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初二上湘教版2.1中国的地形(2)教案

合集下载

2019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案

2019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案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三个一”:一本书,一图册、一学案
3.学生准备中国空白轮廓图
4.按固定程序小组内复习提问(1分钟时间)
5.教师随机提问检查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并给每组加分
第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流程一:
激趣导入
出示目标
一、激趣导入(3分钟)
1.播放“中国地形的概况录像”短片,教师根据视频提问,引导学生直观了解中国的地形概况,激发学生兴趣。在放视频文件过程中,引出课题《中国的地形》,板书课题。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地图上的分布。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分享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二)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学校条件和自身特质,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和“小组合作积分法”,采用的学法是“读图分析法”。
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

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主要高原、盆地、平原的特征2.地形构成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学过程:中国地形图或挂中国地形图挂图。

①分别让学生指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横断山,并让他们说出各条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名称。

②分别让学生指出天山、昆仑山让其说出其南北两侧的地形区名称。

③分别让学生指出太行山、武夷山、巫山让学生说其东西两侧行政区的名称。

④指出其它一些山脉让学生说出其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四大高原(教师引导)为什么各个高原又有着如此大的差别,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引导学生看课本第31页“读一读“,在解释黄土高原成因的同时,简单介绍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成因及其它特点,以激发学生研究自然的求知欲。

(教师引导承转)在第一、二阶梯上,除高原外,还有四大盆地。

(板书)(四)、四大盆地(引导学生)指地形图,请学生想像盆地的形态。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根据地形图,指出各盆地的外围山脉。

同时看课本第32页各盆地分布示意图,并对照“中国政区图”,判断各判断所在的省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概括补充)(投影)(引导读书)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2-33页,总结各盆地特点、并填表。

教师概括补充将表格补充完整。

(教师引导)比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特点。

请学生思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分布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补充总结)大部分高原、盆地地区,或高寒,或沙漠广布,或地面崎岖、沟壑纵横。

总之,它们的自然条件恶劣。

所以,这些地区目前仍是我国经济相对贫穷落后有待发展的地区;但由于其自然条件独特,在这些年也充分展示了发展潜力,如塔里木盆地的石油、柴达木盆地的钾盐、青藏地区的牦牛、某某的畜牧业、某某盆地的农业以及某某、内蒙、某某等边境地区的边境贸易、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

若能加大这些地区的经济、人力投入及交通建设,昔日偏僻、落后的地区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热点地区。

让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教师指图提问〕我国第三级阶梯上又有哪些地形类型呢?学生答:平原和丘陵。

(原创)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1节《中国的地形》精品教案

(原创)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1节《中国的地形》精品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教材 P21 文字及图片,了解我国地形特征。

2.通过阅读教材 P22 文字及开展活动,在地图上指出各种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

3.通过阅读教材 P24-27,了解各种地形区的分布和地表特征。

4.通过阅读教材 P28 文字和图片资料,了解我国地形的构成特点,理解山区在发展经济方面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1.了解我国地形的两大特征。

2.认识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分布及特点。

3.熟悉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4.学会阅读统计图表,能查阅资料,分析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壮丽的山川,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我国的地形、地势基本特征,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位置及其特征。

难点:我国地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山区发展经济的制约条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名山图片。

二、新课学习(一)东西走向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东西走向。

(二)南北走向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的部分山脉。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南北走向。

(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西侧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的长白山、武夷山;东侧的台湾山脉。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东北——西南走向。

(四)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阿尔泰山、祁连山。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西北——东南走向。

(五)弧形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喜马拉雅山脉。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弧形。

(六)位于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交界处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祁连山、太行山、武夷山和南岭。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通过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掌握我国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在地图上的分布;通过读图分析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展示各种地图资料,学生通过读图、析图、填图、小组合作、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能力,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重点】1.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我国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在地图上的分布3.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教学难点】1.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势2.识记我国主要的山脉及两侧的地形区【教学方法】读图、析图、填图、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多媒体辅助等【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古诗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东浙水,浪花淘尽英雄;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

师: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古诗词中经常会提到我国的大河都是向东流,这也体现了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中国的地形。

二、新课学习第一课时(一)地势西高东低多媒体展示我国沿北纬32度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探究问题: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我国的地势大致可以分为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海拔大概是多少米?3.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位于哪一级阶梯上?学生读图析图自主完成活动。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学生结合教材31页活动1,在图2-21中勾画出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在相应位置标出具体山脉的名称。

(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小组合作探究下面三个问题: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气候有何影响?2.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河流的流向、东西交通有何影响?3.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有变化吗?有何利用价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选出代表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多媒体展示讨论结果,和学生一起分析。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1 中国的地形 课程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1 中国的地形  课程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重难点创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主要包山脉纵横交织、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三个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一为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及其对我国气候、交通等的影响,二为纵横交织的山脉组成了我国复杂多样地形的“骨架”,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等大地貌单元就如镶嵌在这些由山脉骨架构建起来的网格中的“宝石”。

本章节出现的地形类型和地形名称特别多,显得繁琐而且枯燥乏味,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帮助学生认清各个地理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建立起空间概念就成为难点中的难点。

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知识,为学习本章中国的地形地势做了铺垫;同时学好本章的地形地势,对将来学生继续学习气候、河流、工农业等都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引导学生分析说明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和交通的影响,使学生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以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等大地貌单元在网格中的具体位置,帮助学生梳理清楚各地理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导学案,组织学生通过自学、小组讨论交流、分组展示等多种形式,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逐步形成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2.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

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学问与技能:运用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的地势总特征;分析我国的地势对气候、河流、水能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育协作意识和力量;初步树立辩证思维意识教学重点: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

教学难点: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争辩、合作探究法,启发式,多媒体帮助教学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我国的地形特点和分布,那么我国的地势如何呢?板书:地势三、地势西高东低活动:呈现《中国地形图》,引导同学观看地图启发同学:从这幅颜色斑斓的凹凸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觉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同学: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觉什么呢?(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活动:《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同学观看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

思考: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觉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西部高、东部低)练习: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

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分?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同学:图B)同学们再认真观看一遍图B,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阶梯状)活动:《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同学认真阅读观看地图。

思考: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其次级阶梯位于哪里?(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活动:同学们认真阅读图2-19,观看并推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其次、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前者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叙述: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分布的特点及各阶梯的大致海拔高度和分界线。

(2)使学生明白得山脉走向的概念和山脉是地势的“骨架”,以及记住我国要紧山脉的名称和大致分布。

(3)培养学生地理读图和析图能力(分层设色地势图和剖面图)。

(4)学会分析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和经济等方面的阻碍。

过程与方法(1)在启发式谈话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主观思维中把握新课知识,并尝试运用已知(已获)的知识,对地理事物经历的优化。

(2)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和课堂上的交流展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祖国壮美河山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周围地理事物。

(地势的优劣势分析)学习重点(1)我国西高东低,三级阶梯的地势特点和我国要紧山脉的名称和分布(2)培养学生判读地势图和析图能力学习难点我国地势对其他地理要素的阻碍及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学习过程一、预习交流展现填空题1.位于中尼边境的,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我国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高原是。

2.我国地势高低,呈三级阶梯。

二、课堂合作探究(一)地势西高东低读教材图2-1完成活动题。

(二)山脉纵横交错1、我国是一个多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势的,、、、镶嵌其中。

2、依照走向,我国山脉可分为:东西走向的三列:(1)南北走向的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三、收成展现选择题构成我国地势分布骨架的是( )A 河流 B山脉 C高原 D盆地综合题1.读下图,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填绘下表:地势阶梯:第一级阶梯,界线①山②山③山第二级阶梯,界线④岭⑤山⑥山⑦山第三级阶梯:2.读下图,我国沿北纬36度邻近地势剖面图,完全成下问题:(1)我国地势 __________ 高 __________ 低,呈 ___________ 状分布。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等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地图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地形这一概念还不是很清晰。

同时,他们对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地图和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掌握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和实例来分析中国的地形特点,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形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对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2.难点: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来展示中国的地形特点和地形区划,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2.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经济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和实例资料,包括中国地形图、地形区划图、地形对经济影响的实例图片等。

2.准备投影仪和电脑,以便进行地图的展示和实例的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形特点,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国的地形是什么样的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地形区划图,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形区划,包括高原、山地、平原、盆地等,并解释地形区划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对经济的影响,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析,如山区对农业的影响、平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

地理:2.1《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地理:2.1《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地理:21《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教目标1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4了解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以及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5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6了解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以及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情况。

教重点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

教难点1、引导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养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媒体投影仪、投影片、中国地形图挂图、板图。

课时安排四课时板书设计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一、地势西高东低二、地形复杂多样教过程〔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 〔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习。

〔板书〕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以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那边高,那边低的问题。

〔指图提问〕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那边高那边低?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同们各抒己见。

生读图、讨论、回答: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一部分。

同们可以想像一下(教师用手势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板书〕一、 地势西高东低〔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的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材分析】1.教材用中国地形图斑斓的颜色引入新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形象、直观。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颜色的深浅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地区的地势走向。

2.一般来讲,我们将地形分为五种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总结出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3.山脉的走向是以地图上的方向为基础的,但与方向的表示方法略有不同,不能表示为向南走向或向北走向,而应该是南北走向。

4.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这是中国地形分布的一大特点。

除了教科书活动中所提出的山脉,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祁连山北侧为内蒙古高原,南侧为柴达木盆地;秦岭北侧为黄土高原,南侧为四川盆地等。

除了自然地理界线以外,山脉有时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例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等等。

第二章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第2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第2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复习提出
读图提问
教师提问
指导学生读图
学生回答
看图讨论,
回答提问
分组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
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条件,但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林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同时由于平原面积少,我国的耕地资源相对不足。
1.东北平原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南临渤海。辽河、松花江、黑龙江、嫩江
2.华北平原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临渤海、黄海,黄河、淮河、海河
3.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东至东海、黄海长江
四:练习设计,(见课件)
五:课堂小结:有两名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总结讲解
展示课件练习
在第一、二阶梯上,除高原外,还有四大盆地。让学生找出四大盆地,在第三级阶梯上找出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记住位置,掌握三大平原分布和特点。
三:掌握三大平原的名称、位置、范围、所临海洋及主要的河流。
讲述东部平原的形成,以使学生对平原的成因和分布有(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滚滚东流的江河携带泥沙在东部沉积,形成一条依山连海、南北分布的冲击平原带。)
学生读图
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
学生小结
作业设置
整理我国的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等级评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时间:签查(盖章):
课题
学习
目标
1、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并掌握其主要特征。
2、会运用比较法比较同类地理事物,从中找出差异。
3、知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为发展多种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立志建设祖国的感情。

2.1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2.1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梯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阶段性小结:填写下表:活动 4
第一级阶梯
平均海拔
地形类型
分界线 第二级阶梯
分界线
第三级阶梯
活动 5
对照我国地势模型,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产生哪些影响?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 为我国 广大地区带来了丰富的降水。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我国的大江、大河多发源于第一阶梯,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在阶梯交界 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 自西向东的河流沟通了我国东西部的交通, 但高大山脉也成了东西交通 的巨大障碍。 地形复杂多样
2、活动 2 读图总结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及各阶梯的海拔高度。 总结:第一阶梯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为 4000 米,第二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平均海拔为
1000 —— 2000 米,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多在 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大陆架。
500 米以下。陆地向海洋
3、活动 3 在课本空白图上绘制我国三级阶梯。
(一)情境导入
播放祖国不同地形区的视频断片或图片,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语言导入: 苏轼的《赤壁赋》中写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为何会东去呢?这与我 国的地势和地形有什么关系? (三)学习新课 地势西高东低
1、活动 1 读中国地形图,通过颜色的变化了解我国地势的特征。 总结: 我国地势总特征是:西高东低。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能力目标:能说出我国地势、地形的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这些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欣赏我国的大好河山,给同学们以美的享受,激发同学们的爱国 热情。 二、重点、难点: 1、我国的主要地形地势特点。 2、运用地图分辨各种地形。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 地图等 四、课时安排; 2 课时 五、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1《中国的地形》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地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基础知识,对本节课的地形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地形类型的划分、地形区划的理解和应用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实地考察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地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2.难点:地形类型的划分、地形区划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2.实地考察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地形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形案例,使学生掌握地形知识。

4.讨论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实地照片等教学素材。

2.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联系相关单位或场所。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幅地形图,你能说出我国的地形有哪些特点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讲解各类地形的特点,并通过实地照片、动画等形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典型地形案例。

2.1 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2.1 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一、本节课标内容要求: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的地形主要特征。

二、本节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中的第二课时,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地位。

本节内容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这一节知识内容与其它教材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大势。

2、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简单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了解我国地形的分布大势。

2、结合学过的相关知识和实际生活,讨论不同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能够简单评价我国的地形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简单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青藏高原的歌曲和图片。

同学们,伴随着熟悉的歌曲,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我们所在的地区属于哪种地形类型?又具有哪些特点?我国除了高原、平原还有哪些地形类型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地形》看一看。

二、展示目标:多媒体展示本课目标:1、知道我国的地形特征。

2、会评价我国的地形特征。

3、找出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并知道其特点。

三、问题导学:1、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问题(1):请仔细读图,你都看到了什么?根据你获取的信息总结出我国的地形特征。

结论: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然后提供地形扇形统计图表,验证以上结论的正确性,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描述五种地形的特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1 中国的地形2-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1 中国的地形2-湘教版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本节是八年级上册(湘教版)第二章第一节“中国地形“的第一课时,基本内容是介绍中国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丰富神奇的自然景观及中国山区的有利条件;了解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及主要山脉分布概况,学会利用地理方位坐标判断山脉的走向;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观念和创造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感,健全学生的人格。

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记住中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了解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的位置以及自然与文化特色。

2.了解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记住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分布。

地位和作用”山脉纵横交错“是中国地形第一个大知识点,学好山脉的分布大势为后面知识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山脉构成地形的基本“骨架”,山脉的分布掌握牢固,地形区、阶梯分界线等知识点则迎刃而解知识结构:本内容主要涉及山脉的走向及分布。

二、学情分析年七年级下学期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读图、分析图及一定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关键点在于抓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记住中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了解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的位置以及自然文化特色。

2.了解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记住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分布特点3.学会从地形种类、地形分布、海拔、地势起伏等方面去认识和表述地形特点,去分析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列表比较中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

2.分析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发展经济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主要山脉走向;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地形教案(2)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地形教案(2)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地形教案(2)第二节主要山脉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山峰、山脉的意义并知道山脉走向的表示方法。

2.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我国主要山脉的位置并说出其走向,能在空白中国政区图上,填绘我国主要山脉。

3.使学生知道山脉不仅是构成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还多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4.使学生能根据我国山脉分布大势,分析我国各地形区分布的和谐与统一。

5.充分利用课本中"珠峰探险"的实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勇于探险的精神,并要正确引导学生看待探险活动。

教学重点1.山脉的走向。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3.山脉不仅是构成地形的基本骨架,还是重要的地理界线。

教学难点1.山脉的走向。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媒体“中国地形”、“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持图,写有各主要山脉名称的吹塑纸条(与板图的比例要适当),投影仪及自制投影片(中国政区空白图),录像机,中国政区空白图(每个学生一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黑板上副板书位置写出“一______山峰,一______山脉”,让学生填写量词。

【引导思考】如何用图形的形式在黑板上表示一座山峰、一条(或列)山脉?用语言表述山峰、山脉的最大区别?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概括补充】拿一简单模型做示范,区别山峰、山脉,并讲述山脉是有一定延伸方向的,其延伸方向即走向。

拿两个相同模型,交叉放置,让学生说出两个模型各自的走向。

学生讨论。

【教师板图】在副板书位置画出地平面上的方向,再画几条线段,让学生说出其延伸方向。

学生讨论。

北如:1.东西走向 3 42.西北-东南走向 13.南北走向西 2 东4.东北-西南走向南【教师概括】走向即延伸的两端方向加起来。

【引导学生活动】同桌为一组,一人画线段,一人说走向。

【出示挂图】“中国地形图”,任指几条山脉的走向让学生判断,如大兴安岭、阴山等。

【板书】第二节主要山脉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出示挂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2.1中国的地形(2)教案
《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位置。

2、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分析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
利条件,提高使用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

3.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难点: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

教学准备:1、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案1:课件图片、视频引入:播放反应祖国不同地形区的视频短片〔选取有代表性的图片: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华北平原等图片〕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视频短片引入,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爱国热情。

方案2:回想七年级地理部分,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地形?〔五种: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想想学过的国家都有哪些地形?〔举几例〕〔简日本、印度等〕看一下中国地形图。

找一找这五种地形是不是都有分布,从而得出结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二】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一〕学习任务一:四大高原、丘陵和山地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P23-P25页,及地图册相关图表,解决以下问题:
〔1〕从图中指出四大高原的名称和位置,简介各自特点,各自跨哪几个主要的省级行政区?〔2〕四大高原各分布在地势的第几级阶梯?与其他地形区之间的自然界线是什么?
〔3〕对比分析山地和山区的概念及区别?
2、小组交流:以四人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折过渡〕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我国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条件,但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

那么,山区面积广大的利弊是什么呢?怎样开发利用山区?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a. 问题:山区面积广大的利弊是什么呢?山区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b. 师点拨:多媒体出示有关景片〔在山区放牧、种植果树、开发旅游图片和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等图片〕及两段资料来引导:
资料一:我国某一县属于贫困的山区,县政府要求当地老百姓把山上的森林砍光,有价值的中草药全部采光。

结果,老百姓都有了钱,盖起了高楼,过上了好生活,但是环境越来越差,森林不见了,绿草没有了,清澈的小溪干涸了,崩塌、滑波、泥石流频繁发生。

资料二:我国某一县属于贫困的山区,县政府要求当地老百姓集资修公路,架桥梁,保护环
境,结果来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老百姓有的当导游、开旅馆、做生意,生活水平提高,接着政府又进行招商引资,办工业。

几年时间就超过了周围的县市,过上了小康生活。

c.探究结论:
〔1〕山区的有利条件:具有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有利条件。

山区的不利条件:与农业相比,山区不太适宜发展农业,交通不便,自然灾害多等。

〔2〕山区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特别注意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绿化、美化山区时,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提倡节约、保护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学习任务二: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本P25-P26页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
〔1〕四大盆地分别位于我国的哪个部位?
〔2〕四大盆地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序是怎样的?
〔3〕四大盆地的自然状况有哪些相同或不同之处?
〔4〕四大盆地的农业生产有何差异?
〔5〕从图中找出我国三大平原的名称、位置,并简单概括出三大平原的特点?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1:
a.探究问题:塔里木盆地附近的居民为什么越旱越盼晴天?
b.师点拨: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形图》,师边指图边引导学生分析其位置:它深居我国内陆,距海较远,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比较干旱。

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和昆仑山之间,山上多分着雪峰、冰川,水源主要靠山脉的冰雪融水。

天越热,山脉的冰雪融水融化速度就越快,所以塔里木盆地附近的居民越旱越盼晴天。

c.探究结论:晴天冰雪融化快,水源较丰富。

探究问题2:
a.探究问题:请你比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思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分布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
b.师点拨: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形图》和有关景片〔四大高原、四大盆地〕.教师启发引导: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位于我国【一】二阶梯,大部分高原、盆地地区,或高寒,或沙漠广布,或地面崎岖、沟壑纵横。

总之,它们的自然条件恶劣。

所以,这些地区目前仍是我国经济相对贫穷落后有待发展的地区;但由于其自然条件独特,在这些年也充分展示了发展潜力,如塔里木盆地的石油、柴达木盆地的钾盐、青藏地区的牦牛、内蒙古的畜牧业、四川盆地的农业以及新疆、内蒙古、云南等边境地区的边境贸易、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

假设能加大这些地区的经济、人力投入及交通建设,昔日偏僻、落后的地区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热点地区。

让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c探究结论:自然条件恶劣。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我们当地属于什么地形?我们应怎样开发利用?
〔学生讨论,教师点评〕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充分运用以图析文的方法。

用《中国地形图》来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丘陵、三大平原的位置。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培
养学生使用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1〕在下图中填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名称。

〔2〕见综合能力训练47——48页。

六、板书设计: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四大高原名称 四大盆地位置
三大平原特点 山区面积广大 七、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
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较好、一般〕。

我学到的知识与技能:。

我学会的主要方法:。

我的疑难问题是:。

教后反思:
地形复杂多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