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W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10.1 项目区域环境特征
1、地形地貌
项目所在区域地貌单元属江淮丘陵地区,区内东部地貌形态为低山丘陵,其余广大地区则是岗坳相间的波状平原。
2、气候
本项目所在区域气候为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平均气温摄氏15 度,历史上最低气温是摄氏零下23.8 度,最高气温摄氏41.2 度。1993 至2005 年,年均降水1018.6毫米,年最大降雨量1549.5 毫米,年最小降雨量589 毫米。年无霜期215 天,常年主导风向为偏东风,夏季多为东南风,冬季多为西北风。
3、水文
项目沿线水系较不发育,多为长江、淮河支流的上游段,流源短,径流小,易干涸。选线范围最大河流为滁河、池河,其次还有一些小支流水系、干渠及配套的的人工沟渠。
4、水土流失现状
项目地处江淮丘陵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中的面蚀为主,丘陵岗地面蚀中伴有沟蚀,缓坡地较多,林地较少,植被率低,易产生水土流失。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本项目所在区域属水力侵蚀类型区中的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类型以轻度和中度为主。
10.2 推荐方案对工程环境的影响
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对生态敏感点的影响:拟定方案的线位已尽量避开了,与其不干扰。
对生态功能影响:修建公路时取土、弃土所引起地形、地貌的改变,原有植被的破坏,动物栖息环境的变化以及修建公路引起水土流失、河道及池塘淤积等情况,使得局部生态系统的功能受到影响。
对陆生植物影响:项目施工过程中,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施工过程挥洒的石灰和水泥,会对周围植物生长带来直接的影响。这些尘土降落到植物的页面上,会堵塞毛孔,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生长减缓甚至死去。石灰和水泥被雨水冲刷进入土壤,会导致土壤板结,影响植物根系对水分和矿物质的吸收。另外,原材料的堆放、沥青和车辆漏油,还会污染土壤,从而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
对陆生动物影响:施工期间,公路建设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会迫使它们迁移到非施工区,但对其生存不会造成威胁。鸟类和兽类受施工噪声干扰将被迫离开原来的领域,当临时征地区域的植被恢复后,它们仍可回到原来的领域。营运期交通噪声和夜间车辆行驶时灯光对动物的活动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主要是造成公路两侧区域动物活动范围缩小,并向附近地区转移,但影响较小。对评价范围陆生动物而言,工程占地将减少动物的生境,评价范围陆生动物在公路两侧主要以个体形式存在,且栖息生境较广,受公路施工、营运影响可以迁移到附近栖息地,公路建设对其影响程度有限。
对水生生物影响:桥梁的建设(桥墩水下作业时的水下噪声等)对水生生态环境产生干扰,进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桥梁施工过程中必然会扰动河床,产生水土流失。危险品事故泄漏将造成部分河段或水体的水生生态的损失。
2、对水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影响:若施工废水、施工废料、物料堆场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处置不当而进入襄河、土桥水库等水体,则会对其的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期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这些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SS 、CODcr和少量的油类;桥梁施工钻渣任意抛至河流污染水体;施工所需物料堆放不当受雨水冲刷进入水体。
营运期影响:汽车尾气排放物、路面滴油、轮胎磨擦微粒、尘埃等随雨水径流进入水体,对水体的污染;道路辅助设施(服务区、养护工区等)产生的污水造成水体污染。
3、对声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影响:项目途经全椒县等居民集中点,施工机械运转的噪声和运输
建设材料的车辆的噪声会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运营期影响:由机动车排气、引擎运转、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等原因产生的噪声。
4、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影响:粉状物料的装卸、运输、堆放、拌合过程中有大量尘散逸到周围环境空气中;施工运输车辆行驶会产生扬尘(尤其是运输粉状物料);沥青搅拌及铺设过程中产生的沥青烟气中含有THC、TSP等有毒有害物质, 对人体有伤害。其中以扬尘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突出。
运营期影响:汽车尾气中的多种污染物如NO X 等会污染环境空气。
10.3 减缓工程环境影响因素的对策
10.3.1 路线方案的对策
1、路线与城镇规划相结合,尽量绕避人口密集区、学校、医院、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
2、尽可能减少沿线居民的搬迁数量。
3、尽量避免或减少大填大挖区。
4、尽量绕避风景名胜区或者自然保护区。
5、尽量少占用和分割良田鱼塘、林地及具有特殊用途的土地。
6、避让或减少对重要设施,如高压输电线网、地下管线、工矿企业的干扰和影响。
7、路线布设时尽量保护现有水网和水利设施不受破坏,保证原有水利排灌系统正常发挥作用。
10.3.2 生态影响减缓措施
1、工程设计阶段应制定合理的生态维护方案,优化线路设计,尽量减少耕地和林地占用数量,对占用林地采取异地栽植措施,避免砍伐。道路边坡防护应采用植物为主防护措施,防护树种选择地方树种,并采取乔、灌、草等结合方式进行综合防护。
2、加强施工期管理,施工活动要保证在征地范围内进行,施工便道及临时占
地要尽量缩小范围,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对占用耕地部分的表层土予以收集保存,施工结束后用于复耕或绿化。加强公路两侧绿化,在公路两侧绿化范围内采取乔、灌、草结合的形式进行绿化,绿化树种尽量选择乡土物种。
3、为了减少工程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避免在野生鸟类和兽类晨、昏(早晨、黄昏)或夜间外出觅食、正午是其休息时间施工作业。
4、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施工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严禁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捕猎野生动物,特别是国家保护动物,在施工时严禁对其进行猎捕,严禁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捕杀两栖和爬行动物。
10.3.3 水土保持对策
1、路基防护设计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综合考虑安全、美观、经济、实用性和各路段不同的地质水文条件。一般路基段,路基边坡高度小于3米时,边坡采用植草皮防护;路基边坡高度大于等于3米时,采用拱形护坡防护;难以填筑路段,采用路肩墙以收缩及稳固坡脚;桥梁两端10米范围内的,为防止洪水冲刷,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满铺防护。
2、地面开挖后尽可能减少地面坡度,并做好施工建设期区域内临时排水系统规划,注意保护挖、填方边坡的稳定。
3、施工便道及临时用地要尽量缩小范围,减少对耕地的占用。施工结束后对临时用地及时进行植被恢复或进行耕种,可有效缓解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受到影响。
4、取土场尽量不占耕地,特别避免占用保护型基本农田。在雨季施工后,应采取随开挖随防护措施,以免造成水土流失危害和增加随后施工及后期土地水土流失治理的难度。
5、严禁向江、河、湖泊、水库、沟渠、农田弃土、弃渣。弃方应堆放规则整,并及时平整压实,及时采取排水、拦挡、绿化措施,以避免弃方破坏或掩埋林木、农田、堵塞河道。
10.3.4水污染防治对策
1、施工期间制定严格的环保制度:在项目开工前,明确各专业的环保责任人,组织项目经理、班组长认真学习有关环保的法规,针对各专业的特点,制定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