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一复习提纲
与H+不共存(弱酸根) OH-、CO32-、SO32-、SiO32-、AlO2-、S2-、F- 等
与OH-不共存(弱碱金属阳离子) H+、Fe3+、Fe2+、Fe3+、Cu2+、Al3+、Mg2+、NH4+ 等
复分解反应 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气体的检验 NH3的检验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SO2的检验 用品红溶液褪色
SO2的吸收 用KMnO4溶液 (强氧化性)
CO2的检验 用澄清石灰水变浊
Cl2的检验 用湿润的KI 淀粉试纸变蓝
NO的检验 打开瓶盖后遇空气变红棕色
离子的检验 NH4+的检验 加NaOH溶液加热后放出气体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次氯酸 HClO 1、弱酸性 2、强氧化性 3、不稳定性 (见光、受热)
硅酸 H2SiO3 1、弱酸性 2、难溶性 3、不稳定性 (热)
漂白 氧化型(永久) 强氧化性:HClO、Na2O2、O3、浓H2SO4、浓 HNO3
加合型(暂时) SO2 (使品红褪色,不能使石蕊变红后褪色)
12 物质的量浓度CB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 1000×ρ×ω
M
13 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9 物质的质量 m m=M×n n=m/M M=m/n
10 标准状况气体体积 V V=n×Vm n=V/Vm Vm=V/n
11 物质的粒子数 N N=NA×n n =N/NA NA=N/n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1-物质的分类
化学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熟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危险化学品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然液体;浓H24、——腐蚀品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分离的方法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
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根据溶质溶解度不同。
(例:食盐水中提取出)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油和水)。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例:从I2、2、2的水溶液中提取单质。
)常用萃取剂:苯、4(酒精不可以)2、粗盐的提纯(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还含有2、2、24、泥沙等杂质(2)步骤:溶解→过滤→蒸发化学除杂加试剂顺序:(1)2在23之前加入;(2)盐酸放最后。
3、蒸馏装置注意事项①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烧瓶的支管口处;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④冷凝水由下口进,上口出。
4、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时,选用萃取剂应符合原则①萃取剂与原溶液溶剂互不相溶。
(密度:苯<水<4)②萃取剂不能与溶质反应。
用4萃取碘水中的碘时,溶液分为两层,上层液体显无色,下层液体显紫红色。
用苯萃取碘水中的碘时,溶液分为两层,上层液体为紫红色;下层液体显无色。
5、离子的检验①42-:先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一定含有42-。
2++42-=4↓②-:加稀硝酸酸化的3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一定含有-。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n)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2、五个新的化学符号:量。
②某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随所取溶液体积多少而变3、“物质的量”立交桥(求中心点“n”)△个数比=物质的量之比= 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同一溶液中)△使用22.4的条件:①指气体②有关体积③标准状况(三者共存)4、溶液稀释公式: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5、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公式: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A:配制使用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容量瓶(指明规格)、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高中化学复习提纲
高中化学课本知识大纲第一部分:必修一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其他实验知识在选修六)考点一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过滤: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适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不同。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
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主要仪器: 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器、牛角管、锥形瓶等。
4.分液:适用于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适用于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如:用CCl 4萃取溴和水的混合物。
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
注:不用酒精萃取。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考点一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 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意义是表示含有一定量数目的粒子的集体。
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mol )。
(2)物质的量的基准(N A ):以所含的碳原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
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N A ,其近似值为×1023mol -12.摩尔质量(M )1摩尔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 。
1mol 任何物质均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因此,1 mol 不同物质的质量也不同;12C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而12 g 12C 所含的碳原子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1 mol 12C 的质量为12g 。
同理可推出1 mol 其他物质的质量。
3.关系式:n =AN N ;n =Mm特别提醒:1.摩尔只能描述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肉眼看不到、无法直接称量的化学微粒,不能描述宏观物质。
如1mol 麦粒、1mol 电荷、1mol 元素的描述都是错误的。
2.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应该用化学式(符号)指明粒子的种类。
如1mol 水(不正确)和1molH 2O (正确);1mol 食盐(不正确)和1molNaCl(正确)3.语言过于绝对。
高中化学必修1复习提纲
高中化学必修1复习提纲一、物质的组成与变化1.纯物质与混合物的区别及常见的纯物质和混合物a.纯物质: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如金、钢铁、氧气等。
b.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物质组成,无固定化学组成,可以分离。
如空气、海水、煤气等。
2.原子、分子与离子a.原子: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微粒,是构成化学元素的最小单位。
b.分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组成的粒子,是构成化学物质的基本单位。
c.离子:带电粒子,可以是一个原子或一组原子。
二、元素与化合物1.元素的种类和符号a.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b.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缩写,用于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式中。
2.化合物的概念和化学式的书写规则a.化合物: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元素组成的纯物质。
b.化学式: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其相对数目的符号组合。
c.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根据元素的符号和相对数目来表示。
三、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反应1.化学方程式的构成和表示方法a.反应物、产物和化学方程式的关系。
b.化学方程式的符号表示方法。
2.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征a.氧化还原反应:涉及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反应。
b.酸碱反应:酸和碱之间的反应。
c.沉淀反应:生成不溶于溶液中的固体产物的反应。
d.单质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非金属元素与氧气反应的特点。
3.化学计量与化学方程式的应用a.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摩尔、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b.化学方程式的应用:反应物与产物的质量关系。
四、溶液与电解质1.溶液的概念和分类a.溶解:溶质在溶剂中分散,形成溶液。
b.饱和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
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a.电解质:在溶解过程中能解离出离子的物质。
b.非电解质:在溶解过程中不产生离子的物质。
五、物质的性质与性质之间的关系1.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a.物理性质:与物质自身所固有的特性有关。
b.化学性质:与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有关。
2.物质的性质和性质之间的关系a.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所不同。
高一必修一化学期末考试总复习提纲
高一必修一化学期末考试总复习提纲高中的化学比初中的化学要难很多,有些同学初中化学很好,但等到了高中,化学成绩直线下降,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必修一化学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一必修一化学复习提纲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B=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A+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C=AC+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CD=AD+CB18、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19、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2H2O+O2↑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0、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人教版(2019)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2019)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物质的分类1.同素异形体:由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如:金刚石和石墨、白磷(P4)和红磷、氧气和臭氧。
2.分类方法(1)树状分类: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单质:O2、Fe、He等纯净物有机化合物:CH4、葡萄糖、酒精(乙醇)等。
化合物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无机化合物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
物质盐:由金属阳离子或NH4+与酸根离子结合。
氧化物: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溶液:NaCl溶液、稀硫酸等。
混合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胶体等。
浊液:泥水。
①酸的分类:一元酸:HCl、HNO3、CH3COOH等。
含氧酸:HNO3、H2SO4等。
酸二元酸:H2CO3、H2SO4等。
酸多元酸:H3PO4等。
无氧酸:HCl、H2S等。
强酸:HCl、H2SO4、HNO3、HClO4、HBr、HI等。
酸弱酸:H2CO3、CH3COOH、HClO、HF、H2SO3等。
②碱的分类:一元碱:NaOH、NH3·H2O 等。
可溶性碱:NaOH、Ba(OH)2等。
碱二元碱:Mg(OH)2、Cu(OH)2 等。
碱多元碱:Fe(OH)3、Al(OH)3 等。
难溶性碱:Mg(OH)2、Cu(OH)2等。
强碱:KOH、NaOH、Ca(OH)2、Ba(OH)2;碱弱碱:NH3·H2O、Cu(OH)2、Mg(OH)2等。
③盐的分类正盐:既不能电离出H+,也不能电离出OH-的盐,如Na2CO3、CuSO4 等。
盐酸式盐:酸根能电离出H+的盐,如NaHCO3、NaHSO4 等。
碱式盐:能电离出OH-的盐,如Cu2(OH)2CO3等。
④氧化物的分类:依据氧化物的性质,可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及不成盐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CO2、SO2、SiO2等。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模块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化学实验安全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Page4 图1—1 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可直接加热的仪器、需要垫上石棉网进行加热的仪器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优先考虑物理方法,然后再考虑化学方法。
1、过滤和蒸发过滤: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的固体物质。
蒸发:从溶液中分离出已溶解的溶质。
实验:粗盐提纯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转移检验SO42-的方法:先加过量的稀盐酸(可排除Ag+和CO32-的干扰),再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原溶液中含有SO42-,反之则无。
检验CO32-的方法:加入少量的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溶质为Ca(OH)2),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原溶液中含有CO32-,反之则无。
除去粗盐(主要成分为NaCl)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和一些硫酸盐(以Na2SO4为代表)时添加试剂的顺序: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HCl或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稀HCl(其它方法合理亦可,要注意一定要在加Na2CO3溶液之前先加BaCl2)Na2SO4+BaCl2=BaSO4 +2NaClPage110 附录二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溶解性规律:硝酸盐、铵盐、钾盐、钠盐都可溶盐酸盐:AgCl不溶硫酸盐:BaSO4不溶,CaSO4、Ag2SO4微溶碳酸盐:(NH4)2CO3、K2CO3、Na2CO3可溶碱:NH3·H2O、KOH、NaOH、Ca(OH)2、可溶不溶于酸的盐:AgCl、BaSO42、蒸馏和萃取蒸馏的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实验室制取蒸馏水萃取的原理: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高一必修一化学复习提纲
高一必修一化学复习提纲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B=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A+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C=AC+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CD=AD+CB18、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19、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2H2O+O2↑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0、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高中化学必修1_2复习提纲
《化学必修1》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化学实验包括:(一)气体的制备、净化与干燥 、收集和尾气处理。
(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物理方法:溶解、过滤,蒸发浓缩法,结晶、蒸馏法、分馏法、萃取法、分液法等.2、化学方法:酸、碱处理法,热分解法,吸收法,转化法,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等。
(三)化学实验方案设计。
例题1给50mL 某液体加热的操作中,以下仪器必须用到的是①试管 ②烧杯 ③酒精灯 ④试管夹 ⑤石棉网 ⑥铁架台 ⑦泥三角 ⑧坩埚 ⑨铁三脚架 A. ②③⑤⑧ B. ③⑥⑦⑧ C. ①③④⑥ D. ②③⑤⑥ 练习1:加热固体试剂时,不能使用的仪器是A. 试管B. 烧杯C. 蒸发皿D. 坩埚例题2某学生发现滴瓶中的溶液有悬浮物,拟用右图所示操作进行过滤,操作上错误的地方有A .4 处B .3 处C .2 处D .1 处例题3:为了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溴化钠,常用的方法是往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水,然后加入苯或四氯化碳,经振荡、静置、分液,将氯化钠溶液加热排除溶解在水中的氯分子,得到氯化钠溶液。
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 .加入苯或四氯化碳操作叫萃取 B.苯层在下层或四氯化碳在上层 C .可以用酒精代替苯或四氯化碳 D.氯水是氯化剂 练习2:萃取和分液都要使用的仪器是A .漏斗和烧杯B .分液漏斗和烧杯C .容量瓶和烧杯D .锥形瓶和烧杯 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n 、N 、N A 之间的关系: n 、m 、M 之间的关系: n=AN Nn=M m标准状况(0℃,101P a )下,气体: 溶液中n (B )、c (B )、V 的关系: n=mV VV m =22.4L/mol c (B )=V B n )(例题4:下列关于阿佛加德罗常数(NA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2.3克Na 由原子变为Na +时,共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 B 、18克H 2O 所含有的电子数为8N A C 、28克氮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D 、在20℃,1.01×105Pa 时,11.2LO2所含的原子数为N A练习3: 4gNaOH 溶于水配成1L 的溶液,该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 将3. 65g HCl 通入此溶液中反应后,求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溶度 。
高中化学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中化学必修一复习提纲
一、物质的组成
(一)原子
1、原子的概念和结构
(1)原子的基本概念。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是物质中具有特定化学性质的最小结构单位。
(2)电子结构。
原子是由一个或多个电子和一个原子核组成的中心透明的球形结构,电子环绕在原子核周围,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形成原子核。
2、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
元素周期律是指每个元素周围最多围绕8个电子,围成一种最基本的结构,而且在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的化学性质也会有所变化。
(2)元素周期律的分类。
元素周期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即随着原子序数增加,原子半径也会变大;另一类是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即随着原子序数增加,元素的化学性质也会有一定的变化。
(二)分子
1、分子的基本概念。
分子是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的最小结构单位,是一种稳定的、有一定形状的化学实体。
2、分子的组成。
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或异种原子构成,其中同种原子组成的分子称为单原子分子,异种原子组成的分子称为简单分子或复合分子。
3、分子的结构。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提纲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提纲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想知道,高中化学怎么才能学好,你是不是也在想这个问题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提纲一、化学实验安全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最适合高考学生的书,淘宝搜索《高考蝶变》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四.除杂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高中化学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中化学必修一复习提纲高中化学必修一是高中化学课的基础课程,也是高考化学科目的一部分。
该课程主要对物质与化学反应、化学计量与化学反应计算、分子结构、溶液、气体等方面进行讲解。
学习该课程需要对一些基础知识和概念有一定的掌握,因此在备考高考前,适当进行复习和巩固很有必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中化学必修一复习提纲的介绍。
一、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基础化学元素是由原子构成的基本物质,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质和特点。
化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经过化学反应而形成的纯净物质,具有特定的组成和结构。
学习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基础要掌握以下内容:1. 元素周期表的基础知识,包括元素的周期性变化和规律性、元素性质和周期表的分类等。
2. 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分类,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等。
3. 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分类,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等。
二、化学反应基础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的表现,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学习化学反应基础要掌握以下内容:1. 化学反应的定义、分类和表征,如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热和反应速率等。
2.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如摩尔质量、化学计量和化学计算等。
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热化学和热力学等。
三、化学键结构和分子构型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和组成。
学习化学键结构和分子构型要掌握以下内容:1. 化学键的形成和类型,如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2. 分子的形成和构造,如共价键分子和离子分子等。
3. 分子构型的类型和判断方法,如线性构型、三角构型和四面体构型等。
四、溶液和气态状态溶液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混合而成的均匀体系,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
气态状态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进行了解和掌握。
学习溶液和气态状态要掌握以下内容:1. 溶液基础知识,包括溶液的组成、浓度和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等。
2. 溶解度和溶剂的选择,在化学实验中有一定的应用。
完整word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推荐文档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例如分离NaCl和水的混合溶液。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萃取剂的选择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也不反应;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
化学必修1 复习提纲整理
高一化学必修1复习提纲(1.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本节学习要点】1.了解有关化学实验安全常识。
2.掌握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等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3.掌握SO 2-4、Cl -等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重难点一、化学实验安全常识1.药品安全存放(1)易吸水、易潮解、易被氧化的物质应密封存放。
(2)受热或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应选用棕色瓶存放在冷暗处。
(3)易燃、易爆试剂应密封保存,放置在冷暗并远离电源和火源的地方。
(4)钠、钾等金属与H 2O 、O 2反应,所以应存放在煤油中。
(5)剧毒、有强腐蚀性的药品要单独存放,并有严格的取用程序。
(6)化学试剂要按性质、类别有规律存放。
注意:①固体药品保存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保存在细口瓶中。
②酸性试剂选用玻璃塞,碱性试剂选用橡胶塞。
2.意外事故的处理重难点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意外事故处理方法酸洒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若为浓H 2SO 4,不得先用水冲洗,而要用干布拭去,再用水冲洗), 再用3%~5%的NaHCO 3溶液清洗碱洒皮肤上 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酸(碱)流到桌上 立即用NaHCO 3溶液(或稀醋酸)中和,再用水冲洗,并用抹布拭去 酸(碱)溅到眼中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若为碱,再用20%的硼酸淋洗; 若为酸,再用3%NaHCO 3溶液淋洗水银洒落立即用硫粉覆盖 误食重金属盐立即服生牛奶、蛋清等 苯酚沾到皮肤上 立即用酒精擦洗着火处理① 钠、钾等易与H 2O 反应,用沙子盖灭,不能用水、CO 2灭火②酒精或有机物小面积着火用湿布或沙子扑盖1.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四原则⎩⎪⎨⎪⎧一不增(不引入新杂质)二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引入杂质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易复原)四注意⎩⎪⎨⎪⎧一除杂试剂需过量二过量试剂需除去三需考虑加入试剂的顺序四选择最佳除杂途径2.常用分离提纯的物理方法重难点三、粗盐的提纯方法适用范围装置图应用实例注意事项过滤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粗盐提纯①操作注意事项(要领“一贴、二低、三靠”)蒸发分离溶于溶剂中的固体溶质从食盐的水溶液中提取食盐晶体 ①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液体,以防止局部过热而使液体飞溅;②当加热到蒸发皿中出现大量晶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蒸馏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制取蒸馏水①给蒸馏烧瓶加热时,不能直接加热,要垫上石棉网;②温度计水银球位于烧瓶支管口处;③为防止暴沸,应在烧瓶中加入几块碎瓷片或沸石;④冷凝管中冷却水的走向应是下口进,上口出。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复习提纲
化学必修(1)期末复习知识提纲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化学实验安全(1)遵守实验规则:要做到实验安全,要注意以下问题:1、遵守实验室规则2、了解安全措施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4、污染物和废弃物处理(2)会识别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看课本P4的图片标志):10个图〖典型例题〗:1.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上警示性标志。
下列化学品名称与警示标志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B )A .酒精—剧毒品 B.浓硫酸—腐蚀品 C.氯化钠—易燃品 D.烧碱—剧毒品二、物质的分离、检验和提纯1、不溶性杂质的去除————过滤、蒸发(1)过滤A、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粗盐提纯(泥沙不溶于水)、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二氧化锰不溶于水)等。
B、过滤作用: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C、实验用品: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含铁圈、铁夹)D、操作: 1、溶解 2、过滤 3、蒸发结晶(如果要得到不溶性杂质则步骤为:溶解、过滤、洗涤、干燥)E、过滤操作要点(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一边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2)蒸发A、蒸发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
B、仪器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C、注意点:①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出来;②当出现大量晶体析出时就应停止加热。
③使用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后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④蒸发皿中溶液不超过三分之二。
2、沸点不同的液体的分离————蒸馏A、蒸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易挥发或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志,从而进行混合物分离一种方法。
如:石油的分馏海水的淡化蒸馏水的制取B、实验用品: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含铁圈、铁夹)碎瓷片、单孔橡胶塞、橡胶软导管C、注意事项:①冷凝水的流向:下进上出②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防止液体暴沸③温度计的位置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蒸馏水制取可省)3、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萃取和分液A、萃取是利用某种物质(即某溶质)在两种不互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的物理性质来达到分离该物质(即溶质)的一种物理分离提纯方法,没有化学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模块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化学实验安全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Page4 图1—1 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可直接加热的仪器、需要垫上石棉网进行加热的仪器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优先考虑物理方法,然后再考虑化学方法。
1、过滤和蒸发过滤: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的固体物质。
蒸发:从溶液中分离出已溶解的溶质。
实验:粗盐提纯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转移检验SO42-的方法:先加过量的稀盐酸(可排除Ag+和CO32-的干扰),再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原溶液中含有SO42-,反之则无。
检验CO32-的方法:加入少量的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溶质为Ca(OH)2),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原溶液中含有CO32-,反之则无。
除去粗盐(主要成分为NaCl)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和一些硫酸盐(以Na2SO4为代表)时添加试剂的顺序: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HCl或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稀HCl(其它方法合理亦可,要注意一定要在加Na2CO3溶液之前先加BaCl2)Na2SO4+BaCl2=BaSO4 +2NaClPage110 附录二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溶解性规律:硝酸盐、铵盐、钾盐、钠盐都可溶盐酸盐:AgCl不溶硫酸盐:BaSO4不溶,CaSO4、Ag2SO4微溶碳酸盐:(NH4)2CO3、K2CO3、Na2CO3可溶碱:NH3·H2O、KOH、NaOH、Ca(OH)2、可溶不溶于酸的盐:AgCl、BaSO42、蒸馏和萃取蒸馏的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实验室制取蒸馏水萃取的原理: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对萃取剂的要求:(1)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更大(2)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相溶等分液:将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
实验: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注意:碘单质能升华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①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
②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③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
④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通常用6.02×1023mol-1表示。
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mol可以计量所有微观粒子。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的符号为M,常用的单位为g/mol(或g·mol-1)。
粒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质量。
n=m/M二、气体摩尔体积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构成这种物质的粒子数目、粒子的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这三个因素。
当粒子数相同时,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的大小,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气体粒子之间的距离。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STP),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阿伏加德罗定律,又称四同定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符号为Vm,常用的单位有L/mol(或L·mol-1)。
Vm=V/n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决定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
在0℃和101kPa(标准状况)的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温度升高,气体摩尔体积增加;压强增大,气体摩尔体积减小。
(1mol气体的体积为22.4L,该气体不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R为气体普适常数,R=8.3144107尔格·克分子-1·度-1)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到的三个推论:(1)V1/V2=n1/n2(STP)(2)M1/M2=ρ1/ρ2=D (STP)(3)M=ρ·Vm 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也称为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 B。
物质的量浓度可表示为:C B=n B/V物质的量浓度常用的单位为mol/L(或mol·L-1)。
浓溶液稀释:C1·V1=C2·V2或ω1·m1=ω2·m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的密度的关系:C B=1000ρ·ω/M (ω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仪器(惟一的用途)。
其常用的规格有100mL、250mL、500mL和1000mL。
容量瓶上标有容积、温度和刻度线(只有一条)三项。
实验: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步骤:(1)计算(2)称量(在托盘天平两边先各放一张薄纸,所放薄纸的质量相同)(3)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加快NaCl溶解)(4)冷却(5)移液(要用玻璃棒引流)(6)洗涤(反复2~3次,将洗涤液倒入瓶中)(7)振荡(8)定容(用洗瓶注水至液面离瓶颈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9)摇匀(反复倒转)(10)装瓶贴签注意正确使用仪器和用品(如使用托盘天平时要注意先调零,天平两边左物右码,添加砝码时要先大后小,砝码用毕后放回盒中),正确称量药品(如防止腐蚀仪器等),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可避免)等问题。
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理论值即计算值,实际值是实际操作产生的数值。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树状分类法二、分散系及其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
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它们之间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浊液分为乳浊液和悬浊液)。
溶液中的溶质粒子通常小于1nm(即1×10-9m),浊液中的粒子通常大于100nm,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之间。
溶液是最稳定的,无论存放的时间有多长,在一般情况下溶质都不会自动与溶剂分离;而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来;胶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向沸水中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红褐色,停止加热。
光束照射时胶体中有光亮通路,而溶液中无光亮通路。
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
该现象叫做丁达尔现象。
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乳浊液有时也具有丁达尔效应,因而不能以此区分)。
胶体的实例、胶体的应用以及渗析法初中教材中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第二节离子反应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化合物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叫做电离。
能溶于水的电解质加入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离子脱离晶体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离子,电解质发生了电离。
这一过程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为方便起见,用离子符号表示水合离子)。
目前所涉及到的化合物除酒精(化学式C2H5OH)和蔗糖(化学式C12H22O11)外均属于电解质。
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类金属阳离子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称作离子反应。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要注意元素守恒和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书写四步骤:写、拆、删、查。
在离子方程式中能拆的物质有:强酸、强碱、可溶性盐。
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的实质是离子浓度减少的过程。
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离子方程式,根据离子方程式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必须同时出现。
化学反应可以按照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重新分类。
HCl是共价化合物,H和Cl依靠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是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反应时本身被还原。
还原剂是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反应时本身被氧化。
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得电子(电子用e-表示),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
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
常见的氧化剂:O2、Cl2、浓硫酸、HNO、KMnO4、FeCl3等常见的还原剂:活泼的金属单质如Al、Zn、Fe,以及C、H2、CO等。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或离子)方程式。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性好,有延展性等。
)根据八点图可知能与金属反应的物质的类型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钠质软(可用小刀切开),有金属光泽的银白色固体,熔点低,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
化学性质活泼,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去金属钠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开金属钠,切面会用银白色变为灰白色(被氧化为氧化钠)。
在加热或点燃时,钠会被氧化为过氧化钠。
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
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锈等;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镁、铝等表面的氧化层,因此在点燃镁条前,常用砂纸打磨。
用酒精灯加热铝箔时,溶化的铝箔不会滴落。
(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金属阳离子,因此金属单质往往表现还原性,当遇到氧化剂时,就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以前的金属遇到酸时,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