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课外文言文词句翻译方法指导

合集下载

初三语文文言翻译的技巧和10大方法

初三语文文言翻译的技巧和10大方法

初三语文文言翻译的技巧和10大方法我们在文言文翻译的备考过程中,重点要从各种角度,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从而做到胸有成竹。

惟其如此,我们才会事半功倍。

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文言文翻译小技巧(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2)翻译“六字法”:留、删、换、调、补、变。

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一则为理清句意,二则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备。

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①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②“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主要有:①句首:“夫”、“盖”等发语词。

②句中: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等,表提顿作用的助词;如“者”“也”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的“也”。

表并列和顺承关系的连词,如“予与四人拥火以入”中的“以”。

③句末:补足音节的助词,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

以上的文言虚词在实际的翻译中,都无须译出,若强译,则属错误。

③“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①把古代用现在已不用的词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②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第三步,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① “调”就是调整句式。

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特殊句式,一是固定句式。

需调整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倒装句(特殊句式有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翻译时,要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中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中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中考文言文翻译技巧文言文翻译须做到“信”、“达”、“雅”。

“信”即准确,不可会错文义;“达”即通顺,不可生涩拗口;“雅”即用语规范,不可滥用俚语土话。

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掌握必要的翻译技巧,这样在翻译文言文时才能得心应手。

下面我们就结合实例谈谈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

一、组词释义文言文多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多是双音节词,并且很多本身就是由文言词增加一字得来的。

这就是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解释很多文言词的依据。

例1:政通人和……(范仲淹《岳阳楼记》)翻译:政事通畅,人民和乐……二、照录或更换古代的人名、地名、官名、年号等专用名词,翻译时照录即可;原文中引用的诗文在翻译句子时也以直录为佳;一些基本词古今意义一样,更无须翻译。

例2: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范仲淹《岳阳楼记》)翻译:(宋仁宗)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做郡守。

例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翻译:所以打鱼的人唱歌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而有的文言词语现在已经不用,或语意已经发生了变化;或现在虽然偶尔还在使用,可已经比较生涩了。

这就要求我们翻译时把它们更换成现代汉语里相应的词语。

例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林嗣环《口技》)翻译: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跑掉。

三、增补与删除文言文里有很多省略句,而且省略的内容往往多而灵活。

我们在翻译时,应该根据上下文酌情增补。

例5: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左传·曹刿论战》)翻译: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文言文用的一些虚词,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多删除。

例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四、合译与分译文言文中的互文句,翻译时多将上下句合为一句。

例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句子翻译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和句式上。

文言文翻译有两种形式:一是直译,即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一是意译,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都落实的办法,仅是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

但无论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

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

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二)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

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关键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

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

(三)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

”这里的“再”“三”后应补译上“鼓”(击鼓)。

(四)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

如“明察秋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

(五)有些词可以略去不译。

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词只起表达语气的作用,有时可以不译;有的助词只是表示停顿,也无需译;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音节,可略去不译;有的字只是起某种连接作用,也可不译。

如“夫战,勇气也”,此处的“夫”是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又如“久之,目似瞑”,此处的“之”是音节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词之后凑足音节,无需译。

(六)凡属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

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费祎”“董允”是人名,“等”古今意义相同,因此,都可照抄不译。

初中文言文实词翻译技巧

初中文言文实词翻译技巧

夫文言文,古之文章也,辞藻华丽,意蕴深远。

然于初中文言文学习中,实词之翻译,常使学子头痛。

实则,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便可游刃有余。

本文将探讨初中文言文实词翻译的几种技巧,以期为学子们提供借鉴。

一、直译法直译法,即按照文言文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含义明确,与现代汉语用法相近的情况。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学”即学习,“习”即复习,“说”即高兴。

翻译为:“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很高兴吗?”直译法简单易懂,但需注意,有些实词在文言文中具有特殊含义,需结合语境进行理解。

二、意译法意译法,即根据文言文实词的含义,结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灵活翻译。

此法适用于实词含义丰富,或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差较远的情况。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中“衿”指衣领,“悠悠”形容心情。

翻译为:“你的衣领青青,我的心情悠悠。

”意译法使文言文更贴近现代汉语,便于理解。

三、增译法增译法,即在翻译时,根据文言文实词的语境,适当增加一些现代汉语中缺少的成分,使翻译更加完整。

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独”、“异”、“倍”等词,需在翻译时增加相应的现代汉语词汇。

翻译为:“独自在异乡做客,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增译法使翻译更加准确,但需注意不要过度增译。

四、省译法省译法,即在翻译时,根据文言文实词的语境,适当省略一些现代汉语中不需要的成分。

如:“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中“登”、“白日”、“黄河”等词,在翻译时可以省略。

翻译为:“上鹳雀楼,太阳依山落下,黄河流入大海。

”省译法使翻译更加简洁,但需注意不要随意省略。

五、替换法替换法,即在翻译时,将文言文实词替换为现代汉语中与之意义相近的词语。

如:“君不知其善也。

”中“君”可替换为“你”,“善”可替换为“好”。

翻译为:“你不知道它好。

”替换法使翻译更加流畅,但需注意替换后的词语要符合语境。

六、注释法注释法,即在翻译时,对文言文实词进行简要的注释,帮助读者理解。

2015黄冈中考精典课外文言文翻译

2015黄冈中考精典课外文言文翻译

2015黄冈《中考精典》课外文言文翻译《说宛》译文晋平公对师旷问道:“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燃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师旷说:“愚昧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曾经听说:少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中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象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九方皋相马》译文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子侄中间有没有可以派去寻找好马的呢?” 伯乐回答说:“一般的良马是可以从外形容貌筋骨上观察出来的。

天下难得的好马,是恍恍忽忽,好像有又好像没有的。

这样的马跑起来像飞一样地快,而且尘土不扬,不留足迹。

我的子侄都是些下等之才,可以告诉他们识别一般的良马的方法,不能告诉他们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方法。

有个曾经和我一起挑担子打柴草的人,叫九方皋,他观察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本领决不在我以下,请让我引见他。

”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好马。

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报告说:“我已经在沙丘找到好马了。

”秦穆公问道:“是匹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说:“是匹黄色的母马。

”秦穆公派人去把那匹马牵来,一看,却是匹纯黑色的公马。

秦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找来对他说:“坏了!您所推荐的那个找好马的人,毛色公母都不知道,他怎么能懂得什么是好马,什么不是好马呢?”伯乐长叹了一声,说道:“九方皋相马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吗?这正是他胜过我千万倍乃至无数倍的地方!九方皋他所观察的是马的天赋的内在素质,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明悉它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

九方皋只看见所需要看见的,看不见他所不需要看见的;只视察他所需要视察的,而遗漏了他所不需要观察的。

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包含着比相马本身价值更高的道理哩!” 等到把那匹马牵回驯养使用,事实证明,它果然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好马。

中考文言文翻译步骤指导

中考文言文翻译步骤指导

中考文言文翻译步骤指导中考文言文翻译步骤指导1.找到要译句子在原文的位置,仔细审读要译句子在前和在后的句子,揣摩这段话的大致含意,明确其说的方向和范围。

2.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翻译原则: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具体从这几方面去做。

1.字字要落实,不可能遗漏。

2.代词要置换,不可有含糊。

3.活用应译清,不可无对应。

4.句式要细辨,不可无交代。

二、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三、对于词的基本意义(不是特定语境的)只要用现代汉语的词语组合方法疏通即可。

四、对于词的特定含义,要对照语境落实关键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一定要明白对实词是作合情合理的引申,所以推敲要反复仔细考虑语境。

要注意瞻前顾后,联系前后文作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

五、要重视语意的合理搭配和对应关系。

它能帮助我们理解某些难以确定的词的含义。

六、表述要连贯完整,省略成分要补充。

文言文翻译歌决: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1.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今臣欲以骏马见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十镒,以为马食。

淳于髡曰:谨闻命矣。

入言之王而见之。

齐王大说苏子。

2.庄宗好田猎。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文言文的意思。

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以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

一、理解原文是前提在进行文言文翻译之前,学生需要先对原文进行仔细阅读和理解。

只有正确理解了原文的意思,才能进行准确的翻译。

在理解原文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把握文章的整体意思。

文言文文章通常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因此学生在翻译时需要把握文章的整体意思,不能只翻译其中的一部分。

2.注意关键词句。

文言文中有很多关键词句,这些关键词句往往决定了文章的意思。

学生需要仔细分析这些关键词句,理解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3.注意文化背景。

文言文文章通常涉及到一定的文化背景,学生需要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

二、翻译技巧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学生需要尽可能地直译原文,即按照原文的词语和句式进行翻译。

只有在无法直译时,才考虑意译。

意译通常是为了表达原文的意思,而不是追求与原文完全一致的表达方式。

2.保留原词的语法结构。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在翻译时需要保留这些语法结构,以便更好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3.调整语序和语态。

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学生需要注意调整语序和语态,以便更好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例如,被动句通常需要调整为主动句,倒装句则需要调整为正常语序。

4.增补省略的词语。

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一些词语,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在进行翻译时,学生需要注意增补这些省略的词语,以便更好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5.锤炼语言。

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学生需要锤炼语言,力求表达得更加准确、简洁、优美。

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以提高表达的效果。

三、练习与反思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学生需要进行适当的练习,以便更好地掌握翻译技巧和方法。

同时,学生还需要对自己的翻译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2015辽宁沈阳中考文言文翻译

2015辽宁沈阳中考文言文翻译

(2015年辽宁中考语文试题)课外文言文原文:
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

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

五印度①之境,周九万余里。

三垂大海,北背雪山。

北广南狭,形如半月。

画野区分,七十余国。

时特暑热,地多泉湿。

北乃山阜隐轸②,丘陵舄卤③;东则川野沃润畴④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

西方土地硗确⑤…。

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翻译:
印度人民,随着居住地方之不同而自名其国,对自己所喜欢的地方,称之为印度。

(印度,唐朝的话就是月亮)至于印度的界域,我们可以谈一谈。

至于印度的界域,我们可以谈一谈。

五印度这块地方,方圆九万多里。

三面濒临大诲,一面背靠雪山。

北方宽,南方窄,形状好象半月。

全国划分地区,有七十多个国家。

天气特别炎热,地方又多潮湿。

北方山阜众多,丘陵多盐碱地,东部河流原野很肥沃滋润,南方草木繁茂,西方土地硗薄。

这是大概的情况,只是简略地一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意译为辅
补调
翻译原则
“六方法” ——留删换、调补贯。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留 保 留 法
例句: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专用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年号、 朝代、官职、典章制度、物品名称、度 量衡等,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 留不动。简单说:国年官地,保留不译
衬” 。

有的助词只帮助表达语气 有的助词表示停顿
有的助词只是为凑足音节 有的起某种连接作用
发语词,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换 替 换 法
①将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句:齐师伐我,公将战。
②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
例句: 君将哀而生之乎 神弗福也
③将通假字换成本字 例句:同舍生皆被绮绣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④古今异义词,应依据它的古义来翻译。
②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例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 )具答之。( )便邀( )还家
例句: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例句:(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以钱覆其口。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译:全国百姓没有不有求于大王的。
贯:指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翻译。
文言文翻译
学习目标
了解文言文翻译的明确的要求 和掌握几种实用的技巧。
运用方法翻译课外文段的语 句。
文言文翻译的明确标准:
“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
也不能多余。
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
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字字落实

文从句顺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
调 文言文倒装句应依据现代正常语序进行调整。

对句中省略成分,须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 语意完整。
减 句中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可舍去不译。

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比喻 字,应慎重挑选。
义,通假
套 固定结构,有其固定的意思;判断句,被动句有其
固定的翻译格式,可以照套。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是指把用文言写 成的文章,译成现代汉语。文言 文的翻译,是训练和提高古文阅 读能力、检查和考核古汉语水平 的重要手段。
文言文的翻译有两种: 直译和意译
1.直译,是按照原文的词语和句式逐一对译, 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和句式。努力使原 文中的每个词都能在译文中得到反映。
如:原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 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 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 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 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 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 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 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 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 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 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 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业:
按照我们这节课所学的方 法预习《愚公移山》。
译句: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人 直译要求这样字字有着落。
2、意译,是根据原文的意思去进行灵活的翻译, 如:原句: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 译句:树林茂密成荫 ,到处是鸟的鸣叫声, 这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欢乐的情景。
我们初中生学习文言文,要学会直译。

2015年盐城市语文《中考说明与训练》课外文言文译文

2015年盐城市语文《中考说明与训练》课外文言文译文

2015年盐城市语文《中考说明与训练》课外文言文译文一、小国寡民 P57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至治之极。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一个国家,疆域不要太大,人口要少。

这样子的话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也用不上了。

使老百姓重视自己的生命,也不会背井离乡,迁徙远方。

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地方要乘坐它,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地方要陈放它。

让百姓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

国富民强到了鼎盛时代。

使人民对他们的吃食感到香甜,对他们的穿戴感到漂亮,对他们的住宅感到安适,对他们的习俗感到满意,时不时还可以看到邻国的老百姓,听到他们鸡犬的叫声,而彼此到死也不发生战争。

二、吴起才识 P58吴起者卫人仕于鲁。

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

或谮之鲁侯曰:“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

今又杀妻以求为君将。

起,残忍薄行人也。

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起恐得罪,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

文侯问诸李克,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

”于是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

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疽,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译文:吴起,卫国人,在鲁国为官。

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想任吴起为将,但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就对吴起有些不放心。

吴起便杀掉妻子,当上了大将,率军大败齐军。

有人在鲁侯跟前谗毁吴起,说:“吴起当初曾经师从曾参,母亲去世他不奔丧服孝,曾参为此与他断绝关系;如今,为了一个大将之职,他居然杀了自己的结发妻子。

吴起真是个残忍的小人啊!况且,小小的鲁国战胜了强敌,未必是好事。

2015年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指导

2015年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指导

译文:我也愿意这样。然而我看到国家
的百姓,那些父老兄长吃粗粮穿破衣,可 我让婢女和马匹穿好的吃好的,恐怕不是 辅助君主的人(该做的事)吧?况且我听 说凭借道德显荣可以使国家繁荣,没有听 说凭借婢女和马穿得好吃得好(可以使国 家繁荣)的。
练一练
读读下面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指出用了 “六字法”的哪些方法。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 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 中,然后自归。”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 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 “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祥。今单衣见啮, 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 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2、追亡逐北 追击逃亡北方的人。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健。 4、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第二天,客人从外地来,和他坐下来交谈 5、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
我担心秦人吃饭不能够吞下喉咙。
文言文翻译的两个标准: 一、 忠实于原文意思,不 遗漏,也不能多余。 字字落实 二、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 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翻译下面划横线的句子。 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 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 相二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人其以 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 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而 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 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①:鲁国两位国君 ②:婢女
1、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形容只要一个东西找到了很好的伙伴, 便可以超过所有人。
2、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在自家门前被马踹下了地,长大了 只有嫁给有钱人。

中考部编版语文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

中考部编版语文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

中考部编版语文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考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小编整理了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俱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不愁不会翻译古文了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例:“还自扬州。

中考语文 文言文翻译大方法及个注意点 (一)

中考语文 文言文翻译大方法及个注意点 (一)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大方法及个注意点 (一)中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虽然许多学生因为缺乏文言文基础而对翻译感到迷茫,但是只要遵循一些大方法和注意点,就能提高翻译水平。

一、大方法1.理解语文知识首先,在学习文言文翻译时,我们必须熟练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如词语、句法和修辞等。

对于常见的文言词语,要强化记忆,掌握其含义,以便能够准确翻译。

2.把握句意其次,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要把握句意,根据原文的意思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表达。

句子主干、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要找准,识别出各种修饰语的类型和语法功能,理解句子的主旨,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

3.考虑语言美感最后,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还要考虑语言的美感。

文言文善于借助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

如果我们在翻译时只是简单地译出原意,忽略了文言修辞手法的妙处,便会影响文言文的推敲和艺术价值。

二、注意点1.了解上下文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上下文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应该深入理解原文出处,注意句子所在的段落以及文章的主题及写作意图。

2.注意句式结构文言文的句式结构非常规范和复杂,因此翻译时也要注意句式结构。

比如说,遇到长句子、多重并列结构等情况时,要通过先分析后翻译的方法来克服。

3.注意用词准确文言文中有许多具有特殊含义的句子。

在翻译时,学生应该尽量用古汉语相对应的现代汉语来表达意思,并且要避免直接翻译造成错误。

4.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

因此,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学生也要注意原文中的语言美感,找到恰当的方式利用汉语修辞来表达出原文的情感和艺术价值。

在总结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大方法和注意点可见,学生只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熟记常见文言词语,把握句意,注意上下文,注意句式结构,注意用词准确,注意修辞手法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就能提高文言文翻译的水平。

同时,在平时学习中也要多进行文言文翻译训练,多阅读优秀的文言文文章,多借鉴一些好的翻译方法,将自己的翻译水平发挥到极致。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实用技巧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实用技巧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实用技巧在中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需要掌握的重要技巧。

由于文言文的深奥与独特性,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翻译文言文可能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些实用的文言文翻译技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中考语文考试。

首先,要想准确地翻译文言文,必须对其词汇、句法结构和常用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文言文的词汇较为独特,有些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见或者发生了词义的变化。

因此,学生需要熟悉文言文中常用的词汇,了解其基本含义和用法。

此外,文言文的句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常常采用倒装、并列句、长句等表达方式。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句子的结构,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准确地翻译出文言文的含义。

其次,要注意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和文化内涵。

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复等。

这些修辞手法往往是为了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达能力。

在翻译文言文时,学生应该注意捕捉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尝试还原原文的表达效果。

同时,文言文还常常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学生还需要了解古代文化、历史和思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此外,为了准确地表达文言文的含义,学生还应该注意上下文的理解和推敲。

文言文中常常使用省略、借代等手法,有时候一些句子可能并不完整或者直接,需要通过上下文来进行合理推敲。

因此,学生在翻译文言文时,要注重对上下文的把握,善于分析句子之间的联系,从而准确地翻译文言文。

最后,多进行文言文的翻译练习是提高翻译水平的关键。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翻译练习,可以逐渐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用词习惯,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规律。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文本进行翻译,然后与课本或者教师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进行及时的纠正。

总之,文言文翻译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需要掌握的实用技巧。

通过对文言文词汇、句法结构和常用表达方式的了解,注意修辞手法和文化内涵的运用,善于理解和推敲上下文,以及进行大量的翻译练习,学生可以提高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更好地应对中考语文考试。

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指导

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指导

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指导文言文翻译不易,也算是高考中的一个“高难度动作”。

其中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考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容易得多;否则,就会捉襟见肘,甚至难以完成。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必须译作不好一个句子,同样必须遵守“词不距句,句不距篇”的原则。

必须把文言语句放在上下文中来认知,放在具体内容的语言环境中来推敲。

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就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就是如何采用的,怎样精确断句,意译如何展开,这些都必须充分利用上下文。

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精确认知,也就很难能够译者不好。

有些学生不著重斟酌上下文,两眼只盯着建议译者的句子本身,结果就是“欲速则不达”,译者中发生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语境意识导致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小区别是,古汉语以单音节词居多,即为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居多,即为由两个字形成一个词。

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认知并掌控了这一方法,许多译者题搞出来就不难了。

例8: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译文:自己指出不能广为施恩,以至使这个人摔倒了,于是就在栽种竹子处的水沟上创建一座小桥,使人不足以能通行。

原句中的“自”“以”“广”“施”“至”“使”“此”“乃”等都是由单音节词换成了双音节词。

3、掌控文言文译者的“换”“阳入”“领”“减”“迁调”“删帖”五字诀。

五字诀是译文语言组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举例简述如下:1“换”。

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观点已经相同的词,在译文中替代为现代汉语。

例9: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09安徽卷译文:老人晓得了我们的心思,说道:“我不须要它们了。

于是我们各自藏著书出了。

“叟”换成“老人”,“识”换成“知道”,“意”换成“心思”,“怀”换成“揣着”。

中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中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中考文言文翻译技巧导言在中考中,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之一。

它要求考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并能够准确地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帮助考生顺利应对中考。

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首先,要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理解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文言文通常采用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词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学生需要了解文言文的常用句型和词汇,以便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抓住文言文的核心内容在翻译文言文时,关键是抓住文章的核心内容。

有时候文言文的句子过长,表达方式复杂,但核心意思往往并不复杂。

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和主谓宾等要素,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根据上下文理解生僻词汇文言文的词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其中包括了很多生僻的词汇。

当遇到生僻词汇时,考生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猜测词义。

另外,可以通过积累常用的文言文词汇,提前准备一些常见的生僻词汇,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注意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文言文善于使用修辞手法,例如对仗、倒装、排比等。

在翻译文言文时,要注意体现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

对仗往往要保持原文的格律和韵律,排比要保持节奏感,倒装要准确体现句子的语序。

通过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还原文言文的风格。

尊重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它与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有很大的差异。

在翻译文言文时,要尊重原文的语言风格,不要过度现代化。

适当保留原文的句式和词汇,可以更好地体现文言文的韵味和美感。

反复阅读和翻译练习最后,要通过反复阅读和翻译练习来提高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多读一些文言文的文章,理解其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增加词汇量。

同时,进行翻译练习,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断提升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结论中考文言文翻译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经验的任务。

通过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抓住核心内容,理解生僻词汇,注意修辞手法,尊重原文的语言风格,进行反复阅读和翻译练习,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中考文言文翻译的考试要求。

中考文言文翻译技巧七妙法

中考文言文翻译技巧七妙法

中考文言文翻译技巧七妙法中考文言文翻译技巧七妙法中考文言文翻译技巧七妙法?中考文言文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准确翻译文言文,必须注意三点.1.正确地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即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句子在文中的直接意义和隐含信息2.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做到文从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畅3.是在翻译时注意句意表达的完整和关键实词、虚词的用法。

翻译原则一是“信”,即翻译准确无误,忠于原文;二是“达”,即翻译通顺畅达,无语病;三是“雅”,即翻译自然生动,富于表现力。

文言翻译“七妙法”一是“留”,即专用名词,如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职称、器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及专业术语等,照录不译。

(1)、保留国号、帝号、年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

如: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公输》)其中“公输盘”、“楚”、“云梯”等词就可以保留。

三是“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

(1)删除无意义的虚词。

如: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其中“夫”是个句首助词,可以删掉。

再如: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其中助词“之”,只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翻译时可以删去。

(2)有的表敬副词可以删去。

如:张良曰:“谨诺。

” (《鸿门宴》)译成:张良说:“遵命。

”删去了“谨” 。

四是“换”,即把古词包括一些特殊的习惯用语(如“谪”“迁”等)换成现代词。

(1)把文言文的某些词,换成与它相当的现代汉语的某些词。

如:吾闻而愈悲。

(《捕蛇者说》)其中“吾”换成“我”;“闻”换成“听到”;“愈”换成“更加”;“悲” 换成“悲痛”。

(2)用本字换通假字。

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用本字“早” 换通假字“蚤”。

五是“调”,即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1)调整前置宾语、后置宾语、后置介宾短语的语序等。

如:沛公安在?(《鸿门宴》)译作:沛公在哪里?把前置的宾语“安”调整到动词“在”之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②虞人:掌管山泽的 官。③旃(zhān):红色曲柄的旗。④必:完全肯定。
• 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 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 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 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 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 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 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进言说道: “我射箭的时候,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 它,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 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2015年中考总复习 之
课外文言文词句翻译
马山县周鹿初中 陆保喜
中考课外文言文考点
• 1、解释基点的字词 • 2、翻译句子
• 3、简单的问答题(启发、人 物性格特点、分析原因等)
• 教学目标:
• 1、能结合课内学过的文言知识,解释成语 中或浅易文言小段中的字词含义。 • 2、根据学过的文言文翻译知识,联系上下 文直译浅易的课外文言文的句子。 • 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前后贯通、细致认 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 译文:北宋的张齐贤,曾经任江南转运使。一天家中设 宴,一名奴仆偷了好几件银器,齐贤在帘后仔细地看但 (他)不问那人(为什么这么做)。此后齐贤三任宰相, 门下的奴仆都得到提升,只有这个奴仆没有做官。这奴 仆乘齐贤空闲(对他)拜了又拜求告说:"我侍候宰相 时间已好久了,门下的奴仆都已有了官职,相公独把我 忘了呢?"于是泪流不止。齐贤同情地说:"我想不说, 你就会怨恨我。你记得当年在江南的时日,偷了我好几 件银器吗?我藏在心里三十年,不把这件事告诉别人, 你也应该知道的,我任宰相,任用与罢免百官,目的在 于揭露丑恶,发扬正气,怎敢推荐小偷强盗做官呢?顾 念你服侍我时间长久,现在给你三十万钱,离开我的门 下,自己选择安顿的地方。"奴仆感到震惊害怕,哭着 拜谢齐贤离去。
• • • • • •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替换。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重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谢谢欣赏
• 故事二:东施①效颦 • 西施②病心③而颦④其里⑤。其里之丑人见而美 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 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 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选自《庄子· 天运》) (2008年南宁市中考题) • 【注释】①东施:越国的丑女。②西施:越国的 美女。③病心:心口疼。④颦:皱眉。⑤里:乡 里。
• 附《王罴性俭率》参考译文: • 王罴本性俭朴直率,不修边幅。朝廷曾经派来 一位使者,王罴为他设下饭食。使者竟然撕去薄 饼的边缘,王罴说:“耕种收获,这些工作已经 不易,去壳烧火制成薄饼,费力不少,你(却) 挑挑拣拣,应当是不饿。”(王罴)命令随从将 饭肴撤走。使者大惊,十分惭愧。又一次,一位 客人与王罴吃瓜,客人把瓜皮削得稍微厚了点, 王罴心里厌恶他这种行为。等到瓜皮落到地上, (王罴)就伸手到地上,拣起来吃了它。客人神 色很惭愧。
• 小结:近几年来,南宁市中考课外文 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 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同 学们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 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 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同学们拿到 考题时要运用联想,联想到已学程五(齐读文言文翻译歌诀)
•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2分) • (1) 齐王使使问赵威后 • 使 :派 (注意课内积累:“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中的“使”就是“派”的意思) • (2)舍本而问末者耶 • 舍:舍弃,丢下 (舍鱼而取熊掌 舍:舍弃,丢下) • 18.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 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 译文:难道把卑贱的放在前面,尊贵的却放在后面吗?
• 常羊学射(2011年南宁市中考题) •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 道乎?楚王田①于云梦,使虞人②起禽而射之, 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 有鹄拂王旃③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 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 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 中不中非臣所能必④矣。”
• • • • •
中考题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2分) (1)尝为江南转运使 为:担任 ( 课内积累:为屯长《陈涉世家》) (2)念汝事我久
• 念 :考虑,想到 (课内积累: 念无与为乐者) •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 奴震骇,泣拜而去。 • 译文:仆人十分震惊,哭着拜别而去。
请同学们分组自读下面的两则文言小故事, 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
• 故事一:刻舟求剑 •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②契③ 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 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 不亦惑④乎!注释:①涉——跋涉,就是渡过江 河的意思。②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 间很紧迫。③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④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 理解的意思。
• 译文: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 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 今年收成怎么样?百姓怎么样?国君怎么样?” 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 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 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 道理吗?”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如 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没有百姓, 哪有君王啊?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 的呢?”
• 流程二(温故知新)
• 1、复习以前所学的课内文言文翻译的 几个原则。 • (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如: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也。
• (2)留、补、换、调、删五字原则。 • 人名地名可保留。 陈涉者,阳城人也。 •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 省略内容要补全。( 村人 )见渔人,( 村人 )乃大惊。 • ( 曹刿 )下视其辙,(曹刿)登轼而望之. • 古今词汇要译出。 臣本布衣(平民)。 率妻子(妻子和儿女)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 语言顺序可调整。(以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 战 于长勺。(在长勺作战) 何陋之有?(有何陋之) • 有些内容要删去。 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 • 由是则生而有人不用也.
课外文言文翻译口诀
• • • • 课外文言好翻译,重点字词须牢记。 课内迁移至课外,字字落实来解题。 掌握翻译五字诀,联系全文想意义。 文从字顺多调理,中考高分有秘籍。
流程四(直击中考题) 学生做练习。
• (2014年南宁市中考题)王罴性俭率 • 王罴①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②,罴为其设食。 使乃裂其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 ③造成,用力不少,乃尔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 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有客与罴食瓜,客削瓜侵肤稍 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 客甚有愧色。 • (选自《周书•王罴传》)【注释】①王罴(pí ):北 周大将。 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 使者。 ③舂爨(cuàn):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 碎,生火做饭。
• 张齐贤明察(2012年南宁市中考题) • 宋张齐贤,尝为江南转运使①。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件, 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尔后张齐贤三为宰相,门下奴仆皆得迁, 唯此奴不沾禄。 • 奴乘间②再拜而告曰:"吾待相公③ 久矣,门下奴皆已得官, 相公独遗吾也?"因泣下不止。 • 齐贤悯然曰:"予欲不言,尔则怨我。尔忆当年江南日,盗 吾银器数件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尔亦应知也。吾为宰 相,进退④百官,志在激浊扬清⑤,安敢荐盗贼为官乎?念汝事 我久,今予汝钱三十万,去吾门下,自择所安。"奴震骇,泣拜 而去。(选自郑瑄《昨非庵日纂》) • 【注释】①转运使:官职名称,主管水陆运输。 ②乘间: 乘着空闲。③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④进退:任免。 ⑤激 浊扬清:揭露丑恶,发扬正 气。
•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2分) • ⑴王引弓欲射。 引:拉开 (丁壮者,引弦而战。 引:拉开 出自《塞翁失马》) • ⑵ 如使置十叶焉 焉:于之,在那里。 • (不复出焉。焉:从这里。 出自《桃花源记》)
• 1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 若欲闻射道乎? • 译文:你想要听(知道)射箭的道理吗?
学生做练习。
• 赵威后问齐使(2013年南宁市中考题) • 齐王者问赵威后①,书未发②,威后问使者曰: “岁③亦无恙④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 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 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 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 问末者耶?”(选自刘向《战国策· 齐策》 • 【注释】①赵威后:赵恵王妻。 ②发:拆封。 ③岁: 年成,收成。④无恙:平安无事
• 流程一(小马过河) • 1、一条小河横在眼前,它真的有那么深吗? • 2、小河其实并没有小松鼠说的那样深。如果把 你们比作故事中的小马,那么那么课外文言文的 翻译就是摆在你们面前的一条小河,而这条小河 是你们在中考中必须经过的一条河。因为南宁市 中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材范围除了《课标》规定的 课内篇目外,还有一篇从课外选取篇幅短小、浅 显易懂的课外文言小段。
• 流程三(牛刀初试)
• 1、回顾刚才的文言小故事,试准确的译出 下列的句子。 • (1)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船停了,就从先前所刻记号的地方进到水 里去找它(那把剑)。 • (2)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 她只知道皱眉时很美,但是却不知道为什 么皱眉很美。
• 2、有规可循: • (小结)其实大家不要怕文言文课外 阅读翻译,因为它是可以通过一些办 法去对付的,只要大家牢记课内重点 字词,并把知识运用到课外,联系整 篇文章来想意思,用现代文通顺地去 表达,就能很好的翻译。
•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 ⑴有客与罴食瓜 食: (食不饱 食: 吃的意思。 • ⑵及瓜皮落地 及: (及鲁肃过浔阳 及:等到;到了……的时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