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化学试卷
副标题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汽油挥发
B. 海水晒盐
C. 石蜡熔化
D. 高梁酿酒
2.下列各项警示标识与存放的物质不相符合的是()
A. 甲醛
B. 酒精
C. 烧碱
D. 浓硫酸
3.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振荡试管
B. 取固体体药品
C. 移走蒸发皿
D. 量筒读数
4.在太空舱里,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宇航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NiFe2O4中Fe
的化合价为+3.则Ni的化合价为()
A. +4
B. +3
C. +2
D. +1
5.下列符号中的“2”与O2中的“2”所表示的含义相似的是()
A. H2O
B. 2Zn
C. 2CO
D. SO42−
6.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肥皂水不能区别硬水和软水
B. 蒸馏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C. 生活污水可以随意排放
D. 在河水样品中加入明矾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7.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
B. 酸雨对农作物、桥梁、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
C. 由于新能源开发,可以无节制地使用石油资源
D. 生活中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都是石油产品
8.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盐酸具有酸性--除铁锈
B. 铁粉可与氧气和水反应--食品保鲜吸氧
C.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冰箱除臭剂
D. CO具有可燃性--冶炼金属
9.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Y的溶解度为50g
B. T2℃时,X、Y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
C.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Y>X>Z
D. T2℃时,50g H2O与50g X混合,可得到100g X的饱和溶液
10.
选项物质目的主要实验操作
A NH4Cl和尿素鉴别取样,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
B NaNO3和Na2SO4固体鉴别取样,加水溶解滴加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
白色沉淀
C Na2CO3(NaHCO3)除杂加稀盐酸,蒸发结晶
D K2SO4溶液(KOH)除杂滴加稀硫酸至pH等于7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11.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我们要采取有效防疫措施,免
受病毒侵害。
(1)我们每天要补充蛋白质提高自身免疫力。
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填
字母序号)。
A.鸡蛋
B.米饭
C.白菜
D.西瓜
(2)用医用消精进行室内消毒时,若不慎引起小面积失火,可用湿布扑灭。
其灭火
主要原理是______。
(3)医用口罩的中间层是聚丙烯熔喷布,起过虑病毒作用。
聚丙烯属于______(填
“有机合成”或“复合”)材料。
生产出的外科医用口罩需用环氧乙烷进行灭菌。
环氧乙烷的化学式为C2H4O.该物质中含有______种元素,其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12.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之一。
下表是部分酸、碱、盐在水中
的溶解性(20℃),请回答下列问题。
阴离子
阳离子
OH−NO3−CO32−Cl−K+溶溶溶溶
Ba2+溶溶不溶
Cu2+不溶不溶
______。
(2)KOH溶液和Ba(NO3)2溶液______(填“能”或“不能”)反应,理由是______。
(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______。
A.OH−、H+、Ba2+、NO3−
B.OH−、Ba2+、K+、Cl−
C.CO32−、K+、Ba2+、Cl−
D.CO32−、Cu2+、NO3−、K+
13.化学的学科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请从微观的角度回答
下列问题。
(1)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
①根据Na、Al原子结构图Na,Al可推知,金属Na、Al的化学
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②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③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原因是______。
(2)如图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绕的微观示意图(图中“o”代表氢原子。
“●”代表氧原
子)。
①参加该化学反应的最小粒子是______(填微粒符号)。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4.从某废旧电子产品中可以提炼贵重金属,并得到硫酸铜溶液。
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图中“操作”的名称是______。
(2)写出所得贵重金属中任意一种成分的化学式______。
(3)写出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任写一种);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______。
(4)写出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5.在100g的某盐酸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反应为AgNO3+HCl=HNO3+AgCl↓,至恰
好完全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质量为28.7g的AgCl沉淀,求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16.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
(2)仪器②的名称是______。
该仪器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序号);若
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写出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程式______。
(4)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______(填字母序号)。
17.不用火,不用电。
只需拆开发热倒入凉水,就能享用美食的自热食品,受到消费者
的追捧。
【查阅资料】Ⅰ.发热包中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碳酸钠、铝粉。
Ⅱ.铝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探究一:发热包的发热原理
(1)小明买了一盒自热米饭,取出发热包加入凉水,发生剧烈反应。
迅速放出大量
的热。
写出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同时发热包内固体物质变硬、结块。
依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小明猜想发热包内的物质可能发生多个化学反应。
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发热包上的安全警示图标有“禁止明火”,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3)小明向使用后的发热包中加入稀盐酸。
并对产生的气体展开进一步探究。
探究二:确定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小明认为该气体可能是a。
H2;b.______;c.CO2和H2的混合气体。
【实验设计】小明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对气体成分进行探。
【实验验证】甲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丁装置中黑色的粉末逐渐变为红色,试管口有水珠产生。
证明猜想c正确。
若甲、乙装置交换位置,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气体中含有CO2,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说明理由______。
【总结与反思】通过以上探究,小明做出如下反思:
A.发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
B.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做发热包的发热材料
C.使用后的发热包应包好按照垃圾分类投放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汽油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石蜡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高梁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汽油挥发、海水晒盐、石蜡熔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C
【解析】解:A.甲醛有毒,属于有毒品,故正确;
B.酒精属于易燃液体,故正确;
C.烧碱没有易燃、易爆的性质,故错误;
D.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属于腐蚀品,故正确。
故选:C。
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通过化学药品名称与警示标志说明是否一致考查相关物质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相关物质基础知识的积累。
3.【答案】B
【解析】解:A、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而不是手指拿住试管上下晃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故选:B。
A、根据振荡试管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设Ni的化合价为x,则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NiFe2O4中Fe的化合价为+3.可得NiFe2O4中Ni的化合价为:
(+2)×3+x+(−2)×4=0,
解答x=+2;
故选:C。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
5.【答案】A
【解析】解: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O2中的“2”表示一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A、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正确;
B、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2Zn中的2表示锌原子的个数为2个;
C、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2CO中的2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2个;
D、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SO42−中的2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故选:A。
根据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本题考查了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较易。
6.【答案】B
【解析】解:A、肥皂水能区别开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是软水,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蒸馏是把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所得水称为蒸馏水为纯净物,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会造成水的污染,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在河水中加入明矾可以吸附除去河水中悬浮的固体小颗粒,不能除去所有杂质,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A、根据硬水和软水区别方法分析;
B、根据纯净物的概念分析;
C、根据废水的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解答;
D、明矾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
所以,明矾是一种较好的净水剂。
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
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分,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
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7.【答案】C
【解析】解: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是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故A正确;
B、酸雨对农作物、桥梁、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故B正确;
C、过度开采、无节制地使用石油资源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故C错误;
D、生活中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都是石油产品,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天然气燃烧的产物分析;
B、根据酸雨的危害分析;
C、根据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和使用石油资源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D、根据石油炼制的产品分析。
本题考查了石油能源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8.【答案】D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对应关系,掌握常见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对应关系是解答的关键。
【解答】
A.盐酸有酸性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除铁锈,故正确;
B.铁粉与水和氧气会生锈,能消耗氧气、水,可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故正确;
C.活性炭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冰箱中异味,故正确;
D.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了其还原性,故错误;
故选:D。
9.【答案】B
【解析】解:A、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无法确定Y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B、T2℃时,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50g,溶解度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T1℃时,X、Y、Z三种物质中,图中Y在曲线上位置最高,X、Z相等,故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Y>X=Z,故选项说法错误。
D、T2℃时,X的溶解度为50g,T2℃时,50gH2O与50g X混合,最多只能溶解25g,则可得到75g X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进行分析判断。
B、T2℃时,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T1℃时,三种物质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T2℃时,X的溶解度为50g,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点、线、面和交点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取样,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能够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氯化铵,无明显现象的是尿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取样,加水溶解滴加BaCl2溶液,能够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钠,是因为硫酸钠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稀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溶液pH=7时恰好完全反应,除去了氢氧化钾,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A、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
B、硫酸钠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C、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D、稀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答案】A 隔绝氧气有机合成三6:1:4
【解析】解:(1)鸡蛋富含蛋白质;米饭富含糖类;白菜富含维生素;西瓜富含维生素和糖类;
(2)用医用消精进行室内消毒时,若不慎引起小面积失火,可用湿布扑灭。
其灭火主要原理是隔绝氧气;
(3)医用口罩的中间层是聚丙烯熔喷布,起过虑病毒作用。
聚丙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环氧乙烷的化学式为C 2H 4O.该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其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6:1:4。
故答案为:(1)A 。
(2)隔绝氧气。
(3)有机合成;三;6:1:4。
(1)根据常见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素分析判断;
(2)根据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分析回答。
(3)根据材料的类别、化学式的意义分析回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但联系生活实际比较紧密,学会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2.【答案】Cu(OH)2 KNO 3 不能 不能形成沉淀或气体或水 B
【解析】解:(1)由部分酸、碱、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可知,上述阴、阳离子形成不溶性碱为氢氧化铜,化学式为:Cu(OH)2,形成的复合肥料为硝酸钾,化学式为:KNO 3。
(2)KOH 溶液和Ba(NO 3)2溶液不能反应,理由是:不能形成沉淀或气体或水。
(3)A.由于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了水,故A 不能大量共存;
B.离子间不能结合形成气体、水和沉淀,故B 能大量共存;
C 、由于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能结合形成了碳酸钡沉淀。
故C 不能大量共存;
D 、由于碳酸根离子能与铜离子结合形成了碳酸铜沉淀,故D 不能大量共存。
故选:(1)Cu(OH)2;KNO 3。
(2)不能;不能形成沉淀。
(3)B 。
(1)根据酸、碱、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和物质的组成分析回答。
(2)根据复分解反应反应的条件分析。
(3)根据常见物质的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分析。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酸碱盐的溶解性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即可分析解答。
13.【答案】钠原子与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分子结构不同 它们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 H 、O 2H 2+O 2−
点燃 2H 2O
【解析】解:(1)①在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元素与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金属Na 、Al 的化学性质不同;故填:钠原子与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氧化碳分子与二氧化碳分子结构不同,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故填:分子结构不同;
③硫酸和盐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它们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故填:它们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
(2)①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参加该化学反应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填:H 、O ;
②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故填:2H 2+O 2−
点燃 2H 2O 。
(1)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酸具有通性的原因来分析;
(2)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原子的概念来分析。
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实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属类及掌握化学变化是分子的分和原子的重新组合的过程。
14.【答案】过滤Au Fe+H2SO4=FeSO4+H2↑或2Al+3H2SO4=Al2(SO4)3+
3H2↑置换反应2Cu+2H
2SO4+O2− △
2CuSO4+2H2O
【解析】解:(1)图中“操作”的名称是过滤,通过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故填:过滤。
(2)所得贵重金属是金、铂,化学式分别是Au、Pt。
故填:Au(或Pt)。
(3)①中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和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Fe+H2SO4=FeSO4+H2↑、2Al+3H2SO4=Al2(SO4)3+3H2↑,都是置换反应。
故填:Fe+H2SO4=FeSO4+H2↑或2Al+3H2SO4=Al2(SO4)3+3H2↑;置换反应。
(4)②中加热条件下稀硫酸和铜、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Cu+2H2SO4+O2− △
2CuSO4+2H2O。
故填:2Cu+2H2SO4+O2− △
2CuSO4+2H2O。
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金、铂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和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
加热条件下稀硫酸和铜、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解:设参加反应的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AgNO3+HCl=HNO3+AgCl↓,
36.5143.5
100g⋅x28.7g
36.5 100g⋅x = 143.5 28.7g
x=7.3%,
答: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解析】根据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依据沉淀的质量求出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本题考查生活常识的记忆及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注意在平时加强记忆及该题中沉淀的质量是解答的关键。
16.【答案】酒精灯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长颈漏斗添加液体药
品 A D 2H
2O2−
MnO2
2H2O+O2↑BC
【解析】解:(1)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所以试管口应略下倾斜;故填:酒精灯;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2)仪器②的名称是长颈漏斗,其作用是添加液体药品;故填:长颈漏斗;添加液体药品;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为固固加热装置,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氧气不
易溶于水,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排水装置D,氧化氢在二氧
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
2O2−
MnO2
2H2O+O2↑;故填:A;
D;2H
2O2−
MnO2
2H2O+O2↑;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固体与液体反应生成气体的发生装置B;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故用向上排空气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都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为C,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BC;故填:BC。
(1)熟记仪器的名称、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2)根据仪器的名称,分析其作用;
(3)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选择发生装置,由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以及特殊要求选择收集装置;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4)依据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来分析解答;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等,综合性比较强。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7.【答案】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铝粉在空气中遇明火会燃烧,可能诱发火灾CO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2NaOH+CO2= Na2CO3+H2O,二氧化碳将被氢氧化钠吸收,澄清的石灰水无变化AC
【解析】解:(1)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aO+ H2O=Ca(OH)2;生成的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故填: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或2Al+2NaOH+2H2O=2NaAlO2+3H2↑);
(2)铝粉具有可燃性,由于铝粉在空气中遇明火会燃烧,可能诱发火灾,所以要禁止明火;故填:铝粉在空气中遇明火会燃烧,可能诱发火灾;
(3)【猜想与假设】发热包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故填:CO2;
【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于验证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用于除去二氧化碳,如果甲、乙装置交换位置,二氧化碳将被氢氧化钠吸收,但反应无现象,所以无法确定气体中含有CO2,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填: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NaOH+CO2=Na2CO3+H2O,二氧化碳将被氢氧化钠吸收,澄清的石灰水无变化;
【总结与反思】A、发热包中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与水反应,所以应密封防潮保存,故正确;
B、发热包用于自热食品,所以要注意发热材料不能有强腐蚀性和毒性,故错误;
C、使用后的发热包中会有强碱等,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所以要包好按照垃圾分类投放,故正确;
故选:AC。
(1)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生成的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铝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2)根据铝粉的可燃性分析;
(3)【猜想与假设】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氢气可以还原氧化铜生成铜;澄清的石灰水用于验证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用于除去二氧化碳;
【总结与反思】A、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分析;
B、根据发热包的用途分析;
C、根据发热包可能造成污染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