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教案)生物食物的消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食物的消化

七年级生物教案

食物的消化(两课时连排)(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

(1)通过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使学生理解食物为什么要经过消化。

(2)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3)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

2.能力:

(1)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和改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通过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养,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食物消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意识,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

设计思路

教学思维研究(学生):设疑―探疑―建立方案―释疑―解决问题

实验研究:质疑―创设实验方案―课堂实验论证―分析讨论―结论总结

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从而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探究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培养的良好科学素养,并真正树立正确健康意识。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1.本校是省级示范初中学校,具备完善的校内资源,学生可以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作用,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情分析:初中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有些难度,因为还没有学习化学知识,所以建议学生自己来讲述目的,促其主动地学习。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也很

多,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完成自学,我们必须用信任、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

〖教学设计〗

伴随着悠美的音乐响起,我走上了讲台,微笑着询问道:“同学们,今天早餐吃了哪些食物?”学生们积极踊跃地说了起来,其中一名学生说:“我今天早上吃了一个面包,半盘牛肉,一个西红柿和一杯牛奶。”我接着问:“这些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同学们分析说:“有蛋白质、糖类、无机盐、脂肪、水、维生素。”“这些营养物质如何被吸收利用呢?”有的学生说:“消化。”我说:“好,这些食物在人体中是如何消化的呢?食物为什么必须经过消化呢?下面我们来研究。”学生就会带着浓厚兴趣和热情进入学习情境。

我问:“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都需要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吗?”有的学生说:“不一定。”有的学生说:“水就不需要消化,而蛋白质脂肪都需要消化。”也有的说:“糖类不需要消化”。带着各种各样的猜想我提出:“让我们一起做个试验来研究一下吧。”接着大屏幕上显示出“葡萄糖和淀粉透过透析袋的差异”这个演示实验的实验用具和实验方法及讨论题。

实验用具:

1.透析袋两个;2.小烧杯两个;3.清水;4.可溶性淀粉溶液;5.葡萄糖溶液;6.碘液;7.尿糖试纸等。

实验过程:

(1)用线绳将透析袋一端扎紧;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至距顶端3~5cm,然后用线绳将透析袋顶端扎紧;用水彻底清洗透析袋外壁;将透析袋置于盛有水的烧杯内,再向烧杯内加入碘液,直至溶液呈淡黄色为止。

七年级生物教案

(3)2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步骤1中透析袋及烧杯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再取尿糖试纸b放入步骤2的烧杯溶液内蘸一下,比较并记录a、b试纸的颜色。

讨论:

(1)淀粉和葡萄糖属于哪类营养物质,它们相当于消化管内什么物质呢?

(2)透析袋在这里相当于人体哪一部位的结构呢?

(3)透析袋周围的水相当于哪一部分结构呢?

(4)为什么在装有葡萄糖溶液的试管里我们要先将试纸a放入,20分钟后再放入试纸b呢?

(5)淀粉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哪种能透过透析袋?

(6)如果细胞膜具有与和透析膜相似的功能,你推测食物中的淀粉能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呢?

通过亲手做演示实验和观察实验现象,学生们对以上思考题逐一进行了讨论,得出淀粉分子较大,不能透过透析袋;而葡萄糖分子较小,能穿过透析袋进入烧杯内水中。通过这一结论能得出六大类营养物质哪些需要消化。有的学生说:“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要消化,而蛋白质、糖类(大分子)、脂肪则需要消化成小分子。”我说:“很好,分析得对。食物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是消化。那么消化管内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呢?食物消化过程需要哪些条件呢?我们咀嚼馒头时嘴里有什么感觉?”学生说:“感觉有点甜。”我问:“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探究一下,馒头或米饭在口腔内经过咀嚼,其中的淀粉是否发生变化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有的学生说发生变化了,有的学生说没有发生变化。我说:“那好,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以下思考题来讨论,并设计实验和完成实验。”接着在大屏幕上显示讨论题:

1.我们如何检测馒头中的淀粉成分呢?

2.实验设计要有对照,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处理条件有什么差异。

3.如何收集唾液,收集前最好用清水漱口,想一想,为什么?

4.口腔温度与实验条件有什么必然联系吗?你们如何选择实验的温度条件呢?

5.对照组实验材料和条件与实验组有什么不同?

6.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加以比较,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同学们开始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思考题进行讨论,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实验,教师参与指导等等。

过了一段时间,各小组完成实验。开始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结果。

第一小组说:他们假设馒头在口腔内经过咀嚼发生了变化,实验设计如下:

1.将淀粉溶液2ml分别滴入两个试管中,分别为1号和2号。

2.取唾液,用清水漱口,将试管放在下唇,舌尖抵住下唇,让唾液缓缓地流入试管。

3.取唾液2ml放入试管1中,再取清水2ml放入试管2中,充分振荡,使其混合。

4.将两只试管放入37℃水中,恒温水浴。约10分钟后冷却,滴入碘液观察现象。我们发现1号试管中的碘液没有变蓝,说明淀粉不存在,变成了另一种物质。2号试管加入碘液后变蓝了,说明淀粉存在,没有变成别的物质。

他们的结果很好,我直接问:1号试管中的淀粉为什么会变成另外一种物质,而2号试管中没有变呢?

学生回答说:“可能和唾液有关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