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儒道佛三家的人生态度,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儒家对你人生态度的影响

合集下载

谈谈我对儒道佛的一些浅显认识

谈谈我对儒道佛的一些浅显认识

谈谈我对儒道佛的一些浅显认识(在学校的精心组织安排下,经过一个学期的短暂而快乐的学习,我在原来的知识基础上,对儒道佛三家传统思想文化有了更加系统全面的理解。

课堂上,老师们引经据典,课后,自己也兴趣使然查阅相关书籍,学思结合,就有了这篇类似于学期总结的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是儒家和道家与佛家思想的相互冲突、相互结合以及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因此我国传统的文化并非是某一家的思想单独的存在,它是一种多元思想的相互交融的存在。

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不能仅仅看到某一家的思想,而应该是以儒家为主干,兼采道佛的思想。

唯有如此,才能理解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形成了,是对我国的商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二者有相互借鉴的民族文化基础。

而佛家思想是一种外来的文化,当然它不是唯一一种外来的文化,但是却是唯一能够得到中国民族文化认同的外来文化,这说明佛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化之间进行了有效的吸收和借鉴,已经与中国本土文化融为一体了。

虽然儒道佛三家经过长时间的相互的吸收和借鉴,它们之间的区别也在消解。

但是它们毕竟是不同的思想体系,各自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三者在很多的方面依然具有区别。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究竟怎样,这是我国八十年代以来全国性的持久的热门话题。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关于人的学问,重视现实的社会和人生是其最根本的特点。

在理论上,表现为重视探讨人的本质、人性、人的价值、人的理想、理想人格的实现以及人的生死与自由。

传统思想文化的其他特点,都是由此展开的。

因此,我从人生价值方面谈谈我对儒道佛三家经典的认识。

人的生活有没有意义、价值?有什么样的意义、价值?儒道佛三家的看法是不同的,甚至是截然对立的。

儒家认为人的生活是快乐的,人生是幸福、美好的,主张“自乐其乐”、“乐知天命”。

孔子就非常乐观,他说:“仁者不忧”,“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对他的子弟颜回坚持道德修养,能忍受物质生活的困苦,十分赞赏地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鼓吹安贫乐道的思想。

儒释道三家的人生境界

儒释道三家的人生境界

儒释道三家的人生境界儒释道是中国古代的三大哲学流派,这三家在人生境界的理解上各有不同,每一家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价值观。

下面将分别探讨儒家、佛家和道家对人生境界的看法。

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人生境界的核心是“仁”。

儒家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成为一个具备仁德之德的君子。

仁者,爱人、恕己、尽责、宽容。

在儒家看来,人应该以仁为己任,通过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与人为善,以和谐的态度对待他人。

儒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秩序和家庭伦理。

儒家追求的境界是在社会中做出贡献,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佛家则追求的是超脱尘世的境界,其人生境界的核心是“涅槃”。

佛家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解脱,超越生死轮回的束缚。

佛家强调放下欲望,超越世俗的执着,通过修行实现心灵的解脱。

佛家追求的是超越个体的智慧和境界,通过觉悟和慈悲来摆脱人生的苦难,达到内心的安宁与平静。

佛家的人生境界是追求真理和智慧的境地,超越个人的欲望和苦难。

道家注重自然与天人合一的境界,其人生境界的核心是“道”。

道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主张顺应天道,与自然共生共存,通过修炼内功,达到身心灵的和谐。

道家认为,人应该尽可能地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自然的状态,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即不主动干涉和扰乱自然的运行。

道家的人生境界是追求自由、无拘无束的境地,超越功利和欲望的束缚。

儒释道三家对人生境界的理解各有不同,但都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和谐。

儒家追求的是社会伦理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佛家追求的是心灵解脱和超越苦难的境界,道家追求的是与自然的和谐和无为而治的境地。

每一家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境界追求,都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人生选择和指导。

无论是追求仁德、涅槃还是道德,都是对人生境界的深入思考和探索,都是为了实现人的价值和境界的提升。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在儒释道三家的哲学思想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境界。

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异同比较及其影响

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异同比较及其影响

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异同比较及其影响儒家、道家、佛家,这三种思想体系分别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从不同方面的表达。

虽然它们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环境,但它们所表达的共性却超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对中国思想史和文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以仁德为核心的价值观,认为仁者必有智,而仁智则与君子的素质紧密相连。

同时,儒家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个体得到更好的修养,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

儒家思想主张“中庸之道”,即一切都应该有过度的考虑,做任何事都应该保持中庸的心态,不要过分偏执,更不要让任何一种情感或欲望影响自己的行为。

道家思想则更加着重于自我完善和自然的统一。

道家强调人应该完全与自然相融合,找到其中的内在规律,融洽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

在道家的观念中,“道”是生命之本质,一切都应按照道的规则去行动,才能真正符合宇宙之道。

道家思想认为人应该超越人造社会的一切限制,寻求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佛家思想则更加注重的是解脱和精神上的富裕。

佛家强调的是禅修与智慧,并认为禅修是达到真正自我实现的唯一方式。

它更多地关注人的内在世界,强调人应该通过修行实现对自己和世界的超越。

正是从这个角度来看,佛家思想更多地关注人自身的革命和发展。

佛家认为,只有当人成功跳出欲望的陷阱,摆脱烦恼和贪欲,才能真正地活得快乐和自由。

三种思想布道的方式与理念也不尽相同。

儒家重视礼仪和“仁”,强调对他人的善待和尊重。

而道家更加注重的是个人的境界,突破现实社会的束缚,达到与“道”的完美统一。

佛家则更加强调对人生的超越和精神内在的升华。

三种思想各有形式,但它们的核心都是为了找寻真正的意义和目的。

尽管三种思想存在一些异同,但它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作用是迥然不同的。

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于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即便在现代社会,儒家思想的影响依然存在。

道家则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衍生而来,对于自我完善和自然的认知有着深远的影响。

儒道佛对人生的看法

儒道佛对人生的看法

阅读感想人生下来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婴儿,慢慢的我们成‎长,经历幼年、少年、青年,然后步入中年‎,继而逐渐老去‎进入老年阶段‎,最终死亡。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个人对人‎生的看法都是‎不同的,那么儒、道、佛对人生的看‎法又是怎么样‎的呢?首先是“儒”,儒家的人生态‎度是“入世”、“有为”、“现实”的人生态度。

儒家既不关注‎外在的自然的‎探寻,也不关注向上‎的、向天国的追踪‎。

在方向上,既不向外,也不向上,它就是进入现‎实社会。

并且儒家强调‎“有为”,强调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与使命,重视为社会和‎他人贡献。

儒家对人生最‎大的启示就是‎它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有两句话最能‎代表着儒家这‎种有为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都是人的一个‎积极有为的一‎种行为方式。

这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

而儒家的“现实”就是关注生命‎,关注生命层次‎的提升,而不去玄思、探索一种神秘‎境界,这是儒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儒家立足于社‎会现实,注重对人自身‎的修养,强调家庭观念‎,以及对社会的‎改造。

其次是“道”,道家的人生态‎度是“超世”、“无为”、“超现实”的人生态度。

道家的“超世”可以这样说,就是道家的思‎维跟儒家不一‎样,儒家思维看问‎题都是在面上‎看,那么道家是一‎个否定性的思‎维,它就是对现实‎的制度、社会的运作、人与人的交往‎,它都是采取一‎个批判态度,用哲学的话说‎,就是超越经验‎、超越常识、超越对立、超越区分,来追求一种人‎道一体、天人合一的境‎界。

且道家的“超世”又和“无为”相联系。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他对知识、理性的东西,持超越的态度‎。

哲学上讲超越‎的概念,说无为而无不‎为,就是“因物之性,顺物之情,顺势而动”,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依顺事物‎的本性,依顺人的本性‎真情,依据本性和规‎律去办事。

儒释道三家处世思想的对比与启示

儒释道三家处世思想的对比与启示

儒释道三家处世思想的对比与启示儒家、释家、道家是中国古代三大传统思想体系,它们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是一种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思想体系,强调道德修养、仁爱、兼爱、秉性自然、尊师重道、治国安民的思想。

释家是一种以佛教为代表的传统思想体系,强调解脱、超越生死、求涅槃的思想。

道家是一种以老子为代表的传统思想体系,强调自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思想。

三家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都强调道德修养、自然、和谐等,但也有很多区别。

例如,儒家强调仁爱、尊师重道,而释家和道家则更注重解脱和超越。

在处世方面,儒家强调治国安民,而释家和道家则更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超越物欲。

对比儒释道三家处世思想,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这对我们自己的处世哲学、人生观、价值观等有很大的启示。

我们可以借鉴儒家的优点,例如道德修养、仁爱、尊师重道等;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释家的优点,例如内心的平静、解脱、超越生死等。

而道家的思想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例如自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等。

当然,在实际应用这些思想时,我们也要注意不同思想体系之间的差异,避免混淆。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不同的思想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避免从当下的角度去误解和评价古代思想。

总的来说,儒释道三家的处世思想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思想和方法,可以为我们的处世哲学、人生观、价值观等提供很大的启示和帮助。

在进一步探讨儒释道三家处世思想的对比与启示之前,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一下这三家思想的基本特点。

儒家是一种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思想体系,强调道德修养、仁爱、兼爱、秉性自然、尊师重道、治国安民的思想。

儒家认为,人类天生具有仁、礼、义、智、信五德,通过修养和学习,人们可以发扬自身潜能,做到“仁者爱人”。

儒家思想主张维护社会秩序,因此提倡服从统治者,并认为只有在有序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才能真正发扬自身潜能。

释家是一种以佛教为代表的传统思想体系,强调解脱、超越生死、求涅槃的思想。

试比较儒道佛三家的人生态度,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儒家对你人生态度的影响

试比较儒道佛三家的人生态度,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儒家对你人生态度的影响

试比较儒道佛三家的人生态度,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儒家对你人生态度的影响一、儒家的人生态度:“入世”、“有为”、“现实”的人生态度(一)“入世”:所谓“入世”,就是表示儒家既不关注外在的自然的探寻,它也不关注向上的、向天国的追踪。

在方向上,既不向外,也不向上,它就是进入现实社会。

儒家创始人孔子有这两句名言:一是“未知生,焉知死?”,就是重视生命,不关注死亡以后的状态。

二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人现在这么郁闷烦恼,自己的事情还没治理好,搞这么多鬼事干吗?所以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这就是说到儒家的“入世”的情怀。

(二)“有为”:儒家强调“有为”,就是强调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与使命,重视为社会和他人贡献。

儒家对人生最大的启示就是它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孔子生前周游列国十四年,到处宣传他的思想。

时人评价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道不能干你还硬要干,就不是违反客观规律吗?这是对孔子的最大误解。

我们说,儒家精神的精彩就在于这番话。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当你的良知判断并确定一个一生将为此奋斗的境界,哪怕是在实现这个境界过程中遇到多少艰难困苦,在所不惜,不放弃这种努力,不放弃这种追求。

它展示的是一种百折不挠的韧性:理想暂时不能实现,但不停止努力,一旦时机成熟,这种理想就能实现。

有两句话最能代表着儒家这种有为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都是人的一个积极有为的一种行为方式。

那么我要问,为什么中国圣贤要让真正的君子这样呢?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

因为在中国古人看来,因为“天行健”,即自然的运行是刚健有为,因此人应该效法天道而自强不息。

所谓天道“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风雨博施,阴阳大化”,都是在这样运动着,生生不息啊。

中国哲学强调“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最重要的特性在于生生不息,人就应该向天道学习,君子要自强不息。

大地的品性是承载万物,君子要向大地学习,要宽容,要厚德载物。

儒道佛三家思想总结怎么写

儒道佛三家思想总结怎么写

儒道佛三家思想总结怎么写儒道佛三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三种主要的哲学思想流派,分别是儒家、道家和佛家。

这些思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下面我将分别对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进行总结,并介绍它们的主要观点和特点。

首先,儒家思想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相尊重。

儒家思想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人类的幸福。

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包括孔子和孟子。

孔子强调实践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孟子则提出了“性善论”和“民贵君轻”的观点,强调君臣之间的亲和关系和民主精神。

其次,道家思想注重自然和自由的追求。

道家思想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即宇宙中无始无终的原则。

道家强调放下欲望和功利心,追求自我解放和内心平静。

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

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主张人们应该尊重自然的规律和个体的自由。

庄子则强调人的自由和个体性,提倡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最后,佛家思想注重个人的修行和超越生死的境界。

佛家思想的核心是解脱和慈悲。

佛家认为,人们要通过修行消除痛苦,追求解脱和平静。

佛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有释迦牟尼佛和观音菩萨。

佛家教导人们要放下贪欲和执着,修行慈悲和智慧,以达到无我境界和觉悟的境地。

佛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也影响了中国的文学、艺术和社会伦理。

综上所述,儒道佛三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三种主要的哲学思想流派。

儒家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道家注重自然和自由,佛家重视个人修行和解脱慈悲。

这三种思想流派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它们共同反映了中国人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思考和追求。

总结儒释道思想的感悟和体会

总结儒释道思想的感悟和体会

总结儒释道思想的感悟和体会儒释道是中国古代三大思想流派,对中国文化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我接触并深入了解儒释道思想之后,我感受到了它们的智慧与价值,带给我了一系列的感悟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儒释道思想的总结,希望能够传达出一部分我所体悟到的思想精髓。

首先,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儒家强调了一个人应当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例如仁爱、孝顺、孝敬、忠诚等。

这些道德规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个人对他人的尊重与关爱。

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儒家可以在社会中创造出一种良好的秩序。

而这种秩序,又可以带来和谐与稳定的社会。

同时,儒家思想还追求知识的修养和人格的完善。

儒家认为,一个人应当通过多学习、多思考和不断实践来提升自己的素质。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够修养自己的品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儒家强调的是道德的自律和修身的重要性,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来说非常关键。

另一方面,道家思想则追求和谐与自然。

道家视天地万物为一个整体,注重和谐与平衡。

道家追求的是跟随自然的道路,以达到身心灵的和谐。

他们强调对于自我和外界的接纳和适应,而非强求改变和抵抗。

通过与自然融合,道家追求着一种超越个体的境界。

这种境界并不是通过努力与外界竞争来实现,而是通过内心的宁静和谦卑、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去实现。

最后,佛家思想强调的是人生的意义和解脱。

佛家认为,人生就是一种痛苦,而苦苦的根源在于人们对于欲望的执着与追求。

佛家思想的核心观念是无我,即人们应该超越自我与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在的平静与解脱。

佛家通过修行禅定和慈悲,以达到对于自我的超越与人生的解脱。

综合而言,儒释道思想给我带来了许多不同层面上的感悟。

首先,它们告诉我人际关系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关爱的道德规范。

其次,它们让我意识到知识和修养对于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能够得到更大的提升和改变。

最后,它们让我认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论儒、道、佛之人生观差异

论儒、道、佛之人生观差异

中国思想有儒、道、佛三大流派,三派思想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主张境界说而反对实体论。

正是这一点使它们同西方思想区分开来而成为“中国思想”。

但是,它们各自又提出了不同的理想境界,以及实现理想境界的不同方法,这又是同中之异。

儒、道、佛三家虽各有所重而相径庭,然仍能融合会通,相济相补,构成彼此共存共荣的文化格局,长期以来支配和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

下面我们就简单分析下这三派的区别:1、文化主旨儒家文化——进取文化。

道家文化——规律文化。

佛家文化——奉献文化。

2、做人标准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

道家文化——领悟道、修养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

佛家文化——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遵守十戒、心灵安定、运用智慧。

3、人生观儒家文化——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道家文化——顺其自然、自我完善。

佛家文化——慈爱众生、无私奉献。

4、世界观儒家文化——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

道家文化——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

佛家文化——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创造地狱、极乐。

5、价值观儒家文化——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道家文化——以完善的自我带动和谐的社会。

佛家文化——在为他人献爱心、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6、哲学倾向儒家文化——入世哲学。

道家文化——出世哲学。

佛家文化——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

7、物质食粮对精神食粮的比喻儒家文化——主食(如米饭、馒头等),不吃就会饿。

道家文化——副食(如各种炒菜、汤羹等),不吃没滋味。

佛家文化——水果(如:苹果、香蕉等),不吃不甜蜜。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而共撑中华传统文化大厦的三大支柱,当为儒、道、佛三家。

深入研究此三家的文化传统,进一步发掘中华文化优秀、健康的精神遗产,并加以创造性的现代转化,进而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大业,是有积极意义的。

儒、道、佛三家思想及对我的影响

儒、道、佛三家思想及对我的影响

浅谈儒、道、佛三家思想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而共撑中华传统文化大厦的三大支柱,当为儒、道、佛三家。

以下我就自己的理解谈谈自己对三大家的一些浅见:一、儒家思想:儒家在中国的核心即:做人的原则要“仁”,处理家庭事物要“孝”,对待国家要“忠”,遇到冲突要“忍”,做事情要“中庸”,学习要“道统”。

而这种核心思想也构造了中国人的基本行为规范。

同时这种形成的基本行为规范也造就了中国人民吃苦耐劳,仁孝忠忍的性格,当碰到逆境,或者新环境,中国人不会气馁,而是十分勤劳的一步一步的奋斗。

但是任何思想都是有利有弊,它接受事物一成不变,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也是儒家学说在中国人身上留下的坏习气。

二、道家思想:老子和庄子在很多地方都对“道”做了解释,老子把宇宙生成之初的开始称为“道”,所以道是先天地生的。

其实《易经》中“太极”与“道”的概念非常相近。

所以我们说道家思想是对易经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而易经和道家思想都认为:天和万物在生成原理上,是一样的。

只是老子说得更清楚和明白而已。

这就是老子的“天下母”的思想。

他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来源。

三、佛家思想:佛家的思想精髓在于无缘大慈,通体大悲。

既出世,也入世。

入世,为了挽救众生(这里不单指人类,而指一切有情生命);出世则是教一切众生,认识生命宇宙的真谛,脱离苦海,到达彼岸(没有苦难、疾病、战争、贫富差别、不生不死、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佛的境界)。

四、三大家思想对我的影响:很多人说:现在的中国人缺少信仰,说古时,年轻气盛时儒家教你立志奋斗,中年时道家教你醒世脱俗,晚年时佛家教你修来生,人一生充实不会迷茫。

我觉得三家思想其实也有共同点,也是深深影响我的地方,即是做一个有爱心、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我也将坚持以这样的信条为人处世。

儒佛道三家思想启示意义作文

儒佛道三家思想启示意义作文

儒佛道三家思想启示意义作文咱先来说说儒家。

儒家讲究的是“仁、义、礼、智、信”,这几个字听起来好像挺高大上的,但其实在咱们日常生活里到处都能体现。

就说我前段时间遇到的一件事儿吧。

我家附近有个菜市场,那儿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有个卖菜的大妈,每次都笑脸相迎,称菜的时候也从不缺斤少两。

有一回,我买了一堆菜,结果走的时候把钱包落在她摊位上了。

等我想起来急急忙忙回去找的时候,心里那叫一个忐忑,想着这钱包还能不能找着。

没想到,那大妈一看到我,立马就把钱包拿出来递给我,还一个劲儿地说:“孩子,别着急,我一直给你留着呢。

”这大妈的行为,不就是儒家说的“信”嘛。

她坚守着诚信的原则,让我特别感动。

再说“仁”,有次我在小区里看到一只流浪猫,饿得喵喵叫。

有个小朋友,也就七八岁的样子,跑回家拿了自己的零食和牛奶来喂小猫。

他那小心翼翼照顾小猫的样子,真的让我看到了“仁”的体现。

他小小的心里有着对生命的关爱和同情,这就是儒家思想里“仁”的力量在孩子身上的展现。

还有“礼”,我记得有一次坐公交车,人特别多,挤得不行。

有个年轻人看到一位老大爷上车,马上站起来让座,老大爷一个劲儿地说谢谢,年轻人则笑着说:“这是应该的,您坐您坐。

”这简简单单的让座举动,充满了“礼”的味道,让人心里暖呼呼的。

接下来聊聊佛教。

佛教讲的是慈悲、放下和因果报应。

有一回我去爬山,那山又高又陡,爬得我气喘吁吁。

在半山腰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和尚,他一步一步,走得特别稳,脸上还带着平和的笑容。

我好奇地跟他搭话,问他为啥能这么淡定。

他笑着说:“人生就像这爬山,急不得,累了就歇歇,放下心中的负担,才能走得轻松。

”他的话让我一下子愣住了,想想自己平日里总是忙忙碌碌,为了各种事情焦虑,却很少能真正放下。

还有一次,我遇到个烦心事,心情特别糟糕。

我朋友就跟我说:“别太纠结啦,这都是因果,现在的烦恼说不定是之前种下的因,以后也会因为现在的善念结出好果。

”虽然我也不是完全相信这因果报应的说法,但想想也有道理,遇到困难不能只抱怨,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也算是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态吧。

佛,道,儒对我们的影响

佛,道,儒对我们的影响

佛,道,儒对我们的影响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三种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是最大的,佛教,道教和儒家。

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虽然每一种都博大精深,解读起来很复杂,但是我们可以从几个对生活影响很大的方面来聊一聊。

世界观世界观代表我们怎么样去看待和认识这个世界,以及从什么角度去理解和思考。

佛教主要讲:人和内心。

认为一切的烦恼和问题都是由心而生,所以处理好人和内心的关系便可以启迪智慧,超度终生。

道教主要讲:人和自然。

认为人应该认识自然和社会规律,按照规律做事,做人,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儒家主要讲:人和社会。

认为人应该不断提升自我的品格,规范自我的行为,更加和谐地融入社会。

人生观人生观代表着我们怎么样去看待人生,以及对生活的意义,目的和价值的理解和看法。

佛教主要讲:出世。

脱离尘世,抛开俗世的烦恼和欲望,去追求人生智慧和精神的超脱。

道教主要讲:隐世。

无为而治,顺其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隐士之道。

儒家主要讲:入世。

以人为本,建功立业,积极进取,追求自我完善。

价值观价值观代表着我们怎么样看待具体的事物,对具体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以及对事物的价值取向和追求。

佛教主要讲:修行。

人需要通过对内心的认识和了解,来认识人性和自我,对自我启迪智慧来获得人生价值,觉悟便是开始。

道教主要讲:规律。

人需要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然后适应规律,讲得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来实现人生价值。

儒家主要讲:修身。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努力提升自我,为他人和社会提供价值来实现人生价值。

END。

儒道佛观点作文

儒道佛观点作文

儒道佛观点作文咱今天来唠唠儒道佛这三家的观点,就像和老朋友们聊天似的,没那么多高深莫测的东西。

先来说说儒家。

儒家就像一个严父,整天在你耳边念叨着要做个正派人。

儒家强调的是积极入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好比告诉你,你得有理想有抱负,不能整天混日子。

比如说,你在一个团队里,儒家的思想就是让你努力工作,遵守规则,对领导尊敬,对同事友爱,然后一步步往上升,争取当那个最优秀的员工,最后管理整个公司,为社会做出大贡献。

而且儒家特别重视品德修养,什么“仁、义、礼、智、信”,就像五条道德绳索,拴住你,不让你干坏事。

就像你看到老人摔倒了,儒家思想就会跳出来说:“快扶起来,这是仁,是善。

”再看看道家。

道家呢,就像是个潇洒的隐士,站在旁边看着儒家热火朝天地忙乎,然后微微一笑。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这可不是让你啥都不干,而是不要过度地去干预事物的发展。

就好比你种了一棵花,儒家可能会告诉你要天天浇水、施肥、修剪,精心照料;道家就会说,你别折腾它,大自然有它自己的规律,你只要把它放在合适的地方,让阳光雨露去滋养它就行了。

道家的人看世界就觉得,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节奏,人也别太较劲。

你要是追求功名利禄太狠了,道家就会摇摇头说:“你累不累啊?那些东西都是浮云。

”在生活里,遇到困难的时候,道家会告诉你,别硬抗,要像水一样,水遇到石头就绕开,但是它最后还是能流到大海里去。

最后聊聊佛家。

佛家像是一位智慧的长者,看透了世间的苦难。

佛家强调因果轮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你做了好事,将来就会有好报;做了坏事,迟早要遭报应。

这就像给人们心里装了一个监控器,时刻提醒你要善良。

而且佛家还提倡放下执念。

咱们很多人在生活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执念,比如放不下一段感情,或者对金钱有执念。

佛家就会说:“你抓得越紧,就越痛苦。

”就像你手里攥着一把沙子,攥得越紧,沙子流得越快。

佛家还讲究慈悲为怀,对世间万物都要有一颗慈悲的心。

你看那些寺庙里的和尚,连只蚂蚁都不忍心踩死,这就是佛家的慈悲。

关于《儒释道》心得

关于《儒释道》心得

关于《儒释道》心得《儒释道》是一部描写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通过这部作品,我深入了解了儒家、佛教和道家三大思想流派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仅从中汲取了很多智慧和启发,也对自己的人生和思维方式进行了反思和调整。

以下是我对《儒释道》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谈谈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儒家的核心理念是仁,即仁爱和仁义。

通过读《论语》等经典著作,我体会到了仁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仁爱是指对他人的善意和关心,不仅包括对家庭成员和亲人的关怀,也包括对他人的尊重和帮助。

仁义则是指对他人的公平和正义,同时也包括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

儒家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修身来影响身边的人,通过齐家来建立和谐的家庭,通过治国来推动社会的进步,最终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

儒家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说,只有通过修身自律,才能去影响和教育他人。

儒家的这种思想理念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认识到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积极、良好的关系,注重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其次,我想谈谈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佛教是一种求解脱苦难、达到内心平静和智慧的信仰体系。

佛教强调追求解脱和超越,通过修行来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自觉。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苦、集、灭、道」,即苦因缘生,集因缘起,灭因缘灭,道因缘成。

佛教的根本观念是「无我」,即认识到自我实际上是没有真实存在的,追求解脱也就是超越个人的欲望和執着,从而达到智慧和内心平静的境界。

佛教注重慈悲心和善行,强调不伤害他人,广泛行善,积累功德,追求菩提道。

佛教的这种思想理念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我认识到人生无常,世间的一切都是缘起的,要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内心的安宁,需要摆脱个人的欲望和執着。

最后,我想谈谈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道家强调自然和自由,追求道的境界和自我完善。

道家的核心理念是「道」,即道可道,非常道。

道家追求的是识别万物的本质和真理,并将之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关于儒道佛三家的评论

关于儒道佛三家的评论

关于儒道佛三家的评论儒道佛三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儒道佛三家的评论。

一、儒家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即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这种思想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关爱,也体现了社会和谐和稳定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还强调了“礼”的重要性,即礼仪、礼节、礼义等。

儒家认为,礼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是社会秩序的保障。

通过遵守礼节,人们可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此外,儒家还强调了“中庸”的思想,即不偏不倚、不过分、不过度。

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追求平衡和和谐的价值观,也体现了儒家对于人性的理解和认识。

二、道家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流派,它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宇宙的关系以及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即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

道家认为,万物都是由“道”所生,而“道”是永恒不变的。

道家还强调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即不干预自然、不干预社会、不干预他人。

这种思想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和谐、顺应自然的价值观。

同时,道家也强调了“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这种思想体现了道家对于人性的理解和认识,也体现了道家对于人生的智慧和理解。

此外,道家还强调了“养生”的思想,即通过修炼身心、调节情绪、保持健康等方式来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这种思想体现了道家对于生命和健康的重视和关注。

三、佛家佛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它强调的是解脱生死、超越轮回、达到涅槃境界的修行之路。

佛家认为,人生是无常的、痛苦的、虚幻的,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解脱生死、超越轮回、达到涅槃境界。

佛家还强调了“因果报应”的思想,即认为一切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原因和结果。

佛家认为,通过修行可以消除业障、减轻罪恶、积累功德,从而在未来的轮回中得到更好的果报。

对儒道佛三家的看法

对儒道佛三家的看法

对儒道佛三家的看法说起儒道佛三家,那可是咱们中华文化里的老三位了,就像家里那三样传家宝,各有各的韵味,各有各的讲究。

先说儒家吧,那可是咱华夏文明的根儿。

从小就听爷爷奶奶念叨,“人之初,性本善”,这不就是儒家教咱们的吗?儒家讲究的是仁义礼智信,做人的本分,处世的道理,全在这几个字里了。

你想啊,要是人人都能按这五常来,那世界得多和谐啊!儒家还提倡“学而时习之”,就是告诉咱们,学习得经常复习,这样才能记牢,知识嘛,得经常拿出来遛遛,别让它们生锈了。

咱们现在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就是从儒家那学来的。

再来说说道家,道家那可是讲究个自然无为,顺应天道。

你瞅瞅那《道德经》,说的都是啥?“道可道,非常道”,听起来就玄乎,但细品品,还是有道理的。

道家认为,人得跟着大自然走,别老想着逆天改命,有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也挺好。

就像咱们平时说的,“船到桥头自然直”,不就是这个意思嘛!道家还讲究个“知足常乐”,你看看现在社会,多少人为了钱、权、名,争得头破血流,其实呢,够用就好,多了也是累赘。

道家这思想,可真够咱们喝一壶的了。

最后说说佛家,佛家那可是讲究个慈悲为怀,普度众生。

一提佛家,我就想起那句“南无阿弥陀佛”,听起来就让人心里头暖暖的。

佛家告诉咱们,人生就像一场修行,得经历各种磨难,才能修成正果。

就像咱们平时说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佛家也是这个意思。

而且啊,佛家还提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说,人嘛,都有犯错的时候,但只要肯改,还是有救的。

这思想,可真够宽宏大量的。

儒道佛三家,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妙。

你说儒家太刻板,不懂得变通?那你可得学学道家的自然无为,顺应天道。

你说道家太消极,不懂得进取?那你可得学学儒家的积极进取,勇往直前。

你说佛家太超脱,不懂得世俗?那你可得学学儒家的入世为人,关心他人。

这三家,就像三味药,得根据不同的病情来搭配,才能药到病除。

咱们平时啊,也得学学这三家,别老钻牛角尖,得学会变通。

中国儒家、道家、佛家人生境界思想内容、划分标准的比较与启示

中国儒家、道家、佛家人生境界思想内容、划分标准的比较与启示

中国儒家、道家、佛家人生境界、思想内容、划分标准的比较与启示儒家:儒家的主要思想可概括为四个字,入世、治世。

儒家宣扬的是为人处世之道,全面描述了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其讲究持重、勤谨以及自省、中庸,体现了中正做事的学问。

这种心态,让人圆融通达,成为社会精英,利用自己的学识,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这个角度来讲,儒家学说是三大学说中最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学说,而其也是保持现有社会结构的基础上,最能巩固统治者地位的学说,所以我国封建时期都以儒家思想为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这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仁、义、礼、智、信,也是中国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中庸之道,为告诉人们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合理点维持各方面的平衡。

儒家文化总的来说是一种进取文化。

道家:道家的思想精髓在于,天人合一,无为而治。

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道家思想的重要性在于,其告诉了人们返本归真的途径,启迪人们如何认识天地、自然、宇宙、社会和自身。

道家不注重世俗的家庭美满与功成名就,而侧重个人的生命状态,崇尚个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道家是一种哲学而不是宗教,道家最能体现出西方的自然哲学与东方的人文哲学之间的不同。

包括治理国家,道家主张一切顺其自然,对百姓采取不干涉或少干涉的政策。

以无为为手段达到无不为的目的。

佛家:佛家的主要思想为:无缘大慈,通体大悲。

既入世,也出世。

入世,是为了挽救苍生;出世则是教一切众生,认识真谛,脱离苦海。

佛教的特点为“戒、定、慧”,其提倡戒欲行善,并且信三世、信六道、信善恶相报。

佛家力在帮助世人在世间摆脱种种烦恼,增加福慧,其也力求解释世外,帮助世人在离开世间时也能通悟与解脱。

佛家是唯心主义的一种代表,强调自身修养,讲的是超世,教人要深信因果,要得正知正见,超脱轮回,度己度人。

从这里来说,因果轮回是佛教强制人们戒欲行善的一种重要枷锁,也是佛教进行思想统治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教理念的分享心得体会

三教理念的分享心得体会

三教理念的分享心得体会三教理念,即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体系,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三大流派。

这些流派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文化和人们的思维方式,对我个人来说,也带给了深远的影响和启发。

首先,儒家理念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是“仁”,即对他人的关心和关爱。

这个理念使我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

儒家提倡的礼仪和孝道教育使我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明白了对父母的孝顺和对兄弟姐妹的亲情的珍贵。

在与他人交往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待人真诚,以诚待人。

在与同事、朋友和家人的交往中,我始终保持善意和诚实的态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努力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次,道家理念强调的是与自然的和谐与自由。

道家思想主张的是内观个体的内在本质、追求自然道德和人的自由境界。

这个理念使我更加重视自身的内心世界,注重心灵的成长与修炼。

通过阅读道家经典,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内心修炼的方法。

冥想、呼吸训练和自我反省成为我调整自己心态的有效手段。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逐渐学会放松自己的心灵,与内在的声音沟通,找到心的平静和自由。

道家教义中的“无为而治”也对我的思考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逐渐明白,有时候放弃控制,让事情自然发展,反而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

这个领悟让我在处理问题时更加冷静和灵活,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使自己心态更加平和。

最后,佛家理念强调的是内心的平和和慈悲心。

佛家教义中的慈悲和非攻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

在面对冲突和困难时,我尽量保持冷静和善意,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别人的过错,尽量不伤害他人。

由于平时练习冥想和正念,我能更加坚定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学会释放自己的痛苦和怒气。

通过嗅到自己的情绪和消极想法,我能过滤并替换它们,改变自己的心情。

这让我在迎接挑战时,能更加从容地面对压力,保持自己的内心平静。

此外,佛家教义中的般若智慧也对我的思考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法告诉我要面对现实,真实地看待事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比较儒道佛三家的人生态度,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儒家对你人生态度的影响一、儒家的人生态度:“入世”、“有为”、“现实”的人生态度(一)“入世”:所谓“入世”,就是表示儒家既不关注外在的自然的探寻,它也不关注向上的、向天国的追踪。

在方向上,既不向外,也不向上,它就是进入现实社会。

儒家创始人孔子有这两句名言:一是“未知生,焉知死?”,就是重视生命,不关注死亡以后的状态。

二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人现在这么郁闷烦恼,自己的事情还没治理好,搞这么多鬼事干吗?所以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这就是说到儒家的“入世”的情怀。

(二)“有为”:儒家强调“有为”,就是强调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与使命,重视为社会和他人贡献。

儒家对人生最大的启示就是它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孔子生前周游列国十四年,到处宣传他的思想。

时人评价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道不能干你还硬要干,就不是违反客观规律吗?这是对孔子的最大误解。

我们说,儒家精神的精彩就在于这番话。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当你的良知判断并确定一个一生将为此奋斗的境界,哪怕是在实现这个境界过程中遇到多少艰难困苦,在所不惜,不放弃这种努力,不放弃这种追求。

它展示的是一种百折不挠的韧性:理想暂时不能实现,但不停止努力,一旦时机成熟,这种理想就能实现。

有两句话最能代表着儒家这种有为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都是人的一个积极有为的一种行为方式。

那么我要问,为什么中国圣贤要让真正的君子这样呢?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

因为在中国古人看来,因为“天行健”,即自然的运行是刚健有为,因此人应该效法天道而自强不息。

所谓天道“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风雨博施,阴阳大化”,都是在这样运动着,生生不息啊。

中国哲学强调“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最重要的特性在于生生不息,人就应该向天道学习,君子要自强不息。

大地的品性是承载万物,君子要向大地学习,要宽容,要厚德载物。

我们经常谈到,一个人有多少成就,就看你的肩能担当起多少的责任,心胸能容纳多少事情。

德越厚,你担当的东西就越多。

叫厚德载物,这是典型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

(3)“现实”:重现实,就是关注生命,关注生命层次的提升,而不去玄思、探索一种神秘境界,这是儒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儒家立足于社会现实,注重对人自身的修养,强调家庭观念,以及对社会的改造。

这些现实的命题决定了其学说的“现实”性特征。

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入世”、“有为”和“现实”。

(二)“无为”。

道家的超世又和无为相联系。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他对知识、理性的东西,持超越的态度。

哲学上讲超越的概念,说无为而无不为,就是“因物之性,顺物之情,顺势而动”,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依顺事物的本性,依顺人的本性真情,依据本性和规律去办事。

这就叫无为。

因此,道家讲的无为,前面必须要有两个字加以规定,这就是“自然”。

所以我们在谈道家无为思想时,一般就说“自然无为”。

美国前总统里根曾经在国情咨文中引用过《老子》中的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

小鲜者,小鱼也。

从字面上看,治理大国就像烹饪小鱼一样,不要一下锅就动铲子翻搅,否则肉就要碎烂。

引申开来是说,治理一个大的国家,就是不要扰民,不要烦杂,不要朝令夕改。

换句话说,就是要顺应事物的本性而为。

这就是道家的无为。

它有一个超现实的意义和价值在里面。

(三)“超现实”。

道家的思维,说白了就是常人这样看,它就是不这样看。

哲学上叫超越常识的经验,这是道家的一个思想观点,应该说它的思想就是对社会的批判。

所以说,当我们读《老子》《庄子》就觉得有醍醐灌顶之感,非常的清凉,因为它追求的那是一种超越,追求的那是一种内心的浪漫,追求的那是一种空灵,追求的那是一种逍遥和自由。

所以,我们说道家的人生态度是“超现实”的。

佛家:“出世”、“空无”、“非现实”的人生态度(一)“出世”。

所谓佛家的出世思想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即超脱人世凡尘,不入六道轮回,超凡入圣。

具体来说,佛法又称出世间法,以出离世间,免除生死轮回为目的。

即所谓涅磐。

人生是苦是全部佛教的出发点,也是佛教对人生的一种根本态度。

人生是苦,不是说人生之中有痛苦,而是说苦是人生的根本体验和感受,有受皆苦,在现实生活之中,根本没有快乐可言。

佛教的这种人生观决定了它的出世倾向。

佛教的出世态度不仅否定人生价值,也对人生世界和现实社会进行彻底的否定。

出离轮回的佛国净土很难在现实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影像,佛教众生平等、自由自在的理想也根本无法在人间得以实现,因而只能通过离世出世的方式实现自己的追求,对现实社会只能采取批判和否定的态度。

佛教贬低人性、指出人的种种弱点是有自己的目的的,其目的是让人们认清自身的缺点,了知人身的无可爱乐,从而消除人对色身的贪欲,破除人的我慢自大,使人不再对现实世界产生留恋,厌弃世俗生活,出家修道。

因此佛教并非有意使人丧失信心,而是为了达到诱使众生出离世间的目的。

▪(二)“空无”。

佛教把一切物质现象(色法)归纳为四种基本要素,即坚性的“地”、湿性的“水”、暖性的“火”、动性的“风”,谓之“四大”。

四大皆空是指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身在内都是虚幻的。

在佛家看来,万物生死成坏的变动不居,即是“一切皆空”之本质表现或证明。

在佛家思想中,“空”不仅是普遍的现象,而且也是世界本体(诸如“佛性”、“实相”、“法界”)的最基本的特征或内涵。

(三)非现实。

佛家讲所谓非现实,就是说人在这个红尘世界,由于诸多污染,使其固有的本性不能呈现,而产生种种执着幻想、诸多痛苦烦恼。

所以佛教认为要把它解脱了,要把它超越了,要把它洗净了,这样就能离苦得乐,这是佛陀的本怀。

因此我们说,佛教之教义,就其本质而言是积极的,但是却又是非现实的。

▪从儒、道、佛三家的人生态度来看,不能武断说哪一个好,哪一个坏,而是各具千秋,各有所用。

用北宋一位皇帝的话讲,儒家是治国(事)的,道家是治身的,佛家是治心的。

因此,在中国长期的封建时代,历朝历代统治者大多兼而用之,用以奴愚百姓。

▪还有人认为:年轻时学儒,年老时学道。

年轻学儒,“儒”字拆开,是需要的人,积极入世,抱“修齐治平”之意,服务社会;年老学道,凡事看开,一切顺其自然,享受生活,度过幸福的晚年。

佛说,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担忧未来,不执着现在(名利),你的心灵就会平静。

运用禅的智慧,愿禅引导人们走出喧嚣,避开炎凉,脱离宠辱,以便活得轻松自在,智慧豁达。

一、“儒”“道”“佛”各自对人生的功效从精神层面上讲,中国传统文化即为“儒”、“道”、“佛”。

它们各自的功效为:儒——治世,道——治身,佛——治心。

(一)“儒”强调有为,即要做事情,这个世界中做事。

孔子说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兢兢业业,认为活着就是为了“做点什么”。

道家老子提出“全真保牲”,保持人的原始状态,生下来怎样就怎样。

(二)道家的终极追求为长生不老。

(三)“佛”的治心即是心里要想的升,世间万物都是“因缘和台”的,世事无常,每一个事物包括都为实体存在,像是芭蕉树,掰掉叶子什么也不是,人就是一副臭皮囊里面装了心、肝、肺。

任何事物都只是一个幻象,任何事得与不得都一样。

四)道教与佛教的区别是:道教相信“长生不老”,佛教相信人是会死的,道教说佛教是“死人宗教”,说自己为科学,而不承认自己为宗教。

道教的“长生不老”的追求是不现实的,是其最大理论障碍,道教把道家看实在了,将道家的思想实在化了。

道教想追求不死与道家,佛教都有区别,佛教理论就简单了,人死后或上天或下地狱,是不得而知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生境界是主要问题,其它问题都围绕它。

所谓“境界”,是一个很难清晰表述的概念。

文学上的境界,是通过几个有限的意象,以引起或达到突破这些意象的无限的意趣。

而哲学中所谓“境界”: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哲学境界的意味,它不是指向一个特定的领域,得到一个确定无疑的结论,而是通过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使人的心智更为健全,行为更加自然,在生命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愉悦。

真正有层次的人是不矫糅造作的,但我们却能感到特别,这就是一种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即中国哲学,中国哲学以人生论为主,尤其重视境界,也可以说,中国哲学的宗旨就是提高人生的境界。

如“天真”,天真一种浑沌状态,突破这种浑沌就回不去了。

西方哲学的特点“真”西方就是追求“真”,西方的境界是确定的。

2、功利境界,是指主体意识建立了,行为思想为主体服务。

“儒”讲应该,认为讲利是小人,儒家最着不起“讲利”,实际上功利境界可以看作是一种进步,主体意识到了。

墨家,法家主张功利境界,墨了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爱是一种功利,获利的爱,为了获利益而爱。

法家韩非子核心是功利境界,荀子是杂儒,汇集多门思想,集先秦之大成者,他的思想中也有功利因素。

3、道德境界即“我的是你的,你的还是你的。

:伦理与道德是有区别的,伦理是人伦关系有相对客观化,古化五伦,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是以血缘为基础的,而道德则以伦理标准,是纯粹的主观化。

主张人是道德化的存在,存在”仁“的人,无“仁”则非人。

4、存在境界,即主客体另一层面上达到一种交融,更自然,更健康,更理想,这是“道”与“儒”的共同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