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3
正始文学
籍诗》) 嵇康“集中诸篇”也同样“多抒感愤”(陈祚明 《采菽堂古诗选》卷八)
2、诗歌出现了哲理化的趋向,“诗”常伴随着
“思”
3、诗人常常借古人古事来隐蔽地寄托自己的思想
感情,用典非常多。 “寄托道深,词者渊永”。
正始文学
“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正始之音”
又叫“正始文学”、“正始体”、“正始诗 歌”,它主要是指曹魏后期20多年的诗歌创 作。
嵇康诗特点
《文心雕龙· 体性》说:“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
烈。”
一、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
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 二、诗风峻切,旨意显豁、一览无遗。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说得更明晰:“叔夜衷怀既然,文
章亦尔,径遂直陈,有言必尽,无复含吐之致。故知诗诚关 乎性情,婞直之人,必不能为婉转之调审矣。”
2、诗歌风格:
李善注解阮籍《咏怀》诗中的一段话:嗣 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 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 百代之下,难以情测。
《咏怀》其三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
油画家袁正阳作品《嵇康的微醉》
正直耿介,任情肆志,有清醒理智,但言行
往往暴露鲜明的是非好恶。 自称:“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 嵇康对山涛说:“阮嗣宗口不言人过,吾没 师之而未能及。” 嵇康与钟会交恶;嵇康为吕安辩护 嵇康与山涛绝交;直言“七不堪二不可”
《与山涛绝交书》
1、性格特点:
①志怀高远: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被褐怀珠玉,颜闵相
2017第3讲正始文学
——唐•房玄龄等《晋书•嵇康传》
……过为峻切。讦(jié)直露才,伤渊雅之 致。然讬喻清远,良有鉴裁,亦未失高流 矣 。 ——南朝梁•钟嵘《诗品》
嵇康师心以遣论,阮籍使气以命诗:殊声 而 合 响 , 异 翮 而 同 飞 。 ——《 文 心 雕 龙 • 才 略 》 ……叔夜之辨声,……并师心独见,锋颖精密 , 盖 伦 之 英 也 。 ——《文心雕龙•伦说》
3.阮籍、嵇康等人“越名教而任自然”并 非是反儒教。名教是魏晋哲学里的核心 。
阮籍嫂当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 岂为我辈设也!”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是时竹林诸贤之风虽高,而礼教尚峻。……乐广 讥之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至于此!” ——南朝梁•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引《竹林七 贤论》
阮籍对后世的影响
二、《咏怀》82首的影响 《咏怀》第47首:生命辰安在,忧戚涕沾襟。 •《咏怀》第32首: 孔圣临床川,惜逝忽若浮 。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咏怀》第80首:出门望佳人。佳人岂在兹 。 三山招松乔。万世谁与期。 存亡有长短。 慷慨将焉知。 忽忽朝日隤。行行将何之。 不 见季秋草。摧折在今时。
阮籍对后世的影响
一、《咏怀》82首
•(阮)籍能作文,初不留思,作《咏怀》八十余篇 ,为世所重。 ——《晋书》本传
•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 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 以情测。 ——《文选》李善注引南朝宋•颜延之语
阮籍对后世的影响
一、《咏怀》82首
•(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 ,情寄八荒之表, 洋洋乎会于风雅,使人忘其鄙近, 自致远大。颇多感慨之词。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南朝梁•钟嵘《诗品》
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 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 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 胞中略转乃起耳。 ——《与山巨源绝交书》 ...叔夜善书,妙于草制,观其体势, 得之自然,意不在乎笔墨。 若高逸之士,虽在布衣, 有傲然之气。 ——张怀瓘《书断》
第四讲正始清谈(上)_149101656
一、正始名士的兴衰
1、“四聪八达”群体
荀粲的“言不尽意论” 荀粲的“言不尽意论”,视六经为糠秕
粲字奉倩,颍州颍阴人,太尉彧少子也。 粲字奉倩,颍州颍阴人,太尉彧少子也。 粲诸兄儒术论议各知名。粲能言玄远, 粲诸兄儒术论议各知名。粲能言玄远,常以子 贡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贡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然 则六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秕。能言者不能屈。 则六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秕。能言者不能屈。
——《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7
一、正始名士的兴衰
1、“四聪八达”群体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 贲收之。其妇出戒允曰: 明主可以理夺, 贲收之。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 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 举尔所知’ 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 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 ,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 如不称职,臣受其罪。 既检校,皆官得其人, 如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 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 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 号哭。阮新妇自若, 勿忧,寻还。 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 待。倾之,允至。 倾之,允至。
《世说新语·贤媛》 世说新语·贤媛》
——《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9
一、正始名士的兴衰
1、“四聪八达”群体
荀粲
荀彧少子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傅嘏善言虚胜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 ,荀粲谈尚玄远,每至共语,有争而不相喻。裴 荀粲谈尚玄远,每至共语,有争而不相喻。 冀州释二家之义,通彼我之怀,常使两情皆得, 冀州释二家之义,通彼我之怀,常使两情皆得, 彼此俱畅。 彼此俱畅。” 注引《粲别传》 注引《粲别传》:“粲太和初到京邑,与傅 粲太和初到京邑, 嘏谈,嘏善名理,而粲尚玄, 嘏谈,嘏善名理,而粲尚玄,……”
三 历史人物类
三历史人物类管仲(?——公元前645年)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曾被齐桓公任命为卿,尊称为“仲父”,他辅佐齐桓公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很快收到了“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效果,使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在治理齐国的过程中,他提出了“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进步观点,把“国富而粟多”作为立国之本。
他十重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十分重视与农业,手工业关系密切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他明确提出奖励科学技术的政策,奖励范围包括农业、畜牧业、林业、园艺、医药、时会、蚕桑等7个方面,管仲自作聪明的后学所著《管子》一书中,就记载了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在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写下了璀璨夺目的篇章《管子》中有大量的科学知识,土壤分类学知识,植物生态学知识,水利学知识,矿物学知识,音律学知识及其他。
甘茂:战国时秦国大臣,楚下蔡(今安徽凤台)人,曾从史举先生学百家之术。
秦惠文王时,由张仪,樗里子推荐,将兵略汉中地。
武王位,任右丞相,曾发兵攻韩,拔宜阳(今河南宜阳西),企图进而灭周。
昭襄王时,因逃避谗言,出奔到齐,被任为上卿,他乘使楚之便,谋归而相秦,不得,后座于魏。
范增(前277——前204)西汉居巢(巢湖)人。
好奇汁,秦末劝项梁立楚王后裔为怀王,秦军围巨鹿,楚怀王派宋义,项羽等救赵,为末将,后为项羽重要谋士,辅佐项羽称霸诸候,彼尊为“亚父”。
封历阳候。
屡劝项羽早除隐患,父掉刘邦,曾没“鸿门宴”,计不为项羽所用,后项羽中刘邦的反间计,疑增,削其权力,遂愤而离去,途中背发且疽病,至彭城而卒,今巢湖市有“亚父山”。
英布(?-前195年)西汉初诸侯王。
六县(今安徽六安北)人。
曾坐法黥面,输骊山,故亦称黥布。
秦末农民起义时率骊山刑徒起兵,属项羽,作战时常为先锋,后封九江王。
楚汉战争时,背楚归汉,封淮南王,从刘邦击来项羽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
前196年,韩信,彭越先生遭杀,他亦起兵叛起,次年战败被杀。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3正始文学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教研室:中国古代文学教师姓名:李培志授课时间: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授课专业和班级授课内容正始诗歌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了解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掌握正始文学的时代特征教学重点了解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教学难点掌握正始文学的时代特征教具和媒体使用板书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教学过程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重点难点讲授、作业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后辅导等内容时间分配(100分钟)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复习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一、时代背景二、阮籍三、嵇康小结思考题参考书目归纳总结及思考题及参考书目5520302055板书设计正始诗歌一、时代背景二、阮籍三、嵇康讲授新拓展内容课后总结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讲稿讲授内容备注正始诗歌一、时代背景曹魏后期,政局混乱,曹芳、曹髦等皇帝既荒淫无度又昏庸无能,司马懿父子掌握朝政,废曹芳、弑曹髦大肆诛杀异己。
此时文人的命运与建安时大不相同。
拥曹的何晏、夏侯玄等人被杀。
嵇康拒绝与司马氏合作,亦惨遭杀害。
阮籍本有济世志,但不满于司马氏的统治,故以酣饮和故作旷达来逃避迫害,最后郁郁以终。
山涛本来与阮籍、嵇康等人为友。
同在“竹林七贤”之列,后来投靠司马氏。
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故阮籍诗“颇多感慨之词”(钟嵘《诗品》)和“忧生之嗟”(李善《文选注》),嵇康诗亦“多抒感愤”(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八)。
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因而正始诗歌也体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风貌,严羽《沧浪诗话·诗体》说:“以时而论,则有……正始体。
”注云:“魏年号,嵇、阮诸公之诗。
”二、阮籍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
这些诗非一时一地所作,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
(完整版)建安和正始文学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建安和正始文学练习题及答案建安和正始文学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被鲁迅先生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建安作家是。
1、曹操2、建安文坛的领袖人物是,其最负盛名的作品是《》。
2、曹操短歌行3、中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是的《》。
3、曹丕燕歌行4、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是,[南朝梁]钟嵘《诗品》称之为“”。
4、曹植建安之杰5、曹植的生活与创作以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
其前期的代表诗作是《》,后期的代表诗作是《》。
5、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称帝)白马篇赠白马王曹彪6、被[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称为“七子之冠冕”的作家是。
他的代表诗作是《》。
6、王粲七哀诗(其一)7、建安时期,著名的女诗人是,其代表作是五言体的《》。
7、蔡琰悲愤诗8、继建安之后的正始诗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和。
8、阮籍嵇康9、阮籍,字。
曾为步兵校尉,故世称。
他的代表作是《》。
9、嗣宗步兵校尉咏怀诗10、建安时代,“”、“”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10、三曹七子11、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11、建安风骨12、曹操,字,沛国谯郡(安徽亳县)人,是汉末杰出的、和。
12、孟德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13、青年时曾被当时名士许劭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13、曹操14、建安年,曹丕称帝建魏后,追尊曹操为武帝,史称魏武帝。
14、二十五15、在曹操乐府诗里,写初平元年(190)关东义军联合讨伐董卓的历史事件的是《》。
15、《蒿里行》16、“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是曹操诗《》的诗句。
16、苦寒行17、对酒当歌,!,去日苦多。
17、人生几何譬如朝露18、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18、惟有杜康19、呦呦鹿鸣,。
我有嘉宾,。
19、食野之苹鼓瑟吹笙20、明明如月,?忧从中来,。
20、何时可掇不可断绝21、宋人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2.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3.建安风骨:严羽《沧海诗话》提出“建安风骨”,它是古人对建安诗歌特点的概括,主要指建安诗歌内容丰富充实,使情绪激昂向上,语言风格劲健简洁,有一股内在的力量“使闻之者动心”和感染力,精神高蹈张扬。
4.正始之音:1.鸣道诗杂仙2.比较肤浅,清俊,遥深。
①指魏晋玄谈风气。
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
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
②指纯正的乐声。
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因而正始诗歌也体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风貌,严羽《沧浪诗话•诗体》说:“以时而论,则有……正始体。
”注云:“魏年号,嵇、阮诸公之诗。
” 此即所谓“正始之音”。
《辞源》解释为:“魏晋之际,尚玄学清谈,后人称当时的风尚言论为正始之音”。
可见,《辞源》认为“正始之音”是一个哲学史概念。
后世将正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学也称为“正始之音”。
5.太康文学的最主要作家:三张(张载、张协、张元),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6.太康文学:指太康元年至元康九年(280~300)约二十多年时间的文学,主要作家有三张(张载、张协、张元),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当时诗歌的典型风格是“太康体”,其主要特点是拟古和追求形式技巧(“繁缛”)。
其典型代表是潘岳、陆机。
7.陶渊明诗歌的内容和艺术:诗歌内容:今存125首,四言9首,五言116首。
四言一般,五言可分为三大类:一类咏怀、咏史诗。
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即所谓“金刚怒目”的一面。
如《饮酒》、《杂诗》、《咏贫士》、《读山海经》。
二类田园诗。
史无前例。
即所谓“恬淡”、“静穆”的一面,如《归园田居》、《和郭主簿》、《于西田获早稻》、《怀古田舍》。
2020届宁波市鄞州区正始中学高三生物第三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届宁波市鄞州区正始中学高三生物第三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研究人员发现,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它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增大,突触后神经不易发生兴奋,表现为突触后神经元活动的抑制。
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中多巴胺的释放过程与线粒体的功能相关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2.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乙烯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向多支试管加入等量的磷酸缓冲液、淀粉溶液和淀粉酶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其中实验组加入适宜体积的乙烯,对照组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在最适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酶活性指的是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B. 分析实验及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乙烯能提高淀粉酶的活性C.B点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底物浓度相同,酶促反应速率相等D. 若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则t1和t2向右移动3.某种RNA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其遗传物质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
物质Y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可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那么Y抑制该病毒增殖的机制是A. 抑制该病毒RNA的转录过程B. 抑制该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C. 抑制该RNA病毒的反转录过程D. 抑制该病毒RNA的自我复制过程4.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H2O)+O2CO2+H2O+能量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C.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相同D.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CO25.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科学家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和好氧细菌等做了如下实验。
魏晋玄学
自然是万事万象的本然本性,名教就是一切政治制度,伦理规范.现实社会中「君臣上下」的名份,本身就是天理自然,绝对合理的.既是自然不过的事,只要人人安分守己,就复得其真性情了.郭象认为道家与儒家,自然与名教是可合二为一的.因此有「名教即自然」的结论.
重要成就与影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帮助设置
首页 自然 文化 地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学 体育 编辑词条 魏晋玄学目录[隐藏]
一、玄学含义
二、玄学主要代表人物
重要著作 :《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
《老子指略》认为若把某种一定的事物当作世界的始基,就不能说明世界的多样性,所以「有」不能成为世界统一性的基础,故要以「无」为本.
核心思想 :
1,本末有无 :「贵无论」
「贵无论」是探索现象界背后的真实本体,作为世界本性的「道」,是绝对的「无」,是「寂然无体,不可为象」的.王弼用「以无为本,以有为末」的本体论结构的模式来解释「有」及「无」两者的关系.本体与现象是不一样的,甚至是相反的,「道」是超言绝象不可名状的,不是一般人所能认识的对象,只有「与道同体」的圣人才能把握.
2,独化于玄冥 :「玄冥之境」
每一物之所以产生是自然而独化于玄冥深远暗合之中,是种似无非无的境界,是谁也没法了解的.宇宙的和谐是一种神秘的不可认知的必然性,而世界的一切,又是这种必然性所支配的,因此人们只能对此玄冥的和谐顺应任之.
3,足性逍遥说 :「宏内游外」
物各无待而自化,顺己性而发挥,就是足性,互为有功,就能逍遥.所谓游外,即指心理上犹如闲居山林一样逍遥自在;所谓安内,即指参与世务,日理万机.依郭象看来,圣人的游外与安内是合二而一的.圣人虽忙于世务,然其心理上却淡然自若,逍遥自得,犹如处在山林之中;这是因为「俯仰万机」正是他自足其性的表现,足性则得逍遥也.圣人无心而顺有,无为而任自然,逍遥而不离俗,游外即宏内也.
三国皇帝列表
三国皇帝列表曹魏世系表
蜀汉世系表
三国皇帝简介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建立魏国,中国历史进入三国阶段,分割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直至280年西晋的建立。
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阶段,烽火连天,战乱数十年,自曹丕建立曹魏到229年孙权建立东吴,三国正式成立,三足鼎立的格局也持续了几十年。
对于三国时期的开始,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广义是184年黄巾之乱开始。
这个时期,一批优秀的君主登上历史舞台:曹丕、刘备、孙权,以及无数谋士、猛将的加入,书写了三国悲壮的历史。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
曹丕诗现存约40首,可分三类:纪事抒情、游宴、游子行 役与思妇别愁。 游子行役与思妇别愁一类成就最大,属代人立言的拟作体。 《燕歌行》抒写思妇之情,音节和婉,修辞精美,是曹丕 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成熟的七言古诗。
曹丕诗以文人深婉细腻的笔触,写出乱世中人的内心世界, 因而颇得《古诗十九首》的风致。 沈得潜《古诗源》(卷五):“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 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
与曹操相比,曹丕的诗表现出新的变化: (1)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曹操是乱世英雄,所抒之情大都与历史命运感和 平定天下的抱负有关,曹丕却更努力于个人情感 的表达 沈德潜:“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 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古诗源》 卷五)
(2)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 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绮 练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
曹植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者,是建安时期成就 最高的一位诗人。他大力写作五言诗是为我国的 五言诗奠定基础的人。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曹植(192 — 232)字子建,曹丕同母弟。 曾封为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 王。
他的一生以公元二二O年曹丕称帝为界,明 显地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他以才华出众 深得曹操的赏识与宠爱,几乎被立为太子, 志满意得,恃才傲物;后期备受曹丕父子 的猜忌和迫害,“名为王候,实则囚徒”, 怀恨早逝。
中国中学校训集锦
中国中学校训集锦1.桂林中学:专心志、忧天下2.从化中学: 严、勤、实、活3.东源中学:立志勤学成才奉献4.长沙市雅礼中学:公勤诚朴5.从化市民乐中学:严谨求实文明进取6.郑州正始中学:人生正始,伟业我待7.广西南宁市武鸣高级中学:走光明之路8.莲花中学:说实话,办实事,做真人,求真理9.燕郊开发区冶金中学:敢吃寒窗的苦,成德才兼备人10.平冈中学:诚、信、勤、朴11.天津市第一百中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12.仙桃市沔州中学:没有借口没有不可能13.瑞安中学:甄综术艺、以应时需14.卢龙县中学:砺志、勤奋、谦慎、健美15.遵义县虾子镇中学:团结、爱校、博学、尚礼16.四川师大附中:重德,博学,务实,尚美17.贺州市中学:教书育人勤学奋进18.绍兴市高级中学:和而不同19.肥西中学:纯实勤严20.丰顺中学:勤朴仁勇21.江油市太白中学:勤奋、严谨文明、进取22.太平高级职业中学:创新求实团结23.长来中学: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爱国立学、勤奋拼搏24.勤业上海市格致中学: 格物致知,求实求是25.东莞高级中学:励志、勤学、求实、创新26.邢台市第六中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27.城厢中学:博学、慎思、严谨、笃行28.金陵中学:严谨,务实,创新29.浙江天台实验中学:勤奋好学,求实创新30.洪湖市园林中学:团结求实拼搏进取31.湖南广益实验中学: 励志笃学,荣校报国32.北屯高级中学: 公、诚、勤、实33.四川省安岳中学: 勤、弘、信、公34.荆家镇中学:团结、诚实、勤奋、守纪35.中山市华侨中学:自强不息敢争第一36.徐州35中学校:求真进取37.陕西省长安县第一中学:踏着层层台阶登攀38.河北衡水中学:追求卓越39.崇贤中学:崇尚贤德40.河南省实验中学:异想天开脚踏实地41.永城市高级中学:团结求实拼搏进取42.海城同泽中:明耻自强,振兴民族43.台北市立信义国民中学:诚、信、勤、朴44.广水实验中学校训:团结求实拼搏进取45.洪溪中学:重德、敬业、勤奋、进取46.静宁县成纪中学:团结求实拼搏进取47.崇义县过埠中学:团结求实拼搏进取48.广东实验中学:爱国团结求实创新49.山西铝厂第二中学:团结求实拼搏进取50.云岗中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51.腾冲县第七中学:求实、认真、团结、进取52.孝友中学:孝贯人伦友睦天下53.河南省濮阳市油田五中:诚信高效创新强国54.赣州市厚德:厚德博学55.周南中学:诚朴、健美、笃学、奋进56.高密市育才实验中学:求实务实,稳妥塌实57.湖北省中祥市实验中学:诚实努力58.象贤中学:任重道远、自强不息59.山东莒南实验中学:崇德、乐学、自主、创新60.江西省宜春中学:厚德博学,创新自强61.肇庆市第四中学:立志、崇德、求知、创新62.商南高级职业中学:厚德自强修技立身63.石鞋中学:诚信和谐公心砺志64.绵阳市游仙区街子中学:求实、创新、拼搏、奉献65.广州市番禺中学:你行我也行66.唐山49中:勤奋严谨,开拓创新67.潮州市虹桥职业中学:勤学、惜缘、修身、创业68.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同心同德、兢兢业业、求实创新69.东洲中学:天道酬勤70.进才中学:树立创造性志向,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才71.复兴高级中学:求真72.久隆模范中学:勤俭、勤劳73.行知中学:教人求真,学做真人74.市东中学: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75.风华中学:学会做人、学会求知76.华师大一附中:做人求真、学问求实77.上海中学:读书,明理,做人,成才78.闸北八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奉献自我79.上外附属大境中学:读书、明理、成才、报国80.控江中学:学会求知、学会实践、学会创造、学会做人81.建平中学:今天我以建平为荣,明天建平以我为荣82.娄山中学:弘扬民族精神,做可爱的娄山人83.奉贤中学:奉贤、至诚,明朗,力行84.格致中学:格物致知,求实求是85.上海市第二中学:诚、勇、俭、朴86.平乐学校: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理解教师,勤学奋进;理解自己,塑造人生87.市北中学:活跃、和谐、求实、创新88.上海一八九中:正真、敬业、自律、自强89.七宝二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90.顾村中学:同心协力、淳朴严谨、勤奋刻苦91.杨行中学:求实创新、团结奉献、勤奋学习、报效祖国92.瑞金第一中学:团结、勤奋、求实、进取93.丰镇中学:团结、求实、奋进94.闵行中学:勤、诚、礼、爱95.东林中学:遵纪、团结、务实、进取96.上海交大附中:砺志、博识、厚德、笃行97.南洋模范中学:勤、俭、敬、信98.龙川县黄布第二中学:遵纪守法、严教勤学、文明诚实、开拓进取99.上海市宝山中学:民主、和谐、严谨、创新100.濮阳市第六中学:成人成才成功101.安仁中学:进德修业102.滁州市市级示范高中临淮中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103.金石中学:格心致远,学达德彰104.胶州市第四中学: 德才兼备至真至美105.东丽中学:团结.勤奋.求实.进取106.罗村高级中学:爱国立志奋发进取乐学善辩修德明志现行桂林中学“三风”校风:尚礼仪、倡民主、达和谐教风:重修身、善教化、勇创新学风:学主动、思深刻、志高远校训:崇德、励志、尚学、卓立校风:心存感激、关爱生命、团结诚信、求实创新。
正始文学
第一节 绪论 一、正始文学的背景
正始文学
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 249),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 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 (265)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因 此,正始文学是泛指曹魏政权后期、魏 晋之交的文学。
(一)易代之际的血腥斗争
正始时期是曹氏政权与司马氏争权夺利 最激烈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现实极其严 酷。从司马懿用政变手段诛杀曹爽而实际控 制政权开始,到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 政,十多年间,酝酿着一场朝代更替的巨变。 他们大量杀戮异己分子,造成极为恐怖的政 治气氛。“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 名文人死在这一场残酷的权力斗争中。
(三)阮籍《咏怀诗》的地位和影响
1、摆脱模仿民歌的痕迹 ,呈现了完全文人 化的五言诗风貌。 2、引玄理入诗:其诗中的玄言与说理,直接 开启魏晋后务虚尚玄的风气,对以后山水诗 和游仙诗的创作有直接影响。 3、开创了我国五言抒情组诗的体例,自此 之的《古风》等受其影 响。
“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 “高名令志惑,重利使心忧。” “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 “阴阳有舛错,日月不常融。”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 “临觞多哀楚,思我故时人。对酒不能言, 凄怆怀苦辛。” “人知交友易,交友诚独难。险路多疑惑, 明珠不可干。” “亲昵怀反侧,骨肉还相仇。”
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
乃悟羡门子。噭噭令自嗤。
《咏怀诗》其六十一 少年学击刺。妙伎过曲城。 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 挥剑临沙漠。饮马九野垧。 旗帜何翩翩。但闻金鼓鸣。 军旅令人悲。烈烈有哀情。 念我平常时。悔恨从此生。
《咏怀诗》其三十八 炎光延万里。洪川荡湍濑。 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 视彼庄周子。荣枯何足赖。 捐身弃中野。乌鸢作患害。 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
正始文学
少年学击剑,妙技过曲城。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 挥 剑临沙漠,饮马九里坰。„„
——《咏怀诗·六十一》
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 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驱马复来归,反顾望三河。 黄金百镒尽,资用常苦多。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
——《咏怀诗·五》
(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 使竖子成名!自然、高蹈独立、
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
赠秀才入军(第九)
良马既闲,丽服有晖。
左揽繁弱,右接忘归。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 凌厉中原,顾盻生姿。
郢 人 逝 矣 , 谁 与 尽 言 。
嘉 彼 钓 叟 , 得 鱼 忘 筌 。
俯 仰 自 得 , 游 心 太 玄 。
正始文学
正始之音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文学史
的正始时期,指的是曹魏后期到司马氏以晋代魏这一
时期。恐怖政治的压力,加上老庄思想的影响,使正
始诗歌的内容与风格呈现出与建安诗歌迥然不同的面
貌,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
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
游仙、招隐、玄言等这一时期常见的体裁都
能在《咏怀诗》中见到。开创了中国文学史
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
影响。
1、风格隐晦曲折
常常借助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
托怀抱。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讽刺世俗, 或借美人香草寓写怀抱,使诗歌变得非常隐 晦。这主要是由时代和他的身世所决定的 。
——《晋书·阮籍传》
王业须良辅,建功俟英雄。元凯康哉美,多士颂声隆。 阴阳有舛错,日月不当融。天时有否泰,人事多盈冲。 园绮遁南岳,伯阳隐西戎。保身念道真,宠耀焉足崇。 人谁不善始,鲜能克厥终。休哉上世士,万载垂清风。 ——《咏怀诗·四十二 》
三国志的简短解释
三国志的简短解释1.三国志的含义《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
《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
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
《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三国志》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
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
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
2.求《三国演义》解读,要简短的,但也要说清楚情况,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
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
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
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
一、真实与虚构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
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
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
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
又如,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
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
读过之后,稍做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述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
因为,如果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相违背了。
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8建安正始文学
小结:曹植的诗歌创作
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 文人,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完成了乐 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他的诗作风格兼有父兄之长,达 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建 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他的诗歌是政治悲剧与诗歌才华的展现。 他的后期诗歌,又开启了正始诗风。 建安之杰出。五言辉煌。 “骨气奇高,辞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 文质”。(锺嵘《诗品》)
(二)七子
“七子”之称出于《典论•论文》,指孔融, 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 人。其中以王粲成就最高。
王《 粲七 哀 : 诗 》 其 悲 一 而
不 壮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 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 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据说 是曹丕开创的。燕是北方边地, 征戍不绝,所以《燕歌行》多半 写离别。
曹丕《燕歌行》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 成熟的七言诗。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貌 (公元190~589年)
1、建安时期: 建安文学以魏国为主。 三曹七子蔡琰,“建安风骨”。
2、正始时期: 玄学之风。 阮籍、嵇康。“正始之音”。
4、南北朝:
门阀社会 民歌:《西洲曲》、《木兰诗》。 文人诗:谢灵运、鲍照、沈约、谢朓、庾 信。 宫体诗:萧纲、庚肩吾、庚信、徐摛、徐陵 文学批评:《文心雕龙》《诗品》
第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集·述志诗》) “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故修性以保 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 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 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 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着。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 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曦以朝阳, 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嵇康 集·养生论》) “夫称君子者,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 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繫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 然;情不繫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 故是非无措也。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 非,以违道为阙。”(《嵇康集·释私论》)
第三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二)王弼的教育思想
1.以无为本 “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 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 恃以免身。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矣。”(《晋书·王衍 传》) 2.任运自然 “万物以自然为性,故可因而不可为也,可通而不可执也。 物有常性,而造为之,故必败也;物有往来,而执之,故 必失矣。”(《王弼集·老子注》) 3.崇尚柔顺 “夫以柔顺文明之质,居于尊位,付与能而不自役,使武 以文,御刚以柔,诚君子之光也。”(《王弼集·周易注》)
2.论君子礼法
《国朝闺秀正始集》及其《续集》研究综述
《国朝闺秀正始集》及其《续集》研究综述摘要:《国朝闺秀正始集》作为一部规模宏大的清代女性诗歌总集,具有非常重要的性别文化意义与文献价值。
目前学术界对《正始集》及其《续集》的研究从恽珠生平、恽珠形象、《正始集》及其《续集》的成书过程及版本、编选标准与诗学观念、《正始集》内容与价值、比较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恽珠;《国朝闺秀正始集》;诗学观念;编选标准;恽珠,江苏阳湖人,生于乾隆三十六年六月十八日,卒于道光十三年四月十四日,寿止六十有三。
晚年自号蓉湖道人,又称蓉湖散人,昆陵女史。
《正始集》刊于道光辛卯年,首有自序、潘素心和黄友琴序、例言及目录,后有石黛卿后序及程孟梅跋语,选诗首附录一卷,选诗八十一首补遗一卷,选诗九十二首,计首,作者计人;收录诗人和诗作数量众多,涉及地域之广、诗人民族身份之复杂也非寻常选集可比。
本文将根据目前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从恽珠生平、成书过程、编选标准、诗学观念、《正始集》价值等对现有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对恽珠本人的研究《文坛佳秀——妇女作家群》,高春花的《恽珠与<国朝闺秀正始集>研究》,赵婷的《恽珠及其<香馆诗草>研究》都提到恽珠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高春花的《满汉家族融合与处才养德之道——论清代女诗人恽珠的才名获得与处才策略》,黄玉的《完美的女儒——恽珠形象研究》都以恽珠的形象作为切入点,说明了恽珠的才气。
二、《正始集》成书过程及版本研究近年来,一些专著与论文中偶尔会提及《正始集》及其《续集》的成书过程与版本问题,如高春花的《略论<国朝闺秀正始集>的成书与版本》,马珏、高春花的《<国朝闺秀正始集>浅探》,湛帅的《单士厘文艺批评思想研究》都曾论述其目前所见的版本与留存。
三、编选标准与诗学观念研究《国朝闺秀正始集》是一部全国性的女性诗歌总集,编选标准与体例是匠心独具的。
曼素恩《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指出恽珠要树立以妇德为中心的才女文学的编选目的。
正始文学中深刻的理性思考与尖锐的人生悲哀
正始文学中深刻的理性思考与尖锐的人生悲哀摘要:正始时期血腥杀戮不止,生存于政治高压夹缝中的文人们朝不保夕,动辄罹祸。
但他们依旧以自己的方式,或顺从或叛逆地应对这个黑暗的时代,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在被压迫的残喘中依旧坚持着对生命的理性思考,其文学体现出了士人们穷究事理、终极追问的理性思考与最后无奈、尖锐的人生悲哀。
关键词:动乱,玄学,魏晋风度,阮籍,嵇康一、正始文学的社会时代因素(一)正始文学的时代背景:景初三年,魏明帝曹睿死,齐王曹芳继位,改元正始(240)。
从正始10年到甘露5年(260)20年间,曹魏集团与司马集团进行了六次亵渎名教的血腥斗争,每次战争都是以曹魏集团的惨败告终。
这几次战役主要发生在上层集团内部,但是依附在这些集团的文人都有着不可避免的、不同程度的介入。
例如高平陵之变,"天下名士去其半",士人生存环境异常黑暗,外部力量对个人的压迫也异常强大。
处于不断斗争之中的曹魏集团和司马集团,都以为维护名教为借口,去除异己,以残酷的手段巩固自己的根基。
名教也在这种压抑、黑暗的社会背景下逐渐扭曲,其虚伪性越发暴露,对社会文人的剥削也越发严厉。
先前昂扬、自信、慷慨、积极进取、高扬奋发的建安文学,也随着代表诗人的逐渐去世和社会的进一步黑暗渐渐淡漠。
以曹操为首的建安文学家,大部分是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军事家。
敢于正视现实,有着力挽狂澜的雄心与自信,把反抗黑暗的社会、建立不朽的功业、赢得不朽的名声视为突破天命限制的方式和短暂生命的延续。
这是最早的一批从经学的禁锢中解放的文人,但社会黑暗至极点、斗争压迫至极点,正始文人们开始有了激情过后的反思。
(二)黑暗时代背景下社会的思想变化:在这时儒家思想依旧有着独特的影响力,但是在士人之中,玄学占主流地位,并且在正式文学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建安时期,社会中有许多问题出现后需要理论性的回答。
谈玄便成为了世人中的一种社会风气。
玄的核心是"无",强调摆脱名教的束缚,越名教而任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始
[清]顾炎武
魏明帝殂,少帝即位,改元正始,凡九年。
其十年,则太傅司马懿杀大将军曹爽,而魏之大权移矣。
三国鼎立,至此垂三十年,一时名士风流盛于洛下。
乃其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视其主之颠危若路人然,即此诸贤①为之倡也。
自此以后,竞相祖述。
如《晋书》言王敦见卫玠,谓长史谢鲲曰:“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
”沙门支遁以清谈著名于时,莫不崇敬,以为造微之功,足参诸正始。
《宋书》言羊玄保二子,太祖赐名曰咸、曰粲,谓玄保曰:“欲令卿二子有林下正始余风。
”王微《与何偃书》曰:“卿少陶玄风,淹雅修畅,自是正始中人。
”《南齐书》言袁粲言于帝曰:“臣观张绪有正始遗风。
”其为后人企慕如此。
然而《晋书·儒林传序》云:“摈阙里②之典经,习正始之余论,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
”此则虚名虽被于时流,笃论未忘乎学者。
是以讲明六艺,郑王为集汉之终;演说老、庄,王何为开晋之始。
以至国亡于上,教沦于下。
羌、戎互僭,君臣屡易。
非林下诸贤之咎而谁咎哉!
有亡国,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魏晋人之清谈,何以亡天下?是孟子所谓杨、墨之言,至于使天下无父无君,而入于禽兽者也。
昔者嵇绍之父康被杀于晋文王,至武帝革命之时,而山涛荐之入仕,绍时屏居私门,欲辞不就。
涛谓之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于人乎。
”一时传诵,以为名言,而不知其败义伤教,至于率天下而无父者也。
夫绍之于晋,非其君也,忘其父而事其非君,当其未死,三十余年之间,为无父之人亦已久矣,而汤阴之死,何足以赎其罪乎!且其入仕之初,岂知必有乘舆败绩之事,而可树
其忠名以盖于晚也。
自正始以来,而大义之不明遍于天下,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使谓绍为忠,则必谓王裒为不忠而后可也,何怪其相率臣于刘聪、石勒,观其故主青衣行酒,而不以动其心者乎?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选自《日知录》卷十三)
〖参考译文〗
魏明帝去世,少帝即位,改年号为正始元年,共九年。
第十年,太傅司马懿杀死大将军曹爽,魏国的大权转移到司马氏手中。
三国鼎立,到这时将近三十年,当时在洛阳名士的风流韵事十分繁盛。
于是抛弃经典而崇尚老、庄,蔑视礼法而崇尚放达,看待自己主人的倾颓危险就像看待路人一样漠不关心,就都是这些贤能的人所倡导的。
从此以后,竞相效仿陈述。
就像《晋书》说的,王敦会见卫玠,对长史谢鲲说:“想不到永嘉末年,又听到了正始时的言谈。
”和尚支遁凭借清谈在当时显露出名声,没有一个人不崇敬的,认为他达到的微妙精妙的程度,足以与正始时的玄谈相参悟。
《宋书》上说羊玄保有两个儿子,太祖赐名叫羊咸、羊粲,并对玄保说:“(我)想让你的两个儿子有正始年间遗留下来的闲雅潇洒的风度。
”王微在《与何偃书》中对何偃说:“你小时候就在玄学风气中熏陶,学识渊博而气量高雅,品行美好而文章畅达,自然是正始诸子一类的人。
”《南齐书》说袁粲对皇上说:“臣看张绪有正始年间遗留下来的风范。
”正始之风就像这样被人企慕。
然而《晋书·儒林传序》说:“摒弃儒学(阙里)的典籍经论,运用正始(清谈)的观点,指责礼法为流俗,却把恣肆放诞看作清高。
”这就是这个虚名虽然被当时的时代所接受,但(真正的)学者却没有忘记对其确当的评论。
所以
解释《六艺》(指六艺论),郑玄、王肃的学说集成于汉朝的末年;演说《老子》《庄子》,王弼、何晏是魏晋清谈之风的开始。
这样一直到国家败亡于上层(谈玄的门阀),教化沦丧于百姓。
羌胡僭妄作乱,君臣屡屡变换(朝代更替指南北朝五胡十六国的那段历史)。
不是竹林七贤的过错还是谁的过错!
有人称之为亡国,有人称之为亡天下。
如何辨别亡国和亡天下呢?那就是:易姓改号叫作亡国。
仁义的道路被阻塞,以至于达到率领禽兽来吃人,人与人之间也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这叫作亡天下。
魏晋人的清谈,为什么能够亡天下呢?原因就是孟子所说的杨朱、墨翟的学说使天下人目无父母,目无君上,从而堕落为禽兽了。
从前,嵇绍的父亲嵇康被晋文王所杀,到晋武帝建立晋朝时,山涛推荐嵇绍入朝做官,嵇绍当时隐居在家里,想推辞不去。
山涛对他说:“我替您考虑很久了,天地间春夏秋冬四季尚且有相互更替的时候,更何况人生呢。
”人们把山涛的这些话作为名言加以传诵,然而不了解他这话败坏了仁义,伤害了教化,竟至使天下人目无父母。
拿嵇绍对于晋王朝的关系来说,晋王朝的国君并非其国君,而他却忘了自己父亲被晋文王杀害,而去事奉并非他的国君的人。
在他活在世上的30多年之间,他作为目无父母之人已经很久了,那么汤阴以死效忠,这又怎么就能凭此用来赎回他的罪过呢!况且当他最初入朝做官的时候,他哪里知道晋王一定会发生兵败之事,而自己竟能树立忠名使晚节完美无缺呢!自从曹魏正始以来,大义不明的情况已经遍及天下。
像山涛之流既然是异端邪说的罪魁祸首,最终使嵇绍这样的贤人都去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无所顾忌。
邪和正两种评价截然相反,二者不可并行不悖,假如认为嵇绍是忠,那么就一定要认为王裒是不忠才可以,否则如何能责怪那些晋代旧臣相继侍奉刘聪、石勒,眼看着他的故主晋怀帝
身穿青衣贱服为人行酒而无动于衷呢?因此,首先要知道保天下,然后才知道保国家。
保国家,是位居国君和臣下的那些统治者所要考虑的;保天下,即使是地位低贱的普通百姓都有责任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