则当皮带轮处于下列两种情况时,求小物体从A 端运动到B 端的时间:(1)轮子顺时针方向转动;(2)轮子逆时针方向转动.(已知sin37°=0.6,cos37°=0.8,g 取10m/s 2) 答案:(1)4s (2)2s解析:小物体从A 到B 的运动过程中,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即重力mg 、皮带支持力F N 、皮带摩擦力F f .由于摩擦力的方向始终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因此当轮子按不同方向转动时,小物体与皮带的相对运动方向会有所不同,摩擦力方向也会不同.所以要先判断清楚小物体的受力情况后,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求解.(1)轮子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带动皮带绕轮顺时针方向转动,物体相对于皮带斜向下运动,因此小物体受皮带的摩擦力沿皮带向上,受力情况如下图甲所示.小物体沿皮带下滑的加速度为a =mg sin θ-μmg cos θm=10×(0.6-0.5×0.8)m/s 2=2m/s 2;小物体从A 端运动到B 端的时间为t 顺=2xa=2×162s =4s.(2)轮子及皮带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物体相对于皮带先斜向上运动,因此小物体受到摩擦力先沿皮带向下,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小物体沿皮带下滑的加速度a 1=mg sin θ+μmg cos θm=10(0.6+0.5×0.8)m/s 2=10m/s 2.小物体加速到与皮带运行速度v =10m/s 相等时所需的时间为:t 1=v a 1=1010s =1s.在这段时间内,小物体(相对地)下滑的距离为x 1=12a 1t 21=0.5×10×12m =5m.此后,小物体沿皮带继续加速下滑,它相对于皮带的运动方向向下,皮带对小物体的摩擦力变为沿皮带向上,其加速度变为a 2=g (sin θ-μcos θ)=2m/s 2.运动到B 端所需发生的位移为x 2=(x -x 1)=(16-5)m =11m.设此阶段所需时间为t 2,由运动学公式得x 2=x -x 1=vt 2+12a 2t 22,即11=10t 2+12×2t 22=10t 2+t 22,取舍求解得t 2=1s.所以小物体从A 端运动到B 端的时间为t 逆=t 1+t 2=2s.C 级 高考模拟题12.(2010·高考安徽卷)质量为2kg 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作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 ,其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g 取10m/s 2,求:(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水平推力F 的大小;(3)0~10s 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解析:(1)设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Δt 2,初速度为v 20,末速度为v 2t ,加速度为a 2,则a 2=v 2t -v 20Δt 2=-2m/s 2,设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F 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 =ma 2μ=-a 2g=0.2(2)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Δt 1,初速度为v 10,未速度为v 1t ,加速度为a 1,a 1=v 1t -v 10Δt 1=1m/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有F +F f =ma 1 F =μmg +ma 1=6N(3)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得x =x 1+x 2=v 10Δt 1+12a 1Δt 21+v 20Δt 2+12a 2Δt 22=46m.。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1课后梯级演练4-2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1课后梯级演练4-2

A级基础巩固题1.为了研究加速度跟力和质量的关系,应该采用的研究实验方法是() A.控制变量法B.假设法C.理想实验法D.图象法答案:A2.在某次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中,某人得到的a-F图象如右图所示,从这个实验图象可以得到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这些点并不全是在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上,因此,不能认为当m一定时,a与F成正比B.在实验中总是会出现误差的,这些点偏离这条过原点的直线的原因,可能是误差造成的,如果没有误差,这些点是不会偏离该直线的.因此可以认为:当m一定时,a与F 成正比C.当m一定时,a与F成正比这条规律应该不会错.实验得的结果与该规律不符合是实验做错了D.上述说法都是错的答案:B解析:实验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总会存在一些偏差.3.如图所示,是某次利用气垫导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安装完毕后的示意图,图中A为沙桶和沙,B为定滑轮,C为滑块及上面添加的砝码,D为纸带,E为电火花计时器,F为蓄电池,电压为6V,G是电键,请指出图中的三处错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见解析解析:(1)B接滑块的细线应水平(或与导轨平行)(2)C滑块离计时器太远(3)E电火花计时器用的是220V的交流电,不能接直流电4.某同学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三条图线,这三条图线表示实验中的__________不同.答案:小车的质量5.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同时测出物体的质量、加速度和力,能容易发现三者之间的关系B .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一定要测出加速度的数值,才能找出加速度与力的关系C .可以利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来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D .如果加速度与力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答案:D解析:判断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应控制一个量不变,来探究另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即采取控制变量法,A 错;本实验只是探究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只要找到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可,不一定要测出加速度的具体数值,B 错;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g =a ;不随质量而变化,C 错.6.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A .打点计时器B .天平C .秒表D .低压交流电源E .电池F .纸带G .细绳、砝码、小车、小盘H .薄木板I .装有沙的小桶其中多余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C 、E 毫米刻度尺、带滑轮的长木板.7.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悬挂物的质量应远小于车和砝码的质量B .为减小小车、纸带受到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需要把小车运动平面起始端抬高C .实验结果采用描点法画图象,是为了减小误差D .实验结果采用a -1m坐标作图,是为了根据图线直观地作出判断 答案:ABCD解析:小车做匀加速运动所需要的拉力与小盘和砝码的重力并不相等,但当小车的质量比小盘和砝码的质量大得多时,二力是近似相等的;在实验中我们还要平衡掉摩擦力,以减小实验误差;采用描点法作图象使测出的点尽可能地对称分布于直线两侧,就是一种平均,根据图象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判断出物理量之间的比例关系.B 级 能力提升题8.如图是某些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形成图甲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大B .形成图乙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小C .形成图丙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大D .形成图丁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小答案:AD解析:题图甲,当F =0时,小车就有了加速度,可见是长木板倾角过大.题图乙,当1m→0时,小车质量很大,这时一开始小车的加速度不为零,说明使小车下滑的力已大于最大静摩擦力,也是长木板倾角过大.同理,题图丙、丁都是因为长木板倾角过小.故A 、D 正确.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当小车的质量一定时,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 与拉力F 的数据如下表:0.10 0.23 0.27(1)根据表中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图象.(2)图线存在截距,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由图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如图所示 (2)桌面与小车之间存在摩擦力作用 (3)在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解析:①小车产生加速度的力来自砝码盘通过细线和定滑轮产生的拉力.②桌面与小车间的摩擦力不可避免,可以考虑抬高桌子的右端以抵消摩擦力.10.同学们在做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和合外力的关系的实验时:(1)甲同学为了使小车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小桶和砂的总重量,他采用如下两个措施: ①平衡摩擦力: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小木块,反复移动木块的位置,直到小车在小桶的拉动下带动纸带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②调整砂的多少,使砂和桶的总质量m 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 .请问:以上哪一个措施中有重大错误?(2)乙同学在实验中,他保持小车及砝码总质量M 不变,反复改变砂的质量,并测得一系列数据,结果发现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小桶及砂的总重量mg )与加速度的比值略大于小车及砝码总质量M ,经检查发现滑轮非常光滑,打点计时器工作正常,且事先基本上平衡了摩擦力,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①中平衡摩擦力时.不应用小桶拉动小车做匀速运动,应让小车带动纸带下滑来平衡摩擦力即可;(2)由于未满足m ≪M ,拉小车的合外力F <mg ,因此,M =F a <mg a. 1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做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和合外力的关系的实验时,(使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设小车质量和车上砝码质量之和为M ,砂及砂桶的总质量为m ,分别得出如下图中甲、乙、丙、丁四条图线,其中图甲、乙、丙是a -F 图线,图丁是a -1/M 图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较好地把握了实验条件M远大于mB.丙和丁没有把握好实验条件M远大于mC.甲同学长木板的倾角太小,而乙同学长木板倾角太大D.甲、乙、丙三同学中,丙同学较好地完成了平衡摩擦力的操作答案:ACD解析:因为图象甲和乙中都是直线,说明满足小车质量和车上砝码质量之和M远远大于砂及砂桶的总质量m,丙图象经过坐标原点,说明平衡摩擦力比较到位.C级高考模拟题12.(2009·江苏)“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3)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作出的a-F图线不通过原点,请说明主要原因.答案:(1)0.16(0.15也可)(2)(见图)(3)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这一探究性实验,题中用到的知识点有纸带的处理、表格数据的处理以及图象问题.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的探究能力,以及熟练运用学过知识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绘图的能力.根据Δs =aT2可计算小车的加速度,a=0.16m/s2,运用表格中给出的数据可绘出图象,图象不过原点的主要原因是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1课后梯级演练41.doc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1课后梯级演练41.doc

A级基础巩固题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就是惯性B.物体运动遵循牛顿第一定律,是因为物体有惯性C.人在快速奔跑时不易被别人挡住,是因为在快速奔跑时的惯性要比走路时大D.从受一定牵引力作用的汽车不断卸下货物,汽车的惯性变小答案:BD解析:物体的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它是由质量决定的,但惯性不是质量.2.人从行驶的汽车上跳下来后容易( )A.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跌倒B.向汽车行驶的反方向跌倒C.向汽车右侧跌倒D.向汽车左侧跌倒答案:A解析:由于惯性,人体仍与车同方向向前运动,脚接触地面停止运动,但人体仍向前,故向行驶的方向跌倒.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B.小球由于受重力的作用而自由下落时,它的惯性就不存在了C.一个小球被竖直上抛,当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小球受到向上的推力D.物体的惯性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答案:D解析: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之所以速度改变是受到外力的原因,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不是物体失去了惯性.4.如图所示,物体B在气球A的带动下匀速上升,运动到某一时刻,连接A、B的绳子断了,关于人、B后来的运动情况正确的是(不考虑空气阻力)()□ BA.A仍做匀速上升B.A以初速度。

变速上升C.B做自由落体运动D.B先减速上升再加速下降答案:BD解析:物体B与气球A整体匀速上升,气球的浮力与总重力等大反向,绳子断开后,由于惯性,物体B仍有向上的速度,在重力作用下,B将先减速上升再加速下降,C错误,D正确;对于气球A,浮力大于其自身的重力,合力向上,所以A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做变速运动,A错误,B正确.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其运动状态改变越快B.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可能保持不变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物体一定受到外力作用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所受外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答案:ABC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越大,运动状态改变越快,A正确;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取决于它受到的合外力,如果合外力为零,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B、C正确;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则物体一定受合外力的作用,但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一定是变化的,D错误.6.下列情况下,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是A.火车进站时B.汽车转弯时C.匀速上升的电梯D.将物体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在空中飞行时答案:ABD解析: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发生变化要看速度是否发生变化:A选项是速度大小发生变化;B 选项是速度方向发生变化;C选项是速度不变;D选项是速度大小、方向都发生变化.故选项A、B、D正确.7.歼击机在进入战斗状态时要丢掉副油箱,这样做是为了A.减小重力,使运动状态保持稳定B •增大速度,使运动状态易于改变C.增大加速度,使运动状态不易变化D.减小惯性,有利于运动状态的改变答案:D解析: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越小,惯性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故 D 正确.&在路上跑的人被绊倒时是向前趴着倒下,而慢走的人滑倒时,则多是向后仰着摔倒,如图所示,试分析其原因.解析:路上跑的人被绊倒时,首先是人的脚由于受力而停止向前运动,而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仍要前进,所以人上半身向前趴着倒下•慢走的人,由于进入光滑地面,脚所受阻力突然减小,脚的速度加快,而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仍将维持原来较慢的速度,所以人将向后仰倒.B级能力提升题9.如图所示,一个劈形物体M放在固定的光滑的斜面上,上表面水平,在上面放一光滑的小球加,劈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曲线D.抛物线答案:B解析:小球"z在水平方向不旻力,故在水平方向保持静止状态,没有位移,所以选B.10.在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后,四位同学分别列举实例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认识,你认为以下四个选项中几位同学的研究结论正确的是A.甲同学研究从地面竖直向上跳起来的运动,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自转,他发现人总是落回原处,经过思考,他认为这是因为人在空中滞留的时间太短,如果时间足够长,人应该落在跳起点的西侧B.乙同学通过观察资料片,他发现在轨道上的卫星不用火箭施加任何推力就能自行绕地球运转,他认为是惯性维持了卫星的这种运动C.丙同学通过观察发现,让一列火车停下来比让一辆汽车停下来要困难得多,他认为根本原因是列车的惯性要比汽车的惯性大D.丁同学观看战争资料片,研究飞机投弹轰炸,他认为若要炸得准确,关键是当飞机飞到目标正上方时,准时将炸弹释放答案:C解析: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自转,甲同学研究从地面竖直向上跳起来的运动.人跳起时相对地面水平方向静止,由于惯性,他在起跳的这段时间内,水平方向仍然要保持相对地面静止,所以人总是要落回原处,和时间的长短并没有关系,A错;轨道上的卫星能自行绕地球运转,受到了地球的引力作用,B错;投弹要炸得准确,必须提前释放炸弹,这样由于惯性,炸弹在水平方向保持匀速运动.飞行一段距离后才正好到达目标.D错.11.如右图所示,小球加用细线悬挂在水平向左运动的火车车厢内,以下说法正确的A.当火车向左匀速前进,且小球"2相对车厢静止不动时,悬线沿竖直方向B.当火车向左加速运动时,小球及悬线向位置1偏转C.当火车向左加速运动时,小球及悬线向位置2偏转D.当火车向左减速运动时,小球及悬线向位置2偏转答案:AC解析:火车向左匀速运动,且小球相对车厢静止不动,小球处于平衡状态,受合力为零, 而只有悬线竖直,即拉力竖直向上与重力平衡时才能满足平衡条件,故A选项是正确的;当火车向左加速运动时,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速度,所以小球和悬线向后偏转即向位置2偏转,故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当火车向左减速运动时,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速度,所以小球和悬线向前偏转即向位置1偏转,故D选项是错误的.12.如图所示,重球系于线DC下端,重球下再系一根同样的绳B4,下列说法中正确A.在绳的A端缓慢增加拉力,结果CD绳拉断B.在绳的A端缓慢增加拉力,结果绳拉断C.在绳的A端突然猛一拉,结果AB绳拉断D.在绳的A端突然猛一拉,结果CD绳拉断答案:AC解析:重球受力如图所示,在绳的A端缓慢增加拉力,使得重球在足够的时间发生了微小的位移,以致CD绳的拉力逐渐增大,这个过程进行缓慢,可以认为重球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即FT2=F「+mg,随着FT]增大,尸兀也增大,且FT?总是大于皿,所以CD 绳被拉断,A项正确,B项错误;若在A端猛拉,因为重球质量很大,力的作用时间极短, 由于惯性,重球向下的位移极小(可以看成运动状态未来得及改变),以致CD绳的拉力几乎未增加,FTi已达到极限程度,故AB绳先断,C项正确,D项错误.F T XmgC级高考模拟题13. (2006•广东)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答案:A解析: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1课后梯级演练3-4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1课后梯级演练3-4

A级基础巩固题1.关于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力就是分力的代数和B.合力总比某一分力大C.分力与合力的方向总是不一致的D.合力等于某一分力是可能的答案:D解析:合力是分力的矢量和,而不是代数和,所以A项错误.合力介于两分力代数和两分力代数差的绝对值之间,因此B项错误,D项正确.当两分力方向相同时,合力与分力方向相同,C项错误.2.一个重为20N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用一个F=5N的力竖直向上拉该物体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A.15N B.25NC.20N D.0答案:D解析:由于物体的重力大于拉力,则地面对物体有支持力.对物体,所受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3.关于共点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是共点力B.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是一对平衡力,则这两个力是共点力C.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几个力.如果它们的作用点在同一点上,则这几个力是共点力D.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几个力,如果它们力的作用线汇交于同一点,则这几个力是共点力答案:A解析: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以在一条直线上,此时既是一对平衡力,又是共点力,也可以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时既不是平衡力,也不是共点力,A错,B对,C、D正确.但本题是判断不正确的,选A.4.两个共点力的大小为F1=15N,F2=8N,它们的合力不可能等于() A.9N B.25NC.8N D.21N答案:B解析:力F1和F2的合力的大小范围为7N≤F≤23N,A、C、D三项均在此范围之内,均有可能,只有B项超出了这个范围,因此,F1、F2的合力不可能等于25N.5.弹簧秤两端各拴一绳,用大小都等于F,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分别拉住两绳,则弹簧秤的读数F1和弹簧秤所受的合力F2分别为() A.F1=2F,F2=2F B.F1=0,F2=0C.F1=2F,F2=0 D.F1=F,F2=0答案:D6.关于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F1、F2与其合力F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大小随F1、F2间的夹角的增大而增大B.F大小一定大于F1、F2中最大者C.F大小随F1、F2间的夹角的增大而减小D.F大小不能小于F1、F2中最小者答案:C解析:合力F 的取值范围为:|F 1-F 2|≤F ≤F 1+F 2,所以F 可能大于F 1、F 2中最大者,也可能小于F 1、F 2中最小者,B 、D 错误.当两分力夹角为0°时,合力最大,等于两分力之和,夹角增大合力减小,当夹角为180°时,合力最小,为两分力之差,故A 错,C 正确.7.有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 1和F 2,当它们的夹角为120°时合力为F ,则当它们间夹角为90°时,合力多大? 答案:2F解析:分力大小相等,成120°角时,其合力等于分力.则F 1=F 2=F .在分力成90°角时,F 合=2F .8.有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它们的合力大小F 随两力夹角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则两力大小分别为多少?解析:设两力大小分别为F 1、F 2,由图象知,θ=180°时,有|F 1-F 2|=4N ①当θ=0°时,有F 1+F 2=12N ②由①②可得F 1=8N ,F 2=4N(或F 1=4N ,F 2=8N).B 级 能力提升题9.两个共点力同向时合力为a ,反向时合力为b ,当两个力垂直时,合力大小为( ) A.a 2+b 2 B.(a 2+b 2)/2C.a +bD.(a +b )/2答案:B解析:设两个共点力分别为F 1、F 2,由题意可知,F 1+F 2=a ,F 1-F 2=b .所以F 1=a +b 2,F 2=a -b 2;两个力垂直时合力F =F 21+F 22=(a 2+b 2)/2,所以B 正确. 10.用三根轻绳将质量为m 的物块悬挂在空中,如下图所示,已知绳ac 和bc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则ac 绳和bc 绳中的拉力分别为( )A.32mg ,12mgB.12mg ,32mg C.34mg ,12mg D.12mg ,34mg 答案:A解析:将绳ac 和bc 的拉力合成,由平衡条件可知,合力大小与重力相等.如下图所示,因ac 绳和bc 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所以平行四边形为矩形,由图可知,ac 绳的拉力F ac =mg cos30°=32mg .bc 绳的拉力F bc =mg sin30°=12mg . 所以正确选项为A.11.用细绳AC 和BC 吊一重物,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30°和60°,如下图所示.已知绳AC 能承受最大拉力为150N ,绳BC 能承受最大拉力100N ,为使绳子不断裂,求物体的最大重力不应超过多少?答案:G ≤173N解析:本题是三个力的共点力平衡问题,选结点C 为研究对象,任意假设AC 或BC 达到最大拉力,求解另一绳的张力,从而判断哪一条绳先达到最大张力.如右图所示,结点C 处受到的三个力的方向已确定.F AC 和F BC 的合力与重力G 属于二力平衡,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设F AC 刚达到最大值,即F AC =150N ,根据几何关系得F BC =F AC tan30°=86.6N<100N此时重物的重力G =F AC cos30°=15032N =173N 即当重物的重力G =173N 时,F AC 已达到最大值150N ,而此时BC 绳还未达到最大值,如果再增大重物,AC 绳将要断裂,所以G ≤173N.12.大小均为10N 的两个共点力,当其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多少?若再增加一个大小为12N 的力,三个力共点且在一个平面内,并且互成120°角,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大小为多少?答案:10N 2N解析:我们可依据题给条件作出平行四边形,如右图所示,由示意图可看出每一个力与合力间的夹角为60°,根据几何知识可知,代表合力F 的线段长与代表F 1、F 2的线段长是相等的,因此合力大小应为10N.当再加一个12N 的力,且均与F 1、F 2夹角为120°,由图可分析,这个力应与F 1、F 2的合力F 在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反,故可将三个力的合力看成是12N 的力与F 的合成的结果,即三个力的合力大小为2N.C 级 高考模拟题13.(2010·高考广东卷)右图为节日里悬挂灯笼的一种方式,A 、B 两点等高,O 为结点,轻绳AO 、BO 长度相等,拉力分别为F A 、F B ,灯笼受到的重力为G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F A一定小于GB.F A与F B大小相等C.F A与F B是一对平衡力D.F A与F B大小之和等于G答案:B解析:由等高等长知,左右力对称,选项B正确.选项A错误,有可能大于;选项D错误,不是大小之和而是矢量之和.选项C错误,这两个力的矢量和与重力是平衡力.。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1课件2-专题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1课件2-专题

人 教 版 必 修 一 新 课 标 · ·
方法四: 方法四:利用 v-t 图象法求解 - 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 火车刹车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 - 图象如图所示, 的面积对应于刹车时所发生的位移.由图可知, 的面积对应于刹车时所发生的位移.由图可知,△BDC 的 面积对应于刹车最后 1s 内的位移 x1,△AOC 的面积对应 于刹车过程的总位移 x. S△AOC 72 因为△ ∽△BDC,所以 因为△AOC∽△ ∽△ , = 2=49 S△BDC 1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x1 故 =49,因此 x=49×2m=98m , = × = x
人 教 版 必 修 一 新 课 标 物 理 · ·
人 教 版 必 修 一 新 课 标 · ·
1.三个基本公式 . (1)速度公式:v=v0+at 速度公式: = 速度公式 1 2 (2)位移公式:x=v0t+ at 位移公式: 位移公式 = + 2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2-v2=2ax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 0 三个基本公式中共涉及五个物理量, 三个基本公式中共涉及五个物理量, 只要知道三个 就可以求其他两个量,原则上只要应用三式中的两 量,就可以求其他两个量,原则上只要应用三式中的两 任何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都能解, 式,任何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都能解,但往往应用推论 式来解更简单. 式来解更简单.
人 教 版 必 修 一 新 课 标 · ·
方法二: 方法二:利用速度公式和由平均速度求位移的公式求 解 设火车开始刹车时的速度为 v0,刹车加速度为 a,已 , 知刹车末速度 v=0,由速度公式 v=v0+at 得 v0=v-at = , = - =-7a① =- ① v6=v0+6t=- +6a=- ② =-7a+ =- =-a② =- 因为最后 1s 的位移为 2m,根据由平均速度求位移的 , v6+0 公式得 2m= = ×1 2 代入② =-4m/s2,再将 a 解之得 v6=4m/s,将 v6 代入②得 a=- , =- 值代入① 值代入①得 v0=28m/s, , 再根据由平均速度求位移的公式得 28+0 + 刹车过程中的总位移 x= = ×7m=98m = 2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1课后梯级演练1-2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1课后梯级演练1-2

A级基础巩固题1.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北京,下列叙述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A.火车在早上6点10分从上海站出发B.列车共运行了12小时C.列车在9点45分到达中途的南京站D.列车在南京站停车10分钟答案:BD解析:在时间轴上时刻与“点”对应,时间间隔与“线段”对应,6点10分出发,这是时间轴上的一“点”,是时刻,故A错;列车运行了12小时,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线段”,是时间间隔,故B正确;9点45分到达南京站,这是时间轴上的一“点”,故C错误;在南京站停车10分钟,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线段”,是时间间隔,故D正确.2.下列分析中涉及研究位移的是() A.交管部门在对车辆年检中,了解汽车行程计量值B.指挥部通过卫星搜索侦察小分队深入敌方阵地的具体位置C.运动员王军霞在第26届奥运会上获得了女子5000m的奥运会金牌D.高速公路路牌标示“上海80km”答案:B解析:汽车行程、女子5000m和上海80km均指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即路程.卫星搜索侦察小分队则关心的是位置的变化.3.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B.凡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都是矢量C.-10m比2m的位移小D.-10℃比8℃的温度低答案:AD解析: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矢量相加减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法则.有的物理量虽然有大小也有方向,但加减时满足算术法则,这样的物理量不是矢量是标量.如初中学过的电流虽然有大小也有方向,但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因而电流是标量.故A 正确,B错误;规定了正方向之后矢量可以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来表示,但其正负仅表示方向,其大小要比较绝对值,故C错误;有正负号的物理量不一定是矢量,如温度其正负仅表示某温度是比0℃高还是低,故D正确.4.一支100m长的队伍沿笔直的道路匀速前进,通信兵从队尾赶到队首传达完命令后立即返回.当通信兵回到队尾时,队伍已前进了200m,在这个过程中,通信兵的位移大小是() A.400m B.100mC.200m D.300m答案:C解析:位移只决定于始末位置,出发时及回到队尾时,通信兵都在队尾,而队伍前进200m,队尾自然也前进200m.5.下列哪种情况下指的是位移() A.出租车司机按里程收费B.标准田径场的周长是400mC.乘飞机由北京到上海的直线距离约为1080kmD.铅球运动员的成绩是指铅球通过的位移答案:C解析:位移的大小是始末位置间的距离,可知B、D错误,C正确;而出租车通常并不沿一直线单向前进,故A错误.6.质点沿一边长为2m的正方形轨道逆时针方向运动,每1s移动1m,初始位置在某边的中点,如右图所示,分别求下列情况下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并在图上画出各位移矢量.(1)从A点开始到第2s末时;(2)从A点开始到第4s末时;(3)从A点开始到第8s末时.解析:(1)位移:x1=2m,路程:l1=2m.(2)位移:x2=2m,路程:l2=4m.(3)位移:x3=0,路程:l3=8m.位移矢量如下图所示.7.在如下图所示的时间坐标轴上找到:(1)第3s末;(2)第2s初;(3)第3s初;(4)3s内;(5)第3s内.答案:如下图所示8.一质点沿x轴运动,开始时位置为x0=-2m,第1s末位置为x1=3m,第2s末位置为x2=1m.请分别求出第1s内和第2s内质点位移的大小和方向?答案:5m,沿x轴正向-2m,沿x轴负向解析:第1s内,Δx1=x1-x0=3m-(-2m)=5m,方向沿x轴正方向.第2s内,Δx2=x2-x1=1m-3m=-2m,方向沿x轴负方向.B级能力提升题9.甲、乙两小分队进行代号为“猎狐”的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荧屏上观察到小分队的行军路线如图所示.小分队同时由O点出发,最后同时捕“狐”于A 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分队的行军路程s甲=s乙B.两小分队的位移相等C.两小分队都做曲线运动D.两小分队的速率v甲>v乙答案:BCD解析:荧屏上显示的曲线应为甲、乙两小分队的实际轨迹,故s甲>s乙,选项A错误;他们从同一地点出发,到达同一位置A ,故位移应相等,选项B 正确;轨迹为曲线就应是曲线运动,选项C 正确;又由于速率v =st,故选项D 正确.10.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在下图所示的位移坐标轴上O 、S 1、S 2……S n -1、S n 分别为物体在开始和第1s 末,第2s 末……第(n -1)s 末、第n s 末的位置,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OS 1为第2s 内的位移,方向由O 指向S 1B .OS n -1为(n -1)s 内的位移,方向由O 指向S n -1C .S 2S n 为前2n s 内的位移,方向由S 2指向S nD .S n -1S n 为第n s 内的位移,方向由S n -1指向S n 答案:BD解析:题中O 、S 1、S 2……S n -1、S n 分别为不同位置,分别与各个时刻对应,而题中选项所列位移与时间对应,故要深刻理解和区别时间与时刻、位移与位置.针对位移这一概念,要对应这一段时间找好它的初位置、末位置,并画出这一过程的有向线段,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由图可知B 、D 正确.11.桌面离地面高为0.8m ,小球从桌面处被竖直向上抛出,上升0.5m 后又下落,最后到达地面,如图所示.分别以地面和桌面为原点建立坐标系,方向均以向上为正,请填充表中空格并回答问题:的选取有无关系?12.经过查询,下表为T16次列车的相关数据介绍,请读表后回答下列问题:(2)表中数据显示,列车在中途停站的时间共有多少?(3)表中的里程数据所表示的是位移还是路程?答案:(1)运行时间20小时25分钟(2)16分钟(3)路程C级高考模拟题13.(2009·聊城模拟)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很长,时刻很短B.第2s内和2s都是指一段时间间隔C.时光不能倒流,因此时间是矢量D.“北京时间12点整”其实指的是时刻答案:BD解析:时间指一过程,时刻指某一瞬间,故A错.第2s内和2s都指时间间隔,故B 对.时间是标量,故C错.“12点整”指时刻,故D对.。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1课后梯级演练4-7-1

《绿色通道》人教版物理必修1课后梯级演练4-7-1

A级基础巩固题1.共点的五个力平衡,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其中四个力的合力与第五个力等大反向B.其中三个力的合力与其余的两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C.五个力合力为零D.撤去其中的三个力,物体一定不平衡答案:D解析:五个共点力平衡,则五个力合力为零,选项A、B、C正确.撤去其中三个力,剩余两力,有可能合力仍为零,则D项错误.2.某物体受到四个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保持其中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使另一个大小为F的力方向转过90°,则欲使物体仍能保持静止状态,必须再加上一个大小为多少的力() A.F B.2FC.2F D.3F答案:B解析:物体受到四个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知,力F与另三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大反向,当力F转过90°时,力F与另三个力的合力大小为2F,因此,欲使物体仍能保持静止状态,必须再加一个大小为2F的力,故只有B正确.3.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拉力F的作用,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物体受到的拉力F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是()A.向上偏左B.向上偏右C.竖直向上D.竖直向下答案:C解析:物体受四个力的作用,如图所示,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由受力平衡知:力F的水平分量与摩擦力F′大小相等,故两力的合力竖直向上,大小等于F竖直向上的分量.4.如右图所示,重20N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30°的粗糙斜面上,物体与固定在斜面上的轻弹簧连接,设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2N,则受弹簧的弹力为()①可能为零②可能为22N,方向沿斜面向上③可能为2N,方向沿斜面向上④可能为2N,方向沿斜面向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假设物体有向下滑的趋势,则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达到最大值时,弹力向下有最大值为2N;假设物体有向上滑的趋势,则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下,达到最大值时,弹力向上有最大值为22N.故①、②、③、④均正确,正确选项为D.5.如右图所示,匀速吊起重为G的水泥梁时,如果系水泥梁的绳子的最大拉力不能大于G,则绳子与水泥梁间的夹角α应不小于________.答案:30°6.质量为m的木箱在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如右图所示,已知木箱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那么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应为下列中的哪个()A.μmg B.μ(mg+F sinθ)C.μ(mg-F sinθ) D.F cosθ答案:BD解析: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设受到的摩擦力为F f,则沿水平和竖直方向有:水平方向:F cosθ=F f(二力平衡)竖直方向:F N=mg+F sinθ,由于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所以有:F f=μF N,由此可见,答案为BD正确,该题巧妙的考查了利用平衡状态来判断摩擦力的大小,由于学生对前面关于滑动摩擦力的知识印象深刻,对刚学习的知识,比较生疏,所以答案D容易漏选.B级能力提升题7.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体上,一个水平力F推着物块(如图).在推力F由零逐渐加大的过程中,物块和斜面都保持静止状态.在此过程中,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逐渐增大B.物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地面受到的压力逐渐增大D.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逐渐增大答案:AD解析:以物块m为研究对象,在垂直斜面方向:支持力F N=mg cosθ+F sinθ,在平行于斜面方向:摩擦力F f=mg sinθ-F cosθ,故F f方向有两种可能;由整体分析可知地面摩擦力等于推力F.8.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所示.今对小球a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并对小球b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下图中的()答案:A解析:方法一:整体法以a、b两小球及它们间的连线为研究对象,因施加的恒力合力为零,重力竖直向下,故平衡时连接a与悬点的细线必须竖直,且其拉力等于两球重力之和,所以A正确.方法二:隔离法以b为研究对象,小球b受G b、F和F T三个力的作用如图乙所示,F和F T的合力F1=G b且竖直向上.以a为研究对象,小球a受图甲所示的G a、F、F′T和悬点相连的悬线拉力F3(方向未知)四个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F′T=F T,根据力的合成知F和F′T的合力F2=F1且方向竖直向下,因此根据平衡条件F2和G a的合力竖直向下,F3必定竖直向上,同样得正确选项为A,由此可见隔离法不如整体法简便.9.如右图所示,将一根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的两端分别系在两根立于水平地面上的竖直杆的不等高的两点a、b上,用一个动滑轮O悬挂一个重物后放在绳子上(滑轮重力及与绳间摩擦不计),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间的夹角∠aOb为θ1;若现将绳子b端慢慢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待整个系统再次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间的夹角∠aOb为θ2,则()A.θ1>θ2B.θ1=θ2C.θ1<θ2D.θ1和θ2关系不确定答案:B解析:选滑轮为研究对象,其受竖直向下的拉力F (大小等于悬挂物的重力)和两边悬绳的拉力.由于两侧绳的拉力大小相等,且由平衡条件知两侧悬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设两侧悬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绳长为l ,两竖直杆间距为D ,滑轮左侧绳长为x ,则右侧绳长为l -x ,滑轮距左侧杆距离为d ,则距右侧杆距离为D -d ,如图所示,由图中边角关系知sin α=d x =D -d l -x =Dl.即两侧悬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大小仅由绳长和两杆间距决定,而与悬点高度差无关,故θ=2α保持不变.10.如右图所示,物体A 、B 的质量分别为10kg 和4kg ,轻绳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C 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与物体A 连接,物体B 用质量不计的动滑轮悬挂于绳上,绳张角为120°,与物体A 相连的部分轻绳沿竖直方向.不计一切摩擦,系统静止,则水平面对物体A 的支持力大小为__________N.答案:60解析:由B 物体平衡可知绳子拉力为40N ,A 物体在重力、绳子拉力和地面支持力作用下平衡,地面支持力为60N.11.如右图所示,半径为R 的半球支撑面顶部有一小孔.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两个小球(视为质点),通过一根穿过半球顶部小孔的细线相连,不计所有摩擦.请你分析:(1)m 2小球静止在球面上时,其平衡位置与半球面的球心连线跟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m 1、m 2、θ和R 之间应满足什么关系?(2)若m 2小球静止于θ=45°处,现将其沿半球面稍稍向下移动一些,则释放后m 2能否回到原来位置?请作简析.答案:(1)m 1=m 2cos θ(或cos θ=m 1m 2) (2)不能回到原来位置.解析:(1)m 2小球静止在球面上时,m 1小球也同样静止,分析m 1小球的平衡状态可以判断细线的拉力为m 1g .再以m 2小球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其受到细线的拉力T =m 1g 、本身的重力m 2g 、半球面的支持力N 的作用,根据平衡条件有m 2g cos θ=m 1g ,所以m 1=m 2cos θ(或cos θ=m 1m 2),与R 无关.(2)如果将m 2小球沿半球面稍稍向下移动一些,m 2小球沿半径方向受力仍然平衡,所受的合力沿切线方向,大小为m 2g cos θ′-m 1g =m 2g (cos θ′-cos45°),因为θ′<45°,所以m 2g (cos θ′-cos45°)>0,即合力沿切线方向向下,所以m 2将向下运动.12.如右图所示,在三角架A 、B 、C 的B 处悬挂一定滑轮,人用它匀速地提起重物.已知物重G 1=300N ,人体重G 2=500N ,求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力,斜杆BC 受的压力,横杆AB 受的拉力.解析:对人分析,由平衡条件可得F 1=G 2-G 1=200N ,绳对B 点竖直向下的拉力F 2=2G 1=600N ,对B 点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F C =F 2/sin60°=2F 2/3=4003N ,F A =F C cos60°=4003×1/2=2003N.C 级 高考模拟题13.(2010·高考湖南卷)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 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 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 1和F 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3-1B .2- 3C.32-12D .1-32答案:B解析:物体受重力mg 、支持力N 、摩擦力f ,根据平衡条件有,当拉物块时F 1cos60°=μ(mg -F 1sin60°)当推物块时F 2cos30°=μ(mg +F 2sin30°) 联立解得:μ=2- 3 可知B 正确 .。

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2_4节综合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2_4节综合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2~4节综合训练一、选择题。

1. 一质量为m的滑块在粗糙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静止,通过频闪照片分析得知,滑块在最初2s内的位移是最后2s内位移的2倍,且已知滑块最初1s内的位移为2.5m,由此可求得()A.滑块运动的总时间为3sB.滑块的初速度为5m/sC.滑块的加速度为5m/s2D.滑块运动的总位移为5m2. 物体从10m长的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最初2m用时1s,那么物体滑下最后2m的时间是()A.0.1sB.0.5sC.(√2−1)sD.(√5−2)s3. 汽车原来以速度v匀速行驶,刹车后加速度大小为a,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时间t 后其位移为()A.vt−12at2 B.v22aC.−vt+12at2 D.无法确定4.一种比飞行还要快的旅行工具即将诞生,称为“第五类交通方式”,它就是“Hyperloop (超级高铁)”.如果乘坐Hyperloop从北京到上海,1400km的路程约需要80分钟,Hyperloop先匀加速,达到最大速度1200km/ℎ后匀速运动,快进站时再匀减速运动,且加度与减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则下列关于Hyperloop的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与减速的时间相等,加速时间为12分钟B.中途匀速时间为60分钟C.加速时加速度大小为1m/s2D. 如果加速度大小为10m/s2,题中所述运动最短需要65分钟二、多选题。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同时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1s末,甲、乙的速度相同B.第2s末,甲、乙相遇C.2∼4s内,甲相对于乙做匀速直线运动D.第6s末,乙在甲前方6m处物体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当速度达到v时,改为以加速度大小a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速度为零,在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分别为s1、t1和s2、t2.下列式子成立的是()A.s1 s2=t1t2B.s1t1=s2t2=s1+s2t1+t2C.a1 a2=t1t2D.v=2(s1+s2)t1+t2一物体以初速度为v0做匀减速运动,第1s内通过的位移为x1=3m,第2s内通过的位移为x2=2m,又经过位移x3物体的速度减小为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初速度v0的大小为2.5m/sB.加速度a的大小为1m/s2C.位移x3的大小为98mD.位移x3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75m/s在同一位置有A、B两质点,某时刻A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后,B 沿与A相同的方向也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运动2t时间后刚好追上A,则从两质点开始运动到相遇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加速度是B的加速度的49B.相遇时,A的速度是B的速度的23C.B运动25t时,B和A的距离最远D.A运动65t时,B和A的速度相等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四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颗子弹以水平速度v射入木块,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四个木块(D位置)时速度恰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子弹从O运动到D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在B点的瞬时速度B.子弹通过每一木块时,其速度变化量v A−v O=v B−v A=v C−v B=v D−v CC.子弹到达各点的速率之比为v O:v A:v B:v C=2:√3:√2:1D.子弹从进入木块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之比为t A:t B:t c:t D=1:√2:√3:2如图所示,一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沿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以初速度v向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然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从E点回到A点,已知AB=BD,BC=1m,滑块在上滑过程中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的时间相等,滑块两次经过A点的时间间隔为16s,两次经过D点的时间间隔为8s,则()A.滑块通过A点的速率为8m/sB.滑块通过B点时的速率为√10m/sC.滑块通过C点的速率为6m/sD.CD:DE=5:4三、解答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级 基础巩固题1.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它在第n 秒内的位移为x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2x n 2B.n 22x C.x 2n D.2x 2n -1 答案:D解析:物体第n 秒的平均速度v =x1=x ,即第n 秒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由公式a =Δv Δt=v -0(n -0.5)-0=2x2n -1,D 项正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2.一个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3s 内与第6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 1∶x 2,通过第3m 与通过第6m 时的平均速度之比为v 1∶v 2,则( )A .x 1∶x 2=5∶11,v 1∶v 2=1∶ 2B .x 1∶x 2=1∶4,v 1∶v 2=1∶ 2C .x 1∶x 2=5∶11,v 1∶v 2=(2+3)∶(5+6)D .x 1∶x 2=1∶4,v 1∶v 2=(2+3)∶(5+6) 答案:C 解析:根据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和连续相等位移内的时间比,知C 是正确的.3.如图所示,一小球从A 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 点时速度为v ,到达C 点时速度为2v ,则AB ∶BC 等于( )A .1∶1B .1∶2C .1∶3D .1∶4 答案:C4.小球由静止开始运动,在第1s 内通过的位移为1m ,在第2s 内通过的位移为2m ,在第3s 内通过的位移为3m ,在第4s 内通过的位移为4m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小球在这4s 内的平均速度是2.5m/sB .小球在第3s 末的瞬时速度是3m/sC .小球在前3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D .小球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A解析: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知,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第n 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5∶…∶(2n -1).而此小球的位移分别为1m 、2m 、3m …,所以小球做的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也就不适用于此小球,所以B 、D 不正确.至于平均速度,4s 内的平均速度v 1=x 1+x 2+x 3+x 4t 4=1m +2m +3m +4m4s=2.5m/s ,所以A 正确;3s 内的平均速度v 2=x 1+x 2+x 3t 3=1m +2m +3m3s=2m/s ,所以C 不正确.5.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0.5s 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5s 内的平均速度大2.45m/s ,以质点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A .2.45m/s 2B .-2.5m/s 2C .4.90m/s 2D .-4.90m/s 2 答案:D解析:第一个0.5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0.25s 时的瞬时速度,第一个1.5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0.75s 时的瞬时速度,由速度公式,有v t -v 0=at =-2.45m/s ,而t =(0.75-0.25)s =0.5s ,所以a =-4.90m/s 2,D 正确.6.汽车在关闭发动机后前进60m 的过程中,速度由7m/s 减小到5m/s ,若再滑行10s ,则汽车又将前进( )A .40mB .50mC .70mD .80m 答案:A解析:汽车由速度7m/s 减小到5m/s 行驶位移为60m ,由匀变速运动规律v 2-v 20=2ax得a =-0.2m/s 2,那么汽车停下来的时间t =0-v 0a =0-7-0.2s =35s ,汽车已前进t 1=v -v 0a =5-7-0.2s =10s ,t ′=t -t 1=35s -10s =25s>10s ,所以在10s 内汽车没有停下来,汽车又前进的位移x =v 0t +12at 2=5×10m -12×0.2×102m =40m.此类问题为刹车问题,一定要注意是否在给定的时间内车已经停下来,这是易错点.7.某种型号的飞机起飞时,先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进行滑行,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4.0m/s 2.当速度达到80m/s 时,离开地面升空.如果在飞机达到起飞速度时,突然接到命令停止起飞,飞行员立即进行制动,使飞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5.0m/s 2.为该类型的飞机设计一条跑道,使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飞机不滑出跑道,那么,所设计的跑道长度至少是多少?答案:1440m解析:设飞机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至达到起飞速度滑行的距离为x 1,则v 2-0=2a 1x 1,故x 1=v 2-02a 1=8022×4m =800m设飞机从起飞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静止滑行的距离为x 2,则0-v 2=2a 2x 2,故x 2=0-v 22a 2=0-8022×(-5)m =640m跑道长度x =x 1+x 2=800m +640m =1440m.B 级 能力提升题8.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在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 ,它在中间位置s2处的速度为v 1,在中间时刻t2时的速度为v 2,则v 1和v 2的关系为( )A .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 1>v 2B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C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 1=v 2D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 答案:ABC解析:物体做匀变速运动时,v 1=v 20+v 22,v 2=v 0+v 2,v 21-v 22=v 20+v 22-(v 0+v )24=(v 0-v )24>0,故A 、B 正确;物体做匀速运动时v 1=v 2,故C 正确. 9.如下图所示,光滑斜面AE 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一个物体由A 点静止释放,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物体到达各点的速度vB ∶vC ∶vD ∶vE =1∶2∶3∶2 B .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时间t B ∶t C ∶t D ∶t E =1∶2∶3∶2 C .物体从A 到E 的平均速度v =v BD .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均相等 答案:D解析:由v 2=2ax 知,v B ∶v C ∶v D ∶v E =AB ∶AC ∶AD ∶AE =1∶2∶3∶2,A 选项对.由v =at 知,t ∝v ,t B ∶t C ∶t D ∶t E =1∶2∶3∶2,B 选项对.AB ∶BE =1∶3,B 是AE 段的中间时刻点,C 选项对.由Δv =at ,又通过各段的时间不等,所以通过各段速度的增量不等.10.一列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这列火车的长度为L ,火车头经过某一路标时的速度为v 1,而车尾经过此路标时的速度为v 2,求:(1)火车的加速度a .(2)火车中点经过此路标时的速度. (3)整列火车通过此路标所用的时间. 分析:同一时刻火车上各点的速度是相同的,因此火车的运动可以等效成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一时刻速度为v 1,前进位移L 时,速度变为v 2,利用运动学公式就能解决有关问题.解析:(1)由v 22-v 21=2aL ,得火车的加速度为:a =v 22-v 212L.(2)前一半位移有:v 2-v 21=2a ·L2, 后一半位移有:v 22-v 2=2a ·L 2, 所以v =v 21+v 222.(3)火车完全经过路标所用时间可由v =v 0+at ,得t =v 2-v 1a =v 2-v 1v 22-v 212L=2Lv 1+v 2.11.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s 无初速度释放一颗相同的小球,连续放下几颗后,某时刻对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摄下照片,如下图所示,测得:AB =15cm ,BC =20cm.试求:(1)小球的加速度;(2)拍摄时刻B 球的速度v B ; (3)D 与C 的距离;(4)A 球上方正在滚动的球的个数.解析:释放后小球都做相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每相邻两球的时间间隔均为0.1s ,可以认为A 、B 、C 、D 各点是同一个球在每经过0.1s 时的不同位置.(1)由Δx =aT 2知小球的加速度a =x BC -x AB T 2=20-150.12cm/s 2=500cm/s 2=5m/s 2.(2)B 点的速度等于AC 段上的平均速度v B =x AC 2T =15+202×0.1cm/s =175cm/s =1.75m/s.(3)DC 球间的距离x DC =x BC +aT 2=(0.2+5×0.12)m =25m.(4)由于v B =at ,t =v B a =1.755s =0.35s ,说明B 球已运动了0.35s ,则A 球运动了0.25s ,故在A 球上方还在运动的球有[0.250.1]=2个.C 级 高考模拟题12.(2008·高考全国卷Ⅰ)已知O 、A 、B 、C 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 间的距离为l 1,BC 间的距离为l 2.一物体自O 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 、B 、C 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 段与BC 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 与A 的距离.解析: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 ,到达A 点的速度为v 0,通过AB 段和BC 段所用的时间为t ,则有l 1=v 0t +12at 2①l 1+l 2=2v 0t +2at 2② 联立①②式得 l 2-l 1=at 2③ 3l 1-l 2=2v 0t ④设O 与A 的距离为l ,则有 l =v 202a⑤ 联立③④⑤式得 l =(3l 1-l 2)28(l 2-l 1)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