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中庸美学思想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之窗·
229
孔子中庸美学思想初探
华南师范大学 黄 琼
【摘要】中庸作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孔子追求的最高境界。

本文将对孔子中庸美学思想的基本内涵进行初步的探讨,认为中庸思想是孔子道德伦理观、为政治国思想、进行文艺批评的思想方法。

【关键词】孔子 中庸美学思想 基本内涵
“中庸”之道是孔子思想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它就像一条线贯穿于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中。

《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常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把中庸视为一种最高的道德,是一种值得孜孜以求的理想。

问孔子中庸为何物,敢教你不倦以求索?由此,本文将对孔子中庸美学思想的基本内涵进行初步探讨。

“中庸”二字怎么去理解?朱熹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庸,平常也。

”(《中庸章句》)程颐认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定理;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从二人的训释来看,中即是中正、中和,庸即是常,孔子提出的中庸可以理解为“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即是做事情要把握好“度”,适度就是最美的,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

他认为中庸就是美的原则。

这种“中庸”美学思想便是孔子的思想方法,体现在其所提出的道德伦理、为政治国、文艺批评各方面的主张中。

一、道德伦理观的思想方法 “中庸之为常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论语·雍也》)在孔子眼中,中庸是一种至德,是道德的巅峰,应该作为道德规范的最高准则。

本文将从天命鬼神、道德规范以及个人修养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孔子以中庸为基本态度对待天命鬼神。

“子不语怪力乱神。

”(《论语·述而》)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论语·公冶长》)可看出孔子主张远离鬼神,注重现实人生的探讨。

但是,《论语·颜渊》:“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这句话虽是子夏所说,但是这被记录在《论语》中,应该是属于孔子的思想。

以及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又可看出,孔子并没有否定天命鬼神的存在,反而主张敬畏天命。

这种“敬而远之”的天命鬼神观,符合孔子中庸的美学思想。

孔子以中庸为基本标准衡量个人修养。

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人有言行自由,而这种自由得在一定的范围内行使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而这正需要中庸来使自由和规矩达到平衡。

孔子对君子个人修养的评判也体现了中庸的美学思想。

譬如: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他认为人如果个性过于质朴会显得没有文采,而文采较内在品质过盛则会流于虚浮,只有内在品质与外在文采程度恰当,才能算是君子。

从这说明,君子的个人修养的形成要同时重视外在和内在的修炼,二者都不可偏废。

二、为政治国理论的思想方法
孔子在政治上既推崇复古,又主张随时势变革,体现其提出的中庸思想。

孔子处在春秋之际,正值大分裂大动荡时期,周王室失去天下共主地位,诸侯争霸一方,礼崩乐坏。

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季氏》).《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可以看出,孔子反对诸侯僭越礼制、破坏周立等级制度的行为,他主张复礼。

但是,他在尊古的同
时也主张顺势改革,提倡以人为本的“仁”,提倡人的作用,要求用这种普遍的“仁”来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礼”。

在治国方法方面,孔子认为应以德治国,又提倡用礼法整顿风气,也体现其所提出的中庸思想。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这句话意思是:如果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事务,那么君主就好像北极星那样只要居于一方,而群星都会围绕在其周围。

当时,社会战争不断,民不聊生,有些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对百姓剥削深重,使得阶级矛盾不断加剧。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孔子就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治国方法。

同时,在大分裂大动荡时期,只有道德感化作用是行不通的,孔子意识到德治和礼法必须双管齐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孔子认为如果通过道德感化和礼法约束,那么人民便会知耻而改掉恶习,自然而然天下太平。

所以,治国应在德治和礼法这二者之间求取平衡,达到最佳。

三、文艺批评的思想方法
孔子对文艺的审美和评论同样体现着中庸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对诗和乐的评论中。

孔子对诗的评论主要是对《诗经》的评论。

在对《关雎》的评论中,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孔子认为快乐不能没有节制,哀伤也不能过分,诗中所传递的情感只有适度才算是美的。

孔子在对《诗经》的评论中提出了自己对于文学的评论标准,见于《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主题思想具有多样性,孔子把不同主题的不同思想的诗用“思无邪”这一个标准加以概括,对各种包含不同思想倾向的作品表示肯定,肯定《诗经》的价值。

“无邪”即是“正”,“思无邪”即是“思正”或说“正思”,要持着中正的态度去看待《诗经》。

这就可以看出了他对诗的评论中所蕴含的中庸之美。

孔子在音乐方面颇有造诣,在音乐方面也体现了他对中庸之道的追求。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论语·八佾》)韶乐是讴歌舜的音乐,在孔子看来是尽善尽美的。

又子曰: “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

放郑声,侫远人。

郑声淫,侫人殆。

”(《论语·卫灵公》)这两句联系起来看,可以得知孔子认为韶乐这类歌颂先王圣人的尽善尽美的音乐是具有中庸之美的,而类似于郑声这种音乐是淫声,曲调过分,缺乏平和,自然不具有中庸之美。

综上所述,孔子所提出的中庸美学思想已经贯穿了其整个思想体系之中,本文认为,中庸是孔子所追求的一种至德,是孔子道德伦理、为政治国、文艺批评的思想方法。

【参考文献】 [1]王龙《孔子“中庸”的美学思想》,《安徽师专学报》,2002年。

[2]杨庆中《论孔子中庸思想的内在逻辑》,《齐鲁学刊》,2004年。

[3]刘进《诚、善、美的巅峰——对孔子中庸思想内在规定的探索》,《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