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发展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近年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率逐渐提高,同时旅游业也蓬勃发展。
随着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关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针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探究和分析,探讨相关问题的处理与措施,希望对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路。
一、城镇化背景下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在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下,旅游文化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前中国的旅游文化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其中包括旅游、餐饮、休闲、娱乐等多个领域。
随着城市消费水平的提升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旅游文化产业在人们日常娱乐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当前旅游文化产业仍存在某些问题,如旅游产业不平衡、景区开发不规范、旅游环境污染等。
在城镇化的带动下,旅游文化产业不仅面临着机遇,同时也受到了发展的一些限制。
因此,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保证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镇化背景下旅游文化产业所面临的挑战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旅游文化产业所要应对的挑战也不断增多。
首先,旅游文化产业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独特的地理景观和文化可塑性使得一些景区相对受欢迎,但其他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却比较滞后。
其次,旅游文化产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环境问题的困扰。
旅游业产生的垃圾、排放物等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影响着旅游体验感。
因此,如何在保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还能更好的保护当地环境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最后,旅游文化产业仍存在着市场和消费者方面的问题,包括价格歧视、售后服务不规范、消费者投诉处理问题等。
这些都威胁到了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如何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旅游文化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以促进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应该建立科学规范、公正透明的旅游文化产业市场监管体系,严格执行旅游企业的服务标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同时,应该加强管理与监管,避免旅游景区的乱建乱开,防止因过度开发而造成生态破坏。
生态旅游:"后进"城市发展的现黜——广西崇左市创建生态旅游品牌的探索
从协 调发展来看 。 生 态旅游产业作 为劳动密集 型 产业 , 能很好地解决 剩余劳动力 , 增 加就业 , 促 进 民生 与产业发展协调 推进 。 生 态旅游作为传 承文化 的有效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2 — 2 5
作者简介 : 李想 , 女,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 究中心在站博 士后 , 研 究方 向为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 发展哲学。
9 8
李
想: 生态旅游: “ 后进” 城市发展的现实路径——广西崇左市创建生态旅游品牌的探索 祥友谊关 、 平而河 口岸 、 平岗岭地下长城等为主体的
凭祥 边关风情 文化资源 区 ;左江 扶绥段旅游 资源 区。 同时 , 邀 请 国 内一 流 的建 筑设 计 、 策划 单位 进行 实地 调研 , 作 出项 目策 划方 案 , 联 合 各大旅 游公 司为广 大 旅 游爱好 者 推 出体 验 特色越 南 风情 的经 典 中越 旅 游 专线 , 并于 2 0 1 2 年 1月 1日, 举 行 了专线 启动 仪式 , 形成 了 由大新德 天跨 国大 瀑 布 、 宁 明花 山岩 画 、 凭 祥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 ~ 0 3 3 9 . 2 0 1 3 . 0 4 . 0 2 2
[ 中图分类号] F 5 9 2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 1 0 0 9 — 0 3 3 9 ( 2 0 1 3 ) 0 4 — 0 0 9 8 — 0 3
从 持 续发展 来 看 。生态 旅游 既 能很 好地 开发 旅
游资 源 以促 进经 济社 会 发展 ,又能很 好 地对 旅游 资 源实 施保 护 以实现 旅游 产业 的可持 续 发展 。用 可持
生态旅游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以中国云南丽江古城为例
生态旅游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以中国云南丽江古城为例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逐渐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失衡进而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以中国云南丽江古城为例,从旅游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角度出发,探讨生态旅游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相关问题。
二、中国云南丽江古城的生态旅游资源云南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拥有马帮之路至蓝月谷、梅里、雨崩山、泸沽湖的黄金旅游线,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和文化遗产。
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使丽江成为一个吸引众多游客的城市。
丽江河纵贯全城,加上巍峨的玉龙雪山,独具特色的纳西民俗文化、大研古镇灯火阑珊的夜晚、层峦叠嶂的云南生态以及湖泊旖旎风光,构成了一个集人文、历史、地貌、自然风光为一体的优美生态旅游资源。
三、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
对于云南丽江古城这样的旅游城市,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生态旅游资源显得至关重要。
(一)旅游资源的多元化多元化的旅游资源利用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云南丽江古城的旅游业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除了传统的山水景观,丽江还将人文、宗教、历史等各种文化元素融合到旅游资源中,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受到丰富的文化体验。
丽江古城则着重发掘了传统文化特色,提供了多种形式的体验和游戏,同时还建设了各类博物馆和文化中心,让更多的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渊源。
(二)生态旅游的主题化云南丽江古城推崇生态保护,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强调保护旅游区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18年,丽江市出台了《丽江市生态旅游区规划》和《丽江市生态旅游区管理办法》,引导旅游从被动接受服务向主动参与管理转变,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来提升旅游的品质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不仅仅是简单的保育和保护,同时也涉及到人类如何正确利用自然生态环境的认知与实践问题,保长了景区的品质和可持续性。
国内外城市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国内外城市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城市旅游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探索适合自身情况的城市旅游发展模式。
本文将对国内外城市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城市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发。
一、主题型城市旅游发展模式主题型城市旅游是依托城市独有的文化、历史、自然景观等特色,以主题为核心打造的旅游目的地。
国内外的许多城市都采用了这种模式来推动城市旅游的发展。
例如,中国的丽江以古城保护和民族文化为主题,吸引了众多游客;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以赌博和娱乐业为主题,成为全球最知名的主题旅游城市之一。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突出城市的独特性和特色,吸引特定群体的游客,但也存在风险,一旦主题失去吸引力,可能会导致旅游业的衰退。
二、生态型城市旅游发展模式生态型城市旅游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这种模式以城市周边的自然资源为核心,致力于打造有机农业、生态旅游和生态度假村等旅游产品。
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和新西兰的昆士敦等城市通过生态型城市旅游发展模式,成功实现了旅游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我国的张家界和桂林等地也在逐步向这个方向发展。
生态型城市旅游的优势在于能够保护环境,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但也需要平衡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三、文化型城市旅游发展模式文化型城市旅游发展模式注重挖掘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以文化为核心打造旅游品牌。
例如,意大利的罗马通过保护和利用古罗马遗址,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中国的西安以兵马俑和古城墙为代表,成为众多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文化型城市旅游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加强城市软实力,但也需要注意文化保护和商业开发之间的平衡。
四、都市型城市旅游发展模式都市型城市旅游强调城市的繁华、现代与时尚,以购物、娱乐、美食等为核心打造旅游目的地。
例如,法国的巴黎以时尚和奢华为代表,成为世界著名的购物和时尚之都;中国的上海以城市发展与现代化为主题,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
文旅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文旅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文旅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通用8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文旅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通用8篇),欢迎大家分享。
文旅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近年来,桃江县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文化资源优势,抢抓国家旅游产业发展机遇,用全域旅游发展新理念,引领交通、园区、城镇、产业建设和改善民生新发展,打造全景桃江新名片,积极探索加快县域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新模式。
一、资源禀赋与优势桃江,地处湘中偏北、洞庭尾闾,因境内桃花江得名。
总面积2068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人口89万,素有“美人窝”、“屈原第二故乡”、“楠竹之乡”和“茶叶之乡”等美誉。
桃江交通便捷。
距省会长沙仅1小时车程,洛湛、石长两条铁路穿境而过,二广、益马、益娄衡、益阳南线等高速公路横贯东西、辐射八方。
桃江景色宜人。
有桃花江竹海、罗溪瀑布、桃花湖、浮邱山、凤凰山、羞女峰等风景名胜20多处,境内有桃花江国家森林公园、羞女湖国家湿地公园和腰子仑春秋古越墓群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桃花江核电站目前为我国内陆第一核电站,将其打造成我省工业旅游景点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核电站建设将带动新一轮工业旅游热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将助推我县经济快速增长,可大幅度提高我县财政收入。
反之,财政加大对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投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我县就业岗位,提高人均收入,促进人均消费。
我县将努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示范性的以核电为主题的生态旅游景区,力促我县全域旅游的发展。
二、发展现状与特色目前,全县共有休闲农庄和乡村旅游景区(点)400个,拥有床位7168个,国际品牌连锁酒店1家,旅游星级宾馆6家,五星级休闲农庄3家,湖南省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有国内旅行社3家,旅行社门市部4家,旅游商品生产厂点10多家,休闲旅游接待人数达300万人次,休闲旅游接待收入约8亿元,旅游从业人员11000余人,休闲旅游发展成为我县一道独特的风景,乡村旅游业促进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湖北省随州市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研究
湖北省随州市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研究一、随州市区域概况随州市,位于湖北省北部,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中国专用汽车之都。
全市总人口258万,国土面积9636平方公里,辖曾都区、广水市、随县、随州经济开发区和大洪山风景名胜区。
随州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随州还是中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集散地和出口基地,被誉为中国花菇之乡、中国古银杏之乡、中国蕙兰之乡。
二、随州市生态文化旅游SWOT分析(一)优势和机遇旅游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
随州有奇山异景,有千古编钟,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是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
生态资源丰富。
随州山清水秀,生态富集。
境内有四大名山(大洪山、桐柏山、中华山、大贵山),两大秀水(徐家河、封江),随南地区森林覆盖率达70%。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洪山,九亿年火山玉龙温泉和千年银杏画廊享誉华中,中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被称为“天下七十二福地”的“第四十一福地”桐柏山风景如画。
全市700多座水库,其中徐家河水库作为全国十大水库之一,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另外,在随州北部有淮河之源西游记漂流,桐柏山太白顶风景区;在随州东部有广水三潭风景区,武胜关黑龙潭等。
物质文化资源独一无二。
1978年,随州城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65件编钟,是我国迄今出土数量最多、音律最全的整套编钟,距今有2400多年的历史。
炎帝神农传说、炎帝神农祭典、花鼓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洪山打锣鼓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州有新五师司令部纪念馆、江汉公学旧址等重要革命遗址。
四通八达,交通便捷。
随州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凸现了强劲的发展优势。
京广线、西宁线、汉丹线三条铁路,107、312、316三条国道,京珠、汉十、随岳和麻竹四条高速公路在随州纵横交错,穿境而过。
从随州东距上海,西至成都,南达广州,北到北京,都在1000公里的半径之内;从随州到武汉天河机场约110公里。
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丽江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著名旅游胜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景、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迷人的民俗风情而闻名。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丽江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为了保护丽江的生态环境并促进可持续发展,大量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其中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本文将探讨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我们需要了解丽江市的生态环境状况。
丽江地处云南高原,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增长,丽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由于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一些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例如玉龙雪山、黑龙潭等。
城市的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也使得丽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压力。
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丽江的生态环境,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涉及自然生态、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
在丽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是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促进城市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包括生态环境评价、生态规划和环境监测等方面。
我们还需要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律和管理制度,以促进相关政策的实施和执行。
在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我们还需要关注丽江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丽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包括经济增长模式、社会发展趋势、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
我们还需要研究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体制,促进政府的公平、高效和廉洁。
基于上述问题和研究,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我们建议加强丽江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采取有力的措施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推动可持续的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旅游产业对城市发展的经济贡献与社会影响
文化旅游产业对城市发展的经济贡献与社会影响近年来,文化旅游产业成为了许多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它不仅为城市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对当地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化旅游产业对城市发展的经济贡献与社会影响。
I. 经济贡献文化旅游产业为城市经济增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文化景点的兴建与运营,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包括导游、保安、管理员等。
同时,景区周边的酒店、餐饮、交通等服务业也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这些都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城市的税收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为当地政府提供了更多的财政收入,可以用于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II. 市场活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活力,激发了当地的商业活动。
随着游客的增加,各种旅游商品的需求也得到了迅速扩大。
旅行社、手工艺品销售商、纪念品店等相关行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而这些产业的兴起又进一步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同时,文化旅游的发展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推动了城市的商业发展。
III. 文化传承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为城市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对当地的文化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地的文化景点通过接待游客,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同时,游客的到来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例如,一些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建筑得到了修复和重建,这不仅是保护历史遗址的举措,也为后代传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IV. 社会影响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城市的社会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旅游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丰富了人们的思想和观念。
同时,文化旅游也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激发了居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此外,游客的到来也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声誉,增加了城市的话语权和形象。
V. 社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当地社区的积极发展。
随着旅游的繁荣,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
珠海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研究
珠海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研究【摘要】本文围绕珠海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展开研究。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探讨了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珠海乡村旅游优势与特色、以及珠海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对珠海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成果进行总结与展望,提出了发展建议和路径探讨。
本文旨在为珠海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珠海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产业的繁荣,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珠海、乡村旅游、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研究、现状、问题、优势、特色、实践、发展建议、路径探讨、成果、前景展望、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为了更好地探讨珠海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本文将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剖析珠海乡村旅游的优势与特色,总结珠海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并提出发展建议和路径探讨。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珠海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珠海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旨在深入分析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的融合机制,深入挖掘珠海乡村旅游的优势与特色,剖析珠海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发展建议和探讨路径。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珠海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促进乡村旅游业的绿色发展,营造宜居宜游的乡村环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政府决策部门和相关企业提供科学的发展方向和决策建议,为珠海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在珠海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种融合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乡村经济的繁荣。
中国城市文化与文化生态
中国城市文化与文化生态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城市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和生态环境。
城市不仅是经济和科技的集散地,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市文化及其生态特点,以期深入了解中国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中国城市文化的特点历史传承与文化积淀中国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许多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城市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例如,北京作为古代的首都,拥有故宫、天坛等世界文化遗产;西安则有秦始皇兵马俑等著名古迹。
这些城市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使其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
地域特色与多样性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民俗风情各异,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
例如,江南水乡的城市如苏州、杭州,以其园林建筑和丝绸文化闻名;而西北地区的城市如兰州、西安,则以其穆斯林文化和羊肉泡馍等美食特色著称。
这种地域多样性,丰富了中国城市文化的内涵。
现代化与创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各大城市逐渐现代化,高楼大厦、地铁、高速公路等设施一应俱全。
同时,中国城市也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前来发展。
例如,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被称为“中国的硅谷”。
现代化与创新,为中国城市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文化生态的特点文化遗址与自然景观中国城市的文化生态,离不开丰富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
许多城市的历史文化遗址,如古村落、古建筑、古城墙等,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变迁。
同时,中国城市也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如山水、湖泊、园林等,为城市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民俗风情与节庆活动中国各地的民俗风情和节庆活动,是城市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各地都会有特色的庆祝活动。
此外,还有各种民俗文化,如剪纸、皮影、戏曲等,丰富了城市的文化生态。
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意氛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
许多城市积极发展创意产业,如设计、影视、动漫等,打造独特的城市文化品牌。
集宁红色文化旅游与绿色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探究
智库时代·196·智库案例 一、红色文化旅游与绿色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近几年,集宁区建立了以“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为载体的红色文化和以“三山两河”为依托的绿色生态旅游,利用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和独特凉爽的气候条件,来集宁“触摸”红色记忆和绿色生态的游客络绎不绝。
在大力推进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如何不断丰富红色和绿色内涵,把生态保护、文化挖掘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实现红色文化旅游与绿色生态旅游二者融合共生发展,这是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对推动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作用[1]。
二、集宁红色文化旅游与绿色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条件(一)集宁红色文化资源概况1.红色文化历史渊源集宁是一座红色文化非常厚重的城市。
解放战争时期,集宁是我党在原绥远地区争夺最为激励、战役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
从1946年1月到1948年9月,集宁爆发了集宁争夺战、大同集宁战役和解放集宁战役三次较大规模战役,历史上把这三次战役统称为集宁战役。
毛泽东在他的著作和谈话中曾经多次提到当时还鲜为人知的集宁。
集宁战役中,一大批我党高级将领或运筹于帷幄之中,或决战于城垣之下。
我们熟知的就有周恩来、贺龙、聂荣臻、胡耀邦以及傅作义、张治中等。
集宁战役捍卫了抗日战争在这一地区的胜利成果,重创了抗日的有生力量,有力地支援了辽沈决战的胜利,解放了集宁和绥东地区。
它的丰功伟绩不仅在在内蒙古的解放史上写下了极为光辉的一页,同时也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
2.红色文化旅游重要载体(1)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
面对厚重的革命历史文化,当地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讲话精神,深刻领会红色是一座城市的魂,也是乌兰察布发展的根,要把繁荣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摆上位、抓到位,把集宁战役这段光荣的革命历史挖掘好、利用好、传承好,先后用近2年时间在原集宁战役纪念馆周边,先后完成胜利广场、纪念广场、将军园、名人园等基地建设任务,形成以集宁战役纪念馆为主展区,配合周边战争遗址、主题广场、人物雕塑、互动体验为一体的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的综合性红色旅游景区——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
雅安市生态康养旅游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探讨
雅安市生态康养旅游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雅安市位于四川省中部,是一座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优越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生态康养旅游逐渐成为人们选择度假方式的首选。
雅安市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人文景观的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生态康养旅游业。
然而,目前我市的生态康养旅游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推动我市生态康养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的整体旅游形象和经济效益。
因此,对雅安市生态康养旅游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在于分析雅安市生态康养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通过SWOT分析揭示其发展现状,为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深入探讨雅安市生态康养旅游的发展策略,探讨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水平,推动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研究,可以为雅安市生态康养旅游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指导,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生态康养旅游是一个以健康、休闲、养生为主题的新型旅游方式,可以为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推动雅安市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地方经济发展水平。
2.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通过深入研究生态康养旅游行业的SWOT 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生态环境对旅游业的重要性,增强人们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3.提升旅游品质。
生态康养旅游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游客提供优质的休闲度假体验,有助于提升雅安市旅游品质和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推动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雅安市生态康养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为推动当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雅安市生态康养旅游SWOT分析1. 优势:- 丰富的生态资源:雅安市地处大渡河、青衣江等多条河流交汇处,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适宜开展康养旅游活动。
曲靖市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 二) 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支撑旅游产业前景
资 源禀赋 以及区位 上略优于 曲靖市 ,玉溪 已形成抚 仙湖一星云湖 的产
旅 游业 在全 球化 旅游 服务 影 响下 ,旅 游需 求呈 现多样 化 、大 众 品品牌 ,曲靖 的罗平一直 在做 ,但 至今没有 形成 强有力 的品牌 ,大珠
化 、短 程化 的趋 势 。主要 表现在从 观光游 览为主到 以观光为基础 ,以 江 源旅游 品牌 的建设应 总结先前 的经验教训 ,结 合现状 不足 ,以高 标 娱乐 购物为主 的度假型旅 游需求 ,再到各类 专项旅游 需求层 出不穷。 准建 设 ,开创 品牌 建设的 大珠 江源模 式。 当今时代是一 个多元化 、个性化 的时代 ,追 求个性 、 自由和特 色越来 越受 到欢迎 并促使旅游 形式迅速 朝着多样化 和细分化 方 向发展 。旅游
靖 市城 镇居 民可支 配收 入2 4 2 6 1 元 ,同l z L . t  ̄ 1 2 . 2 %;农 民人 均纯 收 曲靖发展生态文化旅游 的机遇 8 6 1 元 ,同比增 长 1 5 . 3 %。这为居 民休 闲旅游提供 了必备 的时 间条 云 南旅游业 发展 正处于 由旅游大省 向旅游经济 强省 、旅游 文化强 入6 省迈 进的 阶段 ,旅游 空间结构将得 到优化 ,西热东冷 的局面将 会得到 件和经济基础 。 改 善 ,曲靖 市作为 云南的咽 喉以及濒临滇 中经济 圈的地理位置 ,在旅 游 发展态 势迅猛 、旅 游格局重 构的如此 重要的 战略 机遇期 ,当前 曲靖 二 、曲靖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挑战 ( 一) 未形成区域协作 ,周边区域竞争压力带来的挑 战 市 正面临着难 得 的发展 特色生态 文化旅游 的好 机遇 。 曲靖 与周 边州 市相 比,旅游 资源 共性 突 出 ;而周边 多数 州市 在 ( 一) 旅游产业发展新态势提供了良好机遇 ( 三) 旅游业发展滞后 Nhomakorabea来的挑战
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
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经济活动。
在新时代背景下,旅游业更是成为了中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之一。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本篇文章就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发展战略进行探讨。
一、成都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成都市是全国十大旅游城市之一,拥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成都市的旅游业已经形成了以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商业旅游、三城联游等多种旅游业态为主的产业体系。
截至2019年底,成都市共有旅游景区市级以上的旅游景区630个,拥有星级饭店2400家,其中五星级酒店数量达到35家。
成都市的旅游业已经初具规模和品牌优势,其中高新、天府等常年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
但是,成都市旅游业发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旅游行业发展不够均衡。
成都市城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和开发,但是大川、松潘、九寨沟、康定等蜀山片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还比较不足,游客增长不够明显。
其次,旅游业的产品不够多样化。
成都市旅游业的主要产品为美食、美景和川剧等传统文化,市场存在同质化现象。
1. 旅游业大数据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旅游业正逐渐向大数据化、智能化趋势发展。
可以通过大数据了解游客偏好、兴趣、习惯等,提供更精准、个性化的旅游服务。
对于成都市而言,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探索新的旅游模式,例如社交旅游、定制旅游等,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2. 突出旅游品牌建设旅游品牌是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都市在打造“天府之国”这一品牌上非常成功,将“舌尖上的成都”“夜经济之都”等品牌成功输出。
在未来,成都市旅游品牌建设需要更重视市场开拓、品牌传播等,更好地推广成都旅游品牌。
3. 旅游业融合发展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成都市旅游业从文化、生态、商业、三城联游等角度,可以与其他行业进行深度融合。
例如,文化旅游可以与演艺、电影、动漫等行业进行融合,在旅游行业打造文旅融合的新产品。
发展生态旅游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研究
黔东南生态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生态旅游是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而出现的。
是近年来出现频率较高的旅游词汇。
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念齐头并进。
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
,是可持续理念在旅游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生态旅游”一词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H. Ceballos Lascurain于1983年提出,其含义不仅是指所有观赏自然景观的旅行,而且强调观光景点不应该受到损失的影响。
它被定义为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导向,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公众教育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旅游活动。
.一、生态旅游的出现人类文明史经历了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逐步发展过程。
当前,我们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
工业文明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全球金融危机。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生态文明的理念应运而生。
生态文明是以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为特征的文明。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主导发展理念。
旅游业作为现代文明之一,也改变了传统的发展模式,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旅游也应运而生。
2. 黔东南迷人生态旅游黔东南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旅游环境。
旅游资源单元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A级旅游景区等。
随着黔东南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其地位和品味也不断提升。
不断改进。
“完美假期——深情黔东南”旅游线路被央视评为全国十大旅游精品线路之一;黔东南首府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雷山被CCTV评为中国十大旅游线路之一,世界上最好玩的地方之一;肇兴侗寨被国家地理和中国旅游时尚评为全球33个最迷人的目的地;黎平被中国地理评为最美肇兴侗寨被评为中国六大古镇之一;岜沙苗寨被誉为“世界上最后一个枪手部落”,被网友评选为人生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
涉县文化生态旅游城发展规划
中国共产党涉县第十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之八涉县文化生态旅游城建设规划(2005年12月23日全会讨论稿)为充分发挥我县旅游资源优势,尽快建成文化生态旅游城,综合分析我县旅游业发展情况,特制定2006—2010年文化生态旅游城建设规划。
一、建设文化生态旅游城的基础和环境近年来,我县坚持大投入、大开发、建设大产业的原则,不断加大旅游开发力度,精心打造知名旅游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全县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
(一)旅游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2001年以来,先后投资3亿多元,开发建设了娲皇宫、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九峰山森林公园、黄花山、青塔湖度假村、韩王山等六大景区,初步形成了古文化游、红色游、自然风光游三条旅游线路。
2004年,娲皇宫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邯郸市唯一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04年7月,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被中宣部、文化部、民政部和人事部评为34家“全国先进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二)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
2001年以来,充分利用旅游国债资金,引用民间资金,争跑上级资金,加大了对娲皇宫景区和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两大主景区的投资建设力度,相继完成了娲皇宫一期工程和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改陈启新工程,娲皇宫二期、三期工程和以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为龙头的红色旅游系列工程正在建设,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三)宣传促销力度加大。
充分利用各种固定宣传牌、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积极参加各种旅游推介会和交流会,使涉县旅游业知名度大大提高。
2005年9月在我县举办了首届晋冀豫“金三角”旅游经济合作会议,初步达成晋冀豫旅游合作经济圈。
特别是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女娲文化节并承办了邓小平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扩大了我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娲皇宫、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两大景区成为我县的“名片”,形成了一定的节会品牌效应,带动了全县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行业管理逐渐规范。
为规范旅游市场管理,从2001年开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使旅游市场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文化传承体系下的赛汗塔拉生态园旅游发展构想
文化传承体系下的赛汗塔拉生态园旅游发展构想赛汗塔拉生态园位于中国新疆库尔勒市境内,是一片拥有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闻名遐迩的荒漠绿洲生态系统。
该生态园秉承“生态保护与旅游共赢”的理念,致力于创建一个集自然保护、科普教育、科技研究与旅游体验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
本文旨在探讨在文化传承体系下,如何打造赛汗塔拉生态园独特的旅游体验,使其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并在旅游发展中保持生态和文化的平衡。
一、打造文化名片文化是一座城市最具魅力的名片,也是游客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
赛汗塔拉生态园地处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因此,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我们应该在旅游体验中充分挖掘和展示本地的文化特色。
1.文化主题活动结合周边的文化资源,可以举办一些文化主题的活动,如新疆民俗文化展、乐器演奏比赛、传统手工艺制作体验等,吸引游客深度体验民族文化。
此外,还可以组织丝绸之路文化研究论坛等学术活动,吸引学者和文化爱好者前来交流。
2.文化展示中心建立文化展示中心或博物馆,将当地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自然景观、生态保护情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地展现,并通过多媒体、VR等现代科技手段,让游客更加身临其境,了解本地文化。
二、打造环保旅游赛汗塔拉生态园是一个大自然的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是旅游发展的前提条件。
因此,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打造一个环保旅游。
1. 原住民文化保护赛汗塔拉生态园的原住民是维吾尔族,他们在这里居住了数百年。
保护他们的传统文化,保障他们的生存权力,一方面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获得感和认同感,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 生态旅游区规划规划严格,避免在自然保护区内大规模开发旅游项目,以保护生态环境。
在规划的过程中,应该依据地形、自然生态、人文资源等因素,细致规划道路、停车场、休闲广场等公共设施和旅游路线。
3. 环保旅游教育在旅游体验中,我们要加强对游客的环保意识教育,让他们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在环保旅游教育方面,我们可以针对儿童和青少年开展生态科普教育,如举办环境保护主题课程、开展环保科普实践等形式。
济南市特色小镇的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济南市特色小镇的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作者:董新正来源:《价值工程》2018年第33期摘要:特色小镇作为产城一体化的创新发展模式,在近些年来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政策支持,济南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优选出“十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小镇。
文章以济南平阴县的著名特色小镇——玫瑰小镇和阿胶小镇为对象进行研究,总结了济南市发展特色小镇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为后文的对策建议提供依据。
最终,从经济财政、特色发展、生态环境、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有益于济南特色小镇发展的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
Abstract: As an innovative development model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city,characteristic towns have been highly valued and supported by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in recent years. Ji'nan actively responded to the national policy and selected ten towns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The paper takes the famous characteristic town of Pingyin County, Ji'nan, Rose Town and Donkey Hide Gelatin Tow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faced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Ji'nan, and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the future. Finally, from the aspects of economy and financ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model of ecology, culture and tourism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Ji'nan.关键词:特色小镇;玫瑰小镇;阿胶小镇;融合发展Key words: characteristic town;Rose Town;Donkey Hide Gelatin Town;fusion development中图分类号:F299.27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33-0079-030 引言近年来,特色小镇作为我国发展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性举措以及重要的招商引资平台,受到中央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齐河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对策分析研究
齐河生态旅游地发展及对策分析-旅游管理齐河生态旅游地发展及对策分析曹萍萍生态旅游具有保护生态旅游环境和维护当地居民合法利益地作用,是一种新型地旅游发展模式.本文通过介绍齐河生态旅游资源,分析齐河县生态旅游目前地优势、劣势、威胁和机遇,来探讨齐河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地挑战,从而提出针对性地发展对策.前言20世纪60年代开始,旅游业以其迅猛地发展势头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地产业.21世纪地中国经济更是飞速发展,旅游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地欢迎,旅游业地地位也变得更加重要.短短几年,齐河县从以前没有旅游业,到现在地山东省旅游强县.齐河县地旅游发展在诉说着齐河县地未来不可估量.近年来,齐河县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地龙头产业来抓,全县旅游市场持续升温,齐河县旅游局局长范军说:“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发展旅游业是遵循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地基本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总体要求.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将创建山东旅游强县作为加快旅游业发展地一种手段,进一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好十八大精神.”一、齐河生态旅游资源概况(一)齐河县简介齐河县隶属于德州市,地处鲁西北平原,与济南市区隔黄河相望;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3万;辖13个乡镇、2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齐河县地具体地理位置如图1所示:(二)齐河生态旅游资源1.资源概况齐河旅游资源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富有特色,不仅有浩瀚地林海;有美丽地黄河岸边;有令人心情舒畅地湖泊;还有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地古遗址遗迹.现如今一个个建成地旅游景点,如黄河国际生态城、红心广场、泉城极地海洋世界、定慧寺等旅游产品.更是见证了齐河县旅游业地发展,也表现出齐河县地旅游资源被充分地挖掘.虽然在旅游产品开发以及宣传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齐河县目前打出地“黄河明珠生态齐河”口号,为齐河县地旅游发展奠定了品牌基础;旅游景区中泉城极地海洋世界已被评为4A级景区等等,但是在产品创新方面还是比较差,没有新元素加入,市场竞争力弱,并且景点分散,景区之间地交通联系也存在问题.2.生态旅游资源(1)自然旅游资源齐河县境内沿黄河62.5公里,绵延婉转地黄河,景色宜人,风光无限.齐河县地地下水资源充沛,是我国北方少有地丰水县.县域饮用地水源为地下矿泉,富锶矿泉水水质优良.齐河县地热资源分布面积占县域面积地百分之八十.齐河县新植林木85万亩、9300多万株,有林面积达到100多万亩,林木覆盖率已达到48%.齐河县丰富地水资源、适宜地气候、肥沃地土地,使得齐河这片大地地农业资源丰富多样.(2)人文旅游资源齐河县具有丰富地古历史文化资源,以晏婴祠、定慧寺开发地旅游景点,以及古文化遗址、劳动模范时传祥纪念馆、时代英烈孟祥斌烈士墓等都是齐河县珍贵地人文旅游资源.齐河县也是龙山黑陶地传承地,是现代龙山黑陶地发源地.二、齐河生态旅游发展地S W O T分析SWOT分析是指根据自身既定地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地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地一种战略分析方法.(一)优势1.生态旅游资源地丰富性齐河县拥有丰富地自然旅游资源和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地旅游资源为齐河县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基础.不仅有浩瀚地林海,有各种珍贵野生资源,有绵延婉转地黄河,还有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地定慧寺、晏婴祠.2.区位优势明显齐河县位于德州市最南端,北接京津唐,南接宁沪杭.以齐河县为中心,500里半径内有济南、青岛、太原、郑州、石家庄、天津、北京等大城市.尤其是与省会济南隔黄河相望,是济南周边县市最近地卫星城市,去年开通地济南与齐河县公交线路,大大促进了齐河县南融济南地发展.(二)劣势1.行政区划限制齐河县隶属于德州市,在融入省会,服务济南方面还是存在一定阻力,在电话区号、车辆入境检查收费等方面无疑给人们带来一些不便.齐河必须打破不在一个行政区划内就不能对接发展地误区,积极促进县城与周边城市地联系,做好北接天津滨海新区,南融省会济南都市圈,不断推进齐河县旅游业发展.2.生态旅游不成熟齐河县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对于旅游开发地实际经验认识不深,尤其是在开发生态旅游方面,实践经验不足.开发生态旅游需要大量地资金和技术投入,而齐河县目前地状况使得许多优势地生态旅游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限制了旅游业地发展.3.旅游产品单一,宣传力度不够旅游产品数量虽多,但产品类型比较单一,缺少富有特色地精品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地开发只停留在普通大众化观光旅游方面,缺少游客能够参与、休闲娱乐性强地旅游产品,也缺乏系列配套旅游产品.旅游形象设计虽然有“黄河明珠生态齐河”这一旅游口号,但是在创新方面还是欠缺,生态齐河地口号目前很多人并不知道,可见其宣传力度和广度都不够.(三)机遇1.地方政府地大力支持齐河县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地发展,并着力把旅游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地支柱产业,为此在2008年,县委、县政府组建了县旅游局,编制并出台了《齐河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挖掘并整合齐河县地旅游资源,推出了黄河国际生态城、定慧寺重建、国科温泉、泉城极地海洋世界等旅游项目.齐河县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组织了专业地招商队伍,积极参加各种招商活动和会展活动,吸引了许多知名企业,为齐河县旅游品牌地打响做好了铺垫.2.生态旅游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2012年中共十八大正式明确将生态文明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五位一体新布局,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地重要性.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不仅重视旅游地地生态环境,而且能够保护当地地传统文化,是一种可持续地旅游,正式目前所倡导地.3.山东旅游市场发展态势良好齐河县得天独厚地地理位置,为齐河县旅游业带来了机遇.济南目前已被评为一线城市,不仅肯定了济南地经济发展,也为济南未来地旅游业发展带来机遇.对齐河县这座济南地后花园地旅游业发展有积极影响.4.政策支持2009年全国主题旅游年是“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口号是“走进绿色旅2012年党地十八大提出地“五位一体”新布局,将生态游,感受生态文明”.到文明建设正式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发展地一个重要方向.关于生态建设地政策发展,体现了生态旅游越来越受重视.(四)威胁1.区域竞争激烈生态旅游呼吁很久,越来越多地地区开始重视生态旅游业地发展,开发新地旅游产品,并竞相争夺市场.齐河县周边县城地资源环境都与齐河县地相似,再加上城市地旅游发展本身就早,也很成熟,在这种严峻地环境下,齐河县旅游业地发展势必会受到影响.2.人才匮乏、管理滞后齐河县县城相对于城市来讲,在人才招聘方面,缺乏地区吸引力,这导致许多旅游方面地人才不会选择来县城就业,加上齐河县旅游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也导致旅游人才缺乏,而缺乏管理与经营地人才以及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真正意义地生态旅游会很难.3.环保意识欠缺近年来,齐河在旅游地硬件环境改善和建设方面投入了很多财力物力,并有一定地成效,但是在软环境建设方面还相对薄弱.尤其是生态旅游观念没有深入人心,当地人对于环境保护这一观念地认识还很浅显,也并没有真正形成一种意识.三、齐河生态旅游发展对策(一)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以齐晏古城为发展目标,加大对文化资源地开发力度和广度,以打造齐文化和黄河文化为主,重建齐河县地古文化遗址遗迹.积极发展以时传祥纪念馆、时代英烈孟祥斌墓和鲁西北第一党支部-安头乡后里仁村建设为主地红色文化;大力发展以定慧寺为主地宗教文化旅游.(二)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齐河县拥有丰富是我林业和农业资源,在农家乐旅游方面很有优势,而且齐河县具有明显地区位优势,所以齐河县应积极了解旅游需求,不断开发符合齐河县旅游资源和游客需求地新产品,积极发展齐河县生态乡村特色旅游,吸引广大喜欢生态农家生活地城市游客.(三)开发及宣传旅游产品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齐河生态旅游目前主要吸引地是周边地区地游客,国内客源市场空间分布主要在于济南市、泰安市、聊城市、德州市这四市中,可见齐河生态旅游地知名度还有待进一步地提高,齐河生态旅游地国内客源市场处于初步开发阶段,仍然具有很大地开发潜力,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多方位、多形式地宣传.对于充分利用齐河旅游资源可以开发以下方面地旅游产品:1.开发商贸、会议旅游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积极融入济南都市圈,将齐齐发大世界、黄河国际生态城、泉城极地海洋世界、国科高尔夫会议中心、齐晏温泉度假村会议中心等建设成齐河县地大型娱乐购物中心和会议中心,加快推进齐河县对外开放地经济发展.2.开展大型主题娱乐场所,丰富游客地旅游生活借以黄河国际生态城地建设,积极开发以游、购、娱为一体地、适合广大人群娱乐地大型娱乐性主题乐园,丰富游客地旅游活动,让游客们乐在游中.3.大力开发和建设高科技农业观光示范基地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重点抓好“示范园区、示范企业、示范基地、示范市场服务组织”五大任务.针对目前开发地农业示范基地进行扩展建设,通过积极引入具有前沿水平地种植技术以及农作物新品种,着力将目前地农业示范点培育成高新技术农业旅游示范区.四、结束语随着齐河县旅游业地蓬勃发展,加上齐河县人民地共同努力,齐河县已经完成争创山东旅游强县地目标.现在齐河县应当紧紧抓住这一机会,继续积极发展生态旅游这一模式,充分做好旅游市场调研工作,寻求旅游新亮点,不断完善旅游业,积极努力建设一个立足济南、面向全省、服务全国地高端旅游产业体系.参考文献:[1]孙昌平,张良,李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地SWOT分析及生态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林业建设,2012(5):73-77.[2]代凌枝,代合治,赵汝磊.SWOT分析法在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发展中地应用[N].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3):98-100.[3]高兴国,王磊,齐代华,陈家德,饶勋剑.大山包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地SWOT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2(21):294-296.[4]杨彦.可持续发展地生态旅游:中国地现实与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2(18):9-10.[5]张婷,吴艳波.浅谈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性发展[J].唐山职业学院报,2008.6(3):73-75.[6]李海燕.浅析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研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2.27(5):85-87.[7]张玉钧.生态旅游地发展:存在问题与实现途径[J].风景园林报,2012(5):105-107.[8]郭靖.齐河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4-24.(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 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b5E2RGbCAP 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p1EanqFDPw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obligee.DXDiTa9E3d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地地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TCrpUDGiT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must be reasonable and good-faith citation for the use of news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 shall not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copyright.5PCzVD7HxA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11 / 11。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近年来,文化旅游产业成为了世界各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许多国家都将文化旅游产业视为本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并分析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一部分:文化旅游产业的定义与意义文化旅游产业是指以文化为主导的旅游产业,融合了传统文化、历史遗产、艺术表演等元素,为游客提供文化体验和旅游服务。
其意义在于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地方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竞争力。
第二部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当前,许多国家都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
例如,巴黎的卢浮宫、埃及的金字塔等文化遗产地成为旅游热点。
中国的长城、故宫等也吸引着大量游客。
同时,一些国家通过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农村旅游、生态旅游等新形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第三部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
首先,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好历史文化遗迹,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消费能力。
此外,还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
第四部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路径为了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路径。
首先,要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投资,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其次,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此外,要加强跨部门协作,形成共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合力。
第五部分:文化旅游产业的经济影响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对文化传承和旅游业增长有促进作用,还对各地区的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可以增加地方就业机会,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促进乡村振兴和城市发展。
第六部分:文化旅游产业的社会影响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它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交流和传播,推动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包容。
其次,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公民身份意识的增强,加强了社会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研究的理论与方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程设计
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发展研究
标
题:
——以江西为例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专
业:
地理学
学
院:
测绘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
叶长盛(教授)
完成时间 :
2016 年 10 月 29 日
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发展研究——以江西为例
摘要:江西省独具特色而又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正是因其历史悠久的文化,独具特色的资源,“红色摇篮、 绿色家园、古色文化”便是其形象的准确蓝图描绘。在强调旅游文化性体验的今天,丰厚的文化品味、独 立的文化风格、精美的文化形神等,构建了江西文化旅游品牌的内涵基础和品牌竞争力的核心。要科学认 识江西文化旅游,就必须对江西文化旅游发展的资源基础进行严谨、扎实地综合梳理、分析和评价,才能 深入挖掘赣地旅游文化资源,促进江西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振兴与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均属于新兴 产业,任何产业在发展的初期都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容易陷入各种各样的误区,本研究将通过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两种产业的融合机制及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规律和影响因素等,为江西发展文化 旅游产业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本论文运用资料搜集法,实证分析法,模拟法等方法基于科学的理论基础,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 对江西省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概述,并运用科学的管理学方法对江西省文化旅游资源、市场以及产业 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证分析,利用研究分析江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机遇,以及存在的劣势 及挑战,探寻优化江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思路,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科学性与创新 性。
南昌市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提高游客和旅游地居住者的生态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与自然 共生意识,使得政府,游客等市场主体树立生态保护观念,明确生态环境在旅游市场中的经济 价值与社会价值,从而使市场主体不仅从政策上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更在自身利益 角度落实生态保护,为生态环境的发展建立坚实的社会基础,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氛围,进而 实现全社会的生态价值观的建立。 (4)促进生态文明的落实
景观生态学的兴起,是近几十年来地理学、生态学、系统论以及控制论等多学科交叉渗透 的结果。它为综合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而文化生态城市在构建过程中, 应注重整体性,并应充分考虑人类活动需求,这都与景观生态学强调综合整体性、宏观区域性、
关注人类课题等特点不谋而合。因此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发展研究——以江西为例应用景观生态 学基本理论指导文化生态城市建设,是切实可行的。 2.1.2 文化生态学
生态文化就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这是人的价值观念根本的 转变,这种转变解决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生态文化 重要的特点在于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去观察现实事物,解释现实社会,处理现实问题,运用科 学的态度去认识生态学的研究途径和基本观点,建立科学的生态思维理论。通过认识和实践, 形成经济学和生态学相结合的生态化理论。生态化理论的形成,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逐步增加 生态保护的色彩。 2.2.2 红色文化旅游
江西旅游资源种类全、数量多、品位高,拥有国家旅游资源标准分类的八大类 155 种中的 153 种,具有山、湖、城、村四大景观主体及红、绿、古三大旅游特色。拥有 2 处世界遗产, 2 个世界地质公园,1 处国际重要湿地,11 个国家级、25 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5 个 4A 级以上 旅游景区(其中 2 个 5A 级旅游景区),39 个国家级、60 个省级森林公园,8 个国家级、22 个省
2010 年,该市旅游经济总收入 66.63 亿元,旅游总收入占的比重为 14.78%,实现了旅游 产业的跨越发展。2011 年一季度,该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374.54 万人次,同比增长旅游经济 总收入 16.64 亿元,同比增长 28.17%。
红色旅游就是将“红色”和“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其中“旅游”只是形式,而“红色” 才是真正内涵。红色文化,是指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年解放前夕这年历史阶段所反映的历史文 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红军长征、抗曰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和建设实践中所承 载的讳大革命精神及其物质载体,包含了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的内容: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同山 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 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以及反映这些精神的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地、纪念馆、纪念物、 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等。江西省的红色文化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红军长征路线等。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以及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内涵,以现代旅游为基本形 式,组织和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 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是红色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的结晶。 [5] 3 江西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概述 3.1 江西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现状概述
江西旅游资源种类全、数量多、品位高,拥有国家旅游资源标准分类的八大类 155 种中的 153 种,具有山、湖、城、村四大景观主体及红、绿、古三大旅游特色。
红色代表“红色摇篮”,这是江西独具魅力的旅游品牌。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中国革命 的星星之火从这里燎原。南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瑞金是共和国的 摇篮;萍乡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近年来,江西高举红色旅游大旗,成为全国红色旅游 的策源地,红色旅游蓬勃发展。
目前,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向内推动与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作为最先进行开发的经济 特区,深圳特区的特殊地位也随沿海及内陆经济开发区的相继建立而有所下降。因此,深圳应 依托境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优化深圳目前旅游行业的传统结构,形成 “以生 态旅游为主,城市旅游为辅”的旅游产业结构,实现旅游业的突破和创新,进而带动第三产业 的稳步推进,最终提高深圳市的持续竞争力,让深圳市的总体经济水平得到新的飞跃。 (3)推动社会生态观的建立
级自然保护区,3 个国家级、4 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9 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 个中国旅游强 县等一大批世界级、国家级及省级品牌。全省处处佳山丽水与名胜古迹交相辉映;历史文化与 绿色生态浑然一体;优美田园与乡村悠韵和谐如画;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相映成趣,是一块自 然天成与人文造化完美结合的旅游宝地。 1.3 研究的意义 (1)生态旅游的特点及要求
当前,南昌市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与旅游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生态文明理念推动 设计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发展生态旅游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绝佳途径。以生态旅游的发展带 动整个社会经济的转型,向着环境友好社会与绿色经济推进促进社会生态文明的落实与建立, 人与城市的和谐统一及永续发展。 [2] 2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景观生态学
古色是指江西源远流长的赣鄱文化。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陶渊明、 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朱熹、文天祥、汤显祖等一大批文学巨匠,灿若群星。千年瓷都景德 镇、千年道教祖庭龙虎山、千年名楼滕王阁、千年书院白鹿洞、千年药都樟树以及千年临川文 化、千年庐陵文化、千年佛教净土宗和禅宗文化、千年客家文化、千年古村文化、千年商埠文 化内涵独特,底蕴深厚,构成了丰富多彩并极富多元性、原生性和传承性的人文生态环境,闪 耀着赣鄱文化的灿烂光华。江西旅游资源丰富,值得旅游的地方也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三条风 格各异、特色鲜明的精品旅游线路。第一条精品旅游线路是:南昌——庐山——景德镇——婺 源,名山瓷都名村文化旅游线。这条线路连接了南昌、九江、景德镇这三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和南昌、景德镇两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还有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庐山以及中 国最大的淡水湖——“珍禽王国”鄱阳湖、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 3.2 江西省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概述
“十五”期间江西省旅游产业有了长足进步,旅游业已成为支柱产业。十五”期间,江西 省确立了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为龙头,引领和带动绿色、古色、蓝色旅游快速发展,并促进全 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2000 年江西率先提出“红色旅游”概念,推出“江西—— 红色摇篮、绿色家园”主题形象口号。2001 年发起并联合有关省市签署《七省市共同发展红 色旅游宣言》,举办了“新世纪、新长征、新旅游、新形象——中国红色旅游万里行”活动, 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红色旅游发展纲要。2004 年,省政府和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旅游局共同 主办了“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取得了圆满成功。2005 年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达 1769 万人次,综合收入达 110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30.37%和 42.86%占全省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 的 34.54%和 34.37%,约相当于全省 GDP 的 2.7%。全省红色旅游的发展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 肯定“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旅游形象品牌以其无限的激情和无尽的魅力在国内乃至境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十一五”期间,景德镇市旅游产业做足了“瓷”文章,以“陶瓷文化”为引 领,以“陶瓷购物”和“山水休闲”为抓手,旅游经济总量初具规模、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旅游基础设施日缘完善、文化旅游品牌得到彰显、旅游城市形象迅速提升,共引进旅游业投资 项目近 80 个,投资规模近 120 亿元,完成投资 35 亿元,其屮,入境旅游人次和外汇收入两项 措标在全社排名均山年的第四位上升到年的第二位。
绿色是指“绿色家园”,是对江西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形象表述。江西生态环境优越, 名山大湖遍及全省,森林覆盖率位列全国前茅。江西境内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三 百山、明月山、武功山、三爪仑、大觉山,山山钟灵毓秀、雄奇变幻;鄱阳湖、柘林湖、仙女 湖、陡水湖,湖湖水碧天蓝、清波荡漾。绿色的江西已成为海内外人们旅游休闲的“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