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迹与交联壳聚糖吸附水中微量Cr(Ⅵ)的对比试验研究

合集下载

Cr(Ⅵ)-CAS-CPB体系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Cr(Ⅵ)

Cr(Ⅵ)-CAS-CPB体系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Cr(Ⅵ)

Cr(Ⅵ)-CAS-CPB体系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Cr(Ⅵ)
陈建军
【期刊名称】《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6(12)2
【摘要】[目的]采用Cr(Ⅵ)-CAS-CPB体系建立快速、简便测定河水中痕量Cr (Ⅵ)的新方法.[方法]在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存在下,Cr(Ⅵ)与CAS沸水浴中加热显色反应10 min,在620 nm处用3 cm比色皿空试剂,白为参比,测量吸光度.[结果]络合物的组成比为Cr(Ⅵ):CAS:CPB=1:2:2,Cr (Ⅵ)含量在0~1.6μg/25 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相关系数为0.9998,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20=1.03×105L/(mol·cm).[结论]此法用于河水样中痕量铬的测定结果满意.
【总页数】2页(P46-47)
【关键词】铬;河水卫生;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光度法
【作者】陈建军
【作者单位】宁波市江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23;O657.3
【相关文献】
1.分光光度法测定电镀废水中的痕量Cr(Ⅵ) [J], 赵爱华;徐宝峰
2.水中痕量Cr(Ⅲ)和Cr(Ⅵ)交联壳聚糖吸附和DPCI光度法测定 [J], 姜建生;黄淦
泉;钱沙华;汪玉庭
3.用胡椒基荧光酮高灵敏光度法测定电镀废水中的痕量Cr(Ⅵ) [J], 彭荣华;李晓湘
4.Cr(Ⅵ)-亚甲基蓝-KBrO_3体系催化光度法测定赤泥样品中痕量Cr(Ⅵ) [J], 罗道成;罗铸
5.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痕量Cr(Ⅲ)和Cr(Ⅵ) [J], 吴宏;王镇浦;陈国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吸附刚果红和CrⅥ的研究--优秀论文可复制黏贴

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吸附刚果红和CrⅥ的研究--优秀论文可复制黏贴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一、以壳聚糖为复合吸附剂的基材,多孔纳米二氧化钛和氨基化多孔纳米二氧化钛为功能化填料,采用相转化法制备壳聚糖复合吸附剂,添加适量的上述填料能够完善吸附剂的结构,提高吸附剂的物化性能和机械强度,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吸附剂的结构、性能等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依据;二、为拓展复合吸附剂的应用范围,系统地研究了吸附剂对刚果红(CR)模拟废水和Cr(VI)废水的吸附影响,体现出了其很好的耐酸性、耐盐性以及高吸附容量等,为复合吸附剂的应用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技术支撑。

摘要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水质复杂、有机物含量高等特点,直接排放将会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

另外,铬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工业重金属。

Cr(VI)对人体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是国际公认的三种致癌金属物之一。

近年来,吸附法在印染废水和Cr(VI)废水的处理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壳聚糖资源丰富,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但其耐盐性低。

为了弥补其缺陷,本研究选取了多孔纳米二氧化钛(raTi02)和氨基化多孔纳米二氧化钛(amYi02)与壳聚糖耦合分别制得了复合吸附剂TCB、ATCB,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FESEM)观察复合吸附剂的微观结构,并通过复合吸附剂的溶胀率、孔隙率等考察其物化性能。

另外,本研究分别探讨了吸附剂对刚果红(CR)和Cr(VI)废水的吸附研究。

结果表明:加入适量多孑L纳米YiO!后吸附剂的结构得到有效改善,吸附剂表面变得粗糙,派生出若干的吸附位点,吸附剂断面填充了Ti02团簇,增大其内部比表面积,利于吸附容量提高;复合吸附剂的溶胀率和孔隙率都有提高,且复合吸附剂的机械性能也得到了改善。

复合吸附剂吸附刚果红(CR)染料废水的实验结果:吸附时间平衡16h,最佳pH值为6,复合吸附剂ATCB的最大吸附容量为382mg/g;复合吸附剂ATCB在O.3M盐浓度下的吸附容量是同等条件下CB的1.5倍;吸附剂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和以Langmuir为主的吸附的等温吸附模型。

交联壳聚糖处理电镀废水中铬(Ⅵ)的研究

交联壳聚糖处理电镀废水中铬(Ⅵ)的研究


, 壳 聚糖 衍 生 物 对 C ( I 的 吸 附报 道 更 是 而 r g)
少见 口 . ] 由于 壳 聚 糖分 子 中含 有游 离 氨 基 , 接 受质 可 子 成盐 , 故溶 解 于酸 性溶 液 里 , 其应 用受 到限 制. 使 本
文 用环 氧氯 丙烷 对 壳 聚糖进 行交 联 改性 , 制备 出不 溶
用 于废 水处 理做 出依 据 .
低 廉 、 料 丰富 、 易造 成二 次 污染等 优 点 , 一 种很 原 不 是
有前 途 的水处 理方 法. 聚糖 ( TS 是 甲壳 素脱 乙酰 壳 C )
基 的产物 , 其分 子 内含有 羟 、 氨基 等多 种 活性 官能 团 , 使 它具 有较 强 的与金 属 离子 配位 的能 力 , 可作 为废 水
得 水 不溶 的 交 联 壳 聚 糖 ( C S , 用静 态 法研 究 交联 壳 聚糖 对 废 水 中 C ( ) 吸 附 行 性 能. C T )采 rⅥ 的 实
验结果表 明交联壳聚糖对 C Ⅵ) r( 具有很 好的吸 附性 能, 附的最佳条件是 :H值 3 , 附时 吸 p ~4 吸
间 为 8 ri. 用 C T 0 n使 a C S处 理 电镀 废 水 中 的 C ( , r Ⅵ) 离子 吸 附 率 达 到 了 9 % , 且 吸 附 后 的 C T 6 而 CS
NO . 2 6 v 00
交 联 壳 聚 糖 处 理 电 镀 废 水 中铬 ( ) 研 究 Ⅵ 的
黄 , 凰泽 广
( 西 民族 大 学 化 学 与 生 态 学 院 , 西 南 宁 5 0 0 ) 广 广 3 0 6
摘 要 :以天然高分子化舍物壳聚糖为原料, 在碱性条件下用环氧氯丙烷对壳聚糖进行化学改性, 制备

壳聚糖凝胶球对Cu(Ⅱ)和Cr(Ⅵ)吸附行为的对比

壳聚糖凝胶球对Cu(Ⅱ)和Cr(Ⅵ)吸附行为的对比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17年第36卷第2期·712·化 工 进 展壳聚糖凝胶球对Cu(Ⅱ)和Cr(Ⅵ)吸附行为的对比张艺钟1,2,刘珊1,刘志文2,3,吴文成2,邓东阳2,鞠勇明2(1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64;2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55;3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要:为使壳聚糖粉末吸附后易于固液分离,采用溶胶-凝胶-冷冻干燥法制备毫米级(2.8~3mm )壳聚糖凝胶球,比较了Cu(Ⅱ)和Cr(Ⅵ)吸附行为。

结果表明,壳聚糖凝胶球对Cu(Ⅱ)和Cr(Ⅵ)吸附行为不同:Cu(Ⅱ)和Cr(Ⅵ)最佳吸附pH 分别为5.5和3.0;达到吸附平衡Cu(Ⅱ)和Cr(Ⅵ)分别需要25h 和2h ;Cu(Ⅱ)的吸附反应是自发、吸热、熵增过程,而Cr(Ⅵ)吸附反应为自发、放热、熵减过程;吸附Cu(Ⅱ)后的壳聚糖凝胶球不易脱附,而吸附Cr(Ⅵ)后凝胶球脱附率相对较高。

借助红外表征及Langmuir 、Freundlich 等温模型、拟一级、拟二级动力学、颗粒内扩散模型对吸附过程拟合表明,Cu(Ⅱ)吸附机理为单层化学吸附,而Cr(Ⅵ)是单层化学吸附与多层物理吸附共同作用的吸附-还原过程。

壳聚糖凝胶球对Cu(Ⅱ)和Cr(Ⅵ)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55.67mg/g 和185.08mg/g ,说明冷冻干燥法可以强化壳聚糖的吸附量,同时毫米级的壳聚糖凝胶球改善了壳聚糖粉体吸附剂难分离的问题。

关键词:壳聚糖凝胶球;冷冻干燥;Cu(Ⅱ)和Cr(Ⅵ);吸附;还原;动力学模型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7)02–0712–08 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17.02.043Comparison for Cu(Ⅱ) and Cr(Ⅵ) adsorption behavior onto chitosanhydrogel beadsZHANG Yizhong 1,2,LIU Shan 1,LIU Zhiwen 2,3,WU Wencheng 2,DENG Dongyang 2,JU Yongming 2(1Key Laboratory of Subsurface Hydrology and Ecological Effects in Arid Reg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64,Shaanxi ,China ;2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uangzhou 510655,Guangdong ,China ;3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To facilitate the separation of chitosan powder after adsorption process ,we adopted the sol-gel and freeze-drying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millimeter-scale chitosan hydrogel beads (2.8 to 3mm ),and further revealed the different adsorption behavior for Cu(Ⅱ) and Cr(Ⅵ) ion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pH value for the adsorption of Cr(Ⅵ) and Cu(Ⅱ) ions was 3.0 and 5.5,respectively ;Th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achieved in 2h for Cr(Ⅵ) and 25h for Cu(Ⅱ) ions ;The adsorption process for Cu(Ⅱ) ions was spontaneous and endothermic reactions with the increase of entropy. In a contrary ,the adsorption process for Cr(Ⅵ) ions was spontaneous and exothermic reactions with the decrease of entropy ;Desorption efficiency for Cu(II)-loaded CHBs (Cu-CHBs ) was relatively low ,while the desorption of Cr(Ⅵ)-loaded CHBs (Cr-CHBs ) was conducted easily. Additionall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FTIR and five models ,including Langmuir isotherm ,Freundlich isotherm ,pseudo-first order kinetics ,pseudo-second order kinetics ,and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model.第一作者:张艺钟(1991—),男,硕士研究生。

壳聚糖吸附处理废水中微量铬(Ⅵ)

壳聚糖吸附处理废水中微量铬(Ⅵ)

壳聚糖吸附处理废水中微量铬(Ⅵ)
杨明平;李国斌
【期刊名称】《材料保护》
【年(卷),期】2003(36)12
【摘要】在静态条件下,研究了壳聚糖(CHT)对Cr(Ⅵ)的吸附,探讨了CHT吸附
Cr(Ⅵ)离子的最佳工艺条件及CHT的再生方法。

结果表明,CHT对Cr(Ⅵ)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吸附的最佳条件是:pH值3~4;废水中Cr(Ⅵ)离子浓度≤60mg/L;吸附时间8~10h。

利用CHT处理电镀厂含Cr(Ⅵ)废水,Cr(Ⅵ)离子吸附率达98%以上,且不影响水的本底浓度。

【总页数】2页(P37-38)
【关键词】壳聚糖;废水处理;电镀厂;含铬废水;吸附性能;吸附率
【作者】杨明平;李国斌
【作者单位】湘潭工学院化学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81.103
【相关文献】
1.印迹与交联壳聚糖吸附水中微量Cr(VI)的对比试验研究 [J], 王劲松;陈思光;徐华;杨金辉;熊正为;彭瑞婷
2.壳聚糖(CHT)吸附溶液中微量铬(Ⅵ)的研究 [J], 符迈群;张萍
3.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处理铬鞣废水中总铬的研究 [J], 黄晶雯; 郑顺姬
4.废水中的铬处理及铬吸附热力学研究现状 [J], 库尔班江·努尔麦提
5.含铬革废屑-壳聚糖-戊二醛对酸性红B1的吸附研究 [J], 王应红;张知锦;向清祥;张元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膨润土-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处理水中Cr(Ⅵ)的研究

膨润土-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处理水中Cr(Ⅵ)的研究
(. 1福建 师范 大学 化 学 与 材料 学 院 ,福 州 3 0 0 ; 2南 阳 师 范 学 院 化 学 系 .河 南 南 阳 5 0 7 . 436 ) 7 0 1
摘 要 :将 壳 聚 糖 与 膨 润 土 结合 .制 备 出 复合 吸 附剂 .研 究 了其 对 C ( I 的 吸 附 .详 细 探 讨 了复 合 吸 附 剂吸 附 rV ) C ( I 的 最佳 工 艺 条 件 。 结 果 表 明 ,复 合 吸 附 剂 对 艺条 件 是 :p 值 rV ) rV ) H 为 4—6 ,废 水 中 C ( I 质 量 浓 度 不 大 于 1 L rV ) 0m ,吸 附 平衡 时 间 为 4 0mi 右 ,吸 附剂 用 量 为 8 L 壳 聚糖 n左 . 0 , 与 膨 润 土 质 量 比 为 00 。 与单 一 的膨 润 土 或 壳聚 糖 相 比 ,该 吸 附 剂 对 C ( I 离 子 的 吸 附 速 度 快 、吸 附 能 力 强 , 并 . 4 rV ) 且 具 有 成 本 低 、应 用 范 围 广等 优 点 。 关 键词 :膨 润土 ; 壳聚 糖 ;吸 附剂 ;吸 附 ;铬 离子 ;废 水 处理 中 图分 类 号 :X 0 . 7 3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0 9 4 5 2 o ) 1 0 4 —0 1 0 —2 5 (0 6 0 — 0 4 4
C mit ,Na y n ec es C l g ,Na y n 7 0 1 hn ) e h sr y n a g T a h r ol e e n a g4 3 6 ,C i a
Ab t a t A c mp u d a s r e t a r p r d w t e c mb n t n o h t s n a d b n o i , t d o p i i sr c : o o n d o b n sp e a e i t o i ai f i a n e t n t i a s r t t w h h o c o e s v y

改性壳聚糖吸附Cr(Ⅵ)的应用研究进展

改性壳聚糖吸附Cr(Ⅵ)的应用研究进展

mo d i f i e d c h i t o s a n i S a n e f f i c i e n t me t h o d f o r r e mo v i n g o f C r ( Ⅵ )i n wa s t e wa t e r .C h i t o s a n c a n b e c h e l a t e d wi t h C r ( V I )
实际 要 求 。C r ( V 1 ) 在 水溶 液 中主 要 以 C r 。 0 卜、 HC r Ol _、
C r 一 等 阴 离子 形 式 存 在 , 而一般有毒重金属 ( 如 P b 、 C d 、 Hg ) 则 以二价 阳离 子形式 存在 , 性与 对一般 重 金 属 离子 吸 附 的改 性 有 所 不 同。本 文 综 述
中 图分 类 号 : X 1 3 1 . 2 ; 06 3 6 .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Ad v a n c e s i n Ap p l i e d R e s e a r c h f o r Ad s o r p t i o n o f Mo d i f i e d C h i t o s a n T o wa r d C r ( Ⅵ)
g o o d s t a b i l i t y a n d h i g h a d s o r p t i o n c a p a c i t y .Th e r e c e n t s t u d i e s o n c h e mi c a l a n d c o mp o s i t e mo d i f i c a t i o n o f c h i t o s a n a r e
改性 壳聚糖 吸 附 C r ( V I ) 的应 用研 究进展 / g华 才等

壳聚糖对重金属Cr离子的吸附研究

壳聚糖对重金属Cr离子的吸附研究

龙源期刊网
壳聚糖对重金属Cr离子的吸附研究
作者:雷志丹雷琳李龙张晓青惠华英雷志钧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23期
摘要:【目的】处理实验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方法】本文对壳聚糖对模拟废水中微量重金属离子Cr的吸附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

【结果】在实验室条件下,Cr3+的最佳PH=9,壳聚糖最佳用量均为10g/L,最佳吸附时间均为20min,温度均为常温,壳聚糖脱乙酰度均为85%。

【结论】壳聚糖对水中微量重金属离子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可作为吸附剂用于实验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处理。

水中Cr6+吸附材料研究进展

水中Cr6+吸附材料研究进展

科技探索水中Cr6+吸附材料研究进展王宗舞(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系,河南开封475004)【摘要】近年来,水体重金属污染成为人们关注热点,六价铬污染便是其中之一。

吸附法是高效可行技术之一,但吸附剂 技术是制约吸附应用的关键因素。

本文综述了针对水中Cr6+去除的各类吸附材料的研究成果,包括传统的无机吸附材料、高分 子吸附材料以及近年出现的新型吸附材料,如石墨烯类、磁性纳米类、金属有机框架类及离子印迹类材料等,指出亟待解决的 问题,并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六价铬;吸附剂;研究进展一、 前言自1959年发明合成沸石以来,吸附剂革新和吸附工艺发 展使得吸附成为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及污染控制等领域中的 重要分离手段;在未来能源和环境技术中,吸附将扮演关键 的角色。

Cr6+是属于典型的重金属,在水中主要以和&0(_形式存在,对人体组织具有很强毒性,在我国被列为 第一类污染物,现行标准水中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0.5 mg/L,吸附法是主要处理技术之一,优质高效吸附材料 是制约吸附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文在全面了解近年来水 中Cr6+吸附材料类别及应用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归 纳总结,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二、 无机吸附材料在早期的吸附去除中,碳基材料中的活性炭是最常用的 吸附剂,主要借助其发达的表面孔隙结构、表面某些官能团 而实现吸附,为增强其对于Cr6+吸附能力,马叶等进行了改 性研究,表明也能表现出极好的吸附性能。

随着纳米科学技 术的发展,碳纳米材料也日渐成为重金属吸附剂的研究内 容,如碳纳米球、碳纳米管、石墨烯及介孔碳等其它碳基材 料及其相应的各类化学修饰吸附材料。

硅基材料中的沸石、蒙脱石及膨润土等均是天然多孔材 料,具有较大比表面积,本身就可作为Cr6+吸附材料;为提 高其吸附容量,各类化学改性研究也是近年研究热点之一。

纯二氧化硅介孔材料表面呈化学惰性,为改善材料对重金属 的吸附性能,必须对采取适当的物理方法或化学嫁接对材料 进行结构 性、面 ,介 于吸附 在材料内部传质,不易堵塞,自90年代以来兴起以来随着模板 剂、合成工艺及化学官能团修饰研究的快速发展,在Cr6+吸 附去除领域的研究也取得诸多成果。

印迹改性磁性交联壳聚糖吸附铅离子的性能研究

印迹改性磁性交联壳聚糖吸附铅离子的性能研究

关键 词
印迹改性磁性 交联壳聚糖 吸附 铅 离子 废水 处理
中图分类号: X7 0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 8 0 9 8 ( 2 0 1 3 ) 0 2 - 0 0 7 5 - 0 4
S t u d y o n t h e Ad s o r pt i o n o f Le a d I o n s o n t o I mp r i n t i n g Mo d i i f e d Ma g n e t i c Cr o s s l i n k i n g Ch i t o s a n
F e n g Li f a n Che n g Ai h ua Ch a n g f 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Li u Ya n ni
( S c h o o l o f Ge o l o g y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 Xi ’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y, g xi ’ a n , S h a a n x i 7 1 0 0 5 4 )

要 利 用先印迹和后印迹方法制备 2 种印迹改性磁性交联壳聚糖 , 并考察 了其对水中 铅 离子的吸附性能 。 结果表明 , 在2 5 ℃、 p H值 为5 、
反应 时间为 2 4 0 m i n 时, 先印迹 的印迹改性磁性交联壳聚糖 ( P b - T MC S ) 吸附性 能优 于后印迹的印迹 改性磁性交联壳聚糖 ( T MC S — P b ) , 二者对铅 离 子 的饱和吸附量分别达到 4 5 . 3 8 m g / g 和3 6 . 4 5 m g , 随温度的升高, 吸附量降低, 说 明该吸附过程是放热过程 , 吸 附等温线符合 L a n g m u i r 吸附等 温 式, 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反应模型。

聚乙烯亚胺修饰的磁性水凝胶对水中Cr(VI)的吸附

聚乙烯亚胺修饰的磁性水凝胶对水中Cr(VI)的吸附

聚乙烯亚胺修饰的磁性水凝胶对水中 Cr(VI)的吸附
柯 可1,吕 挺1,刘 兴 元2,赵 红 挺1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2.广东大众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东莞523169)
摘要:以羧化壳聚糖、海藻酸钠以及聚乙烯亚胺为水凝胶基材,同时 引 入 四 氧 化 三 铁 Fe3O4 纳 米 粒
莞市引进创新科研团队资助项目 (2014607101003) 作者简介:柯可(1994-),男,研 究 方 向:环 境 监 测 与 控 制。E-mail:956028335@qq.com。 通 信 作 者:赵 红 挺,教 授,研 究
方向 :环境材料与应用技术。E-mail:hzhao@hdu.edu.cn。
附性能优异 。其吸附动力 学 可 用 拟 二 级 动 力 学 方 程 描 述,热 力 学 符 合 Langmuir等 温 吸 附 模 型。
在 pH 值为 2 时 的 饱 和 吸 附 量 为 225.37 mg·g-1。 经 过 5 次 循 环 使 用 后,其 吸 附 容 量 仍 可 达 到
115.96 mg·g-1 ,表 明 该 磁 性 水 凝 胶 易 于 回 收 ,具 有 较 好 的 重 复 利 用 性 能 。
子 ,以氯化钙/戊二醛混合溶液为交联剂制备磁性 水 凝 胶 小 球,并 将 其 应 用 于 水 中 Cr(VI)的 吸 附。
结果表明,随着聚乙烯亚胺(PEI)含量的增加,Cr(VI)吸 附 容 量 先 增 加 后 趋 于 平 缓,但 PEI含 量 过
高容易导致凝胶小球粘连 。当 PEI含量占据凝 胶 干 重 的 72.5% 时,凝 胶 小 球 形 态 规 整,Cr(VI)吸
第 39 卷 第 2 期 2019 学 报(自然科学版)

壳聚糖吸附铬(Ⅵ)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壳聚糖吸附铬(Ⅵ)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壳聚糖吸附铬(Ⅵ)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全桂香;严金龙
【期刊名称】《皮革与化工》
【年(卷),期】2008(025)004
【摘要】研究了用天然高分子产物壳聚糖作为固体萃取剂吸附Cr(Ⅵ)的动力学行为,考察了溶液的pH值、Cr(Ⅵ)起始浓度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动力学研究表明:溶液的pH值能够显著影响壳聚糖对Cr(Ⅵ)的去除效率,实验最佳pH值为4.0,分别运用Lagergren一级、Ho Y S二级、Elovich方程和粒子内部扩散吸附动力学模型对吸附动力学进行了分析探讨和比较研究,实验数据符合Ho Y S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为0.9942.
【总页数】4页(P5-8)
【作者】全桂香;严金龙
【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盐城,224003;盐城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盐城,224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949
【相关文献】
1.沸石负载壳聚糖对铬(Ⅵ)的吸附平衡和动力学研究 [J], 谷月霞;李涛;矫强;隋卫平
2.壳聚糖对痕量重金属离子铅、铬、镍的吸附研究 [J], 陈忻;袁毅桦;陈晓刚;柯少盈;孙恢礼
3.壳聚糖/纤维素水凝胶对铬(Ⅵ)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J], 蔡立芳;杨光;何领好;刘天福
4.含铬革废屑-壳聚糖-戊二醛对酸性红B1的吸附研究 [J], 王应红;张知锦;向清祥;张元勤
5.粘土-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吸附铬(Ⅶ)离子性能的研究 [J], 王琼生;万清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啤酒酵母吸附去除水中Cr(Ⅵ)的研究

啤酒酵母吸附去除水中Cr(Ⅵ)的研究

啤酒酵母吸附去除水中Cr(Ⅵ)的研究
昝逢宇;赵秀兰
【期刊名称】《环境科学导刊》
【年(卷),期】2004(023)0z1
【摘要】研究了吸附剂用量、重金属初始浓度、pH对非活性啤酒酵母菌体吸附Cr(Ⅵ)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剂的用量越高,对Cr(Ⅵ)的去除率也越高,但单位菌体吸附量却越低;相反,Cr(Ⅵ)初始浓度越高,对Cr(Ⅵ)的去除率就越低,但单位菌体吸附量却越高;溶液的pH也是影响吸附去除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当pH为1时,吸附去除效果最好,非活性啤酒酵母菌体对Cr(Ⅵ)的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和Freundlich 等温吸附模型来拟合,但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由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得到最大吸附量为9.17mg/g干菌体.
【总页数】5页(P146-150)
【作者】昝逢宇;赵秀兰
【作者单位】西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重庆,400716;西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重庆,4007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03
【相关文献】
1.啤酒酵母吸附去除水中Cu(Ⅱ)的研究 [J], 昝逢宇;赵秀兰
2.啤酒酵母去除水中Cd~(2+)和Cu~(2+)的吸附动力学和解吸特性 [J], 昝逢宇;
霍守亮;席北斗;赵秀兰
3.啤酒酵母吸附去除水中Cd~(2+)的影响因素 [J], 昝逢宇;霍守亮;席北斗;赵秀兰
4.啤酒酵母对水中Cr(Ⅵ)的吸附研究 [J], 戴友芝;许彩霞
5.啤酒酵母吸附去除水中Cr(Ⅵ)的研究 [J], 昝逢字;赵秀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果胶稳定的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中Cr(Ⅵ)的研究

果胶稳定的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中Cr(Ⅵ)的研究

果胶稳定的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中Cr(Ⅵ)的研究张悦;苏冰琴;张弛;姜玉俊【摘要】以果胶为稳定剂,制备果胶稳定的纳米级零价铁材料,进行试验,以期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并进行动力学研究。

结果表明,当果胶投加量为0.6 g/L,果胶-nZVI投加量为0.12 g/L,pH条件为5.5,环境温度为25℃时,反应60 min后Cr(Ⅵ)的去除率可达98.3%,反应可用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来描述。

通过ln(C/C0)对t作图进行曲线拟合,可以得到表观速率常数kobs=0.0132 min-1和相关系数R2=0.8351,证明ln(C/C0)与t呈较为良好的线性关系。

%Using pectin as its stabilizer,the pectin-stabilized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material has been prepared, and a batch of tests have been conducted,so as to obtain 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carry out the kinetics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dosage of pectin is 0.6 g/L,the pectin-nZVI dosage 0.12 g/L,pH 5.5,and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25℃,the removing rate of Cr (Ⅵ) can reach 98.3%after reacted for 60 min. The pseudo-first-order reaction kinetics model can be used for describing this reaction. The apparent speed rate constant (kobs=0.013 2 min-1)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R2=0.835 1) can be obtained by making a curve fitting between ln(C/C0) and reaction time,indicating that ln(C/C0) and reaction time have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期刊名称】《工业水处理》【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4页(P47-50)【关键词】纳米零价铁;果胶;稳定剂;Cr(Ⅵ);动力学模型【作者】张悦;苏冰琴;张弛;姜玉俊【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晋中030600;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晋中030600;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晋中030600;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晋中030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1随着科技进步,在人类寻求工业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铬污染问题也相继产生。

以壳聚糖膜为可再生吸附剂提取废水中的Cr(Ⅵ)

以壳聚糖膜为可再生吸附剂提取废水中的Cr(Ⅵ)

以壳聚糖膜为可再生吸附剂提取废水中的Cr(Ⅵ)杨振彦;李巧玲【摘要】将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的壳聚糖膜(CS)转移至氯化铁溶液中震荡吸附Fe3+(CS-Fe),用于连续吸附废水中的Cr(Ⅵ).利用SEM、FT-IR对其进行表征,并探讨了各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容量最大可达252.6 mg/g,是壳聚糖膜吸附量的2.1倍.吸附在60 min内达到平衡,吸附等温线既符合Langmuir模型,也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阶动力学模型.3次循环使用后,吸附量仍可达到113 mg/g.【期刊名称】《工业水处理》【年(卷),期】2019(039)003【总页数】4页(P71-74)【关键词】壳聚糖膜;连续吸附;Cr(Ⅵ);再生【作者】杨振彦;李巧玲【作者单位】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100097;中北大学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51;中北大学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24颜料、皮革、电镀和摄影等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铬废水的不正当排放,已经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并危害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Cr(Ⅵ)是一种强致癌剂,在水溶液中主要以铬酸、铬酸氢根、重铬酸根、铬酸根离子形式存在。

本研究选用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pH=5,铬存在形式为HCrO4-)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为模拟污染物讨论Fe3+浓度、吸附剂投加量、pH、时间等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

目前,处理含铬废水的常用方法有化学还原和沉淀法、膜分离、光催化还原、离子交换和吸附〔1-4〕等。

其中,吸附法因操作简单、成本低、环保等优点被广泛使用。

壳聚糖由甲壳素脱乙酰衍生而成〔5〕,壳聚糖膜内的氨基、羟基使其具有优良的螯合、吸附、架桥作用,是染料、大分子和重金属离子的潜在吸附剂〔6-7〕。

本研究将壳聚糖膜用作可再生吸附剂,基于壳聚糖金属配合物的络合性质及其对阴离子的静电吸附机理,以逐层吸附的方法提高吸附效率。

壳聚糖交联改性荔枝皮小球对Cr(Ⅵ)的吸附研究

壳聚糖交联改性荔枝皮小球对Cr(Ⅵ)的吸附研究

壳聚糖交联改性荔枝皮小球对Cr(Ⅵ)的吸附研究黄健凤;容健美;陈政宇;赵娜【摘要】以NaOH改性的荔枝皮和壳聚糖为原料,在适当的吸附时间、搅拌速率和pH条件下,采用滴加成球的方法制备一种新型的重金属吸附剂——壳聚糖交联改性荔枝皮小球.通过其对Cr(Ⅵ)的吸附试验,研究了Cr(Ⅵ)溶液初始浓度、初始pH、吸附时间、壳聚糖交联改性荔枝皮小球的投加量对吸附量的影响;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研究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1)壳聚糖交联改性荔枝皮小球对Cr(Ⅵ)的吸附最佳条件为:初始浓度为120 mg/L,初始pH值为1,吸附溶液体积与壳聚糖交联改性荔枝皮小球投加量的比是100mL∶0.2g,吸附时间为240 min.(2)通过吸附动力学研究,发现其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基本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3)通过吸附等温线研究,发现其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在室温下,最大的吸附量可达到108.7 mg/g.(4)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壳聚糖交联改性荔枝皮小球吸附前比吸附后表面粗糙,孔隙多.(5)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得出,壳聚糖交联改性荔枝皮小球中含有壳聚糖与改性荔枝皮中绝大多数的官能团,起主要吸附作用的官能团是羟基和酰胺基.【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4)006【总页数】10页(P39-48)【关键词】壳聚糖;改性荔枝皮;吸附;六价铬;交联【作者】黄健凤;容健美;陈政宇;赵娜【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生态环境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330;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生态环境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330;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生态环境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330;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生态环境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3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31.2Abstract:A new type metal adsorbent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chitosan and litchi pericarp modified with NaOH,by the method of dropping into sphericity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appropriate stirring time,stirring rate and suitable pH. Batch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out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Cr(Ⅵ),initial pH,adsorption time and dosage of chitosan cross-linked modified litchi pericarp on the adsorption of Cr(Ⅵ).The adsorption kinetics,adsorption isother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y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of adsorption Cr(Ⅵ) on chitosan cross-linked modified litchi pericarp occurred at initial Cr(Ⅵ) solution concentration of 120 mg/L,initial pHat 1 and per 100 mL adsorption solution with 0.2 g chitosan cross-linked modified litchi pericarp for 240 mimutes. The kinetics of adsorption exhibited quasisecond-order behavior and basically coincided quasi-first-order model. The adsorption date was well described by Langmuir isotherm model. The adsorption was identified as monomolecular layer.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r(Ⅵ) was 108.7 mg/g at indoortemperature.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copy indicated that the chitosan cross-linked modified litchi pericarp had rougher surface and more porosities after adsorption. Besides,chitosan crosslinked modified litchi pericarp contained the vast majority of functional groups. Especially,hydroxyl and amide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s in adsorption of Cr(Ⅵ). Key words:chitosan;modified litchi pericarp;adsorption;hexavalent chromium;cross-linked自工业化以来,水污染问题备受人们关注,众多的金属离子,尤其是重金属离子(比如汞、铬、镉、铜等)被排入水体中。

水中痕量cr(ⅲ)和cr(ⅵ)交联壳聚糖吸附和dpci光度法测定

水中痕量cr(ⅲ)和cr(ⅵ)交联壳聚糖吸附和dpci光度法测定

第18卷第4期1997年7月环 境 科 学ENVIRONM ENTA L SCIENCEV ol.18,N o.4July ,1997水中痕量Cr (Ⅲ)和Cr (Ⅵ)交联壳聚糖吸附和DPCI 光度法测定*姜建生 黄淦泉 钱沙华 汪玉庭(武汉大学环境科学系,武汉 430072)摘要 研究交联壳糖(C CTS )对Cr(Ⅵ)的吸附行为,建立了DPCI 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Cr(Ⅵ)和Cr (Ⅲ)的新方法.在100—200ml p H=3的溶液中,CCT S 对Cr (Ⅵ)的吸附率为97%,用2ml 0.1mol ·L -1NaOH 定量解吸C r(Ⅵ),富集倍数达50—100倍.本法用于水中痕量Cr(Ⅵ)和C r(Ⅲ)的测定,回收率90%—105%,变异系数1.2%—4.8%,检出限0.015 g ·L -1.探讨了吸附机理.关键词 铬,形态,分光光度法,交联壳聚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程格.武汉大学环境科学系硕士论文.1996:19收稿日期:1997-01-27 天然环境中铬的价态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天然水体中铬含量一般在 g ·L -1甚至ng ·L -1的水平[1],通常难以用仪器直接测定,必须预先分离富集.壳聚糖Chito san (CTS )是甲壳素脱乙酰基的产物,甲壳素和CT S 的衍生物作为金属离子的螯合剂[2],水处理中的絮凝剂、吸附剂[3]和分离膜材料[4]等,在水处理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5].迄今为止,未见交联壳聚糖Cro sslinked Chitosan(CCTS )在痕量元素分离分析中的应用报道.本文以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甲壳素为原料,经过交联形成不溶于水、酸、碱的CCT S,并以它为吸附剂,二苯碳酰二肼(DPCI )分光光度法为Cr (Ⅵ)的检测手段,研究了CCT S 对Cr (Ⅵ)和Cr(Ⅲ)的吸附行为,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测定水中痕量Cr (Ⅵ)和Cr(Ⅲ)的新方法.1 实验部分1.1 仪器和试剂日立180-80型偏振塞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钠空心阴极灯(上海电光器件厂);DF -801型pH/m V 计;日本岛津U V-120-02型分光光度计;CHA -S 气浴恒温振荡器(江苏国华仪器厂);自制吸收管:管长15cm ,内径8m m .Cr(Ⅲ)和Cr (Ⅵ)标准储备液均为1mg ·ml -1,操作液现用现配;二苯碳酰二肼丙酮溶液0.1%,贮于棕色瓶置冰箱中保存,色变深后不能使用;硫酸,硝酸,盐酸为优级纯;其余试剂为分析纯;石英亚沸重蒸水.1.2 实验方法(1) CCTS 的制备** 称取6.0g 可溶性CTS 溶于320ml 1%的醋酸溶液中,制成透明粘液,在剧烈搅拌下缓慢滴加6ml 环氧氯丙烷,然后逐渐滴加50ml 5%的氢氧化钠,继续反应18h ,得白色悬浮固体,抽滤后水洗至中性,用200目分析筛筛分后备用.(2)Cr (Ⅵ)的吸附与测定 在100—200ml 试液中,pH =3,加入10mg CCTS ,在摇床上振荡10min ,过滤,用水洗涤CCT S 2次.加2ml0.1mol ·L -1NaOH 洗脱液、0.15ml 1∶1H 2SO 4和2m l 苯碳酰显色,定容至10ml,10m in 后以试剂为参比测定Cr(Ⅵ).[6](3)Cr (Ⅲ)的测定 显色前在溶液中加入1%K 2S 2O 82ml ,2滴AgNO 3,在小火上煮沸10m in 后,使Cr (Ⅲ)氧化成Cr (Ⅵ)[7].其余同Cr(Ⅵ)的测定.2 结果与讨论2.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替代分光光度计在酸性溶液中Cr (Ⅵ)与DPCI 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用540nm 波长测定,该法的灵敏度较低,其最低检出浓度为4 g ·L -1[8],不能直接测定天然水中痕量Cr(Ⅵ).为提高测量灵敏度,采用15cm 长吸收管和钠空心阴极灯(发射540nm 谱线),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上进行测定,图1是用3cm 比色皿在2种仪器上的测量结果.当采用15cm 吸收管测量时,灵敏度提高5—6倍.图1 灵敏度比较a.UV-120分光光度计b.180-80原子吸收仪2.2 pH 值对吸附的影响由图2可以看出,在酸性条件下CCTS 对Cr (Ⅵ)的吸附较强,pH =3时,达到最大吸附率97%,而在偏碱性条件下,吸附作用相对减弱.从CCT S 分子结构看,在酸性条件下,—NH 2以质子化的—NH +3存在,有利于和CrO 2-4、HCrO -4、Cr 2O 2-7等阴离子作用发生吸附,而不利于与阳离子Cr (Ⅲ)吸附,故对Cr (Ⅲ)吸附性能降低,随着pH 值增大,游离氨基与质子化氨基的比例增大,有利于Cr (Ⅲ)离子与氨基配位,因而吸附率呈增高的趋势.在pH =5.4时,Cr 3+离子开始发生水解,不利于和CCT S 发生配位作用,吸附率有所降低.此外,由图2曲线看出CCTS 不能有效分离Cr (Ⅵ)和Cr (Ⅲ),但可用DPCI 光度法选择性地测定Cr(Ⅵ).图2 pH 值对吸附率的影响a.C r(Ⅵ) b.Cr(Ⅲ)2.3 吸附平衡时间与解吸在pH =3,浓度为2mg ·L -1Cr (Ⅵ)标液25m l 中,改变不同的吸附时间,实验表明:Cr(Ⅵ)的吸附平衡时间为8min,CCT S 吸附Cr (Ⅵ)以后,用0.1mol ·L -12ml NaOH 洗脱,脱附率达到98%,说明CCTS 具有良好的再生价值,在分离分析与水处理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4 饱和吸附量pH =3,Cr (Ⅵ)浓度为0.8,1.6,2.4,3.2,4.0,4.8,5.6m g ·L -1的标液中,分别加入10m g CCT S,在30℃下振荡10min,过滤后测滤液中Cr (Ⅵ)浓度得图3,由此得Cr (Ⅵ)的饱和吸附量为11.3mg ·g -1.图3 Cr (Ⅵ)的等温吸附线 用Lang miur 吸附方程X /M =a ×b ×c /(1+a ×c )进行拟合,这里a =0.0980,b =53.22,r =0.9965,X 为吸附量,M 为CCT S 量,c 为平衡浓度.可见CCT S 对Cr (Ⅵ)的吸附可能是一类Lang miur 型的物理吸附[9].2.5 CCTS 对Cr(Ⅵ)吸附机理的探讨CTS 的游离氨基在酸性介质中质子化后,带有强大的正电荷,CT S 经交联后电荷有更集中的趋势,通过电荷中和作用吸附阴离子.正负70环 境 科 学18卷电荷间的静电引力愈大,吸附作用愈强.CCT S 呈空间网状结构,在每一个网孔里面阴离子体积较大(但不能太大)时,有利于吸附作用.在酸性溶液中,Cr(Ⅵ)主要以H CrO-4和Cr2O2-72种形式存在,而后者体积和电荷均大于前者,因此Cr2O27可能是主要的吸附形态.吸附后CCT S红外图谱中,主要振动峰没有改变这一实验事实也说明进行的是吸附而不是络合,且主要是物理吸附,从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iur方程也证明了这一点.2.6 共存物质的影响在含Cr(Ⅵ)2 g·L-1的100ml溶液中, 1100mg Na+,150m g Mg2+,40mg K+,45mg Ca2+,1mg Fe2+,40m g Hg2+,50m g Pb2+、Cu2+、Zn2+、M n2+,3m g CO2-3,2mg NO3, 300mg SO2-4,2000mg Cl-、M oO2-4对Cr(Ⅵ)的分离富集检测不干扰.可见本法的抗干扰能力强,特别是对海水中的主要组分Na+,Mg2+, Cl-等元素[10],因此这种方法可用于海水中痕量Cr(Ⅲ)和Cr(Ⅵ)的分析.2.7 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检出限、精密度按样品分析中的试验方法绘制工作曲线,对于200m l试样,在0—80 g·L-1范围内成线性关系.线性方程A=8.40×10-3+8.71×10-3c,相关系数为0.9985,根据文献[11]进行标准曲线和工作曲线等值检验,剩余标准差、斜率、截距均无显著差异,标准曲线可代替工作曲线,此结果进一步证明本法Cr(Ⅵ)能定量吸附与洗脱.200ml0.2 g·L-1Cr(Ⅵ)富集测定10次,求得Cr(Ⅵ)的检出限(3 )为0.015 g·L-1,变异系数为3.6%.3 水样分析3.1 Cr(Ⅵ)的测定100—200ml水样经富集、解吸和显色后,定容10ml测定,同时做空白试验.3.2 Cr(Ⅵ)的测定水样经氧化后,其余同Cr(Ⅵ)的测定.按文献[10]合成海水样品,对各种水样和加标回收试验进行6次的分析结果见表1.表1 水样中Cr(Ⅲ)和Cr(Ⅵ)分析结果/ g·L-1样品名称测得值变异系数/%加入量测得量回收率/%Cr(Ⅲ) C r(Ⅵ)Cr(Ⅲ) Cr(Ⅵ)C r(Ⅲ) Cr(Ⅵ)Cr(Ⅲ) Cr(Ⅵ)Cr(Ⅲ) Cr(Ⅵ)东湖水1#0.18 0.76 4.1 2.70.20 1.000.20 0.95100 95东湖水2#0.24 0.92 2.3 1.20.20 1.000.18 0.9990 99池塘水0.16 0.67 4.5 2.00.20 1.000.19 0.9395 93自来水0.24 0.52 2.7 1.80.20 0.500.19 0.4995 98雨水0.11 0.23 4.8 2.00.20 0.500.21 0.51105 102合成海水0.20 0.500.20 0.51100 102参考文献1 王立军等.环境中重金属研究文集.1988:652 侯惠民.医药工业,1988,19(7):3283 汪玉庭等.第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讨论会论文集.1995: 294 张富尧等.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4,15(7):10815 Kats utoshi In ou e,Ysh inari Baba.Chemis try Letter,1988: 1281—12846 魏复盛等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1577 黄淦泉等.分析科学学报,1995,11(4):328 魏复盛等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669 付献彩编.物理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937 10 陈国珍编.海水痕量元素分析.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0:111011 章亚麟编.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296714期 环 境 科 学 Sciences,Guang zhou510650):Chin.J.Env i-ron.Sci.,18(4),1997,pp.62—64 Atmospheric sulphur diox ide(SO2)concentra-tio n and atm ospher ic sulphate r ate w as deter-mined at the same tim e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 as studied with co rrelation analysis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sho wed that the atm ospher-ic SO2concentration is hig hly positively co rre-lated with the atm ospher ic sulphate rate(r= 0.794,n=11).Their relatio nship co uld be fo rmulized as:y=0.090x-0.031(y:atmo-spheric SO2concentration,mg/m3,x:sulphate rate,SO3mg/100cm2.d).Adaptability of the equation w 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It is rea-sonable to evaluate the SO2pollution using at-mospheric sulphate rate.Key words:SO2co ncentratio n,sulphate rate, co nversion,atm ospheric determination. Treatment of Simulated Hazardous Waste Us-ing Composting Bioremediation Technology. M a Ying,Zhang Jiay ao,Ho u Zujun et al. (Dept.of Env ir on.Sci.,Wuhan University, Wuhan430072):Chin.J.E nvir on.Sci.,18 (4),1997,pp.65—68The dy natic process of simulated hazardous w aste bio degradation w as studied using forced aer ation static pile method at normal tempera-ture and hig h tem peratur e.It was found that the optimum param eters o f deg radating hy dro-carbon hazar dous w aste are temperature50-60℃,w aste containing w ater ratio60%,C/N 35,aer ating amount0.05-0.1Nm3/(h·m3), hig h temperature remaining time7days and TOC>20%,respectively.Key word:hazar dous waste,bioremediatio n, co mpo sting,simulated test,forced aeration static pile.Adsorption with Crosslinked Chitosan and DP-Cl-Photometry Determination of Trace Cr(Ⅲ) and C r(Ⅵ)in Nature Water.Jiang Jiansheng, Huang Ganquan et al.(Dept.of Environ.Sci., Wuhan Univer sity,Wuhan430072):Chin.J. Environ.S ci.,18(4),1997,pp.69—71A adsorptio n o f Cr(Ⅵ)w ith crosslinked chi-tosan w as studied and a new metho d fo r the determination o f trace Cr(Ⅲ)and Cr(Ⅵ)in natural w ater w ith DPCI-Photom etry w as de-veloped.T 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dsor ption efficiency w as97%at pH3.0for100-200ml of samples and the adsor bed Cr(Ⅵ)w as quan-titatively desorbed w ith0.1mol·L-1NaOH. T he recovery of this m ethod w as90%-105%.The detectio n lim it w as0.015 g·L-1 and co efficient of variatio n was 1.2%-4.8%.T he adsorptio n m echanism w as con-cerned here.Key words:chrom ium,speciatio n,photometry, cr osslinked chito san.Investigation on the Radioactive Value of the Soil in Daqing Region.Li Changx ing(T 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 n Bur eau of Daqing City 163001),Li Zhong w ei and Feng Zhig uo(The Env iron.M onitoring Centr al Station of Daqing City):Chin.J.E nvir on.S ci.,18(4),1997,pp. 72—75T he radioactive value of the soil backgro und, presence in Daqing Region and radioactiv e in-tensity of laboratory and aro und w o rk fields so il w ere investigated and evaluated.T he re-sults show ed that the av erag e v alues o f the to-tal ar e897.6,928.1,938.4,973.4Bq/kg and the to tal are750.6,786.8,864.9,827.5Bq/ kg respectiv ely.Abvious,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ackgro und and pr esence of the ra-dioactive intensity of the soil aren’t m arked (P<0.05).Key words:soil,background value,presence value,radioactivity.Study on Ecological Evaluation of Songshan Conservation Region.Song Xiujie,Zhao T on-grun(Beijing Municipal Research Academy of Env ironmental Protection,100037):Chin.J. Environ.S ci.,18(4),1997,pp.76—78 Songshan Conservatio n Reg ion is a undamaged mo untainous tem perate zone ecosystem in north China.T here are complicated structure, various ty pes and4150.3ha of area.There are 783species of flo ra and184species of animal.N O95 .4HU A NJIN G K EXU E 。

磁性交联壳聚糖对水溶液中铀(Ⅵ)离子的吸附行为

磁性交联壳聚糖对水溶液中铀(Ⅵ)离子的吸附行为

磁性交联壳聚糖对水溶液中铀(Ⅵ)离子的吸附行为黄国林;陈中胜;梁喜珍;SHI Jeffrey【摘要】The performance of a novel cross-linked magnetic chitosan (TTG-MCTS), which is coated with magnetic fluids and cross-linked with glutaraldehyde and thiourea, is investigated for the adsorption of U(Vl) from aqueous solutions. Infrared spectra of chitosan before and after modification show that the coating is successful and the cross-linking process is effective. The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analysis before and after adsorption indicates that U ( VI ) is adsorbed successfully onto the TTG-MCTS. The influences of the pH of solution,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U (VI) ions and the contact time on the adsorption amounts are discussed, and appropriate process conditions for the adsorption of U (VI) are obtained. Experimental equilibrium data are obtained and modeled using classical Freundlich and Langmuir adsorption isotherms. The data fits to the Langmuir isotherm better, and the uptake of U (VI) is 161. 3 mg · g-1. Two simplified models including pseudo-first order and pseudo-second order equations are selected to follow the adsorption process. The experimental data for the kinetics of adsorption are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pseudo-second order equation.%采用纳米Fe3O4作为磁流体包埋、戊二醛和硫脲进行交联壳聚糖,制备磁性交联壳聚糖(TTG-MCTS).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能谱(EDS)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改性后,吸附能力得到提高,铀(Ⅵ)成功地被吸附在TTG-MCTS上.系统研究了溶液pH值、铀(Ⅵ)初始浓度及振荡时间对吸附容量的影响,继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吸附过程用Langmuir等温式拟合优于用Freundlich等温式,最大吸附容量为161.3 mg·g-1.较之拟一级动力学模型,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拟合实验数据.【期刊名称】《化工学报》【年(卷),期】2012(063)003【总页数】7页(P834-840)【关键词】磁性交联壳聚糖;铀(Ⅵ);吸附容量;等温式【作者】黄国林;陈中胜;梁喜珍;SHI Jeffrey【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江西抚州344000;东华理工大学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江西抚州344000;东华理工大学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江西抚州344000;悉尼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澳大利亚悉尼2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3;TQ317鉴于重金属在环境中表现出的毒性及在回收水中的副效应,已被列为优先监控的污染物[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吸 附较 交联 壳聚糖 有明 显提 高, 幅度最 高可达 7 3 其 . %. 关 键词 : 壳聚糖 ; 交联 ; 印迹 ; 附 ; 吸 铬
中图分类号 : 7 3 X 0 文 献标 识码 : A
C mp rn h sr t nP o et so h o u ( I no o a igteAdo pi r p ri f r mim V )o t o e C
第2 4卷 第 1 期
王 劲 松 : 迹 与 交 联 壳 聚 糖 吸 附 水 中微 量 C ( I 的 n e ht a n r( I ip ni htsn T e asrt n po et so r rsl k dc i sn a d C V ) m r t g c i a . h dopi rpre fC i o i n o o i ( i nteetoasret w r x l e . h f c o H, at nt e a sret s v )o s bobns eeep rd T ee et f h w o f p r ci i ,dobn ’ e o m
收稿 日期 :09—1 2 20 2— 1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 金资助项 目(00 0 8 ; 27 70 ) 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基金资助项 目( N 8—0 ) 湖南 H 0 3; 省科技厅计划基金资助项 目( 08 J0 7 2 0 F3 8 ) 作者简介 : 王劲松(9 2一) 男 , 17 , 湖南衡阳人 , 南华大学环境 保护研究所副教 授, 博士. 主要研究 方向 : 水处 理理论 与技术 、 境功能材料. 环
d sg , eiia cn et t n o C V )a d t e tr o r( I e oa w s oae t n i o cnr i f r( I n e r ue n C V )rm vl a h tl ao mp a
s d d T eep r e t eut so e ht r( I a aa bet b dobd b t i . h x e m n l sl hw d ta C V )w sf r l o easre y ue i ar s vo
Cr s l k d Ch t s n a d I p ii g Ch t s n o si e io a n m r t io a n n
W ANG ig s n CHEN iGu n XU a, Jn —o g, S - a g, Hu
YANG i - u , oNG e g we , Jn h iⅪ Zh n — i PENG i i g, Ru - n t
C ( I 去除 率的影响 . r V) 实验 结果表 明 : 酸性 环境 有利 于 壳聚糖 类吸 附剂对 C ( I 的 rV)
吸附,H为 60时吸附效果最佳. p . 交联壳聚糖和印迹壳聚糖对 C( I 的吸附速率在 r V) 前 2 i 较快, i 0 n m 9 m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 0m / 0 对3 g L的 C( I溶液 , rV ) 交联壳聚糖与 印迹壳聚糖对 C ( I 的去除率随投加量增加而增加, r V) 在投加量为 35g L时, c . / 对 r ( ) Ⅵ 的去除 率最 高可达到 9 . %和 9 . %. 同实验 条件 下 , 24 78 相 印迹 壳聚糖对 C ( ) rⅥ
(ntueo E v o m n rt t n U i r t o o t hn , e gag Hua 2 0 1C ia Istt f ni n e t oe i , nv sy f uhC i H ny n , n n4 10 , hn ) i r P co e i S a
Ab ta t n t i td u i g e i s n a a mae i l gu a ad h d s e o si k r d — sr c :I h s su y, sn h t a s rw tras, l tr l e y e a r s ln e , i o r c R S -l ig meh d a d moe u a mp i tn e h i u r p le t r p r e tCO S— i n t o n l c lr i rn i g tc n q e wee a p id o p e a e nk
文章 编 号 :63— 0 2 2 1 ) 1 0 4— 4 17 0 6 ( 00 O —07 0
印迹 与交联 壳 聚糖吸 附水 中微 量 c ( I的对 比试 验研 究 rV )
王 劲松 , 思光 , 陈 徐 华, 杨金 辉 , 熊正 为 , 彭瑞 婷
( 南华大学 环境保 护研究所 , 湖南 衡阳 4 10 ) 2 0 1

要: 本研 究 以壳聚糖为 原料 , 戊二 醛 为 交联 剂 , 分别 采 用直接 交联 的方 法和 分子
印迹技 术制备 交联 壳聚糖和 C ( I 印迹 壳聚 糖 , r V) 并对 这 两种 吸 附剂对 C ( I 的吸 r V) 附性 能进 行 了研 究 , 察 了 p 反 应 时间 、 附剂投 加 量 、 r V ) 始浓度 、 考 H、 吸 C( I 初 温度 对
第2 第1 4卷 期 21 00年 3月
南华大学学报( 自然 科 学 版 )
J un l f nvr t o o t C ia S i c n e h o g o ra o i s y f uh hn ( c n ea dT c n l y U e i S e o
Vo . 4 No 1 12 . Ma" 01 l2 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