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2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5、《农政全书》出现的主要条件是: C A、作者的勤奋努力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D、统治者的支持
井田制
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
封建国家所有制
地主占有大部 分土地,迫使 无地少地的农
封建社 (屯田和均田 会
确立:战国;
发展:隋唐宋元和明前期;
制)、地主所有
制、农民所有制。
民依附于他们。 衰落:明后期
及时反馈
①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土地归 氏族公社 所有,公社成 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 ②奴隶社会——井田制
3、明清时期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主要表现在: A ①出现多熟种植技术;②培育、引进农作物新品 种;③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④出现世界上现存 最早的农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
4、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表现在: B
①引进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
②出现不少著名的产棉区 ③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 ④棉花、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商周时期 青铜农具,掌握一定 技术
“耜耕”或“石器锄耕” 春秋时期
铁犁牛耕(传统农业
主要耕作方式)
2、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变化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灌溉为代表 的生产技术的提高)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 能力,是由生产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三个 要素组成的。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形成 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由三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 关系,产品如何分配。
社会后期,小农经济又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迟滞不前,落后挨打的根源 之一。
四、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1、概念 2、原因: ①是由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决定的
②封建社会中后期人多地少局面的促使
四、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3、发展历程 ⑴萌芽和形成--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
①铁铧犁、耦耕和耧车的出现 ②垄作法、代田法和区田法的推广 ③两年三熟耕作制度的出现 ④《汜胜之书》关注到了农作物生产的各个环节
• 思考:小农经济为什么发展又极为艰难?
有利因素
不利因素
三、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⒈形成: ⒉特点: 3.发展及艰难的因素: 发展的有利因素:
★ ★ ★ ★ 铁器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 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农民为生存而努力、精耕细作; 政府的重农政策。

艰难的不利因素:
★ 分散、简陋——抗灾能力弱; ★ 分散、个体——难以开展大生产; ★ 封建剥削、阶级矛盾、社会动荡。
①南方水田的精耕细作技术逐步成熟,安史之乱后南方 经济超过北方。 ②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四、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3、发展历程
⑴萌芽和形成--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
⑵日臻成熟--魏晋南北朝时期 ⑶发展--隋唐时期 ⑷全面成熟--宋元时期
四、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⑷全面成熟--宋元时期
①北方出现耧锄 ②南方推广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标志着我 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③农作物品种交流广泛:粟麦南移,棉花、水 稻北移 ④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⑤边远地区的农业也得到了发展 ⑥《农桑辑要》
玉米 甘薯 多熟种植
《农桑辑要》 《农政全书》
时期
春秋战国 和秦汉
魏晋南北 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及时反馈:
1、宋元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不包括: D
A、江南地区出现稻麦复种制
B、江浙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C、南北农作物品种交流广泛,并从国外引进新品种
D、出现曲辕犁,更有利于精耕细作 2、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是在: C A.魏晋南北朝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你知道牛郎织女的传说吗?
牛 郎 织 女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天仙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三、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⒈形成: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⑴原因: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⑵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
⒉特点: ⑴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 ⑵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⑶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 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三、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⒈形成: ⒉特点: 3.发展及艰难的因素:
4.评价: 积极: 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
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 的主要动力;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 就的基础
消极: 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在封建
所有田地都 公元 594 年,鲁国进行税制改革,规定要按亩纳税 这
土地私有 种税制称为“初税亩”。其实质就是承认 从而开始形成新的 封建土地所有制。

• • • •
3、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开展变法运动,封建土地所有 制确立。其中以秦国的 商鞅 变法较为彻底,废除井 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4.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 皇帝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地。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3、发展历程 ⑴萌芽和形成--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 ⑵日臻成熟--魏晋南北朝时期 ①黄河流域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日臻成 熟,标志是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②江南经济得到初步开发,成都平原成为重 要产粮区。
四、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3、发展历程 ⑴萌芽和形成--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 ⑵日臻成熟--魏晋南北朝时期 ⑶发展--隋唐时期
学习方法点拨: 如何学习经济史?
从涉及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 商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土地制度、赋 税制度等。 从知识掌握的层次看,主要包括总体特征、经 济发展原因、表现及影响四大块。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资本主义萌芽
第一课
学习目标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五、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过程
⑴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 向平衡。
⑵隋唐时期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
重心开始南移。 ⑶南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
2、原因
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 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⑵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⑶自然条件较好,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B
C
二、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土地制度:也就是土地所有关系,它
是经济制度的核心,制约着当时的政治制度 和阶级制度。
思考:古代中国有哪些主要的土地制度?
二、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1)特点 (2)实质 (3)瓦解原因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
海南的刀耕火种。
骨 耜
← 左图为 打制石器。 → 右图为 磨制石器。
铁制农具
牛耕图
及时反馈
1、刀耕火种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原始社会,人们清 除地上的树木、杂草、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播种, 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 刀耕火种 ”或“ 火耕 ” 。
2、石器锄耕
距今七八千年前,我国已有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 耜耕 或 石器锄耕阶段。 进入了
3、青铜时代 商周 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由于比较 业生产只是少量使用。 贵
,农
4、铁犁牛耕 春秋 时期,开始有小件铁农具,至迟 战国 时期, 到 春秋末期 ,人们开始用牛耕地。______ 铁犁牛耕 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牛耕初步推广,此后, _____ 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练习:
练习:
4、牛耕之所以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 革命”,原因是( ) A.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B.畜力代替人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C.使人不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D.使土地不必进行休耕 5、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始于 ( )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
(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条件 (2)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 (3)屯田制和均田制
(4)明清时期的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的演变:
时期
原始社 会 奴隶社 会
主要制度


演变趋势及原因
土地归氏族公社公有
出现:商; 鼎盛:西周; 瓦解:春秋后期; 完全瓦解:战国(铁犁牛 耕等) 形成:春秋;
萌芽和 形成 农具 耕作 技术 品种 耕作 制度 经验 总结 铁铧犁 耧车 耦耕垄作 法代田法 区田法 北:粟 南:水稻 连作、休 耕与两年 三熟并存
《汜胜之书》 《齐民要术》
日臻 成熟
发展 曲辕犁
全面 成熟 耧锄 水旱轮作 稻麦复种 交流广泛 一岁两熟
继续 发展
间作套作 复种技术 轮作
育秧移栽
套耕
六、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 形式。 3、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社 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 展的主要动力。 4、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 主动地位。
精耕细作技术日趋成熟的表现
历史必修②——古今中外的经济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 础起反作用。经济问题是国家问题之根本。
与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相比,其主 要内容有哪些呢?
政治发展史
经济成长史
古代经济基本结构 中 古代政治制度 国 近代列强入侵及民主革命 近代经济结构变动与资 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西 希腊民主、罗马法、欧美 方 代议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 的建立 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 发展和新变化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 验与教训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趋势
四、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⑸继续发展--明清时期
①种植制度进一步发展 ②新品种和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
③专业化经济作物成产区域的形成
④《农政全书》
四、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 3、发展历程
• • • • • ⑴萌芽和形成--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 ⑵日臻成熟--魏晋南北朝时期 ⑶发展--隋唐时期 ⑷全面成熟--宋元时期 ⑸继续发展--明清时期
井田制的特点:土地归 国家 所有,一切土地属 于 国王 。诸侯、卿大夫强迫 奴隶和庶民 集体耕种, 并支配所有劳动产品。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 同 井字 ,称为井田。
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
铁农具和牛耕 1、井田制的瓦解: 春秋 时期,由于_________ 的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了许多 私田 。 井田制日趋瓦解。 2、鲁国“初税亩”及其影响: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 竹锥地成 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C ( ) 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我们的先民最早发明的下列农 A 具是用于 ( )
A.松土
B.播种
C.收割
D.割草
练习:
3、我国古代的耕作方式“耜耕”比“火耕“进步,主 要表现( ) A ①土地挖的深 ②土地翻的松 ③土壤的熟化过程加快 ④耜耕的土地可以多种一两年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二、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重点)
三、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难点) 四、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 思考:
①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
牛耕的演变的? ②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
1、演变
原始农业的产生 距今七八千年
“刀耕火种”或“火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