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总结必须有状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朴,有的比较具体。
这部分内容重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
这是总结的中心。
总结的目的就是要必定成绩,找出缺点。
成绩有哪些,有多大,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如何获得的;缺点有多少,体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如何产生的,都应讲清晰。
3、经验和教训。
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
为便于此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4、此后的打算。
根据此后的工作任务和规定,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善方法等。
在生活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中提到的全部信息应当是精确无误的。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列是小编精心整顿的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仅供参考,但愿能够协助到大家。
现在,都市水环境治理工作已经得到了社会各届人士广泛的关注,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众所周知,水环境是人类文明、生态文明的一面镜子,自古以来人们就有着浓厚的水情结,喜欢逐水而居,滨水而栖,特别是对于常年生活在水泥森林的都市居民来讲,拥有一种优美和谐的水环境更是一种强烈的渴望。
在都市中蜿蜒流淌的条条河道,不仅是防洪排涝的重要通道,也是都市景观建设的重要要素和都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一种都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平衡,关系着广大市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品质。
建设人水和谐的河道生态系统,打造水生态良好、水景观优美、水文化丰富的亲水型宜居都市已成为许多都市的发展目的。
水环境的治理和水边环境建设涉及了截污、清淤、护岸、绿化等内容。
人们对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污水截流、清淤、底泥解决、两岸绿化等方面的内容做了不少研究。
对新建河道的护岸构造在生态方面的研究也有了起步。
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比国内起步要早,日本xx 年前就开始提出“新水”的概念,并且在生态护坡构造方面做了实践;荷兰也正在规划和建设21 世纪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水环境。
河道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
河道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汇报人:日期:•项目背景•项目目标•技术方案目录•项目实施方案•经济可行性分析•社会效益评估•风险评估与对策•可行性综合评价与结论项目背景01当前河道水质污染严重,存在黑臭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河道现状水质生态系统受损安全隐患河道水生生物群落受到较大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
部分河段存在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
030201河道现状介绍治理后可显著改善河道水质,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改善水质恢复水生生物群落,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创造亲水空间。
生态修复治理滑坡、泥石流等隐患,保障沿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消除安全隐患河道治理的必要性通常是当地政府或水利部门,也可能是企业或社会组织。
改善河道水质、恢复生态系统、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河道整体环境品质及生态服务功能。
项目发起人及目的项目目的项目发起人项目目标02改善河道水质,提升生态环境恢复河流生态,增强生态功能提升河流景观,打造绿色旅游资源总体目标恢复河道生态,提高生物多样性河道水质达到国家或地方标准要求提升河流景观,打造优美旅游景点建立完善的防洪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01020304具体目标与指标重点河段整治与保护生态修复与保护防洪体系建立与完善河流景观提升与旅游开发全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范围技术方案03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治理工程技术水质改善技术水生生物恢复技术河道治理主要技术手段01020304通过恢复河道生态系统,提高水质,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
建设河岸防护工程、疏浚工程等,改善河道水环境。
采用生物过滤、化学反应等手段,降低河水中的污染物含量。
通过放流鱼苗、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恢复河道生物多样性。
水质改善技术的创新应用新型水质改善技术,提高水质改善效果。
水生生物恢复技术的创新采用新型水生生物恢复技术,提高水生生物恢复效果。
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采用新型生态修复材料和技术手段,提高生态修复效率。
关键技术及创新点技术实施计划与时间表技术实施计划按照项目实施阶段,制定详细的技术实施计划。
河道治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治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河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和保护水资源,河道治理成为当务之急。
本报告旨在对河道治理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现状和问题,提出改善措施,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1. 资料收集:收集相关的政策文件、调研报告、学术论文以及行业资讯,获取河道治理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2. 实地调研:对目标河道进行调查,了解其水质、植被、野生动物等现状,以及治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 问卷调查:针对相关的市民和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河道治理的需求和期望,收集民意和社会反馈。
4. 统计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评估河道治理的成本、效益以及社会影响。
三、现状分析1. 河道污染严重:由于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部分河道水质严重超标,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2. 河道生态环境恶化:部分河道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草减少,野生动物栖息地受到严重威胁。
3. 河道治理成本高:目前的河道治理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成本较高,部分地区财力有限,无法全面推进治理工作。
四、问题分析1. 资金短缺:部分地区的河道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相关部门资金有限,无法满足治理需求。
2. 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一些地方缺乏科学有效的河道治理技术和方法,导致治理效果不明显。
3. 规划和管理不到位:部分地方在河道治理规划和管理上存在不足,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和有效的管理措施。
五、可行性研究1. 技术可行性:根据实地调研和资料分析,可以运用生物修复、植物滞留、湿地净化等技术手段进行河道治理。
2. 经济可行性: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可以确定合理的河道治理投入,提出资金筹措和使用的建议。
3. 社会可行性: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可以了解公众对河道治理的认知和态度,为治理工作落实提供社会支持。
4. 管理可行性: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构建科学规范的河道治理管理体系,提出管理改善方案。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河道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许多河道存在着淤积、污染、河岸坍塌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河道的行洪能力、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质量。
为了改善河道状况,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展河道整治工程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项目背景(一)河道现状本项目所涉及的河道位于_____地区,全长_____千米。
目前,该河道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1、河道淤积严重,河床抬高,行洪能力大幅下降,每逢暴雨季节,易发生洪涝灾害。
2、河水污染严重,水质恶化,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
3、河岸缺乏防护措施,部分河岸坍塌,威胁周边农田和建筑物的安全。
(二)整治的必要性1、提高河道行洪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改善河道水质,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
3、修复河岸生态,美化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三、工程任务和规模(一)工程任务本次河道整治工程的主要任务包括:河道清淤疏浚、河岸防护加固、污水治理和生态修复等。
(二)工程规模1、河道清淤疏浚长度为_____千米,清淤量约为_____立方米。
2、河岸防护加固长度为_____千米,采用_____等防护措施。
3、建设污水处理设施_____座,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_____吨。
4、生态修复面积约为_____平方米,种植水生植物和沿岸绿化。
四、工程布置及建筑物(一)工程布置原则1、遵循自然规律,尽量保持河道原有形态和生态环境。
2、结合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合理布置工程建筑物,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3、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确保工程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二)主要建筑物1、清淤疏浚工程:采用机械清淤和水力冲淤相结合的方式,清除河道内的淤积物。
2、河岸防护工程:根据河岸的地质条件和水流情况,选择重力式挡土墙、生态护坡等防护形式。
3、污水处理设施:采用_____污水处理工艺,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的河道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一方面,大量的污水排放和工业废水直排河道,导致河水水质恶化和生态系统失衡;另一方面,城市河道改造不及时和不完善,使得河道整体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因此,对河道进行治理和改善,已成为当前市政工程、生态环境修复和城市综合规划中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将对现有河道治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对治理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力求为河道治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和指导。
二、研究目的1. 调查现有的河道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难点;2. 基于当前的技术和资源,制定河道治理的可行性方案;3. 评估不同治理方案的效果和风险,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4. 探讨河道治理的长期发展路径和策略,促进城市河道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三、调查分析1. 对现有河道治理情况进行调查,包括污染源、水质情况、河道生态环境等方面;2. 分析现有治理工程的成效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3. 探讨城市规划、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因素对河道治理的影响,为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四、治理方案1. 基于调查分析的结果,制定河道治理的可行性方案,包括技术、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考虑;2. 分析不同治理方案的优劣势,综合评估各方案的风险和成本;3. 探讨治理方案的实施路径和可行性,包括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等方面;4. 比较不同方案的效果和影响,为最终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五、发展策略1.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探讨河道治理的持续发展路径,包括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社会参与等方面;2. 分析治理工程的长期维护和管理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3. 探讨河道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包括生态修复、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六、结论与建议1. 总结本研究的成果和发现,提炼出具体的结论;2. 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河道治理的相关建议,包括技术、政策、管理等方面;3. 强调河道治理的长期性和综合性,提出加强规划、协调各方力量的重要性。
江河湖泊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江河湖泊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江河湖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水资源,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江河湖泊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质污染、河道淤塞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报告对江河湖泊治理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项目背景江河湖泊治理工程项目旨在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本项目选择了某特定地区的一条主要河流作为实施对象,旨在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来改善该河流的水质,恢复生态平衡。
三、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分析根据对市场需求的调研,人们对水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改善江河湖泊的水质不仅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够提供更可靠的水资源供应,满足城市生活和工业发展的需求。
因此,江河湖泊治理工程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潜力。
2. 技术可行性分析江河湖泊治理工程项目需要应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如河道疏浚、水质净化、生态恢复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同时,目前已经存在许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可以满足项目实施的需要。
因此,从技术角度来看,江河湖泊治理工程项目是可行的。
3. 经济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是评估一个项目是否值得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江河湖泊治理工程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同时也能够产生经济效益。
通过改善水环境质量,该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将得到提升,从而为农业、工业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此外,项目的实施还将刺激产业链的发展,促进相关行业的就业和税收增长。
因此,从经济角度来看,江河湖泊治理工程项目是具备可行性的。
四、项目实施方案1. 建立综合管理机构项目实施需要协调各方的力量和资源,因此建立一个综合管理机构是必要的。
该机构应由政府相关部门、水利企业、科研院所等组成,负责项目的规划、组织和实施等工作。
2. 实施河道疏浚工程首先,需要对河道进行疏浚,清理淤泥和垃圾,恢复河道的通畅性。
通过河道疏浚,可以增加河流的输水能力,减少洪水的发生频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河北省水利厅关于唐县唐河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
河北省水利厅关于唐县唐河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水利厅•【公布日期】2023.10.25•【字号】•【施行日期】2023.10.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河北省水利厅关于唐县唐河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保定市水利局:你局《关于呈报〈府河治理工程等7项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保水规计〔2023〕2号)收悉。
依据专家审查意见,经研究,对《唐县唐河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以下意见:一、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唐河是大清河南支骨干行洪河道,发源于山西省浑源县,流经山西省灵丘县和河北省保定市涞源、顺平、唐县、定州、望都、清苑,在东石桥与清水河汇合后称新唐河,于雄安新区安新县韩村汇入白洋淀,河道全长273公里,流域面积4990平方公里。
唐县内河道长109公里,现状河槽整体过流能力偏低,河道上简易漫水桥较多,“23.7洪水”后,多座桥梁被冲断,阻碍河道正常行洪。
为提高河道行洪能力,保障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施唐县唐河河道治理工程是必要的。
二、工程任务和规模1.同意唐县唐河西大洋水库上游段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
2.同意工程治理范围为自唐县涞源县界至白合镇河南村,治理河道长度71.17公里。
主要建设内容:河道清淤疏浚57.2km,岸坡防护47.08km,改建漫水桥22座。
三、工程设计1.基本同意工程总体布局和主要设计方案。
下阶段结合“23.7”洪水情况进一步复核河道清淤范围和防护范围。
2.应结合管理水平及管理需求,进一步细化信息化设计方案,并做好与省级相关平台对接设计。
四、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下阶段应进一步落实建设征地范围和实物调查成果;落实并优化专项设施恢复改建设计;复核临时用地复垦措施设计,复核征迁投资。
五、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基本同意水土保持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应严格落实水保和环保措施。
河道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批地+贷款)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〇二〇年二月咨询师:高建目录专家答疑:一、可研报告定义: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报告,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分析方法。
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一般来说,可行性研究是以市场供需为立足点,以资源投入为限度,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一系列评价指标为结果,它通常处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项目在技术上能否实施,二是如何才能取得最佳效益。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用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实施主体为了实施某项经济活动需要委托专业研究机构编撰的重要文件,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作用:1. 用于向投资主管部门备案、行政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的规定,我国对不使用政府投资的项目实行核准和备案两种批复方式,其中核准项目向政府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备案项目一般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同时,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对某些项目仍旧保留行政审批权,投资主体仍需向审批部门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用于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我国的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等以及其他境内外的各类金融机构在接受项目建设贷款时,会对贷款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平谷,银行等金融机构只有在确认项目具有偿还贷款能力、不承担过大的风险情况下,才会同意贷款。
河道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许多城市的河道面临着严重的水质污染和河道堵塞等问题。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提高市民生活水平,河道治理项目成为了我国城市建设的重点之一、本报告旨在对城市的河道治理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为项目决策提供参考。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计划对城市的主要河道进行治理,包括河道清淤、水质治理、河道岸线绿化等工作。
项目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清除河道中的泥沙、垃圾等杂物,恢复河道的自洁能力;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水环境质量;对河道两岸进行绿化,打造城市生态廊道。
三、项目目标1.改善水质: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河道污染源的排放,提升河道水质。
2.减轻水患风险:清淤工程能够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减少洪涝的发生。
3.提升城市景观:通过河道绿化工程,打造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强市民的生活质量。
4.增加旅游资源:改善河道环境后,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四、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当前,我国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河道治理工程能够改善水质、减少水患风险,符合市场需求。
2.技术可行性:河道治理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国内外都有丰富的治理案例可供借鉴,技术实施上可行。
3.经济可行性:河道治理项目可通过政府资金支持和社会资本投入,提升河流的生态功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实现经济效益。
4.社会影响:通过河道治理项目,可以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五、项目实施方案1.建立项目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项目的有效推进。
2.进行前期调研,明确项目现状、问题和需求,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时间表。
3.开展可行性研究,包括市场调研、技术可行性评估和经济分析等。
5.按照项目计划实施各项工作,包括河道清淤、水质治理和岸线绿化等。
6.定期检查项目进展,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六、风险分析和对策1.技术风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
河道生态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生态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与目标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许多河道遭受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河道生态治理项目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善和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质,并保护和增加河道生物多样性。
二、项目内容与方法1.河道清淤和水质净化:针对河道淤积和污染问题,采取清淤和水质净化措施。
清淤工作包括机械清淤和人工清淤,以恢复河道的水流能力。
水质净化则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湿地自然净化系统,以清除污染物质并改善水质。
2.河道生态修复:通过种植湿地植被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供更好的水生态环境。
这包括重建湿地、种植水生植物,并采取措施保护和增加鱼类、鸟类等河道生物。
3.建设生态园区和游憩设施:在河道周边建立生态园区,以提供休闲和娱乐设施,并增加人们对河道的保护意识。
这包括建设公园、步道、观鸟台等设施。
4.提高水资源管理和监测能力:通过对河道水资源进行监测和管理,提高对水质和水量的监管能力,以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经济可行性:河道生态治理项目将带来多重经济效益。
清淤和水质净化措施将改善河道的水质,增加可供居民使用的清洁水源。
河道生态修复和建设生态园区将提供旅游和休闲设施,增加当地的旅游收入。
此外,项目还将带来就业机会。
2.社会可行性:河道生态治理项目能够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提供更好的水资源供给和旅游设施。
同时,通过河道生态修复和保护,增加河道生物多样性,提高当地的生态环境。
3.环境可行性:河道生态治理项目能够显著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和水质。
清淤和水质净化措施将清除污染物质,提高水质。
生态修复措施将恢复湿地和水生植被,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四、项目实施计划1.前期准备: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河道现状评估和规划设计等。
2.中期实施:包括河道清淤和水质净化、河道生态修复等。
清淤和水质净化工作可以分阶段进行,以确保正常的水流。
3.后期管理与维护:包括生态园区和游憩设施的管理与维护,河道水质和生物监测等。
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的压力,许多城市的河道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水流不畅等问题,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环境上的压力。
针对这种情况,市政府计划进行河道治理工程,以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市民生活质量。
本报告旨在对河道治理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
二、目标和意义1.目标:通过河道治理工程,改善城市河道的水质和水流状况,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市民的生活质量。
2.意义:河道治理工程有助于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形象和吸引力,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1)利用污水处理技术和水质监测技术,能够有效治理河道的水质问题。
(2)通过工程措施,如河道疏浚、河床整治等,可以改善河道的水流状况。
(3)利用生态恢复技术,如湿地修复、河岸生态修复等,可以提升河道的生态环境质量。
2.经济可行性:(1)河道治理工程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增加旅游和商业活动,带动经济发展。
(2)改善水质和水流状况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水处理成本和社会环境成本。
(3)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投入,可以实现工程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
3.社会可行性:(1)河道治理工程能够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2)通过引入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市民对工程的知情、参与和控制权,增强工程的社会认同感和可持续性。
四、实施方案1.河道水质治理:(1)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对进入河道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2)加强水质监测与管理,建立健全的水质监测体系。
(3)推广生态修复技术,如湿地修复等,提升河道的自净能力。
2.河道水流状况治理:(1)进行河道疏浚和河床整治,保障河道的通畅性和水流速度。
(2)加强河跨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提高河流的断面利用率。
3.河道生态环境治理:(1)开展河岸带生态修复和植被改造,提升河道的景观品质。
(2)加强河道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利用科学手段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标题: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河道整治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旨在改善水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维护生态平衡。
本报告将对河道整治工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背景介绍1. 河道整治的必要性在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许多河道受到严重污染和堵塞,对环境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河道整治势在必行。
2. 目标与意义河道整治工程的目标是改善水质、生态环境和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水环境和生活条件。
这将带来诸多好处,包括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经济发展的促进。
三、可行性研究方法1. 数据收集收集相关河道数据以及河流流量、水质、地质等方面的信息,对河道问题进行全面了解。
2. 技术分析运用工程力学、环境科学、地质学等学科知识,分析和评估河道整治工程的可行性。
3. 经济性分析根据工程投资、维护成本、效益回报等方面的指标,评估河道整治工程的经济效益。
四、可行性研究结果分析1. 技术可行性分析了河道整治工程的技术可行性,包括建设方案、工程材料和设备的可行性,以及施工工艺、施工周期等方面的可行性。
2. 经济可行性通过对投资回收期、现值法、内部收益率等经济指标的分析,评估了河道整治工程的经济可行性,得出了工程带来的经济效益。
3. 社会与环境可行性考虑到工程对周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了社会与环境效益的评估,包括水质改善、生态恢复和安全措施等方面。
五、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1. 风险评估对河道整治工程可能面临的技术、财务和环境风险进行评估,找出潜在的问题和可能的不确定性。
2. 应对策略为降低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强化工程设计、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以及建立预警机制等。
六、结论河道整治工程具有明显的可行性,通过综合分析,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可行性均得到确认。
然而,工程实施过程中仍需加强监测与管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七、建议为确保河道整治工程的顺利进行,建议加强项目管理,健全环境保护制度,并加大投入,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河道清淤可行性研究报告怎么写
河道清淤可行性研究报告怎么写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河道清淤的可行性,分析清淤工程对河道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为清淤工程的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二、研究内容1. 河道清淤的现状和必要性分析通过调查分析目标河道的淤积情况、淤积原因以及沿岸利用情况,评估河道清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 河道清淤的工程技术研究研究不同的清淤技术和方法,包括机械清淤、水工清淤和生物清淤等,比较它们的适用性和效果,为清淤工程的选择提供技术支持。
3. 河道清淤的环境影响评估分析河道清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水质、水生态系统和沿岸生态系统等方面,评估清淤工程可能存在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4. 河道清淤的经济效益评估通过成本效益分析,评估河道清淤工程的经济效益,包括通航能力的提升、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等方面的收益。
5. 河道清淤的社会影响评估研究河道清淤对当地居民生活和产业发展的影响,包括减少洪涝灾害、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等方面的社会效益。
三、研究方法1. 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和采访当地相关部门和专家,获取河道清淤的相关资料和意见。
2. 模拟实验法:在实验室中模拟河道清淤的过程,研究不同清淤方法的效果和影响。
3. 统计分析法:通过对调查数据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评估河道清淤的可行性和效果。
四、研究成果及结论1. 河道清淤的可行性分析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得出了河道清淤是可行的结论,清淤工程既能改善河道的通航条件,又能提升水质和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2. 实施建议根据研究成果,提出了清淤工程的实施建议,包括选择适当的清淤技术和方法、加强环境保护和监测、优化清淤工程的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建议。
3. 展望未来展望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河道清淤工程的实施,实现河道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五、参考文献1. 张三等,《河道清淤技术研究》,水利出版社,2010年。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标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城市的河道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为了改善河道环境,提升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必要进行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本报告旨在对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项目实施提供依据。
二、可行性研究内容1.环境影响评估:对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包括水质、生境、水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分析,以确定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2.技术可行性:对现有的河道综合治理技术进行研究和评估,包括水质净化、生态恢复、风险防控等,以确定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可行性。
3.经济可行性:评估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经济投资和回报,包括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等方面的成本和收益,以确定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4.社会影响评估:对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对居民的生活、交通、景观等方面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社会可行性。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数据收集:收集相关的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数据,包括水质监测数据、工程技术资料、项目投资情况等。
2.实地调查:对研究区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现场情况和人民的需求。
3.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评估工程对环境、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4.综合评估: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对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四、研究预期结果1.确定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对环境、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程度。
2.确定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技术可行性和可行性。
3.确定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经济可行性。
4.确定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社会可行性。
五、研究总结与建议综合考虑环境、技术、经济和社会等因素,本研究认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是可行的,可以改善河道环境,提升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功能。
建议项目实施时要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
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项目名称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古长城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背景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古长城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规定〉的通知财发201046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下达2012年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指标的通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国农办2009163号等有关规定及北京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做好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立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化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任务,围绕北京市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拟通过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项目区生态综合治理,使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进一步推进镇观光旅游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设计依据1北京市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2北京市县统计年鉴2011;3北京市都市型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规划2009-2012;4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5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6项目区影像图及1/10000地形图;7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项目建设单位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古长城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由镇人民政府组织建设实施;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镇东沟、南园、西拨子等三个行政村;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工程、防洪护坡工程、护村坝工程、景观跌水工程、河道护砌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安全围栏工程、防洪道路工程、登山步道工程、安全防护林工程、水土保持林工程、生态经济林工程、生态管理房工程、输配电工程、区域环境整治工程等;工程项目覆盖区域5000亩,共涉及东沟、南园、西拨子3个行政村,项目通过河道疏浚综合整治、周边农业设施改造、防洪道路硬化提升、林业多向治理、生态管理基础设改造及环境整治等,以取得综合治理的效果;本项目河道疏浚3000m,防洪护坡10500m2,护村坝1400m2,景观跌水工程4座160m,河道护砌1600m,节水灌溉150亩,安全围栏2500m2,防洪道路工13450m2,登山步2700m2,安全防护林4000株,水土保持林70亩,经济林50亩,生态管理房4座,输配电设备4套,区域环境整治13340m2;具体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表:古长城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量表建设周期项目从2012年4月开始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计2012年5月完成项目投资建设准备及初步设计工作,2012年5月前完成施工图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前准备工作;项目从2012年6月1日开始实施,2012年10月31日完成工程,总工期154天;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总投资万元,其中直接工程费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万元;资金筹措:全部申请财政资金;工程管理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从初步设计至竣工验收的阶段为项目的建设期;在此期间,由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镇政府具体负责工程施工;本项目属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投资由中央基建投资安排一部分,另一部分地方配套资金分别由北京市、县在地方年度基建投资计划中落实,镇做好投劳折资部分的劳力组织和管理;做到专款专储、专款专用,保证配套资金定额到位,并严格执行三制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切实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质量监管体制,确保施工质量和按期完工;综合评价通过对项目区河道及河道周边生态进行综合治理,疏浚现有河道、新挖排水河道,并对河道进行岸坡护砌和高边坡治理,有利于河道行洪畅通,有力保障河道两侧居民和农业设施安全;河道一侧道路硬化有利于防洪排险交通运输,同时有利于当地居民出行方便和生态防护;对河道一侧部分农田进行滴管改造,有利于节水灌溉的推广和稳产增收;采用安全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经济林等林业措施对河堤加固和绿化、对当地生态保持和修复及创造新的经济来源起到应有作用;总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治理提升环境设施,资源优势、项目优势和政策优势,实现从环境自然和人为破坏到整治修复和自我恢复的转变,有利于人水和谐,有利于生态良性发展,有利于当地环境改善,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旅游发展,将在该地区起到了良好的典型示范作用;该工程施工条件良好,技术难度不大,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第二章项目区概况项目区位置镇位于京北长城脚下,县东南端,是市区和昌平县进入县的南大门;镇距县城约12km,镇距市区德胜门约60km,车行40min可达市区或首都机场;镇南部与昌平县接壤,西南部与河北省怀来县交界,西北部与康庄镇毗邻、北部与大榆树镇相依,东部与井庄镇为邻;项目位于镇,涉及镇东沟村、南园村、西拨子村等三个行政村;县区域位置见图、项目区域位置见图;县区域位置图项目位置项目区位置图项目区自然条件2.2.1自然地理县位于北京市西北郊,东邻怀柔区,南邻昌平区,西分别与河北省的怀来、赤城两县接壤;地理位置在东经115°44′~116°34′,北纬40°16′~40°47′之间;北、东、南三面环山,西南临官厅水库;中部为盆地,全县总面积1993.7km2,其中:山区面积1450.7km2,占%;平原区面积522km2,占%;全县共有15个乡镇、376个行政村和16个居民委员会;镇地处盆地西南部,镇域东南部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关沟地势险峻;镇域北部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和山前黄土冲积台地,地势平坦,间有荒沙河套和冲沟;全镇山地、丘陵、台地、平川均有分布,地貌多样,地形复杂,最高峰有清水顶海拔1239m,最低点在镇域南部三堡村附近,海拔431m;全镇总面积99.4km2,山地约占70%;2.2.2水文气象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春季多风干旱,夏季多雨,秋季凉爽少雨,是暖温带与中温带,半干旱与半湿润的过渡地带;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热,雨多有冰雹,有时出现伏旱;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少雪;一年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年无霜期平原区为152-175天,冻土1m左右;陆面蒸发量400mm/年,水面蒸发量1666.2mm/年,多年平均气温8.5℃,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27.3℃,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3.1℃,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8.8℃,年日照时数为小时,光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93.0mm;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6~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2%,年际变化大,最多年份为747.1mm,最少年份为274mm;镇位于京北塞外,常年气温比市区低2-5℃,最冷月一月平均温度-7.6℃,最低气温-18.9℃,最热月七月平均温度22.3℃,最高气温32.8℃;春季干旱,夏季多暴雨、冰雹,年均降水量354.4mm,全年无霜期156天;年均日照时数2813h;紧邻康庄风口,全年以北风、西北风最多,平均风速3.4m/s,属风沙治理区;2.2.3 社会经济状况截止到2009年,县共辖11镇4乡,376个行政村,万户,其中农业户万户;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人口密度为人/km2;耕地面积31773.7公顷,人均耕地亩;2006年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016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其中:种植业完成产值万元,同比增长%;林业完成产值万元,同比增长%;牧业完成产值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渔业完成产值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11年,县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增长,全县财政收入达到亿元,同比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0345万元,同比增长%;总财力突破70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财政支出完成625446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10%;2.2.4土地利用及节水灌溉现状1、地形和土壤县内山脉属燕山山脉,一般海拔700~1000m,最高山峰海坨山海拔2241m,盆地、山前带一般海拔70~700m之间,地面坡度较陡,自然坡降1/50,冲沟发育,盆地全部为第四系堆积所覆盖,中部地势平坦,海拔高程500m左右,自然坡降1/100~1/1000,在山麓地带许多洪积扇连接起来形成洪积扇裙;县内山区多为中山,且地势较高,山地陡峭,其他属低山丘陵;褐土土壤类型约占全县土壤80%;淋溶褐土亚类分布在山上;石灰性褐土在山下和山前;潮褐土亚类分布在平原,地势较低的部位;在1000m以上是棕壤,海坨山顶2000m以上是高山草甸土,项目区基本为壤土、中壤土;2、种植结构、土地利用状况的粮食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 %,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个百分点;2005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严重地阻碍了种植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要提高种植业的整体效益,就必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种植结构;根据“县农业重点产业规划”和县‘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基本思路,结合农业资源特点、发展农业的优、劣势分析、农业发展总体定位和产业选择原则,确定6 个重点产业:奶牛、蔬菜、马铃薯、干鲜果品、中药材、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将现有粮食型玉米种植转向饲用型玉米生产,通过发展畜牧业过腹增值,将经济效益差的品种转向种植专用型马铃薯或药材等经济效益高的作物,逐渐向都市型农业转变;项目区背景本项目区位于西南部的东沟村、南园村、西拨子村等三个行政村;镇位于北京长城脚下,县南端;该镇是市区和昌平县进入的南大门;镇距市区德胜门约60km,距县城约12km;镇南部与昌平县接壤,西南部与河北省怀来县交界,西北部、北部、东部分别与本县的康庄镇、大榆树镇、井庄镇为邻;是北京西北旅游经济带,镇域总面积,约70%是山地,30%为平原和丘陵,农业生产用地不足6%;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举世闻名的长城所在地;既有享誉世界的长城及野长城,又有多处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旅游产业在该镇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然而,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要求必须保护长城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系统整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地区集聚了众多市级、区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丰富的地形地貌和动植物资源,是北京五大风沙治理区之一,京北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景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将突出体现“保护长城,生态建设,现代旅游设施与古老长城游览有机结合”的指导思想;以保护文物古迹为核心,挖掘景区丰富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旅游产品,以彻底解决长期制约景区发展的“有景无区”的困扰,使旅游者“变游为住”,实现旅游资源价值最大化;使镇真正成为国际性的旅游胜地,旅游、休闲、会议度假基地;县旅游业的龙头镇的东沟、南园、西拨子等三个行政村位于镇西南部一条沟谷与镇区过渡地带,三个村庄沿着这条河沟由南向北依次排列,地势逐渐降低,沟南端是保存比较完整的残长城,河沟全长4公里,三村村域总面积亩,其中耕地1876亩;总户数406户,总人口1019人;河道贯穿整个项目区,东沟村山场广阔,但耕地不足,南园、西拨子村人口密集;项目区主河沟全长4公里,河道淤塞严重,部分河道因其他工程施工完全填筑,部分河段边坡高达7m,如遇特大洪水,将危机三个村庄的居民和附近农田;整体农业观光优势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自然风貌存在部分残损等因素,严重影响了项目区农业综合发展和生态涵养,作为一个生态镇和旅游重镇,相对较少的耕地在观光农业的发展之后显出的经济价值,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有限的耕地发挥更大价值;由于旅游业兴起及常年以后灾害对周边植被破坏严重,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绿化美化环境都有不利影响,因此对河沟周边生态进行修复和治理,有利于整个地区生态修复和生态良性持续发展,从而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观光农业等第三产业的良性发展;第三章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项目建设必要性3.1.1项目实施是确保河道行洪畅通,确保河道两侧居民和农田安全的需要项目区河道淤塞严重,河床淤抬较高,部分河道因其他是施工已完全填筑,河道两侧河岸无护砌,部分河段边坡较高,存在滑坡危险,因河道穿行山沟和居民聚居区,若遇特大暴雨,山洪暴发,将可能因河道泄洪不畅而危害两岸居民和农田,因此实施本项目,疏浚河道、护砌河岸,将有利于河道行洪安全,降低附近居民和农田受洪灾的风险,同时也能提升和美化沿河环境;3.1.2项目实施是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修复生态功能,促进项目区水源涵养及绿化美化的需要按照修编后的北京市总体规划,县划分为“西部发展带”;即县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旅游资源,以生态维护、水源保护、适度旅游和生态农业开发为主;严格控制浅山区开发建设,加强绿化建设和生态恢复;结合其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定位,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优势和夏季气候相对舒适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提高夏季避暑休闲度假旅游和冬季冰雪旅游产品档次;项目区生态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由于灾毁和人为破坏,河岸两侧河堤裸露,山沟坡谷中植被成片被毁,生态应急硬件设施缺失,在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大战略下,现有生态状况已不符合形势发展要求;要将县打造成为北京生态屏障,需要加强绿化建设和生态恢复,修复生态功能,促进项目区水源涵养和生态持续改良,优化美化当地山区环境;3.1.3项目实施是保障农业生产,促进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的需要由于项目所在区域耕地较少,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土壤肥力较低,农业机械化落后,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和园区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滞后的农业生产条件难以保证农产品高产稳产,更难以促进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发展;通过对项目区部门农田进行节水灌溉改造,提升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生态农业到观光农业的转变,使当地农民真正体会到观光农业带来经济效益,并努力将绿色旅游业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3.1.4项目实施是加强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业发展助力的需要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坚强基础设施建设并举,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旅游资源发挥其长远商业价值所必需的,而生态观光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行业,产业链条非常长,可以和农林产业紧密结合,镇古长城河道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就是要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实现整合山区资源,以生态观光旅游带动农林产业以及民俗旅游产业的局面,促进乡村逐渐退出以外出打工产业为主体的局面;同时由于当地农户能切实参与经济活动,在促进当地就业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收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山区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当地与区内外、国内外的联系与协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力度;因此,提升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助力当地旅游业发展,为旅游业发展提供部分硬件设施条件;3.1.5项目实施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需要项目区仍有相当部分的农村劳动力处于无业或部分就业阶段,项目实施本身能吸纳一定的劳动力就业,同时由于项目设施后,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生态和环境,为观光农业发展和旅游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而旅游业是一个很大的就业平台,因为它具有几大就业优势,第一,从业不受年龄性别限制;只要身体健康,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从事接待服务工作,从现有情况看,旅游从业人员从刚出校门的学生到70多岁的老人均有分布;老年人做农家饭的手艺和年轻人的热情反而形成经营手段的互补,使人力资源更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第二,从业不受文化层次限制;旅游经营凭的是农家文化和农村生活的经验,可以没有更高的文化程度,也不必照按星级宾馆服务模式,有热情和真诚,有良好的卫生意识和安全意识,有不断进步的餐饮制作水平就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从业者;第三,旅游从业者可守家待地,免有奔波,即前所说“零距离就业,足不出户挣钱”;因此,旅游就业,不仅有吸引力,而且可以使农民逐步抛弃小农经济思想,确立自身的“投资、经营、市场”三个主体地位;所以拓宽旅游领域,规范发展旅游,就可以进一步更好地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项目建设可行性3.2.1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当地农户的积极拥护,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地点处于镇,它的实施不仅可以疏通河道,行洪畅通,保障河道两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通过节水灌溉工程设施,有效地挖掘中低产田所蕴含的经济潜力,而且还能够优化和整合当地资源,提升当地生态自然和人文环境,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户收入,因此将肯定得到当地农户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这将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群众基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业综合开发的改造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把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为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随着农业综合整治事业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入,多年来当地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把治理与开发融为一体,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生态治理、多功能农业、深加工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激发了广大群众进行生态治理和中低产田改造的积极性;通过村庄综合整治,逐渐实现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3.2.2基础资料准确,施工技术可靠,为项目按期保质保量的完成提供了有力保证项目的土地利用与水土保持措施现状资料,采用1/10000地形图、航拍影像图、实地调查勘测及室内量算汇总取得;水文、气象等资料应用项目区附近地区观测记录并结合多年平均气象值取值;准确可靠的基础资料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业综合项目开发在县已经实施多年,参与项目的各个阶层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项目开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准确把握并及时处理,施工单位也是具有多年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能够对工程质量、进度全面负责,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程设计,按时并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项目;同时为了使建设项目有序实施,当地农民也经过了专业的施工技术培训,在了解当地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更好的完成项目的建设施工;3.2.3生态效益明显、社会效益显着、经济效益良好,使生态环境、河道功能、设施农业综合优化,达到最大综合效益本项目实施后,项目区 3.3公里河道得到疏浚和护砌,保障洪水畅通,维护河道两侧居民和农田安全,社会效益显着;节水灌溉改造工程设施有利于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节能降耗提升效益,经济效益良好;通过林业措施加强安全林栽种,水土保持林实施和生态经济林的补种,将修复项目区内毁损的生态林木,有利于生态功能恢复,生态效益明显;在项目实施当中,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培养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际技能、提高群众的农业科技意识,对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贯彻将有重要而深刻的提高与认识;第四章规划设计布局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全面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生态治理方针;以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作为重点,把防灾减灾、美化环境作为主攻方向;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动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开发;以村庄和居住聚集地为单元,以流域河道治理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产业为龙头,从建立综合、系统、高效的生态治理防护体系入手,全面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建成一个完整的、多目标、多功能,以及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构的生态综合治理体系;工程等级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及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确定镇古长城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等别为V等,工程规模为小2型,主要建筑物及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临时建筑物级别为5级;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的规定和海河流域防洪规划以及国务院关于海河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意见,同时结合镇整体规划相关内容,确定古长城河道设计防洪标准重现期为10年,校核防洪标准重现期为20年;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2g;所在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 规划设计原则1生态优先的原则生态环境是未来进行发展与竞争的重要资本,今后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协调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统筹安排各地区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防治方针,把预防和监督放在生态治理工作的首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预防监督和监测,坚决防止因土地不合理利用、开发建设项目等导致新的水土流失发生;3因害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
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公示
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公示一、项目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河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质污染、河道淤积、生态破坏等问题普遍存在。
为了改善河道环境,维护水资源生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安全,很多地方开始对河道进行治理。
本报告旨在开展某地区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某地区河道治理工程2. 项目位置:某省某市3. 项目内容:河道水质改善、河床清淤、岸线整治、生态复苏4. 项目投资:预计投资金额为5000万元5. 项目周期:预计工期为3年6. 项目主要措施:水质净化设备安装、淤泥清除、岸线绿化、生态恢复等三、可行性分析1. 河道治理项目的必要性:该地区的河道水质严重污染,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已经严重威胁到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进行河道治理工程迫在眉睫,以改善水质,恢复生态平衡。
2. 河道治理项目的可行性:根据初步调查分析,该地区政策支持力度大,土地资源充足,技术条件优越,具备进行河道治理的基本条件。
同时,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非常明显,对于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 河道治理项目的风险分析:河道治理工程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如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意外情况导致工期延误,市场需求变化引起经济收益不及预期等。
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加强风险管理,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四、项目实施方案1. 制定详细的河道治理方案,包括水质改善措施、淤泥清除方案、岸线整治方案和生态复苏计划等。
2. 选取合适的技术供应商和施工单位,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3. 做好项目的宣传推广工作,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4. 加强项目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五、项目预期效果1. 改善河道水质,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品质。
2. 减少河道淤积,增加河道通行能力。
3. 绿化岸线,美化城市环境。
4. 恢复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
六、结论综上所述,该地区河道治理工程具有可行性,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河道治理可行性分析报告
河道治理可行性分析报告一、引言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河道治理已成为重要的环境治理课题。
本文针对某市X河的治理提出了可行性分析报告,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二、背景介绍X河流经某市多个区域,由于城市发展、工业排放等原因,导致河水污染严重,河道变窄、淤泥堆积等问题日益突出。
河道治理迫在眉睫,但需要深入分析可行性方案。
三、目前河道状况调研1.河道水质监测数据分析2.河道岸线环境调查3.河道岸边居民及企业访谈4.河道岸线土地利用状况调研四、河道治理可行性方案基于调研结果,提出以下可行性方案:1.河道水质改善计划2.河道岸线生态修复方案3.河道岸边污水排放管控措施4.河道岸线绿化及景观提升计划五、可行性分析1. 技术可行性•水质改善技术成熟,已在其他地区成功应用•生态修复技术在当地具备实施条件•污水排放管控技术需加强研究和配套设施建设2. 经济可行性•河道治理经费需通过政府拨款、企业投资和社会资金募集等形式解决•长远来看,河道治理将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回报周期合理3. 环境可行性•河道治理将改善水质、恢复生态环境,对当地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河道治理符合当地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未来环境建设打下基础六、实施建议1.成立河道治理工作组织机构2.制定详细的河道治理实施方案3.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居民及企业的环保意识4.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河道治理效果持续七、结论通过对X河道进行可行性分析,本报告提出的河道治理方案具有技术、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可行性。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积极采取措施,共同推动河道治理工作,为城市环境改善贡献力量。
以上为河道治理可行性分析报告,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绵蔓河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9 年 1 月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绵蔓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二)项目单位石家庄####(三)建设地点项目位于井陉县的绵蔓河,今称绵河。
往东流经井陉城关、山北、南张村等地,于北横口村东与甘淘河相会,河全长125公里。
(四)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绵蔓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河道下挖、河道砂、石、淤泥外运)辅助工程(机制砂、机制石)公用工程(泥、砂、石分离淤泥处理)环保工程(泥、砂、石分离后污水处理)建设内容一览表:建设项目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建设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一览表五)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根据项目建设规模,项目总投资为2000 万元。
其中直接工程费用1000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00 万元;预备费300 万元。
本项目总投资全部由企业自筹。
二、可研报告编制依据1. 河北省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2. 《石家庄市城市防洪规划》3《石家庄市主城区河道整治规划报告》4.《井陉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5.《井陉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6.《井陉县推进农村城市化发展纲要》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提出的背景1、绵蔓河河道现状绵蔓河,井陉的母亲河,绵蔓河源出山西寿阳县,初名太平河;至平定县后称桃河,于娘子关东五里入井陉境,有甘淘河、割髭河、金良河、鹅毛泉、温泉、小作河先后注入,流向正北;后绕经平山县西冶乡,又改名为冶河,直至平山城北10里处汇入滹沱河。
绵蔓河,西来北去,纵横井陉,长约125公里,流域遍及全县。
她孕育出井陉灿烂的历史文化她见证了井陉的历史发展。
经过现场细致调查发现,河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未治理的河段淤积严重,两岸边坡上垃圾成堆,部分建桥堵坝拆除不彻底,影响洪水排泄;(2)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和垃圾排入河中,河水呈黑色,腥臭难闻,蚊蝇滋生,严重污染了河水及生活环境;(3 )河道两岸民房建至河道边坡,沿河无法通行。
2、项目提出的背景河是市区内一重要水系,自西而北穿过市区,融入滹沱河,对城市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长期以来,河沿岸地段被污染、挤占现象十分严重,河本身功能变成了行洪与排污,对周围环境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河的去浊返清及周边环境规划成立民众注视的焦点。
河沿岸规划和建设工作,强调改善河水系的生态环境,合理配置河道用地功能,强化沿河道路和绿地建设,为市民提供便利、宜人的休闲游憩环境,构筑市区内纵横的亲水景观带。
河的区域位置非常重要,加强绵蔓河河道改造将极大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最终将与河道边景观绿地统连为一体,构成整个城市绿地景观系统主框架,成为生态、文化,功能相互交融的城市景观主轴,形成井陉县的主要亮点。
为建立和谐社会,维护人民利益,井陉县政府已把河城区段治理工程作为2018 年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下决心对绵蔓河河城区段进行全面治理改造。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2.2.1 对绵蔓河河道进行治理, 既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拯救母亲河,继承和发展城市文化的需要。
河流是城市文明诞生的摇篮。
在全世界城市中,有半数以上依河而筑。
河流为城市提供饮用水源和舟棹交通之利,对城市形态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河网水系对传承城市历史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某种意义上,河流孕育了城市。
丰富的水面与城市的其他景观相映衬,形成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没有城市水系的点缀,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就不会充分展现。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作为城市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却成为城市的排污管道,遭到日益严重的污染,危及人类的健康。
严酷的事实,终于唤醒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从60 年代起,西方国家分别对污染严重的城市河流进行防治,并取得显著成效。
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虽较滞后,但仍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城市河流的污染已严重到刻不容缓进行治理的地步。
2.2.2 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强烈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河流作为最关键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生存,制约着城市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
在近代工业化阶段,城市河流对城市的作用更加重要,成为水源地、动力源、交通通道、污染净化场所;在现代,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方面显示出不可替代的意义。
有了水,才有了城市的灯红酒绿、高楼林立,才有城市的经济繁荣和人们的安居乐业。
可以说,河流是城市发展的灵魂。
由于长期的排污,河水污染变质,河水腥臭刺鼻,蚊虫大量孽生,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
而另一方面,随着城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良好的环境正在成为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强烈。
尽快改善河河水环境质量,是市政府的既定方针,更是沿河群众的迫切要求。
223控制污水直接排放入河,是减轻河污染的根本措施。
近几年来,沿河两岸工厂企业和居住人口大量出现,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中。
原本清澈见底的河逐渐变成河水浑浊、污染严重的臭河,令人不堪忍受。
因此要发挥绵蔓河城市河流的生态功能,进行污水截流,控制污水直接排放入河道,是减轻河流污染的根本措施。
2.2.4是美化城市,建设魅力城市的需要井陉县位于河北省西部边陲,冀晋结合部,太行山东麓,北邻平山县,东部和东南部与鹿泉、元氏、赞皇三县毗连,西部和西南部同山西省盂县、平定、昔阳三县接壤。
井陉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乃冀通衢要冲,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冀晋陕三省物资交流集散地,年交易额高达10亿元,是华北西部军事、经济、文化重镇,驰名中外的韩信背水之战,著名的百团大战,井陉都是主战场。
“井陉拉花”在中国举办的秧歌大赛中获四项大奖,并荣获国家级最高奖一群星奖金奖,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井陉县辖10个镇、7个乡:微水镇、上安镇、天长镇、秀林镇、南峪镇、威州镇、小作镇、南障城镇、苍岩山镇、测鱼镇、吴家窑乡、北正乡、于家乡、孙庄乡、南陉乡、辛庄乡、南王庄乡。
井陉县交通便利,石太电气化铁路横贯全境,境内有9个火车站,6条铁路专用线,350个货位,铁路总长182公里,铁路年发送量达1000多万吨。
石太(307国道)公路连接东西,宜沙、平涉公路纵贯南北,是晋煤外运的主要通道,石(家庄)太(原)高速公路,在井陉境内有三个上下口,从北京、天津乘车走京深、石太高速公路,2个小时即可到达井陉。
地方公路四通八达,出境路口15个,公路总长520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
年货运量1300万吨,日过境机动车辆2万余辆次,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网。
绵蔓河,今称绵河。
往东流经井陉城关、山北、南张村等地,于北横口村东与甘淘河相会,河全长125 公里,该河上游为季节性河流。
冬季无水,下游从娘子关始因泉水入河,以下常年有水,为常年性河。
平时流量为10 立方米/ 秒,汛期最大流量为4950 立方米/ 秒。
无结冰期,可灌井陉县16 万亩土地。
并于乏驴岭、庄旺、长生口建有三座水电站,对改善井陉山区水利灌溉和能源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历史变迁,绵蔓河已经失去曾经的意义,成了名副其实的污水沟,河道内淤泥常年不进行清理,河道内私自乱采、乱建导致河道变浅,存在洪涝隐患,危害人民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加强河道治理是美化城市必要做的工程。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对绵蔓河河道进行治理, 既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继承和发展城市旅游文化的需要。
河流是城市文明诞生的摇篮。
在全世界城市中,有半数以上依河而筑。
河流对城市形态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绵河水系对传承城市历史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某种意义上,河流孕育了城市。
丰富的水面与城市的其他景观相映衬,形成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作为城市赖以生存的绵蔓河,却成为城市的排污管道,遭到日益严重的污染,危及人类的健康。
严酷的事实,终于唤醒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从60年代起,西方国家分别对污染严重的城市河流进行防治,并取得显著成效。
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虽较滞后,但仍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城市河流的污染已严重到刻不容缓进行治理的地步。
井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乃冀通衢要冲,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冀晋陕三省物资交流集散地,年交易额高达10亿元,是华北西部军事、经济、文化重镇,驰名中外的韩信背水之战,著名的百团大战,井陉都是主战场。
“井陉拉花” 在中国举办的秧歌大赛中获四项大奖,并荣获国家级最咼奖—群星奖金奖,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河流作为最关键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生存,制约着城市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
在近代工业化阶段,城市河流对城市的作用更加重要,成为水源地、动力源、交通通道、污染净化场所;在现代,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方面显示出不可替代的意义。
由于长期的排污,河水污染变质,河水腥臭刺鼻,蚊虫大量孽生,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
而另一方面,随着城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良好的环境正在成为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强烈。
尽快改善河河水环境质量,是县政府的既定方针,更是沿河群众的迫切要求。
对绵蔓河河道清理整治是当今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一大潮流趋势,也是美化,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绵蔓河流域为暴雨易发区,夏季极易爆发洪水,但该河道因近几年连续干旱,河道内几乎没有水,因此造成庄户村民防洪意识减弱,导致了主河道多处堆积物侵占,有的甚至在主沟道内建起了养鱼池,加上河道年久失修,部分河段已经变成河滩地,完全不具备防洪功能,雨季山洪来势急流量大,对房屋及人员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目前绵蔓河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已是井陉县县委、县政府的重点民生工程之一。
第三章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一、建设地址项目位于井陉县的绵蔓河,今称绵河。
往东流经井陉城关、山北、南张村等地,于北横口村东与甘淘河相会,河全长125公里。
二、社会经济概况井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陲。
北邻平山县,东部和东南部与获鹿、元氏、赞皇三县毗连,西部和西南部同山西省盂县、平定、昔阳三县接壤;位于北纬37 ° 42 '〜38 ° 13 ',东经113 ° 48 '〜114 ° 18 '之间。
县城微水镇东距省会石家庄市40公里,东北距首都北京350 公里。
井陉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 之称乃冀通衢要冲,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冀晋陕三省物资交流集散地,年交易额高达10亿元,是华北西部军事、经济、文化重镇,驰名中外的韩信背水之战,著名的百团大战,井陉都是主战场,井陉县辖10个镇、7个乡:微水镇、上安镇、天长镇、秀林镇、南峪镇、威州镇、小作镇、南障城镇、苍岩山镇、测鱼镇、吴家窑乡、北正乡、于家乡、孙庄乡、南陉乡、辛庄乡、南王庄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