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编
高考数学易错易误易忘题分类汇总及解析(61页)
f
1
x
1
1 x 1 2 1
2x 1 x
再求
y f 1 x 1 的反函数得 g x 2 x 。正确答案:B
1 x
【知识点分类点拔】函数 y f 1 x 1 与函数 y f x 1 并不互为反函数,他只是表示
f 1 x 中 x 用 x-1 替代后的反函数值。这是因为由求反函数的过程来看:设 y f x 1 则
答案:B 【易错点 4】求反函数与反函数值错位
例 4、已知函数 f x 1 2x ,函数 y g x的图像与 y f 1 x 1 的图象关于直线
1 x
y x 对称,则 y g x的解析式为()
A、 g x 3 2x B、 g x 2 x C、 g x 1 x D、 g x 3
4
4
28
8
28
+ 因此当 x=-1 时 x2+y2 有最小值 1, 当 x=- 时,x2+y2 有最大值 。故 x2+y2 的取值范围是[1,
3
3
3
28
]
3
【知识点归类点拔】事实上我们可以从解析几何的角度来理解条件 x 2 2 y2 1对 x、y 的限制,
4
显然方程表示以(-2,0)为中心的椭圆,则易知-3≤x≤-1, 2 y 2 。此外本题还可通过三角换元
x 的取值范围为()A、 ( a2 1, ) 2a
(a, )
B、 (, a2 1) 2a
a2 1
C、 (
, a)
D、
2a
答案:A ( a 1 时, f x单调增函数,所以 f 1 x 1 f f 1 x f 1 x f 1 a2 1 .) 2a
【易错点 7】证明或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要从定义出发,注意步骤的规范性及树立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高中高考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总及解析
【练15】(2005高考全国卷一第一问)设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q ,前n 项和0n s >(1)求q 的取值范围。
答案:()()1,00,-+∞【易错点16】在数列求和中对求一等差数列与一等比数列的积构成的数列的前n 项和不会采用错项相减法或解答结果不到位。
例16、.(2003北京理)已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且11232,12a a a a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令()n n n b a x x R =∈求数列{}n b 前项和的公式。
【思维分析】本题根据条件确定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再由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分析可知数列{}n b 是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构成的“差比数列”,可用错项相减的方法求和。
解析:(1)易求得2n a n =(2)由(1)得2n nb nx =令n s =232462n x x x nx ++++(Ⅰ)则()23124212n n n xs x x n x nx +=+++-+(Ⅱ)用(Ⅰ)减去(Ⅱ)(注意错过一位再相减)得()231122222n n n x s x x x x nx +-=++++-当1x ≠()11211n n n x x s nx x x +⎡⎤-⎢⎥=---⎢⎥⎣⎦当1x =时()24621n s n n n =++++=+综上可得:当1x ≠()11211nn n x x s nx x x +⎡⎤-⎢⎥=---⎢⎥⎣⎦当1x =时()24621n s n n n =++++=+【知识点归类点拔】一般情况下对于数列{}n c 有n n n c a b =其中数列{}n a 和{}n b 分别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则其前n 项和可通过在原数列的每一项的基础上都乘上等比数列的公比再错过一项相减的方法来求解,实际上课本上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就是这种情况的特例。
【练16】(2005全国卷一理)已知1221n n n n n n u a a b a b ab b ---=+++++(),0,0n N a b +∈>>当a b =时,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答案:1a≠时()()()21221221n n nn a n a a a s a +++-+-+=-当1a =时()32nn n s +=.【易错点17】不能根据数列的通项的特点寻找相应的求和方法,在应用裂项求和方法时对裂项后抵消项的规律不清,导致多项或少项。
高中高考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总及解析
高中高考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总及解析“会而不对,对而不全”一直以来成为制约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成为学生挥之不去的痛,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对决定学生的高考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合笔者的多年高三教学经验精心挑选学生在考试中常见的66个易错、易混、易忘典型题目,这些问题也是高考中的热点和重点,做到力避偏、怪、难,进行精彩剖析并配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相应练习,一方面让你明确这样的问题在高考中确实存在,另一方面通过作针对性练习帮你识破命题者精心设计的陷阱,以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助你在高考中乘风破浪,实现自已的理想报负。
【易错点1】忽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导致思维不全面。
例1、 设{}2|8150A x x x =-+=,{}|10B x ax =-=,若A B B =I ,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的子集有多少个?【易错点分析】此题由条件A B B =I 易知B A ⊆,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但在解题中极易忽略这种特殊情况而造成求解满足条件的a 值产生漏解现象。
解析:集合A 化简得{}3,5A =,由A B B =I知B A ⊆故(Ⅰ)当B φ=时,即方程10ax -=无解,此时a=0符合已知条件(Ⅱ)当Bφ≠时,即方程10ax -=的解为3或5,代入得13a =或15。
综上满足条件的a 组成的集合为110,,35⎧⎫⎨⎬⎩⎭,故其子集共有328=个。
【知识点归类点拔】(1)在应用条件A ∪B =B⇔A ∩B =A⇔AB时,要树立起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将集合A是空集Φ的情况优先进行讨论.(2)在解答集合问题时,要注意集合的性质“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特别是互异性对集合元素的限制。
有时需要进行检验求解的结果是满足集合中元素的这个性质,此外,解题过程中要注意集合语言(数学语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的转化如:(){}22,|4A x y xy =+=,()()(){}222,|34B x y x y r =-+-=,其中0r >,若A B φ=I 求r的取值范围。
高中高考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总及解析
高中高考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总及解析“会而不对,对而不全”一直以来成为制约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成为学生挥之不去的痛,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对决定学生的高考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合笔者的多年高三教学经验精心挑选学生在考试中常见的66个易错、易混、易忘典型题目,这些问题也是高考中的热点和重点,做到力避偏、怪、难,进行精彩剖析并配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相应练习,一方面让你明确这样的问题在高考中确实存在,另一方面通过作针对性练习帮你识破命题者精心设计的陷阱,以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助你在高考中乘风破浪,实现自已的理想报负。
【易错点1】忽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导致思维不全面。
例1、设,,若,求实数a组成的集合的子集有多少个?【易错点分析】此题由条件易知,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但在解题中极易忽略这种特殊情况而造成求解满足条件的a值产生漏解现象。
解析:集合A化简得,由知故(Ⅰ)当时,即方程无解,此时a=0符合已知条件(Ⅱ)当时,即方程的解为3或5,代入得或。
综上满足条件的a组成的集合为,故其子集共有个。
【知识点归类点拔】(1)在应用条件A∪B=BA∩B=AAB时,要树立起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将集合A是空集Φ的情况优先进行讨论.(2)在解答集合问题时,要注意集合的性质“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特别是互异性对集合元素的限制。
有时需要进行检验求解的结果是满足集合中元素的这个性质,此外,解题过程中要注意集合语言(数学语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的转化如:,,其中 ,若求r的取值范围。
将集合所表达的数学语言向自然语言进行转化就是:集合A表示以原点为圆心以2的半径的圆,集合B表示以(3,4)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当两圆无公共点即两圆相离或内含时,求半径r的取值范围。
思维马上就可利用两圆的位置关系来解答。
此外如不等式的解集等也要注意集合语言的应用。
【练1】已知集合、,若,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或。
【易错点2】求解函数值域或单调区间易忽视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good~高中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编
高中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编【易错点42】向量与解析几何的交汇例42、(03年新课程高考)已知常数a >0,向量c =(0,a),i=(1,0),经过原点O 以c +λi 为方向向量的直线与经过定点A(0,a )以i-2λc 为方向向量的直线相交于点P,其中λ∈R .试问:是否存在两个定点E、F,使得|PE|+|PF|为定值.若存在,求出E 、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易错点分析】此题综合程度较高,一方面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如对方向向量的概念的理解有误,另一面在向量的问题情景下不能很好的结合圆锥曲线的定义来解答,使思维陷入僵局。
解析:根据题设条件,首先求出点P 坐标满足的方程,据此再判断是否存在两定点,使得点P 到两定点距离的和为定值.∵i =(1,0),c=(0,a), ∴c +λi=(λ,a),i -2λc=(1,-2λa)因此,直线OP 和AP 的方程分别为 ax y =λ 和 ax a y λ2-=-.消去参数λ,得点),(y x P 的坐标满足方程222)(x a a y y -=-.整理得 .1)2()2(81222=-+aay x ……① 因为,0>a 所以得:(i )当22=a 时,方程①是圆方程,故不存在合乎题意的定点E和F;(ii)当220<<a 时,方程①表示椭圆,焦点)2,2121(2a a E -和)2,2121(2a a F --为合乎题意的两个定点;(iii)当22>a 时,方程①也表示椭圆,焦点))21(21,0(2-+a a E 和))21(21,0(2--a a F 为合乎题意的两个定点.【知识点归类点拔】本小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概念和计算,求轨迹的方法,椭圆的方程和性质,利用方程判定曲线的性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综合解题能力。
在高考中向量与圆锥曲线的结合是成为高考命题的主旋律,在解题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在给出的向量问题情景中转化出来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应用向量的坐标运算来解决解析几何问题如:线段的比值、长度、夹角特别是垂直、点共线等问题,提高自已应用向量知识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的意识。
高中高考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总及解析(3)
【练30】已知函数()f x =R 试分别确定满足条件的a 的取值范围。
答案:(1)1a ≥或3a ≤-(2)31a -≤≤或1a =-【易错点31】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学生不能据已知条件选择相应的证明方法,达不到对各种证明方法的灵活应用程度。
例31、已知a >0,b >0,且a +b =1.求证:(a +a 1)(b +b 1)≥425.【易错点分析】此题若直接应用重要不等式证明,显然a +a1和 b +b 1不能同时取得等号,本题可有如下证明方法。
证法一:(分析综合法)欲证原式,即证4(ab )2+4(a 2+b 2)-25ab +4≥0,即证4(ab )2-33(ab )+8≥0,即证ab≤41或ab ≥8.∵a >0,b >0,a +b =1,∴ab ≥8不可能成立∵1=a +b ≥2ab ,∴ab ≤41,从而得证. 证法二:(均值代换法)设a =21+t 1,b =21+t 2.∵a +b =1,a >0,b >0,∴t 1+t 2=0,|t 1|<21,|t 2|<21.4254116254123162541)45(41)141)(141()21)(21()141)(141(211)21(211)21(11)1)(1(2242222222222222222112122221122212122=≥-++=--+=-++++++=++++++++=+++⨯+++=+⨯+=++∴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bb a a b b a a 显然当且仅当t =0,即a =b =21时,等号成立. 证法三:(比较法)∵a +b =1,a >0,b >0,∴a +b ≥2ab ,∴ab ≤41425)1)(1(04)8)(41(4833442511425)1)(1(2222≥++∴≥--=++=-+⋅+=-++b b a a ab ab ab ab ab b a b b a a b b a a 证法四:(综合法)∵a +b =1, a >0,b >0,∴a +b ≥2ab ,∴ab ≤41.4251)1(41 16251)1(169)1(434111222≥+-⇒⎪⎪⎭⎪⎪⎬⎫⎪⎪⎩⎪⎪⎨⎧≥≥+-⇒≥-⇒=-≥-∴ab ab ab ab ab ab 425)1)(1(≥++b b a a 即 证法五:(三角代换法)∵ a >0,b >0,a +b =1,故令a =sin 2α,b =cos 2α,α∈(0,2π).425)1)(1(4252sin 4)2sin 4(412sin 125162sin 24.3142sin 4,12sin 2sin 416)sin 4(2sin 42cos sin 2cos sin )cos 1)(cos sin 1(sin )1)(1(2222222222222442222≥++≥-⇒⎪⎭⎪⎬⎫≥≥+-=-≥-∴≤+-=+-+=++=++b b a a b b a a 即得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知识点归类点拔】1.不等式证明常用的方法有: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它们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的方法.(1)比较法证不等式有作差(商)、变形、判断三个步骤,变形的主要方向是因式分解、配方,判断过程必须详细叙述;如果作差以后的式子可以整理为关于某一个变量的二次式,则考虑用判别式法证. (2)综合法是由因导果,而分析法是执果索因,两法相互转换,互相渗透,互为前提,充分运用这一辩证关系,可以增加解题思路,开扩视野.2.不等式证明还有一些常用的方法:换元法、放缩法、反证法、函数单调性法、判别式法、数形结合法等.换元法主要有三角代换,均值代换两种,在应用换元法时,要注意代换的等价性.放缩性是不等式证明中最重要的变形方法之一,放缩要有的放矢,目标可以从要证的结论中考查.有些不等式,从正面证如果不易说清楚,可以考虑反证法.凡是含有“至少”“惟一”或含有其他否定词的命题,适宜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时,要依据题设、题目的特点和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要熟悉各种证法中的推理思维,并掌握相应的步骤、技巧和语言特点.【练31】数列{}nx 由下列条件确定:*+∈⎪⎪⎭⎫⎝⎛+=>=N n x a x x a xn n n ,21,011(1) 证明:对于2n≥总有n x a ≥,(2)证明:对于2n ≥,总有1n n x x +≥.【易错点32】函数与方程及不等式的联系与转化。
高中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总及解析
高考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总及解析“会而不对,对而不全”一直以来成为制约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成为学生挥之不去的痛,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对决定学生的高考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合笔者的多年高三教学经验精心挑选学生在考试中常见的66个易错、易混、易忘典型题目,这些问题也是高考中的热点和重点,做到力避偏、怪、难,进行精彩剖析并配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相应练习,一方面让你明确这样的问题在高考中确实存在,另一方面通过作针对性练习帮你识破命题者精心设计的陷阱,以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助你在高考中乘风破浪,实现自已的理想报负。
【易错点1】忽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导致思维不全面。
例1、 设{}2|8150A x x x =-+=,{}|10B x ax =-=,若A B B =,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的子集有多少个?【易错点分析】此题由条件A B B = 易知B A ⊆,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但在解题中极易忽略这种特殊情况而造成求解满足条件的a 值产生漏解现象。
解析:集合A 化简得{}3,5A =,由A B B = 知B A ⊆故(Ⅰ)当B φ=时,即方程10ax -=无解,此时a=0符合已知条件(Ⅱ)当B φ≠时,即方程10ax -=的解为3或5,代入得13a=或15。
综上满足条件的a 组成的集合为110,,35⎧⎫⎨⎬⎩⎭,故其子集共有328=个。
【知识点归类点拔】(1)在应用条件A ∪B =B⇔A ∩B =A⇔AB时,要树立起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将集合A是空集Φ的情况优先进行讨论.(2)在解答集合问题时,要注意集合的性质“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特别是互异性对集合元素的限制。
有时需要进行检验求解的结果是满足集合中元素的这个性质,此外,解题过程中要注意集合语言(数学语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的转化如:(){}22,|4A x y x y =+=,()()(){}222,|34B x y x y r =-+-=,其中0r >,若A B φ= 求r 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问题备忘录
高中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问题备忘录 1 在应用条件A ∪B =B⇔A ∩B =A⇔AB时,易忽略A是空集Φ的情况 2 求解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易忽略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3 判断函数奇偶性时,易忽略检验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4 求反函数时,易忽略求反函数的定义域 5 函数与其反函数之间的一个有用的结论:1()()f b a f a b -=⇔= 6 原函数在区间[-a,a]上单调递增,则一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1()y f x -=也单调递增;但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此函数不一定单调 例如:1y x = 7 根据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时,规范格式是什么?(取值, 作差, 判正负 ) 8 求函数单调性时,易错误地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和“或”;单调区间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 9 用均值定理求最值(或值域)时,易忽略验证“一正二定三等”这一条件10 你知道函数(0,0)b y ax a b x =+>>的单调区间吗?(该函数在(,)-∞+∞和上单调递增;在[和(0上单调递减)这可是一个应用广泛的函数!(其在第一象限的图像就象“√”,特命名为:对勾函数) 是奇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而函数(0,0)b y ax a b x=->>的单调区间:在(,0)(0,)-∞+∞和上单调递增;是奇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11 解对数函数问题时,你注意到真数与底数的限制条件了吗?(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字母底数还需讨论呀 12 用换元法解题时,易忽略换元前后的等价性 13 用判别式判定方程解的个数(或交点的个数)时,易忽略讨论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0 尤其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时更易忽略 14 等差数列中的重要性质:若m+n=p+q ,则m n p q a a a a +=+;(反之不成立)等比数列中的重要性质:若m+n=p+q,则m n p a a a a = (反之不成立) 15 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和时,易忽略公比q=1的情况 16 已知n S 求n a 时, 易忽略n =1的情况 17 等差数列的一个性质:设n S 是数列{n a }的前n 项和, {n a }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2n S an bn =+(a, b 为常数)其公差是2a18 你知道怎样的数列求和时要用“错位相减”法吗?(若n n n c a b =其中{n a }是等差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求{n c }的前n 项的和) 19 你还记得裂项求和吗?(如111(1)1n n n n =-++) 20 在解三角问题时,你注意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定义域了吗?你注意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有界性了吗?21 你还记得三角化简的通性通法吗?(切割化弦、降幂公式、用三角公式转化出现特殊角 异角化同角,异名化同名,高次化低次)22 你还记得在弧度制下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吗?1(||,2l r S lr α==扇形) 23 在三角中,你知道1等于什么吗?2222(1sin cos sec tan αααα=+=-tan cot αα=tan sin cos 042ππ===这些统称为1的代换) 常数 “1”的种种代换有着广泛的应用 24 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函数的取值范围分别是[,],[0,],(,)2222πππππ--25 与实数0有区别,0 的模为数0,它不是没有方向,而是方向不定 可以看成与任意向量平行,但与任意向量都不垂直 26 0= ,则0a b ⋅= ,但0a b ⋅= 不能得到0a = 或b = a b ⊥ 有a b ⋅=27 b = 时,有a c b c ⋅=⋅ 反之a c b c ⋅=⋅ 不能推出a b =28 一般地()()a b c a b c ⋅⋅≠⋅⋅29 在ABC ∆中,sin sin A B A B >⇔>30 使用正弦定理时易忘比值还等于2R ::sin :sin :sin b c A B C =31 在求不等式的解集、定义域及值域时,其结果一定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不能用不等式表示 32 两个不等式相乘时,必须注意同向同正时才能相乘,即同向同正可乘;同时要注意“同号可倒” 即a>b>o11a b ⇒<,a<b<o1a b ⇒> 33 分式不等式的一般解题思路是什么?(移项通分、零点分段) 34 解指对不等式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对数的真数大于零 ) 35 在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时,怎样进行讨论?(特别是指数和对数的底或36 常用放缩技巧:211111111(1)(1)1n n n n n n n n n -=<<=-++-- k k k k k k k k k +-=+-<<++=-+1112111137 解析几何的主要思想: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图形的性质 主要方法:坐标法 38 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设直线的方程时, 易忽略斜率不存在的情况39 用到角公式时,易将直线12,l l 的斜率12,k k 的顺序弄颠倒 40 直线的倾斜角、到的角、与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0,),(0,),(0,2πππ 41 函数的图象的平移、方程的平移以及点的平移公式易混: 33sin sin()3x x x y x y x πππ→-=−−−−−−→=-沿轴向右平移① 22sin 2sin ,sin 2y y y y x y x y x →-=−−−−−→-==+沿轴向上平移②即 212sin sin 2x x x y x y x →=−−−−−−−→=沿轴缩短到原来的③ 1221sin sin 2x x x y x y x →=−−−−−−−→=沿轴伸长到原来的倍④2121sin 2sin ,sin 2y y y y x y x y x →=−−−−−−−→==沿轴缩短到原来的⑤即 1221sin sin ,2sin 2y y y y x y x y x →=−−−−−−−→==沿轴伸长到原来的倍⑥即 ⑦点的平移公式:点P(x,y)按向量a =(h ,k)平移到点P / (x /,y /),则x /=x+ h ,y / =y+ k 42 定比分点的坐标公式是什么?(起点,中点,分点以及值可要搞清) 43对不重合的两条直线,,有 ; (在解题时,讨论k 后利用斜率k 和截距b ) 44 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可正,可负,也可为0 45 处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方法:(1)点到直线的距离;(2)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联立,判别式 一般来说,前者更简捷 46 处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可用两圆的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47 在圆中,注意利用半径、半弦长、及弦心距组成的直角三角形 48 还记得圆锥曲线的两种定义吗?解有关题是否会联想到这两个定义? 49 还记得圆锥曲线方程中的a,b,c,p ,c a a c 2,,2b c ,2b a的意义吗? 50 在利用圆锥曲线统一定义解题时,你是否注意到定义中的定比的分子分母的顺序? 51 离心率的大小与曲线的形状有何关系?(圆扁程度,张口大小)等轴双曲线的离心率是多少? 52 在用圆锥曲线与直线联立求解时,消元后得到的方程中要注意: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零?判别式的限制(求交点,弦长,中点,斜率,对称,存在性问题都在下进行) 53 椭圆中,注意焦点、中心、短轴端点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 (a ,b ,c ) 54 通径是抛物线的所有焦点弦中最短的弦 (想一想在双曲线中的结论?) 55 你知道椭圆、双曲线标准方程中a ,b ,c 之间关系的差异吗? 56 如果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时,直线与双曲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如果直线与抛物线的轴平行时,直线与抛物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此时两个方程联立,消元后为一次方程 57 经纬度定义易混 经度为二面角,纬度为线面角 58 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时,如果所求的角为90°,那么就不要忘了还有一种求角的方法即用证明它们垂直的方法 59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在应用时都是三个条件,但这三个条件易混为一谈;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易把条件错误地记为"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而导致证明过程跨步太大 60 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主要方法是什么?(定义法、三垂线法、垂面法)三垂线法:一定平面,二作垂线,三作斜线,射影可见 61 求点到面的距离的常规方法是什么?(直接法、等体积法、换点法、向量法) 62 求多面体体积的常规方法是什么?(割补法、等积变换法) 63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0°<α≤90°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0o ≤α≤90°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取值范围:0°≤α≤180° 64 二项式()n a b +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中a与b的顺序不变 65 二项式系数与展开式某一项的系数易混, 第r+1项的二项式系数为r n C 66 二项式系数最大项与展开式中系数最大项易混 二项式系数最大项为中间一项或两项;展开式中系数最大项的求法为用解不等式组112r r r r T T T T +++≥⎧⎨≥⎩来确定r 67 解排列组合问题的依据是:分类相加,分步相乘,有序排列,无序组合68 解排列组合问题的规律是:相邻问题捆绑法;不邻问题插空法;多排问题单排法;定位问题优先法;定序问题倍缩法;多元问题分类法;有序分配问题法;选取问题先排后排法;至多至少问题间接法或看为若干个恰好 69 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发生k 次的概率与二项分布的分布列三者易记混通项公式:1r n r r r n T C a b -+= (它是第r+1项而不是第r项)事件A 发生k 次的概率:()(1)k k nn n P k C p p -=- 其中k=0,1,2,3,…,n,且0<p<1,p+q=170 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0'=C ;1)'(-=n n nx x ;x x cos )'(sin =;x sin )'(cos -= x x )'(ln = x x a a l o g 1)'(log = x x e e =)'( a a a x x ln )'(= 2();u u v uv uv u v uv v v '''-⎛⎫'''=+= ⎪⎝⎭,(())u x f u x f u '''=⋅。
(完整版)高中高考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总及解析-5,推荐文档
【练习58(2005浙江)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AB BC kPA ⊥==,点O ,D 分别为AC ,PC 的中点,OP ⊥平面ABC 求证:OD//平面PAB证明:,O D Q 分别为AC 、PC 的中点//,OD PA ∴ 又PA ⊂平面,PAB,//PA PAB OD PAB OD PAB ⊂⊂∴平面平面平面【易错点59】对于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易把条件误记为“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容易导致证明过程跨步太大。
例59、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N 、P 分别是11111,,C C B C C D 的中点,求证:平面MNP//平面1A BD 【易错点分析】本题容易证得MN//1A D ,MP//BD ,而直接由此得出面1//MNP A BD 面解析:连结111,,,B D B C P N Q 分别是1111,D C B C 的中点,11//,PNB D ∴11//,/B D BD PN BD ∴又11,//PN A BD PN A BD ⊄∴面平面同理:1//,MN A BD PN MN N =I 平面又1//DMN A BD ∴平面平面。
【知识点归类点拨】个平面平行问题的判定或证明是将其转化为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的问题,即“线面平行则面面平行”,必须注意这里的“线面”是指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一个平面,定理中的条件缺一不可。
【练59】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M ,N 分别是棱1111,A B A D 的中点,E 、F 分别是棱1111,B C C D 的中点,求证:①E 、F 、B 、D 共面; ②平面AMN//平面EFDB ③平面11AB D //平面1C BD 证明:(1)①1111//,////,EF B D B D BD EF BD ∴Q则E 、F 、B 、D 共面。
最全高中数学易错点
数学高中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问题备忘录(留着)1.在应用条件A∪B=B <=> A∩B=A <=> A B时,易忽略A是空集Φ的情况,并且要时刻注意集合的三要素中的互异性和无序性2.求解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易忽略定义域优先的原则.3.判断函数奇偶性时,易忽略检验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4.根据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时,规范格式是什么?(任取, 作差, 判正负.)5.求函数单调性时,易错误地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和“或”6.单调区间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两个单调区间之间要用逗号相连7.用均值定理求最值(或值域)时,易忽略验证“一正二定三等”这一条件.8.函数(其在第一象限的图像就象“√”,特命名为:对号函数,对号函数是奇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9.函数的单调区间:在上单调递增;是奇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10.对数函数真数与底数的限制条件: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字母底数需要讨论11.用换元法解题时,易忽略换元前后的等价性,也就是换元之后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2.用判别式判定方程解的个数(或交点的个数)时,易忽略讨论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0. 尤其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时更易忽略.13.等差数列中的重要性质:若m+n=p+q,则;(反之不成立)14.等比数列中的重要性质:若m+n=p+q,则. (反之不成立)15. 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和时,易忽略公比q=1的情况.16.已知求时, 易忽略n=1的情况.17.等差数列的一个性质:设是数列{}的前n项和, {}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a, b为常数)其公差是2a.18.数列求和之“错位相减”法——若其中{}是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求{}的前n项的和19.数列求和之“裂项求和”(如)20.在解三角问题时,注意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定义域,注意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有界性了,并且在求解三角函数的题目时,要时刻注意角范围21.三角化简的通性通法(切化弦、降幂扩角、用三角公式转化出现特殊角. 异角化同角,异名化同名)22.在弧度制下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吗?——)23.在三角函数中的“1”代换这些统称为1的代换) 常数“1”的种种代换有着广泛的应用.24.与实数0有区别,的模为数0,它不是没有方向,而是方向不定. 可以看成与任意向量平行,但与任意向量都不垂直.25.,则,但不能得到或. 有.26.时,有. 反之不能推出27.一般地,即向量运算中不存在分配率28.在中,29.使用正弦定理时易忘比值还等于2R.齐次代换30.在求不等式的解集、定义域及值域时,其结果一定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不能用不等式表示.31.两个不等式相乘时,必须注意同向同正时才能相乘,即同向同正可乘;同时要注意“同号取倒数”即A>B>o,A<B<o.32.分式不等式的一般解题思路是移项通分、零点分段33.解指对不等式应该注意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对数的真数大于零. 因此指对不等式不宜平方解34.在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时,一定要进行讨论,特别是指数和对数的底或,35.讨论完之后,要写出: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是……. 这一条用于所有数学大题36.常用放缩技巧:37.解析几何的主要思想: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图形的性质.主要方法:坐标法.38.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设直线的方程时, 易忽略斜率不存在的情况.39. 直线的倾斜角、到的角、与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40. 函数的图象的平移、方程的平移以及点的平移公式易混:41.对不重合的两条直线,,有;.(在解题时,讨论后利用斜率和截距)42.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可正,可负,也可为0.43.处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方法:(1)点到直线的距离;(2)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联立,判别式. 一般来说,前者更简捷.44.处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可用两圆的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关系.45.在圆中,注意利用半径、半弦长、及弦心距组成的直角三角形.46.圆锥曲线方程中的a,b,c,p,,,的意义47.离心率的大小与曲线的形状的关系(圆扁程度,张口大小)等轴双曲线的离心率是根号248.在用圆锥曲线与直线联立求解时,消元后得到的方程中要注意: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零,判别式的限制. (求交点,弦长,中点,斜率,对称,存在性问题都在下进行).49.椭圆中,注意焦点、中心、短轴端点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a,b,c)50.通径是抛物线的所有焦点弦中最短的弦. (想一想在双曲线中的结论?)51.椭圆、双曲线标准方程中a,b,c之间关系的差异52.如果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时,直线与双曲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如果直线与抛物线的轴平行时,直线与抛物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此时两个方程联立,消元后为一次方程.53.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时,如果所求的角为90°,那么就不要忘了还有一种求角的方法即用证明它们垂直的方法.54.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在应用时都是三个条件,但这三个条件易混为一谈;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易把条件错误地记为"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而导致证明过程跨步太大.55. 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主要方法是定义法、三垂线法、垂面法三垂线法:一定平面,二作垂线,三作斜线,射影可见.56.求点到面的距离的常规方法是直接法、等体积法、换点法、向量法57.求多面体体积的常规方法是割补法、等积法58.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0°<α≤90°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0o≤α≤90°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取值范围:0°≤α≤180°59. 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中A与B的顺序不变.60. 二项式系数与展开式某一项的系数易混, 第r+1项的二项式系数为.61. 二项式系数最大项与展开式中系数最大项易混. 二项式系数最大项为中间一项或两项;展开式中系数最大项的求法为用解不等式组来确定r.62. 解排列组合问题的依据是:分类相加,分步相乘,有序排列,无序组合.63. 解排列组合问题的规律是:相邻问题捆绑法;不邻问题插空法;多排问题单排法;定位问题优先法;定序问题倍缩法;多元问题分类法;有序分配问题法;选取问题先排后排法;至多至少问题间接法或看为若干个恰好.64. 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k次的概率与二项分布的分布列三者易记混.通项公式:(它是第r+1项而不是第r项).事件A发生k次的概率:.其中k=0,1,2,3,…,n,且0<p<1,p+q=1.65. 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 . .,高考数学常见陷阱大搜索在高考中,为了考查考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常常需要设计一些具有陷阱的试题,以期扩大考试梯度、提高信度。
高中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编
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 a 1 或 a 1。
【易错点 2】求解函数值域或单调区间易忽视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例 2、已知 x 2 2 y2 1,求 x2 y2 的取值范围
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的转化如: A x, y | x2 y2 4 ,
B x, y | x 32 y 42 r2 ,其中 r 0 ,若 A B 求 r 的取值范围。将集合所表达
的数学语言向自然语言进行转化就是:集合 A 表示以原点为圆心以 2 的半径的圆,集合 B 表示以(3,4) 为圆心,以 r 为半径的圆,当两圆无公共点即两圆相离或内含时,求半径 r 的取值范围。思维马上就可利 用两圆的位置关系来解答。此外如不等式的解集等也要注意集合语言的应用。
b a
和
b a
,
0
上分别为减函数.
【知识归类点拔】(1)函数的单调性广泛应用于比较大小、解不等式、求参数的范围、最值等问题中,应 引起足够重视。
(2)单调性的定义等价于如下形式: f x 在a,b 上是增函数 f x1 f x2 0 , f x 在
x1 x2
f a,b 上是减函数
转化为三角最值求解。
【练
2】(05
高考重庆卷)若动点(x,y)在曲线
x2 4
y2 b2
1
b0
上变化,则 x2 2 y 的最大值为
()
b2
40
(A) 4
2b b 4
b
4 (B)
b2
40
4
2b b 2
b
2 (C)
b2 4
高考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总及解析(精华版)
≤1,∴-3≤x≤-1 从而 x2+y2=-3x2-16x-12=
+
28 2 2 因此当 x=-1 时 x +y 有最小值 1, 3
8 28 28 2 2 2 2 时, x +y 有最大值 。 故 x +y 的取值范围是[1, ] 3 3 3
【知识点归类点拔】事实上我们可以从解析几何的角度来理解条件
f x 的单调性和奇偶性即可。
2 x 1 2 x 1 2 x 1
解析:
f x log 2 2 x 1 log 2 2 x 1 log 2 2 x 1 f x ,故 f x 为奇函数从而 f 1 x 为 2x 1 2 1 1 t 1 在 , 和 , 上均为增函数且 y log 2 为增函数, 2x 1 2x 1 2 2
常利用这一点求解函数中字母参数的值。 【练 5】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①
f x 4 x 2 x 2 4 ② f x x 1
1 x 1 x
③
f x
1 sin x cos x 1 sin x cos x
答案:①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②非奇非偶函数③非奇非偶函数 【易错点 6】易忘原函数和反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关系。从而导致解题过程繁锁。
【知识点归类点拔】 (1)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因此在判断 函数的奇偶性时一定要先研究函数的定义域。 (2)函数
f x 具有奇偶性,则 f x f x 或 f x f x 是对定义域内 x 的恒等式。常
A x | x 2 8 x 15 0 , B x | ax 1 0 ,若 A B B ,求实数 a 组成的集 A B B 易知 B A ,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但在解题中极易
高中高考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总及解析
高中高考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总及解析“会而不对,对而不全”一直以来成为制约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成为学生挥之不去的痛,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对决定学生的高考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合笔者的多年高三教学经验精心挑选学生在考试中常见的66个易错、易混、易忘典型题目,这些问题也是高考中的热点和重点,做到力避偏、怪、难,进行精彩剖析并配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相应练习,一方面让你明确这样的问题在高考中确实存在,另一方面通过作针对性练习帮你识破命题者精心设计的陷阱,以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助你在高考中乘风破浪,实现自已的理想报负。
【易错点1】忽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导致思维不全面。
例1、 设{}2|8150A x x x =-+=,{}|10B x ax =-=,若A B B =I ,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的子集有多少个?【易错点分析】此题由条件A B B =I 易知B A ⊆,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但在解题中极易忽略这种特殊情况而造成求解满足条件的a 值产生漏解现象。
解析:集合A 化简得{}3,5A =,由A B B =I 知B A ⊆故(Ⅰ)当B φ=时,即方程10ax -=无解,此时a=0符合已知条件(Ⅱ)当Bφ≠时,即方程10ax -=的解为3或5,代入得13a =或15。
综上满足条件的a 组成的集合为110,,35⎧⎫⎨⎬⎩⎭,故其子集共有328=个。
【知识点归类点拔】(1)在应用条件A ∪B =B⇔A ∩B =A⇔AB时,要树立起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将集合A是空集Φ的情况优先进行讨论.(2)在解答集合问题时,要注意集合的性质“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特别是互异性对集合元素的限制。
有时需要进行检验求解的结果是满足集合中元素的这个性质,此外,解题过程中要注意集合语言(数学语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的转化如:(){}22,|4A x y x y =+=,()()(){}222,|34B x y x y r =-+-=,其中0r >,若A B φ=I 求r 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经典题汇编
高中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编“会而不对,对而不全”一直以来成为制约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成为学生挥之不去的痛,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对决定学生的高考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合笔者的多年高三教学经验精心挑选学生在考试中常见的66个易错、易混、易忘典型题目,这些问题也是高考中的热点和重点,做到力避偏、怪、难,进行精彩剖析并配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相应练习,一方面让你明确这样的问题在高考中确实存在,另一方面通过作针对性练习帮你识破命题者精心设计的陷阱,以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助你在高考中乘风破浪,实现自已的理想报负。
【易错点1】忽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导致思维不全面。
例1、 设{}2|8150A x x x =-+=,{}|10B x ax =-=,若A B B =,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的子集有多少个?【易错点分析】此题由条件A B B =易知B A ⊆,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但在解题中极易忽略这种特殊情况而造成求解满足条件的a 值产生漏解现象。
解析:集合A 化简得{}3,5A =,由A B B=知B A ⊆故(Ⅰ)当B φ=时,即方程10ax -=无解,此时a=0符合已知条件(Ⅱ)当B φ≠时,即方程10ax -=的解为3或5,代入得13a =或15。
综上满足条件的a 组成的集合为110,,35⎧⎫⎨⎬⎩⎭,故其子集共有328=个。
【知识点归类点拔】(1)在应用条件A ∪B =B⇔A ∩B =A⇔AB时,要树立起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将集合A是空集Φ的情况优先进行讨论.(2)在解答集合问题时,要注意集合的性质“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特别是互异性对集合元素的限制。
有时需要进行检验求解的结果是满足集合中元素的这个性质,此外,解题过程中要注意集合语言(数学语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的转化如:(){}22,|4A x y xy =+=,()()(){}222,|34B x y x y r =-+-=,其中0r>,若A B φ=求r 的取值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编“会而不对,对而不全”一直以来成为制约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成为学生挥之不去的痛,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对决定学生的高考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合笔者的多年高三教学经验精心挑选学生在考试中常见的66个易错、易混、易忘典型题目,这些问题也是高考中的热点和重点,做到力避偏、怪、难,进行精彩剖析并配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相应练习,一方面让你明确这样的问题在高考中确实存在,另一方面通过作针对性练习帮你识破命题者精心设计的陷阱,以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助你在高考中乘风破浪,实现自已的理想报负。
【易错点1】忽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导致思维不全面。
例1、 设{}2|8150A x x x =-+=,{}|10B x ax =-=,若A B B = ,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的子集有多少个?【易错点分析】此题由条件A B B = 易知B A ⊆,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但在解题中极易忽略这种特殊情况而造成求解满足条件的a 值产生漏解现象。
解析:集合A 化简得{}3,5A =,由A B B = 知B A ⊆故(Ⅰ)当B φ=时,即方程10ax -=无解,此时a=0符合已知条件(Ⅱ)当B φ≠时,即方程10ax -=的解为3或5,代入得13a=或15。
综上满足条件的a 组成的集合为110,,35⎧⎫⎨⎬⎩⎭,故其子集共有328=个。
【知识点归类点拔】(1)在应用条件A ∪B =B⇔A ∩B =A⇔AB时,要树立起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将集合A是空集Φ的情况优先进行讨论.(2)在解答集合问题时,要注意集合的性质“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特别是互异性对集合元素的限制。
有时需要进行检验求解的结果是满足集合中元素的这个性质,此外,解题过程中要注意集合语言(数学语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的转化如:(){}22,|4A x y x y =+=,()()(){}222,|34B x y x y r =-+-=,其中0r >,若A B φ= 求r 的取值范围。
将集合所表达的数学语言向自然语言进行转化就是:集合A 表示以原点为圆心以2的半径的圆,集合B 表示以(3,4)为圆心,以r 为半径的圆,当两圆无公共点即两圆相离或内含时,求半径r 的取值范围。
思维马上就可利用两圆的位置关系来解答。
此外如不等式的解集等也要注意集合语言的应用。
【练1】已知集合{}2|40A x x x =+=、(){}22|2110B x x a x a =+++-=,若B 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1a=或1a ≤-。
【易错点2】求解函数值域或单调区间易忽视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例2、已知()22214y x ++=,求22x y +的取值范围 【易错点分析】此题学生很容易只是利用消元的思路将问题转化为关于x 的函数最值求解,但极易忽略x 、y 满足()22214y x ++=这个条件中的两个变量的约束关系而造成定义域范围的扩大。
解析:由于()22214y x ++=得(x+2)2=1-42y ≤1,∴-3≤x ≤-1从而x 2+y 2=-3x 2-16x-12=+328因此当x=-1时x 2+y 2有最小值1, 当x=-38时,x 2+y 2有最大值328。
故x 2+y 2的取值范围是[1,328]【知识点归类点拔】事实上我们可以从解析几何的角度来理解条件()22214y x ++=对x 、y 的限制,显然方程表示以(-2,0)为中心的椭圆,则易知-3≤x ≤-1,22y -≤≤。
此外本题还可通过三角换元转化为三角最值求解。
【练2】(05高考重庆卷)若动点(x,y )在曲线22214x y b+=()0b >上变化,则22x y +的最大值为()(A )()()2404424b b b b ⎧+<<⎪⎨⎪≥⎩(B )()()2402422b b b b ⎧+<<⎪⎨⎪≥⎩(C )244b +(D )2b 答案:A【易错点3】求解函数的反函数易漏掉确定原函数的值域即反函数的定义域。
例3、()2112x xa f x ⋅-=+是R 上的奇函数,(1)求a 的值(2)求的反函数()1f x - 【易错点分析】求解已知函数的反函数时,易忽略求解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而出错。
解析:(1)利用()()0f x f x +-=(或()00f =)求得a=1.(2)由1a =即()2121x x f x -=+,设()y f x =,则()211xy y -=+由于1y ≠故121x y y+=-,112log yyx +-=,而()2121x xf x -=+()211,121x =-∈-+所以()()1112log 11xx f x x +--=-<< 【知识点归类点拔】(1)在求解函数的反函数时,一定要通过确定原函数的值域即反函数的定义域在反函数的解析式后表明(若反函数的定义域为R 可省略)。
(2)应用1()()f b a f a b -=⇔=可省略求反函数的步骤,直接利用原函数求解但应注意其自变量和函数值要互换。
【练3】(2004全国理)函数()()111f x x x =-≥的反函数是()A 、()2221y x x x =-+<B 、()2221y x x x =-+≥C 、()221y x x x =-< D 、()221y x x x =-≥答案:B【易错点4】求反函数与反函数值错位 例4、已知函数()121x f x x-=+,函数()y g x =的图像与()11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则()y g x =的解析式为()A 、()32x gx x -=B 、()21x g x x -=+C 、()12x g x x -=+D 、()32g x x=+ 【易错点分析】解答本题时易由()y g x =与()11y f x -=-互为反函数,而认为()11y f x -=-的反函数是()1y f x =-则()y g x ==()1f x -=()()1213211x xx x---==+-而错选A 。
解析:由()121x f x x -=+得()112x f x x --=+从而()()()11121211x x y f x x----=-==+-+再求()11y f x -=-的反函数得()21xg x x-=+。
正确答案:B 【知识点分类点拔】函数()11y f x -=-与函数()1y f x =-并不互为反函数,他只是表示()1f x -中x 用x-1替代后的反函数值。
这是因为由求反函数的过程来看:设()1y f x =-则()11f y x -=-,()11x f y -=+再将x 、y 互换即得()1y f x =-的反函数为()11y f x -=+,故()1y f x =-的反函数不是()11y f x -=-,因此在今后求解此题问题时一定要谨慎。
【练4】(2004高考福建卷)已知函数y=log 2x 的反函数是y=f -1(x),则函数y= f -1(1-x)的图象是()答案:B【易错点5】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忽视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例5、 判断函数()2lg 1()22x f x x -=--的奇偶性。
【易错点分析】此题常犯的错误是不考虑定义域,而按如下步骤求解:()()2lg 1()22x f x f x x --=≠+-从而得出函数()f x 为非奇非偶函数的错误结论。
解析:由函数的解析式知x 满足21022x x ⎧->⎪⎨-≠±⎪⎩即函数的定义域为()()1,00,1-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在定义域下()()2lg 1x f x x-=-易证()()f x f x -=-即函数为奇函数。
【知识点归类点拔】(1)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因此在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一定要先研究函数的定义域。
(2)函数()f x 具有奇偶性,则()()f x f x =-或()()f x f x =--是对定义域内x 的恒等式。
常常利用这一点求解函数中字母参数的值。
【练5】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①()2244f x x x =-+-②()()111xf x x x+=--③()1sin cos 1sin cos x x f x x x++=+-答案:①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②非奇非偶函数③非奇非偶函数【易错点6】易忘原函数和反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关系。
从而导致解题过程繁锁。
例6、 函数()2221211log 22x x f x x x -+⎛⎫=<-> ⎪⎝⎭或的反函数为()1f x -,证明()1f x -是奇函数且在其定义域上是增函数。
【思维分析】可求()1f x -的表达式,再证明。
若注意到()1f x -与()f x 具有相同的单调性和奇偶性,只需研究原函数()f x 的单调性和奇偶性即可。
解析:()212121212121222log log log x x x x x x f x --+--+-+-===-()f x =-,故()f x 为奇函数从而()1f x -为奇函数。
又令21212121x tx x -==-++在1,2⎛⎫-∞- ⎪⎝⎭和1,2⎛⎫+∞ ⎪⎝⎭上均为增函数且2log ty =为增函数,故()f x 在1,2⎛⎫-∞- ⎪⎝⎭和1,2⎛⎫+∞ ⎪⎝⎭上分别为增函数。
故()1f x -分别在()0,+∞和(),0-∞上分别为增函数。
【知识点归类点拔】对于反函数知识有如下重要结论:(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
(2)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且原函数和反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5)原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和反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到换。
即1()()f b a f a b -=⇔=。
【练6】(1)(99全国高考题)已知()2x xe ef x --=,则如下结论正确的是()A 、 ()f x 是奇函数且为增函数B 、()f x 是奇函数且为减函数C 、()f x 是偶函数且为增函数 D 、 ()f x 是偶函数且为减函数答案:A(2)(2005天津卷)设()1f x -是函数()()()112x x f x a a a -=->的反函数,则使()11f x ->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为()A 、21(,)2a a -+∞ B 、21(,)2a a --∞ C 、21(,)2a a a- D 、(,)a +∞ 答案:A (1a >时,()f x 单调增函数,所以()()()()()21111112a f x f f x f x f a--->⇔>⇔>=.)【易错点7】证明或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要从定义出发,注意步骤的规范性及树立定义域优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