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有关概念

合集下载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基本不等式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基本不等式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基本不等 式

CONTENCT

•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 基本不等式的概念 •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 不等式的解法 • 不等式的扩展知识
0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传递性
总结词
如果a>b且b>c,则a>c。
详细描述
这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之一,即如果两个数之间存在一个大于关系,并且它们 之间还有另一个数存在大于关系,那么这两个数之间也存在大于关系。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80%
优化问题
基本不等式可以用于解决各种优 化问题,例如在资源分配、生产 计划、运输问题等方面。
100%
最大最小值问题
基本不等式可以用于求函数的最 大值和最小值,例如在求函数的 极值、最值等方面。
80%
经济问题
基本不等式在经济问题中也有广 泛应用,例如在分析市场供需、 投资组合等方面。
在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代数竞赛
在代数竞赛中,基本不等式是 重要的解题工具之一,例如在 解决代数不等式、代数方程等 问题时。
几何竞赛
在几何竞赛中,基本不等式也 是重要的解题工具之一,例如 在解决几何不等式、几何证明 等问题时。
组合数学竞赛
在组合数学竞赛中,基本不等 式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 解决组合不等式、组合计数等 问题时。
不等式的代数意义
代数解释
不等式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代数结构, 它反映了变量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代数意义应用
通过代数运算可以解决各种不等式问 题,例如求解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比较大小等。不等式的应用领域 Nhomakorabea数学领域
不等式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数 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等领域。

高中不等式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高中不等式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高中不等式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高中不等式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引言:不等式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在数学问题和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对高中不等式的各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供相关的解题技巧和实例,帮助读者在学习和应用不等式时更加深入理解。

一、不等式基本概念1. 不等式符号: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符号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2. 不等式的解集:解集表示不等式中使不等式成立的数值范围。

3. 解不等式的方法:加减法、乘除法、绝对值法等常用的解不等式的方法。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1.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形式、性质和解集的概念。

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从加减法、乘除法到绝对值法的详细解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并求解实际问题。

三、一元二次不等式1.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介绍一元二次不等式形式、性质和解集的概念。

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使用图像法、符号法、区间法等方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并求解实际问题。

四、多项式不等式1. 多项式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介绍多项式不等式的定义、性质和解集的概念。

2. 多项式不等式的解法:使用图像法、符号法、区间法等方法解多项式不等式。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多项式不等式,并求解实际问题。

五、绝对值不等式1. 绝对值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介绍绝对值不等式的定义、性质和解集的概念。

2.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使用绝对值定义、分情况讨论、不等式的性质等方法解绝对值不等式。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绝对值不等式,并求解实际问题。

结论:高中不等式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不等式的基本概念、解题方法和实际应用,并通过解题实例加深对不等式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解法不等式是数学中常见的数值比较关系表达方式之一,它描述了数之间大小关系的差异。

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导数学定理时,不等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解法,帮助读者加深对不等式的理解和应用。

一、不等式的基本概念不等式是指使用不等号(如大于号、小于号)表示的数值关系,包括严格不等式和非严格不等式两种形式。

严格不等式如“<”表示不等关系,非严格不等式如“≤”表示不等关系。

在不等式中,被比较的两个数一般称为“不等式的两端”,用字母表示。

不等式的解集是使得不等式成立的数的集合。

二、不等式的解法1.代入法代入法是最常见的解不等式的方法之一。

即将候选解代入不等式,验证是否满足不等式。

通过逐个尝试的方式,找到符合不等式的解集。

例如,对于不等式3x - 4 > 5,可以逐个尝试不同的数值,如将x分别取1、2、3等代入,验证不等式是否成立,最终确定解集。

2.消元法消元法是解二元一次不等式常用的方法。

通过将不等式中的变量消去,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进而求解。

例如,对于不等式2x + 3y > 4x - 5y,可以通过将两边的同类项合并后,消去变量y,得到3y + 5x > 2x,然后进一步化简为y > -3x。

3.图像法图像法常用于解关于一个或两个未知数的不等式。

通过将不等式转化为图形形式进行观察和判断,可快速得到不等式的解集。

例如,对于不等式y > 2x - 3,可以将不等式表示为一条直线y = 2x - 3,并通过观察直线和不等式中的“大于”关系,得出解集为直线上方的区域。

4.化简法化简法是解不等式时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不等式进行化简,进而将其转化为较为简单的形式,以便求解。

例如,对于复杂的不等式2x^2 + 5x - 3 > 0,可以通过将不等式分解为(2x - 1)(x + 3) > 0,并找出方程两侧使得不等式成立的区间,进而得到解集。

不等式: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关系

不等式: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关系

不等式的除法性质:如果a>b且c>0,则a/c>b/c;如果a>b且c<0,则a/c<b/c。
分类
严格不等式:严格不满足等 号的不等式
弱不等式:满足等号的不等 式
广义不等式:包括严格不等 式和弱不等式
举例说明
举例:a>b,表示a比b大
举例:a≥b,表示a大于或等于b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举例1) > 2, 解为 x > 5
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
投资组合优化问 题:利用不等式 表示投资比例和 预期收益的关系, 解决最优投资组 合的选择问题。
生产计划问题: 通过不等式表示 生产能力、市场 需求和利润之间 的关系,制定最 优的生产计划。
交通流量控制问 题:利用不等式 表示道路通行能 力和交通流量的 关系,实现交通 流量的有效控制。
资源分配问题: 通过不等式表示 资源分配和效益 之间的关系,实 现资源的优化配 置。
应用场景
最大最小值问题:利用不等式求函数在指定区间内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排序问题:利用不等式对多个数进行排序,确定它们的大小关系。 优化问题:利用不等式优化设计方案,使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物理问题:利用不等式解决物理中的力学、热学等问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举例:a≤b,表示a小于或等于b
不等式的解法
代数解法
定义:通过代数 运算求解不等式 的方法
常用方法:移项、 合并同类项、化 简等
注意事项:不等 号的方向在解的 过程中可能会发 生变化
举例说明:解不 等式x+2>3
几何解法
几何解释:不等式表示的 几何意义
图形表示:通过图形直观 地展示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的运算法则及公式

不等式的运算法则及公式

不等式的运算法则及公式一、不等式的基本概念不等式是数学中的一种关系式,用于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不等式的基本形式为:a < b(表示a小于b)、a > b(表示a大于b)、a ≤ b(表示a小于等于b)、a ≥ b(表示a大于等于b)。

其中,符号“<”称为小于号,符号“>”称为大于号,符号“≤”称为小于等于号,符号“≥”称为大于等于号。

二、不等式的运算法则1. 加减法法则:对于任意实数a、b和c,有以下运算法则:(1) 如果a < b,那么a + c < b + c;(2) 如果a > b,那么a + c > b + c;(3) 如果a ≤ b,那么a + c ≤ b + c;(4) 如果a ≥ b,那么a + c ≥ b + c;(5) 如果a < b,那么a - c < b - c;(6) 如果a > b,那么a - c > b - c;(7) 如果a ≤ b,那么a - c ≤ b - c;(8) 如果a ≥ b,那么a - c ≥ b - c。

2. 乘法法则:对于任意实数a、b和c,有以下运算法则:(1) 如果a < b,且c > 0,那么ac < bc;(2) 如果a < b,且c < 0,那么ac > bc;(3) 如果a > b,且c > 0,那么ac > bc;(4) 如果a > b,且c < 0,那么ac < bc;(5) 如果a ≤ b,且c > 0,那么ac ≤ bc;(6) 如果a ≤ b,且c < 0,那么ac ≥ bc;(7) 如果a ≥ b,且c > 0,那么ac ≥ bc;(8) 如果a ≥ b,且c < 0,那么ac ≤ bc。

3. 除法法则:对于任意实数a、b和c,有以下运算法则(其中c≠0):(1) 如果a < b,且c > 0,那么a/c < b/c;(2) 如果a < b,且c < 0,那么a/c > b/c;(3) 如果a > b,且c > 0,那么a/c > b/c;(4) 如果a > b,且c < 0,那么a/c < b/c;(5) 如果a ≤ b,且c > 0,那么a/c ≤ b/c;(6) 如果a ≤ b,且c < 0,那么a/c ≥ b/c;(7) 如果a ≥ b,且c > 0,那么a/c ≥ b/c;(8) 如果a ≥ b,且c < 0,那么a/c ≤ b/c。

不等式知识详细介绍(初中数学知识)

不等式知识详细介绍(初中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知识与不等式组概念1.不等式: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分类:不等式分为严格不等式与非严格不等式。

一般地,用纯粹的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严格不等式,用不小于号(大于或等于号)、不大于号(小于或等于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非严格不等式,或称广义不等式。

3.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4.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5.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1)用不等式表示:一般的,一个含未知数的不等式有无数个解,其解集是一个范围,这个范围可用最简单的不等式表达出来,例如:x-1≤2的解集是x≤3(2)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形象地说明不等式有无限多个解,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要注意两点:一是定边界线;二是定方向。

6.解不等式可遵循的一些同解原理(1)不等式F(x)<G(x)与不等式G(x)>F(x)同解。

(2)如果不等式F(x)<G(x)的定义域被解析式H(x)的定义域所包含,那么不等式F(x)<G(x)与不等式H(x)+F(x)(3)如果不等式F(x)<G(x)的定义域被解析式H(x)的定义域所包含,并且H(x)>0,那么不等式F(x)<G(x)与不等式H(x)F(x)0,那么不等式F(x)<G(x)与不等式H(x)F(x)>H(x)G(x)同解。

7.不等式的性质:(1)如果x>y,那么yy;(对称性)(2)如果x>y,y>z;那么x>z;(传递性)(3)如果x>y,而z为任意实数或整式,那么x+z>y+z;(加法则)(4)如果x>y,z>0,那么xz>yz;如果x>y,z<0,那么xz(5)如果x>y,z>0,那么x÷z>y÷z;如果x>y,z<0,那么x÷z(6)如果x>y,m>n,那么x+m>y+n(充分不必要条件)(7)如果x>y>0,m>n>0,那么xm>yn(8)如果x>y>0,那么x的n次幂>y的n次幂(n为正数)8.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不等式

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概念作为表达同类量之间的大小关系的一种数学形式,不等式必须在定义了大小关系的有序集合上研究.由于复数域没有定义大小,所以不等式中的数或字母表示的数都是实数.1.不等式用符号>或<联结两个解析式所成的式子,称为不等式.不等号>或<叫做严格不等号,≥或≤叫做非严格不等号(相应的不等式分别叫做严格不等式和非严格不等式).例如b a ≥表示“b a >或b a =有一个成立,”因此1≥0或1≤1都是真的.另外,日常还使用一种只肯定不等关系但不区分孰大孰小的不等号,即“≠”.下面主要讨论严格不等式的性质.常如下定义不等式: 形如),,,(),,,(z y x g z y x f ∨(2-1)的式子,称为关于变数z y x ,,, 的不等式(符号“∨”表示不等号“>”,“<”中的任一个).在(2-1)式中,),,,(),,,(z y x g z y x f 与定义域的交集,叫做不等式(2-1)的定义域.在不等式(2-1)的定义域中,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数值组,叫做不等式(2-1)的解,不等式(2-1)解的全体组成的集合,叫做不等式(2-1)的解集.求出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如果不等式(2-1)的定义域中一切值组都使不等式(2-1)成立,那么不等式(2-1)叫做绝对不等式.如果不等式(2-1)的定义域中一切值组都使不等式(2-1)不成立,那么不等式(2-1)叫做矛盾不等式.如果不等式(2-1)的定义域中一些值组使不等式(2-1)成立,而另一些值组使不等式(2-1)不成立,那么不等式(2-1)叫做条件不等式.在不等式(2-1)中,如果),,,(),,,(z y x g z y x f 和都是代数式,那么就叫它代数不等式;如果),,,(),,,(z y x g z y x f 和中至少有一个为超越式,那么就叫它超越不等式. 在代数不等式(2-1)中,如果),,,(),,,(z y x g z y x f 和都是有理式,那么就叫它有理不等式;如果),,,(),,,(z y x g z y x f 和至少有一个为无理式,那么就叫它无理不等式.在有理不等式(2-1)中,如果),,,(),,,(z y x g z y x f 和都是整式不等式,那么就叫它整式不等式;如果),,,(),,,(z y x g z y x f 和至少有一个是分式,那么就叫它分式不等式.2.不等式组含有未知数z y x ,,, 的几个不等式所组成的一组不等式⎝⎛∨∨∨),,,(),,,(),,,(),,,(),,,(),,,(2211z y x g z y x f z y x g z y x f z y x g z y x f k k(2-2)称为不等式组.不等式组(2-2)中,),,2,1)(,,,(),,,(k i z y x g z y x f i i =定义域的交集,叫做不等式组(2-2)的定义域.不等式组(2-2)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交,叫做不等式组(2-2)的解集.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二)不等式的性质实数的三条运算比较性质: ①0>-⇔>b a b a ②0<-⇔<b a b a ③0=-⇔=b a b a为不等式性质的证明提供了依据.不等式有如下10条性质.(1)对逆性如b a >,则a b <;反之如a b <,则b a >.(2)传递性 若,,c b b a >>则c a >. (3)加法单调性若b a >,则c b c a +>+.(4)乘法单调性若0,>>c b a ,则bc ac >;若0,<>c b a 则bc ac <.(5)相加法则若,,d c b a >>则d b c a +>+.(6)相减法则若d c b a >≥,,则d b c a ->-.(7)相乘法则若0,0>>>>d c b a ,则bd ac >.(8)相除法则若d c b a <<>≥0,0,则db c a >. (9)乘方法则+∈R b a ,,若b a >,整数1>n ,则n n b a >.(10)开方法则+∈R b a ,,若b a >,整数1>n ,则n n b a >.注意 性质(1),(3),(4),(9)和(10)是可逆的,因此这些性质可以用于证明不等式,也可用作解不等式.其余各条作为解不等式的依据,可以用于证明不等式(当不需可逆推理时).(三)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1.比较法比较法是直接求出所证不等式两边的差或商,然后推演结论的方法.欲证B A >(或B A <),可以直接将差式B A -与0比较大小;或者+∈R B A ,时,直接将商式BA与1比较大小.在什么情况下用比较法较好呢?一般地,当移项后容易分解成因式或配成完全平方时,可考虑用比较法;或当不等式两边都是乘积结构(或可化成乘积结构,成虽为商式结构,但分子、分母都可化为乘积结构)时,可考虑比较法;另外,能化成便于放大或缩小的商式,也可考虑用比较法.例1 设b a ,为不等的实数,求证)(46224224b a ab b b a a +>++证明 因为=++-+=+-++222222224224)2()(4)()(46ab b a ab b a b a ab b b a a=-+222)2(ab b a )(0)(4b a b a ≠>-所以)(46224224b a ab b b a a +>++例2 若0>>>c b a ,求证b a ac c b c b a c b a c b a +++>222证明 考虑用商式.因为=⎪⎪⎭⎫ ⎝⎛⎪⎪⎭⎫ ⎝⎛⎪⎪⎭⎫ ⎝⎛>+++c a a c b c c b a b b a b a a c c b cb a ac a c c b c b b a b a c b a c b a 222 1>⎪⎭⎫ ⎝⎛⎪⎭⎫ ⎝⎛⎪⎭⎫⎝⎛---ca cb ba c a cb b a所以b a ac c b c b a c b a c b a +++>2222.综合法综合法是“由因导果”,即从已知条件出发,依据不等式的性质、函数性质或熟知的基本不等式,逐步推导出要证明的不等式.常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或借助于现成的不等式.因此,掌握的不等式越多,应用这种方法就越方便.例3 试证:若0,,>∀c b a ,则有abc b a c a c b c b a 6)()()(222222≥+++++证明方法1 因为0)(2≥-b a ,所以ab b a 2)(22≥+.又0>c ,所以abc b a c 2)(22≥+同理有 abc a c b abc c b a 2)(,2)(2222≥+≥+ 由相同加法则,三式相加即得结论. 方法2 欲证不等式等价于6≥⎪⎭⎫ ⎝⎛++⎪⎭⎫ ⎝⎛++⎪⎭⎫ ⎝⎛+a b b a c a a c b c c b 因为2,2,2≥+≥+≥+abb ac a a c b c c b ,三式相加,即得结论. 说明 将所要证不等式分成几个同向不等式,然后将各式相加或相乘,这是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手法.3.分析法分析法是“执因索果”,即从所要证明的结论出发,步步推求使不等式能成立的充分条件(或充分必要条件),直至归结到已知条件或已知成立的结论为止.例4 已知1,≥∈n N n ,求证⎪⎭⎫⎝⎛+++≥⎪⎭⎫ ⎝⎛-+++++n n n n 21412111215131111 (1)证明 欲证不等式(1),只需证⎪⎭⎫ ⎝⎛++++≥⎪⎭⎫ ⎝⎛-++++n n n n 214121)1(12151311(2)(2)式左边即⎪⎭⎫ ⎝⎛-+++++121513122n n n n (3)(2)式右边即=⎪⎭⎫ ⎝⎛+++++++n n n 214121214121 ⎪⎭⎫ ⎝⎛+++⎪⎭⎫ ⎝⎛++++n n n n 21412141212(4)比较(3)与(4)式,显然nn 2161411215131+++≥-+++ . 可知要证(2)式成立,只需证nn 2141212+++≥ (5)当1=n 时,(5)式成立;若k n =时,(5)式成立.则1+=k n 时22121412121221+++++≥+=+k k k k )1(21214121+++++=k k 即(5)式成立,结论得证.应用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要C成立,只要B成立即可;要B成立,只要A成立…”,一直追溯到已知条件或已知的不等式为止.用形式符号表示出来,就是“ ←←←C B A ”.如果分析的每一步都是充分必要的,即“B A ⇔”则更好.应该强调的是,分析的思想和分析的方法是研究一切问题的一个基本方法.无论是数学,自然科学,还是经济学或社会科学,多半是以分析为先导.没有中肯的分析,就不会有正确的综合.所以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有意义的.4.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由皮亚诺公理派生出来的一个重要数学方法.它对于等式或不等式的证明同样是有效的.主要用于与自然数n 有关的不等式命题.例5 求证对于任意的自然数n ,有121212654321+<-∙∙n n n 证明方法1 当n =1时,有3121<,不等式成立. 假设n =k 时,不等式为真,那么当n =k +1时,有221222121212212212654321++=++∙+<++∙-∙∙k k k k k k k k k 又)32)(12(3212212++⇔+<++k k k k k2)22()32)(12(22+<++⇔+<k k k k末式成立,故原不等式对1+=k n 成立.结论得证.方法2 构造数列 记122765432,212654321+∙∙=-∙∙=n n b n n a n n 显然),2,1( =<n b a n n1212+=<n b a a n n n所以121+<n a n 即得结论121212654321+<-∙∙n n n 说明 这个不等式的左边有明显的特点,不等式右式成平方根的形式.5.反证法前面几种方法都是直接证法,而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其中包括归谬法和穷举法. 反证法从否定所要证的结论入手,假设结论的否定为真,那么由此所引出的结论与已知条件或已知公理、定理、定义域性质之一相矛盾,或自相矛盾,因而结论的否定不成立,故原结论是真实的.当给定不等式不便于用直接法证明时,或其自身是一种否定式命题时,可考虑用反证法.例6 设+∈R z y x ,,,且1sin sin sin 222=++z y x ,求证2π>++z y x 证明 假如2π≤++z y x(1)则有220ππ≤-≤+<z y x因为正弦函数在区间⎪⎭⎫⎝⎛2,0π上是增函数,所以 z z y x cos )2sin()sin(=-≤+π(2)(2)式两边均为正数,两边平方,有x y y x x y y x cos sin cos sin 2cos sin cos sin 2222++y x z z 2222sin sin sin 1cos +=-=≤整理得0)cos(sin sin ≤+y x y x(3)但是,由(1)式可知⎪⎭⎫⎝⎛∈+2,0,,πy x y x ,表明(3)式不可能成立. 因此2π>++z y x6.换元法换元法是根据不等式的结构特征,选择适当的变量代换,从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未知为已知,或实现某种转化,达到证明的目的.换元法有时称为变换法.例7 设1=++z y x ,试证31222≥++z y x 证明 当31===z y x 时,不等式中的等号成立.于是引进参数v u ,,作变换: ⎪⎪⎪⎩⎪⎪⎪⎨⎧--=+=+=v u z v y u x 313131实际上这是平面1=++z y x 的一个参数表示形式.代入不等式的右端,得到=⎪⎭⎫⎝⎛--+⎪⎭⎫ ⎝⎛++⎪⎭⎫ ⎝⎛+=++222222313131v u v u z y x3131)(222≥++++v u v u 7.放缩法放缩法又称传递法,它是根据不等式的传递性,将所求证的不等式的一边适当地放大或缩小,使不等关系变得明朗化,从而证得不等式成立.这是不等思维的一个显著特征,其依据是实数集R的阿基米德性质.放缩法的具体做法要依据原不等式的结构来确定.例如,对于和式,采用将某些项代之以较大(或较小)的数,以得到一个较大(或较小)的和;或者用舍去一个或几个正项的办法,以得到较小的和.对于分式,则采取缩小(或放大)分母或者放大(或缩小)分子的办法来增值(或减值).总之,放缩法使用的是不等量代换,这与换元法使用等量代换有着明显的区别.例8 设),,2,1(0n i a i =>,求证12321232132212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 证明左边+++++++<))(()(3212132112a a a a a a a a a a=++++++++-))((3211321n n na a a a a a a a a++⎪⎪⎭⎫ ⎝⎛++-++⎪⎪⎭⎫ ⎝⎛+- 321212111111a a a a a a a a=⎪⎪⎭⎫ ⎝⎛+++-+++-n n a a a a a a 21121111211111a a a a a n <+++- 说明 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时,以下式子很有用: (1))1(111)1(11)1(11112>--=-<<+=+-n nn n n n n n n n (2)1121111-+<<++=-+n n n n n n n)1(1>--=n n n(3))1(212)1(≥+<+<n n n n n (4))(211N n n n n n ∈++<+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还有构造法、判别式法、排序法、调整法、凸函数法以及微积分法等,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四)解不等式1.同解不等式若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相等,则称这两个不等式为同解不等式. 对于同解不等式,有以下重要结论:(1)不等式)()(x g x f >与不等式)()(x g x f <同解.(2)如果对于不等式)()(x g x f >定义域中的一切值)(x h 都有意义,则不等式)()()()(x h x g x h x f +>+与)()(x g x f >同解.(3)如果对于不等式)()(x g x f >定义域中的一切值都有0)(>x h ,则不等式)()()()(x h x g x h x f >与)()(x g x f >同解;如果0)(<x h ,则不等式)()()()(x h x g x h x f <与)()(x g x f >同解.(4)不等式)()(x g x f >在其定义域中的某个子集上恒有0)()(>>x g x f ,则原不等式)()(x g x f >与)()(x g x f n n >在这个子集上同解,其中1,≥∈n n N .(5)不等式)()(x g x f >在其定义域中的某个子集上恒有0)()(>>x g x f ,则不等式n nx g x f )()(>在这个子集上与原不等式)()(x g x f >同解,其中1,≥∈n n N .(6)不等式0)()(>x g x f 与下面两个不等式组同解:⎩⎨⎧<<⎩⎨⎧>>0)(0)(0)(0)(x g x f x g x f (7) 不等式0)()(<x g x f 与下面两个不等式组同解:⎩⎨⎧><⎩⎨⎧<>0)(0)(0)(0)(x g x f x g x f (8) 不等式0)()(>x g x f 与下面两个不等式组同解: ⎩⎨⎧<<⎩⎨⎧>>0)(0)(0)(0)(x g x f x g x f (9) 不等式0)()(<x g x f 与下面两个不等式组同解: ⎩⎨⎧><⎩⎨⎧<>0)(0)(0)(0)(x g x f x g x f (10) 不等式)()(x g x f <与不等式组)()()(x g x f x g <<-或⎩⎨⎧-><)()()()(x g x f x g x f同解;不等式)()(x g x f >与不等式组⎩⎨⎧-<>)()()()(x g x f x g x f 同解.2.不等式的解法 (1)一元一次不等式任何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经过恒等变形整理成b ax > (2-3)的形式.不等式(2-3)的解集,视a 而定.若0>a 解集为}{a b x x >;若0<a ,解集为}{abx x <;若0=a ,不等式b ax >变成为b x >0,它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此时如果0>b ,则b x >0无解;如果b x b ><0,0是绝对不等式,解集为),(+∞-∞.(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首先要分别求出组内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求它们的交集.求交集时,可先在数轴上画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根据重合部分找出它们的交集.设一元一次不等式组⎩⎨⎧>>dcx bax (2-4)中每个不等式都有解,则归纳为下列四种情形之一;⎩⎨⎧>>βαx x ⎩⎨⎧<<βαx x ⎩⎨⎧<>βαx x ⎩⎨⎧><βαx x 假设βα<,则以上四组的解集依次是:βααβ<<<>x x x空解(无解)(3)一元二次不等式任何一个一元二次不等式都可经过恒等变形整理成)0(02≠∨++a c bx ax(2-5)的形式,两边同除以非0实数a ,即可归纳成下面两种情形之一:第一种情形:02>++q px x①如果042<-=∆q p ,不等式①的解集为),(+∞-∞;如果042=-=∆q p ,不等式①的解集为}2{p x x ≠; 如果042>-=∆q p ,则02=++q px x 有两个实根21,x x ,设21x x <,那么不等式①的解集为}{21x x x x x ><或.第二种情形:02<++q px x②如果042≤-=∆q p ,不等式②无解;如果042>-=∆q p ,不等式②的解集为}{21x x x x <<,其中21,x x 是02=++q px x 的两个根.(4)一元二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组可经过恒等变形整理成⎩⎨⎧∨++∨++0022221121c x b x a c x b x a的形式.其中21a a 和至少有一个不为0.这时可分别求出不等式(2-6)①和(2-6)②的解集.然后求出这两个解集的交集,即为原不等式的解.(5)一元高次不等式一元高次不等式的标准形式是)0(0)(0111≠∨++++=--n n n n n a a x a x a x a x f(2-7)其中),,1,0(n i a i =∈R .当3≥n 时,不等式(2-7)称为一元高次不等式.由高等代数知道,在实数域上多项式f (x )总可以分解成一次因式或既约二次因式的乘积,所以f (x )总可以表成)()()(21x f x f a x f n =.其中)(1x f 是f (x )中所有首项系数为1的一次因式的乘积,)(2x f 是所有首项系数为1的二次既约因式的乘积.由于首项系数为1的二次既约因式恒为正值,所以当0>n a 时,不等式f (x )>0或0)(1>x f 同解;当0<n a 时,不等式0)(>x f 与0)(1<x f 同解.0)(1∨x f 的解法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 当)(1x f 中没有重因式时,按以下步骤求解: 第一步,将)(1x f 表示成0)())(()(211∨---=k x x x x x x x f的形式,其中x i 是)(1x f 的零点,并有k x x x <<< 21.第二步,将)(1x f 的各个零点k x x x ,,,21 在数轴上标出,从而将数轴划分为k +1个子(2-6)① ②区间.从最右一个子区间),(+∞k x 开始,向左在各个子区间上依次相间地标出“+”,“-”标志.第三步,所有“+”的子区间(开区间)的并集,就是0)(1>x f 的解集;所有“-”的子区间(开区间)的并集,就是0)(1<x f 的解集.第二种情形 当)(1x f 中有重因式时,可将奇次重因式改为一次单因式,并将偶次重因式弃去,这样就可以按照没有重因式的情形处理.但是应将所得解集去掉偶次重因式的零点.这种解法叫做“零点分区法”.当用此法求解0)(1≥x f 或0)(1≤x f 时,要将开区间改为闭区间;同时,在弃去偶次重因式后,不必去掉偶次重因式的零点.(6)一元分式不等式一元分式不等式的一般形式为0)()(∨x g x f (2-8)由同解不等式的重要结论(7)可知,解不等式(2-8)只需解不等式0)()(∨x g x f . (7)无理不等式一元无理不等式的一般形式为0)(∨x f(2-9)其中f (x )是x 的无理函数.解无理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是:利用同解不等式的重要结论(4),将所给无理不等式转化为与它同解的有理不等式组.解无理不等式常按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求出f (x )的定义域.第二步,解无理方程f (x )=0,即求出f (x )的零点[或判断f (x )没有零点].零点由小到大依次为k x x x ,,,21 ,将它们在数轴上标出,从而将定义域划分为k +1个子区间.第三步,在各个子区间内各任取一值α,使得0)(>αf [或0)(<αf ]的α所在的区间就是不等式0)(>x f [或0)(<x f ]解的区间.在解无理不等式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在不等式的两边实施乘方运算而出现增根,所以必须检查所得解是否超出原不等式的定义域.另外,有些不等式的一边允许取负值,忽略这一点可能导致失解.(8)绝对值不等式绝对值号内含有未知元(或变元)的不等式称为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简称绝对值不等式.解绝对值不等式的关键是去掉绝对值符号,使其转化为普通不等式.其主要依据是绝对值的定义和同解不等式的重要结论(10).(9)初等超越不等式指数不等式)1,0()(≠>∨a a ba x f若0≤b ,则不等式b ax f >)(为绝对不等式;不等式b a x f <)(无解.若0>b ,则当1>a 时,b x f a log )(>;当10<<a 时b x f a log )(<.指数不等式的常用解法:先将不等式两边化为同底的幂,然后区分1>a 和10<<a 两种情形,据此比较它们的指数.对数不等式)1,0(log ≠>∨a a bx a对数不等式的常用解法:先将不等式两边化为同底的对数,然后区分1>a 和10<<a 两种情形,据此比较它们的真数.解题时应注意不等式的定义域.三角不等式 含有变元(未知元)的三角函数不等式称为三角不等式. 解三角不等式一般都要归结到最简单三角不等式,形如)(tan ,cos ,sin R ∈∨∨∨a a x a x a x的不等式,叫做最简三角不等式.解最简三角不等式,可先在所给三角函数的一个周期内求出其特解,然后加上该函数的最小周期的整数倍,即为它的一般解.对于可以用初等方法求解的三角不等式,通常使用变量代换、因式分解等方法化繁为简,归结为最简三角不等式。

高一数学不等式知识点梳理

高一数学不等式知识点梳理

高一数学不等式知识点梳理在高中数学中,不等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内容,在各个章节中都会涉及到不等式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下面将对高一数学中的不等式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相关内容。

一、不等式的基本概念1. 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是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的一种表示方式,用符号“<”、“>”、“≤”、“≥”等表示。

2. 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解集是使得不等式成立的所有实数的集合。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1.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1) 通过绘制数轴法确定解集;(2) 利用性质将不等式转化为等价的形式求解。

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1) 加减性质:若a<b,则a±c<b±c(其中c为常数);(2) 倒置性质:若a<b,则-b<-a;(3) 倍增性质:若a<b,则ac<bc(c>0)或ac>bc(c<0);(4) 倒数性质:若a<b,则1/b<1/a(a>0,b>0)。

三、一元二次不等式1.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 使用根的性质来解决一元二次不等式;(2) 利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不等式转化成平方完全性质的形式求解。

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性质:(1) 零点性质:若x1、x2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则x1+x2=-b/a、x1*x2=c/a;(2) 符号性质:当a>0时,一元二次不等式y=ax²+bx+c的解集随x的增加而递增,当a<0时,解集随x的增加而递减;(3) 洛必达不等式:若0<a<b,则0<ln(a/b)<a/b<1。

四、绝对值不等式1.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 利用绝对值的定义进行讨论求解;(2) 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化简不等式,并得出解集。

2. 常见的绝对值不等式:(1) |x|<a(a>0)的解集为(-a, a);(2) |x|>a(a>0)的解集为(-∞, -a)∪(a, +∞);(3) |x-a|<b(b>0)的解集为(a-b, a+b);(4) |x-a|>b(b>0)的解集为(-∞, a-b)∪(a+b, +∞)。

数学中的不等式认识数学中的不等式和不等式解法

数学中的不等式认识数学中的不等式和不等式解法

数学中的不等式认识数学中的不等式和不等式解法数学中的不等式认识和不等式解法在数学中,不等式是指数、变量以及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数学符号相结合的数学表达式。

不等式在数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出现在初等数学中,也被广泛应用于高等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等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一、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在数学中,不等式用于比较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常见的不等式符号有以下几种:1. 大于:>, 表示左边的数大于右边的数;2. 小于:<, 表示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3. 大于等于:≥, 表示左边的数大于或等于右边的数;4. 小于等于:≤, 表示左边的数小于或等于右边的数。

在解不等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确定未知数的取值范围,使得不等式成立。

二、不等式的解法1. 加减法解不等式当不等式中只涉及到加减运算时,我们可以通过加减法来解决不等式。

例如,对于不等式 x + 3 > 7,我们可以将左边的 x + 3 和右边的 7进行逐步的运算,得到 x > 4。

2. 乘除法解不等式当不等式中涉及到乘除运算时,我们可以通过乘除法来解决不等式。

例如,对于不等式 2x < 10,我们可以通过将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 2,得到 x < 5。

需要注意的是,当不等式中涉及到乘除法时,若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则不等号的方向会发生改变。

3.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是一类特殊的不等式,解决方法有所不同。

当绝对值不等式形如 |x - a| < b,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 -b < x - a < b,并求解不等式。

例如,对于 |x - 3| < 5,我们可以得到 -5 < x - 3 < 5,进而得到 -2 < x < 8。

当绝对值不等式形如 |x - a| > b,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个不等式:x -a >b 或 x - a < -b,并分别求解。

高一数学中的不等式知识点

高一数学中的不等式知识点

高一数学中的不等式知识点不等式是数学中常见的一个概念,也是高一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在学习不等式时,我们需要了解其基本定义和运算性质,掌握解不等式的方法,并能够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不等式的基本定义和运算性质:不等式是数学中表示数量关系的一种符号,常用的不等式符号有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和小于等于(≤)。

不等式中的变量通常表示某个量的范围,解不等式就是找到使不等式成立的变量的取值范围。

我们知道,不等式具有一些基本的运算性质,例如:1. 对不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一个相同的数,不等式的大小关系不变。

例如:若a > b,则a + c > b + c。

2. 对不等式两边同时乘(除)一个正数,不等式的大小关系不变;对不等式两边同时乘(除)一个负数,不等式的大小关系改变,并且需要将不等号方向颠倒。

例如:若a > b,则ac > bc(c > 0);若a > b,则ac < bc(c < 0)。

二、解不等式的方法:解不等式的方法也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具体情况来选择。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不等式解法:1. 代入法:将不等式中的变量代入其中的等式,求得等式的解,再根据不等式的性质确定最终的解。

例如,对于不等式2x - 3 > 7,可以将2x - 3代入等式2x - 3 = 7中,求得x = 5,再根据不等式的性质确定最终的解为x > 5。

2. 符号法: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和运算规则,结合数轴图示,确定解的范围。

例如,对于不等式3x + 2 ≤ 8,可以通过移项和分段讨论的方式确定解的范围为-∞ ≤ x ≤ 2。

3. 区间法:通过对不等式两边进行变形或者使用数轴图示,确定变量所在的区间范围作为解的范围。

例如,对于不等式-2 < 3x -4 ≤ 7,可以通过移项和分段讨论的方式确定解的范围为2 < x ≤ 3。

高二数学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高二数学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小结: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知识回顾】
1、不等式的概念: 同向不等式; 异向不等式; 同解不等式. 2、不等式的性质 单向性:①a b, b c a c;
②a b, c d a c b d; ③a b, c 0 ac bc; ④a b, c 0 ac bc; ⑤a b 0, c d 0 ac bd ; ⑥a b 0, n N * a n b n ; ⑦a b 0, n N * n a n b .
例5、已知a>b>0,C<d<0,e<0, 求证:
e e ac bd
在证明不等式时要依据不等例6、已知 1 a 0, A 1 a 2 , B 1 a 2 , C 1 , D 1 则
2 1 a 1 a
A、A<B<C<D; C、D<B<A<C;
双向性: ①a b 0 a b; a b 0 a b; a b 0 a b.
②a b b a. ③a b a c b c.
3、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主要方法
(1)作差比较法:作差——变形——定号
a b a b 0 a b a b 0 a b a b 0
(2)作商比较法: 作商——变形——与1比较大小. 大多用于比较幂指式的大小.
a、b R : a a b 1 b a a b 1 b a a b 1 b

例1、在三角形ABC中,求A-B的取值范围. 例2、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1 * 与2 n ( n N ) n 1 n
例3、比较x2+y2与xy+x+y-1的大小. 练习:已知:x y z 0.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单元大概念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单元大概念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单元大概念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涉及到数学中的大小关系和数量间的比较。

本文将围绕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定义、性质及解法展开。

一、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是一种描述数值大小关系的符号式表达式,通常由大于号(>)、小于号(<)、大于等于号(≥)、小于等于号(≤)等符号连接两个数或两个数的代数式。

例如:2x + 1 > 7 或 3y - 5 ≤ 2y + 3二、不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减(或乘除)一个数,不等关系不变。

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同一个正数,不等关系不变。

3.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同一个负数,不等关系方向改变。

4.不等式两边取绝对值,不等关系不变。

可以根据这些性质简化不等式化简的过程。

三、不等式组的定义不等式组是由若干个不等式组成的方程组,其中每个不等式都是该方程组的一条方程。

例如:{ x + 2y > 3, 3x - y < 4 }四、不等式组的解法求解不等式组可以使用图像解法、代数解法等不同的方法。

1.图像解法: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将不等式所对应的图形加以绘出,利用区域的交、并、补集等运算,求出满足不等式组所有不等式的点集,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

2.代数解法:(1)联立不等式组,化为方程组,解出每个未知量的解集,并取交集得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2)变形不等式组,将不等式组转化为等价的不等式组,如化简、换元等方法,再用解不等式的方法解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以上就是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单元大概念。

了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及比较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不等式的知识点

不等式的知识点

不等式的知识点不等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不等式的知识点。

首先,不等式的定义很简单,它是用不等号(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连接两个表达式的式子。

例如,2x + 3 > 5 就是一个不等式。

不等式的性质是解决不等式问题的基础。

性质 1:如果 a > b,那么 a + c > b + c 。

也就是说,给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性质 2:如果 a > b 且 c > 0 ,那么 ac > bc ;如果a >b 且c < 0 ,那么 ac < bc 。

这意味着,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在解不等式时,我们通常会运用这些性质将不等式进行变形,最终求出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比如,解不等式 3x 5 < 16 ,我们先将 5 移到右边得到 3x < 21 ,然后两边同时除以 3 ,得到 x < 7 。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最简单的不等式类型之一。

它的一般形式是 ax+ b > 0 或 ax + b < 0 (其中a ≠ 0 )。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但要注意不等式性质的正确运用。

一元二次不等式则稍微复杂一些。

以 ax²+ bx + c > 0 (a > 0 )为例,我们需要先求出对应的二次方程 ax²+ bx + c = 0 的根,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来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如果方程有两个不同的根x₁和 x₂(x₁< x₂),那么不等式的解集就是 x < x₁或 x > x₂;如果方程有两个相同的根 x₀,那么不等式的解集就是x ≠ x₀;如果方程没有实数根,那么不等式的解集就是全体实数。

绝对值不等式也是常见的类型。

对于|x| < a (a > 0 ),其解集是 a < x < a ;对于|x| > a (a > 0 ),其解集是 x < a 或 x > a 。

初中不等式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中不等式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中不等式重要知识点总结一、不等式的基本概念1. 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是指两个不同实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用不等号表示的式子称为不等式。

例如:a >b,a、b为实数。

不等式包括开区间不等式和闭区间不等式。

开区间不等式:a > b(>表示大于,不包括a);闭区间不等式:a ≥ b(≥表示大于等于,包括a)。

2. 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解集是所有满足不等式条件的实数构成的集合。

例如:不等式2x > 6的解集为{x | x > 3}。

3. 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与等式一样,具有传递性、对称性和反对称性。

传递性:若a > b,b > c,则a >c;对称性:若a > b,则-b < -a;反对称性:若a > b,且b > a,则a = b。

另外,对于不等式,还有加减法原理和乘除法原理。

加减法原理:不等式两边都加(减)同一个实数,不等式号的方向不变;乘除法原理:不等式两边都乘(除)同一个正数,不等式号的方向不变,都乘(除)同一个负数,不等式号的方向改变。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1.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书写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指形如ax + b > 0或ax + b < 0的不等式,其中a和b是常数,x是未知数。

一元一次不等式中,a不等于0。

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图解法:将不等式转化为方程,利用函数的图像找出满足不等式条件的实数解。

(2)试数法:通过代入试数的方式,找出满足不等式条件的实数解。

(3)分析法:通过移项整理和求解,找出满足不等式条件的实数解。

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由若干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构成的集合。

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图解法:将不等式转化为方程,找出满足所有不等式条件的实数解,画出其图像,并找出图像的交集部分。

(2)试数法:通过代入试数的方式,找出满足所有不等式条件的实数解。

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不等式知识点总结不等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数的大小关系。

在不等式中,通过使用不等号(<, ≤, >, ≥)来表示不同数的大小关系。

1. 基本不等式:- 加减法不等式:如果a > b,则有a + c > b + c,a - c > b - c; - 乘法不等式:如果a > b 且 c > 0,则有ac > bc;如果a > b且 c < 0,则有ac < bc;- 除法不等式:如果a > b 且 c > 0,则有a/c > b/c;如果a >b 且c < 0,则有a/c < b/c;- 幂不等式:如果a > b 且 n > 1,则有a^n > b^n;如果0 < a < b 且 0 < n < 1,则有a^n > b^n。

2. 不等式的性质:- 传递性:如果a > b 且 b > c,则有a > c;- 对称性:如果a > b,则有b < a;- 反身性:对于任意的a,有a = a;- 加减性:如果a > b,则有a + c > b + c;- 乘除性:如果a > b 且 c > 0,则有ac > bc,a/c > b/c。

3. 不等式的求解:- 确定不等式的解集:通过比较不等式中的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例如,对于不等式2x + 1 > 5,可以通过移项得到2x > 4,再除以2得到x > 2,解集为{x | x > 2}。

- 不等式的逆运算:对于不等式a > b,可以通过取倒数、开平方、开n次方等逆运算来改变不等式的大小关系。

- 不等式的绝对值:当不等式中存在绝对值时,需要对绝对值进行分类讨论,分别讨论绝对值的正负情况,然后求解不等式。

初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总结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不等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数学表达方式,它描述了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解决不等式问题的方法,对于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进行总结,并介绍解决不等式问题的一些常用方法。

一、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 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是通过不等号进行比较的数学表达式,例如"a>b"表示a大于b。

2. 不等式的性质:(1) 传递性:如果a>b,b>c,则a>c。

(2) 对称性:如果a>b,则b<a。

(3) 加减性:在不等式两侧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不等式的方向不变。

(4) 乘除性:若a>b且c>0,则ac>bc;若a>b且c<0,则ac<bc。

(5) 只能乘除等号:对于不等式的两侧同时乘或除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反转。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是由一个未知数的一次项和常数项构成的不等式。

解决一元一次不等式问题的常用方法有图像法和代数法。

1. 图像法:可以利用数轴绘制不等式的解集,标记终点和取值范围。

需要注意判断开闭区间以及不等号方向。

2. 代数法:通过将不等式转化为等价的形式,进行常用运算来求解。

主要的方法有:(1) 加减法:将不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一个数。

(2) 乘除法:将不等式两边同时乘除一个正数(或负数)。

(3) 移项法:通过移项将未知数的系数归整,将不等式转化为关于未知数的等价不等式。

三、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是由一个未知数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构成的不等式。

解决一元二次不等式问题的常用方法有图像法、代数法和求根法。

1. 图像法:可以通过绘制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2. 代数法:可以通过移项、配方法、求根等代数运算,将一元二次不等式转化为关于未知数的等价不等式,从而求得解集合。

3. 求根法:将一元二次不等式化简为一个二次方程,并求出方程的根,再根据根的位置和符号变化来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不等式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不等式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不等式初三学习的知识是初中三年学习的汇总,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复习,中国教育在线整理了初三数学关于不等式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考点一、不等式的概念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集: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任何一个适合这个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都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

3、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它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5、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方法。

考点二、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说明:①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样,等号是不变的,是随着加或乘的运算改变。

②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号改为等号所以在题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数,那么就要看看题中是否出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现了,那么不等式乘以的数就不等为0,否则不等式不成立;考点三、一元一次不等式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一般地,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x项的系数化为1考点四、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它们所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4、当任何数x都不能使不等式同时成立,我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其解为空集。

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等式的有关概念
1、不等式定义:用符号“<”、“≤”、“>”、“≥”、“≠”连接而成的数学式子,叫做不等
式。

这5个用来连接的符号统称不等号。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为0.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列不等式:步骤如下
(1)根据所给条件中的关系确定不等式两边的代数式;
(2)选择与题意符合的不等号将表示不等关系的两个式子连接起来。

3、用数轴表示不等式
(1)a<x: 表示小于a 的全体实数,在数轴上表示a 左边的所有点,不包括a 在内。

(2)a≥x: 表示大于或等于a 的全体实数,在数轴上表示a 右边的所有点,包括a 在内。

(3)b<x<a: 表示大于b 而小于a 的全体实数。

4、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基本性质1:若a<b,b<c,则a<c。

(不等式的传递性)
(2)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到的不等式仍成立。

①若a>b>c,则a+c>b+c,a-c>b-c ;
②若a<b<c,则a+c<b+c ,a-c<b-c。

(3)基本性质3:①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都除以)同一个正数,所得的不等式仍成立; 若a>b ,且0>c ,则ac>bc.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都除以)同一个负数,必须把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所得的不等式成立。

若a>b ,且0<c ,则ac<bc .
要点诠释:(1)不等式基本性质1的学习与等式的性质的学习类似,可对比等式的性质掌握.
(2)“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指的是如果原来是“>”,那么变化后仍是“>”;如果原来是“≤”,那么变化后仍是“≤”;“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指的是如果原来是“>”,那么变化后将成为“<”;如果原来是“≤”,那么变化后将成为“≥”.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其根据是不等式
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为:【(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
(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
(1)求分解,分别解不等式组中的每一个不等式,并求出它们的解;
(2)画公解,将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画在同一数轴上,并找出它们的公共部分;
(3)写组解,将(2)步中所确定的公共部分用不等式表示出来,就是原不等式组的解
集。

知识点1:不等式的定义
1.下列各式中不是不等式的为()
A.-2<5
B.x+9≤2
C.5x=8
D.6y+1>0
2.下列属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
A.10>8 B 2x+1>3y+2 C.2(1+y)>1/2y D.x+3>5
知识点2:列不等式
3.代数式3x+4的值不小于0,则据此可列不等式为()
A.3x+4<0
B.3x+4>0
C.3x+4≤0
D.3x+4≥0
知识点4: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4.已知x<y,则-2/3____-2/3 (用不等号填空)。

知识点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5.不等式-x/3>5的解集是( )
A.x<-5/3 B.x>-5/3 C.x<-15 D.-x>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