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分析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分析篇1: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分析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分析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摩擦力》是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九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3、教材的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二、教法和学法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
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
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过程和相应的具体操作:(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创设了一个情景:今天上课之前,我带了几个小玻璃球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科学研究。
《生活中的摩擦力》案例分析
1、刚开始上课时,张老师是如何引起学生注意的?试按照相关理论框架,分析张老师策略的有效性。
答:刚开始上课时,张老师先让学生尝试将手指用力划过桌面,然后又让学生上黑板用粉笔写字,而后擦黑板。
完成活动后,张老师并没有急着解释同学们的疑惑,而是让大家观察“筷子提米”的演示实验。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张老师设计新知识导入中、动机教学策略和启发式教学策略。
张老师使用情境教学策略和动机教学策略设计了探究型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张老师继续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热情。
2、张老师是如何引出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这个知识点的?
答:张老师用实验引出摩擦力的概念,然后以问题:“刚才的演示实验中,前后两次筷子都受到了摩擦力,可是为什么前后的结果不一样呢?”引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个知识点。
3、张老师在播放了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的录像材料后,又让学生举例说明,你觉得是否有必要?
答:这样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摩擦力的应用,又能理论联系实际。
因此又让学生举例说明,是有必要的。
4、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你在教学中常用的小策略有哪些?
答:我经常会用情境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策略等策略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你认为张老师的这节课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张老师的这节课值得学习的地方是启发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在教学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分析张老师的这个案例,我认为,在课后给学生留点作业,能起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亲身体验.感受物理情景——《摩擦力》教学案例分析
于是结 论水到渠成 : 摩擦 力 的大小 与压力 的大
小 和接触 面的粗糙程 度有关 , 而且压力越大 , 接触面
越粗糙 , 摩擦力越大 。 上 述情 景教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师生双向 交流 , 过教 师 的提 问 和启 发 , 通 激发 学 生 的思维 活
U
教材探析
3 3
鎏 毒 讳麓 鳞 瓷 糍攘 謦
《 摩擦 力》 学案例分 析 教
■ 吴庭 松
杨振宁先生说过 ,物理本身是现象 ”这个现象 “ , 就是物理情景 。显然 , 直观 性与 物理现 象和 物理 实
验 是 紧 密 相 联 不 可 分 割 的 。让 学 生 亲 眼 看 一 些 物 理 实 验 , 手 做 一 些 物 理 实 验 , 此 激 发 学 生 学 习物 理 亲 以
源 于生 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接着追 问: 扫地时 , 如果地 面上 的垃圾是相对 较 重 的碎石块 、 粘在地上的果皮等 , 或 又该 怎么办呢? 拓展实验 : 桌上 摆有 生锈 的铁钉 、 通 白纸 、 普 毛
( 作者单位 : 江省 青田中学) 浙
巾、 砂纸 , 要学生用最快的方法把铁锈除去 。学生用
砂纸在铁钉上用力 打磨 , 铁锈 很快 就除 去了。引导
学生分析为什么用砂纸而不用普通 白纸或 毛巾?为 什么又要用力打磨才行 呢? 通过对这两个实例进 行分 析 , 学生 结合 生活经
的兴趣 , 充分调动学 习的积极性 , 通过亲身体验与理 论知识 相对照 , 以形成正确 的物理情景 , 提炼 出相应
像 这种来源于生活 经验 的实例 , 在最低 层 次 是 上创造 出来 的经验素 材 , 学 习的起 点。通过 对这 是 种实例 的分析不 仅激发 了学生 学 习的积极 性 , 而且 拉近 了课堂教学 与生 活实 际的距离 。让学 生充分地 分析 、 讨论 这类 具体 问题 , 才能感知 到物 理知识 “ 来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力》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摩擦力。
2.观察并了解常见物品的摩擦力大小。
3.探究如何减小摩擦力的大小。
4.发展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二、教学环节
1.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关于物理的知识。
–引出本节课要讲的主题“摩擦力”。
2.讲解(10分钟)
–让学生观察一些物品并提问:“为什么会产生摩擦力?”
–讲解什么是摩擦力以及常见的物品的摩擦力大小。
3.实验(30分钟)
–分组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如何减小摩擦力的大小,如:使用润滑剂、变换物品接触的面等方法。
–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4.总结(5分钟)
–整理学生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基本概念、观察常见物品的
摩擦力大小,探究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发展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以下问题:
•学生对实验的结果不太清楚,在整理结果的时候有些混淆。
•一些学生对摩擦力的概念理解不深,需要引导和再次讲解。
针对以上问题,我会适当调整教学策略,例如:
•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记录每个步骤和实验结果,以便于后面的总结。
•在讲解摩擦力的概念时,尽可能使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反应和掌握情况进行及时的观
察和调整。
同时,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和实验机会,让学生能够
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高动手能力。
摩擦力教学案例
摩擦力教学案例【教学思路】1.本节课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引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自主地获取物理概念、形成物理规律。
2.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3.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生活生产中的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难点: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初步学习过摩擦力,但没有深入分析。
学生对摩擦力的方向没有真正的理解,原因是对“相对”概念不够明确。
学生也还不能很好的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分析摩擦力的方向。
因此教学中适宜结合生活实例和采用假设法来突破这个难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毛巾、毛刷、长木板、玻璃杯、米(能装满杯子)、筷子、瓶子(外表面光滑无凸起)、洗洁精、力传感器系统、均匀的塑料棒、PPT 课件、多媒体、学生:长方体木块(每组3块)、小车、弹簧测力计、教室中的物体【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析归纳、观察提问、讨论分析、应用举例、练习巩固【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认识摩擦力教师问:同学们在初中对摩擦力已经有了初步了解,能否举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学生思考后回答:搓手,用手那东西,走路,课本在桌面滑动,行使的车轮与地面……教师问:刚才你们举的例子中的摩擦力有没有区别?二 1.实验骤)。
实验力。
力。
静摩擦力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所产生的相互作用。
2.实验:教师把杯子里的米弄得松散一些,再插入筷子去提,米提不起来。
米松散后与筷子之间的挤压力(弹力)太小。
所以要使筷子能提起米要把米压紧些。
教师追问:物体间的挤压力足够就一定能产生静摩擦力吗? 学生之间有不同意见。
高中物理摩擦例题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摩擦例题讲解教案
一、例题:
一辆质量为2000kg的汽车正准备从静止开始行驶,如果地面对汽车的轮胎施加的摩擦力最大为8000N,求汽车的最大加速度。
二、解题步骤:
1. 分析题目,得出已知和未知条件:
已知:汽车质量m=2000kg,摩擦力F=8000N
未知:汽车的最大加速度a
2.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汽车的加速度和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F=ma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中,得到:
8000=2000a
解方程得到汽车的最大加速度为4m/s²
3. 结论
汽车的最大加速度为4m/s²
三、讲解重点:
1. 熟练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进行计算
2. 注意摩擦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反
3. 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四、课堂练习:
1. 一辆质量为1000kg的汽车在水平道路上行驶,如果地面对轮胎的摩擦力为6000N,求汽车的加速度。
2. 一辆质量为1500kg的汽车在水平道路上行驶,如果地面对轮胎的摩擦力为9000N,求汽车的加速度。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堂练习中的题目,加深对摩擦力和加速度之间关系的理解。
力学中的摩擦力与滑动摩擦系数教学案例
力学中的摩擦力与滑动摩擦系数教学案例摩擦是物体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阻力,其中滑动摩擦系数是衡量物体表面之间滑动摩擦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在力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滑动摩擦系数的应用。
本文将提供一则生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来进行教学。
案例:小明推车小明是一名兴趣广泛的学生,他经常在家玩一辆小推车。
有一天,他对摩擦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通过推车的例子来了解摩擦力与滑动摩擦系数之间的关系。
场景设定小明选择了一段光滑的水泥地作为实验场景。
他在推车的两个轮子上粘贴了一层胶带,使得轮子与地面之间有一定的摩擦力。
实验过程小明首先使用一个力计测量了推车的重量为20牛顿。
然后,他逐渐增加了推车上的负重并记录下相关数据。
在每次实验中,小明都逐渐增加了推车上放置的砖块数量,并记录下每次增加砖块前后推车的滑动摩擦力。
结果记录小明将实验结果整理如下:负重(牛顿)摩擦力(牛顿)0 05 210 415 620 8...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观察,小明发现推车的摩擦力随着负重的增加而增加。
他将摩擦力和负重的数据绘制成图表,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
小明开始思考如何计算滑动摩擦系数。
滑动摩擦系数的计算小明回想起学校里学到的公式:滑动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系数乘以法向压力。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他将法向压力视作推车上的负重。
因此,小明可以使用公式F = μN 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探究滑动摩擦系数为了探究推车轮子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小明尝试改变推车与地面之间的接触材料。
他换用了一块橡胶垫片,然后重复了同样的实验。
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小明发现相同负重下,橡胶垫片的滑动摩擦力要小于胶带的滑动摩擦力。
他因此推断不同材料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也是不同的。
思考与讨论小明开始思考:为什么会有摩擦力?他知道摩擦力是由物体表面之间的不规则性所产生的。
粗糙程度越大,摩擦力越大。
他觉得可以通过针对不同材料的实验来进一步探索滑动摩擦系数的变化规律,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摩擦力教案(优秀5篇)
摩擦力教案(优秀5篇)《摩擦力》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分类,知道这两种摩擦力的分类2. 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3. 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4. 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5. 了解动摩擦因数μ的决定因素,会用实验测量计算μ6. 知道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和利用摩擦力。
二、课前预习1、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学习过摩擦力,请大家回忆一下,摩擦力可以分为哪三类?2、请同学们利用你们的课桌和书本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把书平放在桌面上,给书本一个初速度,仔细观察书本滑出后在桌面的滑行情况是怎样的?3、书本在滑动过程中速度会逐渐减小并最终停止下来。
是什么原因导致书本的速度越来越慢呢?4、你能概括出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吗?我们可以用手掌在桌面上滑动两手相互对搓来感受滑动摩擦力。
5、当我们用手掌压着桌面滑动时,桌面给手掌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6、手掌在桌面滑动时,桌面对手掌有摩擦力作用,那手掌对桌面有摩擦力作用吗?为什么?7、那手掌给桌面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8、那桌面对手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手对桌面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9、大家还可以再做一个实验体会一下:左手压在一本书上,右手将书抽走,整个过程中要保持左手不动,由于书本与左手间是相对滑动的,所以无论是书给手的摩擦力还是手给书的摩擦力均是滑动摩擦力。
10、你能说出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吗?11、试比较说明弹力与滑动摩擦力在产生条件及力的方向上的关系。
1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是与运动方向相反吗?一三、请以左手压书,右手抽书的实例来体验滑动摩擦力方向。
14、有一种野蛮缺货法,就是卡车加速后退,突然刹车,则货物由于惯性会滑出车厢,试分析此过程中货物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
壹五、请写出滑动摩擦力的严格定义。
16、滑动摩擦力大小如何计算?一qi、公式中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吗?看下面三个图。
高中物理摩擦力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摩擦力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摩擦力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摩擦力与物体表面状况、接触面积和压力的关系;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摩擦力的分类和性质;
难点: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定义及作用。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时,由于接触面间表面不光滑而产生的一种力。
2. 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3.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物体表面状况、接触面积和压力。
三、实验探究(20分钟)
1. 实验一:改变物体表面状况后的摩擦力变化实验。
2. 实验二:改变接触面积对摩擦力的影响实验。
3. 实验三:改变压力后的摩擦力变化实验。
四、知识总结(10分钟)
通过实验结果和讨论,总结摩擦力的性质及影响因素。
五、拓展应用(10分钟)
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摩擦力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让他们通过实验和讨论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摩擦力》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前认真搜集了生活中许多 案例,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对各个理论知识点有了更 深刻的理解。比如,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 流等教学过程。鼓励和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大胆地进行 教学过程 其它猜想。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增强学习生涯成功的自 信心。通过讲述、案例和探究启发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 合运用,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教材知识点,进一步提高对 当前新知识的了解,增强紧迫感。然而,真正构建高效 课堂,还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如果在教学中能充分利
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将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将更能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 学活动中。
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滑动摩擦和静摩擦 教材分析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和应用。
通过激发学生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取长补短的
杨协作意识。重点知道滑动摩擦力阻碍相对运动,猜想
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方法。难点在探究粱过
程中,体验科学探究各环节的方法与思路。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摩擦力》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摩擦力》
称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力的基础知识之后所要学习
的知识。在高中运动和力这部分内容中是一个重要的知
识。摩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对于摩擦现象,学生有丰
富的感性认识。从高中教学的要求来说,知识本身的要
《摩擦力实验》创新实验教学设计(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摩擦力实验》创新实验教学设计(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摩擦力实验创新实验教学设计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创新的实验教学设计,对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进行直观展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实验原理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两物体相对运动之前的力,动摩擦力是指两物体相对运动时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积和物体间相互压力有关。
实验装置- 一个水平桌面- 一个木块- 一根弹簧- 一本书实验步骤1. 将弹簧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使其一端与桌面连接。
2. 将木块放在桌面上,使其与弹簧的另一端接触。
3. 逐渐向木块施加水平力,观察木块在不同施加力下的运动情况。
4. 测量不同施加力下木块的位移,并记录数据。
5. 将木块换为一本书,重复步骤3和4,记录数据。
实验数据分析通过分析记录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施加力相等,当施加力小于等于静摩擦力时,木块(或书)保持静止;当施加力大于静摩擦力时,木块(或书)开始运动。
2. 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施加力有一定的线性关系,施加力越大,动摩擦力越大。
实验教学设计创新之处1. 通过使用弹簧装置,可以直观展示木块在不同施加力下的运动情况,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2. 利用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 将实验设计为一系列步骤,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和记录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自主研究能力。
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本实验设计荣获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
该实验教学设计创新简洁,没有涉及法律上的复杂性,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提高他们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实验能力。
该实验设计不仅在教学上有一定的创新性,还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推广价值。
大班科学摩擦力教案
大班科学摩擦力教案引言:在幼儿园教学中,科学教育始终是重要的一环。
科学知识的灌输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思维能力,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本文将为大班幼儿设计一堂有趣而富有实践性的科学课程,主题是摩擦力。
第一部分: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间接触时的一种力量,它对物体的运动和停止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我们走路时,脚与地面的摩擦力使我们能够稳定地行走。
同样,橡皮擦擦拭黑板时产生的热量也是摩擦力的表现。
第二部分:摩擦力的实验演示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摩擦力,我们将进行一系列实验演示。
下面是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实验,旨在展示不同情况下摩擦力的作用。
1. 实验一:滑行模型车比赛材料:两辆玩具车、两张长桌、不同的表面材料(如木板、塑料板)步骤:1) 将两辆玩具车放在同一起跑线上。
2) 分别在两张桌子的表面涂上不同的材料。
3) 分别将玩具车放在桌面上,观察哪个玩具车更能迅速滑行。
结果:我们会发现,玩具车在光滑的桌面上滑行更远,滑行更顺畅。
这是因为光滑的表面使摩擦力降低,而玩具车能更好地利用自身的动力滑行。
2. 实验二:摩擦力与重力的竞争材料:一张倾斜的桌面、一个小木块步骤:1) 将桌子倾斜,确保可以在桌面上放置一个小木块。
2) 将小木块慢慢放在桌面上,观察它是如何滑动的。
结果:小木块会自动下滑并最终停在桌面上的某一位置。
这是因为斜面上的摩擦力与木块的重力相互作用。
当二者相等时,木块就会保持平衡停止下滑。
第三部分:摩擦力的应用了解摩擦力不仅是为了增加幼儿的科学知识,更是为了启发他们思考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 摩擦力和交通安全我们身处的世界充满了摩擦力。
交通安全中的摩擦力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汽车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决定了汽车的制动和加速效果。
2. 摩擦力与体育摩擦力也在体育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篮球运动员穿着有摩擦力的鞋底可以更好地抓地,增加他们的速度和灵活性。
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摩擦力的概念、作用和应用。
摩擦力教案示例
摩擦力教案示例
一、引言
要教授摩擦力课程,需要从实际问题开始引入概念,成功引导学生发现它的特性和应用。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向您展示一种教授摩擦力的教案示例,它可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理解和应用摩擦力概念。
二、概述
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难以让学生掌握摩擦力概念,而本教案使用了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摩擦力特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将物理学概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3.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
1. 首先,简单介绍摩擦力的基础知识和公式;
2. 然后,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摩擦力的实际问题,如汽车刹车、铁鞋磨损等,进行深入研究;
3. 学生通过实验和计算,确定各种因素对摩擦力的影响程度;
4. 指导学生分析所得数据并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
5. 学生汇报结果,分享观点并讨论最好的解决方案;
6. 最后,作为一项考核,让学生撰写小组报告,分享他们的学习成
果和发现。
五、教学成果
1. 学生掌握了摩擦力概念和公式;
2. 学生对摩擦力的特性有了更深刻和直观的认识;
3. 学生在实验中学会了科学方法和数据分析;
4. 学生提高了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总结
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摩擦力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学习如何将物理学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这种学习模式也可以激
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310《摩擦力》(教案)
小学科学310《摩擦力》(教案)摩擦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摩擦力,并能说明摩擦力的产生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通过实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摩擦力的特性加深对其理解。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说明摩擦力的产生原因。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平滑桌面、两个均质木块(不同形状)、弹簧测力计、力施加器等。
2.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使用PPT展示有关摩擦力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简单介绍摩擦力的概念,例如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
2. 启发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还能想到哪些摩擦力的例子呢?步骤二:理论讲解(2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说明摩擦力的产生原因:摩擦力是由物体间接触时的相互作用导致的,相关物体之间的不规则表面会产生摩擦力。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滑冰鞋能在冰面上滑行?为什么小汽车比自行车更容易行驶?3. 让学生回答问题,并辅助引导他们理解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步骤三:实验验证(30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器材,并解释实验步骤。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a. 第一组:将平滑桌面放上水平。
将一个木块放在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其自身重力。
然后将另一个木块放在上面,一边用手握住,一边用力拉动,测量所施加的拉力。
观察并测量木块的运动阻力。
b. 第二组:将平滑桌面放倾斜。
将一个木块放在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其自身重力。
然后将另一个木块放在上面,一边用手握住,一边用力拉动,测量所施加的拉力。
观察并测量木块的运动阻力。
步骤四:讨论与总结(20分钟)1. 学生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实验结果,并回答以下问题:当倾斜角度增大时,木块的运动阻力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2. 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结果,并从中选出几个学生进行展示,让全班了解各个小组的观察和结论。
幼儿园大班教案《摩擦力》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摩擦力》教学目标:1.了解摩擦力的作用和意义。
2.能够进行简单的摩擦实验。
3.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第一节课:摩擦力是什么–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孩子对摩擦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向孩子们提问: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有什么作用?–介绍不同材质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
2.第二节课:摩擦力实验–准备一些不同材质的物品,如毛毯、抹布、瓷器、玻璃等,让孩子们进行实验。
–发现物品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同,探讨摩擦力不同的原因。
–让孩子们探讨如何减小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3.第三节课:摩擦力的运用–可以在孩子们的生活场景中找到摩擦力的应用,比如,为什么用肥皂能够洗去污渍?–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肥皂与污渍之间的摩擦力作用。
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孩子们问问题和探索问题,来让他们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实验。
2.讨论式教学法:让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物品之间的不同的摩擦力大小和摩擦力的原因。
提前准备:1.准备物品:毛毯、抹布、瓷器、玻璃等不同材质的物品。
2.准备实验桌和实验器材:平坦安全的桌面、实验尺、小车、滑板、塑料袋等实验器材。
3.准备图片和视频资料:为孩子们了解摩擦力提供多种资料。
教学反思:这是我第一次担任大班幼儿摩擦力的课程教学。
我认为教学效果不错,孩子们能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能够简单进行摩擦实验,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1.实验器材准备不足:实验尺等相关器材不足,影响了课堂实践效果。
2.孩子们的注意力难以保持:本次课程时间较长,孩子们存在一定的疲劳和注意力难以保持。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更加努力为孩子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实施细节的准备,提高孩子们对课程的参与度。
直线运动中的摩擦力教案
可能出现抄袭的情况,请自行斟酌使用。
直线运动中的摩擦力教案一、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直线运动中的摩擦力的概念,认识摩擦力对运动的约束作用,掌握计算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够解决与摩擦力有关的问题。
二、活动内容:1、引入活动通过生活实例和问题引出直线运动中的摩擦力。
2、概念讲解讲解摩擦力的定义、特点、产生原因和对直线运动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分析摩擦力对直线运动的作用。
4、实验操作实验将一个物体沿水平面直线运动的过程,通过调节坡度,控制摩擦力大小,让学生手动感受摩擦力的约束作用。
5、计算练习通过实际问题的计算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摩擦力的方法,如:$F=\mu N$或$F=\mu_{k}N$等。
6、总结讲解总结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强调摩擦力对直线运动的重要影响以及如何减小摩擦力,让学生来讲解。
三、活动要求:1、带上有关的教具和实验器材,如平滑木板、各种重物、弹簧测力计等;2、熟悉物理课本中涉及到摩擦力概念、分类、计算公式等知识点;3、结合学科前沿、学校实际情况,推广和普及物理知识,通过体验感受,加强学生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4、学生在活动中要积极思考、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四、活动时长:本次活动时长为2学时。
五、活动注意点:1、实验室安全要求。
2、控制实验人数,避免实验上表现欠佳有负面影响。
3、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长,避免过度拖沓。
4、适当随机学生作答,避免单一思维导致学生沉迷。
六、活动细节:下面通过实验环节为例,介绍本次活动的一些细节。
1、实验准备:需要提前准备平滑木板、各种重物、弹簧测力计等器材,将它们放在实验室的制定位置,以方便学生使用。
2、实验流程:学生将平滑木板置于水平面上,再将重物放置于上面,然后通过滑动重物的方式来感受摩擦力的大小。
接着,通过调节重物的坡度,看摩擦力的大小,得出摩擦力公式 $F=\mu \times N$ 或$F=\mu_k \times N$等计算出具体数值。
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摩擦力
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摩擦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主要围绕“摩擦力”的概念展开,涉及教材《幼儿科学探索》第四章第五节“生活中的力”。
详细内容包括: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以及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
2.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摩擦力的变化,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摩擦力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摩擦力演示器、滑块、毛巾、木板、铅笔、小车、气球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纸张、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两名幼儿进行拔河比赛,观察比赛过程中力的作用,引出摩擦力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摩擦力的定义,引导幼儿观察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3. 例题讲解:通过演示实验,讲解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如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等。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摩擦力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6. 知识巩固:通过互动问答,检验幼儿对摩擦力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摩擦力2. 板书内容:(1)摩擦力的概念(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3)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4)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2. 答案:(1)生活中的摩擦力应用:走路、刹车、写字等。
(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等;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实验探究等方法,使幼儿对摩擦力有了深入的了解。
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提高实验效果。
生活中的摩擦力
《生活中的摩擦力》案例分析.doc
1.一开始上课,张老师通过几个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自己来体会产生疑惑,接着他自己
又做了一个更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在同学们争相讨论时巧妙引出了这节课的内容。
这是情景教学中的动机激发,通过几个小体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张老师通过承上启下的方式,让学生思考“筷子提米”的问题同时又让同学们小组实验
“手提空瓶”,引导学生们自己得出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这属于启发式教学吧。
3.我觉得有必要,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生活中的摩擦力事例,更能反映出学生们有没
有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
4.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常用的小策略有这些:老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
实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讲些有趣的史事或生活中的事例等。
5.张老师的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实验多,让学生自己体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动机。
我觉得最后讨论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题目加以巩固;还有就是这个“提米实验”有点问题,不好做成功,换个实验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擦力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摩擦力作为高中物理中**大的力中,对力的相关习题中的解释起很大作用。
【学情分析】同学们学习了弹力的相关知识,对于摩擦力抽象概念的理解可以更简单一些,【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摩擦力的定义,区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掌握摩擦力的公式运算,掌握各符号的意义,学会判定摩擦力的方向。
3、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相关题目,能够解释生活中的摩擦力的减少和应用现象。
过程与方法
用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感知分析,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与思维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摩擦力相关知识的学习,明确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分析摩擦力在生活中利弊,增强对生活的观察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1、摩擦力概念的确立和静摩擦动摩擦的区分
2、掌握摩擦力公式和摩擦力影响因素。
3、应用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分析生活现象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摩擦力影响因素的确立和用摩擦力知识准确分析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激发同学们对实验现象的科学探索精神。
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考创新能力。
讲授法:高效率引导学生学习。
【学法指导】
【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木板、木块、毛巾
【课时安排】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在上课的时候我要带领大家做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木块,此实验包括静动和在同种接触面下的控制变量,研究压力大小跟摩擦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可以看到弹簧测力计有了示数,那么根据大家之前学到的二力平衡的知识可以知道,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那么在弹簧测力计产生拉力的相反方向会不会也受到一个力呢?
师:对同学们回答的很对,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那么同学们想一下,这个力是哪产生的呢?
师:摩擦力没错!摩擦力就是大家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推进新课
师:这是大家初中的时候就接触到的物理概念,那么高中阶段它的定义是什么呢?
师:摩擦力分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止摩擦力,那么有哪位同学可以解释一下呢?(引导同学们探究),顾名思义静摩擦力就是受力物体静止时所受到的摩擦力,而滑动摩擦力就是物体滑动的时候受到的摩擦力,并且根据之前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的实验也可以看出,静摩擦力会
>滑
相对于滑动摩擦力要大一些;即:
静
师:从实验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成正比,如果用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用表示压力大小,那么=μ。
师:那么同学们根据我们一起得到的摩擦力公式对(生活中的例子)计算一下吧!
【板书设计】
摩擦力
静滑动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相对运动或趋势
在接触面上产生的力
【随堂练习】课后习题
【课堂小结】
【作业】
【教后反思】
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