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合集下载

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前预习案)编制:王晓云审核:历史组【学习目标与要求】1、根据课本内容填写学案,掌握基本史实。

2、结合学案理清课本内容,能自构简单知识体系。

【基础自主梳理】一、西汉专制集权的加强(一)背景:七国之乱1.原因:汉初,刘邦在推行,逐一铲除和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驻守各地,但和之间矛盾激化。

2.经过:前年,吴王借口“清君侧”,联合其他六国诸侯王发动叛乱。

3.结果:汉景帝平定七国叛乱,诸侯王的和权力被收归中央。

(二)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目的: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2.措施:、、3.意义: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权力集中导致了外戚和宦官专权,政局动荡。

二、唐末五代的割据混战(一)藩镇割据1.成因:平定后,唐代宗将及封为节度使,节度使权力膨胀。

2.后果:藩镇割据势力进一步发展,导致分裂局面的出现和延续。

(二)五代十国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

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一)目的: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问题(二)措施1.军事上:统兵权归,调兵权归,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2.政治上:削夺、和的权力,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下设,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3.经济上:中央掌握地方上大部分财赋,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维护了和。

(三)影响:1.积极:改变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局面。

2.消极:造成了“”、“”、“”的国家财政危机。

四、皇权的不断加强(一)丞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元朝后期,丞相位高权重,引起政局动荡。

朱元璋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

2.废除:1380年,裁撤,废除丞相,皇帝亲掌,直接管理国家政事,皇权、相权合二为一。

3.影响:在中国实行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发展到新高度。

(二)内阁的设置1.原因:废除丞相后,皇帝事务繁多。

2.设立:明太祖时设,明成祖时正式设立。

3.职责:明太祖时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

明成祖时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商讨,后来可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学案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学案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之小船创作[学习目标]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1.“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1)原因:西汉初年,刘邦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导致中央和封国间矛盾激化。

(2)经过: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借口“清君侧”,串通其他六国诸侯王,发动“七国之乱”,最后被平定。

(3)集权措施:汉武帝时,对诸侯国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监察地方。

2.唐朝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藩镇割据的形成:“安史之乱”平定后,唐代宗封安史降将和带兵平叛的将领为节度使,他们割据自立,独霸一方。

(2)藩镇割据的延续——五代十国。

其间政权更迭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背景: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2)措施①收精兵:改禁军统领机构为“三衙”,但发兵权归枢密院,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

②削实权:削弱或剥夺了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

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

③制钱谷: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3)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至此,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皇权与相权矛盾变得突出。

[误区警示]“推恩令”≠废除封国“推恩令”并没有废除封国,只是通过对封国领地的分割来削弱地方势力,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1.明朝(1)背景:明朝建国之初,沿袭元制,丞相位高权重。

(2)目的: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加强皇权。

(3)措施①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

实行了1 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

②演变: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设立内阁,阁臣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内阁制度正式确立;此后权力越来越大,内阁有了“票拟”之权。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1、 清初的中枢权力机构设置如何? 清承明制, 清承明制,设立内阁 2、 中枢机构权力分配示意图 皇帝 五军都督府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 工
吏 户 礼 兵 刑
3、请思考: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是 请思考: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 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军机处的主要职权是撰拟谕旨, 军机处的主要职权是撰拟谕旨,地位凌驾于 内阁和六部之上;但它完全听命于皇帝, 内阁和六部之上;但它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 事皆由皇帝做主, 跪受笔录” 事皆由皇帝做主,即“跪受笔录”;它也不是一 个正式的权力机关,人员可以随时被撤换; 个正式的权力机关,人员可以随时被撤换;而皇 帝则可通过军机处完全控制全国的军政大权。 帝则可通过军机处完全控制全国的军政大权。所 以说, 以说,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 标志。 标志。
D
B
D
A
3.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是 ①皇 .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 帝可以直接指挥中央各部门 ②皇帝可以直接指挥 地方大臣 ③皇帝可以自行裁决军国大事 ④皇帝可 以避免决策失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 . C.②③ D. ①②③ . . 4.我国封建社会宰相制度建立和废止的朝代是 . A.秦朝、 A.秦朝、清朝 B.西汉、 B.西汉、清朝 C.秦朝、明朝 D.西汉、明朝 .秦朝、 .西汉、 5.北宋太祖和明太祖的中央集权措施最相似之处 . 在于 A.废除丞相 B.文化专制 . . C.改变、分散地方机构和权力 .改变、 D.废除原全国行政区划 .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如何完善?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如何完善? 继承发展 (西汉 西汉) 西汉 创新 (元朝 元朝) 元朝 完 善 (隋唐 隋唐) 隋唐 顶峰 (清朝 清朝) 清朝

第4课 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 君主专制的加强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同(相似) 相同(相似)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地位 不 同 职权
对皇权 作用
法定,制度赋权 法定, 参与决策 制约皇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非法定, 无决策权 不能制约
二、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的设立 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1、设立的原因: 设立的 本课要点: • 1、明朝通过废除宰相制度,设立 明朝通过废除宰相制度 宰相制度,
内阁,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内阁,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 2、清朝通过设立军机处,使君主 清朝通过设立军机处 军机处, 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 的影响。 的影响。
为用兵西北, 为用兵西北,防止泄 露军事机密而设置
2、军机处的职能: 、军机处的职能:
军机处名不师古, 军国大计,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 ……军国大计, 军国大计 罔不总览,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 罔不总览,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 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隐然执政之府矣。 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引自《清史稿 军机大臣年序表》 引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军机大臣年序表》 引自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3、军机处的特点: 、军机处的特点:
材料一: 军机处“ 庐初仅板屋数间…… 材料一: 军机处“直(值)庐初仅板屋数间 属员)直舍仅屋一间半” (属员)直舍仅屋一间半”。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 军机处》 引自赵翼《 军机处》 引自赵翼 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 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 军机)大臣相见, 即承旨诸臣( (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 即承旨诸臣 军机大臣)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摘自《清史稿 军机大臣年序表 军机大臣年序表》 摘自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东汉末年 (九品中正)
南北朝
隋唐后
(家世门第) (科举制)
13
自主检查
1、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 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 妻
妾一 妾二
一般称谓
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 C、大哥(25岁) D、二哥(22岁)
14
2、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
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
材料一 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始置左右丞相, 佐助君主处理国家军政要务。嬴政统一全国后,设置 “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端万绪,须合变
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中央集权制的演变历程
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中央集权制的主干知识
8
自主梳理
设计思路:问题式、表格式、图示式 图示式: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1、西周时期实行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些政 治制度的关系如何? 2、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如何?在当 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21
问题三 催化剂与绊脚石 有人认为,中央集权制度是社会发 展的催化剂。也有人认为,中央集 权制度是阻碍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2
积极影响: ①政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和社会的 稳定 ②经济文化: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 和发展 ③民族关系:有利于各民族的 交流和 融合
29
答案 (1)“三公”的出现是对世袭制的否定。御史大
夫的
设置反映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2)态度:设宰相筹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2) 影响:
积极 :①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 的分裂局面;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解决了中 央与地方的矛盾。 消极: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
行政效率低下
4、元朝:行省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
(1)内容:地方设立行中书省,行省长官由朝 廷任命,行省有经济、军事权力,但受中央节 制。
地位逐渐上升, 有专门的衙署 和属官
可以“票拟”对 地位进一步提高, 奏疏的处理意见 阁臣权力更大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 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 《神宗实录》卷
结论:明朝内阁虽然有类似于宰相的职 权,但不能统领百官、指挥诸司。它始 终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 是仅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1、据《汉书》述评:“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 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上述材 料表明汉高祖分封同姓王的基本想法是:
A、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
B、认为孤立无援是秦王教训,封王拱卫中央
C、继承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
D、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
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

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 普
3、宋初
(1)措施
①收精兵 a. 杯酒释兵权:削夺朝中大将兵权
b. 统兵权—三衙 发兵权—枢密院
a. 州郡直属中央
②削实权 b.文臣任州郡长官:重文轻武,避免武臣

[岳麓版必修Ⅰ]第4课_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岳麓版必修Ⅰ]第4课_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简化手续、行事快捷、提高效率)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 隋唐 三省 六部 制
明朝 废丞 相、 设内 阁
宋朝 元朝 “二 中书 府” 一省 三司 制 制
清朝内 阁、议 政王大 臣会议、 设军机 处
秦朝 三公 九卿 制
汉 朝 中 外 朝 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专 制 皇 权 的 不 断 加 强
中央集权 的加强
汉代
汉初:郡国并行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明初时期的 中枢权力体系
殿阁大学士
明太祖始设 位低权轻


内 阁
亲自掌管
明成祖始设 位高权重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清朝的中枢 权力体系 内阁
日常事务
皇 帝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国大事
军机处
雍正始设
处理军务
内政外交
军机大臣:(职权、办事情况)
军国大计 重大案件
丏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军机处的作用:?
★弊: 形成“冗官” “冗兵” “冗费”局面, 造成国家积贫积弱(“三冗二积”) 。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


明初时期的 元代:中书 中枢权力体系 一省制
亲自掌管 中书省
归入 归入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 ●相权反弹→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丞相制度被废除了!专制皇权发展 到了新高度
刘邦建汉后,为巩固皇权,稳定天下, 对地方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又怎样?
●汉初,在地方上实 行郡国并行制,大封 同姓王,以为依仗 刘氏“天下一家” 的格局,就能巩固 皇权,稳定天下。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2014.9.24 编写班级:姓名:学号审核:高一历史组
失败的尽头是成功,努力的终点是辉煌! 3
参考答案:
1 -5 ACDCB 6-10 BCADA 11-14 BCAC
合作探究:
(1)秦朝: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
(2)相权日益削弱并最终废除;皇权日益加强。

(3)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4)职能:跪奏笔录,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作用: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反映: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失败的尽头是成功,努力的终点是辉煌! 5。

高一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高一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安史之乱(755-763年)
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最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 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系 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 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55~763年)结束,前后 达8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 安史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具体 说,是唐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斗争。
2、权 削实权
B、地方:①削弱或剥夺节度使、 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
②所有州郡直属中
受通判监督 文官担任
央,州郡长官
利:削弱了地方权力,有利于中央集权
弊:冗官冗费
3、钱
制钱谷
利:财政由中央掌握,消除了地方势力的物质基础, 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课堂提问: 宋初太祖实施的措施起到了哪些作用?
• 利:将地方的兵权、财权、司法权统统收归中央, 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基本 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弊: • ①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 • ②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 • ③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 • ④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积贫积弱。
• “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 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 列侯归郡统辖,列侯人人拥护中央。而且, 王国越分越小,再也无力对抗中央,中央 集权得到加强。 • 酎金夺爵:汉武帝以所献酎金分量不足或 成色不好为借口,废掉大量列侯。诸侯王 国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唐玄宗李隆基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头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后官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白居易《长恨歌》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四课中央集权的加强命制:丁启清审核:魏超【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重点】汉武帝、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知识结构】1.秦:郡县制2.汉:郡国并行制——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3.唐中期:设节度使——安史之乱、藩镇割据4.宋: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5.元:行省制6.明: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知识梳理】一.秦朝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

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政权的统一。

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1、背景:(1)郡国并行(2)王国问题2、措施:(1)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收回权力★(2)汉武帝①颁布“推恩令”②酎金夺爵③设刺史,监察地方3、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

三、唐朝中期,设置节度使,导致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平息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四、北宋加强中央集权:1、背景:(1)唐末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2)陈桥兵变★2、措施:(1)收精兵:统兵权归;发兵权归作用:(2)削实权:①削弱和剥夺了②州郡③设通判④派文臣(3)制钱谷:内容:政府规定:作用:消除了维护了3、特点: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4、影响:①改变了②造成了五、元代的行省制度1、背景:元代地域辽阔,为加强对地方政治和军事的控制,设立行省,代表中央对地方行使权力。

2、内容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

3、影响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六、明清的地方行政制度明朝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其中:承宣布政使司主管一省民政,提刑按察使司主管一省监察司法刑狱。

都指挥使司主管一省军事。

高一历史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加强

高一历史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加强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侍从咨询为主
直接由皇帝意 愿决定 君主专制强化的 产物,无制约
3、如何理解“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发展到 顶峰”?
秦朝 君 建立
汉至元 主 发展
专 明朝 制 强化
清朝
顶峰
雍 正 帝
内阁
军机处
议政王 大臣会议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是中国封建政治发展 的总趋势。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全国的军 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和中 央集权也因此发展到顶峰。
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
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 受到压制和打击。 ③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 际,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三、纵横联系 拓展探究
课外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5至19世纪中国和欧 美各国政治发展方向的不同之处及其影响。
探究参考:明清君主专制的影响
一方面,君主专制的强化,客观上有利于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 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严重阻碍了中 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造成中国社会大大落后于西 方国家。
4.综合分析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有何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 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 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 展。 ③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 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
(2)消极影响: ①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
温故知新
秦代(形成) 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包含两对矛盾。这两对矛盾的发展 趋势是怎样的?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中央不断加强,地方不断削弱。
5.明代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的根本目的是 A.要清除权臣 B.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彻底解决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D.改革中枢权力体系
6.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A.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 B.内阁的设立 C.军机处的设立 D.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立
A、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
B、认为孤立无援是秦王教训,封王拱卫中央
C、继承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
D、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A.限制诸侯国的权力
B.分割王国封地
C.剥夺诸侯王的封国
D.加强中央集权
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
(二)唐中叶后的割据分裂
朝历史上一பைடு நூலகம்规模巨大的叛乱,叫什么?
王国问题到什么时候得到解决?
启西 汉
叛乱:景帝时期的“七国之 乱解”决:
景 帝
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时期解决了王国问题
(一)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2)汉武帝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巩 1、建立中朝 →削弱相权
固 大
2、设置刺史 →监察地方
一 3、实行推恩令 →解决王国问题
时下,古装电视剧充斥荧 屏,“正说”,“戏说”大 行其道,历史在编剧笔下随 意安排。比如《康熙王朝》 中康熙帝中年时期的两个重 臣明珠、索额图就分别被称 为“明相”“索相”。
凭借本节课的所学知识, 你能发现其中的错误吗?
最AC..大考中皇的考帝央差你权机别!构力“稳后表上设刘天定不现刘置邦下天过在邦上建一下1大8立家年。封的”结,同政的果诸BD姓治..格造侯王制地根局成王,度方本,诸就以与制目就侯发为秦度的能权动依朝上上巩重了仗相固,叛刘比皇他乱氏,权死。,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内阁大堂旧址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1、创立原因 “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2、内阁的形成和发展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明宣宗:授予内阁票拟权,对奏章拟出处理意见 明神宗:内阁首辅权力扩大,“部权尽归内阁” 3、 内阁的性质及作用 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 产物,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部权尽归内阁”来自票参与拟

机密

从 顾
事务 决策

O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X(时期)
课堂设问
思考: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 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俗地解释它?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的处理意见; 批红就是领导对其意见的认可或否定。
议一议
明朝的内阁首辅就 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殿阁大学士
殿阁大学士是明太祖朱元 璋时设立的。开始时只是五品 官,侍立皇帝左右,以备顾问。 明成祖即位后,殿阁大学士开 始参预决策,起草诏令,批答 奏章,成为实际上的宰相。画 面上的殿阁大学士像是洪武十 六年文华殿大学士的形象。大 学士头戴乌纱帽,脚穿皂靴, 手执笏,毕恭毕敬地侍奉在皇 帝面前。
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
内阁首辅=宰相
性质 职权
宰相 一级行政机构
行政、决策
内阁 内侍机构 侍从、咨询
任职方式
选拔任命 直接由皇帝决定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强化君主专制

第4课君主专制加强

第4课君主专制加强

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编写:钟丽梅审核:邱昌满时间:2011-9-17 编号:0005 时间:30分钟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面批时间_______【课标及考纲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堂检测案 A层.1、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度B.察举制C.刺史制度D.郡县制.2、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

”这种制度是指A.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度B.唐代三省制C.元代行省制度D.明代的内阁制度.3、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

“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

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4、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课后延伸案 B层1、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统治日趋稳固B、封建统治日趋衰弱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封建国家日趋巩固2.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B.能接触国家的军政机要C.始终是清朝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D.它的设立使皇权进一步加强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问题:材料一:(顺治年间)“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枢垣记略》材料二: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

第4课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4课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C
5.秦朝设丞相辅佐皇帝,隋、唐分散 宰相权力,明朝废丞相,这些措施体 现了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权力的相互平衡和制约 C.相权严重威胁了皇权 D.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D
试分析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 取的措施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相同: ①目的相同:加强中央集权,强干弱枝 ②内容相似:在中央,削弱相权;对地方,重视监督—— 汉有刺史,宋有通判 ③结果相似:强化了集权,带来了弊端(有利有弊) 不同: ①手段:汉武帝主要采取行政措施;宋太祖从权钱兵全方 位进行 ②影响:汉武帝的积极影响突出;宋太祖的消极影响突 出—导致北宋地方毫无独立性可言,最终造成“三冗”的 积贫积弱局面。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 统一。 ⑵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 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第一单元总述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本单元共有四课内容,围绕着两条线 索展开,一条线索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的斗争,一条线索是专制皇权与相权的斗 争。
△课标要求: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
选官
军功爵制 察举制 科举制
监察谏议
御史大夫 御史府 刺史 门下省 谏院、通判 都察院 按察使司 六科给事中
完善 隋唐 三省六部制 发展 加强 强化 顶峰 宋 元 明 清
一省制 废丞相 设内阁 军机处 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
二府三司制 钱、权、兵
削弱地方 加强中央
趋向公平 公正客观
趋向严密 和完备
1.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 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 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 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4课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4课

皇权的不断加强——明清时期
明朝:1.废丞相: 材料一:自秦始臵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 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 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 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 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皇 明祖训》 思考:明太祖废丞相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直接原因:胡惟庸骄横跋扈 你同意明太祖的看法吗?
问:你认为武帝为什么频繁更换丞相?
汉 代 : 建 立 中 朝源自皇帝以丞相为首 的三公九卿
中朝 (决策)
外朝 (执行)
★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 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太宗有时对他 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 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 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 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
• 相 权 进 一 步 被 分 割
皇帝 财政 行政 宰 军事 ( 统 兵 ) 枢 密 院 ( 调 兵 ) 三 衙
三司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胡惟庸专擅朝政,越发 猖狂,他贪污受贿,排挤 任何不服从他的人,甚至 敢于挑战朱元璋的权力, 私自截留下属的奏章,官 员升降,处决犯人,都不 经过朱元璋的批准。1373 年,胡惟庸挤走了另一个 丞相汪广洋,独揽丞相大 思考:朱元璋为什 权,并掌权七年之久。 么要废丞相职位? 参考: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的教训, 消除丞相之权对皇权可能存在的威胁。
参考:汉初相权之重
★到了汉武帝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 武帝在位时,改变了原来由贵族做丞相 的做法,还频繁任免丞相。他在位54年 间,先后用相13人,平均任职时间只有 4.15年。3人在任上去世(非正常死亡, 其中田蚡精神错乱致死),3人被免职, 2人有罪自杀,3人下狱处死。政府高层 官员受到严厉处置数量如此之多,密度 如此之大,在历史上是空前的。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课件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课件

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演变: 秦汉三公九卿制——隋唐三省六部 制——北宋二府三司制——元朝一省 制——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 设军机处
三、对唐宋以来政治制度变化的总 弱的特点。
2、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虽有可能提高决策 效率,但却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C.彻底解决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D.改革中枢权力体系
4.为了削弱相权,唐太宗、宋太祖采取的相同做法是
( C

B.废除宰相
A.增加宰相的名额 C.分割宰相的权力
D.选用级别较低的官员参与中枢决策 5.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上皇权在与相权进行的较量中最
终获胜是在( C
A.建立中朝后

B.“杯酒释兵权”后
C.裁撤中书省后
思考:面对这样的旧有的机构
设置,如果你是当朝皇帝,你
怎么改变这种局面?
上图:隆宗门内军机处 右上图:军机处内景 右下图:军机处的位置
2、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
(1)原因:
①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了皇权; ②雍正时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设。
思考:和以往的丞相等职务相比,军机处有什么新特点? (2)职权及地位: ①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职权扩大,可参与处理机要事务。但只 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②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3)影响: ①积极:简化了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消极: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2、(北)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原因: ①唐“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和五代十 国的分裂局面; ②赵匡胤发动兵变夺权建国的经历; ③北宋建立后,全国处于军事割据局面。 (2)目的: ①解决地方割据问题 ②加强皇权,巩固统 治 (直接) (根本)

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第一单元第4课

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第一单元第4课

遭到压制。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2)专制皇权强化是传统官僚体制发展的产物,
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3)皇权加强导致国家的命运系于一人之手, 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特别提醒: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没有决策 权,二者只是参与机要政务,决策权在皇帝
手中。因此,虽有宰相之责,却无宰相之权。
(1)废除丞相制度
①原因 a.明初,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b.明太 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 丞相 ②废除:明太祖撤中书省,废除_______,由
皇帝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央集权制度
③影响 a.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b.专
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课程标准 1.列举从汉到元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说明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
影响。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2)设立内阁 殿阁大学士 ①明太祖时期:设______________,不参与决 策,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 内阁 ②明成祖时期:正式在文渊阁设_______,后
来阁臣获得“票拟”权,权力越来越大。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3)设军机处 ①原因 a.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了皇权。b.雍 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正式设立。
②特点
a.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扩大。 b.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 期
明太祖
名 称
设立殿阁 大学士 设立 内阁 内阁
职 权
仅备皇帝顾问兼 协理章奏 参与军国大 事的商讨 有“票拟” 权
特 点
品秩较低,不参 与决策 地位逐渐上升,有 专门的衙署和属官 地位变得更加重要
明成祖 明中期 以后
18世纪中西方内阁制的不同?
性质: 封建性质;资本主义性质 官员来源:皇帝任命;选举产生 权力与地位:无决策权、品秩低;独立自主行使权力,地位高 负责与实质:为皇帝负责,体现君主专制;为议会负责,体现 君主立宪制。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影响

集中军权
通过杯酒释兵权削夺朝中大将兵权:将禁军 分为互不统属的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 步军司等三衙统领;把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三衙统兵,枢密院发兵。

集中政权
在中央:将相权一分为三?; 在地方:ABCD 地方财赋由中央掌握,消除了地方割 据的物质基础

集中财权
如何评价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B
C
C、地方与中央争权 D、内朝与外朝并存
4、北宋初年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积极作用有 1)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2)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全3)有 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4)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A、1)2) C、1)2)3) B 、2)3) D、1)2)3)4)
C
5.明代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的根本目的是 A.要清除权臣 B.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 C.彻底解决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D.改革中枢权力体系 6.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A.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 B.内阁的设立 C.军机处的设立 D.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立
C
7.简括秦至清前期的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从 中可看到中央官制变化的哪些特点和趋势? 秦——三公九卿 汉——中朝外朝 唐——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 元——中书省 明——内阁
特点和趋势: 中央机构不断 完善;相权削弱 以至被废除,专 制皇权不断强 化。
清——内阁、议政王大臣、军机处
唐玄宗与杨贵妃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头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 ——白居易《长恨歌》
皇帝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 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君主专 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 因循守旧的风气;必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 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皇权崇拜导致 近代民主共和制的建立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所有 这一切,都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五代:
梁唐晋汉周, 前面加个后。
十国:
前蜀、吴、闽、吴越、楚, 南汉、南平和后蜀, 南唐北汉十割据。
实质:
唐末藩镇割据发展的延 续。
藩镇割据的形成与发展的原因、表现、实质、影 响
原因:
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唐玄宗与唐代宗册封节度使; 节度使拥有军事、行政、财政权力。
表现:
政治、经济、军事、政权接替。
郡国并行制
西汉前期形势图
(1)西汉前期王国问题出现原因
A.汉高祖的郡国并行制; B.诸侯王的权力大(封地、行政、军事、财政 权),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 C.汉景帝“削藩”(时间、建议者)
“今削之亦反,不削 之亦反。削之,其 反亟,祸小;不削, 反迟,祸大。”— 晁错《削藩策》
诸侯王死后, 除嫡长子继承 王位外,其他 子弟可分割王 国的一部分土 地成为列侯, 由郡守辖。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一.汉至宋时期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安威大 得加风 猛海起 士内兮 兮兮云 守归飞 四故扬 方乡, !,
大 风 歌
汉高祖刘邦 刘邦建汉后,为巩固皇权,稳定天下, 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
刘邦大封同姓王, 以为依仗刘氏“天 下一家”的格局, 就能巩固皇权。
……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 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 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 二等爵. ──《汉书· 诸侯王表》 读材料思考:汉高 祖部分实行分封制 与总结经验教训是 何关系?
1、据《汉书》述评:“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 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上述材料表明汉高祖分 封同姓王的基本想法是: A、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
B
B、认为孤立无援是秦王教训,封王拱卫中央
C、继承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 D、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A.限制诸侯国的权力 B.分割王国封地 C.剥夺诸侯王的封国 D.加强中央集权 3、西汉初与北宋初都面临制度上 问题是 A、郡县与封国并存 B、皇权与相权矛盾
(2).西汉解决王国问题
汉景帝刘启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把诸侯王的政治、军事权力收归中央。 汉武帝:在中央设中朝,以制约外朝;在地方设刺史;实行推 恩令,强干弱枝;酎金夺爵。
(3)汉武帝与汉景帝解决王国问题的结果有何不同?为什么会 不同?王国问题的解决有何影响?
2、唐后期的藩镇割据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实质 地方割据势力的扩大和延续。 影响 不利于中央集权巩固,不利于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不利于经 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 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 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 也?”
宋 太 祖 赵 匡 胤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 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 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 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 矣。”
(2)过程:
------- 年,明太祖下令:撤销------ ,废除 ------------ ,由-----直接掌管六部,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
分析P16页材料
2、明成祖设内阁(地点、阁臣地位、权 利?)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文渊阁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正式在 文渊阁设立
明朝内阁的发展过程:
1、明初废除丞相 2、明朝内阁的设立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 (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3、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图五 明朝时期的 中央集权体制
1、明太祖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1)原因:
A明初沿袭元制,设中书省,有左、右丞相,位高权重。 B明太祖为加强君主专制(根本) C“胡惟庸案”(直接)
3、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时间: 雍正年间 地点: 皇宫隆宗门 最初目的: 为处理西北军务 权力变化: 军务——扩大到政务 特点:完全听命于皇帝,跪受笔录 评价: 积极——简化手续,提高效率 消极——独裁,专制皇权发展 到顶峰。
隆宗门内军机处
课堂设问 清承明制,设立内阁,但重要军国 大事开始则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直 到清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后,才逐渐形 成专制皇权。
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 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清朝
皇帝
内阁
办理一般性的日常公事
六部
吏 户 礼 部 部 部
议 政 王 大 臣 会 议
军 机 处 (康熙) (雍正)
南 书 房
兵 部
刑 工 部 部
(清初)
1.积极作用: 2.ຫໍສະໝຸດ 极作用: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对 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 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 有何异同?
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地方机构的权力。 异:1.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宋太祖把宰相权分为军权、财 权和行政权;杯酒释兵权,强干弱枝;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2.在地方上汉武帝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实力,设刺史检察地方; 宋朝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 督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设。 3.汉武帝采取独尊儒术。宋太祖的措施带来财政危机。
郭 子 仪
李 光 弼
貌不惊人的安禄山
藩镇割据
尽管唐朝大将郭子仪、 李光弼最后平定了叛乱, 但藩镇割据的局面已经 形成。在唐朝后期一百 五十年里,河北三镇的 五十七个节度使中,真 正由朝廷任命的只有四 人。内地许多节度使也 效法三镇,各占一方, 形成“藩镇割据”的局 面。唐朝灭亡后五代十 国局面的出现就是藩镇 割据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