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解决妙招案例——9.《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9《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望岳》,以及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这三首诗各具特色,展现了唐代诗人的豪放情怀和深邃哲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品味、感悟等环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豪放情怀和深邃哲理,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1. 诗歌的韵律美: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2. 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诗歌的哲理:让学生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启发学生的思考。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古诗三首》。

2. 相关诗人背景资料。

3. 诗歌解析工具书。

4. 投影仪或黑板。

教学过程:1.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唐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学习《古诗三首》奠定基础。

2. 朗读诗歌:让学生齐声朗读《古诗三首》,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二、解析诗意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解析诗意,品味诗歌的意境。

2. 课堂分享: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品味诗歌1. 朗读诗歌:让学生再次朗读《古诗三首》,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诗歌欣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如意境、情感、哲理等。

四、感悟诗歌1.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总结拓展1. 诗歌总结:总结《古诗三首》的特点和魅力,强调诗歌的韵律美、意境和哲理。

2.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诗歌,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进一步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2. 诗人:王之涣、杜甫、李白3. 诗歌特点:韵律美、意境、哲理4. 教学重点:朗读、解析、品味、感悟1. 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王昌龄的《从军行》,杜甫的《牧童》,以及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学生对古诗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字面意思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中的字词和句意,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分析三首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中的字词和句意。

2.难点: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鉴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世界;运用对比教学法,分析三首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三首诗的内容和背景,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图片。

2.学生准备:预习三首诗,了解诗的内容和字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世界。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个呈现三首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操练(15分钟)学生跟读,教师指导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然后,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关于诗歌内容的问题,教师点评并讲解诗中的字词和句意。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首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9 古诗三首 优质教案

9 古诗三首  优质教案

9 古诗三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会认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语言运用: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思维能力: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审美创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课前解析】本课编排了三首七言古诗,分别是《从军行》《秋夜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它们展现了不同时代诗人的情怀,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片赤子之心。

《从军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通过对边塞战事场景的描绘,表现了戍边战士的崇高精神。

这首诗是边塞诗中的佳作,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本诗将意蕴丰富的环境描写与宏伟豪迈的感情抒发融为一体的写法,从而体会古诗的意蕴之美。

《秋夜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是宋代的陆游,写了诗人在秋日黎明时分走出篱门,想到北方中原地区尚为金人所统治,心中无限感概。

这首诗以遗民视角来表达自己失望而尚未绝望的心情,使得本诗所表达的爱国之情更为厚重、深沉。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本诗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喜欲狂”的表现和原因,从而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1.会认“仞、岳”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篱、仞、岳”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会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注:以上时间分配仅供参考,具体时间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分析:
一、教学情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美好的氛围中感受古诗文的美。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将洞庭湖、峨眉山、夜宿山寺等美景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激发他们对古诗文的兴趣。同时,我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操练环节,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了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们对《望洞庭》中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进行了深入讨论,他们认为这两句诗描绘了洞庭湖的宁静和美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另一个小组的学生们对《峨眉山月歌》中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进行了分享,他们认为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峨眉山的月亮,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6.拓展(10分钟)
教师出示相关的古诗文练习题,学生进行练习。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17.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文的重要性和价值。
18.家庭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背诵三首古诗,并对家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19.板书(课后)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板书,以便学生课后复习。
五.教学方法
6.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文的意境。
7.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分享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8.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设疑,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
本节课的教学实录显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古诗文鉴赏能力。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朗读训练、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文,对古诗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古诗中的某些字词和句式,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其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

2.教学难点: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以及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教学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3.学生作业本或其他写作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例如,可以播放《泊船瓜洲》中所描述的江南水乡的画面,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产生对古诗的期待。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对课文进行翻译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静夜思》、《将进酒》、《大枣》的内容和作者背景;2.能够默写这三首古诗的部分内容;3.能够理解这三首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3.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古诗《静夜思》、《将进酒》、《大枣》的理解和欣赏;2.古诗的背诵和表达。

难点1.理解古诗背后的意境和情感;2.表达古诗中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静夜思》1.导入: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入《静夜思》的主题与背景。

2.学习:学生跟读诗句,老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含义。

3.听读:听老师朗读全诗,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4.分析: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了解诗人的心境。

5.默写:学生尝试默写诗歌的部分内容,老师指导并讲解生字词。

第二课时:《将进酒》1.导入:通过音乐欣赏或视频展示,引入《将进酒》的氛围。

2.学习:学生跟读诗句,了解诗歌背景和作者李白的生平。

3.听读:老师朗读全诗,学生跟读,感受诗中的豪迈和豪情。

4.分析:讨论诗中的酒文化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5.表演:学生分组表演诗歌,展示诗意和歌颂之美。

第三课时:《大枣》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或小故事,引入《大枣》的主题。

2.学习:学生跟读诗句,了解诗中意象和情感。

3.分析:讲解诗中情感的转折和意境的描写。

4.诗赏: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大枣》诗歌,感受不同的表现方式。

5.合作创作:学生小组合作,巩固对古诗的理解,互相展示作品。

四、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的情况、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默写和作图:检验学生对古诗内容和意境的掌握程度。

3.课后习作:布置学生完成对古诗的感悟和创作,评价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文学诗歌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能力和理解水平,提高其语言表达和审美情感。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9.古诗三首》这一课包含了《望庐山瀑布》、《绝句》、《江雪》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对于古诗中的生僻字、典故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解释。

学生应该通过阅读、理解、背诵这些古诗,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义。

3.掌握古诗中的生僻字和典故,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的认读和理解。

2.古诗意境的领悟和诗句意义的解释。

3.朗读和背诵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古诗中的生僻字、典故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引导法: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自己领悟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实践法: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三首古诗的课件,包括诗句、译文、生僻字的解释等。

2.课本:准备学生的课本,以便学生朗读和背诵。

3.音频:准备三首古诗的朗读音频,以便学生模仿和跟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一些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然后,教师逐句解释诗句的意义,解释生僻字和典故,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三首古诗,教师纠正发音和朗读技巧。

然后,学生自己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背诵三首古诗,检查理解程度。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拓展(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义,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互相交流。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优质课 教案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优质课 教案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长相思》三首古诗。

本节课将围绕这三首古诗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理解诗文内容,领悟诗人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文内容、领悟诗人情感方面仍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古诗魅力的同时,培养审美情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人情感;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古诗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人情感;2.教学难点:领悟诗人情感,培养古诗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动画等手段,营造富有诗意的教学氛围;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的魅力;3.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古诗鉴赏能力;4.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富有诗意的课件,包括课文内容、诗人简介、图片、动画等;2.教学素材: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诗词,以便进行拓展;3.课堂作业:设计富有创意的课堂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诗中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意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长相思》,让学生自读,注意生字的正确书写。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理解课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堂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堂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堂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课文,包含了《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和《雪梅》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拼音和汉字知识,对古诗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理解和欣赏古诗,把握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还需加强。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通过多种方式感受古诗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的内容和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使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学会欣赏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的内容和背景。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欣赏教学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古诗的插图和重点诗句。

2.资料:收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诗人的生平、诗词的创作背景等。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欣赏画面,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三首诗的背景和诗人。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朗读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接着,学生跟读,注意发音和语气。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古诗接龙游戏,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学习古诗的心得,分享自己对诗中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的内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
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研究诗歌三首,了解古代文化;
2. 能背诵《将进酒》诗句;
3.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将进酒》的诗意理解;
2. 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唐代诗人李白的画像,介绍李白的简介和他的诗歌创作,引发学生研究古诗的兴趣。

2.新课研究(35分钟)
1. 首先研究《将进酒》:听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教师讲授词语的词义、音、形、义,辅导学生掌握课文的朗读和吟
唱技巧;
2. 研究《悯农》和《秋风词》:学生阅读课文,发现课文的端倪,领悟诗歌的意义,学生读课文朗诵,使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朗
读和吟唱技巧。

3.课外拓展(10分钟)
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唐朝的图书或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唐
代文化的了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四、作业
结合所学内容,要求学生写出一篇200字以内的心得体会,并
在下节课朗读。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学习古诗。

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了快乐。

在后续教学中应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王昌龄的《采莲曲》、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和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描绘了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还不够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加深体会。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书写存在困难,需要特别关注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对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主动探索和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鉴赏教学法:通过对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的讲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制作课件。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古诗解读和解析资料,以便于教学中的讲解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景象。

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宁静的学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朗读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随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认读和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古人吟诗的语气和表情。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9.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山行》、《登鹳雀楼》、《望洞庭》。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古诗,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节奏和韵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古诗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

2.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古诗的美。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感悟,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图片、音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教材:准备人手一本教材,方便学生跟随教师学习。

3.黑板:准备好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色,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三首诗的作者和背景,为学生学习古诗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句呈现诗文,引导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同时,为学生讲解诗文中的生字词,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对家国情怀的抒发,以及对历史的感慨。

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习到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义,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对家国情怀的抒发之意,对历史的感慨之感,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义,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析,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等,用于辅助教学。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古诗阅读材料,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欣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的基本内容和作者。

2.掌握《古诗三首》中的几首古诗的背诵与理解。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2.增强学生对古诗诗意的理解与情感共鸣。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古诗三首》的背诵。

2.古诗的解读和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意境和情感。

2.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PPT等。

3.素材:选自《古诗三首》的古诗原文。

4.音频设备:播放古诗应用于听力训练。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题导入,引出古诗的话题,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古诗(15分钟)1.教师朗读古诗,指导学生理解古诗意境和情感。

2.学生跟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第三步:分组讨论(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讨论古诗的理解。

2.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步:传统文化展示(10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相关传统文化元素,如书法、绘画等。

2.让学生了解古诗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第五步:课堂互动(10分钟)1.学生自愿朗读古诗,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点赞鼓励,共同感受古诗的美好。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三首》,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表现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互动能力培养,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后续还需要在课外进行延伸阅读,深化对古诗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三首诗分别反映了诗人王勃、辛弃疾、杜甫对家乡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战争的厌恶。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美。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积累,对诗歌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对于古诗中的意象、情感以及历史背景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充分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中的意象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对诗歌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中的意象和情感。

2.教学难点:诗文中的历史背景、诗人的情感以及诗歌的鉴赏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2.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对诗歌的热爱。

3.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诗人简介、历史背景等,方便学生学习。

2.教案:提前准备好教案,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诗歌材料,以便进行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对于诗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和解释。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9 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9 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9 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这一单元包含了《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四年级学生能够理解的,通过学习,让学生领略古诗的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深层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诗,感受古诗的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深层含义。

2.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讨论,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古诗的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意境。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这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例如:“这首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关键词语,让学生解释其含义。

如:“旷野”、“悲愤”等。

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新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可以举例说明,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创作。

古诗三首教科版五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古诗三首教科版五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春晓》的诗句、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讨论。
2.小组汇报: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3.互动交流:组织学生就各小组的汇报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提问、解答,共同提高对古诗的理解。
(四)总结归纳
1.诗句解析: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春晓》,总结诗句的含义、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知识点。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在讲解《静夜思》时,我会提问:“诗人为什么在夜晚会产生思乡之情?”、“诗中的‘床前明月光’和‘疑是地上霜’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等问题。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3.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汲取智慧,学会关爱他人,珍惜时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使他们学会在合作中成长,在竞争中进步。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以及角色扮演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诗意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授《春晓》时,我会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的早晨,配合清新的风景图片和悠扬的古筝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孟浩然笔下的春天。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的重要环节。我将根据学生的性格、特长和知识水平,合理分组,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教授《登鹳雀楼》时,我会布置小组任务,如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探讨诗人的情感等。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在每首古诗学习结束后,我会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让他们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发现自身的不足。此外,我还将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9古诗三首(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9古诗三首(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9古诗三首(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寻隐者不遇》、《登鹳雀楼》、《夜宿山寺》三首古诗。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们可以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与审美,感受古人对自然、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三首古诗,掌握古诗中的生字词,理解古诗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的画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描绘等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如“隐者”、“鹳雀楼”等。

2. 感受并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哲理。

3. 将古诗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古诗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讲述相关故事,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讲解:逐句讲解古诗的含义,解释生字词,描绘古诗的画面。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 练习:学生自主练习朗读和背诵古诗。

6. 拓展:引导学生将古诗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1. 9古诗三首2. 三首古诗的全文。

3. 重点生字词及其解释。

4. 古诗的画面描绘。

5. 古诗的哲理和意境。

作业设计1. 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2. 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的画面。

3. 写一篇关于古诗的感悟或联想。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古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朗读、讨论、描绘等环节,使学生们能够全面地理解和感受古诗。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古诗三首》案例

《古诗三首》案例

《古诗三首》案例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以优美的韵律抒发内心的情感。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优秀的古诗作品。

本文将就《古诗三首》进行案例分析,探索其中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第一首古诗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描绘了月夜寂寞的情景,并通过一雁想起遥远的故乡。

诗中写道:“露从今夜白”,使用了对比手法,将夜晚露水的清凉与白天的阳光做了对照,使读者能感受到夜晚的寒凉。

另外,在诗的最后两句,“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通过描写哀戚的家书不到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兄弟失散的痛苦和战争的残酷。

这首诗以简练而传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展示了他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第二首古诗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简洁的词语勾勒出了壮丽的自然景色。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对白天从山尽头落下,黄河水流入大海的描绘,表现出壮观的自然景象。

而最后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人们永不满足的旅行心态和追求进步的精神。

这首诗写景简练,气势磅礴,给人以很强的视听效果,也体现了作者对壮丽景色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首古诗是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通过对中国辽阔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诗中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展示了中国崇山峻岭和长江黄河的壮丽景色。

而最后两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则表达了作者对流离失所的百姓的同情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通过简短而有力的语言,传达了深沉的思考和强烈的情感。

综上所述,《古诗三首》案例中的三首诗,分别展示了不同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下来,分首分联讲解诗歌,借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了解古人在春节、清明节、重阳节这一天,有哪些民间的风俗活动:燃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踏青扫墓、登高、插茱萸等,教师还可补充。结合写作背景,配合插图、挂画、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及想要抒发的思想感情。
通过本首诗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到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进而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解决妙招设计方案表单
拟提交的妙招名称
9.《古诗三首》
该妙招拟解决的问题
1.熟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所要表达的内容,感受传统节日风俗;
3.体会诗人浓烈的思想感情。
设计初步设想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解决诗歌的字词问题,使朗读自然流利且感情充沛。接着借助学生课下搜集的材料及教师的介绍,了解诗人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为诗歌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以上均为理解诗歌的做铺垫。
Hale Waihona Puke 附件:提交重难点解决妙招微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