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物价与白银价格

合集下载

清朝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多少钱?看完涨知识了!

清朝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多少钱?看完涨知识了!

清朝的⼀两银⼦,相当于现在的⼈民币多少钱?看完涨知识了!
⾸先,民以⾷为天嘛,⼤⽶这个最基本的主⾷可以作为第⼀个来对⽐,清朝从建⽴到消失总共
历经了276年,共有12位皇帝,在有些皇帝的治理下经济繁荣,⽐如说从康熙到乾隆这段时间,
国家发展繁荣,⼤⽶是3⽄20铜钱,在当时银⼦兑换铜钱的⽐例是1⽐1000,⽽现在⽶价是3元
⼀⽄左右,也就是450元左右就相当于是⼀两银⼦的。

但在之后,由于各项因素,银⼦的价值⼜有所下降。

但是这个下降还是⽐较适中的,并没有达
到⽆法控制的地步。

基本的⾷物对⽐完成后,我们来看下清朝和现在的⼯资的⽐较,先看看普
通的⼈们的,当时的⾸都⼈民年薪是24两-36两,正处于能吃上饭,穿上⾐的时候,和⼩康⽣活
差距还是相当⼤的。

当然了各地的银⼦的购买⼒也不⼀样,古代的银⼦在交易的时候都需要到钱庄兑换当地流通的
碎银钱币,银⼦换银⼦也是常事,所以想要知道古代⼀两银⼦等于现在多少钱就要按地区来
说,⽽⼩编上⾯所说的是京城的物价,也就是北京地区的。

所以总的来说,不同朝代都有属于⾃⼰的价值尺度,⾃然⽽然衡量出的价值也有差距。

⽆论是
从⼤⽶的购买⼒来计算,或者其实因素也罢,都代表了我们国家每个时期的发展成果以及当时
的⼈民⽣活⽔平,能够清晰地反映出现代社会的繁荣与富强。

好了⽂章到这⾥就结束了,那么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古代一两等于多少文]中国古代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钱?

[古代一两等于多少文]中国古代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钱?

[古代一两等于多少文]中国古代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钱?篇一: 中国古代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钱?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现在很多人其实是毫无概念的。

特别以目前热播的不少古装电视剧为极端:其中居然出现“两个馒头一碗汤5两银子”、少奶奶一次赌博输掉一千万两银子”等等荒唐透顶的情节,甚至包括了金庸这样的大师似乎也对银两的货币价值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大家都该记得郭靖初遇黄蓉,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一结账,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

看过一些古籍就可以发现,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其实相当的高。

《红楼梦》里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24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

要知道刘姥姥家当时也算中产阶级的,有房有地还雇得起工人丫头,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20两银子,千恩万谢的。

《明史》里也提到七品知县一年的正当俸禄只是45两白银。

而《射雕》时代在南宋中晚期,白银流通量还低于明清,其价值只能更高才对,这19两多一餐饭,不管是怎样难得的美味佳肴都似乎太过分了。

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那么现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对中国人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

以下采用太平年间的大米物价记录为标准,进行一个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银两的货币价值答案。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

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

由于《红楼梦》故事虽以清朝为原型,生活状况却以明朝为蓝本,姑且以明朝的银两价值计算,刘姥姥拿到了一万三千多元的过年费,当然很高兴了;而郭靖则付出了超出一万二千元人民币一餐饭钱,还是在张家口这样一个小地方,太夸张了吧。

郭靖就算傻,但穷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钱的价值,黄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这一宰吧。

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购买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了。

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在许多古装影视作品和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会提到“一两银子”这个货币单位。

那么,一两银子到底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得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咱们得了解一下古代银子的购买力。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银子的价值是有所波动的。

就拿明朝来说吧,那时一石米大概卖一两银子,而一石米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 1888 斤。

咱们现在一斤普通大米大概几块钱,如果按照 3 元一斤来算,1888 斤大米就约等于 5664 元。

这么看来,明朝时期的一两银子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 5664 元。

但这只是个大概的估算,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因为古代的物价水平和现在有很大的差别。

比如说,在古代,粮食可能是人们最主要的消费支出,而现在,我们的消费种类繁多,除了食品,还有住房、交通、娱乐等等。

再来说说清朝。

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有所下降。

那时候,一个普通老百姓一年的生活费用大概十几两银子。

如果按照现在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基本生活开销几万元来算,一两银子可能就相当于现在的几百元到上千元。

然而,仅仅从物价来推算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还不够全面。

我们还得考虑到货币的发行量和经济发展水平。

在古代,银子的开采和铸造相对有限,货币的总量不像现在这么庞大。

而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完善,货币的供应量大大增加。

另外,不同地区的物价也有很大差异。

在古代,大城市和偏远地区的物价就有很大不同。

同样是一两银子,在京城可能买的东西就没有在小县城多。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银子本身的纯度和重量标准。

古代的银子纯度参差不齐,而且称量标准也不是完全统一的。

这也会影响到它的实际价值。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一两银子的价值是不断变化的。

它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如果要给出一个非常精确的换算比例,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两银子的价值相当于现在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一万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一万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一万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清朝一万两银子在现代的话大概折合人民币二百万左右,甚至更多,在清朝中晚期的时候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之间,换算一下就是二百多万,实际上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比220多很多。

在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是现在的94.4公斤,一两银子可以买接近四百斤大米,所以在按现在大米的价格换算明朝时期的一两银子是现在的人民币660元左右,清朝的价格和明朝的相差较大,清朝时期一两银子价值在150-220之间。

一两银子在唐朝的时候购买力更高,唐朝的一两银子可以折合成1000文铜钱,买200斗米,相当于现在人民币的4000多元。

后来通货膨胀以后,一两银子折合人民币2000多元。

宋朝时期的算钱的方法十分的混乱,金钱的价值多变,宋朝时期的里的一两银子折合现在的人民币大约是600-100元左右。

清朝时候的一两银子,到底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今天总算知道了

清朝时候的一两银子,到底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今天总算知道了

清朝时候的⼀两银⼦,到底相当于现在多少⼈民币?今天总算知道了清朝是⼀个距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不过我们对它了解的主要途径还是从各类书籍作品上看到的。

这些作品的真实性咱们暂且不提,不过确实给我们营造了⼀种清朝⼈⽣活的环境,让我们对这个既熟悉⽽⼜陌⽣的时代有了⼀丝向往之情。

在那个时代,没有银⾏卡也没有⽀付宝,所有的交易都是凭着⼀张张的银票和⼀块块的银⼦,不仅携带不便,⽽且还⼗分危险。

在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什么什么赏银⼏百两的情节,到底这些银⼦能值多少钱呢,我觉得那些导演⼼中应该也没有定数,那么今天我来给⼤家来分析⼀下吧。

由于清朝前中期,中国还是⼀个较为稳定的农业社会,货币的购买⼒⼀般不会有太⼤的变化,根据乾隆时期的国家统计可得知,每⼀⽯的粮⾷⼤约是“银⼀两四钱六分”,⼤约是银每两换钱⼀千⽂,最后根据单位进⾏推算,⼀⽯的粮⾷⼤约是现在的70公⽄左右,⽬前国内杂粮价格取平均⼀般是两⼈民币可以买得⼀公⽄。

这样看来,在清朝较为稳定的前中期时,⼀两银⼦⼤约时170元⼈民币左右,由于清朝当时的冶炼技术并不好,⽽且农业⽣产率也极低,再加上历年的⽔涝灾害,⼀两银⼦能有这么贵的价格便也不⾜为奇。

当时的普通⽼百姓⼀般都是论姓⽒群居,⼀⼤户⼈⼝⼀般⼀个⽉两三两银⼦就可以温饱,也就是说,当时⼀户⼈家⼀个⽉的最低⽣活费⼤约在三四百块钱左右,这是我们当今社会所做不到的,就算是个在校的学⽣,⼀个⽉也要千⼋百块钱才能吃饱饭。

再打个⽐⽅,在当时的京城买⼀套屋⼦只要15两银⼦左右。

京城这⼨⼟⼨⾦的地⽅,如今要是在买个房⼦,没个⼏百万你还真别打这个念头。

在清朝后期,由于鸦⽚战争导致国门被打开,⼤量⼯业⾰命的产物涌⼊中国,导致许许多多的⼩⼿⼯业者以及商⼈破产,农业经济也⾯临奄奄⼀息的场景。

⼀直到后来开始和帝国列强作战,⼀直在不停的割地赔款,甚⾄在庚⼦之乱之后,⼤清要以国家进出⼝税收为抵押来偿还帝国主义的赔款,那时候⼈民的⽣活可谓苦不堪⾔,⽩银的购买⼒猛跌不⽌,到1900年清朝神机营的推算,⼀两⽩银差不多已经到现在的⼤约100元左右,让⼈⼗分叹息。

清朝一两银子在古代的购买力

清朝一两银子在古代的购买力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所以清朝时期的购买力与古代相比有所不同。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文献和资料,对清朝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做一定的估计。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清朝时期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是非常复杂的,因为不仅受到通货膨胀和物价波动的影响,还受到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市场变动的影响。

所以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只能对大致的购买力进行估计。

清朝一两银子是指一个标准的清朝银币重量,它等于37.2克。

在购买力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一两银子可以购买的物品和服务的价值,来估算其购买力。

首先,我们可以比较一两银子的价值与当时的薪水水平。

根据历史记录,清朝时期普通百姓的薪水一般为每年几两白银。

这意味着一两银子相当于几个月的薪水。

而在清朝时期,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非常低,他们的主要支出是粮食和布料。

根据当时的历史记录,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两到两两的大米或小麦。

而一匹普通的布料的价格大约为十多两银子,所以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两匹布料,用来制作衣服。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一两银子与当时的房屋价格,来估算其购买力。

清朝时期,人们大多住在砖木结构的房屋里,一两银子可以租到一个月的普通住宅,也可以购买一间不太大的住宅。

此外,清朝时期的物价还受到了政府的调控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在一些地区,如京城北京,由于官府和富商的竞价,物价水平相对较高。

而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商业中心,如上海、广州等地,物价也相对较高。

相反,在一些边远山区,物价相对较低。

由于清朝时期的通货膨胀和商品价格波动,一两银子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的购买力会有所差异。

而对于不同层次的人来说,一两银子的购买力也是不同的。

总的来说,一两银子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足以满足一个普通家庭一个月的生活费用。

综上所述,清朝一两银子在古代的购买力是相当可观的。

尽管我们无法准确地估计其购买力的具体数值,但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当时的薪水水平、粮食价格、房屋租金等因素,大致了解一两银子的购买力。

清朝一两银子可以购买到几个月的薪水,大约可以购买两两的粮食或两匹布料,还可以租到一个月的房屋。

关于鸦片战争前银贵钱贱变化的探索

关于鸦片战争前银贵钱贱变化的探索

关于鸦片战争前银贵钱贱变化的探索【内容摘要】鸦片战争前夕,银贵钱贱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以往以清政府定例银一两兑制钱一千为参照系数来说明鸦片战争前银钱比价的上涨幅度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它忽略了银钱比价中市价与例价的区别;银贵钱贱现象产生的时间也被人忽略。

比较嘉、道以来市场上银钱比例的变化,可以认为银贵钱贱开始于乾隆中期,而不是与鸦片走私贸易泛滥同时出现;这一货币经济现象产生于中国社会经济内部的发展变化,而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是鸦片走私贸易导致白银外流引起的。

鸦片战争前夕,银贵钱贱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动摇着清王朝的统治。

无论是当时的人们还是目前的史学界,普遍认为,鸦片走私猖獗,白银漏卮外洋,是导致这一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与此同时,人们却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即鸦片战争前夕的银贵钱贱产生于什么时间?它是与鸦片走私贸易泛滥同时出现呢?还是早就出现了呢?也就是说,它的产生是鸦片走私贸易导致白银外流引起的?还是由于中国社会经济内部的因素引起的?弄清这一问题,既有利于我们全面地揭示银贵钱贱产生的原因,准确地判断银钱比价上涨的幅度,又有利于加深我们对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了解。

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清代币制因循明代,实行银钱本位并行的货币制度。

在日常经济生活中,大数用银,小数用钱,作为一般商品的等价物,二者在商品交换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但清代银钱之间的比价却比较复杂,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有不同的比价形式。

归纳起来,有三种类型:一是"例价",即定例。

为清政府规定的银钱比价。

清初政府力图通过行政手段,使银钱比价整齐划一,明确规定"每钱一千,值银一两"[(1)],让人们遵守执行。

但清代币制是与自然经济相适应,以块状形式流通于市场,具有轻重互异、成色不齐、大小不一等缺陷。

因此,在价值规律作用下,这一定例形同虚设,从它制订之日起,基本上没有执行过。

古代的一两银子是现在的多少钱

古代的一两银子是现在的多少钱

古代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唐朝一两银子相当于2000元人民币左右浮动;
宋朝一两银子相当于1500元人民币左右浮动;
明朝一两银子相当于600元人民币左右浮动;
清朝一两银子相当于200元人民币左右浮动;
每个朝代的物价不同,百姓的购买力也不同。

但是粮食是每个朝代的老百姓都要吃的,所以用大米的价格来衡量白银的价值最为妥当。

唐朝,物质丰富,尤其以贞观年间为最,大米很便宜,五文钱就可以买一斗,而一千文就是一两银子,可买两百斗米,则唐朝的一两银子相当于2000元人民币。

宋朝,由于战争的关系浮动较大,宋初三十文约可买米一斗,而宋朝是两千文一两银,也就就是说一两银子可以买四石左右的大米,则宋朝的一两银子相当于1500元人民币左右浮动。

明朝,史料记载,一两银子可买中等大米二石,一石约为九十五公斤,所以明朝的一两银子相当于600元人民币左右。

清朝,由于外国的冲击,所以白银比起明朝贬值不少,约一两银子相当于200元人民币左右。

清朝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清朝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清朝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在关于清朝时期的电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里面的人物动不动就拿出一大锭银子狠狠的砸在桌子上叫店小二赶紧上菜。

吃个饭就要花这么大一锭银子,那么清朝时期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呢?
清朝康熙到乾隆年间,每升最优质的大米价格在10余文(1两银子等于1000文)。

据《清会典》记载计算,当时的1升相当于现在的1.5斤,也就是说,1两银子足以买150斤最优质的大米。

如果以现在每斤米3元人民币计算的话,那康熙到乾隆年间的一两银子就相当于现在的450元。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清朝时期一石相当于现在的156.45斤。

换算下来,当时的一两银子可以购买107斤左右的粮食。

还是以每斤粮食3元人民币计算,光绪年间的一两银子就相当于现在的321元。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当时的房价。

由于清朝人不研究房价,所以查不到系统的材料,只能找几个例子来说明。

乾隆十三年,北京内城新帘子胡同(长安街南,新华门与和平门之间),四间瓦房70两。

道光十八年(1838年),天津人任秀坡花200两银子,在北京买下一套四合院。

然后加盖一间客房、一间门楼、三间书房、三间板房,总共投资了350两。

几年后,任秀坡又将这套四合院以600两卖出。

用大米来换算的话,当时只要用10500斤的优质大米,就可以在北京市中心买一套普通的民房(四间瓦房)。

但要是在现在,10500
斤优质大米,在北京市中心恐怕连半个平方都买不到。

在古代,一两银子、一文钱等于现在的多少钱?

在古代,一两银子、一文钱等于现在的多少钱?

在古代,一两银子、一文钱等于现在的多少钱?在古代,一两银子、一文钱等于现在的多少钱?看什么时候了。

还得看这一两银是银元还是银锭,成色如何,打的是谁家的记号(官银还是私银)。

建议找一下《江苏历代货币史》,里边有从清中期到民国各个时期的换算比例。

就其购买力来说,一两大概合人民币200员~~按时期而不同,比如明朝,洪武9年是米一石等于银一两,洪武30年是米一石等于银半两,等到正统时期就是米一石等于银2钱5分。

可以自己根据那时的米价和现代的米价折算购买力,一石为120斤。

通俗的来说:400块近代币制可是一大门啊,不光是银圆,就连铜板也分许多种,要说清楚一本书都不够以下的“=”号是“相当于”,而不是绝对的“等于”。

这种“相当于”的关系是日常习惯上的,而不是以某种价值为标准的。

五铢钱=5角一文钱=5角一两银=一千文钱=50元一两金=一千两银=50,000元我过去在北京财政工作过,我自己经手拨出的资金就动不动1千万2千万的,按照楼上说的一两银=一千文钱=50元,就是20万两银子或者40万两银子。

而我经手的只是一个市的财政的某一个处的一个具体部门,整个处的规模,整个市的规模要比这大多了。

至于曾国潘,他经手的是全国的大部分的军事经费,20万两银子实在是小意思。

你不能拿我们个人的收入支出来和国家的收入支出比。

清朝中期,一两银子可以买一石米(100斤)还加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这样算起来,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200元人民币还多。

但是实际购买力肯定还高,当时的粮食可不像现在这么便宜。

可不可以按银的市价来算啊。

就算一克10元,50克也有500元了吧。

赔款X亿两白银?毛1两银子等于100吊钱,1吊等于100文,康熙年间1文能买两个烧饼1两银子=100×100×2=20000个烧饼????太夸张了吧,清代银-钱对比不固定,官家一般是750-1100,1200,康熙时一个一品京官一年的才180两(不贪污,受贿);一个西山锐键营的骑兵才5两,如果这样,看来真的是要喝粥了。

一两白银在清朝时等于多少今天的人民币

一两白银在清朝时等于多少今天的人民币

一两白银在清朝时等于多少今天的人民币一两白银在清朝时等于多少今天的人民币, 清朝一两白银等于现在多少人民币?还有黄金一两又是多少?清朝金与银的值比为一比八,一两黄金换八两白银。

现在国际的金、银价对比大约是1:65、66 左右,所以不能以现在的白银价格看过去的白银价格。

但这其中黄金的价值到是从清朝到现在一直保持一定的平稳性,所以要了解过去白银的真实价格,可以用今天的黄金价格以1:8 来换算。

最近的黄金价格大概每两在¥5800 到¥ 6200 左右,就以6000 元来换算吧,6000 除以8 等于 750。

所以清朝时期一两白银大概等于现在的¥750元。

但请注意,实际上一两白银在清朝的购买力要比今的750元大的多,而不同的地区其购买力也不尽相同,就如同今天100元人民币在北京与乡下的购买力是不一样的一般。

可以这么说,一两白银在清朝时至少等同今日的¥750元。

举例:清末修建正阳门的43万两白银就等于今天的322,500,000元人民币。

五百两银子等于37万5千元人民币,内联升一双布鞋在前清时卖16两,等于今天12,000元,同样的布鞋在今天的内联升只卖170元,修建颐和园用了五佰万两白银,庚子赔款赔了列强4亿5仟万两白银。

清朝一两黄金多少克:古代的半斤是8两,也就是说1斤是16两,1公斤是32两,32两=1000克,1两=31.25克。

一两黄金等于多少白银,等于多少现在的人民币啊?下面这段是搜到的资料主要是计算北宋时期的贵金属你可以重点看一下《潜规则》的那部分因为《万历十五年》和《潜规则》都是明史的研究著作古代的金银铜等货币的购买力一直是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

这部闲话水浒也将宋代的货币转换成今天的人民币以符合现代语境。

无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货币的专家,要完全精确的换算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里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估算数字,让读者可以有个基本的概念。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

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

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

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影视剧里经常有古人花银子的场景,那么一两银子值今天多少钱呢?我们来具体算算。

古代的度量衡与今天不一样,明清时的一两大约合37克。

今天纯银的价格每克约3.5元,仅从银子价格考虑,一两银子大约值今天的130元。

然而,这种单纯用银价来衡量的方式是不能反映古代银子的价值的。

白银的开采难度古今差距很大,市场投放量和稀有程度也不一样。

我们应该衡量的是古代银子在当时作为货币的购买力,而不是单纯的白银价格。

衡量购买力,可以找一些古今都有的商品作为衡量中介。

先看看宋朝一两银子的购买力。

宋朝市场上流通的主要是铜钱,一贯铜钱等于一两银子。

一枚铜钱为一文,一千文为一贯。

因为古人用绳子贯穿一千枚铜钱的中孔后拴在一起,所以叫一贯钱。

因此古人用成语“腰缠万贯”形容富有。

然而宋朝的一贯钱经常“缺斤短两”,因为一千文太多了,使用时很少有人当面清点。

这就使贪婪者有空子可钻,事先偷偷在一贯钱里拿出来一些,以少充多。

后来,大家为了避免吃亏,也都跟着这么干。

时间长了,就慢慢形成了定制,一贯只剩下七八百文,这就是宋朝的“省陌制”。

省陌制的问题学界也在争论,没有定论,咱们姑且还是按照一贯一千文来计算。

宋仁宗时期,米价是六七百文一石。

今天我们吃的普通散装大米,超市的价格是三四块钱一斤。

宋代的一石约合今天的118.4市斤,一石米在今天值450元左右。

也就是说,宋朝的“六七百文”相当于今天的“450元”,算下来一文钱差不多是0.7元,一两银子差不多合700元。

我们再找几个衡量中介来检验一下。

《东京梦华录》是一部记录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社会生活的文献,书里说东京汴梁的夜市卖一种叫“炒肺”的小吃,一份不过二十文。

这个炒肺,应该类似于今天的羊杂汤或卤煮之类的小吃。

今天北京街头大排档的这种小吃价格,应该在15元左右。

算下来,一两银子合750元左右。

这个结果,跟刚才用米价衡量的结果差不多。

宋朝笔记小说《青琐高议》记载:庆历年间,“都下(都城)马吉以杀鸡为业,每杀一鸡,得佣钱十文,日有数百钱”。

以前清朝时候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以前清朝时候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以前清朝时候的⼀两银⼦相当于现在多少钱?清朝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推算古代⼀两银⼦值现在多少钱,⼤多使⽤当时的⽶价来折算。

折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古今度量衡的变化,⽐如清代⼀两约为36.9克,⼀⽄等于16两,⼀⽯等于120⽄。

换算⼀下可知,清代⼀⽄约为590克,⼀⽯约为现在的142市⽄。

清代从1644年到1911年,⼀两银⼦的价值是变化的,⽽且很悬殊。

康熙在位的前四⼗年中,⽶价低廉,⼀⽯⽶值铜钱五六百⽂,按当时的⽐价,约合半两银⼦。

⾄后⼆⼗年,⽶价暴涨⾄⼋九百⽂⼀⽯,折合银价也升为⼀两。

清代⼀⽯⽶的重量,约为今天142市⽄。

按当下的普通⽶价每⽄⼈民币3元计算,⼀⽯⽶的价格约合426元。

照此推算,康熙前四⼗年⼀两银可买两⽯⽶,折合⼈民币近852元。

那时银⼦的购买⼒,实在⾼得吓⼈。

不过⾄康熙后⼆⼗年,由于⽶价狂涨,货币贬值,⼀两银的实际价值已贬为426元。

乾隆初,⽶价涨⾄每⽯1.2两⽩银,⼏年后⼜涨⾄每⽯1.7两,算了⼀下,⼀两银⼦可以买80多⽄⽶,约合250元。

这意味着银价愈发跌落。

中国第⼀历史档案馆收藏的晚清粮价单显⽰,光绪三⼗三年(1907)顺天府⽶价,每⽯最低2.6两,最⾼5两,如果取中位数每⽯3.8两的话,⼀两银⼦只能买38⽄⽶,约114元。

清代的⼀⽄约590克,按照16两制,⼀两约为36.9克,近期的⽩银价格约为每克3.5元,按清代的⼀两,约为130元,已经与清末⾮常接近了。

如果拿着同样的⼀两银⼦,在清初是值钱的,购买⼒也⾼。

这⼀两银⼦放在清末,相对于清初来说,已经贬值了好⼏倍。

《红楼梦》中,刘姥姥带着孙⼦板⼉到贾府“打秋风”,王熙凤送给刘姥姥20两银⼦“给孩⼦做件冬⾐”,这以清初的背景来看,就是很阔绰的了,⾜够⼀个农村家庭吃⼀两年。

导致清代物价飞涨及银价跌落,后世分析是与连年灾荒、⼈⼝增长、货币供应量过⼤有关。

在清朝的时候买个四合院要多少钱?当时的一两银子等于现在的多少钱?

在清朝的时候买个四合院要多少钱?当时的一两银子等于现在的多少钱?

在清朝的时候买个四合院要多少钱?当时的一两银子等于现在的多少钱?不同的时期价钱也不一样。

由于清朝人不研究房价,所以查不到系统的材料,只能找几个例子,不知道是否能全面反映出当时的情况:例一:乾隆十六年(1751年),天津丁予范在刘家胡同二道街买了一块地,盖了一处四合院,这四合院占地近一亩,盖了10间房,连买地带盖房,花了180两银子。

例二:道光十八年(1838 年),天津任秀坡花200两银子,把丁予范在刘家胡同二道街开发的这套四合院接了下来,加盖一间客房、一间门楼、三间书房、三间板房,总共投资了350两,最后卖了600两。

例三:乾隆十二年,北京内城西北角太平湖东(新街口),七间半85两。

例四:乾隆十三年,北京内城新帘子胡同(长安街南,新华门与和平门之间),四间瓦房70两。

例五:康熙五十七年(1718),北京大兴县北城日南坊(坊名“日南”,相当于某某街道)有一所楼房出售,该房临街,下面两间开店,上面两间住人,楼后加盖厢房一间,合计5间房,卖了210两(参见张传玺《中国历代契约汇编考释》)。

例六:乾隆五十八年(1793),安徽休宁县二十一都二图(“都”相当于乡镇,“图”相当于行政村)也有一所楼房出售,不临街,但宅基较大,房子共4间,卖了270两(同上)。

例七:咸丰七年(1857),浙江山阴县三十六都三图有人卖房,共计平房3间,卖了60两(同上)。

(备注:按每间大约15平方算)关于当时一两钱等同于现在多少钱,说实话我感觉用米价来衡量两和现代货币的价值是最适合的。

比如按清乾隆年间算,粮价大约15文钱/升。

一升米据说大于1斤,不到1.25斤,按照最多1.25斤来算,现今超市的米价1.8元/斤,则一升米价格为2.25元/升。

1两银合1000文,1000/15×2.25=150元,清乾隆的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150元。

不同时期具体情况不同,但最多最多在清朝一两银子等同于现在230元左右,也就是说清代一两银子等同于现在150-230元左右。

在清朝,有1万两白银属于什么水平?

在清朝,有1万两白银属于什么水平?

在清朝,有1万两白银属于什么水平?那得看在清朝的什么时候了,就算是现代,二十年前的一万元与现在的一万元也不是一个水平,甚至差得相当远,这还是比较平稳的发展情况之下,要像是有些通胀或者通缩剧烈的地方,那差得就更远了。

以物价水平来衡量清代的白银购买力衡量货币到底是什么水平,就是想要看看它的购买力到底如何,而想要看购买力如何,主要就要从当时的物价水平来看,而清朝两百多年里,不同时期的物价水平也完全不一样。

清朝初期,经历了长期的战乱,所以当时的生产力比较滞后,各种物资都比较匮乏,这般情况之下,各类物价都比较高。

《榕城纪闻》之中,记载福建福州在顺治五年,大米的价格是每斗三钱,康熙元年,大米每斗价格涨到了八分银,肉为每斤七分银,基本上所有的商品价格,相对于顺治时期都有所上升。

直到清朝逐渐稳定之后,生产力水平不断恢复,物价水平才逐渐回落。

整体来说,清朝在康熙后半期到乾隆前期这段时间,整体物价水平都比较低,而白银的购买力也比较强。

然而在那之后,清朝的经济就开始一落千丈一泻千里,康雍乾时期,大米每石最多也只不过1两白银,大约150斤,而到了咸丰之后,大米价格已经涨到了2两白银以上,光绪时期,尤其甲午海战之后,更是暴涨到了近6两白银,八国联军打来之后,涨到了10两。

物价高低起伏,收入长期处于低线古代也没人去统计百姓各行各业的工资收入水平,所以能够明确的收入,也只有朝廷的俸禄。

清初时期,一品大员每年的俸禄也仅有180两白银,这个水平可以说相当少了,随着清朝江山坐稳,俸禄开始大幅攀升,雍正时期还出现了“养廉银”。

按照品级的不同,养廉银等俸禄之外的收入水平,大多也是完全不同,以正二品的江苏巡抚为例,其每年的俸禄是155两,但养廉银却高达1.2万两,而正四品的道员,其年俸为105两白银,而养廉银也有2000两,正七品的知县,年俸为45两白银,养廉银在1000两以上,通常不超过2000两。

除了官吏之外,还有很多吃朝廷俸禄的宗室成员,按照《清会典》记载,清朝和硕亲王年俸白银1万两,大米5000石,亲王世子年俸白银6000两,大米3000石,多罗郡王年俸5000两,大米2500两,诸如此类,到了最低的辅国公,年俸500两,大米250石。

晚清汇率

晚清汇率

晚清汇率1英镑=7.32238克黄金1法郎=0.2903225克黄金1美元=1.50463克黄金1德国金马克=10德国马克=3.58425克黄金1卢布=0.774234克黄金1日元=0.75克黄金1库平两白银=37.3克=(甲午时金银比价1:20)1.865克黄金=(1900年后金银比价1:35)1.065克黄金1比索=0.507816克黄金以下数字均四舍五入后为1英镑=25法郎=5美元=2德国金马克=20德国马克=9卢布=10日元=4库平两(1894年前)=7库平两(1900后)=14比索按照西历本年五月二十九日,即中历四月十二日上渝,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

此款系西历一千九百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即中历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一日条款内第二款所载之各国、各会、各人及中国人民之赔偿总数(附件十二)。

甲、此四百五十兆系照海关银两市价易为金款,此市价按诸国各金钱之价易金如左:海关银一两,即德国三马克零五五;即奥国三克勒尼五九五;即美国圆零七四二;即法国三佛郎克七五;即英国三先令;即日本一圆四零七;即荷兰国一弗乐林七九六;即俄国一鲁布四一二,俄国鲁布按金平算,即十七多里亚四二四。

由以上资料可知,在1901年,中国1海关两=3.75法郎,0.15英镑(1英镑等于20先令)。

佐证了法郎和英镑25比1的汇兑比率。

《马关条约》赔款是用库平银第四款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该款分作八次交完。

第一次五千万两,应在本约批准互换六个月内交清。

第二次五千万两,应在本约批准互换后十二个月内交清。

馀款平分六次,递年交纳,其法列下:第一次平分递年之款,于两年内交清。

第二次于三年内交清,第三次于四年内交清,第四次于五年内交清,第五次于六年内交清,第六次于七年内交清。

其年分均以本约批准互换之后起算。

又第一次赔款交清后,未经交完之款,应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但无论何时应赔之款或全数或几分,先期交清,均听中国之便。

清朝皇帝吃一枚鸡蛋,内务府报价30两白银,相当于人民币6600元

清朝皇帝吃一枚鸡蛋,内务府报价30两白银,相当于人民币6600元

清朝皇帝吃一枚鸡蛋,内务府报价30两白银,相当于人民币6600元清朝皇帝吃鸡蛋很奢侈?一枚鸡蛋要价30两,相当于人民币6600元作为古代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一直都是锦衣玉食、至高无上的代名词。

但到了清朝,皇帝却变得及其可怜,全因这物价太贵了。

作为民间最平常不过的鸡蛋,却在皇宫摇身一变,成为极为奢侈的食品,而在清朝民间市场上,一枚鸡蛋的价格最多也就几文钱,可到了皇宫,价格直接翻了百倍千倍,成为连皇帝吃一枚,都要无比珍惜的食品,这是为何呢?其实,早在清乾隆年间,皇宫内的鸡蛋就已经是奢饰品了,至于为什么?乾隆没吃一枚鸡蛋,内务府给他的报价就高达30两白银。

而清朝的一两白银,约等于今天的220元人民币,也就是6600元一枚鸡蛋,而到了道光年间,由于皇帝生活相对节俭,平常很少吃鸡蛋,但内务府给出的报价,依旧是一枚20多两白银也就是4400多元,这价格依旧高的离谱。

而到了清朝光绪年间,一枚鸡蛋的价格被内务府定为34两白银,也就是今天的7480元一枚,这样是放在现在绝对是奢饰品,一般皇帝每天早晨都要吃一两枚鸡蛋,而这无疑就是在吃钱。

也许此时就有人要问了,一枚鸡蛋的价格竟贵得如此离谱,作为皇帝就没怀疑过吗?其实,作为一个常年身居在皇宫内的人,皇帝还真不知道鸡蛋的价格究竟是多少,虽然也曾有过怀疑,但每当询问大臣时,他们也都闭口不言,这是为何呢?乾隆皇帝有次吃早饭时,召见了一位名叫庄士敦的大臣,就曾拿着鸡蛋问他:爱卿可曾吃过这个?毕竟在乾隆眼中,鸡蛋可是奢侈无比的东西,一般人应该吃不到这东西。

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庄士敦竟回答自己吃过,而且一天就能吃4个,这一下可把乾隆皇帝吓坏了,连忙问道'这一枚30两白银的鸡蛋,你一天吃4个?庄士敦听后顿时反应过来,自己闯祸了,连忙补充道:皇帝您吃的是特工鸡蛋,一枚30两白银,而我吃的是坏鸡蛋,所以才几文钱一个。

听完这句话,乾隆皇帝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而后来的光绪皇帝,也曾因鸡蛋询问过自己的老师翁同龢,问他有没有吃过鸡蛋。

清朝时期的一两白银,折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大概是多少钱?

清朝时期的一两白银,折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大概是多少钱?

清朝时期的一两白银,折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大概是多少钱?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朝前中期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励精图治,社会发展趋于平稳,民生经济得到大幅度提高,史学家将这段时间称为“康乾盛世”。

这一时期,白银作为清朝的主要货币流通于市面。

那清朝的一两白银,折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大概是多少钱呢?我们以清朝中期举例,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康乾盛世期间,市面上一升优质大米的价格在10-15文钱,一两银子等于1000文钱,一升米等于1.5斤。

也就是说,清朝中期的一两白银可以购买150斤优质大米。

买过粮油米面的朋友应该会了解,各地大型商超出售的东北优质五常大米,每斤价格约为5~5.5元一斤。

按照等量米价换算,一两白银折合750元人民币左右。

根据经济学定律,比较不同时期货币的购买力,需要结合当时实际情况,还有恩格尔系数与相对购买力才能得出相对靠谱的汇率。

既然使用米价换算不靠谱,那我们再通过房价进行换算。

史书记载,清乾隆年间,北京西城区有一套14间房子的四合院对外出售,买家花了600两白银将其购得。

现如今一套北京西城区的四合院,价格绝对不会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

通过这么算,清朝中期的一两白银最少相当于现在的50000元人民币左右。

不过,按照房价换算同样有些不切实际。

再结合当时清朝的国家年税与劳动者的实际报酬,还有生活必需品消费来计算当时的白银到底有多值钱?清朝中期,国家每年税收大概在八千万至九千万两白银徘徊。

到了清朝后期,国家每年国家税收提升到1.2亿两白银左右。

我们取个中间值,假设清朝中期国家每年税收大概是一亿两白银。

2018年,中国国家税收数额高达1.5万亿元人民币。

用清朝时期最高的一亿两白银税收和2018年国家税收进行比较,那清朝时期的一两白银就相当于今天的15万元人民币。

这个数字有些夸张,我们放下暂且不表。

《大清会典则例》记载:“亲王岁俸银一万两,郡王岁俸银五千两,贝勒岁俸银2500两,贝子岁俸银1300两。

清朝物价清代物价

清朝物价清代物价

清朝物价清代物价清朝物价/清代物价清代粮价的基本趋势是上涨的,大体上可划分为顺治、康熙、乾隆和嘉庆、道光及其以后三个时期。

据钱泳记述:康熙四十六年,苏、松、常、镇四府大旱,是时米价每升七文,竟涨至二十四文。

次年及四十八年均大水,米价虽稍落,每升仍十六七文,雍正、乾隆初,每升十余文,二十年以后,连岁丰稔,每升十四五文为常价。

五十年大旱,每升涨至五十六七文。

自此以后,不论荒熟,常价总在二十七八至三十四文之间。

钱泳反映的是江南苏、松一带的米价。

每升七文,则每斤仅有五文左右,按官方规定每石百二十斤算,合价为五六百文,合银四至六钱,江西清江的谷价是顺康之际二三钱一石,雍正间四五钱,乾隆十年五六钱,乾隆末更涨。

福建莆田谷价,在康熙二十年至四十年间,每石由二钱、三钱涨至六钱①,则米一石之价当在九钱至一两之谱。

钱泳等的上述记载与其他许多有关江南米价的报导是一致的,李煦根据康熙帝的旨意,按年定期向皇帝奏报苏州、扬州一带康熙三十至六十年的米价,所有白米大都是每石九钱至一两一钱,个别的高达一两三四钱②。

乾隆三十二年,江苏奉贤稻谷石价为一千七百五十文,而当时银价是每两换钱八九百文,米石折银至少应在二两五左右③。

嘉庆二十五年,江苏各地上米价是:江宁府每石二两一钱八至三两三,苏州府每石二两三钱五至二两八,松江府每石二两一钱五至二两九,常州府每石二两至二两六,镇江府每石二两一钱至二两八,淮安府每石二两六至四两二,扬州府每石二两三至二两九,徐州府每石二两七至三两七,太仓州每石二两八至二两九钱五,海州每石三两七钱七至四两五④。

这是嘉庆二十五年十二月的奏报,米价属中等,不是春夏之交的昂贵价格。

咸丰同治年间的上海米价也是每石二两四五钱至五两⑤。

湖南是鱼米之乡,四川是天府之国,其粮食供应比较充足,但米价仍上涨一倍至三倍以上。

四川涪陵,雍正十三年,米价每斗二百文,乾隆三十一年,每斗至七百余文,道光六年,又涨至八九百文⑥。

每石由雍正年间的二千文骤涨至道光时的八九千文。

一两银子在清朝能买什么?

一两银子在清朝能买什么?

一两银子在清朝能买什么?
你好,清朝一两银子为36克,但是官银和各地方银号所铸银锭都是不足重的,一般在30克左右。

由此可见官府对于民间的盘剥有多厉害,官府有多贪心。

&清代一两银锭,最轻的只有26克。

按照清早期的规定,一两银子可以兑换一千文铜钱,当时一升米
为十文钱,那么一两银子刚好够买一石米,也就是一百五十六斤左右。

一直到嘉庆后期,可以说清政府都还是比较有钱,市场上米价都还是稳定的。

&清代陕西省二两银锭
道光年间,一开始还能维持一两白银换钱一千,随后就各地不断闹旱灾水患,物价开始上涨。

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之后,山东等地大旱,各地饥民流亡,匪患不断。

银价也开始上涨,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

&清代铜钱,这么多换不了几两银子。

咸丰以后,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
多。

再加上太平天国占据了江南粮仓,导致米价飞涨。

一两银子虽然能兑换的铜钱更多,但是抵不住米价涨得快,一两银子也只能买到七八十斤大米。

到了光绪年间,情况有所好转,但一两银子也只能买到107斤大米。

&清代贵州一两银子
乾隆年间,北京老百姓的评论月收入是两三两银子,而现在北京人的平均月收入10310元,这样比较,乾隆时期的一两银子折合人民
币实在不低。

但是按照米价来算那就一千都不到,综合一下,清代早期的一两银子差不多是现在的2000左右。

&清代一两银锭
到了清代晚期,五两银子能就能娶老婆买一亩薄田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熙初年,也不乐观。水灾,连年的遭灾,江南还发生痢疾,十家九病,民间献神化纸送鬼神,此来彼往。松江府的疫情极大,棺材店货源断档,有人死了六七日还买不到棺材下葬。
一直熬到康熙八年,情况才好一点,收成不错,米价应声回落到七钱银子一石(150斤),也就是一升米六文钱左右,相当低了。对照雍正、乾隆年间的平均一两银子一石米,是绝对的低。康熙在位61年,七钱银子一石米,是他统治期间的平均米价。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当然,康熙时代并不都是这样的低物价。康熙年间的自然灾害还是蛮多的,一有天灾,物价就上去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与社会功能有关。社会功能差,自然灾害就多。元朝的社会功能极差,所以元朝的自然灾害极多,一个接一个,明朝末年,也是类同。即使没有李自成、张献忠的起义,自然灾害,加上北方地区的瘟疫,已经把崇祯皇帝搞得焦头烂额,明王朝的国力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鲁日满先生是用英制的“磅”来记账的:“买3磅牛肉:130文。买一磅糖:80文。买一磅面粉:13文。买一磅羊肉:55文”。为了阅读与比较的方便,我将英制的磅,根据“一磅十二两”的比例,折算成中国的斤两。换算的结果是这样的:
牛肉:58文一斤;糖:100文一斤,面粉:18文一斤;羊肉:73文一斤。
但我们仍摸不着头脑,究竟是便宜还是贵了?幸好,他还记录了优质大米的价格,我们就有办法测算出康熙年间的真正物价来。有一次,传教士买了5斗优质大米,作为一份救济品,共花了他0.45两银子。这一年,一两银子高的时候能兑1771文,低的时候也能兑1637文,笔者取一组七个兑率的平均值,是为1680文。所以这位传教士买了5斗优质大米,也就是75斤,相当于花了756文钱,平均一斤大米为10文钱。
这样,就可以换算了。康熙十四年的牛肉价格相当于6斤优质大米,按现今优质大米为每斤2.0元计算,可以得知,康熙时代苏州人消费的牛肉为12元人民币一斤。糖:20元一斤;面粉:3.6元一斤,羊肉:15元一斤。
可见,在平定“三藩”之乱最紧张的康熙十四年,苏州常熟的荤食品也真的不算便宜,甚至有点贵,很有人吃不起。或者因为贵而舍不得吃。所以,传教士鲁日满先生在他的账本里留下了一句观察家言:普通中国人的饮食只包括三种食品:豆腐、香菜(及各种蔬菜)和大米。由于鲁日满先生常年在苏松地区布道,所以,他的视野所及,是江南最富裕地区老百姓的饮食,实在是很清贫加清苦的。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八钱三分 白面(斤)九文 银每两换钱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笔者相信鲁日满先生的观察是基本正确的,因为吃不起荤食的显然不仅仅是普通中国人。譬如,贵为江苏一省之长的江苏巡抚汤斌,就是出名的“汤豆腐”。
汤斌是康熙二十三年接到这项任命的。这时,年轻的康熙皇帝刚刚解决了他政治生活中的两大难题:撤藩和台湾回归,心情真是好极了。将汤斌派到江苏,是康熙钦点的。觉得他操守好,是清廉之臣。
但这段时间不长,康熙皇帝在随后的四十年中,表达和维持了一个政治环境比较宽松、社会消费崇尚节俭的政治理想。康熙初年,有一名出生在比利时的耶酥会传教士叫鲁日满的,在常熟、苏州、松江、上海等地布道,他是一个极细心的人,留下了一本从康熙13年到康熙15年的账本,很有意思。从很多生活细节上,告诉了我们苏州一带的生活水准和人情习俗。
康熙年代苏州织造衙门里的一个熟练织工的月工资是一两四钱银子,另还有每月四斗米的实物口粮,这是工人中的最高等级的收入了。苏州织造衙门不免与太监打交道。太监的收入是最低的二两,最高的每月八两。
康熙年代苏州的一名家庭纺织女工大约一天可挣五六十文钱,按一个月计算,大致也是一两上下。如果是家庭纺纱,收入就要少一点,大致在二三十文左右。如果开开夜工,也能收入五十文,那要熬夜了。五十文一天,大致可以养活一家四口,当然是养活,就像传教士鲁日满先生所看到的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2元
一文钱,能派什么用场?相信大多数读者对此是没有概念的。即使有概念,也是读了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在成亨酒店曲尺形柜台上排出九文大钱,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那一文钱,能派什么用场呢?还不够买半碗酒或半碟茴香豆的。但康熙时代的一文钱,请别小看,还真能救救穷人的急。据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记载:以一文钱到康熙年间的酱园店,可以买酱醋油酒各一碗,谓之“四碗一文”。这是什么价钱?几乎就是白送了。与此相应的,是康熙时代的米价,最低的时候,二文钱可以买一升。一升米,一斤半。够升斗小民开灶升火了。
关于清朝官员的低收入,曾在朝堂引起一场大争论,蒋良骐氏的《东华录》有记载。康熙是很有点理想主义的皇上,他寄希望于意识形态,他希望有一批品行好的官员来帮助他治理这个国家,他觉得读书人总是懂道理的,对文人很厚爱。但现实总告诉他,文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文人一旦龌龊起来,比一般人更龌龊。康熙所极力推崇的道学,后来成为官场笑话:“假道学”。他堆筑的用人理念和用人政策,在他死后,被雍正推倒了。雍正是很务实的,他是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中,最懂经济的一位皇上。他破天荒地建立了养廉制度,将各级衙门中费尽脑筋组织的非正常收入干脆公开化、制度化。养廉的另一个意思是,别偷偷摸摸地搞钱。像汤斌这样的江苏巡抚,在雍正年代,养廉可拿到二万。即便是做清官,也不那么难受了。康熙年代的苏州平能挣多少?根据康熙年间的翰林院编修查慎行的《南斋日记》:“付轿夫七月工食文银四两”。轿夫为四人,于是我们得知,轿夫的月工资是一两。但轿夫有活络铜钱,往往送主人赴宴,请客的东家照例要留饭,或付给饭金。与现在社会是一脉相承的。
影响康熙年间物价的因素除了自然灾害和疫病外,还有其他的政治原因,而且是清朝建国初期所无法回避的。如康熙初平定李白成余部的战斗,与南明小朝廷的战斗,还算是小的开销。康熙十二年开始的平定三藩的战争,前后八年。然后是对台港以及西北用兵,那是大开销了,都要耗费大量钱财。“三藩”之乱,反映在国家金融上,银特别的贵了,钱特别的贱了。按正常的银钱兑换比例,一两银子应该兑换一千文铜钱。受市场物价的波动,上下浮动一点都是正常的。打仗了,而且打的是改朝换代的仗,社会心理受到颠覆,1000文铜钱只能换银五钱、四钱、甚至三钱,老百姓都把银子藏起来,静观时局的变化。市面上的康熙通宝变得不那么值钱,物价腾腾腾的就上去了。
一个江苏巡抚,能有多少收入?130两。这是一年的收入,月进账还不到11两。按上文一两银子兑换1680文计算,一天的花销仅为区区六百文。按这样的收入,汤斌先生要学会许多节省开支的办法,譬如计划生育,譬如不赡养老人,譬如老婆做做女红或出去打工,等等。汤斌吃的野荠菜,就是他夫人在野外挑的。因此,汤斌吃野荠菜烧豆腐羹,并不是作秀。文官不爱钱,先要学会吃豆腐。汤斌死后,囊中仅有纹银八两,连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到。所以,做清官,并不容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