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拓展课教案1.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七年级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七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3. 通过对数字游戏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解题技巧和方法。
教学内容:1. 数字游戏介绍:数独、24点、数的分解等。
2. 游戏规则讲解及示例。
3. 游戏练习与拓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字游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二、数字游戏讲解(10分钟)1. 数独:介绍数独的起源、规则及解题技巧。
示例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并尝试解题。
2. 24点:讲解24点的游戏规则,示例演示如何用四则运算得到24。
3. 数的分解:讲解数的分解的方法和技巧,示例展示如何将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的和、差、积、商等。
三、游戏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游戏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2. 针对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帮助。
四、游戏拓展(10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有趣的数字游戏?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设计的数字游戏,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3. 老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字游戏的解题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和感受。
3.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数字游戏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和解题能力。
3. 学生对数字游戏解题技巧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数字游戏素材:数独、24点、数的分解等。
2. 教学PPT或黑板。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言。
2. 在游戏练习环节,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
3. 对学生的设计给予肯定和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九年级数学拓展教案(优秀6篇)
九年级数学拓展教案(优秀6篇)九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1一、学情分析通过对上期末检测分析,发现本班学生存在很严重的两极分化。
一方面是平时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的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对学习数学兴趣浓厚。
另一方面是相当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数学已经落后很远,基本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上个学期期末测试就可以看出来,优秀率达到了15%,但及格率下降到45%,特别是不及格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在50分(总分为120分)以下。
二、指导思想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
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完成九年级下册新授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及计算;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掌握圆及与圆有关的概念、性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四、教材分析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简和有关的计算。
*重点是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
*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主要是掌握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及具体方法。
*的难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三章旋转:*主要是探索和理解旋转的性质,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的重点是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与作图。
*的难点是辨认中心对称图形,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第二十四章圆:理解圆及有关概念,掌握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点,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初中数学拓展技能教案
初中数学拓展技能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了解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 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及图形性质2. 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判定方法3. 几何图形的应用与实践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如房屋、车辆、文具等,引导学生关注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2. 教师讲解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来掌握这些知识。
三、课堂实践(10分钟)1. 教师给出几道有关三角形、四边形、圆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讲解解题思路。
四、小组合作(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三角形不等式,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点评并讲解解题思路。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平面几何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实践,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能力和合作精神。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平面几何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图形性质,以及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判定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通过独立解题和小组合作,提高了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优秀6篇)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优秀6篇)初中趣味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把平行四边转化成长方形,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而顺利推倒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三角板等。
学具准备:2块平行四边形彩色纸片、三角板、直尺、剪刀教学过程:师:出示平行四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征?生指出它的底和高。
你能画出它一条底边上的高吗?(在平行四边形图片上画一画,并标出底和高。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1、创设故事情境同学们,喜欢喜羊羊的动画片吗?据说羊村的牧草越来越少,村长决定把草地分给各个羊自已管理和食用。
懒羊羊分到的是一块长方形地,喜羊羊分到的是一块平行四边形地,它们认为自已的草地更少,争了起来。
同学们想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你们准备怎样解决呢?2、复习旧知,揭示课题(1)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口算长方形草地的面积。
(板书长方形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2)师:你能帮它们求出这块平行四边形草地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究,操作交流1、大胆猜想师:在学习推导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时,我们最初使用了什么的方法?(数方格)今天学习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不能也用这个方法?师: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生看大屏幕,认真数方格)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都是18平方米……) (知识点)师: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两个图形,并完成的表格。
初中数学社团活动课教案
初中数学社团活动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解决数学谜语的过程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
教学内容:1. 数学谜语的类型及解题方法。
2. 团队合作解题策略。
教学资源:1. 数学谜语资料。
2. 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 举例说明数学谜语的类型及解题方法。
二、活动开展(2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4-6人。
2. 教师发放数学谜语资料,每组选择一道谜语进行解答。
3. 学生在组内讨论,共同解题。
4.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6.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活动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成长。
3.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自主选择一道数学谜语,进行解答。
2. 撰写解题过程和心得体会,下周课堂交流。
教学评价:1. 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2.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
3.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备注: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初中数学扩展阅读教案
初中数学扩展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阅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2. 通过阅读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选择与初中数学相关的故事、文章、问题等阅读材料。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数学历史、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等。
3. 针对阅读材料,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典故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数学扩展阅读。
2. 阅读:教师提供阅读材料,学生独立阅读,了解材料内容。
3.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针对阅读材料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思考:教师针对阅读材料,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讨论、思考进行总结,提炼阅读材料中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
四、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典故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阅读:教师提供阅读材料,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 鼓励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设计问题:教师针对阅读材料,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讨论、思考进行总结,提炼阅读材料中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3. 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提高。
4. 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掌握。
六、教学建议1. 注重选择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数学材料,既要有知识性,又要有趣味性。
2.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3.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习惯。
4. 教师要针对阅读材料,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5.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总结和提升,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取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
初中数学教案3篇
初中数学教案3篇初中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性质,会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2、经历探索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过程,让学生实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
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合理论证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探索并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拓展提高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测量不可达两点距离。
探索活动:活动一:剪纸拼图。
操作: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观察、猜想:四边形BCFD是什么四边形。
探索:如何说明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活动二: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应用练习及解决情境问题。
例题教学操作——猜想——验证拓展:数学实验室小结:布置作业。
初中数学教案篇二一、指导思想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头绪众多的系统工程,在纷繁的头绪中需要各项工作有序进展,尤为重要的是强化常规,做好细节,教学常规是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落实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有序开展的根本保证。
只有搞好教学常规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的教育。
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体现于教学各个步骤的细节中,空洞地谈教学能力是苍白的,只有用教师的备课情况、讲课细节、作业批改情况。
教学常规培养着教师的基本功,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就是在这些常规细节中培养起来。
二、检查反馈本次检查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检查内容完整、全面。
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教案方面的特点与不足。
特点:1、绝大多数教案设计完整,教学重点、难点突出,设置得当,紧紧围绕新课标,例如:刘兴华、孙菊、江文等能突出对学科素养的高度关注。
教师撰写的课后反思能体现教师对教材处理的新方法,能侧重对自己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指导,并且还能对自己不得法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进行深刻地解剖,能很好地体现课堂教学的反思意识,反思深刻、务实、有针对性。
初中八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
初中八年级数学兴趣课教案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基础数学素养,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3. 使学生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学游戏与实际应用2. 数学谜题与趣味问题3. 基础几何与空间观念4. 概率与统计的实际应用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增强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难点:如何将复杂的数学概念以有趣的方式呈现,使学生容易理解。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投影仪与屏幕2. 教学软件:几何画板、GeoGebra等3. 教学卡片、模型等4. 教学软件:数学游戏、教育APP等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学生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做准备。
2. 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3. 学生活动:数学游戏、小组讨论、解题比赛。
教学过程1. 导入:故事导入,分享关于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有趣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首先讲解数学游戏背后的数学原理,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解题。
再通过投影仪展示几何图形的变换和空间观念的演示。
用教学软件展示概率与统计的应用。
3. 巩固练习:分组进行数学游戏比赛,每组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布置几道趣味数学题,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数学知识,回顾各个数学概念,强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小组报告、口头反馈、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
2. 为学生提供反馈:点评每组的解题思路,给出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方法。
作业布置1. 完成教学软件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
3. 设计一个简单的数学游戏,并给出游戏规则和背后的数学原理。
七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5篇】
七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5篇】七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初中数学教学计划。
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九年级的毕业和升学。
八(2)班人数为50人,七年级下期学生期末考试高分人数9人,及格人数27人,低分6人。
八(2)班后进面较大,很多同学基础差,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闲散,和兄弟班级差距大。
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艰巨努力,要加强落实,培优辅差,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主要措施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
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挖掘整合教材,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工作计划《初中数学教学计划》。
2、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的老师。
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起看看初中趣味数学教案!欢迎查阅!初中趣味数学教案1掌握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通过复习用配方法、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体会和探寻用更简单的方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应用因式分解法解决一些具体问题.重点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难点让学生通过比较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方法感悟用因式分解法使解题更简便.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解下列方程:(1)2x2+x=0(用配方法) (2)3x2+6x=0(用公式法)老师点评:(1)配方法将方程两边同除以2后,x前面的系数应为12,12的一半应为14,因此,应加上(14)2,同时减去(14)2.(2)直接用公式求解.二、探究新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口答下面各题.(老师提问)(1)上面两个方程中有没有常数项?(2)等式左边的各项有没有共同因式?(学生先答,老师解答)上面两个方程中都没有常数项;左边都可以因式分解.因此,上面两个方程都可以写成:(1)x(2x+1)=0 (2)3x(x+2)=0因为两个因式乘积要等于0,至少其中一个因式要等于0,也就是(1)x=0或2x+1=0,所以x1=0,x2=-12.(2)3x=0或x+2=0,所以x1=0,x2=-2.(以上解法是如何实现降次的?)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上述两个方程中,其解法都不是用开平方降次,而是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例1 解方程:(1)10x-4.9x2=0 (2)x(x-2)+x-2=0 (3)5x2-2x-14=x2-2x+34(4)(x-1)2=(3-2x)2思考:使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什么?解:略(方程一边为0,另一边可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乘积.)练习:下面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x-3)(x-5)=10×2,∴x-3=10,x-5=2,∴x1=13,x2=7B.(2-5x)+(5x-2)2=0,∴(5x-2)(5x-3)=0,∴x1=25,x2=35C.(x+2)2+4x=0,∴x1=2,x2=-2D.x2=x,两边同除以x,得x=1三、稳固练习教材第14页练习1,2.四、课堂小结本节课要掌握:(1)用因式分解法,即用提取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等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2)因式分解法要使方程一边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另一边为0,再分别使各一次因式等于0.五、作业布置教材第17页习题6,8,10,11初中趣味数学教案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会娴熟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复习具体数字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解题过程,引入ax2+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推导,并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一、复习引入1.前面我们学习过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直接开平方法〞,比方,方程(1)x2=4 (2)(x-2)2=7提问1 这种解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提问2 这种解法的局限性是什么?(只对那种“平方式等于非负数〞的特殊二次方程有效,不能实施于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2.面对这种局限性,怎么办?(使用配方法,把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配方成能够“直接开平方〞的形式.)(学生活动)用配方法解方程2x2+3=7x(老师点评)略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先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化二次项系数为1;(3)常数项移到右边; (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5)变形为(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0,当b2-4ac≥0时,b2-4ac4a2≥0∴(x+b2a)2=(b2-4ac2a)2直接开平方,得:x+b2a=±b2-4ac2a即x=-b±b2-4ac2a∴x1=-b+b2-4ac2a,x2=-b-b2-4ac2a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而定,因此:(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将a,b,c代入式子x=-b±b2-4ac2a就得到方程的根.(2)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公式的理解(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例1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2x2-x-1=0 (2)x2+1.5=-3x(3)x2-2x+12=0 (4)4x2-3x+2=0分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应把它化为一般形式,然后代入公式即可.补:(5)(x-2)(3x-5)=0三、稳固练习教材第12页练习1.(1)(3)(5)或(2)(4)(6).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求根公式的概念及其推导过程;(2)公式法的概念;(3)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将所给的方程变成一般形式,注意移项要变号,尽量让a>0;2)找出系数a,b,c,注意各项的系数包括符号;3)计算b2-4ac,假设结果为负数,方程无解;4)假设结果为非负数,代入求根公式,算出结果.(4)初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五、作业布置教材第17页习题4初中趣味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育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拓展游戏初中数学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数学拓展游戏教学年级:八年级学科:数学课时:2课时教材:《数学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同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游戏设计:数的规律、几何图形、概率统计等。
2.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个人挑战、竞赛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简单的数学谜语或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拓展游戏的主题。
2.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二、游戏设计(15分钟)1. 教师提出游戏主题,如“数的规律”、“几何图形”、“概率统计”等。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数学思维方法,设计相应的游戏。
3.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出独特的游戏设计方案。
三、游戏体验(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游戏设计方案进行体验。
2.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游戏,观察游戏过程中的数学现象。
3. 学生通过实践,总结游戏中的数学规律和技巧。
四、游戏分享(10分钟)1. 每组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游戏设计方案,分享游戏体验和收获。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
3. 学生通过分享和讨论,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的收获,反思自己在游戏设计和体验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创作。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意识。
2. 游戏设计创意:评价学生在游戏设计中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深度。
3. 游戏体验效果:了解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收获。
4. 课堂氛围:观察课堂氛围,了解学生对拓展游戏教学的喜爱程度。
教学资源:1. 数学谜语、数学故事等素材。
2. 游戏设计模板、道具等材料。
3. 课堂评价表格。
教学建议:1. 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确保游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100例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100例教案一:数字规律探索。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学会观察数字之间的规律。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 发现数字规律并能用代数式表示。
2. 难点。
- 复杂数字规律的探索。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 写出一组简单数字:1,3,5,7,9。
问学生发现了什么规律。
- 引导学生回答出是连续的奇数,规律可以表示为2n - 1(n为正整数)。
2. 新授。
- 给出一组数字:2,5,10,17,26。
-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规律,然后小组讨论。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2 = 1²+1,5 = 2² + 1,10 = 3²+1,17 = 4²+1,26 = 5²+1。
- 得出规律为n²+1(n为正整数)。
3. 练习。
- 给出数字:3,8,15,24,35。
让学生找出规律并表示。
- 答案:规律为(n + 1)² - 1(n为正整数)。
4. 总结。
- 回顾数字规律探索的方法,如观察相邻数的差、和、倍数关系等。
教案二:幻方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幻方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学会构造简单的幻方。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 幻方性质的理解和简单幻方的构造。
2. 难点。
- 奇数阶幻方的构造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 展示一个3×3的幻方示例:- 816.- 357.- 492.- 让学生计算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发现都是15。
2. 新授。
- 讲解幻方的定义:在一个n×n的方阵中,填入1到n²个数字,使得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相等。
- 对于3×3幻方的构造方法(洛书九宫法):- 先将1放在第一行中间位置。
- 然后依次向右上方向填写数字,如果超出方阵边界,则循环到方阵的另一侧;如果右上位置已有数字,则向下移一格再填写。
初中数学的兴趣课程教案
初中数学的兴趣课程教案课程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觉得数学枯燥无味,缺乏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探索数学之谜,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与魅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之谜,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验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数的奇迹:让学生感受数字的神奇,了解数字的趣味性质。
2. 几何之谜:引导学生发现几何图形的独特魅力,感受几何的奥秘。
3. 数学趣题:通过解决有趣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学现象,如神奇的数字序列、奇妙的几何图形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是什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数的奇迹(15分钟)1. 教师讲解数字的趣味性质,如质数、 Fibonacci数列等。
2. 学生动手操作,探索数字的奥秘。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推理,验证发现的规律。
三、几何之谜(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有趣的几何图形,如莫比乌斯带、平面镶嵌等。
2. 学生观察几何图形的特点,发现其背后的规律。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结果。
四、数学趣题(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如数的划分、魔方还原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理、验证,得出答案。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探索数学之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 教师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析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评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拓展初中数学代数式的值教案
拓展初中数学代数式的值教案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拓展和深入理解的学科,代数式的值也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除了要学会计算代数式的值外,还需要了解如何拓展或变形代数式的值,从而更好地应用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拓展初中数学代数式的值教案。
一、教案的目标本教案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代数式的概念和性质,掌握代数式值的拓展和变形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典型的代数式,包括一元、二元和多元代数式,如:x²+y²、ab+bc+ca、(a+b+c)²等。
2、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实际问题或情境,让学生将代数式的拓展或变形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长方形的面积、三元一次方程等。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代数式的概念1、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代数式的概念,如:“有一项式x²+y,其中 x 和 y 分别表示什么?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计算一下 2x+3y-5,如果令 x=1,y=2,这个式子的值是多少呢?”“x²+y²-z² 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将它拓展成更复杂的式子吗?”2、通过以上几个问题,让学生了解代数式是由多个变量和运算符组成的,可以表示数字和实际情境中的问题。
第二步:通过实例学习拓展代数式的值1、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较简单的代数式,让学生练习计算其值,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拓展其值,如:“当 x=2,y=-3 时,计算 2x-3y 的值。
”“当 a=2,b=3,c=4 时,计算 ab+bc+ca 的值。
”“当 a=2,b=3,c=4 时,计算 (a+b+c)² 的值。
”2、通过以上例子,让学生了解如何用代数式的值来表示一些实际问题或情境,如:“一个长方形的边长分别为 x 和 y,它的面积是多少?”第三步:进阶学习代数式的拓展方法1、多元代数式的拓展“有一项式a²+b²+c²+2ab+2ac+2bc,你能将它拓展成更复杂的式子吗?”解法:a²+b²+c²+2ab+2ac+2bc= (a+b)²+(a+c)²+(b+c)²-a²-b²-c²= 2ab+2ac+2bca²+b²+c²+2ab+2ac+2bc = (a+b)²+(a+c)²+(b+c)²-a²-b²-c²。
初中数学团体游戏教案模板
教案名称:初中数学团体游戏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游戏设计:设计一个数学团体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
2. 游戏实施: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游戏总结:对游戏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为新游戏的开展做好铺垫。
2.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游戏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游戏设计(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游戏规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
2. 游戏示例:数独游戏、24点游戏、数学接龙等。
3.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游戏活动。
三、游戏实施(15分钟)1. 各组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四、游戏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以及存在的问题。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游戏的优点和不足。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根据游戏内容,设计一个类似的数学小游戏,回家与家人一起完成。
2. 写一篇关于今天游戏的感受,重点谈谈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设计一个数学团体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游戏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通过游戏总结,学生能够反思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游戏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此外,在游戏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确保游戏难度适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初中数学兴趣课程教案
初中数学兴趣课程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性质和判定方法。
教学内容:1. 常见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2. 几何图形的判定方法。
3. 几何图形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建筑物的轮廓、家具的形状等,引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常见几何图形,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2. 讲解几何图形的判定方法,如三角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圆形的判定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几何图形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分析,如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等。
四、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运用几何图形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分享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几何图形性质和判定方法,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二、拓展学习(15分钟)1. 介绍一些高级几何图形,如椭圆、双曲线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2. 讲解高级几何图形的判定方法,如椭圆的判定、双曲线的判定等。
三、实践活动(15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绘制一些几何图形,并观察、分析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四、应用拓展(10分钟)展示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几何图形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解决,如建筑设计、电路布局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几何图形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 学生运用几何图形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拓展课教案
初中数学拓展课教课设计【篇一:初中数学《类比、拓展、研究》第一课时教课设计】几何研究题《类比、拓展、研究》第一课时复习目标:掌握折叠(或翻折)型类比拓展与研究题的解决方法,能运用此方法解决有关问题,培育学生发现问题、概括类比、拓展研究等能力。
教课过程【篇二:初二数学第七周周末拓展教课设计】初二数学第七周周末拓展教课设计一、提公因式法 .如多项式 am+bm+cm=m(a+b+c),m 既能够是一个单项式,此中 m 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也能够是一个多项式.二、运用公式法 .运用公式法,即用a2-b2=(a+b)(a-b),写出结果.三、分组分解法 .(一)分组后能直接提公因式例 1、分解因式: am+an+bm+bn剖析:从“整体”看,这个多项式的各项既没有公因式可提,也不可以运用公式分解,但从“局部”看,这个多项式前两项都含有 a,后两项都含有 b ,所以能够考虑将前两项分为一组,后两项分为一组先分解,而后再考虑两组之间的联系。
解:原式 =(am+an)+(bm+bn)=a(m+n)+b(m+n) 每组之间还有公因式!=(m+n)(a+b)思虑:本题还能够如何分组?此种类分组的重点:分组后,每组内能够提公因式,且各组分解后,组与组之间又有公因式能够提。
例 2、分解因式: 2ax-10ay+5by-bx解法一:第一、二项为一组;解法二:第一、四项为一组;第三、四项为一组。
第二、三项为一组。
解:原式 =(2ax-10ay)+(5by-bx)原式=(2ax-bx)+(-10ay+5by) =2a(x-5y)-b(x-5y) =x(2a-b)-5y(2a-b)=(x-5y)(2a-b) =(2a-b)(x-5y)练习:分解因式1、a-ab+ac-bc 2 、xy-x-y+1(二)分组后能直接运用公式例 3、分解因式: x2-y2+ax+ay剖析:若将第一、三项分为一组,第二、四项分为一组,固然能够提公因式,但提完后就能持续分解,所以只好此外分组。
拓展数学应用:初中数理化综合实践教案
拓展数学应用:初中数理化综合实践教案1. 引言这个教案的目标是通过各种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学生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数学的概念和原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2. 教案内容2.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
这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数学知识回顾:复习初中阶段已经学过的重要数学概念和原理,如代数、几何、概率等。
•数理化关联性介绍:介绍数学、物理和化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
2.2 综合实践活动在良好理论基础上,我们将组织一系列与数理化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
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a) 建模比赛设定一个实际问题(如城市交通流量优化),要求学生以团队形式设计一个具体建模方案,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评选最佳方案并进行展示。
b) 科学实验设计学生将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和进行一系列科学实验,如测量物体的密度、研究化学反应规律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深入理解数理化在实践中的应用,并掌握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的技巧。
c) 数学建筑设计要求学生使用几何概念和原理,设计一个创意建筑项目。
他们将考虑到面积、体积、比例等数学概念,并利用这些概念进行设计和模型制作。
2.3 项目汇报与评估在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将安排时间让每个小组向全班同学和老师展示他们的成果。
评估标准将包括创意性、科学性、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等方面。
3. 教案目标效果通过这个教案的实施,初中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下目标:•加深对数理化知识的理解: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巩固和拓展已有的数理化知识。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问题解决和建模活动,学生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提高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和项目汇报,学生将锻炼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
4. 结论这个初中数理化综合实践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这些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相信学生将更加热爱并理解数理化科目,并能够将其运用到未来的实际问题中。
课外拓展解方程教案
课外拓展解方程教案解方程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解方程作为数学中的重要基础技能,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必不可少。
如何更好地教授解方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是每位数学教师都需关注的问题。
我为大家提出了一份课外拓展解方程教案,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题能力。
一、教学目的本教案的教学目的旨在通过解方程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科技社会的需求。
二、教材内容本次教案以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学期的解方程为主要教材内容,还需要借助网络和其他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拓展。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教师演示和讲解,给予学生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指导。
2.思维游戏法利用各种思维游戏和课外活动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解题的兴趣和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协作实验法通过小组协作实验和探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1.基础课程讲解(1)方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和应用2.拓展应用案例(1)解方程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化学实验中的计算、物理实验中的计算等等。
(2)解方程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解密码、、电话中话绕的问题等等。
3.思维游戏(1)猜数字游戏演变成解方程的过程(2)题海战术的应用-不同形式的计算题分组竞赛4.协作实验(1)小组合作实验,通过自主研发和解决各自发现的问题,加强团队合作能力、解题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更好地体验解方程的过程。
(2)小组报告展示活动,利用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向全班同学分享学习成果和合作经验,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评价:学生通过思维游戏、协作实验和拓展应用案例等多种方式,在轻松愉快中充分练习和巩固了解方程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更好地理解了解方程在实际生活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